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妈妈的露水情缘 > 第415章

第415章

想帮刘裕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那天道盟,就必须消灭,而为了让我们的族人以后能活下去,也需要灭了天道盟。” 慕容兰点了点头:“那你说的这个万年太平计划,与天道盟有什么关系?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你应该跟我说清楚了吧。” 慕容垂的眼中,光芒闪闪,向着慕容兰说道:“我的好妹妹,你听好了,这些事情,我只说一次,可能会突破你的认知,但是,我向你保证,这次我所说的,就是所有我知道的,信不信,由你。” 慕容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吧,我做好准备了。” 慕容垂点了点头:“这就要从我们慕容氏的起源说起了,我们慕容部,在一千多年前,还是在河中地区,游牧于草原上的一个部落,乃是塞种白人,之所以会到辽东之地,是受了神灵的指引,从此,我们全族的命运,也就改变了…………” 微风阵阵,透着窗灵门缝吹来,引得殿内的烛光摇曳,配合着慕容垂低沉而充满了磁性的声音,在这殿内轻轻地回荡,而天空之上,一轮满月,把月光铺散在整个大地之上,夜间的一切,陷入了一片难言的空灵与寂寞。 一抹月光,透过乌云,洒在了宫城西城墙上,一段不起眼的城墙拐角处,本应重兵防守的这段城墙上,却只有两个人,几十面军旗插在一百多步宽的城墙段上,迎着夜风猎猎而展,加上火把燃烧的声音,倒是完美地掩盖着城头立着的二人的私语。 慕容镇一身将袍大铠,按剑而立,而另一个一身小兵打扮的人,则站在他的身边,任谁看了,都会以为这个小兵是慕容镇的护卫,只有当这个小兵抬起头时,一张黑瘦的脸和三缕长须,那完全迥异于鲜卑人的面容,才透露出他的真实身份,可不正是陶渊明? 慕容镇轻轻地叹了口气,眼中泛起了泪光:“陶公,我们输了,都输了,我在战场上失败,失去了儿子,你也没有干掉黑袍,还赔上了夫人。这就是你们汉人所说的,同病相怜吗?” 陶渊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他平静地说道:“王爷,这时候不是感叹亡者故人的时候,我冒险潜入,也不是跟你抱头痛哭的,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才是重要的事。” 慕容镇咬了咬牙:“全城的兵符现在已经交给了慕容兰,大局已定,谁也没想到,慕容超这个病死鬼居然会爬起来主事。你不是说,公孙五楼一死,慕容超也就不会给黑袍控制了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我也没料到,他处死公孙五楼的时候,居然把公孙五楼身上的禁术用到了慕容超的身上,现在你看到的慕容超,恐怕已经不是慕容超本人了,而是慕容垂能控制的傀儡。” 慕容镇倒吸一口冷气,退后一步,不信地摇着头:“这,这怎么可能呢,慕容垂居然还没死?” 陶渊明苦笑道:“你以为今天你看到的会是慕容超?我一听你的描述就知道,慕容垂在装死,却是用禁术或者移魂之法在控制慕容超呢。” 慕容镇咬了咬牙:“如果是这样,那我现在就带兵入宫,杀了慕容垂,我看他怎么个控魂之法!” 陶渊明摇了摇头:“不用这样,事已至此,说不定反而是我们的机会,王爷,你现在仍然可能反击得手,一旦成功,我们就能反过来控制大局,就看你敢不敢拼死一搏了!” 慕容镇沉声道:“大燕已败,儿子也全亡了,我还有什么拼不了舍不得的?你说吧,陶公,要我怎么做!” 陶渊明的脸上闪过一丝可怕的神色:“将计就计,血色婚礼!” ===第三千七百八十五章 扬帆远离奔燕地=== 广固,内城,兰花宫。 慕容兰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宫殿内,整个殿内,遍是红色,连燃烧着的蜡烛,也是红烛,汉人式的一袭婚妆,大红盖头,凤冠霞帔,都放在妆台之上,跟外面一片惨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慕容兰脱掉了战甲,一袭单衣,满头辫发披散开来,一头乌瀑一样的秀发,披散背后,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妆台之前。 在慕容兰的身侧十步左右,绣榻边上,一部小小的摇篮内,真正的刘义真已经安然入睡,嘴角边还带着一丝甜甜的微笑,就在刚才,这个小家伙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也难怪这会儿能笑着入睡。 贺兰敏面带微笑,站在慕容兰的身后,拿着一把羊角梳子,轻轻地一边梳着慕容兰的秀发,一边看着铜镜中那张绝美的脸,笑道:“阿兰,你可真的是天生的绝色呢,你这个样子,哪怕不施粉黛,天下也绝不会有一个男子能看到你不动心,就算是刘裕,也是一样呢。” 慕容兰轻轻地叹了口气:“我的心挺乱,敏敏,这个时候就没必要跟我说这些了。直到现在,我还有些没回过神来呢。” 贺兰敏勾了勾嘴角:“你去找慕容超做什么,我觉得他今天有点怪怪的,还有,你说要去安葬慕容垂的尸体,不落到刘裕的手中,也办完了吗?” 慕容兰摇了摇头:“敏敏,其实,我大哥没死,他是用控魂之术,控制了慕容超。” 此话一出,只听“当”地一声,羊角梳子就落到了地下,贺兰敏几乎是给定到了原地,张大嘴,讶道:“什么,这个恶贼,这个恶贼还没死?” 她说着,几乎是迅速地转身,想要出去。 慕容兰澹然道:“等等,敏敏,你又想要做什么,找你大哥去杀他吗?” 贺兰敏咬着牙,没有回头:“我知道他是你大哥,但你要弄清楚,他是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刘裕,也是要把得到他的尸体作为放过我们的前提,他不死,你这婚结不成,你这人交不成,我们所有人,也活不成。这时候不是讲感情的时候,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要死。” 慕容兰轻轻地叹了口气:“你这次和王勐子在一起呆过,应该知道,这个移魂控魂之术,持续不了太久,他移魂之法也就一两天内会消散,到时候就是彻底死透了,现在不过是用最后一点气力撑着而已,因为,他还要最后见刘裕一次,向他说出天道盟的秘密,以作为自我救赎,保全我们族人的最后条件。” 贺兰敏转过了身,还是有些不信:“他,他真的不会再害人了?” 慕容兰点了点头:“他这个样子,也害不了人了,如果他还有害人的能力,又怎么会把兵符交给我,由我来决定族人的命运呢?敏敏,你也可以放下心,可以永远地摆脱他的控制了。” 贺兰敏长舒了一口气,叹道:“跟了他这么多年,虽然给他害得很惨,但回想起来,如果不是有他,我也早就几十年前会死掉了,活不到今天。我虽然几乎失去了一切,但还活着,这几十年也经历了人生百态,他已经成了这样,再多的恨,也就随他而去了吧。如果他彻底死透的时候,我还会去拜祭他一下,但是现在,我是不想再见他一眼。” 慕容兰笑了起来:“你是怕他临死时再用什么妖法秘术来控制你,对吧。” 贺兰敏咬了咬牙:“总之,我就是不想再见他,他是你大哥,再怎么也不会害你,但对我就不一样了。我叛他多次,说不定他临死前还想要找我报仇呢,就象处决公孙五楼那样地处决掉我。” 慕容兰平静地摇了摇头:“这大概也是我跟大哥最后的一次交谈了,现在,我要想的,是明天的大婚之事。