第202章
。” 李二呵呵一笑:“朕还以为,你想做个实验,将来看看能不能在大唐……” “不不不,绝对不行!”萧锐慌了,连忙摆手打断:“陛下,大唐是收拾了隋末乱世的残局,好不容易建成的。脆弱不堪,正是突飞猛进的时候,哪里需要什么变法?再说了,这种路子是侵略征服的路子,对外使用尚可,对自己?绝对不行,呵呵,我们且看高句丽的下场就知道了。” 看他这么着急解释,李二已经完全看懂了。这小子就是在扯谎,全盘他都算计好的,呵呵,你到底肚子里还有多少令人惊艳的东西? 这个杀富济贫式变法,绝对是一条霸道无匹的快速强军之道,高句丽渊盖苏文东施效颦的学了三成,就能恢复元气绝地反击。若是萧锐亲自操刀…… 结果不敢想,李二没有自信能赢萧锐。 第七百八十二章 我们不打仗 很快,聚集在前线的这帮将军再次回到了自己负责的城池驻地,每个人都带了小批伤兵,这是萧锐出的点子,带前线战败伤兵回去,更有利于招兵。 这次的募兵令很通俗:我大唐天兵本是为了让天下人人都有衣食而来,尽管在消灭剥削贵族的道路上我们死伤惨重,但为了这世间的公理与正义,我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 如今高句丽卷土重来,带着二十万大军意图从我们手中夺回土地。前线牺牲很大,十万仓促聚集的城管,未必能顶住敌人的攻势,一旦前线防御告破,那我们刚刚到手的土地,将会再次被贵族掠夺而去,我们会重新变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流民,甚至沦为贵族的奴仆。 为了应对危机,朝廷发布募兵诏令:不愿做奴隶的百姓们,可以自愿报名去前线,我们不喜欢打仗,但我们要誓死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所以朝廷准备在前线修一条坚固的城墙,以防御敌人的侵略。 二十万大军有我们十万城管抗衡,各位只负责去修筑城墙,不用跟敌人拼杀,早一日修好城墙,我们就早一日保证家园的安全。 …… 募兵令一下,所有百姓沸腾了! 你要说让我们跟朝廷去攻打高句丽,那我们可能还心怀旧主,不愿跟同宗同族的高句丽人厮杀流血。但你要是说他们想过来重新夺走我们的土地和家园?那我们一万个不答应! 前线缺人?募兵去修城墙?修什么城墙?当年高氏统治高句丽的时候,为了防御大唐,不也修了一条城墙吗?美其名曰小长城。可最后呢?照样没防住。 所以别费劲了,我们直接去前线厮杀,别建什么城墙了,怪费事的! …… 于是乎,各地的募兵处都被挤爆了,谁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百姓热情高涨,原本预计能募兵二十万就不少了,现在看来,四十万打不住。于是各地的将军纷纷急报皇帝。 皇帝态度坚决:新兵不让上战场,我们跟高句丽不一样,我们不会让百姓去战场送死,流血牺牲的事,有我们城管大军顶着。所以此次募兵只是为了修长城,若是不同意的,可以放弃报名。 此言一出,民众极为感动,特别是看到那些从前线退下来、受伤的将士们,无数百姓哭着喊着要报名参军,发誓要到前线保护皇帝,不知多少人家都为皇帝设立了生祠,日夜祭拜祈福。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全都是萧锐的计策——以退为进。 一下子募兵几十万,如果真的平推过去,别说是高句丽了,就是当年的草原霸主颉利,也得跪下给我们磕头,否则的话,分分钟碾碎他们。 可这样的话,高句丽灭的太轻松,我们还怎么看戏? 所以商量到最后,大家决定改征兵参战为工兵,专门到前线修筑长城。这样一来既可以收获好名声,还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毕竟有许多人刚过上好日子,怕死不来前线的。