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深爱 > 第140章

第140章

首若干级,掳几千上万户的山民下山来,可比她这样没什么响动弄个羁縻威风得多,功劳也大得多。 祝缨道:“阿姐也收拾收拾,咱们上山。” 赵娘子道:“那迟两天再动身吧!我派人送信,叫小妹好好准备准备!得大大的庆祝一下!大哥升天之后,阿浑闹的那个事……” 祝缨道:“好。有个信儿,小妹也不至于等得太心急。” “咱们都是信得过阿弟的!”赵娘子说得斩钉截铁。 祝缨道:“正好,我也在这儿再多住两天,唉,以后可不得常来啦。今晚我请大家到清风楼吃饭。”府城那群鬼,且有得磨呢。 —————————— 清风楼,祝缨不但将本县官吏、乡绅一总请了,顺手也把项安、项乐的母亲和哥哥也捎带上了。 她是很满意这兄妹二人的,现在她到了南府,不知道这二人家里是否依然支持他们跟随自己。项乐还好,是个男子,项安一个年轻的姑娘,家人如果有有顾忌也是很正常的。但她确实更想留一些女孩子做事。 吃饭的时候她又不说,只与人们叙些闲话。 到了第二天,换上便服,带着小黄和项安、项乐去了项家。项家一家都在,项乐拍开门,祝缨就走了进去。 家里开始还以为只有兄妹俩带了朋友回来了,近前一看是祝缨,忙来拜见。祝缨扶起项母道:“不必行此大礼。我是来谢谢你的。他们两个很好,帮了我很多的忙。” 项母的脸一阵儿红、一阵儿白的:“大人这么说,折煞我们了。他们没犯什么错儿吧?” 祝缨道:“他们很好。我是有些离不开他们。不过我如今不在县里,他们要是跟我走,你这里就冷清啦。” 项母道:“不怕的,家里还有这些人呢!” 项安嗔道:“说得跟我们在家里显多余似的。” “就你话多!”项母斥道,“大人,她就这样儿,您多担待。呃,这个,一个姑娘家,是不是……不合适?” 项安忙说:“娘!您说什么呢?我挺好的!大人,您别信那个话,很合适的!京城都有女差呢!” 项大郎试探地问祝缨:“大人,您的意思是,还肯要他们么?” 祝缨是担心他们不愿意让项安再出来,项大郎母子是担心祝缨不肯再收留项安了。虽然一个姑娘家放到衙门里不太好听,但如果是女差,正经的吏职,于商人家似乎也不坏? 双方你来我往说了几句,祝缨看明白了:“那就让他们跟我走吧。以后我要去了别的地方,再说。” 能去哪里呢?项家母子一想,总不会是坏地方,马上答应了。 项母又要张罗收拾兄妹二人的行李,项大郎想了想,打算给弟弟妹妹各带个仆人。一家人项父死后,重又回到了温情脉脉。 项家兄妹要跟着祝缨,他们在福禄县的吏职就要转到南府去,莫县丞一点也不介意再空出两个缺来由他来处理。项家更是喜欢儿女再进一步,双方都很欢喜。 唯童立童波有些失落,他们是祝缨在福禄县时一手带起来的,现在祝缨走了,他们留在这里了。虽不是必得上府衙当差,他们的家小都在这里,莫县丞与祝缨的差别摆在那里,这让他们低落了好些天,直到小吴提醒他们:“你们这样叫莫丞看着了,可不好呀。你们只好好好干,受了委屈,难道没长腿没长嘴?”二人才打起了精神。 第三天的时候,山上树兄亲自下来迎接祝缨。 他与初见时比多了一些白发,待祝缨也更礼貌尊敬了。见面先跪了下来:“奉洞主之命,来迎接大人。” 祝缨将他扶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或许,还有你的好事呢!” 一旁赵娘子也说:“以后还要叫小妹是‘大人’啦!她现在是县令了!” 祝缨道:“咱们动身吧。” 此时天气炎热,张仙姑和祝大不便往偏远地方去,都留在了县衙里收拾东西。祝缨带着南府的官员,由树兄与赵娘子前面引导,一行人往寨子里去。 