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趟所定之法,所省之时间人力却更甚...” 明赫悄悄羡慕不已,这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道路整体规划图啊,这是七个国家的道路山川河渠桥梁施工规划图,这些平均年龄六十岁的老人,竟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反复拿出几个方案,又不断推翻旧方案拿出更好的方案...水家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和办事效率太可怕了! 嬴政腾出一手接过图纸,诸昭又取出一份大舆图,将之铺于地上后,从袖中取出木尺指道, “我等将天下七国之道路盘整一番后,分为乡闾小道、郡县内部官道、各郡县互通之官道、咸阳直达天下各地之驰道、咸阳直达北地九原云阳之直道...” 嬴政眼中迅速闪过一抹亮色,直道,乃是大秦攻打匈奴诸地之快捷道路? 诸昭继续侃侃而谈道,“每一级道路之宽度皆不同,所用筑路之基石亦截然不同...如今大秦虽有坚硬之水泥,但车马所行之轨道无法以水泥铺设,仍需以黄土为材料...” 明赫猛地睁大眼看向对方,为什么车轨不能用水泥铺设啊?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啊,人人都能用水泥修路,为什么大秦不可以? 早早对九公子付出善意值的诸昭,自然是能听见这心声的。他急忙瞥了君王一眼,下一瞬便快速调转话头,状似在对嬴政解释一般,解释道, “陛下,所谓无蹄无马,对一匹骏马而言,蹄腿乃是周身最重要之处,而若马匹长期在过于坚硬之路面疾驰,将有损蹄腿...再者,我等前些日子在郊外铺设了一段水泥路面,牵来一匹驮车马匹试过数日,若水泥路面逢雨沾水之时,马蹄极易打滑摔倒,如此一来,非但骑乘之人极易受伤,马亦会动辄摔伤腿脚...” 他虽不知道九公子口中的“大家‘指的是谁,但很乐意为这可爱小孩童解释一番的。 嬴政对诸昭热心得过头的举动之缘由心知肚明,一时倒也没说什么。 倒是明赫皱着小眉头想了一瞬后,又悄悄跟系统嘀咕道,“统子,既然马不能在水泥路上跑,为什么后世要把水泥路叫做‘马路’呢?我一直以为它是策马奔腾的意思...” 正在疯狂翻资料的系统,急忙放下资料解释道,“宿主,这是误解哦,马路上最多只能牵着马慢慢走...因为马匹快速奔驰时,它的蹄部能陷入一小截到泥地草地里,对,就是留下马蹄脚印那一小截,从而可以缓冲力量...而在水泥路面奔驰,马蹄就缺失了这部分功能,因为腿部承载的压力更大,就更容易损失马蹄和马腿...防滑也是同理,马蹄能陷进泥地草地那部分,也起到了一定的加固腿部力量作用,而下雨天的水泥路面,马匹找不到任何能帮它支撑的外力...原理跟人类在水泥地跑步伤腿脚是一样的,只是马匹的腿和蹄相对更容易受伤...” 明赫恍然大悟后,又忍不住苦恼起来,“如果是这样,秦国这路还怎么修啊...” 话音未落,他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正要兴冲冲跟系统分享办法,就听诸昭继续道, “是以,我等为解决此事,想出了一个各行其道之法...” 第123章 让明赫感到万分惊讶的是, 诸昭接下来说的“各行其道”法子,跟他脑中灵光闪过的竟是同一个法子——在同一条道路上,划分出人行道与车马行道, 这样一来,车马之道便可以黄土夯铺,而人行之道则以水泥铺设。 趁着父皇饶有兴致地与诸昭讨论细节, 他不由兴奋地悄悄跟系统感慨个不停, “统子,华夏老祖先真的太有智慧了!我刚才虽然也想到了这办法,但它并不是我创造出来的, 而是在前世人车分流是司空惯见的场面...可两千多年前的水家,从没见过人车分流啊, 他们竟然能想出这个办法,真是从无到有的飞跃啊...” 明赫前世曾看过一个科普历朝律法的视频, 印象格外深刻, 其中就提到了, 唐宋明清各朝对“当街驰马伤人”的惩罚条律, 所以他笃定就算到了清朝, 人车牛马也仍是同一条路上并行的——据说,世界上最早提出人车分流概念的, 是一个叫霍华德的英国人。(1) 但系统接下来的话,却再次令他震惊不已, “不是的哦宿主, 华夏最早的道路管理规则, 出现在八百年前的西周时期, 水家提出的方案,可能正是受此启发而来...不过在原本的史书记载中, 后世朝代并未结合周朝的道路规则开创出‘道路人车分流’之法,说明水家这群老爷爷在专业领域的观念十分超前,已经算得上非常厉害了...” 在系统滔滔不绝的介绍下,明赫这才知道:原来早在西周时期,华夏就出现“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的交通法规了!