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子真的驾驭不住啊。 裴玄凌:“......”他应该直接送她一堆宝石的。 这样还省得工匠们花心思镶嵌到手镯上,或是在手镯上雕花了。 ** 虽然裴玄凌打算让西部开展屯田,但屯田得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是招募农民种地,就必须跟兵部打声招呼。 于是,腊月二十这一日的早朝,裴玄凌提出了这个想法。 此刻,大臣们双手捧着朝板,站在保和殿下首。 建元帝坐在龙椅上,服下了一颗银丹,看似漫不经心地听着官员们的禀奏。 裴玄凌:“父皇,儿臣听闻西部边关不少地方遭到了西夏国的烧杀抢掠,许多地主乡绅大批逃亡,或已死亡,他们名下的大片土地成为无主之田,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到了十不存一的地步。” “就连当地官员都跑到荒郊野外采野菜为生,将士们在军营里也是吃的野菜,野果,或是蛤螺肉为生,最近几次的战事,明明已经胜利在即,却因为粮食困难中途退兵。” “因此,儿臣建议西部士兵在当地种地,或是招募农民种地,生产粮食,反正那些都是经过多年耕耘的肥沃农田,可以直接耕种并取得收成,以缓解将士们粮食困难的情况。” “不成,我不同意!”康王第一个反对,“将士们打仗已经够辛苦的了,到头来吃不饱也就算了,居然还要种地,如何兼顾得过来?” “另外,现在西部战火连天,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谁愿意在当地种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还不如从各地征收军饷,向西部运输军粮!” 裴玄凌:“长途运输太过消耗粮食,去年从各地运往西部的军粮,每运一石粮食,车马人力就要消耗六石左右的粮食,一些偏远的地方,最高消耗十石粮食,最后到军队手里的粮食少之又少。” “而屯田可以避免长途运输带来的巨大消耗,朝廷可以在水草丰茂的地区修建城堡,作为百姓移民地点,给他们提供房子,种子,农具,大夫等,并免收粮税,让他们的安全和各方面都有保障,自然就有人愿意种地了......” 说到这,裴玄凌转而朝上首的建元帝说:“父皇,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儿臣恳请您下令西部边关屯田,任命一部分将士为典农校尉、屯田都尉等官职,让他们全面负责西部周边的屯田事务!”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太子。 宋福看着太子,也流露出赞赏之色。 他果然没看错人,太子殿下每次提出的治国方略都利国利民。 只可惜,太子现在不执掌礼部,转而执掌工部了。 果然,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唉,曾经有一次可以和太子好好共事的机会摆在他眼前,而他却没有好好珍惜啊。 直到现在,后悔莫及。 上首,建元帝微微颌首,“西部军粮困难,此事刻不容缓,太子的提议不错......” 说到这,他看向康王,“老二,朕命你即刻下令到西部军营,让边关将士尽快展开屯田事宜!” “是!”康王低头垂眸,嘴上应得爽快,心中却不怎么乐意。 他打心底里不愿意边关屯田,既要种地又要打仗,这只会影响将士们打仗的速度,于兵部一点好处都没有。 最后,反而有利于太子的工部。 若是军粮有了,户部不用拨款派送军粮,省下大笔银子,还有利于户部。 可父皇都下令了,他也不敢耽搁。 见皇帝同意西部边关屯田,裴玄凌又说了农具的事情,“父皇,近日工部改进了一些农具,能节省人力和畜力,让百姓们种地时事半功倍。” “所以,儿臣想申请一批银子,让工部大量制造农具,送一批农具去西部边关,其余的,送去各州、府普及新制的农具。” 在他说这些时,已经有工部大臣将农具图稿呈给了建元帝看。 建元帝看过图稿后,颇为震惊地问:“太子,那些农具当真有图稿上画的这样好?” 裴玄凌:“当初得到图稿时,儿臣也不敢相信,这段时间,儿臣特意让工部赶制了一批出来,让大臣们试用过了,这才禀报给您。” 虽然他一开始就觉得那些工具可行,可是要想让户部拨款,让工部信服,就得用试验结果说话。 工部大臣一:“皇上,经过臣等试用,那掠儿确实是割麦子的好工具,比普通镰刀割麦快上五六倍。” 工部大臣二:“还有那个曲辕犁,那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工部大臣三:“更令人惊喜的,是那个龙骨水车,它有三种构造,可以分别利用水力、人力或畜力、风力转动水车灌溉田地!”