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官员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好几年了,如果下一任刺史想要以此为理由替换上他自己的人,就是个绝佳的借口。 她需要在离开之前将缺员补齐,再将有可能被替换走的人提前换走。小吴现在空出来个司仓的位子,自己离开之后祁泰估计也不能在梧州刺史府混下去,她和祁泰这些年相处得也熟了,打算无论去哪儿,都要跟朝廷谈一谈,把人带走。 此外还有女官,头一个是小江,这个得回去问一问她自己的意见。还有花姐,她是番学的,比小江安全一些。 又有衙门里的一些吏员之类的缺位。 长史、司马都是羁縻各族的人担任,这个也不用担心。章别驾自己就有打算,不用她太操心,也不宜太早告诉他自己可能调走。但是调整过的人事,必然与章别驾是熟识的,可以与新刺史形成平衡。 刺史有能力,他们能配合,刺史蠢,他们也能制衡,能留下反应的时间。 这些都是她有能力安排的,也都得跟朝廷这里报备。眼下只是送走了小吴,选定了杭勤,又为福禄县令划定了一个范围。等领告身的时候得跟吏部打个招呼,如果卢刺史愿意,两个刺史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要,再行文给已经打好招呼的吏部,这事就成了。 新的司仓、司户之类的空缺,也要跟吏部打招呼,这两年里陆续更换。一次换太多,不怕招眼,只怕走眼,还是两年里看准了再换为妙。 所以现在的重点在吏部。 什么卫王、什么孟弘,都先放一边吧。 —————————— 祝缨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等告身的这两天,她依旧是在京中交际。此时朝见已毕,祝缨就带着苏喆等人到处逛,带五人在京城逛完集市去慈惠庵,在天暗下来之前带他们到了岳桓的府上。 岳家父子俩都还没落衙回来,府里岳桓的夫人亲自出来见她:“小祝大人是不是……要找……” 她伸出手指往隔壁刘松年家的方向指了一指,祝缨笑道:“就是来寻岳先生的。一会儿有所求,还请夫人代为说情。” 岳桓夫人道:“是什么事呢?他在外面的事,我妇道人家从来不过问,不知从何说起。” 祝缨道:“求点儿课本。” 岳桓夫人笑道:“这个还有求情吗?小祝大人你来张帖子,他就会送过去的。” 祝缨道:“这回不一样,他们是番学的学生,先前是我与番学教授的一些语言文字,还没开始读经史。所以须得请教一下岳先生,学生该怎么教。还请夫人帮忙,千万拜托。” 岳桓夫人虽很少与祝缨见面,但对她印象极佳,笑道:“太客气啦,这是好事,我也乐意的。” 不多会儿岳桓从国子监回来了,国子监的学生得关起来上课,他倒是每天都回家。到了家里一看一屋子的高高低低,他将刚迈进门槛的右脚又撤了回来,整个人又回到了门槛外面:“这是什么?” 祝缨与岳桓夫人等人都站起来迎接他,岳桓笑道:“是郎啊?哎?这几位就是南边来的小客了吧?” “对。来,见过岳先生。” 几个小鬼都换了京城流行的服饰,像模像样的行礼,岳桓为人师表以及教化之心都腾了起来,慈祥地说:“好、好!都请坐吧,夫人为我招待小友,郎,稍等片刻。” 他往后面去,很快换了一身便服出来,笑道:“你是越活越年轻了,以前是送个赵苏来,怎么?现在要他们也到京城读书?” 祝缨道:“今天要说的就是读书的事,只是不是到京城,是想从您这儿再请些书回去给他们读。” “哦哦,要什么书?” 祝缨道:“正要与您商量。您看,他们的语言尚可,经史还没认真读,得怎么读呢?