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h好像被继兄强制爱了 > 第137章

第137章

,书同文的文,又是哪一种便捷文字,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哦,吾儿此话何解?” 明赫忙兴冲冲解释了一番,蒙毅在一旁听得两眼放光,怪不得长兄称赞九公子是神童,他小小年纪,竟也懂这等朝堂之道! 他哪知晓,小家伙这通解释的内容,全来源于史书上秦始皇施行的政策。 明赫越说越兴奋,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忙挣扎着从父王身上下来,来到自己的小桌椅旁,拿起松烟墨又胡乱研了几下,便抓起毛笔蘸写了几个字,自豪地举给父王看,两眼闪着喜悦的光芒道, “父王,秦国往后若要书同文,将篆书改成这种楷书可好?写起来方便很多哦,孩儿会写很多楷书!” 还是他前世学的简体楷书! 历史上,秦朝将篆书改成了更简洁的隶书,而在魏晋时期,更便捷的楷书又开始渐渐取代隶书,为后世参考前朝史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如果能一步到位把篆书改成简体楷书,一来更方便后世朝代辨认读取秦朝历史,二来,也方便当世更多孩童识记文字。 君王满脸惊喜大步上前,接过小崽写的“我爱父王”这几个大字,他虽不识得这几个字,却在细细端详一番后,约摸猜出这字中之意,便笑着将之递给蒙毅,“爱卿认为这楷书如何?” 蒙毅惊讶接过九公子写的楷书,这幅字与先前那幅秦篆,写得全然不同,若秦篆那幅字是鬼画符,那么此幅简直称得上眉清目秀了! 他斟酌道,“王上,臣眼下只能看出,这楷书多以横竖为笔画,线条笔直,粗细有度...可否请九公子再以此文字,临摹两行李将军之书信,如此,臣便可直观对比它与篆书之不同。” 明赫忙笑眯眯说好啊,便蹬蹬跑去把李牧的密报取来摆在小桌子上,认认真真抄了两行。 待看完这确实比秦篆简洁许多的文字,蒙毅自是赞不绝口,君王亦决定次日与朝臣商议,若无意外,秦国接下来的文字改革便会采用这楷书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如今只有小崽一人懂这楷书,该如何让官吏们抄录两种文字之对比再撰书推广? 哪知,他这烦恼还没过夜,当天梦境之中便有当日画的仙气飘飘老神仙入梦,赠与了他《楷篆字体对比大全》与《楷书千字文启蒙》,还提醒他,再秦国下杜县有一位书法奇才程邈,可为秦国改革文字提供极大助力。 在原本的历史中,是李斯带着书法颇有造诣的赵高、胡毋敬和程邈一起完成文字改革的。 但现在,赵高早死了,“老神仙”担心老黄牛李斯为这事累过了头,这才从系统处要到程邈的地址,暗示自家父王将这人捞来干活呢——能被称为书法家的人,写的字是绝不会丑的! 君王欣喜万分之下,又难免有些不解:既然吾儿梦境之样貌能改变,他先前为何一直不舍更换模样? 君王又哪里知晓,小家伙一开始怕换了样貌父王就不认识自己了,这才苦苦顶着那副丑模样坚持的,现在这新模样既然是君王亲手所画,他自然不再有这担忧... 次日早朝上,百官们亦认为这楷书极便于来日推广,便一致赞同将秦篆改为楷书之事——虽然他们也要从头学起,却能让儿孙不再被篆书所困扰,自是恨不得新字早日启用的,但他们也知晓,文教诸事乃国之大事,绝非数月之功。 