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大唐实力不足,只能征调民夫防守,不敢正面开战。 只有让敌人放松了警惕,最后撤退回去,他们的官员和贵族才会再次死灰复燃。否则我们一直这么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日子久了,他们或许就习惯了这种模式,真的跟百姓融为一体,呵呵,那就难办了。 …… 前线大营,萧锐看着连片的营帐,不满的说道:“我们是要跟高句丽长期对峙的,一直住着这样的环境不行。等过一阵子小长城修好了,让百姓们给陛下修一座行宫出来,一来彰显民意,二来还能让将士们住的好些。” “大家都是抛家舍业的,千里迢迢过来远征卖命,还让他们沐风栉雨饮冰卧雪可不行。” 旁边跟着的侯君集摇头道:“侯爷,还是您亲自去劝吧,陛下是最反对铺张浪费的,而且现在是战时,别说修一座行宫了。您看看长安城那座太极宫,如果不是您力排众议,一人扛下了重修工作,恐怕到现在,大家上朝还能闻到漏雨腐朽味道呢。” 萧锐笑着说道:“不用劝,将来小长城修好了,征来的新兵就闲置了,正好可以给他们找点事做做,我亲自出设计图纸,建一座与世不同的行宫。” 侯君集眼前一亮,“侯爷您的手笔?哈哈,那我老侯倒是十分期待了,您设计的行宫,一定别具风格。” 修行宫?修什么行宫? 李二训斥着反对,这是大兴土木的时候吗? 眼看帐篷里就自己两人,萧锐压低了声音说道:“岳父,您没带户部尚书过来,怕是还不知道,新地盘的第一茬收获下来了,单一季粮食的收获,呵呵,别说建一座行宫给您,就是养着四十万大军整整一年,都还有富裕!” “您说说看,手上有四十万年富力强的人马,我们能整天让他们闲着混吃等死吗?不给他们找点事干干可不成,人闲生是非,是要出事的。” 什么??? “怎么、怎么会这样?”李二震惊道:“这战事初定,朕可是免去了他们三年赋税,就是为了让此地快速恢复元气,为何能有如此大的收入?” 萧锐笑着解释道:“我们的确不跟他们从田地里征税了,但这帮百姓刚刚成家立业,总得攒钱置办家业不是?我们的高产良种产量太好,此地的土地又肥沃……呵呵,百姓们存粮太多吃不了,又不敢存放太久,于是抢着兜售给朝廷换成银钱。” “而朝廷可不嫌粮食多,所以将这次收获倒手往国内一卖……呵呵,小赚了一笔。” 噗…… 小赚了一笔? 李二无语的看着萧锐,“你小子还真是个奸商,养活四十万大军一年还富裕,这叫小赚一笔?” 萧锐表示无辜,“我真的没把差价搞太大,否则让本地百姓知道了,肯定会骂我们剥削的,就是小赚一笔,很公道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钱,呵呵,那是因为没有中间商,一切走军需路子,就跟屯田策一样,没人敢从中牟利动手脚。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本地没有贵族,全是良善百姓。” “其实有了高产良种,我们大唐各州道收益都不错,但大唐遍地贵族,贵族田多且不纳税,呵呵,单靠百姓缴纳的一点赋税?对朝廷来说,简直是浪费土地。” “这天下,应该是有一分田亩,就应该有一分产出属于朝廷,可惜……” 李二盯着萧锐,嘴角微弯,“所以,你是真的想拿这里做个实验,如果时机成熟,在国内也可以变法?” 第七百八十三章 保命底牌 萧锐再次摇头,“天地良心,您比我清楚,变法是为了图强,现在大唐之强,已经横绝当世。再强?怕过刚易折。” 李二点了点头,“是啊,无论是哪朝哪代,无论是什么制度,都是为了维持天下的良好运转。现在的大唐上下一心,运转很好,没必要折腾了。” 萧锐笑着安慰道:“岳父,不怕跟您说实话,在这里搞这一切,我的确是有私心的。” 李二笑着白了一眼:“你以为朕看不出吗?朕是想青史留名,而你小子想的更远,你是想给天下开个先例,将来再逢乱世,天下百姓就有新生之路了。” 