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出轨有理 > 第177章

第177章

:“科举考题没问题,参与命题的有世家出身的大儒,若是试题有鬼,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命题。” 刘主事答不上来。 李二冷哼一声:“承乾,你跑一趟。” “啊?父皇,不至于吧,为了这么一件小事,专门跑一趟请教姐夫?儿臣以为,姐夫是故意留一道谜题给我们,想添一道乐子而已。”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去。 李二笑骂道:“哪里是为这件小事?” “当初,清河崔氏可是有言在先,倘若我们能在科举考试上,光明正大打败他们,那他们亲自把爱女送来。如今水落石出,也该他们履行承诺了。你也老大不小,该成亲了。你姐夫保的大媒,他不出面能行?” 闻言,李承乾眉头一喜,自己也想早点结婚,宁儿姐姐等了这么多年,眼看着就成老姑娘了。 “得令,儿臣这就去。” 就在这时,内侍老高走了出来,“陛下,侯爷没有在萧家庄。他在刑部大狱呢。” “嗯?他去刑部大狱作甚?” “前几天的殿试朝会,侯爷当众承认私自保下死刑犯郑子和,所以……他自己去刑部领罚了。刑部不知道如何判定,所以只是暂时羁押。” 李二脸色一黑,犹豫了一下,沉声说道:“也好,总要给个交代,否则以后大唐律还怎么执行?” “承乾,那你就去刑部大狱一趟。左右准备迎亲聘礼什么的,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了,带话给刑部,找个合适的律条,不能就这么搁置不理。” 李承乾差点笑出声来,心说您这不是为难刑部吗?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律条,他们早就这么办了。可大唐律在前,总不能改写或者现编吧? 第六百八十一章 顶包?坑爹? 刑部大狱里面,江夏王李道宗缓缓走了进来。 “哟,还以为那帮小兔崽子真的敢关您呢,没想到,对侯爷您照顾的还行,算是用心了。” 看着那装饰得书房一样的超大号监牢,李道宗笑着点评说。 萧锐呵呵一笑:“本侯也算是这里的常客,还是当初的装修,一直有人打扫维护,就好似知道本侯早晚要回来一样。” 李道宗啐骂道:“哦?狗日的宇文士及,他这是什么意思?每日派人打扫侍弄,分明在咒侯爷。” 萧锐摆手道:“哪里的话!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我萧锐最能惹事?平时干的都是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人送外号——法外狂徒!不抓我是陛下没开口,但不代表就不能抓我。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所以这里早晚用得上。” “不说这个了,皇叔怎么过来了?您可别想着救我啊。这才是公开在朝会上承认了罪责,触犯了大唐律,躲不掉的。若是贵族都像这么脱罪,那大唐律就形同摆设,陛下如何跟那帮新科士子们交代?” 李道宗叹息道:“你呀,何必跟一帮小崽子说那么多?是敌是友还难说呢,凭什么跟他们解释?有本事让他们查就是了。你冠军侯光明磊落,事情都是那个郑子和干的,怕什么?一群喂不熟的狼崽子,也配你亲自开口解释?给他们脸了!” 萧锐摇头解释道:“倒不是怕了他们这帮人。只是一时感慨,对那王汲善惺惺相惜。我萧锐光明磊落,敢作敢当,不怕报复。说清楚是对王汲善,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了结。” “朝廷选拔出一批人才不容易,云中王家这六十人虽然出身有嫌疑,但若能被陛下收服,将来会是一把利剑的。我当众解释,只是不想让他们被人利用。” 李道宗点了点头,“你总是这么大公无私。唉……景仁那件事,老叔还没机会谢你呢。说好的大摆宴席,总不能把宴席摆在监牢里吧?” 萧锐莞尔,“都是一家人,皇叔何必如此见外?你不怪我让你父子分别三年就好。” 李道宗笑了,“早知道是你送景仁去学艺,别说三年,就是十年也可以。就应该让他在边境多学几年的。陛下本想让他这个新科状元治理一州之地,可他却拒绝了,言称要去梁州治下效力三年以谢师恩。” “呵呵,这孩子确实长大了。” 萧锐赞赏道:“景仁文武全才,将来必能再接您宗室儒将之威名。” 李道宗摆手道:“呵呵,老咯,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我的这点过往,在你面前那是不值一提,你就别臊你老叔我了。