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深爱 > 第146章

第146章

差的选拔很快铺展开来。项安是祝缨直接给的她身份,她又与这些人不同,她有亲哥哥领着,日常也以张仙姑之女伴保镖的模样出现,偶有几句闲言碎语,也能被项乐打发了。 没过几天,府衙这里的选拔就结束了,江舟也中选,其余又有城内一个小铺子家的女儿也被选中,次后一个被选中的是城郊家农户的女儿,脑筋正常,别的不突出,胜在有力气。 祝缨想指定项安做女差女监的头儿的时候,发现她不在身边。想问项乐,发现他也不在。她道:“奇怪,这两个人的假应该差不多该销了吧?” 顾同道:“我前天看着他们两个还往外面去的呢,又仿佛听说他们想要赁房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祝缨道:“将他们找过来吧。” 丁贵道:“小人去!”他渐也与衙役们混熟,这事儿得洒出人去找。 过不多时,项乐便匆匆赶来,进门先请罪:“大人,我回来得迟了!” 祝缨道:“现在不是你爹的祭日吧?” 项乐不明所以:“确实不是。” “那你祭谁去了?” 项乐吃了一惊:“大人怎么知道的?”他看了一眼丁贵,丁贵心道:不是我告诉大人的呀!不是,你怀疑我告密啊?他赶紧说:“我可不知道你的事儿!” 祝缨道:“一身香烟纸钱灰的味儿。拜神不用纸钱。” 项乐暗中记下这一节,道:“是去拜祭了一下师傅。” “你师傅?” “是,我与三娘是先父聘的师傅教授的一些粗浅武艺,师傅起身也帮着走商。后来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先父就赠了些盘缠,师姐就奉着师傅回乡了。前几天家中大哥捎信来,说师傅走了,师姐来投奔。因没见着我们俩,就派人送师姐过来看我们。” 从河东县回来之后项乐去蹲守司法佐了,蹲到了赖三入女监谋杀的时候他捎话让他妹妹项安往后宅去报信。当时并没有找到项安,项乐觉得妹子办事不妥当,要找她来训一训。哪知项安正有大事——她正与师傅的女儿、兄妹俩的师姐在一起。 祝缨道:“如今安顿下来了么?” “先住客栈里,正在赁个房子暂且住下。师傅就只有这一个女儿,既然来投,也不能不管。” “一个孤女,安稳么?” “妥当的,”项乐说,“师姐武艺极好!我所不及。” 祝缨道:“比你还厉害?” 项乐不好意思地笑笑:“小人只是些花拳绣腿,师姐是得师傅真传的人。” “那也小心一些才好,总要有个生计的。” “是,等过了热孝,家里行商也要护卫的。一个女儿家,不是熟人,旁人也不肯收留。” “那就先这样吧。” “是。我这就把三娘叫回来,总在师姐面前绕着也烦人。” 祝缨道:“正有事要唤她。” 项乐便问何事,祝缨道:“女差的头儿归她了。” “她这么点年纪,如何使得呢?底下人怕又不肯服。”项乐考虑得挺多的。不同于男差,祝缨之前整治的都是男差,现在让祝缨单为项安收伏女差不太现实,女监年纪都比项安大,不服管。 祝缨道:“她能跟随商队安排事务,这脑子就是有的。又识字,又会算,就是她了。” 女吏里不识字的是多数,以前只有一个娇娇,再有两个半瞎,新招的人里,江舟也是个小半瞎,旁人还不如江舟。项安会管理,又能写会算,无论是支领物品还是安排差使都能干得来,就不用祝缨再费心给她细安排了。 项乐忙代妹妹谢过,火急火燎去抓妹子过来。 项安这几天都在安顿师姐,师姐才丧父来投奔自家,项安十分能够理解。虽然师傅是寿终正寝,与自己父亲为人所害不同,都是没了父亲,项安比别人更明白师姐的处境。是她坚持将师姐留下来的,这几天正好有假,给师姐张罗房子之类。 师姐十分过意不去,道:“我不用太好,有张床就行。” 项安先给她安顿在客栈,又觉得客栈人来人往的孤身一人不太方便,更不方便烧纸祭灵。 