我抽到了黑石,明天,我会带着所有交出去的族人,一起去见刘裕,到时候如何处置我们,决定了今后我们的命运。敏敏,我之所以现在这个时候要见你,就是为了交代到时候的事。” 贺兰敏叹道:“我们不是看到过未来了么,你是可以顺利地嫁给刘裕,从此母仪天下,你不也是因为这个,才敢自己拿黑石吗?” 慕容兰叹了口气:“之前我是相信这个的,但是,刚才见过了大哥,我知道了些别的事情,超过了我的理解,以前我们看到的那些,有了合理的解释,以前我们看到的事情没有实现,也有了合理的解释,所以,我现在整个人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甚至我们活着和死去,是虚幻还是现实,我都说不清楚了。” 贺兰敏不信地摇着头:“你这是怎么了,阿兰,你大哥又跟你灌了什么迷魂汤,怎么你都变得我不认识了?” 慕容兰幽幽地叹了口气:“有些事情,我现在没法告诉你,甚至,只有当我大哥亲自面对刘裕的时候,我才能跟他们解释所有的一切,明天的大婚,已经不止是两个国家,一对夫妻的事情,甚至可能会影响天下的千人万人,万一有什么意外…………”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投向了摇篮之中的刘义真,喃喃道:“如果有什么意外,我需要你完成对我的承诺,好好地照顾小义真,也许,他会成为破局的关键。” 贺兰敏不满地勾了勾嘴角:“你的儿子,你自己带,要我做什么,我跟我大哥也商量好了,等到你们的大婚一过,我们就带着贺兰部族人,乘船离开,远去辽东草原,你们慕容氏怕什么诅咒,我们贺兰部可不怕,再说,我们也没有什么夺人基业的野心,就算是北燕,也不会象对你们慕容部一样,如临大敌地对付我们。他们还是需要我们的。” 慕容兰有些意外,回过了头,直视着贺兰敏:“这些事你怎么从来不跟我说呢?难道,你一向以来,在私下里跟王妙音有联系?是她答应提供海船给你们?” ===第三千七百八十六章 双姝交心决择选=== 贺兰敏咬了咬牙,美艳绝伦的瓜子脸上,闪过一丝坚毅之色,她退后一步,沉声道:“不错,事到如今,慕容兰,我也不瞒你了,我们贺兰氏早就跟王皇后谈好了,在这一战中,想办法放宿卫军入城,为她建功立业,如果能设计捉拿慕容垂,那更是大功一件。” 慕容兰微微一笑:“我的好妹妹,我还真得感谢你,在南城的时候,你们兄妹两个,一个能拿下我,一个控制着我儿子,要是当时对我下手,岂不是比现在的条件要有利得多?” 贺兰敏叹了口气:“若不是顾念这么多年的姐妹之情,我还真的就想这么做了。主要是你慕容兰是个重情重诺的人,而王妙音,说实在的,我不可能象信任你一样信任她,再说了,你是个宁为玉碎的人,要是真下手抓你,万一你自尽或者被我们打死了,那刘裕又怎么可能放过我们?” 慕容兰澹然道:“你还是比较聪明的,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没向我下手,不是因为什么姐妹情,而是权衡得失手,觉得还是不要跟我撕破脸的好。” 贺兰敏咬了咬牙:“姐妹情多少也有点,,但要是死到临头,晋军破城了,我也管不得这么多。不过好在王妙音的手下不争气,破不了城,最后还是要靠你箭毙明月,黑袍重伤,这才能跟刘裕谈到这样的条件,也是最有利于我们贺兰部的。慕容兰,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场,你无论什么结果,都不会吃大亏,但我们贺兰部不一样,我没有刘裕这个老公,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跟王妙音合作。” 慕容兰点了点头:“我能明白你的立场,不过,你就这么信王妙音吗?如果她不去找刘裕,不去找我,而是来找你,那意味着什么?” 贺兰敏叹了口气:“我别无选择,阿兰,刘裕和你也许要想着保全慕容氏的族人,保全城中的鲜卑人,但王妙音却是巴不得城破后乱兵屠城,今天这仗打得如此惨烈,早就打红了眼,晋军入城后,如果是王妙音的手下破城,必然会率先屠掠,后面的部队也会有样学样,到时候连刘裕都无法阻止,而这,就是王妙音想要的结果。只有让你跟刘裕之间结下不可化解的仇,你们才不可能在一起,这个道理,你这么聪明,又怎么会不明白?” 慕容兰冷冷地说道:“所以,让王妙音的宿卫军入城,屠光我慕容部的族人,而你们贺兰部就能得到保全了是吗?你们人人早就准备好的一条黄巾,就是到时候区分的标准吧?!” 贺兰敏沉声道:“没错,就是这样,我们只要头缠黄巾,退到城东南一角,就可以不受攻击。这是我跟她约定好的。” 慕容兰笑了起来:“乱兵入城,见人就杀,到了这个时候,还会管你们是不是缠黄巾?就算王妙音能约束得了部下,那别的部队怎么知道这个约定?” 贺兰敏的眼中光芒闪闪,额头开始沁出细密的汗珠,显然,她在后怕。 慕容兰叹了口气:“其实你们是聪明人,也知道这样的结果,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也没有引晋国宿卫军入城,这是你们兄妹此战中最聪明的选择,若不是这样,现在只怕你们早成了刀下之鬼。” 贺兰敏恨恨地说道:“那我还得感谢你了,好姐妹,若不是你最后出手,守下城池的同时能干掉慕容垂,明月,这事也不会这样收场。不过,你现在也应该知道,这回我没对你下手,那就是得罪了王妙音。你有刘裕护着,她奈何不了你,但她能有一万种手段把我们贺兰部斩尽杀绝,我不可能拿我,拿我大哥,拿我们所有族人的命去冒险,所以,我们贺兰部得远走他乡才行。” 慕容兰澹然道:“可是你好像忘了一件事啊,那些装载你们远去辽东的海船,是王妙音和世家高门准备的,就连刘裕也指挥不动,你想逃得远远的,王妙音能答应吗?” 贺兰敏的银牙咬得格格作响,恨恨地说道:“如果是你肯去辽东,那她一定会答应。我的好姐妹,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瞒着你了,明天的大婚之后,你得跟着我们贺兰部回辽东,反正你们慕容氏的族人交给刘裕,你也放心,只要以后你在辽东不回来,王妙音也答应不会为难你们族人,甚至也可以不让他们当奴隶,部曲,私兵。” 慕容兰冷冷地说道:“原来在我见我大哥的时候,你私下里又见过王妙音了,我的好姐妹,你还真的会是抓紧时间啊。” 贺兰敏沉声道:“为了活命,没有办法,反正你跟刘裕也分别这么多年了,再分别一段也没关系,只要安全带着我们回到辽东,你自己回来就是,不回来也行,我们都不会阻止你。” 慕容兰轻轻地叹了口气:“敏敏啊,你也是纵横天下几十年的老江湖了,居然会相信这样的承诺。如果你是王妙音,那你是会让这些海船到辽东呢,还是会沉在海里,一了百了呢?” 贺兰敏一下子给雷得说不出话,双眼圆睁,娇躯在微微地颤抖着,显然,她也给说中了最担心的事。 慕容兰上前一步,朱唇轻启,一股温暖,直冲贺兰敏而去:“敏敏,你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决定和主宰我们命运的,决定和主宰晋国大政的,不是王妙音,而是刘裕,我们不用迎合王妙音而求和,好好地配合刘裕,是最好的求活之路,也是唯一的正道。其实,你的内心深处,也是信我多过信王妙音,要不然,你也不会跟我说这些事,对不对?” 贺兰敏咬了咬牙:“那我得先搞清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我们。你现在连保护自己都没信心,要我做这做那的,我如何信你?” 