额…… 萧锐老脸一红,连连摆手:“绝无此意。” 李二扬起手臂,笑骂道:“再跟朕玩心眼儿,揍你小子!” 萧锐只好点头承认,“您老慧眼,我一直想看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贵族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机缘巧合,就趁着机会试试。” 人人平等吗? 李二赞赏的点头,“难怪世人都说你萧锐是活着的圣人,呵呵,单凭今日你这句话,就当得起圣人之名,朕不如你。” 萧锐谦虚道:“都是虚名,您看破了所有一切,还是愿意支持我胡闹,其实真正的功劳是您的。” 李二笑了笑,“因为朕也想看看,你小子到底还藏了什么妙计。往日让你入朝为官你不愿意,放出来了才肯施展拳脚,哼,混账的可以。” 萧锐讪讪一笑:“您别难为我了,对内大刀阔斧,那是得罪自己人,一个不好就深陷泥潭,什么事都干不成。对外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嘿嘿,就比如这次实验,还有另外一个天大的好处,您猜到了吗?” 李二想了想,摇头道:“别卖关子,快说!” 萧锐嘿嘿笑着问了一个问题:“整个占领区被我们划为辽东道,以您如今在辽东道百姓心中的分量,要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您猜能有多少人响应来投?” “嗨,你小子没看到最近几天的募兵军报吗?刚你不是算过,不下四十万……等等,你是说?”话没说完,李二就反应过来,随即震惊的看着萧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萧锐难得谄媚一次,笑着解释道:“现如今,在辽东道百姓心中,您就是他们的圣人。百姓只知道陛下您之圣名恩德,已经忘了自己出身是高句丽百姓了。” “以您的现而今的声望,随便能拉起一支可以横扫天下的队伍,这里有土地、有民心、有粮食……如果再把契丹三族的地盘划过来,连畜牧养马区都有了,拉起一支强大的骑兵也不在话下。” “想必您猜到了吧?这就是我的一点私心。将来在此地建一座行宫,并且在此地永远保持这种模式,杜绝贵族的出现。” “呵呵……只要有此地在,我大唐将万世不倒!” 嘶…… “藏锋,你是想……”李二激动的有些颤抖,不由自主的拉住了萧锐的手。 萧锐点头,“不错,这里是送给您的礼物,是李氏皇族未来百世基业的依仗。将来后世诸君,无论是把太子放这里,还是选一名靠山王出来,总之只要有此地在,那就不怕国内生出任何乱子。” “即便是国内乱世再临,只要此地在手,李氏皇族就有一张保命底牌。” 感受到萧锐的心意,李二好一番感动,他也看明白了未来一切。甚至明白了萧锐的忠心,怪不得这次缩在百济和新罗不出来,原来是为了把名声全都留给这边的。 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朝着萧锐笑骂道:“偏你小子心眼子多。说什么送给朕的礼物?你是怕朕不舍得把长乐嫁给你吗?” 啊?长乐? “咳咳,您怎么扯到长乐那里去了?真的就是单纯的送您礼物,没别的想法。”萧锐解释不清了。 李二伸手敲了女婿脑瓜一下:“女大不中留啊!你小子也不看看长乐的岁数?你俩的事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朕不把她嫁给你,谁还敢娶?还跟她玩什么过家家,怎么?真要长乐再等你五年,拖成个人人笑话的老姑娘吗?” “等到边境长城建好了,你就给朕回去完婚。” 啊? 不是吧,我没想着回去。 “哼,出来一年你就娶了俩,还生了一个孩子。真的等上五年,以你小子好色的癖性,难道要带着一大群孩子回去娶长乐吗?” “就这么定了,不做商议!” 咳咳…… 萧锐表示无语,没地方说理了。