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进,一人一天两餐。” “这样算的话,那么一个人一天花费是两文钱。二十万大军,一天吃饭花费是多少呢?” …… 听到这里,萧锐和赵德言同时傻眼了,对视了一下,两人哭笑不得。 这货真的是天下第五、文武全才的冯家公子?你确定不是个养尊处优、没出过家门的纨绔? 赵德言按住了想要打断对方的萧锐,小声说道:“且听他讲讲看,我们这可是招募教书先生的考核,不让人讲完怎么行?” 萧锐捂住了眼睛,心说他如果算错了,让小长乐误会,我怎么整? 转头看看所有听课的学生,无不点头表示赞同,这账算的没毛病,一个人一顿吃两个胡麻饼,肯定能吃饱,一天花两文钱吃饭,足够了。 “那么,二十万大军,一天吃饭花费多少呢?就是二十万个两文钱,四十万文!” “这是多少钱呢?就按照官府定价的铜钱和银子比例,一两银子一千个铜钱,四十万文是多少两银子?谁来算一算?” 好家伙,这真是个当老师的材料,还知道调动学生互动? 赵德言已经开始小声夸赞了,萧锐的脸色更黑了。 李承乾举手站了起来,“我来算。” 说完,他在学堂里面找到了算筹,一边摆弄一边念叨:“一千文是一两,一万文是十两,十万文是一百两,四十万文就是、就是——四百两!” “先生,算出来了,四十万文一共是四百两银子。” 冯智戴笑着夸赞道:“不错,算的很对。也就是说二十万大军一天吃饭需要四百两银子。” 房遗爱喃喃道:“厉害,算的好快,我刚算到十两。” 噗……这还有无脑吹捧的?萧锐想吐血。 冯智戴接着讲道:“那我们再来计算一下牲畜的吃喝,粮草一餐多少钱,我不太清楚。但可以知道的是,牲畜肯定没有人吃的好,因为粮食比草贵。所以就粗略估算一下。按照一匹牲畜,一天吃喝花费是人的一半,也就是一匹骡马一文钱一天。” “那么同样的计算方式,十万骡马一天吃喝花费多少?一百两!对不对?” 杨政道、李承乾和小长乐高喊道:“对,一百两。” 牛小虎还在算,房遗爱已经完全卡壳了,“那什么,先生,能不能详细算一算?” 额…… “哈哈,没关系没关系,那我们就仔细计算一遍。”冯智戴可是牢记最初的承诺,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听懂,于是耐心的亲自重算一遍。 直到房遗爱也笑着点头说明白了,这才继续开讲。 “好了,现在二十万大军、十万骡马,一天加起来吃饭花费是多少?四百两加一百两,也就是五百两。” “那么,上次大战一共耗时一百天,一共花费多少?也就是一百个五百两,谁来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小长乐兴奋举手,“我来我来,这个好算,五百两乘以一百,很简单,五万两!” 冯智戴夸赞道:“好聪明的小公主,竟然是口算。没错,正是五万两。” “也就是说,上次大战,花在粮草上的钱是五万两银子。” “算清楚了粮草,接下来就是什么?吃穿住用,该穿戴和住宿了……” 冯智戴滔滔不绝的一条条讲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个个入神。 萧锐和赵德言像是被刷新了认知一样,赵德言小声问道:“侯爷,上次突厥花销是多少我知道,大唐是多少?不说别的,单说粮草。” “多少?”萧锐黑着脸说道:“如果皇帝信了他这么算账,估计敢同时跟四个突厥开战。” 四个?也就是二十万两?赵德言唏嘘道,突厥也差不多。 萧锐伸出三个手指头,“不,但粮草,我们花了三十万两!这就是你给我找的数算先生?就这个破水平?” 额…… 赵德言老脸一红,压低了声音解释道:“如果单纯说数算,他没算错一道题。他只是不太通军务和实际罢了。” 所以呢?你想怎么狡辩? “所以,他只适合当个数算老师,不适合去军中任职当谋士。”