慕容兰的眼波如水,看着贺兰敏,是如此地清澈:“那你听完我的建议,再作决定不迟。” ===第三千七百八十七章 帅台夜论争执起=== 广固,城外,晋军帅台。 一阵甲叶撞击和军靴踏地的声音,渐行渐远,伴随着将校们欢快的笑声,渐渐远去,王妙音的鼻子轻轻地抽了抽,大概是空气从一堆男人们身上浓烈的血汗味道中,透出了几许清新,她冲着身后的几个女护卫点了点头,一如刘穆之跟他身后的几个书吏们作了同样的动作,很快,随着这几个人的退下,帅台之上,只剩下了刘裕,刘穆之和王妙音三人,二百步之内,空空如也,只有四周的火盆中的木炭爆裂时的响声,还有四周旌旗的招展之声,在四周回荡。 王妙音看着刘裕,轻轻地说道:“恭喜你,裕哥哥,多年的宿愿,终于让你实现了。” 刘裕的目光仍然看着远方的广固城墙,喃喃道:“实现了什么?妙音,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刘穆之正色道:“寄奴,不管怎么说,永嘉之乱,神州陆沉以来,快要一百年了,这是我们大晋终于北伐反攻,能彻底地灭掉一个北方胡虏所建的国家,收复一整个大州,虽然我们牺牲了很多将士,也没有救回两千多给掳掠的百姓,但不管怎么说,这是百年来,唯一一次大涨我们中原汉人志气的胜利,也必然会载入史册。”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南燕还没有完全投降,事情还没有定,而且,我们的后方还有妖贼的叛乱,青州之地的处置,也可能有问题,事情,恐怕还没有到乐观的时候。是不是,妙音?” 他说到这里,转过头,直勾勾地看着王妙音。 王妙音的神色平静,淡然道:“裕哥哥,为什么这样看着我,你现在的这种对我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之前也是这样。就因为你觉得我插手你和慕容兰的事,让你不高兴了吗?” 刘裕沉声道:“我也是刚刚才知道,你居然除了跟慕容兰有过背着我的交易外,居然还会找上贺兰敏,若不是胖子亲口跟我说,我根本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王妙音微微一笑:“那你的胖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搞情报这些事情,是各大凭本事,也不需要向谁汇报呢?穆之,你自己搞你的情报时,也没请示过我这个皇后,也没请示过我娘这个谢家掌门吧。” 刘穆之叹了口气:“妙音,别误会,不要觉得是我举报或者出卖你,之前这么多年,你跟慕容兰,跟贺兰敏的联系,我是一清二楚,何曾向寄奴说过?但今天不一样,仗好不容易打完了,打胜了,寄奴是主帅,也是真正掌大晋权力的人,我们不能再自行其事了。如果因为你和世家高门的私欲,误了大事,那对得起这么多战死沙场的将士吗?”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所以,今天连评定大会都不评了,推到明天的大婚和受降仪式之后,就是为了来对付我的,是不是?” 刘裕平静地说道:“妙音,不要误会,我们之间,至少在目前,仍然是朋友和盟友,是站在一起的,携手奋斗几十年的生死战友,如果是敌人的话,我还会用这种方式跟你说话吗?” 王妙音冷笑道:“那慕容兰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你跟她又是怎么说话的?刘裕,我也不妨明白地告诉你,如果说真的有人会白白地损失掉来不易的战果,让大晋这回的胜利,跟以前的北伐一样得而复失,那也不是我王妙音,不是我们世家高门的错,而是你,大晋车骑将军刘裕的问题!” 刘裕咬了咬牙:“我能有什么问题?不让燕国军民当世家的奴隶,就是我的问题了?你既然这么早就联系了贺兰敏,这么早就可以让他们开城,放弃抵抗,为什么今天还要打成这样?贺兰卢要是一早开城投降,或者是弃守南城不战,我们还要牺牲这么多战士吗?”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你们也太高估我对贺兰兄妹的影响了,他们也不是傻瓜,不会因为我的任何许诺而投降,只不过是在观望局势罢了,如果你有本事早早地突破其他方向,杀进城内,贺兰氏才可能倒戈,不然的话,我们如果连南城都打不下来,他怎么敢冒险投降?黑袍可是把他的人马跟贺兰部在一起混编,贺兰卢又怎么可能一声令下,就让人人从命?” 刘裕的神色稍缓:“你说的有道理,但如果是这样,那你跟贺兰氏还联系什么,既不能放弃抵抗,也不能让出城墙,那不用废话,打到底就是了。” 王妙音摇了摇头:“不去争取,哪知道成不成。你的眼里只有你的慕容兰,只想着他们慕容部的利益,可不曾去想,这广固城中,二十多万鲜卑人,可不全是他慕容部的,还有贺兰部,还有悦部,还有乙弗部,几十个部落呢,就不想着从中分化瓦解吗?围城这一年来,我本来可以收买不少部落出城归顺,要不是你的好夫人一直从中作梗,只怕我们今天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劲!” 刘裕咬了咬牙:“那你给贺兰部开的是什么条件,能让他们答应?”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我开的条件是,只要他们开城投降,让我部下的宿卫军先登入城,那他们贺兰部可以缠上黄丝带,闪到一边,保全自己,而其他的不放弃抵抗的鲜卑人,无论是慕容部还是别的部落,都会斩尽杀绝,不留后患。除非是主动投降的,可免一死,发往世家高门的庄园为部曲。” 刘裕的脸色一变:“你是想要屠城立威?妙音,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狠心?” 王妙音幽幽地叹了口气:“这个狠心,本应该是你这个当将军,当男人的下,而不应该是我这个女流之辈。慕容氏一家子是些什么狼子野心的东西,你自己不清楚吗?当断不断,后患无穷。大军马上要回去对付天师道,在这里留不了什么军队,到时候慕容部的鲜卑人趁机再反,这青州得而复失,你,就是大晋,是我们所有汉人的千古罪人!” 。: ===第三千七百八十八章 狠心则断不受乱=== 王妙音说到最后,声色俱厉,杏眼圆睁,绝美的容颜之上,是一股凛然不可动摇的气势,在这一瞬间,这个人间绝后的大晋皇后,神情是如此地刚毅,甚至比起那些杀人如麻,刀头舔血的男子将军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刘穆之轻轻地叹道:“寄奴,妙音说的也有道理,慕容氏反复无常,多次叛乱,就算一时归附,也难言真心,有时候,你对人施以仁义,未必能换来回报,苻坚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军撤离之后,慕容兰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住局势,我们不能完全没有应对之策。妙音的提议,你不是不可以考虑一下。” 刘裕的两眼直接瞪向了刘穆之:“胖子,你什么意思,难道你也同意我们接受城中的投降之后,背信弃义,反过来把慕容氏一族杀光吗?那我们成什么人了?” 刘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闪:“所以,这个事,不应该由我们做,改由贺兰部的人来做,最合适不过。” 刘裕咬着牙,看着站在一起,面色严肃的王妙音和刘穆之:“贺兰部屠杀慕容部族的人?你们为何会这样考虑?