(1) 同时,西周王室还根据天子京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食邑之别,划分出宽度为三轨到九轨不等的城市道路规格,并在道旁栽种甘棠、杨柳等树木; 又按人与牛马通行、牛车通行、驷马马车通行等类别,划分出径、畛、涂、道、路等五种乡闾道路规格。 除此以外,还设有“六官”负责道路维护与巡逻,譬如,“野庐氏”负责修路,“司寤氏”负责盘查夜间行人通行凭证,而“条狼氏”则负责驱赶捕杀沿途豺狼... 系统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最后感慨道,“西周时期,不管城市道路还是乡村道路,每十里会有为路人提供饭食的‘庐’,每三十里会有为路人提供住宿的‘宿’,而每五十里会设置一个‘市’,还能为马匹提供草料...这服务,跟人类两千多年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没什么区别了..华夏人真的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很有智慧了...” 后来,随着春秋战国乱世的到来,废除了西周井田阡陌道路的大大小小诸侯国们,一个个忙于争夺地盘的谋划,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对手蚕食,哪还有人顾得上按周礼的要求修路? 是以,列国新修的郡县道路虽也设有驿馆,却绝不可能每十里就出现一个提供饭食的“庐”,正因如此,以黍米蒸晒而成的干粮“糗”,才会成为这时期远行人的通用干粮。 明赫连声赞叹道,“统子,他们真的太超前太人性化了!在道旁栽树美化环境,设置道路管理人员,提供道路服务区,跟两千多年后真没啥区别...我今晚就去劝父皇...” 哪知他意念中的话音未落,就听见年轻帝王清朗的声音响起, “朕听闻,数百年前周王室鼎盛之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道旁每三丈而树,桑柳枣榆可为行人遮阴蔽日...”(2) 明赫急忙兴奋仰起头,眉眼弯弯看向自家父皇,喜滋滋嘀咕着,我跟父皇又一次心有灵犀哦,父皇的观念永远走在时代前沿,噢耶! 嬴政眼中含着融融笑意,垂首贴了贴小家伙的脸蛋,既然小家伙不反对此事,看来朕于道旁栽树便算不得破费。 诸昭慈祥地看了两眼明赫,这才取出另一份图纸,笑眯眯道,“秦人能做陛下之子民,真乃三生大幸也!老臣早已画好庐宿与树木图纸,还请陛下过目...至于道旁之树,老臣以为栽种寻常青松便可,不必如周王室那般以甘棠树道...” 嬴政颔首和煦笑道,“爱卿为大秦思虑周全,甚好!” 这时,系统忽然大声提醒道,“宿主,快,快劝秦始皇植树造林!我突然想到,古代洪灾泛滥有个被人类忽视的重要原因!古人为了烧火做饭取暖和建筑房屋马车,会不停歇地无序大量砍伐树木,从而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沉积在河道之中,河流淤堵流速减缓,如果遇上暴雨就是下游百姓的灾难...” 明赫猛地眼睛一亮,连声夸道,“统子你好聪明啊!是啊,我一时竟没想起来这事,在后世朝代统治者,意识到树木与洪灾的关系后,都开始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了...对,我们大秦也要早些未雨绸缪,多种树总归不是坏事!” 他立刻仰头眨巴着黑溜溜的大眼睛,笑着用稚嫩的童音脆生生道,“父皇,大秦既然要在道旁栽树,不如趁机多挖些树苗,在咸阳周边的荒山上也多种些,前几回暴雨,荒山经常被冲垮...” 见父皇用温和的眼神鼓励着自己,他顿时笑得更甜了,伸出两只小胖手比划道, “孩儿跟韩信在园子中刨泥观察过,树长得越高,它的根就会越粗壮,也会往地下埋得越深,树根会紧紧抓住泥土凝成一大块,不会让它们松散乱跑哦...” 说到这里,他就停了下来,眼巴巴扑闪着黑眼睛看着父皇。 他只是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再在兄姊面前立“神童”人设,也不敢在君父与大臣面前,蹦出“防止水土流失”这种词出来啊... 自家最厉害的父皇,一定能猜出他想表达的意思吧? 明赫确实没想错,嬴政是何等颖悟绝伦之人?早在小家伙说到树根时,他清明的眸光中便已闪起星星点点的光亮——树根,能固土! 所谓一念通则百年通,几乎是第一时间,在他细细回想了一番树根的构造后,立刻便确认了此事:树木强大的根系,确实能将松散的土壤凝结为坚土。 在诸昭与蒙毅一时仍未想通,树根与泥土跟多种树有何干系之时,嬴政已摸着小家伙的脑袋,柔声问道, “吾儿可是想让大秦多种树,如此便能以树根之力稳固泥土?” 明赫急忙高兴地点头如蒜,又伸手比划道,“是啊父皇,树根能托起那么高一棵树,说明它们力气很大哦!” 嬴政轻轻捉住他的小胖手,笑着颔首道,“吾儿小小年纪,便为我大秦解了如此一个大难题,真乃朕之福星也!” 