两人正在一处说话,项乐便来通知项安了。 师姐道:“你且去,我如今有住的地方了。”她爹是武师,凡习武的,如果不是家里有钱,日子都会过得比较清苦。“穷文富武”很多时候不过一句戏言,习武要想有出息、有力气,就得吃得好、歇得好,习武又容易受伤。她爹中年以后就常多病痛,给商人家小孩子做教习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普通人日子总是紧巴巴的。 从项家离开之后,病痛愈重,师姐给父亲治病将项家所赠财物花得差不多了,再安葬父亲之后就不剩什么钱了。只得试着来投项家。 听说师妹有了衙门差使,师姐也为项安高兴,催促她快去。 项安只得跑回府衙先谢祝缨,再到另一个司功佐那里登记一下,注明她是女差的头儿了。流言总是难以杜绝,项安实在不似娇娇那样外表妩媚,项乐的拳头也很实在。司功佐没有一句废话就给办了。 到第二天早上,祝缨便公布了项安是女差的头儿,同时重申了当初在大理寺时的规定:“一男一女,不许单独相处,独处必开门窗。”等等。 —————————— 然后继续处理府内事务,这一天,邸报给她带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福禄县的新县令安排下来了。 朝廷确定了新县令,是个年轻人,邸报上也没有写很详细的履历。算算日期,他到得比章炯还要晚些。而她往京城的奏本还在路上,即使有回信,也得是下个月的事情了。 看完邸报,小黄来报:“南平县郭县令求见。” 祝缨道:“他有什么事么?请吧。” 她在签押房里见了郭县令,郭县令挟着一份公文过来。见祝缨进来,先拱手为礼,祝缨请他坐下说话,又问何事。 郭县令道:“下官这里有一件事,需得大人下令才好办。” “是什么?” 郭县令道:“下官久闻大人教化百姓之功,不免见贤思齐。听说福禄县承大人之恩,得立识字碑,下官也想在南平县遍立石碑。惜乎本县石匠工艺稍嫌不足,闻说流人营有好石匠,这个……还须得大人下令。” 南府,以前是不得不代福禄县管一管流放的犯人的,里面穷凶极恶的不少,能干的也有。郭县令这儿弄石碑,想要快快地立起来,好向知府大人表一表自己的立场。南平县的石匠不够使,便向祝缨申请再调其他地方的石匠来。不是说福禄县有么? 早早请示知府,也好显然自己顺从之意。 祝缨道:“这样么?你预备立多少?怎么立呢?” 郭县令将手中公文递了上来:“大人请过目。” 丁贵接了,转呈给祝缨,祝缨一看,道:“是不是仓促了些?” “下官只恨太慢。”郭县令诚恳地说,“下官驽钝,以往未曾想到此节。如今见了大人这法子,现做已是晚了许久,只好用力追赶啦。” 祝缨道:“不要着急,慢慢来。你这碑也立得太多了,南平拢共多少乡?多少村呢?要十日完工?比我当初快太多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猫腻,百多套石碑,要多少工,多少料?就算征发石匠徭役,里面也有不少的文章可做。 郭县令拍着胸脯保证:“能如期完工的!” 祝缨道:“你有底稿?” “诶……下官设法去福禄县拓印了些……” 祝缨也不想事事都给下面安排好的,但郭县令仿佛是不听劝似的。她只得说:“天下文宗的手稿,胡乱刻怎么成呢?你等我找出来咱们再安排。” “诶。” “公文先放到我这我儿,咱们还要一同去见刺史大人,路上慢慢说。” “是。” “地方上的事情有多么的繁琐我何尝不知呢?实在不想给各县再多添麻烦,你将心放回肚里吧。过两天他们三个都来了,咱们先聊一聊。这个,到时候也一并说。” “是。” 郭县令心中没个底,想找王司功商议,又想起来听说王司功仿佛失势,他管住了自己的脚没往王司功那里去。焦急地等着其余三县县令的到来。 ———————————— 六月三十日大家要到刺史府聚齐,鲁刺史的这个规矩到了冷云的手里也没有改。他虽然总是抱怨:“好麻烦。”却从没说过不让过去,大家就还照着旧例来。 四县的县令也照着旧例先到府衙里见一见知府,由知府带着他们一同往州城去见刺史。本府的官员们碰个头,套一套词儿,免得到了刺史府那里互相矛盾都下不来台。 不几日,四县县令聚齐,都往府衙来见。祝缨在小花厅里见了他们,一边两个,左手郭王,右手关莫。莫丞坐在最末座。 祝缨道:“都是熟人啦,以往都是丘府君主持,如今我是勉为其难。” 四人一阵奉承,郭县令道:“便是丘府君在时,多少事都须仰仗大人的。如今大人做主,我们就更不怕去州城会受刁难啦!” 关县令恨他嘴太快,明明自己才是府君的“故吏”,怎么这货先拍上了?! 他们一阵附和,祝缨道:“大家都是出门在外为官,旅途之中守望相助本就是应该的。只要大家还记得我不是个只会口头说话好听的人就行。” “岂敢岂敢。” 祝缨又说:“咱们去见冷刺史之前,先将本府的各项事务理一理吧。谁来?” 郭县令先说,讲了自己又是理冤狱,又是恤贫民的事儿。又提了农桑之事,庄稼长势喜人之类。其他三县也依次说了。继而又说了自己的难处,王县令仍是关心宿麦,莫县丞则是问:“未知本县之新县令何时到任?”关县令比较关心的是灌溉,以及府学生的名额问题。 祝缨道:“正好,咱们一件一件的来。郭令也与我讲过要立识字碑的事儿。” 莫县丞暗骂一句“马屁精”。 祝缨将几人带到隔壁,那里,六司都在,面前一张舆图。 祝缨说:“先说识字碑,是该立的,不过也要个统筹。底稿只有一份,熟练的匠人也就只有那么多,依次而来。赶工赶出来的,我还嫌它手艺不好呢。福禄县的已立完,不要吝啬工匠啊。” 莫县丞忙说不赶,一定配合。 祝缨又给四县分派了工期,不能快,还是以福禄县当时的工期为准,就照那个来,甚至可以宽限几天。谁干快了,也要受罚,她要质量。南府之地势,四县都有采石场,就让他们各自准备着碑材。 此事分派毕,祝缨又让他们看舆图,主要是两件事:水利、道路。 各县如何沟通、如何分工等等,她都一一指画分派。她没有直接给四人安排太具体的工程,只是将各段明确,尤其是交界地方的情况给他们定下来,将工程标准定下来。交界之处甚是麻烦,有时候甚至为了扯皮,两县各自内部的道路都挺好,唯相邻的那一段烂得插不下脚。 郭县令看了一眼王县令,心道:都说你老实,原来是在装傻!怪不得你颠儿颠儿地请府君到你那里去!他原是福禄县令,后管过思城,这两县的情形他必然知晓,他又在我南平居住,知道些南平的事情不足为奇,如何你这河东县也如此翔实?不是说在观音庙里静修的吗?静修还能知道这么多,必是你告诉的! 祝缨那边已说得差不多了,道:“各县务必爱惜民力,不可层层加派。” “是。” “秋收之后还有宿麦,能做工程的时日不多,都要妥善安排。工程,我这里安排得仓促了,若各位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妥,只管提出来。” 十个人都无异议,祁泰道:“都算好了。” 听得人心头一颤。祝缨算账,是真“算账”。 祝缨道:“至于宿麦,我亦心急。心急,手就更要稳,现在还是要保水稻的收成。秋收之后要征粮,你们押粮过来的时候,我将麦种再分派下去。到了刺史府或者还要问秋季收成,我将话放在这里,自己人不说虚言,都是层层加派,今年我不多加,但你们要如数完成,大家伙心里都先有个底。刺史府回来看冷大人如何分派咱们回来再定各县额度。至于宿麦,福禄县……” 莫丞忙说:“下官已准备好麦种了,够本县使用,呃,之余,还能再缴些上来。不过到时候,该是县令大人来回话了。” “你要保管好。” “是。” 祝缨道:“四位一路奔波,今日先休息。接下来冷刺史便是有话要问,你们也有得回了。” “是。” 