以他们的年纪,阿发还好说,旁人都这么大了,再学蒙学的东西,就不太妥当了。” 岳桓道:“不要怕,先背!我将五经各挑出一版注释最好,你带回去。至于史书,可以慢慢读。” “好。多谢。” 岳桓兴致很高,先问郎睿:“几岁了?学了什么呀?” 郎睿道:“六……七岁了,识字歌我已经都会唱了!”就是有些字还没记得特别清楚,这个他就不说了。 考虑到他才学了不长的时间,岳桓还挺高兴,没问他会写多少字。 照顾到苏喆是唯一的女孩子,岳桓也问了苏喆类似问题。 苏喆道:“我比阿发大几岁,跟阿翁学功课早,所以比他多会一些。阿翁正在让我读荀子的《劝学》。” 岳桓吃了一惊:“女孩子学说话就是有天赋,你的官话很好啊!”又对祝缨解释般地说,“我家里女儿就比儿子说话快。” 祝缨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小妹确实用功,她学得不错。” “你是教她整本读的,还是单学这一篇的?整本为何读荀子呢?” “就先抽了这一篇。” “还是先读经,也不要抽散了学,要读整本。学有余力,再读一读其他。凡学问,学的要是一体,一鳞半爪、断章取义的,反而容易南辕北辙。学的糊涂,用的时候也会用错。” 祝缨点头,听岳桓讲了许多的教导学生的门道。直到岳桓许诺:“我今天就把书单开出来。” 祝缨才满意地说:“那就拜托啦!” 岳桓还要留着吃饭,祝缨道:“好啊。” 她没在岳桓面前提刘松年,对苏喆等人也没说刘松年。反而在席间提及:“我让番学里每年比赛那么几回,比骑射。” “这个好!有古风!”岳桓说,“可惜大郎箭术不甚了了。” 祝缨道:“先生这话就不对了,‘必也射乎’。番学里也有手生的。” “对对。”岳桓笑着说。 一餐饭吃得不错,岳桓家口味并不特别清淡,他们不是京城人,五个小鬼跟着又吃了另一地的菜色。几人都认为面食味道也不错,林风道:“我回去也尝尝这个。种的麦我还没吃过呢。” 岳桓夫人道:“面粉很好吃的。” 祝缨道:“他们习惯吃米。” 头人家总有上等的精米吃,且早已总结出了许多好吃的做法。新来的麦?那是什么?寨子里收新麦之后用了煮粥蒸米饭的做法,口感硬不好吃,此后他就不吃麦了。 岳桓夫人道:“那就可惜了,面食可有许多吃法,京城里就有不少。” 于是又说到了饮食,祝缨道:“明天带他们出去吃。” 小鬼们欢呼了起来。 一餐饭吃得很尽兴,岳桓还担心祝缨遇到宵禁,祝缨道:“不怕,我有条子。”她在京城别的没有,就是这种犯夜禁的条子多得是。 —————— 将苏喆等人送到四夷馆再回到家里,小吴与丁贵还没回来,却是小吴耍了个小心眼儿,怕在祝宅说事被小柳等人听到了,不好。以家里有事为名,带着表弟出去小声嘀咕了。 小黄拉开了门,小柳又招呼了祝缨从梧州带来的随从去喂马。 赵振就捧出一张帖子来:“大人,骆驸马府上送来帖子。” 祝缨接过帖子一看:“骆晟?他派人送来的?” “是。” 帖子上是骆晟亲笔写的字,很谦虚的用词,十分抱歉之前祝缨到他的时候怠慢了,请祝缨明天晚上到他家赴宴。 祝缨心道:那是得去。 “明天一早往他家回个帖子,就说我去。”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两人都得上朝,能够打个照面,帖子有来有回才是礼貌。 第二天天蒙蒙亮,祝缨与陈萌等人都在皇城外面等着上朝的时候,骆晟挤了过来:“郎。大郎也在啊?” 陈萌与骆晟是熟人了,笑道:“看来是找郎的。” 骆晟道:“莫要取笑,确实是找他的。” 陈萌以为是说的四夷馆的事,拉了旁人走开了,将这一小片地方让给他们。骆晟舒了口气,道:“郎,看见帖子不曾?今晚可来否?” “看到了,早上出门已叫人往府上送回信了。” 