原来,先前六国君王为挖掘煤矿,命人于各处山间乱伐乱挖,如此一来,逢骤雨之时各地便经常发生滑坡,朝中大臣们近日正在为此事困扰。 倒也不怪他们没想到植树固土的法子。 在这时期乃至之后的数百年间,“毁林开荒种粮”才是主流观念,一时之间,秦国大臣们哪能想到,要反过来给山上栽树? 当日,大秦皇帝嬴政便连下了两道诏令: 一、征募工人百万人修建四海道路; 二、凡在秦国傅籍者,每户除今岁在当地荒山栽树三百株,往后每岁需种枣、榆、柳、松各四十株,如土性不宜,则改种朝廷名录中旁的树木品种,树苗由朝廷提供。(3) 由于君王登基之日大赦天下,除却十恶不赦之罪犯,旁的刑徒隶臣诸人皆已欢喜归家。 是以,这一趟修路朝廷只发征召令,并不强制点名要求何人必须前往——但嬴政自信,在每日30钱的利诱下,朝廷很快便能征足人手。 ... 果然,这道诏令传到各地的当日,郡县衙门便挤满了自愿前来报名的踊跃庶民。 楚国故地淮南,六县县衙前,也被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县中数名狱卒与守备军正在人群中穿梭着整队,并声嘶竭力地大声喊着, “二三子,速速以先来后到之规排队!速速以先来后到之规排队!胡乱插队者不许报名...” 这般来回吼了数百遭仍是无用,想抢先报名的百姓们,叽叽喳喳拼命挤作乌泱泱一团,大伙都生怕名额报满了——旁的郡县也在征募哩! 无奈之下,县令只得让县尉取来军中大鼓,并传壮士前来咚咚咚敲得震天响,大鼓声迅速盖过了人群的喧哗声,又带着些征伐的杀气,总算让百姓们停下喧哗和挤压,一个个老老实实朝县令望去。 六县县令悄悄大松一口气,这才整了整衣冠抬手让壮士停止敲击,站出来拼尽全力大吼道, “本官即刻命人着手登记名册,但若再有衙前喧闹及插队者,本官定会当场取消此人报名资格,二三子若安静排队,本官定为尔等争取到修路之机!” 话音刚落,就听有人急道,“县令大人,请您快些开始吧,莫让滂县与华县抢先呀!” “是啊,还请县令大人早些登记我等名册递交上去,我等恨不得立刻出发为朝廷修路修渠啊!” 县令摆摆手,待守备军搬来几张桌椅摆好后,便与几名文吏各执执笔坐下,大声道,“本官再重申一回,只有安静排队不破坏规矩者,方可前往各地修路,再有喧哗乱晃者...” 他话还没说完,又有一名挤在前面的中年男子,指着他身后的中年妇人,故意用县令听得到的嗓门嘀咕道, “这修路修渠乃是力气活,朝廷既包三餐饭食,又每日发30钱,我等男子自不会辜负陛下厚恩,必会竭尽全力助朝廷尽早修好...噫,无甚力气之妇人,何必来往男子身前凑热闹,想着占我等与朝廷之利?” 县令蹙着眉尚未开口,中年妇人便狠狠瞪了那男子一眼,叉腰中气十足怒吼道,“老娘占你这泼皮之利?你何不溺以自照?!陛下对我等有粮食换麦秆之大恩,我等岂可狼心狗肺占朝廷之利?呸,好教你这泼皮知晓,老娘乃家中力气最大者!” 她这话一出,队伍中旁的女子亦大声力挺道,“就是!我等乃知恩图报之人,正因不想占朝廷之利,这才劝住家中良人与半大小子,亲自前来报名为朝廷效力,你等真是狗眼看人低...” “是啊,若是楚王征人修路,我必打发家中痨鬼前去...” 那中年男子见对方在众目睽睽之下这般泼辣,不由气得面红耳臊,也跟着放开嗓门大吼道,“你这村野泼妇,何人娶你真乃倒霉十代也...” 狱卒大喊着“噤声”冲上前,想将二人一并驱逐,哪知对方跪地哀嚎死活不肯走,那妇人更涕泪横流喊冤个不停,并一再强调自己力气很大,修路能完成得又快又好,而旁的百姓又在一旁帮腔的帮腔,指责的指责,现场再次乱成一团。 县令取笔蘸好墨,无奈看着这一幕,心头暗暗叫苦不迭,若换成老秦人,早在长官下达第一便规则命令之时,便已静悄悄排好队,何至于这般三番五次不肯听令行事,还敢当着他的面打起来? 但话又说回来,他来此地数月间,倒从未与胆大泼辣的楚民起过冲突——楚民们往日是极谨遵本分的。 今日他们这般疯狂之态,他亦是头一回见,眼下,人人皆在胡乱推攘吵闹,他总不能将众人全赶回去,各郡县皆有最低名额指标的。 这时,他右侧年长的文吏眼珠一转,悄悄倾身如此这般耳语一番,县令面上登有喜色一闪而过,继而,他又重新恢复严肃神色,起身大喝道, “来人!将县中磨盘抬三个来,凡依本官之令排队者,皆可上前一试;凡能以一人之力搬起石磨者,无论男女,皆可当场录用
相关推荐: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桃源俏美妇
镇妖博物馆
蝴蝶解碼-校園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NTR场合_御宅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山有木兮【NP】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篮坛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