四人都回驿馆休息了,王、关、莫又各有礼物送到,祝缨仔细检查了礼物,又让人去外面看看他们给别人送了什么礼。心里算了一下,礼物虽不便宜,也都不算太离谱,是县令的收入能够支付得起的,应该不是过于搜刮百姓。 第二天,祝缨先没有带他们去州城,而是带着四个人往府学去。她之前许诺过要给府学讲个课,今天就带着官员们往府学里来了。 府学生们比这些官员要单纯一些,有跟荆五要好的为荆五惋惜,也有拍手称快的。赵振更是振奋,早盼着这一天了。他之前在府学里给祝缨吹了无数的牛,祝缨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的厉害,无奈赵振相信。 赵振又给同学们介绍了他之前的县学同学兼老乡顾同,现在都是官身了! 府学生们也有羡慕的,也有不以为意的。南府虽然偏僻,府学生还是比县学生更有傲气的。 这个府学,每年总能有两三个学生送出去,或是州城、或是京城,过几年也能有一二同学听说是选了官的。南府同乡的官员现在也有六、七个,虽然品阶都不高。荆纲就是从这里的府学走出去,到京城考了试、补了官的。 在此之前,荆纲一直也是一些府学生的榜样。 他们一面又佩服着祝缨这般年纪做了这样的官,一面又觉得这么对荆家是有些不甚宽慈。但又说不出判词有什么不对来,荆五是学生,竟然置外室而拿妻子的首饰赠人,这是私德有亏。不给机会,好像也…… 他们各带着些疑虑,都来迎接祝缨。 祝缨答应了讲学也不含糊,她也算知道了本府的学问水平,比福禄县高,但自己还是能够应付得来的。如果让她进国子监,她就没这个把握的。 她因博闻强记,讲经史用典故顺手拈来。更因自己做官,对王云鹤之文稿的理解又比官学生们死记硬背的理解要深刻许多。她只顺手拣一篇来讲,无论是引申还是注释都强于学生们闭门造车,也胜过博士们皓首穷经。 半天讲完,官学生们频频点头,又怒目赵振:这是明法科的?!!! 祝缨讲完课,又勉励了学生们,最后说:“下月月考,我会亲自来主持的。优胜者有奖。” 赵振没撒谎嘛!同学们满意了。 祝缨这才带着县令们整装离开府城,各携行李、随从往州城进发。 四个县令里有两个是听过她讲课的,夸几句大人还是这么高明之后,就开始跟祝缨讨价还价了。莫丞因主官将至,为县里争取的心就淡些,只向祝缨表自己之忠心。关县令讨要的就更多了,比如道路,他就想让河东县多负责一点。再次询问了学生名额。 祝缨道:“我想,各县保底两名,南平是府治所在,四名。这是十个名额,剩下三十个府里考试选拔各凭本事。各县保底之名额,须得通一经,滥竽充数我要罚的!” 王、郭二人头回听祝缨讲课,二人也都是读书人,正在回味,猛见这二人讨要上了。急急将赞叹“他的学问竟然不错”的心思一抛,也过来争取! 郭县令说自己是府治所在,南平县得重点照顾,比如拨下的钱粮款子,得多给他们。王县令道:“年年都是你多,也给别人留点儿!” 他们争吵起来,与祝缨在户部与人争吵也没太大区别。 一路吵到了州城,一行人在驿馆住下。祝缨就派人给刺史府递帖子、送礼,莫、关二机灵,就随着她的礼物往里送。郭、王二人看了,赶紧也追了上来,眼看着礼物进了刺史府,又担心刺史将这些都算到了祝缨头上,以为他们没送礼。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他们并不知道,冷云也不很在意他们的礼物,他把祝缨召到了府里,第一句话就是:“哎,你那个县令,死了。” “啥?福禄县令?在路上那个?” 冷云拍拍胸口:“是啊,病死了。今年秋后我不上京了,让别驾跑这一趟吧!”:,,.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207章 格局 “依朝廷定制,去年是大人上京的,今年也轮到别驾了,明年就是长史。”