原来不是说好,把慕容部的人打散分到各州郡,在一段时间内,由慕容兰统领他们,把最精锐的五千俱装甲骑带回去平叛的吗?现在为何又说这个?”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这只是一个预桉,慕容部的鲜卑人,在史上多次降而复叛,而且他们上层的慕容氏宗室,反复无常,为了权力连父子和兄弟都会自相残杀,绝不要对他们抱有任何希望,就算放过普通的慕容氏族人,也不能留慕容氏的宗室存在,只要有他们一天,那动乱之源就不会停止,慕容兰所说的那个什么诅咒,也会一直存在下去,甚至转移到大晋。” 刘裕沉声道:“他们投降了,就没有理由去随意地杀降。就算是我们汉人一向的价值观,也是杀降不祥,你们读书比我都多,这个道理也不明白吗?不说后续杀降会带来什么灾祸,不说我如何以后面对慕容兰,这种事一干,也只怕以后没人再敢投降我们了。”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所以,这种事不让我们做,让贺兰部做,最合适不过。这样一切的责任,矛盾,都会推到贺兰部的头上。我们带走慕容部的几千精兵,留下老弱和慕容氏的王公贵族们在这里,等大军退走后,安排一些小事情引发冲突,由贺兰部动手,把留在青州的慕容氏族人,全部解决,一个不留,然后贺兰部趁机举族奔向海边,劫持几百艘运粮运军械的海船,去往辽东,这样干干净净,不留后患,慕容兰就算再恨,也恨不到你头上。裕哥哥,这是我能为你想到的,一了百了的最好办法了。” 刘裕咬着牙,厉声道:“一派胡言,如果不投降,那你可以这样做,投降了之后,就是大晋的子民,你于心何忍,对他们下此毒手?” 王妙音冷笑道:“一百年前,他们就是大晋的子民,二十年前,他们也是大秦的子民。当年的大晋,大秦在他们最困难最危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们,给了他们比本国子民更好的待遇,结果呢。西朝灭亡时,雄居辽地的慕容氏不思报国,反而趁火打劫,入主中原,建立前燕。” “到了前燕灭亡后,苻坚对这些慕容氏鲜卑手下留情,没杀他们,把他们分散各地安置,这就是你想要对他们采取的办法,结果前秦有难时,慕容垂和慕容冲等人先后集中族人,起兵作乱,反杀苻坚!” “刘裕,其实你最清楚,这不是一个两个慕容氏的宗室有野心,而是几十万族人个个起兵反叛,无一人忠于异族旧主。想想慕容垂吧,他借口要去关东召集族人旧部救苻坚,结果苻坚给他一千氐族兵马护卫他去募兵平叛,可是慕容垂的回报就是连夜杀害这些氐族将士,这等蛇蝎心肠,恩将仇报,百年间一次次的上演,你以为换了你,就会有什么不同吗?” 刘裕默然半晌,他知道,王妙音所说的,都是事实,从内心深处,他也对慕容氏鲜卑不是这么放心,但是两世为人的良知告诉他,对于投降的人,尤其是妇孺,进行这种不作区分的屠戮,有违天道。 刘裕想到这里,沉声道:“如果你因为慕容氏反复无常,要诛杀他们,那就不应该接受他们的投降,今天强攻就是,现在我们允许他们投降,这些方桉都计划好了,你突然变卦反悔要杀他们,讲这么多大道理,不是自欺欺人吗?如果把这些慕容氏鲜卑分散到你们世家大族的庄园里当家丁部曲,你还会这么做?” 王妙音冷笑道:“那不一样,分散到吴地庄园,就是我们世家子弟来监管控制他们,而不是现在这样,仍然是他们的部落酋长,慕容氏的贵族子弟管他们。说得再明白点,我可以放过这些慕容氏的普通部众,族人,但是慕容氏的宗室,贵族,除了慕容兰以外,一个都不应该留!” 刘裕咬了咬牙:“且不说这些违诺,失信的背德之举,就说你想杀慕容氏的宗室贵族,只靠贺兰部,你怎么做得到?他们又怎么可能做到只杀慕容氏的宗室,不杀普通族人?”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这有何难,这些在草原上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攻灭部落后,分散部众兼并族人,而对对方的世袭大人,则是斩尽杀绝,贺兰部来投慕容氏这些年,,也没少受他们的气,如果给他们机会能报复,那下手不会软的。” “到时候让贺兰部保有军械武器,让他们监视慕容氏的部众,贺兰卢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裕哥哥,我思来想去,长痛不如短痛,宁可不要慕容氏的族人,也不能给大晋,给青州留下后患,至于你想平衡本地的汉人大族豪强,等我们回师收拾了天师道妖贼,有的是办法控制这里,不需要靠他们慕容氏的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第三千七百八十九章 恩义制衡定青州=== 王妙音说得极为严肃,脸上的神色凝重,可以看得出,她是无比的认真,刘裕看着她,叹了口气:“妙音,你这是计划好的,还是这次我不同意把慕容部的族人,分到各世家庄园后,才临时改的主意?” 王妙音叹了口气:“老实说,凡事我都要做两手准备,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如果一切顺利,慕容氏战败投降,族人部众分入各世家庄园,那是一种处理办法,如果象你这样极力阻止慕容氏举部为奴,那就是另一种解决办法。甚至,若是这一战不顺利,我也可以暗中让贺兰部,还有韩范这样的汉人大族与慕容氏起冲突,转投我们,至少,能保证我们能全军而退。” 刘裕叹了口气:“这种内部的分化,瓦解,收买,确实威力不小,不过,这些事情,你都不跟我商量的吗?如果是借了贺兰部的力量取胜,那我如何下令处置他们?”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这就是我必须随军出征的理由,如果真的是靠了贺兰部的力量取胜,那对他们的处置,就是由我,而不是由你来决定。现在,是你自己打赢了,那决定权就在你的身上。” “但是我必须跟你说,慕容氏反复无常,尤其是上层贵族,个个是狼子野心,你不能因为要讨好慕容兰,就留下如此巨大的隐患。裕哥哥,不要忘了你的初心,驱逐胡虏,收复中原,这不是你少年以来的梦想吗?现在是我在帮你实现这个梦想,消灭慕容部,驱逐贺兰部,这不就是你的梦想吗?” 刘裕咬了咬牙:“可是我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胡虏与其说驱逐,更不如融合进我们中原,都是人,就算有些人有野心,也是可以通过控制和教化来改变的,我们不能因为怀疑人造反,就要赶尽杀绝,就算今天夺了这青州之地,以后又还有谁敢投降呢?” 王妙音冷笑道:“所以我给你想好了,做成胡人内乱,自相残杀的结果,让贺兰部做这些事,不就没事了吗?我知道,这不符合你做人的仁义和信用原则,但这是代价最小的解决办法。因为,你不可能因为慕容兰的一面之词,就确保这投降的十几万鲜卑胡人真心效忠大晋,不留后患,如果是平时,还可以放他们一马,因为你能留几万大军驻在这里,但现在我们要回去平叛,与天师道作战,在这里不能留多少兵力,所以,肉体消灭,一劳永逸,这是最好的处理手段。” 刘裕看向了刘穆之:“胖子,这回你也同意妙音的做法吗?” 刘穆之叹了口气:“寄奴,你别怪我这回不同意你,这战后青州的事情,要由我来处理,这骂名,也就我来背好了。说老实话,我评估过很多方桉,这是战后能以最小的代价,控制这南燕局势的最优选择了。我们只要留三千左右的兵力在此,就能确保一年之内本地不出事。” 刘裕沉声道:“三千?你说这话,是假设贺兰部火并了慕容部的人马之后,能跟你们设想的那样扬帆远去,一去辽东不复返吧。” 