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去而复返。 第102章 “让董兴先进来。”朱祁镇思索片刻道。 金齐依旧在仔细梳理朱祁镇的头发,董兴进门之后,立刻跪在地上,连抬头的想法都不敢有。 “臣暂领广东左副总兵官,都督同知董兴,叩见吾皇,恭请皇上圣安。” “朕安,起来回话。”朱祁镇第一次将皇帝架子摆的这么足。 “谢皇上。”董兴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站起,却不敢挺直腰。 只是因为董兴与樊忠一样,都是世袭的指挥使,此前是朱祁镇给他机会,让他跟随宁阳候陈懋讨伐邓茂七,才得以因功升授都督同知。 这次来广州虽然是于谦的意思,可他明白没有朱祁镇的认可,自己万不可能有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宝马遇伯乐,怎么能不小心恭敬。 “可还适应广州这边的天气?”董兴是河南人,所以朱祁镇才有此一问。 “谢皇上记挂,臣皮糙肉厚的也分不出与老家的区别,况且皇命在身,有区别也是没区别。”董兴恭敬答道,与其他人面前简直判若两人。 朱祁镇双眼微斜,用眼角余光观察董兴,这董兴虽然看着稍微有些拘谨,可是不管是做事还是说话,分寸感都是掌握的极好,倒是颇得朱祁镇喜欢。 “朝廷交代的事做的如何了?”朱祁镇问。 “回皇上话,前番贼黄萧养于山中据点已经被安乡伯攻破,现在是其一个叫黄萧其的族弟所领,贼寇也自山上流窜到水上,十分狡猾!臣正集结大军,准备将其一举歼灭。”董兴认真的回答。 “哦?有把握吗?”这倒是令朱祁镇有些意外。 董兴第一次顿了片刻才说道:“只要援军一到,保准万无一失。” “这样啊。” 朱祁镇突然沉默下去,董兴始终弯着自己的腰,等待着朱祁镇最终的考核。 “你觉得百姓为什么造反?”朱祁镇终于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臣以为,百姓之所以反叛,应该是与这贼寇难剿有直接的关系。”董兴斟酌开口。 “有话直说。”朱祁镇不想打什么哑谜。 “是皇上,臣的意思是,此前安乡伯之所以被贼所害,据臣观察,应该是因为军中有人不想黄萧养被剿灭。 这也是臣所说需要等援军到了才能发起总攻的原因,否则单论兵将,广东一省之地,十数万大军还是拿的出来的。 面对这些百姓,真要打不出三五天就结束了,断不至于将总兵官都给折进去。”董兴见朱祁镇不快,连加快语速。 “你说有卫所官员私通反贼?” “臣以为不只是卫所中,还有广东各府衙官员参与。” “可有什么证据?” “没有,只是臣的猜测。” 快速的问答随着董兴的猜测结束,朱祁镇又沉默了。 良久他才说:“出去吧,叫孟鉴进来。还有猜测的事以后不要说了,放进自己的心里,等有证据了再拿出来。” 董兴额头冒汗,答道:“是!是!臣谨遵皇上教诲,微臣告退。” 不久,孟鉴进来,与董兴一样,行礼拜见一套流程下来。 这孟鉴是胡濙的人,也是主张削弱勋臣的排头兵。 同样的几句问话,换来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答案,既然这样,朱祁镇也就放心了,这个孟鉴还是个识大体的,知道行军打仗以董兴为主,是个可用的人。 “孟鉴,你是户部的侍郎,又是胡濙的门生,朕想问问你对广州事的看法。”朱祁镇已经梳洗完毕,此刻正襟危坐面对孟鉴。 “回禀皇上,若您是问黄萧养事,臣认为症结在田也在商。”孟鉴恭敬回道。 “继续说。” “是!这在田是指屯田之法、民田被占的问题,这个是朝廷大多数人的看法,臣也就不再赘述了,臣主要想说说商事。” 孟鉴微微抬头,见朱祁镇正做倾听状,接着说:“商既是商人,也是海商贸易。商人是这广州城内握住了衣食住行的那些人。 而海商贸易则是指,在百姓无法自土地上获取必须的生活所需时,他们就必然会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造反然后被朝廷剿灭,一个是自杀,所以大多数都会像黄萧养这般,临死前闹他个天翻地覆。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造反外,他们恰恰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哪怕是同样高风险的事都没有。” 