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着这个机会让百姓们进来吃顿饭,也是陛下的主意,一来宣传一下书院,二来能让百姓们尝尝里面的日常伙食。如此将来也能放心的把自己孩子送来就学念书。” “毕竟这家书院不同于私塾和学堂,其他地方读书,就只是读书,每天回家吃饭睡觉的。” “在无类书院读书,那是半年放假一次,学生需要长期住在书院。拢共就读五年,长久的分别,难免让许多家长不放心这里。” 嘶……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头一次听说。 “侯爷,把孩子交给你我们肯定一百个放心,别说半年放假一次,就是五年回家一次,也没关系的。”程咬金大喇喇的喊道。 众人纷纷附和。 萧锐却话锋一转,认真的说道:“程大将军,您先别急下保证。我这书院虽然能招很多学生,但我们也是有招生门槛的,可不是随便把孩子送来就可以的。若是那样,天下所有孩子都送来给我,我这点地方可装不下。” 啊?不会吧?难道跟你那萧家庄书院一样,我们的孩子你不收? 第六百八十九章 招生条件 看到大家连参观的心思都没有了,全都盯着自己,萧锐也没有继续吊胃口,笑着说道:“这第一条大家刚才也看到了,十文钱一顿饭,这个价格虽然比下馆子便宜一点点,但也超过了普通家庭一顿饭的水准,所以能来就学的家里没钱不行。至少应该拿的出饭钱。” 啊?饭钱? 户部尚书高士廉沉吟道:“确实是个问题,普通家庭一个人一顿饭也就三文两文钱,最多五文钱。你这十文钱可是两倍呢。当然了,不是说你十文钱贵,三个菜一个汤,还有肉吃,十文绝对不贵。但如果顿顿这么吃,那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的起的。” 户部尚书的评价十分中肯,显然这位不是尸位素餐,是知道民生疾苦的。但其他人就不关心这个了,那是你们户部、你们书院招生需要考虑的,我们只考虑自家孩子能不能进来念书。 嗨!这算个什么事啊,简直就是没条件。在场的谁出不起孩子上学的饭钱?别说一顿饭十文钱,就是一顿饭一两银子,大家咬咬牙,也一定要把孩子送进来。 萧锐听着七嘴八舌的嚷嚷,心中暗骂,都特么装什么清廉呢?一天花几两银子的吃饭,这叫咬咬牙?你们哪个不是家大业大的,连家人带佣人,平时一天的正常开支至少都得十两银子呢。 “当然了,这个条件对诸位来说不算什么。” “那咱们就来说说下一个条件。我这书院不负责蒙学识字,所以招的肯定都是些识字的。”萧锐接着说道。 众人哈哈大笑道:“这也不算什么。我们孩子都是识字的,蒙学早在十岁以前就找私塾先生做完了。” “没错,侯爷,那您什么时候开始招生?我好准备把孩子送来呀。” …… 萧锐摆手道:“还没完呢。大家也都看到了,我这书院虽然很大,但能容纳的人数却也有个限制。以目前的教学实力来算,最多只能容纳一万名学生在此念书。” 一万人? 我的天!众人惊叹连连。别说一万人了,就是一千人的学堂,我们也没见过。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苦笑道:“侯爷,听您的意思,好像是觉得一万人太少?我国子监六科,每科不过百人,整个国子监的学生也不到一千人,您这个书院能教一万人,这您还嫌少?那国子监就真的该关门了。” 萧锐哈哈大笑道:“那就关门好了。孔祭酒,不是本侯抱怨你,若非你国子监太小,培养人才太慢,供不上朝廷使用,我何至于这么大费周章的办书院?” “你要是早点上书陛下,把国子监扩大十倍规模,我现在可就在树荫下乘凉钓鱼呢。” 我…… 孔颖达老脸一红,尴尬的说道:“教书育人可不是简单的扩大书院规模就行的。我从事教育二十多年了,自知能力有限,能把国子监维持现状已经心力憔悴了,更别提扩大规模。” “陛下,老臣无能,请辞国子监祭酒一职。愿意跟在侯爷身后学习教学之道。” 啊? 众人全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怎么说着说着就要辞官? 萧锐连忙摆手道:“孔祭酒,一时玩笑话,你怎么当真呢?你可不能辞官……” 孔颖达呵呵笑道:“侯爷,我可没开玩笑,世间有如此一座书院成立,孔某早就心向往之。而且私下里书院的赵副院长可早就答应孔某了,哪怕不能在书院当个教书先生,当个看门的门房也好。” 赵副院长?哪个赵副院长?我们只知道书院的院长是冠军侯,可没听说书院其他职位的人员是谁呀? 噗…… 一直在人群中躲着的赵德言躺枪! “咳咳!见笑见笑,诸位同僚,在下就是书院的赵副院长。不久前,因为年纪大了,心力不足,不敢再尸位素餐耽误朝廷大事。所以向陛下请辞,陛下隆恩,准许在下归老。正巧书院建成,侯爷不嫌赵某这副土埋半截的残躯,让在下做他的副手,负责处理一些书院的杂务。” “孔祭酒,您怎么拿咱俩酒桌的醉话认真呢?让您来书院看门?那不是让将军杀鸡吗?侯爷恐怕立马把我这个副院长给辞退了。像赵某这把风烛残年,能找个地方养老可不容易,您不能砸我饭碗呀。”