走吧,随我出去,我都安排好了。” 啊?出去?不是说好的,您不劝我出去的吗? 萧锐为难道:“皇叔,您这是何苦?不过是坐些日子的牢,我就当躲清净了,在这里又不是真的受苦。您是宗室,可不能带头破坏大唐律。” 李道宗白了一眼,“放心吧,保证让你出去的没话说,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啊?那您先说说,您怎么解决的?我在牢里想了半日,也没想到什么好的脱罪办法。”萧锐一定要弄清楚。 李道宗笑着说道:“你住在这里,把那刑部尚书豆卢宽吓得不敢露面,生怕被百姓们砸了刑部衙门。这是何苦呢?” “现在好了,那豆老头直接告老,老叔我接手刑部。作为刑部尚书,开口私自放你出去,算什么罪责?” 额…… 萧锐愣了一下:“皇叔,您认真的?您这是徇私枉法呀!那是要……” 李道宗抚掌笑道:“没错,就是徇私枉法。为你脱罪,且办了最终结案。” “然后呢?” “然后你的罪责没了,就变成老叔我的罪责。徇私枉法之罪,我是一个郡王,不会杀头进监牢,最多革职查办,然后罢官回家。”李道宗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桩桩一条条,都说得过去吧?” 这…… 萧锐目瞪口呆,良久,叹息道:“皇叔,您这是用罢官回家,换我出狱?不行、绝对不……” 李道宗按住了萧锐:“怎么算账,老叔我心里清楚。大唐可以没有我李道宗,但不能没有你冠军侯萧锐。再说了,我一个武将,总是从事文官职务,也很是不适应。景仁一事,你给老叔一个状元,拿我一个区区的刑部尚书来换,太值了。” 萧锐还想再说,只听外面传来了李承乾的声音:“姐夫,你就听皇叔一次吧。父皇已经准了的。皇叔说他累了,想休息两年。虽然我们都很不舍,但拗不过他。” 萧锐白了一眼,“你就是这么辅佐陛下的?皇叔正值壮年。” 李承乾嘿嘿一笑,“实不相瞒,这个主意嘛,其实就是我跟景恒、景仁两位兄长商量出来的。” 噗…… 你们这算什么? 实力坑爹? 萧锐无力吐槽,这都是一帮什么玩意儿? 李承乾笑着说道:“您先别生气,让皇叔徇私枉法,然后被罢官回家。他不是想赋闲养老吗?长安城最好的去处,当然是您的萧家庄。而且,您不是要筹备建设书院嘛,皇叔正值壮年,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皇叔无论是在营造建筑、还是教书育人,都很有经验。” 嗯? 萧锐眼前一亮,这是变相的给我送了个人才呀。左膀右臂!我建书院正缺人手呢。 可这时李道宗不干了,“喂,承乾,你们三个小子出主意的时候,可没跟我说这个呀!不是说的好好的,等老叔我退下来了,就给你雁儿姐姐带孩子的吗?怎么突然又安排了这个活计?谁不知道跟在侯爷身边是最忙碌的?” “闹了半天,你们三个小子是没安好心呀……” 眼瞅着李道宗就要开骂,李承乾赶紧打断:“皇叔,绝无此事,小侄可没敢指挥皇叔您的生活。我只是在给姐夫提建议罢了。而且,这个好主意是二哥景仁想到的,说是感谢您当年带他去萧家庄求学……” 什么??? 好哇!这不明摆了报复亲爹吗?李道宗那个气啊。 李承乾拉起萧锐就往外跑,“皇叔,您现在是戴罪之身,权且在牢里住几天,等朝廷罢官的公文下来了,小侄就放您出来。” 说着,还不忘指挥两边的狱卒,“快快,拦住这个案犯……别让他跑了!”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给太子上一课 去萧家庄的马车上,太子承乾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姐夫,您到底是怎么想到的办法?那些去官办学堂的学生,也不过是以前落榜的寒门子弟,怎么教书三年以后,就能考中这么多人?难道仅仅是凭借教学相长吗?” 萧锐似笑非笑的看着太子,“竟然看出来我用的是官办学堂的老师,这个答案是谁发现的?” 李承乾答道:“是国子监下辖管理官办学堂的一个六品主事,他对所有学堂的教书先生比较熟悉,要不然大家还蒙在鼓里呢。父皇召见了他,但他却说不清楚您是怎么让这帮落榜考生三年高中的。” “哦?这么说,是陛下让你来问的?”萧锐惊讶道。 额…… 李承乾挠了挠头,诚实的答道:“姐夫,我也想知道。” 萧锐没有吊胃口,而是直接宣布了答案,“很简单,我在考题上动了手脚。” 考题? “不能吧,出题的是您,但一起命题、审核的人可不少,如果考题有问题,那不可能通过命题审核的。”李承乾不信。 萧锐笑道:“世家贵族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这是他们的优点,但高高在上,傲气冲天,不够平易近人,不能吃太多的苦,这是他们的缺点。