中途宿在一处小寨,酒食颇丰,由大侄子亲自迎来。见面先叫:“义父。” 大侄子看起来稍稍萎顿,祝缨见他脸上没有生出戾气来,也放下心来,道:“好。家里还好吗?” “都好,都安顿下来了。利基家听着葬礼的号角,前阵儿又要来犯,被我们打退了!” 祝缨一挑眉:“利基啊。回家再说。” 次日,队伍到了寨子里。南府司功等人此前并不曾见过这样的山寨,一见之下并不如想象中的简陋,围墙也算高大,城门也颇牢固。整个寨子竟也有个县城大小,不由惊奇。祝缨道:“不是看过,我也不会为他们请立新县啊。” 苏鸣鸾亲自到寨子口迎接,她的脸上充满了喜气,当先一礼:“义父。恭喜义父高升。” 祝缨道:“等急了吗?” “急的时候想想是义父在办这件事,忽然就不急了。” 祝缨道:“敕书来了!” 苏鸣鸾道:“请!” 二人并肩而行,身后是阿苏家的近亲以及南府的官吏,再后面是普通的族人。一行人缓缓到了阿苏家宅前的大广场上,那里清洗一新。苏鸣鸾知道山下的礼仪,没在案板上捆个人准备放血。而是正式设了个香案。 祝缨站在案后,苏鸣鸾拜倒在案前,祝缨宣读了敕书。她念一句,那边苏鸣鸾的伴读们翻译一句,再一句一句以奇霞语传下去。 读完之后,祝缨将敕书交给苏鸣鸾,苏鸣鸾再拜。祝缨又以奇霞语告知寨中族人:“以后大家就是阿苏县的人了,与福禄县是邻县,彼此和睦,并不比别人差。” 然后才是苏鸣鸾下令开始狂欢。 祝缨等人都到了阿苏家大宅内,祝缨与苏鸣鸾坐在火塘的上面的位置,旁边是阿苏夫人以及大侄子等人。祝缨对阿苏夫人道:“阿嫂,我总算办成了一件事情。”阿苏夫人道:“是她阿爸心心念念的事,要多谢你呀。” 祝缨道:“我也想对大哥说一声呢,对了,赵苏托我带了些东西来。”又将赵苏之物转交。阿苏夫人接了东西,打开看看,道:“他是个好孩子。” 南府官吏一面觉得新奇,一面又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见过一些“獠人”,多半是“獠奴”,少数是一些头人或是小头目,有些交易。都有这寨中的放松情况全然不同。思及一路所见,也是啧啧称奇。 祝缨对苏鸣鸾道:“你是县令了,全县不能只有你一个人在管吧?不得有两个帮手吗?你自己想想,要怎么设个僚佐属官,就照一个县的规模来。” “义父?” “唔,你哥哥们要安排,还有你的那些个帮手,也得另给人一点说法呀!怎么设置,你看着办。想好了,拟定了,可以上表。我与你联署。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正好,借这个机会,将你手下的这些寨子呀、人口啦、事务啦,梳理出个头绪来,接下也方便你管。以后交给后人时,也是个清楚的摊子。” 苏鸣鸾道:“我也觉得山下的法子能管好更多的人。” “那就这样吧。我再住一天就下山回南府,你想好了,去找我。” “好。”:,,.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201章 本府 寨子里的庆祝还在继续,苏鸣鸾欢喜之意却变淡了,她开始考虑祝缨说的话。 祝缨的意思她能够领会一些,但是山上不同于山下。庆祝结束之后,苏鸣鸾回房,望着桌上摆着的敕书、银印、官服,想了半宿才睡去。 第二天大家都早早的起来,阿苏家要祭拜过世的老洞主,告知先人敕封之事,以告慰亡灵。祝缨又带了赵苏的东西来,也要给祭到墓前,也与他们同去。一行人沿山路又走了一回,阿苏家没有烧纸、烧祭文这样的习俗,是由巫师来主持通灵,苏鸣鸾立在墓前诉说。 