赵德言双手一摊。 萧锐:…… 好像没毛病! 第四百三十四章 骗子 “战场上士兵穿的是战甲,住的是帐篷,用的是刀剑,这些可并不是临时采购来的,一般都是靠着往年的囤货积攒。虽然这些东西实际造价比粮食要贵,但却不应该算作当年的开支。” “因为衣甲兵刃并不是单次消耗物品,是战后仍然存在的,顶多就是大战过后有部分的磨损、消耗。” “那么修理甲胄兵刃这部分钱是多少呢?其实要不了多少,就按粮食消耗的两成吧,一万两足够了!只多不少!” 噗…… 萧锐真想吐血,这货懂不懂一些常识?战甲兵刃的修复和重造,没有十万两银子想都不要想!你倒好,照你这么计算,上次管后勤的那些人,全都得被满门抄斩! “算到现在是多少了?” 小长乐举手积极喊道:“一共是六万两!” 房遗爱捂住了眼睛:“她怎么算的,这么快?” 李承乾扬起下巴自豪道:“那可是我妹妹,当然算的快。” …… 看到学生们这么赞成,显然自己教学有方,大家都听懂了。于是冯智戴更加有激情了,“那么除了这些,战争中还有两大笔开支要计算,那就是伤亡抚恤、战功奖赏。” “我们先来计算伤亡抚恤。大唐律战场伤残、战死皆有抚恤,但受伤无残没有。上次大战我方二十万大军,伤残加上战死的,五万多人。我看看抚恤标准是多少……” “这、这是多少?二到十两?这么高吗?” 冯智戴十分惊讶的看向了萧锐,萧锐黑着脸,别说回答他了,此时真想上去掐死他。 赵德言轻咳道:“你就按照数据好好计算就行了,侯爷不会写错的。” “那好,我们就按照最低的二两来算,五万人,一人给二两银子,一共是多少?谁来回答?”冯智戴仿佛已经代入了老师的角色,这路子也不知道哪里学的,这是要激学生们抢答吗? “我来我来,二五一十,是十万两!”杨政道这次终于抢过李承乾了。只是他的发音不太标准,听起来像是四十万两。 多少? 冯智戴再次问道:“四十万两?” “不是四十万两,是十万两!十万!”杨政道激动的脸都红了。 众人哈哈大笑,这孩子太有趣了。 萧锐气得拍案而起,“冯公子,你们岭南打仗,一个人只给二两抚恤金?” 啊? “这不是您给的清单上写的吗?我们岭南那边打仗,根本就不给抚恤金,岭南更多是剿匪和出海打击海盗,打赢了是有战利品的,从战利品里面出。” 噗…… 赵德言拉住萧锐,“坐下坐下,我们今天是听课的学生,听人家讲课。提问要注意态度。” 萧锐被拉住了,没好气的说道:“你分明就是故意想坑我,你早知道他这样对不对?” “没有,绝对没有!”赵德言连连摇头,“我哪里知道他们岭南那么黑,阵亡抚恤都不给。” 冯智戴有些疑惑,怎么感觉冠军侯好像生气了呢? 不管了,先讲课吧。 小长乐声援道:“先生算的没问题呀,一人二两,五万人就是十万两,姐夫你别打岔。先生继续算,不是还有个战功奖赏吗?” “好,那我们来计算战功奖赏。不过大唐施行府兵制,也就是战时募兵,平时这些战士全都回去种田屯粮,所以战功奖赏往往以减免赋税和徭役的方式来执行,如果有斩首之功,或者斩将之功,或是升官或是晋爵,很少有直接给财物赏赐的。” “由于大唐国库空虚,这也是无奈之举。粗略算下,不会超过十万两的战功奖赏。”冯智戴侃侃而谈。 萧锐:……我特么,我的刀呢?计算到这一步,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给的数据算了?自己去粗略计算?减免赋税徭役这些,不能折算成钱吗?你小子故意的吧? 冯智戴:“那么,现在大致算出了所有的开支,谁来算一下总共需要花费多少?” “我来,我来!都别跟我抢,我来算!”房遗爱直接抱着算筹冲上了讲台。 “好好好,你来算,没人跟你抢。”冯智戴给这个大个子让出了位子。 房遗爱:“对了,一开始吃多少粮食来着?” 噗…… “我说一项,你算一项,首先是粮食五万两!” 就在这时,小长乐怒拍桌案吼道:“不用算了,一共花费二十六万两!