总感觉您是没什么赏我了,拿女儿抵债的。 “承乾这一年多来干的不错。等你和长乐完婚了,明年让承乾过来这边坐镇。” 啊? “您也要回去?” “皇帝嫁女,我不回去吗?” “可是……承乾过来,会不会镇不住?毕竟高句丽还没亡呢,万一打过来,承乾可没真打过仗。” 李二笑道:“所以要他在这里坐镇两年,历练是其一,让他这个太子收拢民心是其二。只有他把这里掌握了,将来他才能坐的更稳。” “不是说这座行宫由你亲手设计吗?到时你和承乾一起过来。” 萧锐惊讶道:“您不是说要灭了高句丽再回去吗?” 李二摆了摆手,“鼓舞士气而已,再说了,你萧大军师出手,高句丽被你算的死死的,不用动用一兵一卒,等着看戏就是。在辽东、在长安都是看戏。” “朕回去再支撑两年,等承乾历练出来,朕就可以放手一切去养老咯。” 噗…… 养老?别扯了,您正值春秋鼎盛,刚上任亚洲洲长,养什么老? 在皇帝身边待了几天,看到局势稳定,萧锐就要重新回到新罗了,毕竟那里只靠冯氏兄弟人手不足,还有自己的妻儿在呢。 “侯爷,侯爷!说好的以后跟您混,现在您要回去了,不能丢下俺老程啊!”一彪人马飞奔追上了萧锐的马车。 玄甲军张士贵哭笑不得,摆手让人把这位滚刀肉放了过来。 萧锐不解道:“程大将军?您不在前线指挥右武卫防御,或者指挥新兵修城墙,怎么追过来了?” “侯爷,咱们可是说好的,留在这里没仗打,跟着您才有油水呀!您可不能不认账了……”程咬金开始了他的表演。 萧锐无奈,连忙让人拉住,“老程,不是我不同意,这件事只要陛下点头……” “点头了!俺老程哪里会不懂规矩?特意去请示过陛下的。”程咬金拍胸脯打断了萧锐的话。 沉吟片刻,“行,既然陛下点头,那你就跟我走吧。” “不,你回去跟陛下请示,最好是带着右武卫一起过去,打仗嘛,手下没有兵将怎么行?百济和新罗那边的新兵你肯定也看不上。” “去召集你的右武卫,不需要太多,一万人足矣。我带你去开开眼,大捞一笔油水!” 程咬金眼前一亮,心中大喜,就知道自己赌对了,跟着侯爷果然没错。 于是答应一声,立刻拨马回头去请命。 李二是宽厚的,考虑到现在手下不缺兵马,萧锐的安危也需要有人保护,所以他把整支右武卫两万人都给了过去。 第七百八十四章 去长安吧 新罗王城外面,冯智戴亲自带人出城迎接,看到两万大军护卫着萧锐,冯智戴满意的笑了,这才是冠军侯的排场嘛! “原本还想问问前线战事如何了,可看到您带回两万右武卫就知道,不用问了。”冯智戴笑着迎了上去。 萧锐点了点头:“智戴,辛苦你了。这位你应该见过,右武卫大将军,宿国公程大将军。” 冯智戴执晚辈礼,“智戴见过宿国公。” 程咬金大笑道:“早就听说冯家二公子有宰相之才,天下第六名不虚传。当初你在长安游学的时候,我家大郎对你称赞有加,老夫跟你父亲耿国公也曾把酒言欢兄弟相称,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礼了。” “现在你一人执掌两州之地,地位不比我老程低,要保持威严。” 冯智戴谦虚道:“程叔父哪里的话,晚辈才疏学浅,还需要您老多多指点。” 萧锐催促道:“走吧,先回去再说。我们时间紧迫,接下来有的忙了。” 冯智戴笑着说道:“你是急着去看夫人和孩子吧?还别说,孩子长开了,越来越像你。” 新罗王宫,女王金德曼的寝宫大门敞开着,金德曼手推着一个婴儿车,站在寝宫门口焦急的等待着。如果不是孩子年幼不宜见风,她也想去城门口迎接。 萧锐等人骑马走进了王宫,冯智戴懂事的说道:“去看孩子吧,我带程大将军他们去安置一下。” “别呀,我也想去看看孩子,我这见面礼还……”程咬金大声说道。 冯智戴笑着说道:“孩子现在才两个月大,还不认人呢……走走走,程叔父,小侄带您去看看住处……” 一边催促,一边打着眼色,人家夫妻小别胜新婚,咱们就别掺和了。侯爷上次走的着急,也只是匆匆见了孩子一面,怎么能打扰呢? 在新罗王宫里面飞马驰骋的,也只有萧锐一人敢这样了。 