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第三者 > 第217章

第217章

做对抗。 万一输了,他估计有一万句诋毁等着。 高俅骂了一阵后见儿子没什么反应,不禁好奇,“你怎么不气?” 难道跟花荣感情淡了?不替他着急? “没什么好气的啊,只要花荣的新兵不输就好了。” “这么有自信?” “嗯,我从来都无条件相信他的。” 高俅悲从中来,原来儿子的自信只是来自对花荣的喜爱,没一点客观的参考价值。 他长长叹气,希望当天童贯选出来的禁军都拉肚子吧。 事实是,童贯考虑到花荣原本就是四大精锐禁军中神武军的指挥,因此直接略过这一支禁军,从更优秀的捧日军中挑选了四百人出来,临战前配给了最好的饮食,叫他们养精蓄锐,就等对抗当天开战。 接受检阅的当天,秋风瑟瑟,横扫落叶,众人在演武厅前站好,等待检阅新兵。 花荣作为统帅亲自指挥,一开始是正常的枪棒操练。 高俅见这些新兵动作稳健,精神饱满,不由得心中大喜,不错不错,至少可以看出没有白费功夫。 童贯见高俅嘴角荡漾起笑容,心里不禁冷冷地一哼,现在高兴还太早了,能打仗的才是好士兵,光会比划动作算什么本事。 待例行的枪棒操练表演结束,童贯便道:“也是时候拿出真本事了,花将军还记得当初的承诺吧,今日正好有四百捧日军军士在此,切磋一番,也好共同精进。不知花将军可否应允。” “这个自是当然,如果他们能被捧日军的兄弟们指点一二实在太好不过了。” 童贯就知道花荣众目睽睽之下,不同意也得同意,大手一挥,“那就开始吧。”吩咐他带来的统帅将领,“布置吧。”并对花荣贴心地笑道:“怕你们应付不来,所以只带了四百人来。” 高铭一听,心里冷笑,和花荣换了个眼色。 他俩都看穿了童贯是什么打算,叫四百个捧日军跟花荣的新兵对战,赢就算输了,也能解释为是人少的关系。如果赢了,更是以少胜多的典范,用来说明训练出的新兵如何不堪一击。 花荣立即道:“我们这边有五百人,既然如此,那么也调离一百人好了,这样才公平。” 童贯有些不满,“不必如此,你们是新兵,对方可是捧日的精英。让你们一百个是应该的。” 高铭揣着袖子不言语,心里冷哼,可说出去,谁会在乎双方有多少人?只会说捧日以少胜多,或者新兵胜之不武。 他没有发声,是因为相信花荣不会掉进圈套,果然花荣坚持道:“公平更重要。” 高俅不等童贯做决断,直接道:“花荣,就如你所说,调离一百人,你们也以四百人上场。” 赵楷亦颔首同意,花荣有了郓王和太尉的应允,不再管童贯的态度直接下去了。 童贯摇头叹气,一副被冤枉的模样,“我也是为他好。” 周围没人搭理他,蔡京也袖手微眯眼睛,像老谋深算,又像打瞌睡。 很快,双方列阵上场,对比很明显。 因为捧日的士兵个子更高,禁军有严格的身高限制,一般认为越高的越优秀,不达标准的统统进不了四大禁军。 心向着花荣的高俅,紧锁眉头。 赵楷不言语,心想,希望高铭说得是真的,不会输得太惨就行了,他要求不多。 高铭目光平淡地看着前方。 童贯捋了捋他的胡子,满眼地期待。 “列阵!”各方将领一声令下,士兵各就各位。 这时花荣走到训练出的士兵们跟前,指着对面的捧日军道:“你们训练了这么久,今日就是出成绩的时候,你们对面只是咱们大宋的军队,如果你们连他们都打不败,以后如何上战场对付真正的敌人?他们凭什么能进捧日?不过是个子高罢了,除了这个之外,哪个比你们强?今日就让他们知道谁是真正的军人!谁是滥竽充数之辈!今日一战之后,你们就是真正的精锐!” 他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甘、还有隐隐的兴奋。 花荣很满意,听说要上战场就该这个样子!没有一个怯战的! “开战!” 演武厅前的众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双方士兵都看帅旗,根据帅旗的变化调整变化队形,很快便短兵相接,虽然演习没用真正的长矛,只用棍棒代替,但激烈程度一点不比真正的战役。 捧日军以为自己来是揍下等兵的,吃饱喝足,摩拳擦掌,活动筋骨准备一展身手。 但意外的遇到了激烈的对抗,超乎意料之外,从对方眼中看到的不是走过场的敷衍,也不是因为害怕被惩罚才逼不得已前进的愤懑,而是一种从骨子里冒出来的狠劲儿。 