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深爱 > 第81章

第81章

祝缨转脸对博士等人道:“都回去准备吧,明天出发不要迟了。” 回到了县衙,祝缨又让小吴去找张翁来。张翁不明就里,他也不知道甄琦的事,祝缨却记得甄琦的继父是他的族亲,甄琦是蹭的他家的书读的。她开门见山地对张翁道:“张翁,甄琦是你家亲戚?” “算是吧。” “他母亲说,籍贯不在本县,则不是本县学生了,这是我的疏忽。” “害!当年带过来了,就算张家养子,虽不改姓,也是咱们养活的!” “不提这个了,那孩子是个孝子,他母亲为了孩子更好的前程也没有错。只不过我看他是不好意思再跟着我一同去府城了,你帮帮他的盘费吧。” 张翁肚里把甄母骂了一回,口上答应道:“是。” ———————————— 第二天,祝缨便带着一行人往府城去,赵苏此时亦随行。他不想去府学,但是跟着义父出行他是愿意的。 这些日子他深深明白,一个人做事漂不漂亮也与见识有关。譬如甄母,这老妇人得意儿子资质,一心想要儿子走坦途固然无错,只是事情做得不好看。他想自己常年在福禄县,见过的世面并不多,不如总在义父身边,也好多学些事。 祝缨也不拒绝,两人并辔而行。学生们都坐在几辆车里,甄琦母子则在前一天就自行前往了。 赵苏一路向祝缨请教一些事情,说的最多的还是阿苏家的事儿,他说:“不知义父对‘獠人’有何安排呢?” 祝缨道:“你看不出来?” 赵苏老老实实地说:“总要互相有些信任才好说下一步。” 祝缨道:“你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问的?只要你还是福禄县的百姓,就把心放到肚子里。” “我……” “嗯?你有旁的想法?有就趁早说,要是拖着我,我才要生气呢。” 赵苏摇摇头:“没有。”他是有一点想法的,他们家在双方当个中人是有利可图的,他不怕变化,但是希望这种变化对自己有利。 第二天,一行人到府城。府城果然比县城繁华许多。祝缨先把学生带到驿馆安顿,然后自己去拜见那位按照规矩生病的上司。 上司今天没病,见到她来了,笑道:“稀客稀客。” 祝缨也大大方方地道:“不敢,给您送人来了。” 上司道:“是什么人?” 祝缨道:“学生呀。您尽管挑!” 上司与祝缨也没什么大交情,但是考虑到每年送粮还要用祝缨去怼鲁刺史,他很关切地说:“你舍得?” 祝缨道:“福禄县多少年也没出什么英才了,放到府学里才更让人安心。” 两人哈哈一笑。 到了考试这一天,祝缨亲自把人送到考场外面,学生们都很感动。祝缨拿出个小布袋子,说:“来,一人一个,拿着,不算作弊。” 学生们一面伸手一面问道:“这是什么?” “福气。”祝缨笑道,捏着个铁皮打制的小橘子出来,橘子上面一面錾了个“福”字、一面錾了个“禄”字。 这是她让万铁匠给打的,可费了不少工呢! 一人一个让他们提着,橘子上还有梗有叶,伸出来的叶子上能搁支笔,就让它冒充个文具。考生们都笑着接了,祝缨道:“好好考。” 转头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祝缨道:“甄琦?” 甄琦站住了,旁边是他母亲送考,很紧张地看着祝缨。祝缨也捏了个铁橘子给他:“人人都有,这是你的。你的学问考上府学是没问题的。” 甄琦攥着橘子,垂泪哽咽:“大人。” 祝缨道:“去吧,别叫人说福禄县学无用,教出来的学生都考不上府学。” “是。” 祝缨也不在外面等,和赵苏两个人闲逛府城,这里与她上次来没有太大的差别,赵苏也来过府城,记忆却没有她这么清楚了。学生们在里面考试,祝缨就逛街,过不几日考完了出了结果,甄琦被选中了,但是名次竟然不如福禄县另一个学生好。 