很少有像王汲善和裴东来这种的,出身贵族,却不自恃身份、自命清高,愿意折节下交,甚至深入体验民生疾苦的。” “所以,对付这帮人,我们不能考他们的经义道理,那就成了比拼背书了。我们考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治理国家会遇到很多事,军事、外交、财政、民生、治灾、邢狱等等,大到三省六部制定国策,小到县衙官吏断案家长里短。” “贵族世家子弟们眼界足够,兴许能够回答上来那些大方面的问题,但却不一定能处理好民生小问题,特别是不了解民间疾苦,处理不好百姓的日常事务矛盾。我着重考了他们这些小事情,他们答不上来,就只能靠意会猜想了。” 嘶…… 这、这,这有点偏袒作弊吧? 李承乾惊呆了,“那帮审核的大儒没发现吗?” 萧锐自信的说道:“呵呵,也许有人发现了,但当时我是主命题人,而这些考题却又出的巧妙,事虽小却蕴含大道理。圣人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录用人才,最终都是要放到最下面去跟百姓打交道的,他们的能力代表了朝廷的脸面,岂能不细细考验斟酌?” “相比于考一个二十岁年轻人战略国策、百年大计,呵呵……不如考他们怎么处理邻里关系。二十岁,能有多少经验?谈国家大计只会背书空谈。” “三省六部的事,还是要从官员里面选拔,只有经历过历练的能员干吏,才敢说自己的献言献策利国利民。” “这也是为什么历任科举考试,全都让学子们从底层做起的原因。” “可历代科考却走偏了路径,净考些不实用的,好端端的科举考试,成了人家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工具。” 这番话,让李承乾惊讶不已,细品之下,却觉得十分有道理。 “姐夫,幸好有你,要不然大唐尽是些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辈,一个个都只会谋私利,若是这样,大唐怕是会步上前隋的后尘。” 萧锐呵呵笑道:“没那么夸张。朝廷还是有能人的,君明才有臣贤。前隋失败,虽说是有人在背后使坏,但也是因为大业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步子太大,累死了大隋。” “大业帝雄才大略,他看到了时政之弊,所以发明了科举制。就是打破朝政痼疾。若他稳步发展,不四处征战,给他二十年,大隋就会有三百年国运。可惜了……苦的都是无辜百姓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萧锐一眼,敢这么评价前隋,姐夫是唯一一个吧。换个人,都是吹捧大唐,谁也不敢称赞前隋大业帝。 “姐夫,君明才能臣贤?这跟国子监教的不一样呀。国子监教的是君明臣贤,个人各执其职、各守其德,为什么您却……” 萧锐笑着问道:“可知一个典故?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 李承乾点了点头:“嗯,在萧家庄的藏书楼里面读过。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出自《墨子·兼爱》,说的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讽刺那些上行下效的行为。” 行为? 萧锐摆手道:“不是行为,上行下效是一种心理,是人性!比如你我属于贵族、掌权者,下面的人事任免我们说了算,他们见了你我,全都客客气气的,甚至卑躬屈膝。因为什么呢?真的是因为钦佩你我的人品?呵呵,绝对不是,是因为害怕,是因为我们拿捏着他们的饭碗和生死,他们当然要把我们供起来。” “这是人性,人性决定了他们选择卑躬屈膝,哪怕内心再抵触,可终究大多数人屈服于现实和强权。选择了上行下效。” “唉……这是一种悲哀!哪怕教育做的再好,也无法改变人性。你想把人人都培养成不畏强权,只认公理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根本不可能。” 李承乾不解道:“为什么?我觉得姐夫你可以做到。萧家庄出来的师兄弟,全都顶天立地。正如这科举顽疾一样,我觉得总归有办法根治。” 萧锐苦笑:“还是因为人性。上位者不是大公无私的圣人,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私心,都喜欢手下人听话一些,不喜欢刺头。” “陛下贤明吧?够资格称圣人吧?可那又怎样?背地里还骂宰相魏征呢。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其贤超过陛下的?后世之君,又有几人能比得上呢?” “呵呵……君明臣贤。