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深爱 > 第66章

第66章

兢兢间,县丞被站在他身后的博士照后背心捅了一拳,一个踉跄就被捅了出来。县丞按照品级排序在县衙是站头一排的,这一步迈得十分显眼。县丞只得苦哈哈地道:“未谙大人习惯,不敢打扰。” 祝缨道:“这是哪里话?以前我也没做什么事,也没给你们些见面礼,哪里好意思打扰你们。” 底下鸦雀无声,只有新招募来的差役、书吏之类在祝缨手里没有“旧账”的人毫不担心地站着。都等祝缨的下文。 由于她的身边能将方言讲得很好的人约等于没有,而下面能听得懂官话的人也就只有县丞等几人,尉、博士等勉强能听懂,吏、差役等几乎听不懂。 眼下祝缨只能什么话都亲自讲,又说:“现在旧账平了,我也好与大家见面了。将税租收好,不得私藏,不得盘剥百姓,我自有你们的好处。小吴!” 小吴提了张大大的告示纸,站到了县丞面前。县丞等几个识字多的一眼看过,都吃了一惊:“这……大人!” 祝缨道:“念。” 县丞的嗓音带点颤,念着告示上的文字。字是祝缨写的,内容总结起来一句话:大家的好日子来了,县令大人给大家发钱了。 这事儿祝缨干得极熟,在大理寺她干的就是给大家按着等级发额外的补贴,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除了福禄县现在还没有大理寺富裕,数目少些,物产、需求与京城也稍有区别,并没有新的难题。 小吴乐呵呵地理着告示纸给县丞念,心道:往常总听爹和姐姐姐夫回家说又有好事了,现在也轮到我了! 想一想,又有点担心:福禄县穷,祝大人这么个发钱法儿,能吃得消么?她自己不过日子了吗? 他这里患得患失,祝缨那里已经把话说透了。 祝缨道:“福禄县穷些,大家伙儿的生活都不宽裕,想要家里过得好些,就不得不自己另想办法。你们能想什么办法呢?就过是借着手里那点便利。说出去不好听,拿到手的又少,当面得意,背后被戳脊梁。如今这个不用你们自己操心了。” 已有人心中感动了。 祝缨话锋一转:“不过,拿了我的钱,就不能再刮那些苦瓤子的油水了。叫我发现了,必不轻饶。” “是!” “以后,每天早上应卯之后都过来集合,我亲自分派每日事务。” “是!” 祝缨也知道,这其中大部分人拿了她的补贴,是比自己盘剥百姓、敲诈商户划算的。但是,对于另一些“本事大”的人来说,不让他去赚黑心钱,是真的会亏的。对这些人祝缨也不打算惯着,她还缺隔三差五送上门来立威的呢。 大部分人能做得差不多,她也就满意了。世上哪有什么一劳永逸,总有人需要随时补一顿揍。 训话的最后,祝缨说:“都打起精神来,把今年的账对齐了,做好了!” “是!” 祝缨的告示纸上,不但写了待遇分级,还写了各种补贴的分发日期,有的按年、有的按季、有的按月。又有一些因事而发。一看就是很实在而非空口许诺。 祝缨也没想耍他们玩。她现在又不用跟别人报账,自己手里就管着全县的钱粮,方便得紧。 官吏们兴奋地散去,有人想:这下好了,家里可以过得很安逸了。 另有人想:我从县衙里拿一分钱,私下再收一些又怎么样?只要不叫你知道…… ———————————— 公布完了事儿,祝缨又留下县丞、祁泰等人来,与他们议接下来的事——税收、水利、工程、来年预算。 南方秋收早,赋税进京得也早。祝缨六月初才到的福禄县,所以她明智地放弃了中途插手本年度各项县内经济计划,只要它今年还能正常运转就行。她先攒个局、拢点人,将治理县政的重点放到了来年。 逋租清了,今年的税一准儿能足额完成,这在明面上报上去不显什么,但是她之前写过几封信给政事堂,她这暗中的功夫,一定会让该知道的人知道。