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二笑着说道:“冲远(孔颖达的表字),国子监可不仅仅负责教那几百名学生,更是肩负整个大唐的教育事业,官办学堂、各地督学、科举考试等等,你可不能学萧锐这小子,他胡闹任性惯了,不愿入朝为官,能办个书院教教学生也算不错。” “你若是给他当了教书先生,那我大唐的教育怎么办?你是国子监祭酒不假,但你负责的可是整个大唐的未来人才,大唐不止这一个书院,还有千千万万的书院需要你照顾呢。此话再莫说了。” “陛下,老臣……”孔颖达感动的还要再说。 萧锐却一把拉住:“孔祭酒,你喜欢这里没问题,我留一个位置给你,哪天你休沐了,可以过来给学生们讲讲学,咱们就效仿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论辩,时不时的来一次争鸣论战,有你这位大人物主持,想必书院的学生们也能更加热情。” 孔颖达眼前一亮,连忙点头:“好,那就依侯爷的。不过我们提前说好,将来老夫年纪大了,辞官退下来,来你书院当个门房的事,侯爷可得同意啊。您可不能像某位仁兄一样,酒前酒后不一致。我算看出来了,求人还得求正院长,副手说了不算的。” “咳咳……”赵德言老脸通红,“孔兄,怎么又提这个?改日给你摆酒赔礼还不成吗?” 众人哈哈大笑,显然是没想到一向严肃的孔颖达,还有会开玩笑的一面。 看了看天色,萧锐笑着说道:“诸位,眼看着午时将近,要不我们参观一下食堂?大家边吃边聊?请各位也体验一下我们书院的伙食?十文钱一顿饭,是有点委屈各位了,但各位的孩子说不定将来会进来就学,大家也可以提前给孩子们把把关?不用担心他们在此读书吃不饱。” 众人连声叫好,书院建设的如此豪华,食堂肯定也得参观一下。 第六百九十章 全新理念 随便就近找了个食堂,萧锐带人走了进去。 “侯爷,这就是书院的食堂?” “没错,二十八个食堂只是布局不同,但大体的设施和环境是差不多的。” 嘶…… 萧锐云淡风轻的解释,让在场众人齐齐吸了口凉气。 不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简陋,相反,恰恰是因为这个食堂太过豪华。这哪里是食堂嘛,简直就是一座干净整洁的酒楼,侯爷这是在书院内开了二十八家醉仙楼呀,稍有不同的是,这些食堂都是一层,并不设二楼。 李二也很惊讶,这么大一座食堂?寻常酒楼可比不得,论宽敞,皇宫太极殿也不如此地。 “你这食堂能容纳多少人吃饭?把食堂建这么大,而且一建设就是二十八座,得花不少钱吧?” 萧锐呵呵笑道:“这食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吃饭,当然了,如果是有人吃完离开,再有人来,算上这种翻台的,因为食材有限,所以一顿饭可以供一千人用餐。” “二十多个食堂,能容纳两三万人吃饭,虽然书院没有那么多学生,但将来未必没有。之所以如此设计,不是为了铺张,而是想让学生们不用为吃饭发愁,尽量节省心思和时间在读书上。” “甚至有几座食堂是日夜无休、随时供应饭食的,保证那些读书痴迷的学生,什么时候饿了,随时都能有顿热乎饭吃。” “至于说花钱?呵呵,建设这所书院,仅仅工钱就二十万两银子,所有的材料都是赊欠,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还清。”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叹服,仅此一项,足见侯爷对教育的用心,这所无类书院,虽未招生,却已经走在当世顶尖了。 老李渊拍了拍萧锐的肩膀,慈爱的说道:“孩子,苦了你了。” 萧锐笑了笑:“皇爷爷,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陛下的支持,若不是朝廷作保,这笔天价巨款我可借不来。” 李二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年纪轻轻,却不愿入朝为官出力。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好好办书院,给朝廷还二十年的债,省得你天天钓鱼偷懒。朕还没到养老钓鱼的那天呢,你岂能闲着?” 萧锐讪讪一笑,却没有当面吐槽。 被儿子搀扶着的杜如晦看到萧锐吃瘪,开口换了个话题解围:“原本我们以为书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可侯爷却有不同见解。他说书院只是个帮孩子们护道的地方,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环境、一切能用到的书籍技能,保证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仅此而已。” “侯爷认为,学生就像一块干布,书院就是一碗水,把干布投入水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从碗里吸水,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 哦?