来到寝宫台阶下面,远远的就看到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萧锐翻身下马,飞奔而上。 女王喜极而泣,蹲下身子将孩子从婴儿车抱出来,“宝儿,快看,那就是你爹爹,你爹爹回来了。” 孩子睡眼惺忪的,压根就没睁眼,两个月的孩子怎么睡都睡不够,哪里管谁是亲爹呢? 来到妻儿面前,萧锐摘下披风丢在一旁,生怕身上的灰尘飘到妻儿身上。 温柔的从女王手中接过孩子,笑眯眯的看着目光如水的金德曼,“我回来了。” 金德曼眼中噙着泪水,上下打量:“有没有受伤?” “呵呵,我又无须出手打仗,哪里会受伤。怎么又哭了?”萧锐帮对方擦拭泪水,然后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起金德曼走进了寝宫。 “没有,是许久没见你了,高兴的。” 看着孩子一脸困顿,萧锐笑着将孩子放回了婴儿车,“哟,这小子倒是好带,一点也不调皮,这么安分。” 金德曼笑着说道:“许是跟你亲近,所以你抱他不哭,换了平常,只让我和妹妹抱,冯大都督也是用了一个月时间才跟孩子熟络的。” “夫君,你当初出发的着急,还没给孩子取名字呢。我只是临时取了个小名,叫宝儿。” 萧锐点了点头,“看我,真是忙忘了。不过这次回来的路上我有想过,既然是个男孩儿,就叫德胜吧。取你跟金胜曼的名字,也见证你们的姐妹情谊。” 金德曼眼前一亮,“德胜,这个名字好。夫君有心了。大唐现在正跟高句丽开战,叫德胜,寓意也好。” “夫君,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吗?” 萧锐点了点头,“西线那边事了,无须操心了。不过我准备对倭国用兵,所以在新罗呆不太久。等孩子过完百天,我准备把你们都送回长安,半岛毕竟是兴战之地,不宜久居,长安最安全。” 金德曼这次学聪明了,什么都没问,顺从的点了点头:“嗯,都听夫君的。” “可这样一来,夫君身边无人伺候,要不让妹妹带着孩子回去,妾身留下照顾夫君?” 萧锐摇头笑道:“没娶你之前,我不一样好好的吗?放心吧,我很好,不用照顾。你呀,回去长安把孩子照顾好,另外把你那个妹妹教育好就行,这个比照顾我重要。” “对了,高傲的公主殿下呢?” 金德曼捂嘴笑道:“夫君别打趣妹妹了。她哪里还有什么高傲?早就学乖了。要不,把她留在夫君身边?” 啊? “打住吧,还是让她跟在你身边照顾你好了,这样我们大家都放心。接下来我会很忙,可没空调教未成年,你别留她在我身边添乱。”萧锐连忙打断。 女王笑着点头:“那好吧。夫君您可别当她面这样说,妹妹不懂事,别伤了她的心。” 萧锐感慨道:“这都怪你,把她宠坏了。对了,此次是你们所有金氏一族都回长安,族人没什么意见吧?” 金德曼点了点头:“金氏一族人丁不旺,也就三支本家,都没什么意见。不过我们一直都是由新罗供养的贵族,去了大唐,怕失了生计……” 萧锐笑着安慰道:“不用担心,你们姐妹由我养活。另外新罗是归顺大唐,所以新罗王室自有一份侯爵待遇,我可以跟朝廷协商一下,换成三个富贵伯爵,生计不愁。” “至于未来金氏一族的出路,可以融入大唐,从后辈里面选几个优秀的子弟,学些有用的谋生技能。也可以习文练武,将来考取功名。” 金德曼感动的说道:“多谢夫君,您什么都考虑到了,妾身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 萧锐哈哈大笑道:“你连人都是我的了,还用怎么感谢?” “啊?那、那要不我叫妹妹过来一起伺候夫君?”女王显然是会错意了。 啊? 萧锐愣住了,这个…… 眼珠一转,这等好事,也不是不行啊! 一个月后,萧锐等人在新罗西面港口送别了一队大船,金氏一族由南方水师都督冯智戣亲自护送去长安。 