捧日的士兵们看着眼前这群“亡命之徒”,心想至于这么认真么,只是奉命对抗,我们又没杀你们父母至于这么凶狠吗?! 而花荣麾下的新兵经过这么多日的授课,早就知道外面的辽国和金国虎视眈眈,国家危机存亡就在旦夕之间,就等着他们去保卫,而捧日就是横在他们前面的障碍,必须跨越他们! 干掉捧日军! 并且他们很快就发现上禁军也并没有很了不起,他们还没怎么样,对方竟然气喘吁吁,似有体力不支。 于是愈加有自信,脑海里的想法,从干掉捧日军,变成了一定能灭掉他们! 捧日军状态就不是很好了,一个直管的感受是,这群新兵忒狠了,根本不管他们死活,逮住就是打!根本不畏进攻! 不由得下意识地后退。 接着他们又发现,不仅是锐气受挫,好像连体能和对兵器的掌握程度也不如对方,击中对方,对方没大碍,但对方打他们一下,疼得兵器掉在了地上。 捧日军的统帅发现因为畏战,队伍开始走形,显然有人抵抗不过,开始逃窜了。 “稳住!不许退!”他大喊,但无济于事,转眼间,队伍分崩离析,士兵溃散四逃。 演武厅前的高铭,这才将手从袖中拿出来,抚掌大声道:“好!不枉费多日的苦训!” 其余人竟都没出声,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就刚才婚事打瞌睡的蔡京都撩开了眼帘,睁大眼睛怔怔地看着。 高俅先回过神来,多余的话他就不说了,激动地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赵楷的表情则由震惊转变为惊喜,虽然没说话,但亦喜悦高涨地攥了攥自己的拳头。 童贯使劲合了合眼睛再睁开,确定自己没眼花,被打得四下逃窜的的确是捧日军吧? 怎么回事?怎么连最下等的禁军都打不过? 原因……什么原因? 有了,一定是轻敌了! 以为对方下等兵,便没当回事!骄兵必败啊! 童贯痛心疾首地想。 高铭看他的表情,大概能猜出童贯在想什么。 但他想告诉他,他错了,捧日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实力不济。 如果这些禁军真行的话,就不会被败给辽军跟金军了。 捧日军平日进行的训练,负荷量真的够吗?对身体耐力和协调性的训练有吗? 僵化,死板! 况且意志不够坚定,战则战,战不过则败逃。 整个禁军流行的思维是拿钱打仗,逃跑的时候毫无心理负担,大不了老子不赚你这份钱了。 体能训练不足,加上思想武装不够。 高铭觉得花荣的士兵获胜一点不意外。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对他们来说,这个状况是完全没料想到的。 尤其是赵楷,他一开始的预期,只是别输得那么难看而已。 现在,不禁没输,反而赢得很漂亮。 他不知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悦,“赏,重重有赏!” 本来获胜的士兵们就在兴头上,又听郓王有赏,场内一片欢呼雀跃。 高铭则和花荣隔着人群遥遥相望,对视彼此,嘴角都荡开了笑意。 都为对方感到骄傲。 赵楷实在太高兴了,走下演武厅的台阶,来到校场内慰问花荣和士兵们。 见他走到了士兵中间,其他人自然也都跟随着下来。 童贯见捧日的统帅,恨铁不成钢地气道:“你还不躲远点,不要碍了郓王殿下的路!” 脸都叫你丢尽了。 赵楷则道:“不用走,一并过来,听听花将军的练兵之法。” 既然下等兵都能训成这样,那么原本就优秀的捧日更能出成绩了。 高铭附耳在赵楷旁边道:“殿下,这练兵之法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能说明白的。” 赵楷笑道:“这样啊,那本王得好好听听!你们以后来讲,讲得越详细越好。” 这时,满场的士兵都看着他们,尤其是郓王,身为极为尊贵,他下来接见他们,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的一方都期待地看着他。 高铭觉得这时个绝佳的时机,便对赵楷道:“殿下,对大家说几句话吧。” 笼络兵心的绝佳时机。 赵楷也意识到了,便鼓舞道:“你们都是大宋的好男儿!