这种教育理念,好像跟当世的大相径庭啊。 不少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看向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也表示不解,“侯爷,您不是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吗?如果全都靠学生自学,那要老师作甚?还如何传道授业?往圣先贤的学问,如何传承延续下去?” 萧锐哈哈大笑道:“传道不是填鸭灌输。若一人不喜数算,您却把他按下了学习十年数算,虽然也能学成高手,但却不能让此人迈向绝顶,因为他的天赋不在此。” “无类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当世不太一样,发扬天赋是特色之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兴趣,哪怕此人学习一辈子,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至于圣贤传承?呵呵,不用担心。书籍在那里,圣贤的传承就在那里,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总有人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选择哪一门最喜欢的学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圣贤找到得意的隔代真传。” “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能算传人,最多只能算是继承者罢了。就好比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可都不是师承关系,但也只有这样的,才能青出于蓝,将一门学问发扬光大。” “为何自荀子之后,儒家至今都没有圣人出现?我想,与此不无关系。” 萧锐此言振聋发聩,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包括孔颖达。 聊到这里,时间有限,萧锐不愿继续跟这帮人辩论教学理念,接着介绍起书院的教学,“书院一共教学五年,第一年是所有学生在一起上课,教一些实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诸子百家,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哪一家了。” “当然了,如果是天才、或者学有余力者,可以兼修多门。若真有本事,哪怕是一人把书院的学问全都学完,也不做限制。” 一人精通百家?世上怕是无人能做到。 谁说的?眼前不就有一位吗?侯爷就是这样的天才! “刚才孔祭酒问我,书院的老师是做什么的?我打个比方,诸位看到那天上的太阳了吗?若学问的顶峰是那太阳,那书院的一切,包括书籍、老师,都是帮助学生上天逐日的梯子。” “在学生的学问不如老师的时候,老师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有朝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老师,那能给学生解惑指路的,就只剩下先贤书籍了。若有一日,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贤,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道,只能他们靠自己探索前行了。求道的路上,注定的孤独的。” 嘶…… 随着萧锐的描述,众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踩在书册搭成的天梯,天梯上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影,一步步的爬向太阳。 不愧是冠军侯,不愧是天下第一人,办一家书院,也如此天马行空。上天揽日?