祝缨留意看着阿苏家众人的神情,只见人人脸上都带着伤感,苏鸣鸾的三哥哭泣之余尚能抓个人诉说一下思念亡父的心情、劝苏鸣鸾不要悲伤,大哥就只是默默地沉着脸肃立在侧暗自伤心。很容易就能从这些人的脸上分辨出他们如今与苏鸣鸾关系的远近,以及内心是否满足。 苏鸣鸾诉说完毕,祝缨将赵苏托付的东西都祭在墓前,阿苏夫人再对亡夫哭一场,这一次上山正式的活动就算结束了。 回到寨中已过正午,吃完了饭日头已经偏西,今天下山就太赶了,苏鸣鸾留他们再住一晚,祝缨也痛快地答应了。 晚饭后,祝缨回到房里,苏鸣鸾紧跟着过来了。祝缨将手上的小刀和竹片放下,问道:“有话要说?” 苏鸣鸾点点头,在祝缨对面坐下,道:“义父,我一直在想您前天说的事,我想,暂时还是不做为好。” “哦?”祝缨没有追问,慢慢地说,“你想好了,便成。” 苏鸣鸾不由自主地解释道:“寨子里的事儿与山下是有些不同的。义父为我好,是想寨子里的人各司其职、行动迅捷。可寨子里呢,也没有文字,更不读书。不能像山下那样管束的。” 祝缨道:“人口繁衍,事务剧增,还像现在这样约束恐怕会很吃力。不然,就只能不断往外分寨子,分出去的寨子能听你几分,不好说呀。你不将人都拢起来如臂使指,你能管的就只有这么点地方。” 苏鸣鸾道:“我明白的。我也想,不过现在不行。” 祝缨点了点头:“慢慢来,拔苗助长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大哥身后他们闹了一场,要安抚好。” “我也有别的办法安抚,义父,朝廷敕封的阿苏家的人,现在只能有我一个。” 祝缨了然,道:“我知道了。” 苏鸣鸾道:“我会将阿苏家、阿苏县管好的!” 祝缨道:“我从来不怀疑。” 苏鸣鸾笑道:“都是义父栽培。” “是种子好,草籽长不出米来。好,就先这样,咱们都不要急,要稳妥才好。” 苏鸣鸾认真地看着她的脸,从祝缨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端倪,她低下了头:“是。” “明天我就要动身啦,以后离得稍远一些,心不要远了才好。” “当然!”苏鸣鸾马上说,“等小妹长大一点儿,我还想叫她也下山,跟义父也学些本领的。” “好。” 苏鸣鸾又问:“义父,我这个县,归谁管?” 祝缨笑道:“你知道羁縻,就该知道无论是南府又或者是州里不能管你太多,你现在还是单列出来。你可以向朝廷上表,也可以请求朝廷敕封母亲,追赠父亲。如果有什么要协调的事儿,可以来找我。” 苏鸣鸾释然一笑:“没有义父在旁,我心里总是不安,现在知道您仍在南府,真是令人安心。” 苏鸣鸾有许多心事,并无一人可以全部诉说,只能这个说一点儿,那个说一点儿,内心中最艰难的部分,竟是谁也不能讲。对祝缨,她感激,也敬佩,自己的盘算却又无法合盘托出。心道:义父虽好,我终究是要靠自己的。他是好人,朝廷里未必都是他这样的人。不可说,不可说。 祝缨看出来她有心事,也不逼问,苏鸣鸾才掌家麻烦肯定不少,不过苏鸣鸾之能力控制一个阿苏县还是可以的。她说:“安心就好。千头万绪,自己的心要稳,吃好睡好,好好休息,才能有精神干事儿。” “哎。” 苏鸣鸾一块心病就是朝廷,她担心朝廷再给她的家里弄个“副贰”,副职有了朝廷的敕封万一封的还是她哪个哥哥,味儿立时就不对了。仿佛给皇帝指定了一个太子,事是那么回事,但是很难让人不疑神疑鬼。祝缨答应了不弄这个,她就放心了。只要祝缨不算计她,自家的事儿,她没有怕的。她笑着让祝缨也早点休息,轻快地退了出去。 —————————— 第二天是个阴天,苏鸣鸾准备了许多礼物给祝缨带走。祝缨道:“咱们之间不用客气,你弄这些家里可还应付得来?” 苏鸣鸾道:“可以的。” “那我就收下了。”