姐夫,你这个骗子!大骗子!” 说完,直接跑了出去。 萧锐:我…… 冯智戴:这什么情况? 所有人都看向了萧锐,心说这什么情况?你对小长乐做了什么? 房遗爱手里拿着算筹,弱弱的问道:“先生,她比我算的快,我们还继续算吗?” 萧锐气得狠狠白了一眼冯智戴:“还算个屁啊,就你还给人当算术先生呢?误人子弟!如果打突厥真的只花这么点钱?都不用拖到贞观四年,武德九年我们就杀入突厥王庭了。” 说完拂袖而去,朝着小长乐追了上去。 冯智戴:“赵先生,我、我算错了吗?” 赵德言:“如果单纯说计算,你没有算错。只是不符合实际罢了,实际情况是,大唐一战,仅仅粮食就花费了三十万两。呵呵,你算那个五万两,仅仅是运输折损的花费。” 什么??? 这怎么可能?为什么需要花费这么多?在我们岭南…… 岭南? “你们岭南多大面积?而且海上战斗兴许都不用带多少粮食,路上捕捉海鱼就能补充食物。你怎么能用岭南的用兵,比对北方用兵呢?” “对了,还有战马消耗,你可能没有亲自喂养过战马,所以不知道一匹马一天吃多少。” 赵德言扫视了一下,朝着房遗爱问道:“遗爱,你是武将,应该亲自饲养过战马吧?你说说,一匹战马一天吃多少?” 房遗爱挠了挠头,憨厚的答道:“我给自己的小黑,每天亲手喂二十斤精饲料。宝马只吃干草是不行的,嘿嘿,那我就让他都用精饲料。所以我的小黑毛色油光发亮,比其他人的战马上膘快!” 噗……没问你养马心得。 “那你知道打仗时候普通战马怎么喂养吗?” “哦,知道个大概,普通的战马一顿吃十到十二斤干草,外加五斤精饲料。精锐战马吃十斤干草,十斤精饲料,玄甲军吃的更多。”房二说的很详细。 赵德言提醒道:“冯公子,你知道一斤精饲料需要多少钱吗?” 冯智戴摇了摇头,“赵先生,如您所言,我还真的没有亲手喂过马。” 大家都看向了房遗爱,房遗爱也挠头了,“我是直接从草料库里领的,不知道价格呀,不是我买的。” 谁知道?冯智戴扫视一周。 李承乾弱弱的举起了手。 什么?太子?你可是太子,你怎么知道呢? 第四百三十五章 条件 看到大家满是好奇的眼神,李承乾弱弱的说道:“我曾经做过军中司马,所以知道一些后勤的事。” 哦……原来如此。 只有赵德言清楚,军中司马也不一定清楚这些,肯定是当年他流落乡野的时候学会的。 “干草那些东西不值钱,一文钱能买十斤。但是精饲料值钱,一文钱只能买二斤。” 二斤?这么贵? 这么说,如果一匹战马一天吃十斤干草,外加十斤精饲料的话,就要花六文钱?比人花的都多? 这时牛进达的儿子牛小虎开口了,“我想起来了,记得以前娘亲抱怨过,说父亲那匹马吃的比人都多。” 冯智戴尴尬的看向了赵德言。 赵德言认真道:“真实的情况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冯智戴恭敬行礼道:“请赵先生赐教。” 冯智戴本就是萧家庄的私塾先生,此时也不推辞,大步走上讲台,“也许岭南的兵,一天吃四个胡麻饼就能打仗,但长安的兵不行,远行千里北上去打仗的更不行。” “除非行军的日子是吃干粮以外,但凡扎营固守,那伙食必定是有银钱标准的,大唐比突厥富裕,吃的要好很多,一人一天十文钱的标准。” 什么?? 十文?这么多?那够买多少胡麻饼了? 赵德言白了一眼,“你就知道胡麻饼。光喝水吃干粮可打不了硬仗。而且时间久了士兵是会生病的。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失去战斗力,如果多个士兵同时失去战斗力,那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往往将军和后勤要合力计算粮草,就是为了保证部队的战力不减,随时可以应战。” 冯智戴老脸一红,“那我刚才的算法……” 赵德言笑了,“你刚才呀,纯属纸上谈兵。” 