萧锐看了一眼远去的妻儿,然后将目光定格在东方海面,拍了拍双手,洒脱的说道:“后顾之忧已去,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程将军,冯兄,你们见过用银子铸成的大山吗?” 啥玩意儿?银子铸成的山?侯爷这是要带我们去哪里抢银子吗? 第七百八十五章 和谈? 乌骨城中,渊盖苏文接到一封封斥候急报,说大批新兵从西面八方不断涌到边境,粗略估计不下二十万! 嘶…… 渊盖苏文吸了口凉气,大唐侵略了我们,刚刚占领一年,就能招募到二十万新兵?不会是抓壮丁抓来的吧? 不对,他们不过十几万兵马,人手不足,不可能是抓壮丁。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如果真的等他们兵马全部到位,加起来就是三十多万,那可就完了…… 思虑再三,渊盖苏文决定趁着大唐兵力劣势,来一个先发制人。 可大唐用实力告诉了他什么是真正的精锐。 如果让大唐十万去攻城,那么高句丽随便有十万人守城就能守住。但大唐现在放弃了进攻,转而防守。于是十万精锐分成两个五万,分别在城外看守国内城和乌骨城,只要你们城中的守军敢出来,那我们必然迎头痛击。 渊盖苏文本想合兵一处,再次来个以势压人,可惜攻守之势相易,国内城的十万人刚出城不到五里,就遭到了大唐五万精锐的截杀,十万人被硬生生杀散,最后丢下了一万尸首,其余人仓皇逃回了国内城,再也不敢冒头。 让他们奇怪的是,既然大唐在城外埋伏,那为何不趁机占领了国内城呢?反而任由我们逃回城内? 想不通这些,最后守将把一切都急报给乌骨城的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懵了。 召集众将领商议半天,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唐没有选择攻城,这是要守株待兔,只要截断乌骨城和国内城的粮道,不用攻城,城中的兵马就会主动出来决战。 二十万高句丽大军可以打败五万大唐精锐,但十万呢?十万就不一定能打得过人家五万了。 不,不是不一定,而是一定打不过,国内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完了!失策啊,不该分兵的。甚至都不该贪心去占领国内城和乌骨城。 渊盖苏文拍着大腿喊后悔,自己原本只是想磨磨刀,试探一下战斗力的,怎么就贪心了呢? 对……是当初灭了大唐几万骑兵,导致自己盲目自信了。 恐怕就连侯君集和牛进达都没有想到,一场败仗,竟然能让作战双方都进退两难。 战战兢兢的研究了十来天突围战术,渊盖苏文头发都挠掉了一大把,还是没想出破敌之策。 “报!王上,城外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持使臣节杖,声称是大唐皇帝派来的特使,专门过来求见王上。” 哦?大唐皇帝派使臣过来了? 这个时候派人过来作甚?莫非是想招降? 哼!把人带进来。 渊盖苏文大马金刀的坐在乌骨城的城主府客厅主位上,两侧分别是四名武将、四名文官,这份阵势显然是想震慑大唐使臣。 可大唐来的不是一般使臣,而是名将李绩,什么场面没见过?能怕了你区区小国的君主? “大唐左卫大将军、英国公李绩,奉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拜见高句丽王。” 哦?英国公李绩?这可是当世有名的大将。 渊盖苏文笑了,“大唐无人了吗?竟然舍得派李将军亲自出使?难道就不怕本王将你强留在此?” 李绩哈哈大笑道:“我大唐人才济济,名将无数,李绩不过是末流而已。王上想要留客,李绩愿意配合。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的皇帝陛下和冠军侯,会亲自来接我回去的。” “放肆!唐将无礼!”两旁的高句丽武将愤怒的呵斥。 