祝缨不再客气,又与阿苏夫人道别,还说:“等我在南府安顿下来,过年热闹的时候,请阿嫂来做客。” 阿苏夫人道:“只要我能走得动。” 祝缨又与大侄子等人道别,对他说:“打起精神来,事情没那么糟。”她也想给这大侄子有个安排,实话。阿苏家应该是她做出来的一个“友好典范”,既是典范,就要尽量皆大欢喜,实在不行,再快刀斩乱麻。 在那之前,先给苏鸣鸾一点时间,她自己也要先回南府整顿一下。 南府的情况可比她初到福禄县的时候要更麻烦一些。 苏鸣鸾这回带领几个哥哥亲自送祝缨、赵娘子等人下山,她还给祝缨随行的府衙官员送了些礼物。在县城居住数年,苏鸣鸾多少学着了一些山下的“潜规则”。 一行人途中又宿一夜,一入福禄县境,双方队伍都停了下来,祝缨道:“开始吧。” 苏鸣鸾道:“好。” 福禄县与山里的界线之前是比较模糊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势力范围”大概是从西乡再往西的山里就算是阿苏家的地盘了。具体从哪里开始算,有时候是从山脚下一棵古树,有时候又是从那一片树林。现在又有一种新说法是榷场,但是榷场更靠近西乡。 现在二人要做的是立一块界碑,将福禄县与阿苏县的地盘固定下来,以后与之相关的一切才好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界碑立在山脚下进山的道路开始变得崎岖的地方,路边立了一块大碑,正反面刻上两县的名字。她们杀了一只鸡,将鸡血洒在地上、淋在碑上,这个仪式才算是结束,苏鸣鸾目送祝缨进入西乡地面。 祝缨自入福禄县,路上又被围观、尾随到了县城。 县城里,张仙姑等人几日来已与熟识的人道了别。五年来,他们在县城的茶馆里消磨了不少时光,又在集市里寻找到了许多的乐趣。乡绅们的想法有时候让他们不舒服,也受乡绅不少奉承。眼看着这个县城一点一点的变好、变得熟悉,这就要走,女儿升官的喜悦在回到福禄县城之后又添了一点伤感与不舍。 县城的百姓又是一阵的挽留,祝缨道:“莫县丞大家都是知道的,他会照顾好大伙儿的。” 莫县丞忙团团一揖:“我要不好,父老乡亲只管到府城去告我。” 府城的官员肚里一阵哂笑。 祝缨上山的这几天,张仙姑等人将衙里东西也都收拾了一些。大件的家具都是竹器,笨重又便宜,府城已定制了新的,旧的就都留了下来,只带细软、杂物之类,都装了箱子。五年间,家中又零零散散添置了好些东西。张仙姑心里有数,比如府衙那儿还缺几个扫帚,她就把县衙的扫帚也给带上了。 侯五、小吴等人比她潇洒得多,将几件衣服、铺盖一卷,就大功告成了。小江主仆二人也比张仙姑痛快,她们也是各一个包袱卷儿,小江再多一口藤条箱子,里面装着一些她当仵作的家什,江舟是多一个布袋子,放着自己的文具和卷了边儿的几本记的笔记。 各人收拾好了行李,祝缨又叮嘱童立童波要好生帮着莫县令,二人也洒泪答应。 一家人这才往南府进发。 福禄县的百姓一路将她送到思城县,思城县的百姓又接着,两县都有人送到南府。祝缨又让顾同去订了席面,招待这些人吃了一席。 赴任交割之事,至此才算结束。 —————————— 顾同忙上忙下,他舅紧赶慢赶地监工,在祝缨离开的这几天将府衙的家具给督造了出来。祝缨这里回来,他舅那儿将家具往府衙里运。顾同亲自在后门那儿点验。 花姐儿拿了个账本,与他一起点货、算钱。每间房几件家具各多少钱,便宜的如院子里随便放的小竹凳子、小竹椅子,也有几文钱的,也有十几文钱的。搬进来一件,花姐就勾一件,在后面注上钱数。 数到大件家具的时候,花姐皱眉道:“这不对!” 顾同紧张地问:“大娘,怎么了?” 花姐道:“刚才给丁贵他们的订的那几张床,一百文,做工简单。