额…… 重新在课堂上计算一遍战争预算,得出结论五十万两打不住,然后赵德言就宣布了下课准备吃饭。 冯智戴哪里有心情吃饭?今天本想露脸的,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丑,尴尬死。 赵德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这样,以你的水平,当个数算先生够了。但你可是冯家二公子,将来说不定要领兵坐镇一方的,所以最好是到军中历练一段时间,接接地气。” 冯智戴重重的点头,“我明白了,冠军侯之所以能成为冠军侯,除了他本身的天赋以外,听说他自小就出去游历,投名师访高友,走遍了大唐的所有地方。唉……我不如他。” 赵德言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你跟他比?这世上谁跟那个妖孽比,谁就是自找苦吃。换个人吧。” …… 这堂课本来是给小长乐准备的,最后正主却听了一堂“精简课”,一气之下跑了出去。萧锐追都追不上。 “喂,晚上我亲自下厨……”萧锐只能远远的喊着,可小长乐头都不回。 “你回家吗?” 小长乐骑着猛虎,委屈的回头喊道:“我出家!” 啥?出家?出家做什么? “出家!我的天!”萧锐真想捂住眼睛,心说这孩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呢? “不出家行不行?” 小长乐委屈道:“不出家,等着被和亲嫁去吐蕃吗?” 萧锐劝道:“谁说要你和亲了?姐夫给你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去和亲的。快点回来吧。” “骗子!大骗子!才不信你。” 小长乐一拍猛虎的大脑袋:“等你灭了吐蕃我就下山。” 看着小家伙骑上猛虎飞驰而去,萧锐哭笑不得,我是不是给自己惹了一个麻烦?你爹要拿你和亲,你赖我做什么?要灭吐蕃也是皇帝的任务,你还赖我? 萧锐回去给襄城一说,襄城也哭笑不得。 反倒是另一个夫人魏嫣然看出点端倪,“夫君,你有没有觉得奇怪?” “奇怪?什么奇怪?” “小长乐为什么不去找陛下叫屈,反而来找你?” 萧锐笑道:“陛下比较严厉,这丫头黏我习惯了。” 魏嫣然白了一眼,“那我问你,为什么她别人不黏,偏偏这么黏你?” “因为是我一直带着她玩呀,嫣儿,你到底想说什么?” 魏嫣然无语的伸手推了一下萧锐:“你呀,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偏偏这方面后知后觉呢?凭我一个女子的直觉来看,小长乐她喜欢你。” 啥? “你别闹了,她才多大?知道什么是喜欢吗?” 魏嫣然转头看向了襄城,“不信你问襄城姐姐。” 襄城脸色复杂,没有说话。 萧锐傻眼了,“不是……小长乐以前确实说过长大了要嫁给我,但那是孩童不懂事,这怎么?我的天!” 魏嫣然提醒道:“长乐妹妹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在民间,许多女子十三岁就能嫁人了。你还当她懵懂无知?” 萧锐摆手拦住了魏嫣然,“打住打住!千万别说了,这要是传出去……娶了你们三个就差点要命,如果让陛下知道了?那还得了?” 当天下午,内侍老高来了。 萧锐心虚的不敢见,还是襄城出面才知道,根本不是事情暴露,老高纯粹是奉命来接长乐回宫的。 “小妹负气晌午就走了。还说什么不灭了吐蕃就不下山。高内侍,你去回禀父皇,说我们一定想办法劝回小妹,让他不要着急。” 内侍老高笑道:“小公主肯定是误会了。陛下派老奴来,就是想告诉长乐公主,吐蕃一行人已经放弃了和亲计划,明日就辞行回去了。” “哦?真的吗?怎么会这么大转变?据说他们可是准备良久的。”襄城不解。 “是国舅爷出面,一番劝解,让他们看懂了形势,这才识趣退下。”老高解释道:“烦请公主转告长乐公主,就说陛下和娘娘多日不见小公主,很是思念,让她有空了多回去看看。” “嗯,劳烦高内侍了,我一定劝回小妹。” 送走了内侍老高,襄城找到萧锐,“行啦,别躲啦,不是父皇找你。” 随即说了吐蕃离开的事,萧锐嘀咕道:“怎么会这么轻巧?没理由呀!” 的确没有这么轻巧,吐蕃人还没来得及跟皇帝辞行呢,就有人暗中约见了禄东赞。 第四百三十六章 报应来了 “千里迢迢从吐蕃来到长安,足足走了小半年吧?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禄东赞盯着眼前之人,似乎想要把对方看透。但看了半天,也没能看出对方是什么来路,普普通通的商人打扮? “阁下何人?直接说明来意吧,我们马上就要走了,没有太多时间浪费。” 对方不想透露身份,淡定的给禄东赞倒了一杯茶,“我是个商人,今天请相国来,是有桩买卖想谈。” 买卖? 禄东赞起来就走,心说我堂堂吐蕃宰相,不是铜臭商人,你找我来谈买卖?神经病吧?也就是在长安,这要是在吐蕃,你已经被剁碎喂狗了。 “相国且慢,如果是能帮你和亲的买卖呢?”那人叫住了禄东赞。 禄东赞果真站住了,回头重新打量,“你能促成和亲?呵呵?一个商人?” 语气中满是轻蔑,可对方也不生气,伸出两根手指,“没错,在下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消息商人。今天来找相国,是有两条消息,你一定会买。” 消息商人? 禄东赞来了兴致,缓缓走回了茶桌前坐下,端起茶杯咂了一口,“你怎么就笃定,我一定会买呢?消息?吐蕃在大唐也有暗桩,什么消息我们拿不到?” 那人笑了,坐下喝茶就表示可以谈。 “那我就先透露一点吧,当交个朋友。” “这第一件事,应该是相国和吐蕃最感兴趣的:大唐除了长乐公主,其实还有其他适龄的公主。而且相比于长乐公主,娶走和亲更容易。” 嗯? 禄东赞一听,立刻就警觉起来,他想起了上一个给自己推荐长乐公主的人,那人分明就是不怀好意。现在倒好,我们马上就要走了,又来一人给我们推荐公主?该不会是一伙的吧?还嫌我们被坑的不够惨? “不用了,这一趟我们已经够狼狈的,和亲的事以后再说。” 那人劝道:“相国不信在下?没关系。其实吐蕃真的在乎是哪位公主吗?随着公主过去的嫁妆才是你们最想要的吧?” 禄东赞起身再次拒绝,“本相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呵呵,在下说的这位公主,如果能嫁给吐蕃,她的嫁妆未必就比长乐公主的少。哦,对了,如果您看不上,很可能就要被人捷足先登了,听说还有其他国家求亲的人正在赶来。无妨,相国既然不喜欢,那这买卖不做就是了,无非就是吐蕃晚上几年再发展而已,小事。” 那人的话,将禄东赞重新拉回了茶桌前。 “你确定这位公主我们吐蕃一定能娶到?”禄东赞动心了。 对方摇头:“在下只是消息商人,能保证给提供最全面、最快人一步的消息,至于能不能把握到机会,还要看您的手段。” 禄东赞犹豫了,他在衡量值不值得花钱。 那人继续拱火道:“当然了,如果相国不嫌弃,需要请人暗中出手帮忙,那没问题,这世上没有花钱办不成的事。” 禄东赞笑了,“看来,你不是个纯粹的商人。开个价吧。” 那人伸出一根手指,“消息,加请人帮忙,一共一万两银子。” 一万两? 禄东赞心里咯噔一下,真贵! “一万两,能包办成吗?” “不能!” “不能?那我还找你们帮忙作甚?”禄东赞有些不满。 那人认真道:“相国,世上可没有什么事情是能打包票的。我们请人给您帮忙,可以给您解决很多麻烦,花了钱增加几成的胜算、甚至合作促成大业也不是不可能。” “这买卖嘛,不仅仅看金银实力,有时候也看缘分,当然,最重要的,在下以为要拼眼力。” “一万两您如果嫌贵,没问题,消息费用一千两,帮忙的事权当没提过。” 