明君治国需要贤臣,所以上行下效,臣子自然就贤明。可昏君就不一定咯,昏君视贤臣为绊脚石,喜欢奸臣的吹捧、侍奉,若是大唐出一位明君,能兴旺大唐三十年到五十年;可若是出一任昏君,能把大唐一国之力,全都用来满足他个人私欲方面,甚至葬送祖上几代人积攒的家业。” 李承乾认真的听着,脑海里不断的思考推演,虽然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姐夫是对的,木然的点了点头,“连姐夫您的没办法,唉……” 萧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沮丧。跟你说这么多,是让你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然后运用他,而不是让你螳臂当车去改变他。” “什么是客观规律?上行下效的人性就是!所以,你想让大唐千秋万代,其实也简单,代有明君即可。” 噗…… 李承乾无语道:“姐夫,您说了不等于没说嘛,谁都知道应该代有明君,可这太难了,根本不可能。历朝历代,没听说哪家做到了。” 萧锐鼓励道:“努力吧,我相信你能做到。对了,你想知道为什么那帮官办书院的寒门先生,都能考中吗?” “啊?您刚才不都解释过了嘛。您在考题方面动了手脚,更适合他们答题。”李承乾心说,聊治国呢,您怎么又聊起了科考? “呵呵,那是其一。还有其二呢,我偷偷给他们透题了。” 什么???不可能吧,您、您怎么是这样的人?李承乾惊掉了下巴。 第六百八十三章 环环相扣 “五姓七望定下了釜底抽薪之计,花重金收买那些学堂里面资质好的学生,可他们却忽略了学堂里面的先生。” “其实我的办法很简单,仅仅是给官办学堂的先生布置了几项任务罢了。别说五姓七望了,就是礼部、国子监都不会注意到。” 李承乾不解的问道:“什么任务?能够给所有人透题,还不被人发现?我想不出。” 萧锐嘿嘿一笑,“那我考考你。我给他们布置的第一项任务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然了,是通过朝廷政令下发的,就那个六品主事,可他却以为只是一道简单的政令。” “什么是一个都不能少?” “大唐开设官办学堂,几乎遍布所有州道县府,而且针对的是寒门百姓。虽然免去了学费,而且蒙学三册的售价也极其便宜,但那些贫苦百姓家里,一个半大孩子就是一个壮劳力,许多家庭为了耕作种地多打粮食,还是不愿把孩子送去念书。” “或者偶尔闲暇之时才让孩子去识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可不行。” “一个不能少,顾名思义就是但凡来登记就学的学生,不能有辍学的,因为耕作干活缺课的,学堂先生要去家访,劝谏孩子的父母供孩子读书。” 李承乾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如此一来,那些学堂先生就会深入去了解民间疾苦,而且有了更多跟百姓打交道的机会。” 萧锐点头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只有了解民生疾苦,才能把所学用在改变现状方面,他们自然会反思,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困境。” “不仅如此,他们家访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生病,自己需要侍奉父母,不得不辍学。有些孩子是因为被霸凌欺负了,无法安心读书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全部都解决,那他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先生了,一名知县差不多也就办这些事情。”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错,一名知县的职责有劝谏农桑、断案纠纷、宣讲教化等职责,您的这个办法,好像是锻炼他们做县令呢。” 萧锐哈哈大笑起来,“不错!他们本来就是预备的县令。曾经招募他们教书之时,有言在先,教书五年,朝廷给予他们官职品级,择优录用。” “我大唐太缺人才了,而识字的多是世家贵族子弟,想让寒门慢慢崛起,靠着慢慢教学科考,得十年二十年。” “但事实上,真正的学问未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知县很简单,会处理以上问题即可,没必要非得通晓经义、信手诗文,只需要识字、明理、办事妥当即可。” “五年的官办学堂教书生涯,看似是在让他们教学相长,其实对这帮老师,才是最大的考验和培养。” 