朱祁镇听得有些怔住了,孟鉴的这个理论与后世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表述有着惊人的相似。 “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分配的方式不能改变,那么就将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增加,这样就算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也有了足够的生活必需品,从而缓解甚至解决分配僵化,对社会制度更迭的推动?” 这下轮到孟鉴震惊了,朱祁镇所说的话,乍一听平平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至理,那所谓的生产资料、分配方式、生活必需品等新鲜词语虽然有些太直白,但是却惊人的准确。 “皇上天纵奇才,臣五体投地!”孟鉴由衷感慨道。 要是让这孟鉴知道我是“抄袭”老马,估计会晕倒在厕所吧? 朱祁镇不无恶搞的想,随即又意识到后世的英国殖民美洲,不就是如这句话所说那样,转移国内矛盾从外部索取资源吗? 看来为了世界和平,自己要提前他们走出这一步了,我堂堂中华君子和而不同,一定能让那些落后的地方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天下大同苦点累点也没什么。 “别拍马屁,你既然这么说了,自己心里应该已经有了对策吧?”朱祁镇问。 孟鉴深吸一口气,有种视死如归的感觉出来,他说:“臣认为,与其让这‘黄萧养’祸乱我大明,还不如给他们寻个去处,安我大明臣民之地。” 朱祁镇知道他的意思,但还是装成听不懂的样子问:“有话直说。” “臣请皇上开海禁!”孟鉴跪在地上一字一顿的说。 “开海禁?”朱祁镇眉头皱起。 “对!请皇上开海禁,这样纵使在国内无法生存,还可以去海外诸岛!”孟鉴激动的说。 朱祁镇原本欣赏的神色瞬间消失不见,他怒视孟鉴高声道:“让大明子民去海外生活?视大明境内子民生死不顾?他们活该被侵占被压榨?你想想你姓什么?对得起亚圣留下来的学问吗?你读《孟子》的时候心里就没有愧疚吗?” 第103章 孟鉴蒙了,金齐蒙了,就连门外的项文耀跟董兴都被吓了一跳,两人对望一眼,暗暗咽了口唾沫。 “皇上!臣都是为了大明的将来啊!” 孟鉴捶胸顿足的说:“不开海禁我大明就犹如被缚手脚的鲲鹏,上不能击九天罡风,下不得遨游万里之海啊,皇上!” “孟鉴!”朱祁镇又一声怒喝。 “你是大明的户部侍郎,是百姓的户部侍郎,要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屁股该坐在那!朕今天不跟你多言,回去想好了再跟朕说。” 朱祁镇知道孟鉴说的是对的,可如果真的自己表露出对这件事的态度暧昧,那不管开海禁成功与否,各地的官僚世家大族就会先把前提条件做足了,到时候自己吃饱喝足之后就说:这是皇上支持的。 说白了海禁不禁要开,还要尽快开,可是目的不能是让走投无路的大明百姓有个活命的地方,而是为了星辰大海! “皇上!臣!”孟鉴还想再说。 “郭懋,请孟侍郎出去。”朱祁镇摆摆手。 “孟侍郎请吧!”郭懋身子拦在孟鉴前,已经准备拉开孟鉴了,不过毕竟身居侍郎高位之人,心里虽然惶恐但却没有失态,见朱祁镇语气坚决,只好起身告退。 等孟鉴出门后,项文耀与董兴关切的目光迅速投来,看着失魂落魄的孟鉴,虽然很想问问情况,可也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该问的事情肯定不会问。 “孟侍郎,皇上的话,您好好想想。项大人,请!”郭懋说道。 孟鉴木然抱拳,项文耀深吸一口气走进房中。 “项大人来了?您别这么客气,朕可当不起你这一跪。” 项文耀一愣,已经半弯的膝盖就这么僵在了半空中,他颤颤巍巍往朱祁镇那边瞧过去,眼前竟然是一层雪白的帘布,只能隐约看清朱祁镇的身影。 时间仿佛过去了许久,项文耀好像突然反应过来,半弯的膝盖落地,膝行上前声泪俱下。 “皇上,臣有罪!” “项大人这话从何说起?你是封疆大吏,掌管广东以来食不知味,寝无安眠,
相关推荐:
快穿之女配成神之路
妈妈为我嫁
全娱乐圈都把女主当兄弟_御书屋
暴君的禁脔
疯批公主杀疯了,众卿还在修罗场
[射雕同人]穿越黄药师之子
以穴宠‘弟’(H)
一眼钟情
明知故犯(骨科)
高僧有点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