她觉得这样也不亏。 一个县令的一任也就三年,今年已经这样了,来年就很重要了。 祝缨并不因到任时间晚而加紧了刮地皮,反而愿意分薄一些她作为地方主官能获取的钱粮财物给手下官吏,好让大家好好干活。拿了她的钱还不好好干,她就拿这些人来当刑名上的政绩。横竖她是不亏的。 秋收之后,普通百姓仍然是无法休息的,他们虽不种田了,还得劳作。秋收之后,按照惯例,就是征发徭役了,趁着冬天枯水期维修水利灌溉工程之类。能在秋收后征发的,都是体恤百姓的好官了。有些人,甚至会在这边农忙的时候,那边抽调人手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修个官舍之类。 修官舍尚且算是正事,还有一些官员干脆就是召了百姓来为他做私事。 祝缨计划等到秋收之后,再按户抽丁,将县里的几处大的灌溉用渠清淤深挖一下。 县丞道:“这个往年也都干过的,照例即可。再有,今年又多了一千来户,人手更足。” 祝缨摇头道:“多了一千多户?他们的田呢?不需要灌溉了么?也要清淤的。到时候,我要亲自下乡看去。” “呃,是。” 祝缨又说:“还有,县城的肉价涨了五文,米涨了二文,菜也贵了些。” “啊?” 祝缨道:“还要修路。” 祝缨希望能够将全县的道路、水渠等都翻新一遍,形成一个网络,这样才有利于她的治理。路通了的地方,才是政令能到达的地方。一旦沟通密切了,对方言交流也更有好处。弹压动乱的行动也能更快些。 她迁了几十户大户到县城来居住,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仆人等等,能把县城的菜价吃贵不少。 祝缨的计划是,先加宽几条通往产粮、产菜大乡的路,使这些东西可以更便捷地输入到县城里来。一来可以方便平抑物价,二来也可以加强与各乡的沟通。 福禄县又与獠人相近,边界处还有些小摩擦。再者,县里有世仇的村子还有几处,一旦有大规模的械斗,她希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赶到去弹压。 县丞犹豫了一下,道:“只怕,人、人手就有、有些紧张了。” 他看出来了,新县令是一门心思要干出政绩来,但是这样一来人手是容易不足的。他又不敢大声劝,怕惹怒了上官。 祝缨只当没看到县丞为难的表情,道:“所以要有个规划,或两年、或三年,哪怕五年,一点一点地做。” 她来的时候将规划写了下来,都有执行的日期。在京城的时候她跟着王云鹤也下乡看过一些农田水利,王云鹤给她讲了不少东西,其中一条就是不能“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急功近利”。 每当自己着急的时候,她就把写的纸条拿出来看一看,就能压下心里那点躁动,又老老实实不去催逼百姓了。 今冬的水利工程是必须做的,路,就先只修两条,划定水利不错、不需要大修的地方先修路,因为此处冬季一定是劳力充足的。 县丞一看,便说:“下官一定全力以赴。” 祝缨道:“那你先干一件事。” “但凭大人吩咐。” “与我一同监督租税。我把逋租除了,叫百姓好喘口气,可不是为了给贪心不足的东西养年猪的!从今而后,他们亏空的每一文钱、每一粒米,都是从我的兜里偷的!贼爪子,就得掐断了!土匪头,就得砍了!沾了我的好处,还想反我,吃饭砸锅的东西我就让他全家再也不用吃饭了!” 县丞打了个寒颤,将身子伏得更低:“大人说的是。” “你去准备一下吧。” “是。” ———————— 打发走了县丞,祝缨命小吴去把赵翁请来,不要惊动别人。 小吴拿了祝缨的名帖去登门,这样既显郑重,也不会因为方言不好产生误会。 