嘶…… “姐夫,您这头脑怎么长的?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别说让外人猜了,就现在我跟你面对面,听你细细分析,差点都没跟上您的算计。”李承乾彻底服了。 算计? 萧锐摆手道:“我可没有算计谁。只不过从实际出发,帮大唐突击培养了一群能干事的基层官员罢了。” “对了,除了这一个都不能少,还有第二道政令,那就是学堂先生闲暇之时,需要去当地县衙,帮忙做录事吏员。这样他们就能接触到一些案卷、甚至直接参与县令断案等等,补全了他们在朝廷政令方面知识的不足。” “再然后,就是在出题上动手脚了。我出的题,就是这帮学堂先生所要接触的日常,呵呵……如果这样都不能答出来,那只能说他们不适合做官。” “这不,一次考中二百多,剩下还有九成没考中,老老实实回去教书吧,五年期满,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官职待遇,却不调用为官,依旧负责教学。” “若是督学检查发现他们连教学都做不好,呵呵,那真是无用读书人,辞退回家种田算了。” “喂,想什么呢?一脸的呆滞?”萧锐拿手在李承乾面前晃了晃。 李承乾回过神来,“我在好好回忆,您这手段一招接一招的,层出不穷,我差点记不住。我得好好回忆一下,等回宫了好跟父皇解释,免得有疏漏。” “对了姐夫,父皇说我该跟宁儿成婚了,您是媒人,所以跟崔家联络的事,还得您出面。” 萧锐呵呵一笑,“此事简单,当初约好的,若是我在科举考试之中赢了,他们主动把闺女送过来。这天下可没人敢欠我萧锐的账。不过嘛,你跟宁儿感情甚笃,也不好做的太难堪,我让人备一份厚礼送去清河,保全他们的脸面,想来他们也无话可说。” 李承乾感激的说道:“嗯,我替宁儿谢谢姐夫。” “呵呵,这些不过是面子上的小事。陛下让我跟清河崔氏接洽,可不单单是为了你这边的儿女私情。”萧锐意味深长的说道。 啊?难道,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行动吗?李承乾好奇问道。 “此次科举考试,世家贵族失利,打掉了他们的傲气,该是让他们履行赌约了。陛下想让我出面,帮他收服这帮人。而我跟其他世家关系并不好,唯独清河崔氏,有了你娶崔宁儿这层纽带,清河崔氏会是将来五姓七望的话事人。”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 “那如果他们依旧不服气呢?”李承乾追问道。 萧锐冷笑道:“那就是不识天数,博陵崔氏之厄就是榜样。” 咳咳……若是这样,想来他们不会如此不智。 一个时辰后,二人乘坐马车返回了萧家庄,家人全都出来迎接。襄城公主心疼的看了又看,生怕丈夫在刑部大狱受了什么苦楚。 “姐姐,不用看了,这天下除了姐夫自己找不痛快,否则谁敢对他不好?我亲自去把姐夫接出来的。他坐了两天的牢,直接把人家刑部尚书吓的告老还乡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襄城公主白了一眼,“你姐夫本就身体不好,两天我都嫌多。” “咳咳!夫人,没有你这样说话的,为夫身体很好……”说着还朝着自己胸口拍了两下,“咳咳……” 可能是锤的太猛,剧烈的咳嗽让萧锐满脸通红,惹来一群小子的哄堂大笑,襄城和魏嫣然、李胜男,三位夫人连忙上前扶住,抢着关心。 李承乾暗暗竖起大拇指,姐夫牛批……吾辈楷模! 第六百八十四章 起名困难 几天过后,太子傅赵德言来到了萧家庄。 正在垂钓的萧锐打趣问道:“什么风把我们的大忙人太子傅吹了过来?马上就是太子大婚了,你这个当老师的可别想偷懒。” 赵德言笑着走了过来,“我这次呀,还就是来偷懒的。太子大婚,那是皇家的事,连太上皇都被请了回去,我不过一个外人,可没资格多嘴。” 萧锐白了一眼:“你是外人?天地君亲师,你到时候可是要被敬酒的。” 赵德言一屁股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满饮一口,洒脱的说道:“谁都知道,你才是太子真正的老师。我不过就是一个幕僚,敬酒也该是敬你才对。” “别扯了,我是他姐夫,那不乱了辈分嘛。”萧锐摆手说道。 赵德言话锋一转,认真的说道:“太子大婚之后,陛下可能会给他开府之权,慢慢的让他上手一些政务。我的身份尴尬,毕竟是降将,不适合过多的参与东宫事宜。所以,今后我就赖在你这里不走啦。” “话说你那书院什么时候建起来?自从上次跟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说过,我是未来的副院长之后,也不知道他跟多少人提过,很多人都给我送礼,想要把孩子送进来,更有甚者,很多官员想辞官进驻书院教书呢。” 