那个学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够被选中,一时惊慌:“我、我是想来试一试手的。” 祝缨道:“试上了就上呗。”她看到大家围着这个学生恭喜,却又不理甄琦,就命人给甄琦送了一贯钱以做盘费。 顾同也是来“练手”的人,他小声说:“叛徒。” 祝缨道:“他怎么叛徒了?大家不是都来考的么?” 顾同也有点少爷脾气,道:“反正不对。” 祝缨道:“行了,甭怄气了,反正你们以后也不得见了,我还有正事儿呢。该回去了。” 顾同问道:“是这个事儿吗?”他提着小橘子问,他是顾家人,也知道一些事情。 祝缨道:“不是!”从他手里轻轻巧巧拿过小橘子走了。顾同跟在后面跳着脚的追:“大人,那是给了我的,可不能反悔。我总觉得拿着咱们县的橘子一定是会有福气的!” —————————— 祝缨一路从府城又回到县里,京城的批复也下来了。不但同意了她与洞主所请交易之事,连申请的数目都没有打折扣。 祝缨命人将苏媛请到了县衙,告知她交易可以进行了。 苏媛这边也不含糊,道:“我们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交易?可不可以就在县城先订一些?我看县城也有铁匠铺,也有米仓,盐可以稍晚一些。我们的牛马现在就可以赶过来,要木头,运出来就要费些功夫。” 祝缨道:“可以。” 苏媛先挑了一些农具,其次又要了些兵器。祝缨遵循着朝廷的规定,可以给她箭头之类,却不卖弩给她,苏媛也没有过多的坚持,她要的更多的还是长刀。 过不数日,两下交割完毕。 苏媛也如祝缨上次那样亲自监督,直到最后一匹马被祝缨这边接收,她说:“好啦,你是个公平守信的人。” 祝缨问道:“那么,可以互相交换奴婢吗?” 苏媛没想到她还有这么一出,没有马上拒绝,而是问道:“怎么交换?” “一换一。你能做主,现在就定下章程,需要请示令尊,也请带话给他,我等回话。”祝缨干脆地说。 这事儿是她吃亏,因为她手里没獠人奴婢,要从大户手里抠出来奴婢,得花钱买。经济越好的地方,越贵。亏得福禄县自去年起就有了盈余,不然她还真拿不出这一笔钱来。 苏媛点头道:“可以。”其实她也要自腰掏包的。诚然,山上奴隶最多的人是她们家,但是不是所有被抢的奴隶都在她家手上,她也得出点血跟人换。她答应这个是要顶住很大的压力的,想来她哥哥也不会很同意。 那位树老兄下意识地想阻拦,又忍住了。 祝缨问道:“怎么?” 苏媛道:“没事儿!就这么说定了!咱们还照上回交易的样子来?” “可以。我这里数目已经有了。” “好!等我将这批米运回去,再来。” “静候佳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qg789.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biquzw789.org)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49章 进展 与阿苏家几次接触都还算顺利, 这样的买卖可以继续做下去,这对祝缨而言是个不错的消息。再继续接触下去,整个“獠人”不敢说, 至少奇霞族、阿苏家是极有可能成为她的政绩的。如果让她在这里再多干些年月,跟整个“獠人”都联络上也不是不可能。 祝缨有点遗憾。 转念一想,自己这也算开了个好头, 她就又释然了。 踱着轻快的步子到了后衙, 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女人的笑声。