赵翁是第一个接了祝缨帖子的乡绅,心里有点激动又有点忐忑,穿戴整齐,与小吴两个夹杂不清地比划了一阵儿,也没能从小吴这里套出话来,只得坐上匹马,到县衙来拜会县令。 祝缨在小花厅里见了赵翁,她亲自站在台阶上等着,赵翁紧赶几步上前拜见。祝缨搀住了他的胳膊:“赵翁是有年纪的人,不必多礼。” 宾主二人进了小花厅,赵翁将这小花厅打量了一下。见这里面委实俭朴,尽是些竹制的家具,也没摆什么名贵的器物。只有几盆还未开败的鲜花看着很可人。 上了茶,祝缨道:“赵翁在城里住得可还习惯?” “还好还好,乡间野景见得虽少了些,左邻右舍倒是都能聊得动,只是喧闹了些。” 祝缨道:“热闹些好。以后还有更热闹的,不在县城你就看不到啦。” “那老朽就静等着啦。”赵翁也笑着说,“不知大人唤老朽来,有何吩咐?” “吩咐谈不上,正有一事请教。” “不敢,不敢。大人有事只管问。” “唔,寻到白雉的赵苏,赵翁知道么?我知道你们不是同族,但同县同姓,我看他也是个士绅之家的模样。你们有交往吗?” 赵翁忙说:“那个后生,老朽倒是知道的。他的祖父还差点与老朽家连宗呢!后来没成。他家偏僻些,他的父亲为了家里庄子上平安,竟娶了獠人洞主的妹子,生的儿子就是他了。那孩子性子有些古怪。” 祝缨慢慢点头,又问了一些赵苏家的情况,道:“原来如此。” 她问完了赵翁,又让人拿出一些从京城带来的一对瓶子送给赵翁。赵翁连说不敢,祝缨道:“我又不爱这些个,放我这儿也是生灰。” 赵翁抱着装瓶子的匣子,有点担心地说:“大人,您年少有为,福禄县这一年在您的治下风调雨顺,还请……不要去动獠人呐!至少不是现在,那……” 祝缨道:“我自有安排。殷鉴不远,何必自寻烦恼。” 赵翁深吸了一口气,道:“那便好,那便好,大人最是说话算数的人。” 祝缨道:“那是自然。今天咱们说的话,还请赵翁不要再对第三个人讲。” “不敢不敢。” “我就不送赵翁了。请。”她抬手就把赵翁给请走了。 祝缨做了福禄县令就不可能不管獠人,但是眼下还不是时候,她得先把秋税收上来,入库。将要上缴的部分拨出,余下的都是县里留存。上缴的部分也分几类,朝廷、州、府都得指望着下面收的粮食吃饭呢。 本州地处偏远,所以是县汇总到府、府再汇总到州,由州里统一安排。一部分按照朝廷的指令就近发放给驻军等食用,另一部分存储起来作为州、府的日用。由于离京太远,所以本州的粮草不是必须运到京城,而是视情况,有的年景输京,有的年景在南方一座水陆交通都很便利的大城附近的粮仓囤积,以备不时之需。 祝缨踩着福禄县要缴的最低标准往上缴了粮食,她亲自押运去府城,府衙办交割。府中那位上司十分挽留:“小祝啊,你与我一同去州府吧。” 祝缨道:“这有什么讲究吗?我年轻,又不会说话、又不会办事儿,别再说错了话,给您惹麻烦。” 不不不,我就是要你这个大-麻-烦! 每逢缴纳,都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儿!别的府还好,人家有正式的知府,他只是个暂代的副职。完粮入库的时候,管仓库的小头目都敢为难他!祝缨就不一样了,福禄县令的威名如今本州官场上都知道了! 有祝缨在,受到的刁难必然会少许多。 祝缨知道上司的意思,但她不是很想接这个茬儿,上司也没对她有多么的好,她也不想为上官白得罪人。上司无奈,只得把实情合盘托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祝缨问道:“阎王果真好见?” 上司干咳两声,看着像要昏倒的样子,说:“难难,哪个都难。” 祝缨道:“我道什么,原来是为了这个事儿?!这有何难?你们就是太斯文了!依着我,他要不收,我就不给了!