换个人,怕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成功忽悠住了众人,萧锐满是得意,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嘛,为了督促学生们勤学苦读,避免他们虚耗光阴进来混日子,书院是有出师考试的,五年时间,若是不能通过出师考试,可以给机会多修三年,三年里一年一考核,若是多读三年还不能出师,呵呵,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学术混子,两者于国于民都是无用之物,将会被书院除名。” 不少文官劝解道:“侯爷,是不是太严苛了些?俗话说十年寒窗苦……您这里八年时间……” 文官们担忧学习时间短,许多人学不成才,混个半瓶水,岂不是大大的浪费?应该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全都培养成人才的。 但武将们却赞成说道:“侯爷此言有理,若是八年时间都不能在这里学出个名堂,那一定是没有用心。继续留下来,除了空耗粮食,百无一用,该踢出去。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书能有我们习武吃苦吗?我们习武三五年也能出师了,更何况八年?” “打打杀杀怎么比得了读书?让你们打架行,但让你们背书试试?”有人吐槽反驳道。 眼看着文武两派就要吵起来,萧锐赶紧叫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为了督促学生们求学积极性的。书院规矩如此,若是不认同,那就是不适合在此地就学,书院是培养人才,将来给大唐出力的,不是供他们休息享乐的。想皓首穷经可以去他处,躲在家里闭门造车,一本书读个六十年,也无人管的。” “哈哈,彩!还是侯爷说话在理,没规矩能行?”武将们开怀大笑,一众文官却若有所思,好像侯爷说的有道理,如果不限制时间的供人在此就读,不仅是浪费书院的资源,而且于国于民也没有任何益处。 “说了半天,差点忘了时间,说好的边吃边聊的。诸位,按秩序排队吧,咱们先吃饭,吃完了饭接着聊。” 啥玩意儿?排队? 众人纷纷傻眼,我们来是吃饭的,你这里摆满了八仙桌,大家坐好你让人上菜就行了,还排什么队啊?真当我们是学生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队吃饭 就在这时,食堂最里面的一个窗口陆续出现了干活的厨子、小厮等人,有人在忙着抬饭菜,有人在忙着安排人手负责窗口打饭。 萧锐亲自处理排队秩序问题,“诸位,大家现在可不是官员,是来参观吃饭的学生,这是学校食堂,不是酒楼。按秩序排队才有饭吃,如果只是坐在餐桌前等着,那等到天黑也是饿肚子。” “侯爷,是不是跟军营之中排队吃饭一样啊?可我们没有碗筷,怎么吃饭?”程咬金大声问道。 萧锐哈哈笑道:“不错,正是效仿军营的规矩。各位看到门口两侧的大桌案了吗?那上面一个个四方的木质托盘,内嵌有五个粗瓷陶碗,大家一人领一个,然后按秩序到这边的窗口排队打饭。” “书院讲究自强自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别指望带着小厮下人伺候着。对了,每人准备好十文钱,一手交钱一手交饭啊。” 啊?十文钱?我们出来参观的,哪里带钱了? 我带了,不过都是银子,没有带铜钱…… 众人议论纷纷。 皇帝李二朗声道:“不用为难,今日书院落成,朕高兴,所以中午这顿饭敞开了吃,朕请客掏钱。藏锋,也别一个个算了,到时候直接报个数目,走宫中账目即可。” 众人纷纷感谢皇帝。 尉迟敬德咧着大嘴大步朝着门口走去,“哈哈哈,既然跟军中吃饭一样,我老黑先来。” 嗯?你先来? 程咬金一把将人拽了回来,“老程,你拽我作甚?别跟我抢。” 程咬金真想捂住眼睛装作不认识这货,“老黑,你慌什么?当然是陛下和太上皇先来。” 啊? “咳咳,那是、那是……”尉迟敬德连忙跟着程咬金站在了一边。 李二哈哈大笑道:“今日不论君臣,大家都是学生,自便即可,不必拘谨。敬德、知节,你俩先来。” “得令!多谢陛下。”尉迟敬德爽快的朝着门口跑去。 有了这俩带头,其他人也不再拿捏,有秩序的去那托盘,然后跟着萧锐一起排队打饭。 学着萧锐的样子,三个菜一个汤,然后剩下那个粗瓷陶碗里面盛饭,或者要两个胡麻饼、馒头什么的。 萧锐带头打饭,却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召来了太子李承乾,将托盘交给了他,“承乾,来来来,把这一份给老爷子送去,他年纪大了,不能排队,你照顾着点。等下我帮你带一份吃的。” 李承乾连忙接过,然后照顾着太上皇老李渊找了个地方坐下。 老李渊满意的点头,“行了承乾,你也去排队吃饭吧。” “没事的皇爷爷,姐夫说等下帮我带一份过来。我陪着您。”李承乾孝顺的说道。 旁边的内侍老王劝道:“太子殿下,这里有老奴呢,您也去吃吧。” 李承乾摇头道:“这可不行,姐夫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允许带书童和仆从伺候。我伺候皇爷爷是合规划的,你就不行。王内侍你也去排队吃饭吧。” 这如何使得?