李绩却看都不看一眼,笑着对渊盖苏文说道:“王上,李绩此来,是奉命跟贵国握手言和的,您不想听听吗?” 哦?谈和? 渊盖苏文略微诧异,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不是来劝降的,竟然是来谈和的?为什么啊?现在优势在大唐呀。 “谈和?本王为何要跟你们谈和?我二十万大军,正是锐意进取,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李绩却摆手打断道:“王上,真人不说假话,我们双方没必要弯弯绕的。国内城的事想必您听说了,有我们的几万大军看守,你们根本出不了门。如果我们切断了你们的粮道,呵呵……” 渊盖苏文冷笑道:“是吗?那你们为何没有切断我们的粮道呢?” 李绩笑着说道:“王上,你我都知道,我们无法攻入城中,你们轻易不敢出来。双方都有顾忌,可一直这么僵持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我大唐皇帝陛下爱兵如子,不忍双方死拼,到时候又要牺牲无数无辜的将士。这才派了本使来和谈。” 哦……原来是这样。 渊盖苏文沉吟起来,对于李绩说的话,原本他一个字也不信,但想起之前自己杀死的几万大唐骑兵,渊盖苏文猜测着,莫非失去了骑兵,大唐皇帝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对,这是缓兵之计,他们的二十万后援大军已经到了,一定是陷阱…… “呵呵,恐怕和谈是假,拖延时间埋伏我们是真吧?你们的二十万新兵不是已经到位了吗?无论是攻城还是设伏,都不缺兵力吧?” 哦? 李绩微微一怔,但却丝毫不慌,反而笑着说道:“看来王上的斥候真是神通广大,连我们有二十万新兵都知道。” “不过王上您误会了,我们募集新兵,不是为了跟诸位战场厮杀,纯粹是为了防御。我们皇帝陛下说了,你我双方来回攻守了一年有余,互有胜负死伤无数。终归是友邻,没必要为了一时之气拼个你死我活,把事情做的太绝有伤天和。” “所以决定停战撤兵,但已经占领的地盘不能让出,此地百姓早已人心所向,诚意归唐,今后都是大唐子民。所以应尽的保护义务,我们大唐朝廷是要做好的。” “这才征召了四十万新兵过来,要在此地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长城,以作防守之用。” 什么??? 四十万人? 渊盖苏文惊讶的一下站了起来,满脸的不信。 李绩笑着说道:“二十万已经就位,剩余二十万已经在路上了,您如果不信,可以再派斥候深入探查,本使愿意在此等上几日。” 看他这个态度,渊盖苏文信了,虽然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青壮百姓,但现在显然不是探究的时候。 “本王不信,四十万新兵,挥手之间你们就可以获得胜利,为何要谈和?” 李绩笑着说道:“四十万新兵不假,但毕竟出身高句丽,跟在场的诸位血脉同源,有这份香火之情在前,让他们过来跟诸位厮杀不太合适。” “我们皇帝陛下征求过民意,大家一致同意过来修长城防守,不愿跟各位兵戎相见。” “王上不用怀疑,我们不过是顺应民意罢了。” 渊盖苏文不屑道:“李将军,不用说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你还是说点真话吧,要不然,本王宁可战死,也不愿接受你们这种施舍的苟活。” 这次
相关推荐:
重生落魄农村媳
对你宠不完
桃花孕,农家乐
圈子圈套1:战局篇
新欢就爱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痴爱
重生大师姐不想努力了
再也不坏
高武模拟器:我能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