禄东赞重新打量起对方,心说这还真是个商人,分明就是激我呢。 没有接茬,禄东赞问起了另一个消息,“刚才阁下说有两个消息,另一个是什么?” 那人哈哈大笑起来,“相国,您如果做买卖,一定是个顶级商人。想不花钱就得到我两个消息吗?” “以相国的能耐,我如果告诉一点,您回去找暗桩仔细一调查,怕是根本就不用花钱了。” 禄东赞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沉默片刻,咬了咬牙:“好,一万两,刚才那个消息,本相要了。” 对方仿佛早就料定一样,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递了上去,禄东赞接过,直接打开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满是惊讶,“你就不担心我拿了消息,不给你钱?” 那人暗骂不要脸,你拿到信的时候怎么不问?现在看完了问我?怎么,真的想试探一下能不能赖账? 强忍着作呕的感觉,商人笑道:“相国不会。生意嘛,没有信任何来生意?做成了交个朋友,做不成的话,也不要做仇人,您说对吗?” 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人,说话明里暗里都是在相互试探。 禄东赞也在心中骂娘,这特么是在要挟我呀?怎么?我不给钱,你们还想留下我?你们大唐皇帝都不敢…… 等等…… 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到时候会反着来,阻止我们和亲? 禄东赞恍然大悟。 于是换了一副嘴脸,“不就是一万两银子嘛,我们吐蕃很穷,但还是拿得出一万的。说个地方,随后本相让人送去。” 说完,站了起来,“合作愉快,告辞。” “相国,第二个消息是有关大唐冠军侯萧锐的,他要开设一个书院,教授他那一身的本领,您不感兴趣吗?”商人开口喊道。 我特么…… 禄东赞再次停下了脚步。 没好气的回头问道:“开价吧。” “老价钱,单纯的消息一千两,如果请人帮忙办事,一万两。这件事不同于和亲,送一个学生去书院,比较简单,大概有九成的把握。”那人直接就掏出了信封,另外还有一个写着地址的纸条。 禄东赞这次没有当面打开,而是拿了信封和纸条,直接转身就走了,他害怕再多留一会儿,自己吐蕃的家底都要被掏空了。 “两万两明日就送到。” 回到鸿胪寺的第一件事,禄东赞就是派人联络吐蕃的暗桩头目,除了调查两件消息的真实性之外,还要调查这个消息商人是什么来路? 第四百三十七章 他们约好的吗? “陛下,西北传来消息,说西突厥可汗莫贺咄,亲自带领着使团,正在赶来长安的路上。按照路程计算,现在估摸着已经过了灵武,再有十来天就到了。”房玄龄来报说。 李二不解道:“西突厥的莫贺咄?他来长安作甚?” “和亲!” 什么? 李二现在听到和亲两个字就头疼,刚赶走吐蕃一伙子人,现在又来个西突厥?而且还是莫贺咄亲自前来?朕有多少女儿够外嫁的?这么上赶着当我女婿? 房玄龄介绍道:“早在贞观元年的时候,西突厥就曾派人前来和亲,但被颉利派人拦路阻止了。现在颉利覆灭,西突厥也被莫贺咄一统,他们来和亲不奇怪。” 李二叹息道:“房卿,朕是舍不得女儿外嫁的。有什么办法推了这件事吗?” 思考了一下,房玄龄开口道:“要不……再请侯爷出马?” 李二无力的说:“再让那小子去把人打一顿?传出去,我大唐的声名岂不是全毁了?” 房玄龄笑了,“不,陛下大概是忘了,当年侯爷千里袭王庭,借道西突厥,从玉门关回国。” “那时的西突厥还是一盘散沙,被颉利压得喘不过气。