骆晟就很高兴地说:“那我就等着你啦。” 祝缨完全不知道他高兴个什么劲儿。 今天又是四处蹿的一天,带着小鬼先在坊里吃面食小吃,下午又去集市去吃。天黑前将人往四夷馆里一送,再去骆晟家赴宴。 骆晟家两代尚主,骆晟一个老实孩子丝毫不影响家里的气派。俩公主,各有自己的府邸,骆晟贵为鸿胪寺卿本应该有自己的一府了,却是从一个公主府转到了另一个公主府。 好在与永平公主夫妻关系还可以,他也不在外面置外宅。但是在公主府内,驸马相较于公主难免要被忽略。譬如驸马的客人,就要被排到后面。祝缨是给骆晟投帖,所以当时没挨着见骆晟,骆晟当时还得陪老婆接待客人。 等到过了最忙的那一阵子,府里清点礼物、请柬,下面的人理清账目报上来,骆晟一看是她,礼物也不算差,才有了后来这些事。 祝缨不知道里面还有这样的故事,她认真准备了一下,将自己收拾得能见人,不寒碜也不跟人比金贵,带人到了永平公主府。 门上的人听说她是来找驸马的,眼睛里稍稍透出一点惊讶。永平公主极得皇帝宠爱的关系,到这府里来的人多半是冲着永平公主的。 除此之外,永平公主府倒是祝缨见过的最奢华的府邸,比起已经经营了几代的原本的代王府、现高阳王府,看着还要富丽堂皇一些。骆晟迎了出来,一面说:“请。”一面先举步,带祝缨去吃饭的地方。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自然而然,非常熟练从容。 边走边说:“上次郎亲来我竟没能得见,真是该打了。” “客气客气,过年忙,谁这个时候都是这样,焦头烂额的。” 两人边说边走,以祝缨的估计,这公主府比高阳王府还要大一些。好容易到了一处水榭,里面明晃晃点着许多蜡烛。席面摆上,水榭外面传来丝竹之声,祝缨循声看去,水面上的冰已经被除去,一艘船停在湖上面,船上灯火通明,有伎乐在那里演奏,声音飘来,别有一番意趣。 祝缨道:“这样别致有趣。” “家母有一年嫌乐声吵,就让放在外面了。后来这里也就这样了。” 祝缨道:“公主是懂的。” 才说公主,就有一个穿金戴银的侍女带着几个小宦官过来,宦官手里还捧着食盒。进来一福:“驸马,殿下听说有驸马又客,又送来几样菜品。往宫里进的时候,陛下都说好。” 祝缨又与骆晟一起道谢,侍女和宦官都有点好奇地看她,心道:驸马总算结交了个正经有用的人。 侍女一看之下也不久留,又福一福,一行人原路返回了。 骆晟又给祝缨让菜,祝缨品了品,确实好吃!吃完了还得夸一下公主孝顺,给皇帝送饭。 骆晟道:“天下子女,莫不关心父母。对了,令堂没来吗?” “路途遥远,年纪也大了,能不动就不动。” 骆晟颇有知己之感:“一老一小,最是熬人。”接下来他竟迟疑了一下。 祝缨配合地给了他一个疑惑的眼神,骆晟才略显羞涩地说:“听说,你那里有不错的灵芝?” 他显然对“索贿”这件事十分的不熟练,脸有点红。 祝缨道:“是,有赤芝和紫芝,每年品相好的也就那么一点点,尽着先进到宫里。其余就要略小一点,或没有那么好看。不过入药嘛,差别也不大,很适合长者和女子服用。长公主春秋日盛,得多用些。我那儿还有,您要不嫌弃,我明天叫人送来一些?” 骆晟连忙说:“多谢多谢。” 他舒了口气,看祝缨浑不在意的样子,又有点不太自在。他不是故意的,但是祝缨给皇帝进了灵芝,给他家的礼物里也有灵芝。他这边府里把灵芝送了一些给隔壁娘家安仁长公主府,长公主挺喜欢的,当时顺口一说:“打发个人去让他再拿一些来吧。” 骆晟听她说得轻巧顿时头皮发麻,主动承揽了这项事务,说是自己正好有事找祝缨,一并就办了。 祝缨看着这个老实人,也有点点觉得好笑,不过她不讲究这个。与瑛族等有关的事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再麻烦骆晟的,送礼就送礼了。 