嬴政既得了那两本文字仙书,便将此事安排了起来,他一边命人前去下杜县征召程邈入咸阳,一边命李斯、胡毋敬着手统计秦国全境内流行的常用字,再依据这些常用字,先编纂出适合公学孩童的启蒙律书,再徐徐推进官吏律令与文书字体改革。 下杜县位于渭水之南,与咸阳相距并不遥远,正在县衙当文书小吏的程邈,就这么一脸懵然地被朝廷派来的驷马马车接到了咸阳。 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痴迷书法的程邈在秦国灭韩之战时,用自创的隶书书写公文中的”宜阳“二字,而他写的这两个字与篆书的“南阳”相仿,便导致秦军将军粮运去了南阳,获罪的程邈便以徒隶身份,在囹圄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变革文字之时,才慕名将他请出了牢房。 而这一世秦国灭韩之时,因许诺赠粮种一事得到韩国各地开门献城,仗根本就没打起来,自然也无须从下杜粮仓调取军粮,如此一来,程邈也侥幸躲过了厄运... 原本,隶书是程邈在狱中以十来年时间完善起来的,眼下的他虽自创了数十个隶书字体,却远未达到史书中成就。 故而,来到廷尉官署他一听朝廷将自己接来咸阳,竟是要自己襄助李廷尉改革文字,吓得转身就想跑! 他不行的啊!就算杀了他,他也想不出来如此多新文字来! 深谙人性的李斯命人拦下程邈后,只举着手中刚抄下的几张楷书在对方眼前晃了晃,说了一句“你只需协助老夫抄录,无须你自创文字”,程邈便两眼发直地盯着纸上的端方字体,忙不迭地应了下来,再不提想跑回家一说。 新文字?朝廷竟有如此简洁美观的新文字!他真心实意喜爱这从天而降的好工作! 趁此机会,明赫有事没事也会多去帮李斯他们解惑,顺便查看进度,一时之间,咸阳宫布满了“九公子真乃神童啊!连李廷尉都认不全的新文字,九公子不但全认识,还会写!”的惊叹之声。 ... 在秦国君臣对未来满怀美好憧憬之时,燕国王宫却是一片死气沉沉。 燕王姬喜原以为,趁着秦王被巫师迷惑而让代郡迁移之际,燕国能白得两座关隘县城,如此一来,也算稍稍解了秦军横插一脚夺走赵国城池之恨。 哪晓得,那秦国巫师占卜之言竟是真的,代郡真发地动了,上谷郡也真发地动了,那先前被他视为洪水猛兽的流言,竟全是真的! 这一来,燕国派去抢地盘的三万士卒有去无回,上谷郡亦落入秦人之手,让他如何不气? 更令燕王愤恼不已的是,燕国官吏可留于家乡任职,那叛贼上谷郡郡守之族人全在上谷郡之中,如今,纵便他想灭其三族亦无能为力,因为,上谷郡已有秦军重兵把守。 既然杀不了上谷郡之人,他自然要杀旁人泄愤——除了夷光当日占出秦卦为假的巫师三族,燕王还在鞠武的怂恿下,派人去杀武阳郡忠心遵从他诏令的郡守全族。 在他看来,若非这郡守当日将上谷之民赶回去,上谷郡守又岂会怒而带百姓投奔秦人?此等贼子死不足惜! 想到近日宗室的步步相逼,燕王不由得闭紧了双眼,重重叹道,“秦人竟敢占我燕国上谷重镇,可恨至极啊!” 成功将判断失误的祸水引向武阳郡守的鞠武,忙劝谏道, “王上不必自责,您身为君王,又怎会有错?此番上谷失守,只怪那武阳郡守不见机行事,更怪上谷郡守将那些贱民看得太重,您当日之诏令,是不许上谷平民流窜四地,却未约束上谷士卒官吏啊!若他当日肯只身带士卒投奔武阳郡,不过就死些卑贱庶民罢了,我燕国何至于会城池不保,唉...” 上谷郡,乃是燕国北疆第一大郡,它在燕国王族眼中,更有非同寻常的吉祥意义。 当年燕王姬哙在一帮臣子以“尧舜禅位”的忽悠下,先是废除太子姬平,接着将王位禅让给宠相子之,又令群臣凡俸禄300石以上者,皆要交出印玺任由子之重新任命,自己则迁居别宫,对宠相俯首称臣。