迈进去一看,张仙姑正跟祁小娘子、小江、小黑丫头等人在说笑。 看到她进来, 张仙姑道:“送走啦?” 祝缨往她身边一蹲, 道:“嗯, 走了。” 张仙姑伸手往她脑门儿上摸了一把,拿个帕子给她擦汗,说:“那你可能轻快些日子了。” 祝缨奇道:“我啥时不轻快了?” “三天两头不着家,别来也没几顿跟家里一起吃的,还说轻快呢?” 祝缨道:“在外面也不是累,”下句话她识趣地没说,换了个话题, “大姐呢?” “弄药呢。” “诶?谁病了?我没听说呀。” 张仙姑道:“非得病了再吃药么?是药茶,说试一试,喝着清热解毒祛湿,等到大夏天的时候更好。” “这个好, 去年你们出去时都病了呢。” 张仙姑道:“就算不病, 我也不想大夏天的出门儿,你也别出去。” 祝缨道:“那可不好说, 我年中还得见刺史大人去呢, 大夏天我准出门儿。” 一众人闲聊, 杜大姐从厨房洗了一大盘水果出来,到了福禄县之后,吃水果可比在京兆方便多了,种类也更多。此时春末夏初,荔枝还没好,一些其他的水果陆续都下来了。什么枇杷、樱桃之类,又甜又好吃的。杜大姐另用个细竹蔑编的大盘子涮了一大竹盘子的桑葚出来,水还淅淅沥沥的往下滴。 祝缨拿起一个梨来,惊讶地道:“这会儿就有梨了?” 张仙姑道:“怎么就没有了?咱们在京,这会儿也能吃上呀,就是贵。”那会儿她舍不得买,后来祝缨管大理寺庶务了,家里就经常有稀罕东西了。 梨是秋天的水果,现在是春末了都,天都热了……祝缨若有所思。京城什么没有?她想的是福禄县。 祝缨道:“大姐不出来吃么?” 花姐也从房里出来了,笑着说:“来了来了。” 推了个小凳子给祝缨,祝缨一捞,塞到屁-股底下,张仙姑就喂她一颗桑葚:“你别上手了,一会儿沾了一手洗不掉叫人看着了不好。” 她喂一颗,祝缨吃一颗,边吃边让别人:“你们吃啊。小江?” 张仙姑笑道:“她都快气饱了,还吃呢?” 祝缨心道,你不是一直喜欢小丫一点的么?怎么跟她也说笑了?问道:“我听你们刚才笑来着,怎么生气的?” 张仙姑笑道:“学生太笨哩。” 她们又笑了一阵儿,小江才嘟囔着:“我教幺妹她们。她们学得倒快,可是唱出来之后就跟我教的不一样了。调儿错了,高高低低的还会自己变调我就不挑剔了。她们还自家叠词、重复句子,这就与碑上的字对不上了。我是想,照着官话的发音唱着歌,不但字能识了,口音也能改了。当初为了县学生的官话,您费多少心呢?可……” 一个唱歌音准、官话顺溜的小江,掰不过一个女监的方言,可就气着了。 祝缨正笑着,祝大哼着歌从外面进来了。小江、花姐等都站了起来,祝缨听他哼的歌有些耳熟,也站起来过去问道:“爹,你唱的这个――” 祝大清清嗓子,有点不好意思,又没那么不好意思似的,说:“啊,你爹不能识个字啊?” 祝缨道:“当然能啦,你本来就识字,就……你唱这调子不大对吧?” “胡说!我就这么唱的。”祝大十分嘴硬。 祝缨对小江道:“真的唱得对啊?” 小江脸上哭笑不得又有点懊丧,却说:“字儿都是对的。” 祝缨笑得更厉害了,问祝大:“爹,你这歌儿哪里听来的?” 祝大“哼”了一声:“你还问我们呢?我和你娘都在衙门里跟人家江娘子学的!不跟你说了!我去写字儿去!” 刘松年出手水平就是不一样,他比花姐实在高明许多。两人学字时不会哼唧了,也不容易忘。 小江起初就是教女监的女典狱来学这个,女典狱半是闲的,半是给她面子,也都学些。彼时祝缨忙着外面的事儿时常不着家,张仙姑和祝大在家里没旁的事,听小丫说了识字歌的事,也有点意动。 小丫就回去跟小江讲了,两头一掇撺,小江就来给张仙姑和祝大也教一教唱歌。那识字碑的底稿她也有,连歌带词,老两口识字比之前快了不少。 这本是花姐先想出来的事儿,她也不恼,也不争,专心去研究药方去了。 看到父母有事儿做,祝缨也高兴,问张仙姑:“娘也学会了?” 