这一张给小祝的床,快顶上木床了,床柱上头还有雕花,也是一百文?别欺负人家买卖家。” 顾同一头汗,他光顾着点数了,好险没留意到:“舅舅。这怎么回事儿啊?” 他舅搓搓手:“呃,这个……” 花姐道:“咱们要与买卖家算清楚。杜大姐,你帮我请项安过来。” 杜大姐答应一声,跑去前衙将项安请了过来。项安路上询问杜大姐何事,杜大姐说:“大娘说,家具的钱数不对。”项安道:“大娘算账一向仔细,家具那点账她怎么会吃不准?又叫我做什么?” 到了才知道说的是“价格”,她是县城的商人,因为常在外面行走,府城竹器的价格也能估出一二来:“小件儿的价差不多,大件儿的收得少了,工贵得再加点儿。这是拿了尺寸赶工制出来的,不比随手买的小件成品。这一件,少说得有五百文了。” 花姐道:“就先照这个价来。等会儿咱们去拿钱给店家。” 顾同他舅道:“大娘,您看这事儿办的。” 顾同忙给他舅打圆场:“老师一向是这样的,从来不贪这些小便宜的,舅,你心思别放在这上头。我要的东西呢?” 顾同他舅道:“那个不得现安?等这些搬完了,府里内眷方便了,才好叫工人进来。” 花姐问道:“是什么?” 顾同笑笑:“好东西!大娘,项三娘,你们先叫丁贵他们带几个白直把家具搬到屋里,我去带人过来!” 他拖着舅舅一路跑了出去,路上又小声抱怨几句:“舅,事儿办岔了不是?” “兔崽子,长本事了?说你舅。你阿翁还在会馆住着,咱们去他面前理论理论。” “不敢不敢。舅,亲舅,我要的东西呢?快些装好了,我给你陪罪。” 他舅白他一眼:“喏!就在前面了。” 两人到了铺子里,唤掌柜带着伙计拖着两车东西往后衙去,后衙小黄看了一眼,道:“这是要干什么?” 顾同笑道:“我看老师京城的宅邸里有样好东西,想在这儿也装上,你瞧!” 小黄几个人凑上来瞧:“秋千架我认得,这么老粗的毛竹弄这么多是要干什么使的?” “梅花桩!” 祝缨白天在前衙里翻阅卷宗、研究舆图、方志等等,晚上回到后衙吃饭时,后衙已焕然一新。 后衙两进,第一进有一道门与前衙连通,平常不开。前厅是日常见客之所,祝缨在这儿设一内书房,顾同把梅花桩给立到了这个院子里,顺手设了箭靶之类。祁家父女、顾同、小吴住在这一进东路的屋子里。西路是项安、项乐以及几间客房。 二进是祝家人住的地方。 这里比县衙更宽敞,几乎与京城的宅子一般舒适了。正房五间进深三架,极宽敞,虽只有一层,房间却很多。正中客厅、东间住人,西间是书房、起居之处,青竹家具做工用料都扎实,上面挂着青色的纱幔。张仙姑老两口、花姐住西路,小江住东路。再往两边扩展,就是男仆房、马厩、厨房、柴房等处。张仙姑把锤子、石头放自己院子里,给两人安排在厢房住着。 从正房后面绕过去,又是一道门通向一个小花园。地方不大,花木不多,有一块空地,顾同把秋千架放这儿了。 至此,祝家的住处终于可以称为“府”了。 顾同道:“仆人还是太少了,园丁也至少得有一个。厨娘、烧火丫头也得有……”以他乡下财主孙子的眼光来看,老师的生活太简单了,不像个五品官。 祝缨道:“不急。” 张仙姑喜滋滋地催她去后面换了衣服吃饭,祝缨换好衣服出来,大家到前面厅里吃饭。今天才算安顿好了,故而一起吃个饭,依旧是祝家的风格,男女也不用分开,大家都一张大桌子坐了。仆人们另开一桌。 小吴伸脚往侯五一桌去坐,被侯五笑着往前一推,将小吴推到了主人桌。小吴挨着顾同在祝缨左手边坐下了。 祝缨道:“终于安顿下来了!以后咱们就要在这里过活啦!都看了自己的屋子了吗?” 顾同道:“都看啦,没想到竹器也挺好的。这儿比在福禄还宽敞呢。”他的小厮在仆人桌上附和他。到了这里,比在老家还好,小厮都能另得一张属于自己的竹床而不是打个地铺。