上缴给朝廷的粮,我亲自押到京城去!” “这这这……” 祝缨道:“您只要带了我去,不是得罪人也是得罪人了,还有什么好忌讳的呢?大不了,将为难您的人吊谷仓上荡秋千玩儿。” 上司道:“这如何使得?” “得,我还是跟您去一趟吧。” “罢罢罢,我还是自己去吧。” 祝缨道:“听您这么一说,我还是亲自去吧,还要拿到他们亲手写的条子,不然我怕日后又要牵扯不清了。” 她押着粮车,带着上司,一气到了州城。州城里各府县都在往这里运粮,晚上灯笼火把,景象十分壮观。 收粮入库是很讲究天时的,万一不巧下场雨下来,很容易就有损耗,到时候还得着落在各县身上补缴。每当此时,收粮官员就会索要贿赂。一是为了粮食的成色、重量,二就是为了这个时间。 有的人运气不好,可能要多耗一倍的时间来排队,后到的人粮都入库了,还没轮到他,这段时间人吃马嚼,再有担心粮食出问题,真是一种折磨。 问就是单子上是这么排的。 所谓现官不如现管,祝缨初到州城时连州府里的九品官都送了礼,就是为了防着这种情况。真遇着了的时候,九品官都能为难死五品官。可惜她跟鲁刺史不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祝缨到了州城外面,将粮车停下,自己提了礼物先从鲁刺史送起,一递一递送过去。都是些寻常的礼物,也不名贵,都是土产,态度却是十分的客气。鲁刺史也接见了她,问她今天收成如何。 祝缨道:“劳大人惦记,有您关怀,福禄县今年收成尚可,再没欠租了。” 鲁刺史道:“年轻人就是不同凡响啊!粮呢?” “在城外。下官看着粮车的队伍挺长的,就先来拜见上官。” “哦,那你要多等着时日啦。今年丰收,粮仓仿佛不够。” 祝缨道:“大人何必犯愁?只要本州自留的钱粮够了,上缴朝廷的那些何必再入州库,就地转而北上不就行了?还省了仓储的事儿。只要您批了,下官现在就押粮入京。您这儿要是还有等不及的,下官一并给他们押上京。” 鲁刺史道:“胡闹!这如何使得?” “怎么使不得?您放心,做下官的就是不能叫上官为难,下官这就回去准备!告辞。” 鲁刺史气得打了个哆嗦,派人去将收粮官叫过来。 收粮官也是倒了大霉了,他一年里权柄最大的也就是这个时候,而且耍这个威风也是大家默认默许了的,他得了好处,也会上下打点。不知道刺史大人今年抽的什么风! 鲁刺史也很冤枉,他知道粮仓里会有种种小瑕疵,也没打算在这上头为难祝缨,他都决定无视这个小王八蛋了!但是不合收粮那里卡住了,祝缨又来试探他。 祝缨这货精得像个鬼,早知道已经得罪了自己,现在遇到这件事,一定要记在自己的头上。这小王八蛋,送得出祥瑞,枷得了无赖,鬼知道这个小王八蛋接下来会干什么?真押粮入京也说不定! 鲁刺史一个生气,问了收粮官一个滥用职权,将这货给收押了,不日解递进京问罪去。 换了新的收粮官来,祝缨就很顺利地把粮食交了,拿了合格的条子,再拜别鲁刺史,拖着上司回去了! 上司终于认命,随便这两个人怎么闹去吧!他也不求什么晋升了,只要糊完这个任期就行!哪怕平调,又或者降职做一个县令,也比现在这样好! ———————————— 祝缨知道上司受的夹板气,可她不打算对上司太体贴了。一个鲁刺史已然很讨厌了,再伺候一个被鲁刺史拿捏的上司?就好比给个姨娘当丫环,正室娘子的丫环她都不想当呢。 祝缨一路吹着笛子回到了福禄县。 进了县界,就有在田里拾穗子的小孩儿给她打招呼:“郎君!” “哎~” 祝缨进了福禄县就浑身舒服,此时如果在京城,必得换上夹衣了,在福禄县里她还穿着比较单薄,只在早晚要加件薄外衫。 回到县城,县丞等人早在城门外等候着。 祝缨道:“怎么?都知道我回来了有好事儿么?” 县丞道:“好、好事儿?” 