张仙姑不好意思:“我就会几篇,没全学会呢。”她老人家跳大神时唱歌从来都只有一个调子,让她学会十六篇,确实得比较长的时间。 她又说:“不耽误你们正事儿吧?” 小江忙说:“大娘子放心,耽误不了的,幺妹她们调子学得快些,词儿她们也慢,还会自己乱填词呢。。” 本地之民歌、山歌有些与张仙姑的“神曲”有异曲同功之妙,都是一个谱子自己往里面编词儿填进去。也慢。 祁小娘子道:“不能找些学得快的人一块儿教么?” 祝缨道:“哪有那么多学得快的人?” 小江心头一动,当时没说什么。不多会儿要吃午饭了,她要离开,被张仙姑留下来又一道吃饭。能帮她闺女的人,在张仙姑这里都能得到优待。小江之前也跟张仙姑又吃过几次,只是当时祝缨忙外面的事,又去西乡,并没有在场。 吃完了饭,祝缨就往前衙又处理事务去了――各乡识字碑相继立起来了,她得评估一下,看看接下来往大些的村落里立石碑的工程怎么继续。以及,流人营也开工有些日子了,她也要及时去巡视一下。 小江也跟着出来了,她身上有个“差使”张仙姑也就没在意,自己拿着抄的稿子背歌词。 ―――――――――――― 祝缨和小江出了二门走了几步,小江看就要拐上大路有人看到了,突然说:“大人,我有个念头。” “嗯?” 小江道:“我想去那边柳巷走一趟。” “干嘛?” 小江道:“咱们都知道的,凡诗词传唱,经妓-女的口是最快的。你不提是顾及到我,我却想把这事儿给办好呢。她们学得又快,唱得又好听,没多久就能传唱开啦。” 祝缨道:“那可不一定。” “可以的,”小江说,“不用借刘先生的名头,她们也有人会愿意学的。身在贱籍,能识两个字也能多卖几文钱不是?这地方不比京城,也没个人特意的教。我告诉她们对着碑学字,她们学得一准快。” 祝缨道:“好吧。你既要去,就派个人跟你一同去。再有,去了给我留意一件事。” “什么事?” 祝缨道:“官-妓、营-妓官府都要抽点儿,我看了县衙的账,数目不算很少了。这里面的经营我不是很懂,我手中事多、千头万绪,抽不出空来理会这个。你帮我看一看,福禄县这里是怎么经营的、分哪几项、什么人在做。里面的女娘年岁、身体是否康健,一旦不卖身了,还有什么技艺、能做什么营生。” 小江问道:“您这是要干什么?” “有点儿想法,干什么、怎么干得看你打听到多少消息。你把这些都探听完了,我再告诉你下一步干什么。” 小江一口答应:“好。” 她出了县衙便行动了,她不直接一头扎进柳巷里,而是在柳巷的巷口转悠两下。然后去集市上“偶遇”个出来买菜的妓-女,在同一个摊子前站住了,借着买菜聊上了。识字碑就在市集外面,两人挎着菜篮子路过,小江就给这个妓-女顺口说了识字碑的事。 妓-女道:“都说识字碑、识字碑的,识字才能看得懂,我与它相了这么久的面也不认识得它。” 小江就说:“有歌呢,你会唱了,照着碑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着词儿就认得了。”她说着就哼了一句,然后指着碑说:“第一个字就是‘煌’,第二个也是‘煌’第三个就是‘圣’,就第一篇的字难点儿,后面碑上的字都好记好写的。” 妓-女将信将疑,道:“这么容易?” 小江道:“嗯。” 第一天就过去,第二天再买菜,两人就又聊了一阵儿。过不几天,这妓-女就跟小江约好了,到河边小江教她,不用小江去柳巷。 歌传得不算快,“歌词对着识字碑能识字”这个消息倒是火速传播开来了。 小江高兴地把消息带回来,祝缨道:“这个消息能传开来,比这些人都学会唱歌还要强呢。否则空有碑立在那里、歌唱在人的嘴里,无人去对照,两样都白瞎了。消息探听得怎么样了?” 小江严肃了起来,慢慢地说:“柳巷里人还不算少哩……”衣着打扮跟京里比土得要命,苦却是一样的。