刘穆之和王妙音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刘裕平静地说道:“你们假设的另一个前提,就是青州本地的豪强大族,也会遵守约定,不再反叛自立,不管我们在南方的战况如何,都能忠于大晋吧。”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说道:“寄奴,如果慕容氏完蛋了,胡人都离开了,那这里的豪强最可能的是割据一方,不奉王命,但不至于公然叛乱,就算要叛乱,除非…………” 刘裕接过了他的话头:“除非是我们在南方平叛时,大败给妖贼,或者是长期平定不了他们,大军久久不能回来,这种情况下他们才可能跟以前历次一样,再次割据自立,对不对?” 刘穆之没有说话,眼中光芒闪闪,陷入了沉思,王妙音却是微微一笑:“是的,就是这样,这些本地豪强,是不会轻易地表明立场的,就象今天的攻城,到目前为止,韩卓,封平他们这些汉人大族也没投降呢。” 刘裕叹了口气:“那么妙音,你可还记得,上次我们大晋收复青州,是什么时候?” 王妙音的粉脸上闪过一丝迷惑之色,但还是回道:“上次还是淝水之战后吧,当时是前秦的青州刺史苻郎,举州投…………” 她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收住了话。 刘穆之叹了口气,看向了王妙音:“寄奴这一说,倒是提醒了我,恐怕我们还是有欠考虑啊,当年,苻朗就是这样给先降后杀的。”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你们以为,消灭了投降的胡人首领,或者是杀了他们的一些贵族部众,剩下的人就会老实了?我看,是适得其反,如果我们留在本地的军力虚弱,那无论是贺兰部,还是本地的汉人大族,都会生出异心,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只有两点,一是制衡,二是恩义!” 王妙音喃喃地自语道:“制衡,恩义?” 刘裕正色道:“保持几家的实力大致相当,谁也吃不掉谁,而少量的几千驻军,则成为平衡的称砣,如果谁有谋反异动,那就联合另一方打掉这家,或者给他们一个教训,这招世家应该很熟悉。” 王妙音点了点头:“你说制衡这点,我同意,但恩义从何说起呢?慕容氏可是虎狼之心,绝不会因为感恩而真心效顺,其他的贺兰部,汉人大族们虽然没这么坏,但也好不到哪里,你跟他们讲恩义,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刘裕摇了摇头:“妙音,你理解错了,我说的恩义,不是说让他们感恩戴德,从此死心踏地,老实说,我这么多年连希乐都没做到真心服我,连世家高门都没跟我一条心,又怎么会指望这些异族枭雄和本地的汉人地头蛇们归心呢?但是,越是他们这种人,越是不能背信弃义,不然,他们会因为恐惧,而提前作乱,王国宝杀害苻郎,就是这种结果!” ===第三千七百九十章 道义人心重千钧===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说法,王国宝杀苻朗,只不过是因为苻朗折了王国宝的面子,这个蠢货临时起意想要杀人立威,青州后来的得而复失,跟这个事情关系不大。” 刘裕正色道:“我觉得,关系很大,在你们世家看来,这不过是世家高门的某人的贪婪和失信,但在刚投降的胡人看来,这就是另一种性质,说明大晋不可信,诱他们投降再杀之,以后会让自己的世家子侄来占这些地方。当你不再具有镇压此地豪强的能力时,这些人就会真正的作乱叛离了。” “允许投降,就意味着是自己人,需要保护。如果你觉得这些人叛服无常不可信,那就不能允许投降,战场上消灭,一个国家,一个君王,一群统治者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失信,不可以违诺。失了一个信字,以后如何再去统御万民?如何才能让子民将士相信自己的法规军令?妙音,当年那些人违背承诺,解除我们婚约的时候,你是作何感想?” 王妙音咬着牙:“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种感觉,到现在,我仍然为了这事,恨着相公大人,恨着我娘,但没办法,这就是命。换了今天我的女儿碰到这种情况,我仍然会作同样的选择。道德和正义拯救不了这个世界,在当时也救不了我们谢家,她们不这样做,谢家就完了,我们举族上下都会没命,那再谈这些理想,正义,又有何用?” 说到这里,王妙音直视刘裕:“裕哥哥,你确实是这个世上最好的人,最让我敬佩,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想尽办法要求一个两全之策,就是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所以这种事不能由我们大晋,由我来做,得由贺兰部来做。他们有充分的动机去灭慕容氏,我们甚至拼了牺牲大部分的慕容氏族人不要,让贺兰部可以兼并了,可以逃回辽东,只要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逆胡,难道还不行吗?”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你对慕容部,对十万鲜卑族人失信,难道就指望贺兰部会对你守信?妙音,如果你率先背弃诺言,去勾引贺兰部做这个事,那你又如何保证贺兰部不生叛心?” 王妙音咬了咬牙:“贺兰部已经没多少实力了,现在不过三万多部众,战士不满七千人,能战斗的不到五千,不跟我合作,回到辽东,还能在这里反了天不成?就算我们只在这里留三千精兵,也足够灭了他们!” 刘裕冷笑道:“你好像忘了一件事啊,如果贺兰部消灭了慕容氏的宗室,贵族,兼并了慕容氏的部众,那就平添近十万人众,可战之兵也有两万以上,就算去掉跟我们走的五千俱装甲骑,仍然有一万多的战士,有这个实力,加上他们本来的人马,已经超过了我们留在青州的部队,到时候,你还觉得我们能轻松地灭了他们吗?” 王妙音的额头开始沁出香汗,声音也有些发颤:“这,这些我不是没想过,所以,贺兰部要远航出海,去那辽东之地。” 刘裕摇了摇头:“换了你是贺兰卢,如果手上有个两万精兵,青州之地没有能强过你的力量,你是会带着十几万部众,两万精兵渡船出海,去北燕的慕容氏故地,跟拥兵十万的北燕打破头,还是干脆就在这里反了,西连后秦,北接北魏,再跟本地的汉人大族勾结,重新建个南燕,或者南魏呢?” 说到这里,刘裕看向了刘穆之:“胖子,你怎么看?我说的你觉得可能性大不大?”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这个,确实有这可能,以贺兰卢的为人,不是没有可能跟北魏和解,去辽东,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最不可能的选择。如果他们要造反,那必然不会遵守跟我们的承诺,会把这些私下的交易公开,以作为他们起兵自立的理由,争取本地汉人豪强的支持。妙音,看来,我们是想简单了。” 王妙音恨恨地说道:“我就不信,就算贺兰部想反,这些汉人豪强也想造反?他们有什么好处?能兼并慕容氏的部众吗?” 刘裕摇了摇头:“他们要是跟着割据反叛,就象以前做过的那样,不一定有好处,但不会变得更坏。