祝缨眨眨眼:“我说的话又记不住是吧?往上头缴的咱们付完了,剩下的轮到咱们过日子啦!” 发补贴去! 一时欢迎她回来的声音更添了十二分的真诚。 县令大人说话是算数的! 祝缨自己就懂些账目,手下一个祁泰做账厉害,做人则实在不像个活人,手下几个账史之类的人还得祝缨亲自去把控。所以福禄县的账祝缨是非常清楚的,留足预算,就是发放补贴。 福禄县城又一次热闹了起来,官吏们额外多了一笔收入,大部分人收入是比之前自己寻外快要多的。他们拿了钱、粮,又去沽酒、买肉,还有给老婆打首饰,给孩子裁新衣的,店家也赚了一笔。 开心的人也变得多了。 一片欢悦之中,祝缨则在准备另一件事——趁着天还不太冷,再出巡一次,这一次他要去赵翁说的那位差点连了宗的赵苏家里走一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qg789.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biquzw789.org)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34章 出巡 “咋又要出去呢?”张仙姑捧着个碗,吃惊地看着祝缨。 祝家从来没有“食不语”的家教,他们更喜欢吃饭的时候说事儿。祝缨在饭桌上就把准备出巡的事情又说了,张仙姑和祝大听了都不大乐意。张仙姑嘴快,先问了出来。 祝缨道:“管一个县的事情多着呢,哪有只耍威风不干事这样的好事呢?” 祝大道:“我瞧好些官儿都是那样的。” 张仙姑放下了碗,扳着指头给祝缨数着:“先到了这儿,话也听不懂、跟个聋子哑巴似的,家具都是现弄的,吃的也吃不惯,得亏有人家祁家小娘子帮忙。接着是那个破烂刺史又找你的茬儿,好容易顶回去了,手上又是个大破烂摊子,才糊好了,你又开始噼哩啪啦地打人。如今秋粮也收了,你的差使也糊上去了,该安稳几天了吧?你又不!” 祝大在一旁帮腔:“对啊!以前我咋没见着咱们县令大人们这么忙呢?我说,你好歹歇歇。这时节要是在京里都该整治一腔羊,好好煮一锅汤补一补啦。” 祝缨道:“想喝羊汤啦?这儿地气比京城热,再等半个月我再收拾啊。” “我不是跟你要吃的!我说事儿呢!”祝大气结。 花姐道:“小祝,羊汤的事儿我来收拾,你甭管啦。” 祝大道:“你怎么也跟她学着啦?” 祝缨道:“娘也说接的不是个好活计,那不得多出点儿力么?我也不累,出门有马,吃饭也有人给我办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可今冬我要不盯着,一准有人偷懒,又要耽误明年的事。我才来,不能将事情做坏了。” 祝大道:“咋?他们没瞧见都打成那样了,还敢?” 祝缨笑道:“咱们不是才从京里出来的么?我每年经手多少杀头的案子,也没吓住人不犯法呀。我累一点,咱们就能过得更安稳一点。现在天气也还算好不是?到底凉快一点。” 张仙姑道:“那行,我还是跟你一起去。” 祝缨这一次是想把秋冬水利、两条路都顺路规划了,再到赵苏家那儿瞧瞧。想了一下现在这气候张仙姑应该不至于在路上生病,就说:“行。等这一路看完了,咱们就能回来好好准备过年了。” 张仙姑嘟嘟囔囔地:“哎呦,又得收拾行李了!” 到了福禄县之后,因为语言不通,也没别的事儿干,一看县衙空空荡荡完全不像是一个过日子的样子,张仙姑才花了两个月的功夫把后衙渐渐填满了。才有了个家的模样,又要出行了…… 此时天气虽然不算寒冷,却也有了点凉意,要带的衣服就多了一些。张仙姑又收拾了两只大箱子衣服铺盖才罢手。 ―――――――― 次日一早,祝缨先到县衙内理事,今年的大事几乎都完成了,她留了一些官吏在衙内维持日常的运转,自己与关丞一道去巡视。 