在官府名册的竟有几十人,每天一睁眼就背着多少不等的要缴给官府的钱。大部分人身体都不好,少数人病得更重。 小江低声骂关丞:“他只知道收钱,也不管管里面的人,四、五十岁了还不放人家,这一行,能活这么久不容易。” “唔,你先择年纪大的透个信儿,不要多,四、五个人,咱们先试试,她陈情,我放她脱籍。” 小江瞪大了眼睛。 “福禄县是穷,县衙是缺钱缺得厉害。难道要我跟她们催要卖-身-钱?” “您……您真的要放了她们?” “不然呢?给她们看看病,好叫她们多活一阵儿,好好地卖-身?” “可这样,您会不会有事?这都是钱呐!”小江说,“每月、逢年节,都要给官府缴钱,少了这一笔钱,您的日子怎么过?” “那是我的事。你的口要严,”祝缨说,“这是不能公然宣扬的。说出去了我不认。” 小江笑道:“这样就很好了!我去!” 祝缨的打算是慢慢地从年纪大的开始,凡觉得有处可去、想离开的,自己陈情,她就把人给放了。然后也不给官-妓名单里再增补人员,灶底抽柴,一根一根抽完,灶凉了,完事儿。 她不可能一次就全都干了,这样动静太大。等到福禄县能从其他方面把这一笔来源给填上了,官营的她就能全给关了。 福禄县本来是个穷县,这也是老大的一笔收入,但是妙就是妙在它穷,所以这个“老大的一笔收入”的绝对数目不是特别的多。如果祝缨卖橘子、增种庄稼的计划能够顺利,完全能够覆盖住这个窟窿,那就没有什么后患。 问题应该不大。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祝缨是个遇到了事儿就上去干的人,她不再为“以后”的事烦心,先去看了一回识字碑的进展。看着看着突然想:为什么要让小江这么辛苦呢?干嘛偷偷摸摸的呢?既然妓-女可用,那就用下去。 说起来,她还真不太知道传播这些个要用□□,盖因她实不是个“才子”走的不是这个路子。 十三乡的碑都树起来了,她便让小江不要再去柳巷,由县衙下令将县城的官-妓集合起来学唱歌,再分派十三乡里走乡串村地唱它半个月。正值春耕已过,乡村还算闲,唱歌也有人听。 县衙出个通知,告知“歌词对着识字碑能识字”。 齐活! ―――――――――――― 祝缨这里把告示一贴,又去流人营里看了一回,这个营盘几乎有个村镇那么大,但如果不讲盖得多么好、只要能够遮风挡雨的话就非常的快了。 已先盖好了十几间工棚。其他的房子也跟工棚差不多,不过有门有窗不漏雨。祝缨沿着流人营转了一圈,她盖过自家的屋子,不要流人营跟她的私宅那样好,只要结实、不会塌就行。指出了一处地基有问题的,命拆,又指出一处房梁不对的,让重装。又挑出几处小毛病,譬如窗歪了、门合不上之类。 祝缨重新估重了一下工期,也就再二十天就能成了。 这个进度祝缨还是比较满意的,识字碑、流人营两件事没有问题了,祝缨就打算召集士绅们继续说橘子的事儿。 从工地回到县衙,门上却向她献上了一张名帖。 祝缨边走边问道:“这是什么?” 童立道:“是赵翁做寿,又是给他侄孙饯行。就是那位考上府学的小郎君。说是两件喜事合一件,再三拜托大人去吃杯酒。” “哦!族孙。”祝缨想起来了,那位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考上府学的学生也是姓赵,论起来是赵翁的孙辈,可实际上差不多出五服了。但是同姓,又都在一县居住还能时常见个面,赵翁做寿就能拉上他一起。 祝缨道:“行,那就去吧。你拿着我的帖子过去说一声。” “是。” 祝缨又让家里给准备三份礼物,一份是给赵翁的寿礼,只要寻常礼物就行,一般也就是点寿桃烧鹅肥鸡之类。另两份是给学生的,文房四房之类。