不但有床,还有新帐子,好歹不用被蚊子叮了。他以前用的帐子是主人家用旧了的,上头破了两个洞,补了之后依旧觉得有蚊子。 祝缨道:“那就好。都歇两天再干事吧。” 众人连日奔波忙碌,都欢呼了起来。 顾同心道:休息?才过来,不干活了? 他留神着,等吃完了饭,张仙姑她们起身去后面,他不好跟随过去,紧跟着祝缨身后,祝缨察觉了,站住了问:“有事?” 顾同道:“老师,真要休息?” 祝缨道:“过来说话。” ———————————— 后衙第一进也是五间,中间的厅是他们刚才吃饭的地方,左边是祝缨当摆设用的书房。小吴和顾同的住处都是从第一进这里往东去,小吴回头看顾同没过来,他脚跟一转,也小心地跟了上来。那边祁小娘子见二人都留了下来,将她父亲也推了一把。 侯五剔着牙,原想好好休息的,见状也跟了过来。丁贵等人不是曹昌这样的老实人,四个人也过来了。 锤子留意祝缨,跟张仙姑说一声,拖着石头跑过来移蜡烛、排椅子。见祝缨没赶他,他高兴了,拉着石头站在一边,又打量这屋子。 他和石头的小厢房里有床有桌有书柜,属于他的书本并不多,只有一些识字歌的抄录、几本简单的课本。锤子现在读不了太多的书,但是很喜欢这里的摆设。 那一边,张仙姑道:“哎?这都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怎么又都往前跑了?不休息了?” 祝大道:“你跟过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两人又要往前,带着花姐等人也跟了过去,吃过饭后,几乎所有人又都聚到了外书房里。 祝缨愕然:“这都是怎么了?” 顾同也不明所以:“有什么事吗?”不能够啊!他这一天忙里忙外的,还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吗? 祝大不客气地说:“你们怎么都在这里了?” 几人对了几句,才发现是一个看着一个都留下来的。 顾同道:“我是想请教老师些学问上的事儿。” 张仙姑道:“哎哟,你瞧瞧这事儿闹的,花儿姐啊,咱们回去休息吧,她们有正事儿要说呢。” 祝缨道:“都这样了,还说什么?罢罢,我也歇着去了,阿同,有事明天再讲。歇了歇了。这几天都在衙里休息,有事我再安排你们。” 待所有人都散去,祝缨也背着手,跟张仙姑她们往后衙去。 锤子站在张仙姑的院门口等着她,见她回来了,跟着她进了房,把灯烛给点了,见她坐到了西间书桌后面,踮着脚尖过来要磨墨。祝缨道:“你那个头儿,甭忙啦。我问你,字认得怎么样啦?” 锤子道:“识字歌上的字都认得了。” “意思都懂吗?” “还有一些不懂的,不过我都背下来了。大人,您什么时候教我读这些书?” 祝缨道:“你呀还早呢!那些个东西读太早了不好。”什么君臣父子的,从小读傻了怎么办?先放着吧。 锤子低着脑袋出去了,又拖了石头去给祝缨打水。杜大姐道:“你们放下吧,我正烧着水着。”这个家人虽然从了一些,杜大姐现在多的事儿也就是打扫的屋子大了一点。平日里,于贵等人因为补了衙役的差使,是在府衙那边吃饭的。府衙管饭。 祝缨这一晚睡得比较早,顾同那儿就没心思睡了,辗转反侧,将一张做工

相关推荐: 年代文女配的极品闺蜜   [校园1v2]秘密   万人迷Alpha拒绝穿书   失控(H)   特工穿越七零年代苟成传说   玛丽苏成为Bl文里的炮灰   花式秀恩爱指南[快穿]   人在T1当掌勺,李哥越胖我越强   林悦叶可卿   疯插女朋友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