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兵力和农业,如今听说工部研究出如此厉害的农具,这对于本朝农业发展特别有利,建元帝当即爽快下令,让户部拨款给工部,大批量生产新农具。 下令户部后,建元帝就问:“对了,太子,刚才你说这图稿是你得到的,你从何得到的?” “回父皇的话,是儿臣无意间看到蒋重锦画了这样的图稿,儿臣见那图稿有利于老百姓耕种,便让工部做了些农具出来。” “皇兄,你可拉倒吧,蒋重锦不是玄门子弟么,居然还会画农具图稿?”康王可不信太子的鬼话。 倒是建元帝说:“蒋重锦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科举时,他写的治国方策就特别好, 没想到他居然还会改进农具,简直是个奇才!让他当个四品少监都有点屈才了......” 于是乎,建元帝一个高兴,就把蒋重锦晋升为三品司天监! 不仅如此,还赏赐了大量财宝,让人送去蒋府。 听说皇帝晋升蒋重锦的官职,康王不满地咬了咬牙。 太子现在只管着一个工部,关键才接管工部多久,这便出尽了风头,又是屯田,又是改进农具的。 又是让兵部配合他,还得让户部给他拨款。 咋那么能呢? 他严重怀疑太子最近是不是受什么高人指点了,等他下次约见蒋家母女,得好好问一问才是! 工部的事商议好了,建元帝说起了年终总结的事情。 在这之前,各部官员都向建元帝呈上了年终总结,建元帝花时间早都看完了。 这会子,建元帝根据大臣们的总结,他也做了个总结。 做完总结,他俯视着下首的臣子,“关于诸位爱卿写的年终总结,朕已经看完了,大部分人都写的不错,只个别人写得极为差劲!” 说话时,建元帝眼神凌厉地瞪着康王。 对上建元帝不满的眼神,康王暗叫不好。 果然,只听建元帝厉声道:“康王写的兵部总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现罚一月俸禄,取消年终馈岁!” 前几日看大臣们的年终总结,人家都是写的几百上千字,最多几千字就了不起了。 他这个二儿子,直接写了将近两万字,给他看的头昏眼花,怒从心头起! 关键明明一句话就能写好的事,康王非得长篇大论。 若是人人都像康王这般废话连篇,他如何看得过来? 康王吓得立马跪下了,“儿臣头一回写总结,没写好,还请父皇息怒。” 他这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回写年终总结么。 加之他在文学方面有缺失,便找了几个文学好的,帮他出谋划策。 最后东拼西凑,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两万字。 本以为父皇会满意的,谁知居然被父皇当众怒斥。 这还没完,建元帝还让太监当众念康王的年终总结,听得大臣们那是昏昏欲睡。 本来康王觉得自个写的挺好,被建元帝一通训斥,如今还被太监当众念出来,他自个听了都觉得羞耻。 等到太监将两万字念完后,建元帝就说了:“明明几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长篇大论,从今日起,不管你们写什么奏折,都要简洁明了,听明白没!” 众大臣:“是,臣等明白。” 事情都说得差不多了,建元帝就让大臣们去殿外领取年终馈岁。 都是按照官籍发放银子、铜钱、牛羊猪肉、大米等物...... 别小看这年终馈岁,一些官职高的大臣,年终馈岁比俸禄还高。 看着大臣们领取年终馈岁,康王心里头不是滋味。 他被罚了俸禄,还没了年终馈岁,回去只怕不好跟王妃交代啊。 就在康王失望离开时,七王爷就快步跟上康王,哥俩好地揽着康王肩膀,“二哥,别闷闷不乐了,这样吧,我把我的月俸和年终馈岁都给你,你就不用担心没法和二嫂交代了。” 康王摆手拒绝,“那是你的月俸和年终馈岁,我怎能要你的?” 七王爷:“咱哥俩谁跟谁,反正我又没有媳妇,不怕媳妇和我闹,再说了,我有那么多生意,过年也不愁银子花,倒是你,想好怎么跟二嫂交代了吗?” 最近他和蒋良娣合作的那几个新买卖,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银子建立在背叛二哥上,他必须得对二哥做出补偿。 一想到家里的王妃,康王也就没有再推辞,“那行,等我之后发月俸了,再慢慢还你。” “二哥,我既然给你了,就没想过让你还......”七王爷颇为壕气! ** 当天下午,朝廷的圣旨送到蒋家时,蒋家正围坐在前院堂间,琢磨着置办年货的事儿。 蒋怀哲要准备三年后的科举,整天不是在家看书写文章,就是在京城与才子们谈天。 因此,除了他和蒋家的小孩,其余人都在。 冯氏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凄子开发日志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蔡姬传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