祝缨仿佛没有听出冷云话中的意思。 冷云脱口而出了心里的打算之后也是懊悔的,等祝缨拿朝廷的规定出来说话的时候,冷云镇定地道:“是啊,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我把持了。福禄县的事儿你就多上点儿心吧。” “是。” 冷云在意的还是宿麦的事情,周到地处理种种细务他是绝难做到的,便决定从“大事”上面交答卷。宿麦的事情是祝缨首倡,他从中截胡是不厚道的,但是全州的推广是不能避开他这个刺史的。冷云拍胸脯保证:“只要干得好,我为你请功。” 祝缨当然感谢了冷云。 冷云接着就问:“今年南府能出多少麦种?” “大人不是已经携带了一些回来了吗?” “那还不够一府之需呢!除了南府,另还有两府要用。” “下官手里的,也将将够南府一年之用。大人如果需要,也就只能再匀出一千石。麦种是选收获中之优者,有产量,也未必都能做种使用,还望大人体谅。” 冷云皱眉道:“这哪儿够呢?” 祝缨道:“咱们不是说好了的么?并不要一次将全部田地都种上,分个批次,看看效用。即便如此,等大人下次亲自上京的时候,全州应该也差不多铺开了。” 如何种麦的事情祝缨之前已经对冷云介绍过了,当时冷云也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又开始着急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祝缨又耐心地向冷云介绍了南府种植的情况,她在福禄县种了这三、四年,到今年秋冬才算是在福禄县都铺开了,这已是非常顺利的了。 冷云听到他上京的时候能有结果,才勉强接受了,又因“上京”感叹了一回福禄县令“福薄”:“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竟英年早逝了。可惜可叹呐!” 祝缨道:“不知道下一个什么时候能再来。” 冷云摇摇头:“吏部那群人你还不知道?轮着圈儿的派人,等着吧,怎么也得到下一轮了。我这里光县令就缺了三个!” 祝缨道:“好在南府的司马就快到了。” 冷云瞥了祝缨一眼,道:“来个副职未必就是好事了,你长点心,凡事对人不要太赤诚了!谁知道来的是人是鬼。”说到副职他就满心的牢骚。虽放纵幕僚们与属官斗法许久,如今也只是一个互相制衡的局面,自己说的话并没有那么大的威严,这令冷云十分不快。 祝缨道:“无论是人是鬼,我只做我自己的事情,他要一心为公呢,我自与他好好相处。万一不幸……我待人客气,只因自己觉得大家是同路人,若是话不投机,也没那么客气的。我的脾气一向不太好,这个您是知道的。” 冷云失笑:“你是会气人的。你要是我的别驾就好啦!” 祝缨道:“那下官尽力好好做事,先升了再说。只怕自己资质有限,还要苦熬资历。” 冷云道:“啧!跟郑七的学的这股客气劲儿!我看你是成的。” 祝缨也陪他微笑,又问冷云如今适应州城的气候没有。冷云道:“比刚来的时候好些,仍是烦。我看他们土著自己也烦躁得很。” “可是物产不错。我也是到了这里之后才知道珠宝之利百倍是个什么意思,买了好些珠子。”祝缨笑道。 “是吗?” “价还在其次,凡在产地,挑选的余地就大,能买到好物。再好的东西,路上总有些折损,到了京城咱们能看到的,未必就是最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冷云摸摸下巴:“这倒是了,还有荔枝,宫中每年也不过能尝那么一点儿,累死了人马也只能送到那么一丁点儿。唉,要是荔枝等物不那么易腐坏就好了,府里人也能尝尝。”冷侯夫妇年纪也大了,他外婆郡主的年纪更大,都不宜为了一口吃的到这边来,冷云感觉十分遗憾。 