祝缨一般不大参加乡绅们的家宴,全县这些大户人人做生日她都去,这一年不用干别的了。 这次过去是因为赵翁拿族孙说事儿,祝缨过去也是为了表个态。给学生饯行的礼物就得准备了。另一份就顺手给甄琦,也是显得不厚此薄彼。 日子在三天后,衙门里不少人都接着了请柬,祝缨就允许大家早半个时辰落衙回家准备。没接到请柬的人也都跟着欢呼了起来。 欢呼声还没停,赵翁那里又派人来请,说:“今年六十岁,要大做,街上也摆流水席,路过的都有席吃。” 祝缨也换了便服,往赵翁家去。在赵翁家,衙里的官吏到了一些,乡绅里的熟人也有不少。 宅子外面的街上摆了十几张桌子,上面放着些菜肴,不时撤去残肴上新。 祝缨是主宾,她到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到了,赵翁率家人迎接。赵翁身边站着出了五服的族孙赵振,这孩子也是一脸的懵――之前对我没这么好的呀! 不过祝缨给了他文房四宝,他就高兴地接了:“学生一定好好学习,不给大人丢脸!” 赵翁也不在意祝缨给他多少贵重的东西,一把挂面都行,体面。 祝缨见席上坐的不止有乡绅,还有许多县学生,笑道:“这是都齐了。甄琦呢?” 赵振道:“给他帖子的呢,他家说已经去府城了。” 祝缨就不再问了,转而对赵翁和赵辰的父母说恭喜。又说赵苏:“你也要努力呀。” 赵苏是没去考的,知道这是场面话,配合着说:“是。儿的功课还差着些,还是跟着义父再学两年才敢说有把握。” 县学生们挤眉弄眼,他们的父母长辈到场的却都开心。甄琦走了好呀! 他们看祝缨跟赵翁说话,在底下窃窃私语:“这下大人可有心多管管咱们了。”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他们都能感觉得到祝缨对寒门学子是有些偏爱的。如果没有祝缨公开的选拔,不说“獠儿”赵苏,甄琦不是“獠儿”他一个穷鬼也是没什么可能进县学的。须知县学当时已然放羊很久了,塞满了各种想要个好听头衔的富家子。 而祝缨给县学的许多补贴,甄琦拿的最多。那些补贴对富家子只能算补贴,却能让贫儿没有后顾之忧。利好谁,他们知道,他们不敢说。 一个县令,精力就这么多,先有一个“义子”要高高捧起的照顾着,再多一个甄琦分了关注,别人能得到的就更少了。这回也有旁人想试试府学,就是有这个原因的――县令大人心尖上站满了人,没地方了。当然也因为祝缨狠抓县学,大家的学问也都有了长进,也敢试一试府学了。不再跟以前一样,就只为混个县学生的名头,说亲的时候也好听,到了年载就退回家。 “县令大人要是肯管,必是有前途的。多学两年,把根扎牢了才能有出息呢。不由府里推荐,有县里推荐也是可以的嘛!到了县里,还有咱们的事儿,府里谁认得咱们呢?”他们低语。 祝缨在赵翁这里呆得不久,坐不多会儿就离开了。 次日,便是“还席”的名义,请乡绅们又一总请了来,这回就纯是为了福禄县的事了。 祝缨坐在上面,对下面坐得满满一屋子的众乡绅道:“咱们的事儿耽搁了许久,可得开始了。诸位先看看这个。” 后面端出一盘子的梨子来,乡绅们都认得梨,由顾翁问:“大人拿梨子来是什么意思?分离可不好啊!!!”

相关推荐: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   皇家儿媳妇   〖短篇〗合租杂记之探望女友   杀戮秀(H)   她的心愿(西幻 触手人外)   竹马(1v1)   如何让大家知道他是我老婆(H)_御书屋   对着竹马自慰的日日夜夜(1v1 高H SC)   被迫成了高冷舍友的老婆   杏林双绝(古言,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