她不再提灵芝的事,也没再有奇怪的眼神,更不打听公主府里、宫里的事,只与骆晟叙一叙旧——他们十年前为田罴的案子共事过。 想起当年,骆晟也很高兴:“郎还教过我些事。” “谈不上一个‘教’字。” “要的,要的,也有人告诉我一些事,没你这样仔细说实话的。” 骆晟说着,渐渐将这事当成了真的。认真说起田罴案的时候,祝缨对他说实话,不敷衍。看来是曾被当个泥菩萨似的供奉敷衍过了。 宾主尽欢,骆晟亲自将祝缨送出府。祝缨道:“留步。” 骆晟道:“我再走几步,消消食。” 祝缨一笑,踩着凳子上马,远远地看着一队灯笼火把过来。骆晟正要回府,也看到了:“咦?” 祝缨又落回了地上:“要我避让吗?” 骆晟又张望了一眼,道:“这人……” 来的是他亲娘,安仁长公主,一个得王云鹤出手才能老实的人。祝缨做个手势,胡师姐就带着人将她的马之类牵远一点腾地方。 安仁长公主的车直直地过来,她撩开帘子问:“前面是谁?” 她的身后,又冒出个盛妆的脑袋:“管他呢!咱们只管……诶?” 骆晟赶紧上前见他的母亲和姨母,车里另一位是安德长公主,他结婚的媒人。 祝缨就更得再等一下了,安德长公主听说是祝缨之后,想了一下,道:“哦!我知道你!你是……” 骆晟道:“就是他,梧州刺史。”他有点怕姨母口无遮拦,比如说个跟段家结仇之类的。 安仁长公主道:“哦,你来啦?我记得以前你没来过呀。” 安德长公主笑道:“我也没见过呀,怎么就只到阿姐这里呢?” 其实不是安仁长公主的府邸,安仁长公主的府邸在隔壁,从永平公主的府邸过去。 祝缨道:“当然是因为早年曾与鸿胪共过事,觉得鸿胪为人谦和踏实值得结交。前些年我总是奔波不得闲,今年可算能够如愿了。”总不能直说自己太穷出不起这份厚礼…… 安仁长公主的笑容变成了疑惑:“诶?” 骆晟忙说:“十年前了,田罴的案子,陛下派我出京的那回,其实主办的是他。他一向精明强干。” “哦——”安仁长公主高兴了。 安德长公主道:“咦?哪一回?” “就是一个官儿,出京叫仆人和妾给谋害了,仆人顶替他做官。他,”安仁长公主指着祝缨说,“以前见过那个人,路上一看,认出来了。” 两个公主就在门前说话,说得永平公主都从府里出来了,祝缨道:“正月风仍大,殿下还是入内暖和些。下官就不奉陪了,听着自己干过的事怪不好意思的。” 骆晟忙说:“对,你也早些回去,外面冷。”他很怕母亲当众跟祝缨要个灵芝什么的。也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不能要,就是此情此景说这一句怪不好意思的。 ———————————— 祝缨从公主府回到家里,亲自拣了两枝好灵芝,吩咐小吴:“明天一早送到骆鸿胪的府上。” 她自己第二天得去吏部领告身。 早朝毕,吏部已将告身办好,一共两件,此外又有别的文书,上面的手续也都办好了。 “多谢。”祝缨说。 夏郎中道:“哎,你等等,福禄县令不弄了?司户不要了?” 祝缨道:“你现在就能找到合适的?” 夏郎中道:“那你可自己找啊!我这儿空着的人太多,上头也要查我的。我还指望你自己找着合适的人呢。” 选派官吏是吏部的事情,长期缺官不补是吏部失职了。祝缨道:“我也不能现在就选定了。” “那我就随便挑一个填上了。” “别!这俩先糊上!司户的那个,这才调走,不急。你这儿弄了个人,路上病倒了,我还是用不上。梧州是荒芜了一些,人也不愿意去。你随手填个名字,也招埋怨。咱们这样,我过两天就动身了,路上要遇着合适的,我就发文给你。你帮我把人挪过来,如何?越往南,他要跑的路就越少,也越适应。绝不超过四月。” “四月啊……” 祝缨一个长揖:“拜托——” “好吧。” 