老奴就是…… 老李渊摆手道:“听太子的,你去按规矩排队,自己找地方吃饭即可,不用伺候。” 窗口这边,有人闪身给萧锐让位置,“侯爷,您先来。” 萧锐摆手道:“不及,各位先来即可,今日我是东道主,大家初来乍到,当然要照顾各位吃好。敞开了吃,饭菜管够的。” 这边聊着,旁边的队伍时不时的惊叹连连,“我要那个,那个……那是醉仙楼的红烧肉吧?给我多来点!喂,你勺子别抖啊……” “那是烧豆腐?烩羊肉?我的天,竟然全都是醉仙楼的炒菜,这样的饭菜,一荤两素,还带个汤?十文钱绝对不贵,简直是太便宜了。” “可不是嘛,这要是在长安醉仙楼吃一顿,少说得十两银子……” …… “侯爷仗义,原本还以为十文钱一顿饭,侯爷黑心赚钱呢,现在看来,这是赔本买卖呀!” 赔本买卖? 想什么呢?侯爷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我相信侯爷的话,他说这是成本价,那就是成本价,不赚钱也不赔钱。 啊?这是成本价?如果这是成本价的话,那醉仙楼的饭菜…… 嘶……十文钱的成本,醉仙楼敢卖出十两银子来?这是千倍利润啊…… 黑!果然是黑心商人! 七嘴八舌的,很快萧锐就被扣上了黑心商人的帽子。 萧锐也没想到,只是让他们体验一下大学食堂,怎么就变成了三幺五打假了? 还真有些个胆大的,直接大声喊着发问:“侯爷,这顿饭如果真的成本十文,那你醉仙楼的饭菜可就太黑心了啊,得赚多少啊?” 一时间,排队的人全都愣住了,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纷纷看向了萧锐。 萧锐心中吐槽,面上却丝毫不慌。 “诸位,这炒菜的手法是醉仙楼一样的,但食材、分量、环境、服务等等,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饭菜的分量、口味,也就醉仙楼一半水准吧。” “虽然醉仙楼卖的贵,但那是酒楼,开在热闹繁华的西市,寸土寸金的地方,跟这里可没法比。在醉仙楼的话,一荤两素,外加一个汤,大概能卖到五到十两银子,贵是贵了点,但却是每一样都单独精工细作出来的。” “这里都是食堂大锅炒出来的,一锅能出百人分量,所以成本就低。” “再有就是,这也算是对本书院学生的一种鼓励,有了这等便宜又美味的饭菜,不仅仅能让书院里面的孩子吃好,还能吸引书院外面的孩子对这里的向往。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这个解释,还是能让人信服的,大锅菜确实成本低。加上为了吸引学生过来就学,有点其他方面的优势特色,也是应该的。 很快,几百人分成十队,大家都成功打完了饭菜,而且这种排队吃饭,自给自足的方式,给人一种十分新颖的体验,不少人都拍手称赞,这样也不错。平时被人伺候惯了,差点忘了自己的手脚。 “嗯!果然好吃,虽然比不上醉仙楼,但可比长安城普通的酒楼强多了。十文钱的价格,简直太便宜了。” “侯爷,这食堂的伙食很好,下官能不能给您提个建议?跟你这帮厨子说说,打饭的时候手别抖,我这碗里都没盛满。万一有那些个饭量大的孩子,菜不够吃怎么办?” “嘿!没错,我这里就不够吃,我准备再来一份。”尉迟敬德直接站了起来。 众人哄笑道:“敬德,你是那个饭量大的孩子吗?” “那是,俺尉迟恭天生的大饭量。”尉迟恭拍胸脯喊道。 哈哈哈哈…… 不少人笑喷了,更有不少人笑的肚子疼。 程知节感觉将人拽住坐下,尉迟恭不满的说道:“老程,拉我作甚?我再要一份,给钱的,不白吃。” 萧锐呵呵笑道:“诸位,何故发笑?刚才我说了,大家今天就当成是替孩子们试试书院的食堂,把自己当书院念书的孩子。尉迟将军没说错的。来人,告诉后厨,打饭的时候不准手抖,统一把饭菜打的超过平碗,谁若是饭菜给的不足,故意抖勺低于平碗的,辞退滚蛋。” “呵呵,诸位见笑,这帮人都是周边村子的,没见过这么大场面,更没见过这么多朝廷官员,难免有些激动和害怕,手抖是正常的。” 众人纷纷称赞,“侯爷有心了。这般规矩的食堂,很有意义,把孩子送进来就学,大家肯定是放心的。” “侯爷,俺也提个建议,食堂有酒吗?有菜无酒怎么行?”程咬金站了起来。 第六百九十二章 有个问题 话语一出,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筷子,转头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只有尉迟敬德一人大声附议,“没错,美食配美酒……” 萧锐还没开口呢,皇帝李二就已经发话了,“胡闹!这是书院食堂,不是饭馆酒肆。来此就学的都是还未长成的孩子,怎能放纵饮酒?成何体统?” 程咬金讪讪的拉着尉迟恭坐下了。 萧锐笑着解释道:“陛下说的是。书院食堂是没有酒水的。且整个书院禁止饮酒。毕竟诺大的书院,将来要有上万人在此就学,如果放开饮酒,难免会发生酒后滋事的问题。” “书院是让他们安心读书的地方,食堂饭菜美味是为了孩子们长身体的,可不是为了饮酒享乐。”