祝缨眉头一跳,其实她对运送水果是有点办法的,只是……算了,又不是什么正经事。她说:“我们家里只有到了这里才见过那么许多的果子,就是家父家母开始吃着上火。大人没吃太多吧?” “还行。”冷云说,他不是祝大、张仙姑那等穷苦出身,见着好东西一般都能克制得住。 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儿,冷云才说:“你心里有个数儿,明天人齐了来回话的时候,场面要好看。” “是。” 薛先生一直在旁边着急,终于接着了话头,道:“大人,我送祝大人出去。” “好。你再去看看驿馆里他住得如何,他这个人,给别人都安排得好好的,总不在意自己。” 祝缨又再次谢过了冷云的关心,薛先生就差拍胸脯保证会安顿好了,两人才得以出刺史府。 薛先生的焦虑出了冷云的小花厅就掩不住了:“祝大人,宿麦的事情刺史大人十分关切,果真还要些年头么?” 祝缨道:“这是自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麦子不是树木,打个折扣也得三、五年不是?福禄县我倒能说如今差不多了,旁的不能虚报呀。否则朝廷一征税,就什么底儿都漏了。再者……” 她压低了声音,薛先生摒息静听:“本州还有逋租吧?那个不得平么?便是南府,也还有些个旧账。当年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同冼侍郎讨价还价争到了五年的时光,哪有自己往坑里跳的。咦?这钱粮上的事儿,不是董……” “啊!”薛先生突然说,“是了,你说的是。” 祝缨不动声色,董、薛二位的分工,董先生管钱粮、薛先生管刑名,这是个粗略的分工。黄十二郎案子的时候,薛坐镇而董随行使董先生得到了好处,虽然两个人的名字同时报了上去。但是公文上的排名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重要的都会排在前面。除非特殊情况想要混点儿什么,又或者是吃透了看公文人的心理,否则,重要性都是依次排列的。那份公文上,董先生名字在前,就得了,薛先生及其他人名字在后,就没有批。 祝缨那份请功的公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人同时南下,薛先生的不甘自是可以想象的。 祝缨道:“能平旧账,也是一桩好事。大人会看在眼里的。” “但愿吧。” 祝缨道:“一定会的。” 两人说话间出了刺史府,薛先生将祝缨送到了驿馆,又再次向她询问了南府宿麦的情况,祝缨也给他说了:“福禄县今年能毕,其余三县各得一半,到得明年只要没有灾变,南府差不多就算成了。我也可借此机会将陈年逋租清一清了。” 田地就这么多,百姓缴给县衙的钱粮,县衙押送的时候路过府衙得先留一部分给府衙,府衙一总送到刺史那儿,刺史府还得留一部分,最后才是汇总到朝廷。这一层层的花销,产出却只有那么一分土地。 南府也是有欠朝廷的账的,不过比福禄县的情况好一些而已。地处偏远、肥田不太多,农田水利也比北方差一些,一旦有小灾就容易大减产。哪怕朝廷减免赋税,官吏要吃要喝,还要向州府上缴钱粮,亏空就越来越大了。 有了宿麦,五年不给朝廷交,百姓也能宽裕些,向他们追缴陈租也能缴得出来而不至于将百姓饿死或者逼

相关推荐: 年代文女配的极品闺蜜   [校园1v2]秘密   万人迷Alpha拒绝穿书   失控(H)   特工穿越七零年代苟成传说   玛丽苏成为Bl文里的炮灰   花式秀恩爱指南[快穿]   人在T1当掌勺,李哥越胖我越强   林悦叶可卿   疯插女朋友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