祝缨道:“多谢。哎,有附近籍贯待选的官员又或者临近州县官员的履历么?借我看一下,拜托。” “也行,行文下去赴任快,选的时候留神,不能选本地人啊。” “你看梧州有几个等选官授职的?当然是外州的。不过我那儿是羁縻,也会零星夹杂一两个羁縻县的。” “那倒不碍事。随我来,我给你找,只能在这儿看。” “多谢。” 剩下就是去通知小吴和杭勤了。 一回到家,小吴就来汇报,他已经将灵芝送到了:“告诉他们了,这是驸马要的。您的帖子也递过去了。公主府就是规矩大哈,比侯府厉害多了。” 祝缨道:“别琢磨那些了。拿着!” 她将一应文书拍到了小吴肩上,小吴反手按住,抖着手接过了,抱着蹲地上打开来:“真的是!这是哪儿啊……” 他不懂地理,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 祝缨又给他一个信封:“仔细读一读,你的上司是谁、下属是谁、地方气候如何、物产如何,都在里面了。” 小吴改蹲为跪,先磕头,再双手接了信封:“谢大人,大人深恩厚德,满门感激不尽。梧州的事项单子我已经写好了,我这就去取。” 他返身取了写了的几页纸交了过来,祝缨道:“急什么?你还要同朝廷办交割呢。先回家报喜。” “是。” ———————— 祝缨打发丁贵也回去给他帮忙,她自己则带上小黄、胡师姐等人直奔国子监——找杭勤。 杭勤正在抄写课业,听岳桓叫他,心下忐忑:难道是我旬考没考好? 他焦虑地到了岳桓面前,岳桓却是一脸的微笑,先问他:“你上次言说无论何时都愿为朝廷效力,无论艰险、不管哪里,是真的吗?” “是!” 岳桓道:“那你收拾收拾吧,学不用上了,你的告身下来了。” 杭勤茫然地问:“告身?不给上学了?” 岳桓道:“你这个呆子,被刺史看到了当心他不要你!” “怎么会呢?”一个有点耳熟的声音响起,杭勤循声望去,是上次那个自称是鲁大人故吏的刺史。 祝缨问道:“福禄县丞,不干也得干了。” “福禄?”杭勤一个激灵,“福橘?糖?” “对。” 岳桓看不下去了,喝一声:“你那是什么样子?还不拜见刺史大人?” 杭勤如梦初醒,忙拜了下去。 祝缨将他扶起,道:“请起。向你老师告个别,咱们去见一下鲁大人。” 她给杭勤安排得明明白白,推辞?不做官?那是不可能的。都保送到国子监了,他就图个京城学习气氛好吗?还得去奔着出仕的。 杭勤麻溜地跟着祝缨出了国子监,岳桓允许他暂住在国子监。祝缨将马也准备好了,与他并辔而行,道:“我不日南下,可以捎你一程,你先回家报个喜,再赶过来。” “是。” “巧了,你是鲁公选出来的学生,我是相信他的眼光的,你不要让我失望、让鲁公蒙羞。” “是是是。” 说了一阵之后,杭勤回过神来,话也溜了:“前番大人到国子监,学生还在想像您这样的人物能有机会多请教就好了,不想竟、竟,实在是、实在是……请大人多提点。” “好说。到了,鲁公今天在家。” 鲁刺史也准备要走了,京城水浑,什么唐王?论长当是赵王,从先太子算是皇孙。投唐王是投机,他又身在外任。还是早走的好! 鲁刺史检查着要携带的书籍,门上来报:“大人,有客,是上次来的那个……” 姓戴的?鲁刺史的脸拉了下来,等听说是祝缨,才稍稍缓了缓:“他?又有什么事?” “带了个年轻学生来,说是来拜见您,请您训示。” 鲁刺史脚下一滑:“训示?他?请我?!”:,,.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74. 雷池 不可轻动! 人都到门口了,再说不见也不合适,鲁刺史清清嗓子:“请进来吧。” 来人答应一声,急趋而出,身边的仆人问鲁刺史:“大人,这些箱子……” “放在那儿吧,还怕他看到不成?