关丞道:“下官?” “对啊,你地面熟。”祝缨说。在她到来之前关县丞是常驻本县最大的官,必然是熟悉许多事情的。 祝缨带着关丞、祁泰等人,先挨个乡地看水利情况,定下来各乡几条主要干渠的工程。带着祁泰也是为了算土方、人工之类。福禄县的地势不像京畿附近那样一马平川,它县内起伏不平,即使是有较大片田地的地方,田地周围走不多远也是丘陵山地。地势一旦不平,水利工程就不能照着她在京畿学的经验来了。 得重新琢磨! 好在福禄县原本不是一片空白,旧有不少灌溉渠。关丞自己没有很钻研这些,但是见得多了还是能给祝缨讲解一些的,他说:“您来瞧这儿,这个渠它就不能直来直去的,得绕个弯儿,这里的路也是这样的,不能一条道笔直地从山脚直冲上顶上,得盘山而建。” 懂了,工程量也就绕着弯儿地翻着番地上去了。 祝缨道:“去将顾翁请来。” 顾翁是一直住在县城而非最近被祝缨半强迫薅过来住的,他有不少田产是在县城周围的。顾翁此人,家国情怀有,但不多,可是他的家产在这儿,必然会关心与之相关的一切事务,农田水利方面多少能说一些。不止是在福禄县,全国各处都有这样的士绅,他们甚至比地方官更关心家乡的一些事。例如死了的李藏,家乡的气候如何是否有水旱灾变、粮食是否减产之类,他都关心。 顾翁也关心贯穿他的田产的水利工程。 才出县城没多远,再请顾翁过来也不过半天功夫。有了顾翁,祝缨就能问到更多的东西了。 顾翁道:“这一片的水渠好有几百年的光景了,这一段是朝廷征发民夫修的,那边那一小段绕过来的,还是老朽祖上自掘的渠哩!渠也不敢乱挖的,不然,到了雨水大的时候都冲坏了!干渠有石头垒一下更好。那边那一处,要是有条渠,还能再开出些田来” 祝缨往他指的地方看去,道:“地方不错。”那地方靠着顾翁的一块熟田,这人一准是想借县衙兴修水利的便利,引水过去方便他家开荒呢!这糟老头子鬼得很! 等等!这不是我在京兆对王云鹤干的事儿吗?!!! 她又问了顾翁关于人工的问题,顾翁道:“咳咳,有时候因为天气,多用几天工也是……” “嗯?”祝缨警觉了起来,这话音不对,因为天气原因延误工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这老头子怎么特意提出来了? 一旁关丞急忙解释:“大人容禀,天下就没有准时停工的徭役!” 祝缨瞬间懂了,这事儿她见得多了。朝廷有规定,百姓每年给朝廷服若干天的徭役――朝廷不付工钱。但是地方上用人是不讲这个道理的,哪个人敢说我今年已经干满了,不干了,下一刻就得被抓起来关黑牢里醒醒脑子。 有时地方豪强如果盘剥得不那么厉害,真有百姓是“自愿”舍朝廷而就豪强的。 祝缨点点头,又问顾翁:“我瞧这儿山林很多,开荒不易吧?” 顾翁忙拱手道:“大人容禀,是很不易,不划算的。” 祝缨道:“容易只怕也不太愿意。” 世间山林虽多,许多还是有主的,山林产木材、竹子、野味、草药……等等。历朝以来有个“名山大泽不以封”,即最著名的山川连皇室王公等都不予封赐,位置好的山川都掌握在朝廷手里。这山川就像道路一样,经过都还要设卡收税呢。里面的优良的木材、矿产,也不让普通人随便去采

相关推荐: 七零年代小温馨[穿书]   皇家儿媳妇   〖短篇〗合租杂记之探望女友   杀戮秀(H)   她的心愿(西幻 触手人外)   竹马(1v1)   如何让大家知道他是我老婆(H)_御书屋   对着竹马自慰的日日夜夜(1v1 高H SC)   被迫成了高冷舍友的老婆   杏林双绝(古言,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