萧锐不禁捂住了眼睛,“所以……你是跑来躲难呢?” 赵德言尴尬的笑了,“常驻也是认真的。现在五姓七望也服软了,大唐也不准备跟四夷开战,未来几年要稳定的发展,你不愿入朝堂做官,想来是真的要建设书院的。可你身体虚弱,身边没人怎么行?” 噗…… “等等,谁跟你说我身体虚弱的?”萧锐抓住了对方话里的亮点。 “额……不是襄城公主说……后来太子回去转述的吗?大家都知道呀。”赵德言一脸的无辜。 萧锐气的脸都绿了,“好哇!承乾这个混小子,下次他再来,非揍一顿不可。” “老赵,没有的事,你别听他们以讹传讹,男人怎么能说不行?我身体没毛病,好的很。” 噗嗤……赵德言笑的茶都喷了出来,“咳咳、咳咳……” 萧锐的脸更黑了。 赵德言连忙解释,“当初你不是被刺杀,然后身中剧毒,一身功夫尽毁才保住性命,伸手余毒未清,才落下了病根。大家都知道的,你不用不好意思,你是为国受伤,没人笑话的。” 萧锐:“我谢谢你啊!不用帮我解释的这么详细。” 说完,再也没心情钓鱼了,丢下鱼竿扬长而去。 “喂,喂,别生气呀,你干什么去?等等我……”赵德言放下茶杯,小跑着追了上去。 次日上午,萧锐、杜如晦、赵德言,三人在书房里面共商书院大计。 “赵兄,昨晚没睡好吗?怎么这般脸色?”杜如晦好奇的问道。 赵德言吐槽道:“可不是嘛,昨晚吃多了,没睡好。” 吃多了? 杜如晦看了看赵德言,又转头看了看一旁的不苟言笑的萧锐,心中瞬间明了,原来是这两位在怄气呢。 于是给萧锐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商量正事呢,别开玩笑了。 萧锐白了一眼赵德言,没好气的说道:“至于吗老赵,不就是取消了你一顿接风宴吗?你就这般怨气?堂堂突厥首席军师、大唐太子傅,怎么跟个怨妇似的?” 噗嗤…… 一旁的杜如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赵德言气得脸都绿了,憋了半天羞愤的说道,“合着我赵德言在你冠军侯这里就是个混饭吃的?行行行,告辞!” 喂、喂……赵兄…… 杜如晦劝不住,他身子弱,也追不上。 萧锐苦笑着上前一边拉住,“说着说着怎么走呢?得得得,中午补你一顿丰盛的接风宴,八个菜一个汤,我亲自下厨行不行?” 赵德言不满道:“还拿我当饭桶?” 萧锐哈哈大笑道:“饭桶?怎么可能?你是我萧家书院堂堂副院长,怎么可能是饭桶?中午算是我萧锐给您办的求贤接风宴。” 赵德言白了一眼,“这还差不多。” 杜如晦已经笑弯了腰,“赵兄,八个菜一个汤就把你打发了?” “喂,杜相,好不容易把人留住,您就别再开玩笑了。”萧锐拱手求情。 赵德言却哈哈大笑道:“侯爷太懒,不用点手段,想吃一口美食?那比参加科举都难。杜兄,中午这顿饭可是我舍下脸面闹来的啊,你一定到场,我请客。” 噗…… 你请客?萧锐已经无语了。借花献佛让你玩到了顶级。 “对了侯爷,原来就在村子里教教学生,顶多算个私塾,叫萧家书院也没什么。倘若将来书院办的比国子监还大,面对全国招生,再叫萧家书院似乎就不合适了,是不是应该取个威武的名字?”赵德言提出了一个问题。 嗯……没错,还真是个问题。杜如晦点了点头。 萧锐微微一笑:“那就有劳两位副院长多费心了。在下一向取名困难,中午我加两个菜,你们一定好好想个好名字出来。” 没错,赵德言是萧锐找的常务副院长,杜如晦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入朝为官了,所以萧锐也给他一个副院长,但他这个副院长只是负责安排教学、督学,并不负责书院的其他事宜。 “别走别走……你是书院的院长,书院起名字你想偷懒?绝对不可能!”这次,换成是赵德言拉住了萧锐。 “我真起名困难……” “谁信呢?你的孩子们,都是你起名。” “没有,孩子们都是他们爷爷起名,我根本没参与。” “那你的弟子,对了,黄药师的名字是你起的,就很不错。” 我…… 萧锐百口莫辩,就这么被人硬拉着按在了书房,杜如晦问道:“咱们这个书院,教学理念是什么?起名字应该符合这所学校的教学理念。要么就根据地名起,比如叫长安书院、或者大唐书院。” 赵德言附和道:“嗯,没错,假如将来真的能超越国子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吃檸 (1v1)   突然暧昧到太后   蔡姬传   数风流人物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总统(H)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