本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鲁刺史说,提了提领口,将下巴微扬了一点。 杭勤再次陷入了手足无措之中,在国子监被好消息砸了个头晕眼花之后,路上小风一吹他清醒了一点,踏入这处“豪宅”才意识到这是要见鲁刺史了! 他又有点懵了。 如非必需,祝缨极少摆谱,都是以安静平和示人,杭勤感觉还不明显。鲁刺史则不然,他早过了五十岁,略发福,一张威严的脸,身材也加重了这种威仪感。连说话的腔调都能吊起人的心。杭勤上京前见过鲁刺史一面,那个劲儿现在还压在他的心上。 祝缨一进书房就看到正在打包的箱子,道:“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你就说,得先过来,迟了就要再等不知道几年了。” 鲁刺史用不太在乎的口吻道:“宦海浮沉,终有一别,也有重逢时。你也准备要动身了吧?” 祝缨道:“是。” 鲁刺史狐疑的目光往杭勤身上一扫,杭勤打了个激灵,赶紧低头站好。 祝缨道:“这是杭勤。” “这名字……哦!”鲁刺史又扫一眼杭勤身上的书生袍。 国子监没有给学生发一模一样的制服,但是“士子”的着装都有个大致的样式。鲁刺史将几样合在一起,很快想起来这是谁了。 既然是自己治下的学生,祝缨将人再带过来,鲁刺史就要过问一下了。如果是学生犯了错,他也得稍稍维护一下的。 鲁刺史道:“你带他来是有什么事么?” 祝缨道:“向您报个喜。” “嗯?什么喜事是我不知道你先知道的?”鲁刺史口气并不责难,而是好奇。 祝缨道:“福禄县的县令、县丞都缺了,不能一直不管。县令得选个有点经验的,县丞倒是可以以学生充任。巧了,梧州也有两个保送的学生在国子监,我往国子监看他们的时候,顺便一问。他正合适,就去同吏部协商,先给一个县丞。” 鲁刺史“哦”了一声,又将杭勤再看一眼,杭勤有点抖,刚回来的一点机灵劲儿又没了。鲁刺史的卖相是官场里很有压迫感的那一种,严肃,沉穆,声音也略低沉一点。 祝缨道:“怎么傻乎乎的?鲁公既然挑出了你送到国子监,就是看你有过人之处。出了家乡,这就是你最亲近的人,怎么反而说不出话了呢?不是鲁公选的你,我也不会想见你。” 杭勤听她这么说,又恢复了一点机灵,忙上前给鲁刺史见礼。 鲁刺史被塞了一嘴的人情,味道还不错,清清嗓子,杭勤头皮又是一麻。只听鲁刺史说:“祝刺史精明强干又待人和善,既看中你,你就是有可取之处,不必如此拘束。来,坐。” 三人坐下,杭勤只敢坐一半椅子。 仆人上了茶,鲁刺史看杭勤也敢小喝一口,再看祝缨,又想起来这人初见自己时的样子。心道:杭勤这样才是正常的年轻人嘛! 不由对杭勤又慈祥了几分。 话还是对祝缨说的:“你是个能做大事的人,不声不响就将事情办了。什么时候都这样,可谓谨慎。” “您过奖了,不过是好面子,怕先宣扬了又办不成,要被人取笑。” 鲁刺史笑道:“你岂有办不成的?” “办不成的我不说,您就不知道,还当我能干呢。” 鲁刺史又笑:“每次办成了都要吓人。” 取笑几句,鲁刺史也勉励一下杭勤,让他:“好好跟着祝刺史学,
相关推荐: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
皇家儿媳妇
〖短篇〗合租杂记之探望女友
杀戮秀(H)
她的心愿(西幻 触手人外)
竹马(1v1)
如何让大家知道他是我老婆(H)_御书屋
对着竹马自慰的日日夜夜(1v1 高H SC)
被迫成了高冷舍友的老婆
杏林双绝(古言,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