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本该如此。 不多时,众人一个个意犹未尽的吃完了面前的美食,许多人甚至撑得悄悄揉了揉肚子。都是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廷大员,饭量不大,从没像这般吃法。 “诸位,别忙着走。这里吃完了饭不需要自己刷碗,但却需要每个人自觉把餐盘放到一处,等饭后有人统一处理清洗碗筷。大家按秩序把餐盘放好啊,就在另一边门口处。” 啊? 还得自己去放碗筷?这么麻烦? 虽然面上不敢说,但不少人已经在腹议吐槽了。 “对了声明一点,我这个书院里面,是不允许带书童和佣人的,吃喝拉撒睡,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 啊?不能带佣人?很多人都表示惊讶,甚至有些犹豫。我们的孩子可是贵族,从小养尊处优,你不让带佣人也就罢了,起码带个书童啊…… 有人站出来问道:“侯爷,能不能带个书童?毕竟孩子还小,一个人过来上学念书,许多事情根本就做不来。” 萧锐笑着说道:“徐侍郎不用担心,年纪太小无法自理的孩子,我们是不收的。书院收人有门槛,最低十三岁。至于说从小养尊处优,什么家务都不会干的,没关系,书院第一年的时候,有专门的人一样样教。” “虽然过程中可能会吃点苦,但连这点苦都吃不下的话,还是回家请私塾先生吧。书院不收这种的。” “所以,这样的环境,要不要让孩子进来就学,请各位三思。” 一时间,众人陷入了沉思。 皇帝李二第一个开口支持,“本该如此,我们都是从血火中杀出来的,我们的孩子岂能懦弱无刚?谁也不想自己孩子变成只会享乐的纨绔。” “藏锋,把那个收人门槛改一改吧,等开了学,朕把稚奴送过来。” 哦?稚奴?九皇子李治吗? 萧锐摇头道:“陛下,稚奴才十一岁,是不是太小了点?” “不小了,长乐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李二说了一个十分骄傲的理由。 噗…… 跟长乐比?那是普通孩子吗? “咳咳……书院的规矩是给普通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孩子进来之后能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如果您想让稚奴十一岁就进来就学,也没关系,只要他符合书院招人的标准,识字、有钱、不带下人且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只要您舍得,书院当然愿意收下他。” 皇帝哈哈大笑道:“这不算什么,承乾当年十岁的时候就独自走出去历练求学呢。” 提起自己这一儿一女,皇帝满脸洋溢着骄傲。 “没错,这压根不叫事。以前打仗的时候,谁不是自己干活?”有不少武将大声附和着。 …… 文臣们同桌的开始小声交流,此法本意是好的,而且大家虽说是当官的,但伴君如伴虎,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落魄的一天,若是家道中落,自然是养不起下人的,到那时,孩子有本事自己照顾自己,就显得很重要了。 于是乎,很快众人就纷纷表示支持了。 萧锐摆手按下众人,接着说道:“对了,还要告诉大家一件事,书院开设的学科很多,但却并非全都是为了考科举做官的。若是将来各位的孩子里面,有人从书院走出,改行做了木匠、石匠,各位可别来骂我萧锐误人子弟。” 噗……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那怎么会呢?侯爷教出来的学生,哪怕是一个厨子,那也不是一般的厨子,肯定有过人之处。” 萧锐很想给解释一下,不是所有孩子都要争做第一的,更多的是普通人而已。 但他心中清楚,想跟眼前这帮人解释什么叫作幸存者偏差,似乎有点困难。倒不是这帮人理解能力不够,虽然是古人,但却个个都是聪明人,肯定能理解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但此时此刻,一个个都幻想着自己的孩子将来在这个书院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来一定能出人头地。做着美梦的他们,可没心思去想什么叫幸存者偏差,大家都觉得自己是那个幸存者,而不是炮灰。 “书院容纳人数有限,目前最多容纳一万人。分成五年学制,所以每一年书院只能招收两千学生。而且这两千学生还要面对全大唐招生,并不
相关推荐:
捉鬼大师
取向狙击
差生(H)
烈驹[重生]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天下男修皆炉鼎
云翻雨覆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