是侯爷带着三千铁骑支持莫贺咄,让他从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做到了西突厥的新任可汗。现而今我大唐灭了颉利,威压四方。莫贺咄虽然一统西突厥,实力壮大不少,但想来不敢捋我大唐的虎须。” “见了侯爷,莫说他一个西突厥可汗,就是当年的颉利,也要掂量一下。” 听到这里,李二稍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那就让他去试试吧。” 房玄龄:可是侯爷还在禁足。 李二笑骂道:“告诉他,吐蕃人已经走了,他小子就别再演戏了,装模作样给谁看?” 房玄龄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快步走了进来,“陛下,情况不太妙,玉门关来报,说高昌国太子鞠智盛带着礼物和使节团正在来的路上。按照脚程计算,再有半个月就到长安了。” 高昌?这不年不节的,他们来作甚? “和亲!” 什么? 李二愤怒道:“他们这是商量好的吗?接二连三的来和亲?朕有那么多女儿外嫁?让他们滚回去!” 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对视了一眼,同时劝道:“陛下三思!” “怎么?你们是同意和亲?”李二不满道。 长孙无忌连忙解释:“当然不是,我们当然反对和亲。陛下,此事有蹊跷,往常即便是有和亲,也是多年不见一次的,最近一段时间,周边小国竟然同时赶来和亲?即便是他们真的有这个意向,也不该这么凑巧的同时来。”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他们不是约好的,怕是没人相信。可他们之间相隔很远,且未必和睦,这种事如何约好?” 长孙无忌:“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有人在背后算计!” 房玄龄:“不错,而且可能是我大唐的人!” 听完两个智囊的分析,李二面沉似水,他也想到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有人要在背后捅刀子呀。 长孙无忌劝道:“陛下,只有让这帮牛鬼蛇神都来,把他们凑到一起了,我们才有机会找出是谁在幕后使坏。” 点了点头,李二叮嘱道:“去告诉萧锐,好好禁足反省!” 二人笑了,这哪里是让他禁足?分明就是让萧锐趁着禁足的幌子,暗中调查。 既然是有人暗中谋划,那就不可能仅仅西突厥和高昌。两天不到,东北传来消息,高句丽王特使渊盖苏文、百济国王子扶余义慈都在来的路上。甚至那吐蕃人赖赖巴巴,一直就没真的离开。 李二彻底怒了,一定要查出是谁在暗中搞事情。 萧锐也感觉很奇怪,幕后之人不长脑子吗?皇帝根本没有适龄的公主好不好?哪怕是长乐公主也还差一岁呢。 大朝会上,各国使臣聚齐,纷纷表示了求娶大唐公主、以稳固跟大唐睦邻的友谊。 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上赶着做你女婿,是为了稳固两国关系,你能说什么?而且人家的姿态放的很低,比如说百济,直接就说日后两国可以父子相称,脸都不要了,你能挑出不是吗? “要说各位千里迢迢来求亲,公主嫁给各国王子或国主,也是门当户对。可是,朕没有适龄的公主嫁给诸位。所以……” 这时渊盖苏文站了出来,“皇帝陛下,只要能够两国结亲交好,不一定非得皇帝的公主。” 哦?这话是什么意思?给你一个普通百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蔡姬传
差生(H)
[快穿]那些女配们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