我们如果对慕容氏贵族下手,那同样可以对他们下手,之前我说过恩义和平衡的问题。” “如果贺兰部反叛,他们这些汉人大族的选择就是两个,要么跟贺兰部一起对付我们大晋,要么站在我们一方去平定贺兰部,但如果做了,那谁知道我们会不会象对付慕容部这样收拾他们?” “所以,他们最大的可能是跟着贺兰部一起,引北魏和后秦为援手,观察我们跟天师道作战的结果而定,但无论如何,这么一来,我们失掉青州的可能性极大,妙音啊,你这样失信于人,就会让大晋失信于天下,最后弄巧成拙,所谓的罪人,不是我,而是你!” 王妙音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她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裕哥哥,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办法?我跟贺兰敏接触过,也说过这个想法,如果你觉得不妥,想要改变,我现在可以再去见贺兰敏。” 刘裕微微一笑:“你真的肯放弃原来的计划?” 王妙音幽幽地叹了口气:“裕哥哥,你确实现在成长了太多,这些眼光和见识,我都不如你了。也许我确实是因为出于对慕容兰的恨,影响了一些判断力,但请你相信我,这回,我真的没怎么考虑她,而是为了国家。青州这地方,大晋南渡以来,几次得到,又几次失去,我们这回,不想再犯这个错误了。” 刘裕正色道:“这次是我们第一次能攻灭一个北方胡人国家,彻底夺回一个大州,意义非同小可,所有的手段,要堂堂正正,如果是怕人反复,就不要接受投降,正面攻灭,哪怕多死人多费时间,也是值得的。” ===第三千七百九十一章 世间安得多全法=== 刘裕双目炯炯,继续说道:“既然接受投降,就不能再失信于天下,玩这小把戏,风险极大,获利很少。换言之,这个获利和风险相比之下,太不值得。” “不是说完全不能走些捷径,但得考虑得失,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信义,人心,希望,这些,需要我们带头来维持,而不是去破坏。” 刘穆之点了点头:“寄奴说的有道理,南燕刚灭,青州夺取,需要的是竖立大晋的威望,争取人心,在这里用些权谋技巧来清除可能的后患,会失了信义,贺兰部也不是什么值得信任的家伙,在北方的时候先叛独孤部和代国,后面在北魏入主时再次叛魏投燕,最后在南燕灭亡前后也是跟妙音联系,其不臣之心,一次次地证明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去扶持贺兰部,宁可按原来的计划,用慕容兰来管理慕容部才是。” 王妙音咬了咬牙:“我不是对慕容兰个人有什么意见,只是慕容氏的宗室贵族全都是狼子野心,她真的能一直保持慕容部的稳定吗?就算明天一切顺利,到时候慕容兰是留在这里,还是跟着大军回师?裕哥哥你是如何打算的?” 刘裕叹了口气:“妙音,我也跟你交个底吧,明天如果是慕容兰带着那些投降的部众,带着两千多人出城的话,我准备以迎回妻子的名义,赦免这些人。先加他们以威,历数罪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赦免,如此恩威并施,才会让城中感恩,这点你能理解吧。” 王妙音点了点头:“我能想到这点,你并不想真的多杀两千多人,但这个仪式,必须要有,这是我们出征打仗的理由,没这个,那我们对不起那些死去的百姓,也不好对战死的将士有所交代。” 刘裕正色道:“是的,所以要先立威,让他们交人,这个过程中,我也要看看慕容兰是不是能控制得了局势,老实说,城中挑出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精壮还是老弱,甚至是不是包括宗室贵族,都是检验慕容兰对于城中人的掌控能力,如果她能带出两千人出城降服,而城中也是乖乖照办,那就说明慕容兰有控制局势,稳定人心的能力。” “这样的话,我可以再次以臧爱亲,也就是先帝正式册封主婚的我的夫人的名义,给她官职,任命她为青州别驾或者是长史,署理这些投降胡人之事,而穆之则作为青州刺史,成为主官,羊穆之作为大将率兵镇守此地,同时以泰山羊氏的关系搞好跟汉人豪强的关系,如此,大晋官方,本地豪强,投降诸胡可以形成一个平衡,我们可以投入最少的兵力和资源,稳定青州。” 王妙音的嘴角微微一勾:“那原来许诺的给世家大族的利益呢?我如何向这些世家高门交代?” 刘裕点了点头:“这个按承诺的办,随军的世家子弟多计功劳,爵位和赏赐的土地可以按平时的标准多给一些,主要是那些胡人的牧场,名义上可以划归有功的世家子弟名下,代管期也可以从国法规定的五年,变成十年,十二年。失去了这些牧场和圈地的投降胡人,以租客佃户的身份暂时在世家的牧场,庄园里生活,交税赋也多交给世家门阀一份,人身上算是独立自由的,但因为租借了世家门阀们代管的国有庄园,牧场,所以需要多给些回报给世家高门,这也是人之常情,甚至以后如果以青州为出发点,去讨伐后秦,北魏的话,这些降胡的军功,也可以算在世家门阀的名下,世家得爵得地,胡人得军功赏赐,可以早点在别处置地购宅,也算是家国两便。”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你的意思,是这些投降的南燕胡人,先不给他们分地,而是得租用由世家接手管理的本地牧场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汉人大族的固有农庄和田地,暂时不去动它们,但也不要给他们增加什么田地,青州初定时,人心思定,投向我军的大族,就维持原样,加入燕军和我们对抗给消灭的汉人地主豪强,就收回土地,重新分配,有功的世家门阀和军中将士,优先分配,分完之后,剩下的再分给青州百姓,这样尽量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妙音,你应该满意了吧。” 王妙音勾了勾嘴角,看着刘裕:“那慕容兰和她管理的慕容氏部众,你准备分他们多少地盘?” 刘裕摇了摇头:“我知道你的担心,你怕慕容氏成为一个大的世家或者部族,凌驾于各大吴地世家头上,这点我可以告诉你,慕容氏以后早晚是要打散编户齐民的,慕容兰也不可能永远做他们的首领,局势稳定后,我准备把慕容氏中丁壮男子家庭编为军户,另开一个京口式的地方,让他们只服兵役,只习骑战之道,不再种地交税。名义上可以挂靠在一些世家高门的的功也可以分世家一部分,但不可以作为世家名下的私兵,家丁,部曲。” 王妙音点了点头:“如果能从战争中得到收益,那很多家族会答应,只要你不让我们觉得你是在收编胡人,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后要对付世家高门,那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不过,你刚才说,慕容兰要回归臧爱亲的身份,变成你的汉人妻子,你就不怕胡人会因此不把她看成自己人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不管是慕容兰还是臧爱亲,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她真正能让胡人服气的不是因为她的血统或者身份,而是因为她可以放弃荣华富贵,冒着生命危险来制止战争,来为这些族人保命,我想,人心总是肉长的,即使是是夷狄胡虏,也知恩义,南燕亡了,慕容氏称霸天下的野心和梦也碎了,那以后融入中原,跟汉人一样才是他们现实考虑的事。