(1) 此举引来将军市不满,以清君侧之名率军攻打子之,却被子之斩杀于市,接着以平叛之名下令追杀废太子姬平与燕王诸子,意欲斩草除根。 此时,燕国之君乃旷世昏君,而与燕国相邻的齐国君王,却是将齐国带入最辉煌时代的明主齐宣王,他借着孟子“匡扶正义”的劝谏,打着“以仁义之师助燕铲除奸佞”的名头,派大将匡章率十万大军攻打燕国,短短五十天内,燕都沦陷,燕王姬哙自缢,燕太子姬平身死,宠相子之被齐国做成了肉酱。 这时,燕国另一邻居中山国见有利可图,也趁乱发兵攻下数十座城池,燕国亡国之危近在眼前。 好在,并未得到好处的赵魏秦楚之国,不肯坐视齐国吞噬燕国,于是纷纷出兵助燕反齐。 此时燕国群龙无首,王位空置,在赵武灵王的派兵护送下,姬哙的庶子姬职回国当上了燕王,如此一来,天下局势重归于微妙的平衡。 燕昭王姬职,便是让后世燕国王族念念不忘的中兴之君,他在位期间修筑黄金台,以高官厚禄广招天下人才,燕国便日益强盛了起来,很快,燕昭王便命大将秦开率军攻打东北边境的东胡,强悍的燕军打得东胡人节节败退,最后却之千里之余。 燕国从此便多了这一千多里的广袤养马之地,燕昭王沿着此地修筑长城,设置上谷、渔阳、辽东、辽西、右北平五郡。 其中,上谷郡乃数郡之重,它北以燕山为屏障,南拥高地俯视中原,东扼险关之咽喉,西与赵国代郡紧密相连,又有洋水、沩水等河流贯通而过,乃是诸国少有的畜牧农桑皆宜之地,更是土地贫瘠的燕国罕有的肥美之地。 更遑论,此地在姬氏宗族眼中,乃是兴国之兆,是绝不能丢失之地,正因如此,燕王丢了此地,宗族众人的熊熊怒火眼看已压不下去了! 思及此,燕王咬牙切齿道,“眼下,寡人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派兵夺回上谷,或由宗族带兵造反,另立新君夺回上谷!” 鞠武闻言眸光一厉,做了个手势道,“不如,王上先下手为强...” 燕王抬手道,“不可!他们若联合起来,手中亦有十多万兵马,我国中兵马岂能手足相残?” 鞠武诧异道,“王上这是打算...” 燕王冷笑道,“前番我三国攻赵唾手可得之际,秦国却来横插了一脚,想来齐楚君王亦是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寡人打算与他们联手...” 鞠武吓得脸色一白,急忙上前一步劝道,“王上,万万不可啊!秦人如狼似虎,纵便我燕国与齐楚联军,亦是打不过秦军的!” 燕王见他如此胆小,不由笑出了声来,“若我三国联军能与秦军硬碰,当日何至于落荒而逃?爱卿放心,寡人心中早有成算,要灭秦国,还需先灭秦王,秦国有如此君王镇守,我等何来机会?可惜了,吾儿当日之计便甚好...” 鞠武登时眼眸一闪,“王上是欲派人刺杀秦王?此计若谋划周全,倒是可行的。” 燕王却胸有成竹道,“不!我燕国已因刺秦得罪过秦国一回,绝不能故技重施。寡人听闻,楚国王宫极乱,为楚宫效命的巫师手上人命不少,而齐国方士能制出令人毙命之方...若寡人与齐楚两国联手,让他们派些巫师方士,以长生之名前去蛊惑秦王服下那等“长生之药”,何如?” 鞠武眼睛一亮,“借刀杀人,甚妙!” 蓟城王宫兴奋商量着毒计的君臣,却毫不知晓紧邻上谷郡的武阳郡,因郡守之死掀起了多大风波。 这郡守虽是愚忠君王的郡守,却也算得是善待百姓的郡守,这日,当燕王派去的新郡守,下令将旧郡守全族之人尽斩于闹市后,本就因君王不肯救上谷之民而深感不满的武阳百姓,当场就怒了! 这闭城杀人的命令是君王下的,为何要杀郡守背锅?