希望你们更加勤加苦练,尽忠报国!” 一时间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赵楷莅临视察讲话,毋庸置疑的在士兵中有了好印象,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良好的开头。 高铭其实特别希望上位者能多下来视察,多跟士兵联络感情,躲在深宫神神秘秘的,士兵见不到人影,而听到的又都是皇帝的花边八卦,皇帝哪里有皇威可言? 谁愿意替这种人卖命?没错,说的就是赵佶。 但是赵楷不一样,他身上可没赵佶那些黑料,除了不是嫡长子外,他没任何缺点,十分适合打造一个崭新的明君形象。 不过,现在提这个还太早,虽然他爹有意传位给他,他目前连太子都不是。 赵楷视察完士兵,叫他们都撤下去了。 叫蔡京童贯他们也都先行离开,他则跟花荣、高铭回到演武厅内,讨论今日检阅的情况,对花荣道:“你所说的练兵之法是什么?” 花荣从袖中取出一个册子来,双手捧上“其中一部分在这里了。” 正是李纲编写的读本。 赵楷接过来,先翻了翻,发现不是排兵布阵之法,更像是一本叫人明事理的课本,“这是……” “要让士兵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高铭在一旁解释道,并把编撰的来龙去脉都说了。 赵楷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强兵先强心!开篇的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高尚的情操不应该只有士大夫拥有,所有人都是天下兴亡的肩负者。 高铭接着赵楷的话茬道:“话虽如此,但好比所有人都在一条大船上,每个人都该为大船的安全担心,但是最重要的是还是船长。船长是引领船只去往充满宝藏的岛屿,还是触礁沉船?这个船长的人选,实在太关键了。” 赵楷听了,也不觉得有何不妥,他想做太子,早就是明白的事情,对高铭和花荣而言,更是无需隐瞒。 他平静地道:“……可太子并无过错……且不急,等待时机。” 赵楷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当然不急,但是高铭急啊,哪有那么多时间慢慢经营? 唉,你也真沉得住气,你看人家唐代的斗争水平,再看看你们。 太子缩在太子府养金鱼,不惹事,你竟然就真的拿他没办法。 “如今天下风起云涌,辽国强弩之末,金国虎视眈眈。殿下应作出决断。”高铭道:“为了一个最高尚的目的,用最卑鄙的手段又如何?况且伤害一人,而救天下,何错之有。” 再说了,帝王家就别拿一般的道德进行评价了,太子能守住自己的位置是能耐,被人干掉也不要有怨言。 皇家本就是争权夺利的,现在太子为皇帝不喜,能力又平庸还没被废,只能说一是大宋特殊的文化环境,第二则是赵佶和赵楷都不够心狠。 赵楷自然有自己的顾及,“可是……” “怕史书中记载下您这个污点,遭到后世唾骂?” 赵楷默然,普通人做事都要顾及风评,何况是皇家。 高铭摇头,“殿下不必考虑那么多,要知道,史书都是读书人写的,你只要不得罪读书人,谁会在乎你是不是夺嫡呢。秦皇被骂千年是不够雄才大略么,还不是焚书坑儒,被掌握笔杆子的记恨上了,史书上自然没好话。殿下他日若能登上大宝,只需装作虚怀纳谏的样子,找一个有名望的清雅大儒,如论他怎么骂你,你都不要动怒,反而嘉奖他,说他是自己的魏征。但其实他说的,你一句都不要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历史评价绝对不会差的。何况,殿下终将有所作为,还愁不能名垂青史么?” 就连大宋,也因为善待读书人,在后世的评价上拉高了不少分。 皇帝的评价,基本上跟大臣和读书人对着干的,就没几个有好评的。 被大臣左右操纵的,窝窝囊囊的皇帝不少都有好评,反而有所作为,动了文臣和读书人奶酪的,被各种抹黑。 百姓没人关心皇家夺嫡与否,读书人其实也不关心,本质上都关心自己的利益。 