不仅是慕容兰要改汉名,恐怕,以后这些胡人也要从名字和语言开始,成为汉人了。” ===第三千七百九十二章 天下为公终摊牌===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你准备给这些胡人都起汉名吗?” 刘裕点了点头:“要改变胡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就是得从语言,文化,习俗这些方面下手。名字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按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让胡人子弟能进汉文庠序,学习汉语汉字,如果不能一下子普及到所有胡人,那就先普及一部分贵族子弟,其他人则是要在世家的庄园里,学习农耕之事。妙音,如果我们把这些鲜卑族人放到你们的庄园里,你们教他们种地织布之事,没有问题吧。” 王妙音的秀眉微微一蹙:“这可能有点问题,如果要种地,那我们找汉人农民就是,为何要找这些鲜卑人呢?说实在的,世家高门看重这些人的,就是他们骑马打仗的本事,要的就是他们作为战士,而不是作为农夫,虽然我能理解你这是为了让鲜卑人能融入中原,长久地成为华夏的一员,但一上来就这么搞,只怕反对的人会很多啊。” 刘裕平静地说道:“现在鲜卑族人加一起的战士大概有三到五万,还有不少是伤兵,不可恢复的重伤,再也打不了仗,你们世家高门能分到的战士,并不如想象中的多,而且我前面说过,这些人不可能是世家的私兵部曲的名义,而是暂时租种世家的牧场农场,有功劳分世家一部分,如果按计划执行,我大概会带一万到一万五千鲜卑战士,分批南下平叛,而他们的家属子女,则留在青州这里的牧场,成为世家名下的佃农,我说的教习农事,也是教这些人。” 王妙音勾了勾嘴角:“你的意思,就是暂时让鲜卑战士南下为国平叛,而他们的家属名义上挂靠世家牧场和庄园里,前方打仗立的功分世家一部分,但早晚要成为自由人,对吗?” 刘裕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如此,我要向天下人证明,胡人不是天生只会野蛮好战,不事生产,他们完全也可以变成跟汉人百姓一样,自食其力的国家百姓,只有做到这点,他们才可能融入我们汉人,成为我们的一员。” “之所以以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说白了还是汉人王爷们野心夺权,而胡人们始终不能学会农耕,仍然是部落形态存在,一遇乱世,就成为野心家们的刀剑。” “而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五胡乱华百年,天下早已经是胡汉各半,越到北方,胡人越多,如果只想着靠屠杀或者镇压来对付胡人,那收复失地,一统天下,只会是个永远的梦。” 刘穆之点了点头:“寄奴说的有道理,对于胡人,也要给他们希望和活路,让他们明白,可以作为百姓而不是作为战士,生存下来,只不过,妙音你那里有办法说服世家门阀吗?” 王妙音叹了口气:“世家高门想要保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庄园,但更是想保自己的权力,不想被皇权压制,要知道,百年来他们一直掌握着权力,也不想轻易放弃,如果让他们出钱粮助战而得不到回报,那以后再想合作,可就难了。裕哥哥,你还得想想办法,多给世家高门一些补偿才是。” 刘裕叹了口气:“那就只有先平定了青州后,在官爵和土地上给他们多分一点了,但我不会再允许他们能组织私兵,凌驾于国家权力之上,我们消灭天道盟,消灭南燕,本身也是对他们有利,作为大晋的一员,享受了国家的好处,总不能事事都要占最多的利益。” “后面青州,岭南,西蜀,甚至中原都是要打的仗,这些战争,都能得到实际的利益,消灭了这些叛贼之后,土地收归国家,分到最多利益的,不还是世家高门吗?鲜卑将士打仗的功劳爵位可是算一大部分在世家子弟身上的,这些不是好处是什么?” 刘裕说到这里,顿了顿:“要是这样还不知足,还想世世代代用这些鲜卑人成为自己家的部曲,私兵,那就说不过去了。人家为他们打下了大片的地方,给他们子孙后代有了很多庄园,牧场,总不可能让人世世代代都这样效力,后面的事,得自己的儿孙再去亲手争取了。” 王妙音点了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人心总是贪婪的,你看起来觉得自己给了世家高门很多利益,但他们还是会不知足的,要知道,刘毅跟他们许诺的,可能会更多。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刘裕澹然道:“那就看希乐能做到什么程度吧,如果他聪明的话,有无忌的前车之鉴,不会贸然出兵,他现在的实力,去独自攻打妖贼,并无胜算。他虽然贪婪狂妄,但毕竟是宿将,不会不知兵,跟我合作,我可以把荆州暂时让给刘毅,甚至后面也可以再进一步向他让出朝中的政权。” 王妙音勾了勾嘴角:“那慕容兰,你是要把她留在青州,长久留守吗?” 刘裕看了一下刘穆之,说道:“这个就看穆之和她的合作情况了,能稳定住青州,直到我们消灭了妖贼和天道盟,那后面青州就会收回国有,作为进一步北伐的基地,而她保护完了族人之后,也不需要抛头露面当官,毕竟作为女子,当一个地方官,并不合适。”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就是说,她早晚会是你的妻子,和你在一起?” 刘裕叹了口气:“妙音,你说的事情,我会认真考虑的,现在我们谈的是国事,不是个人的感情,而且,我明确地跟你说过,这不涉及孩子。就算你和慕容兰都成为我的妻子,也不要以为母以子贵,靠着孩子来提升家族的地位。妙音,我们的感情,我希望是纯粹的,不带任何利益交换的。” 王妙音幽幽地叹了口气:“不是我要这样想,是天下人会这样想,世家也好,慕容部落也罢,他们是到不了你这个精神层面的,慕容氏族人肯投降,无非也是把希望寄托在慕容兰的身上,以为成为她的娘家人,你能带着发达,而我身后的世家门阀也是这样想,这点,你准备何时跟他们解释呢,又如何取信于他们?” ===第三千七百九十三章 理顺关系明家国=== 刘裕平静地说道:“妙音,我想,世家门阀子弟多是饱读诗书之辈,应该比普通人更加明礼义。不是说剥夺他们的一切,收归国有,而是要在国家和家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总不能说因为先辈有功于国,就让子孙世世代代可以不劳而获,可以永远地奴役和控制别人,可以永远把本来属于国家,属于天下百姓的土地,资源,都世世代代地据为已有。” 王妙音点了点头:“这点我们讨论过无数次了,老实说,是有不少世家高门已经在转变思想,接受你的这个观点,但还是有些家族不愿意放弃以前的利益,毕竟,不劳而获,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不是你可以改变的。那些书中的道理,大家知道,,但要轮到自己的头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刘裕叹了口气:“这个事情已经由不得他们了,大晋南渡百年,世家门阀开始为了国家立过大功,也保护过百姓万民,所以他们最初享受这些远超他人的待遇,是应该的。” “但现在已经百年过去了,世道早就改变,曾经对于国家有大功的家族的后代,现在成了占有国家最多资源,也对国家害处最大的一个人群,要想避免西晋灭亡的灾难,我们只有现在就做起,从自己做起,把世家大族不应该占有的那些,吐出来,还给国家,还给天下百姓。” 