在百姓眼中,农忙时节会亲自带家臣士卒帮他们抢收的郡守,远比素未谋面的燕王重要得多。他们不服! 正所谓匹夫之怒,亦可流血三步,更何况这郡中怒气腾腾的百姓,还得到了来自上谷郡“无私”的支援——先前主动投诚的上谷旧郡守,听闻武阳暴/乱后,忙兴冲冲带着乡邻族人,特意步行到武阳城外,高喊着“二三子,快来秦国吧,秦王仁善,我等只需缴四成税赋;秦王仁善,从不乱杀无辜;秦王仁善,会施粥赈助灾民”... 正所谓爱之深则恨之切,这些上谷郡之人在经历被君王无情抛弃的惊惧后,如今恨不得让燕国皆变成秦国之土——何况,秦王和李将军真的很仁善,他们只不过是想助更多燕国人过上好日子罢了! 在一片混乱之中,被煽动得人心浮动的乱民们愈发斗志高昂,他们高喊着“二三子,冲出去,做秦人”的口号,不要命地举着石锄冲上去跟守城的士卒扭打,数日后,这城门被打了鸡血的民众强行打开,早候在城外的上谷郡秦军便打着“平息内乱”的名号冲了进来。 待燕王惊闻,新派去的郡守被暴/乱的民众所杀、武阳郡也落到秦人手中后,气得当场便吐血晕了过去。 醒来后,他先命人快马追回送与齐楚君王的密信,又派人将姬丹无头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泄愤,这才命人装上几车奇珍异宝与金玉绢帛,再带上他毕恭毕敬的亲笔密信,派出使臣前去恭贺秦王又得一城! 大悲大痛之下,他忽然间便大悟了——燕国近年来对秦国万分恭顺之时,便从未被秦国占过城池,而此番燕国派三万人想占领乐徐、平阴二地,便立刻失去了上谷郡!可见,天道处处助秦,若与秦国作对,燕国只会亡得越早啊… 他必须抢先向秦王表明燕国之拳拳忠心,让秦国将灭国的目光瞄准齐楚两国! 至于宗室,再有谁人不服气,他便向秦国报上谁人的名字,自个儿解释去吧! 第99章 与燕王派出的使臣一道抵达咸阳的, 还有秦国信使送来的第二道急报——秦国又喜得武阳郡。 上谷郡本是燕国的西南大门,武阳郡本是燕国的东南大门,燕王却喜气洋洋地, 特意派人携来厚礼庆贺它落入秦国手中! 这般当着天下人伏低做小的姿态,极大地取悦了嬴政,他欣然在六英宫设宴款待了使臣。 如此屈辱之事, 燕国使臣当着满座秦国公卿大臣的面, 却极尽谄媚之能事,喜笑颜开地再三拜祝“秦王如松柏之茂,不骞不崩”“秦国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1) 看着如同跳梁小丑般左右逢源的使臣,李斯默默饮尽了尊中美酒, 眼中有嘲讽的光芒在闪烁。 国之兴亡,与君主之明幽息息相关。自周王室败落以来, 燕国数百年间昏君频出, 如燕昭王那般胸怀大志之明主, 不过一闪即逝, 若非诸侯为制衡中原, 燕国?早被齐赵秦楚任一国吞并了! 原本,他笃定, 以上谷郡对燕国的重要性,燕王必会在姬氏宗族的重压逼迫之下, 大举兴兵南下, 意图夺回主动投诚的上谷郡, 秦国便可借着自保之名, 趁与燕军交战之时北上攻占燕都蓟城——来而不往非礼也,既是燕国先开的战端, 看在天下人眼中,错的便绝非秦国。 如此一来,燕国便会名正言顺成为秦国下一个囊中之物,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将军在上   村夜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蝴蝶解碼-校園H   白日烟波   婚里婚外   神秘复苏:鬼戏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