只要做个明君,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再做出尊重读书人,听他们的声音,虚怀纳谏的样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讨好他们,还愁帝王生涯没好评吗? 赵楷显然有所触动,眼神直勾勾地看高铭,只有一个感觉,说得好有道理,竟无言以对。 高铭这一番言论,花荣在一旁听得也是极为吃惊,都说深谙官场之道的是老狐狸,那么他家这个衙内,可以称得上是狐狸成精了。 第153章 高铭说得不能再明白了, 赵楷就是傻子也能懂,何况他不仅不是,相反还很聪明。 赵楷沉吟片刻, 浅笑道:“你的良苦用心,本王心里都明白。不过, 你连这种话都对本王说了, 真是对本王托底了。” 高铭道:“臣只是不想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高铭当然也知道这些话说出来有一定的风险, 但他觉得之前从辽国回来的路上, 赵楷也对他交代了想争皇位的心, 也没把他当外人, 他自然也选择相信赵楷。 最重要的是, 他不想现在的心血白费,如果没有上位者的全力支持,现在取得的成果只是空中楼阁。 按照太子赵桓对他爹的反感, 一旦他继位, 蔡京童贯什么的一定会被扫进垃圾堆。 他平燕有功, 封了郡王,不用去垃圾堆,但受打压,清水衙门是进定了,至于他提出的所有政策,一起凉快。 这点赵楷也应该清楚。 而等到辽国崩了,金军万一又南下, 搞不好大家又被打包带走了。 他现在恨不得揪住赵楷的脖子晃悠,你手里有皇城司这把利刃, 官家有可心你,朝臣也支持, 自身也有功绩,赶紧出手把你哥拽下来啊!别再等了! 真替你着急。 当然,直接一步到位把赵佶也撵下来就更好了。 因为赵佶性格不坚定,反复无常。 比如历史上,联金灭辽之后,第一次金军围城,割让了三座城池个金军,在李纲主战派的抵抗下,金军不能破城,就撤退收割三座新入口袋的城池去了。 结果这个时候,赵佶觉得吃亏了,当即反悔,用蜡丸密封书信,转交给辽国投降金国的大将,想要联合他灭金。 接到赵佶蜡丸的前辽国将领,呵呵一笑,转身就把蜡丸交给了完颜晟。 估计心里还要骂,辽国最恨的就是大宋,丫心里没数吗? 完颜晟勃然大怒,再次给了金军发兵的理由,这一次金军兵临城下,赵佶父子迷信方术,打开城门,金军就直接进来了。 只能说完颜家运气好,前有耶律延禧,后有赵佶,两位真是上天对金国的最大恩赐。 现在日子过得去,是因为还没出事,一旦出事,赵佶是什么样还不知道呢。 赵楷斟酌良久,道:“本王知道该做什么,不说这个了,再聊聊练兵之法吧。” 花荣便带他去参观了障碍赛道和平时的训练器械,在这个过程中,连所制定的新的军纪也都讲清楚了。 林林总总数条,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良习惯在军队中是没有任何生存土壤的。 一旦犯错,要么滚,要么死,自己选一个。 赵楷意识到一件事,“如果提升了单兵的战斗力,根本不需要养这么多兵,裁军的话,还能节省开支。”但一说完,他就发现自己天真了,摇头笑道:“罢了,这个先不提。” 花荣和高铭都知道赵楷为什么否决裁军这件事了。 原因很简单,裁掉的军队没地方安置,很多人当兵是混口饭吃,今天裁撤了,明天全国不知又冒出多少个山大王来。 另外,皇帝和文官被唐代的藩镇吓得有心里阴影,就怕中央禁军不够多,镇压不了地方闹事。 禁军人多,心里才踏实。 赵楷这时候,也明白了什么叫做事情越做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连他都叹气,“任重道远啊。” 高铭和花荣默然,表示同意。 好在练兵卓有成效,给了赵楷希望,“本王回去会好好思考整理你们所说的练兵之法,说给父皇听。

相关推荐: 女奴的等价替换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深宵(1V1 H)   红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村夜   猛兽博物馆   将军在上   树深时见鹿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