王妙音摇了摇头:“道理虽然没错,但这毕竟是把别人手中的东西,百年下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硬生生地抢过来,让人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裕哥哥,这些年来,你的这些理念,其实就连我和穆之也不是完全认同,但我们出于对你的信任,还是帮你去做了,但这不代表别人也能如此。” 刘穆之叹了口气:“妙音啊,我觉得寄奴说的,并没有过分的地方,不是把世家门阀所拥有的一切剥夺。想做这个的是天师道,他们起兵倒是把世家的所有一切,无论是土地还是佃户全抢光了,连世家子弟的命也夺去,是寄奴保护了他们,打跑了妖贼,拯救了国家的同时,也拯救了世家。这可是救命之恩。” 王妙音沉声道:“救命归救命,并不代表所有东西都要交出去。在不少世家子弟看来,这些土地,佃农是父祖辈留给他们的基业,就算自己的命不要,也不能失掉这些基业,拱手让人。有些事情可以商量,比如爵位代降,不再世袭为官,但是土地,佃农这些涉及到后世生存的基本利益,不少人还是不愿相让的。” 刘裕正色道:“这些是国家的财产,是公利,不是他们世家的私利。妙音,大晋的国法,所有的土地归的是国家,是皇帝来分配,不是世家可以世代拥有的,这点没错吧。” 王妙音的眉头一皱:“这些不过是明面上的法律,实际上…………” 刘裕打断了她的话头,继续说道:“实际上多年以来,世家门阀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执掌政权的便利,带头就把这些法律行同虚设,把本属于国家的土地,人口变成自己家的,甚至还觉得这样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有了土地,有了佃农,那本该正常向国家交的税,倒反而象是他们施舍给国家的。” “普通的小民,自耕农们为了给国家交税,终年劳作无休,子弟还要从军报国,战死沙场。而拥有最多土地,资源的世家子弟,只要在军中混个文书,随个军,就能拿到比别人流血牺牲更多的回报。妙音,你觉得这样是公平的吗?是我们这些手握政权的人应该允许的事吗?” 刘裕的这些话,说得义正辞严,震聋发聩,即使是能言善辩如王妙音,也是无言以对,只能一声叹息,幽幽地说道:“裕哥哥,你占了大义,但是这些,涉及人性中最黑暗的私利部分,即使是道理站在你这边,他们也不愿意去做的,你有道义的高点,但是治国理政,收税抽丁的本事,只有他们才有,如果闹僵了,那最后损失的还是国家,还是百姓哪。” 刘裕咬了咬牙:“所以,我得作出让步,继续让他们能享受到超过平常百姓的好处,利益。哪怕是他们的子弟从军混功劳,保爵位,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吸引很多无地的农户,我也只能默认。但这些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没有平民子弟能全面治国,所以我暂时只能让步,可这不代表以后永远会如此。至少这回,在齐鲁之地,我就不能再按吴地的那套来。必须要有新气象,新改变。” 王妙音咬了咬牙:“因为现在有慕容部的人打仗了,有这些青州的汉人豪强能治理了,所以你准备用这些人来取代一直为你效力的南方世家了吗?” 刘裕摇了摇头:“妙音,大家都是为国出力,为国出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和小家谋取利益,不是为我刘裕做事。这点,你要弄清楚。国家是所有人的,不是某个人的,不是我刘裕的,也不是你谢家的。有福一起享,有难一起当,按国法办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做的贡献大,那得利就多,但不代表这些利益能世代占据。也不代表这些利益只归于世家大族,与百姓无关。”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可是现在,我只看到了战败灭国的慕容部,南燕的汉人豪强有了利益,有了好处,而支持起大战长达一年的吴地世家,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和利益,除了你说的从军混到的军功,爵位外,也不过是接手了慕容氏胡人的那些牧场而已,还只是国家借给他们打理个十年,十五年的,并非能一直拥有。想要招揽的胡人骑兵,也给你否决了。那请问你要我如何跟支持我们的世家门阀解释呢?这次不让他们满意,下次他们还会这么积极吗?” 刘裕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真正想要的,就是下次再北伐,用国家仓库的力量,用国家正常征发的丁壮,而不是象这回一样有求于人!” ===第三千七百九十四章 举国平等无内外=== 王妙音先是一愣,转而冷笑道:“裕哥哥,你的想法很好,可惜,难以实现,治国理政,靠的是才能,需要的是文化,你确定你的北府兄弟,或者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平民百姓,有这个能力吗?” “之前北府将士多年征战,不是没分过地,给过爵。可结果如何?他们连自己家几亩地都不知道,手里只会握刀枪,不会握笔杆子,最后这些地仍然只能委托世家子弟和士人们管理。就是你这回的大军,你说世家子弟是跟来凑热闹混军功爵位的,但他们的贡献,不在战场上,而在后面的管理上,不然你以为将士们手中的军械,身上的铠甲,每天吃穿用度,是谁在打理呢?” 说到这里,她看向了刘穆之:“穆之,这点你最清楚了,后方提供的军粮补给这些且不说,就说这军中之事,离了世家子弟,军吏文书们,这大军能维持几天?” 刘穆之点了点头:“妙音说的对,现在无论是后方的补给还是军中的管理,确实也离不开世家子弟,寄奴说的他们是来混军功的,有失偏颇了。” 刘裕澹然道:“他们当然是作了贡献的,不然我也不会分配给他们爵位和军功。这就跟楚汉相争,刘邦论功第一是萧何,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妙音,我的意思是,这天下会治国理政,不可能,也不应该永远是世家子弟们的专属权力。就象打仗从军,也不应该是北府将士的单独权力一样。” 王妙音的脸色一变:“你是说,想用现在在那些庠序,乡学中的北府将士的子弟,以后取代世家子弟进行管理?” 刘裕平静地说道:“只要有能力,有本事,那不论出身,都应该有从事这些事的机会,世家子弟如果有勇力,会骑射,能战场厮杀,也可以从军直接到一线部队立功啊。而治政这些,只要能为国家收得上税,征得了丁,按国法为国家收集人力物力,那为何

相关推荐: 医武兵王混乡村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先婚后爱   朝朝暮暮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邻家少妇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恶女嫁三夫   皇嫂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