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h好像被继兄强制爱了 > 第82章

第82章

厉声打断道,“王上,老夫已窥见你不诚之心!若你只肯出五千石黑石,老夫着实难为无米之炊,只好就此拜别!” 说着,便起身拂袖下座,正欲白衣翩然而去,却被魏王一把拉住衣袍,苦苦哀求道, “天师乃寡人平生所见之世外高人,炼丹之术堪称出神入化,除了您,世间再无人能为寡人炼制出长生药!如今秦国已运来黑煤一万石,请天师看在寡人一片赤诚之心,勿弃我而去呀!” 他先前服用张天师炼制的丹药,好几回都有飘飘欲仙之感,恍惚离飞升只有一步之遥,故而万分信任对方。 张天师顿下脚步,眼中有精光闪过,片刻后才悠悠叹了一口气,回头嗔怒道,“也罢,你我能于山泽间相遇,本就是天道让老夫来助魏王成就大业的。但要成功炼出一颗长生之丹,不但要黑煤五万石为君方,还需同是无根之火的黄金一万斤为佐方,不知王上可舍得?” 魏王心中一颤,五..五万石黑煤,还有黄金万斤?但他转念一想,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便忍着心头的肉痛,连声道,“全凭天师安排,寡人舍得,舍得!” 他先前一心求飞升之道,颇有几分不问世事的潇洒,故而将国中许多事都交与太子打理。 但自从知晓黑煤可炼出长生之药后,便重新燃起对权势的渴望,心中自有一番成算—— 昔年赵武灵王是何等英姿不俗,施行胡服骑射的赵国,一跃成为东方强国,但他离世不过短短数十年,赵国便惨遭长平之巨败,从此成了落水的无毛鸡。 而他魏国之先祖,当年又何尝不是率先启用李俚变法,魏国横扫中原,何其威风凛凛,到了后来历经几任平庸君王后,不也败落至如今之模样么? 是以,列国之盛衰,不过与君王之贤昏息息相关耳! 他自忖,以自己的智谋和魏国如今的实力,无论是秦国继续称霸中原,还是被赵国以灾星之计取而代之,魏国皆占不到多大便宜。 可若他能活到六国之王尽数薨逝呢?能活到六国尽是废物儿孙之时呢? 到时,阅人历事无数的他,便可轻而易举击败那些庸俗之辈,这中原大地之上,唯有魏国可尽情驰骋,列国,不过是他任意攫取之宝库罢了! 与来日不可估量的收获比起来,眼下这点投入又算得了什么?他只盼着那些贱民莫在秦国偷懒,能多垦些土地,来多换些煤石。 张天师笑着赞了一句“孺子可教也”,便以要炼丹为由翩然离去,走到殿外,却碰见太子魏假搀扶着一白发苍苍之老者走来。 自从他提出以秦地九成之粮、为魏王换取炼丹之煤一计后,便被魏假视作眼中钉,二人近日暗中屡有交锋。 张天师瞥了一眼魏假愤恨的脸色,傲然自矜地笑了笑,继续昂首阔步往前走去。 可惜呀,你不过是魏王可有可无的太子,而本座,是魏王奉为上宾的天师。 魏假恨恨盯着对方的背影,恨不得将署中獒犬尽数放出,畅快连骨咽下这骗子! 他这般愤怒,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当日秦王朝魏国借人之时,是他一力劝服魏王应下此事,当日魏王还亲口允诺,届时会拿出半数之收成,前往乌孙国给他的獒犬换牛犊。 如今,因这骗子一颗虚无缥缈的长生之药,他的父王竟出尔反尔! 想到这里,魏假的心更是痛得滴血:若按九成之粮来征税,我的心肝獒犬们,可以多得到多少新鲜美味的牛犊啊! 一旁的唐雎不动声色打量着他的神色,如何猜不到太子面上之悲色,乃是为了娱人署那些獒犬而流露,并非是为魏国之民。 便是他如今劝自己走这一趟,也是为了替那些畜生争口粮... 想到这里,亲眼看着魏国由盛转衰的唐雎不由暗叹一声:老夫虽知如此,却不能不来,若再任王上这般肆意胡为,与魏国离心的,恐不止秦地那一万之民。 待魏王见魏假扶着唐雎进来时,面上露出笑意,欣喜道,“唐公今日怎的进宫来了?” 说着,便亲自下殿来将他扶到席间坐下。 整个魏国,无人不敬佩这位没有官职、也没有爵位的老人,因为他曾拯救魏国于危难之间。 前几年齐楚联军悍然伐魏,眼看魏国不保之际,是唐雎不顾高龄只身赴秦,以精妙的辩才说服秦昭襄王出兵相助,解了魏国这趟大危。(2) 唐雎与君王相对而坐,单刀直入道,“王上,臣此番不请自来,是想询问一下,您找秦国以九成之粮换煤一事,可是真的?” 魏王一怔,“原是为这点小事,何至于劳烦您从郊外赶来?” 唐雎的目光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再次问道,“如此说来,王上果然以此为条件,才换来大梁这万石之黑煤?” 魏王忙解释道,“寡人也不想出此下策,奈何我魏国实在寻不到那煤石...” 唐雎长叹一口气,“王上欲找秦国买多少黑煤?” 魏王伸出五指,“不多,只需五万石。” 魏假一听,简直要气疯了,五万石! 以三十石黍米之高价,要换如此多黑煤,便要搭上一百五十万石黍米。 一万庶民即便不吃不喝地开荒,也种不出这么多粮食来,这意味着,魏国还得倒从国库往外掏粮食买煤! 他急得一直以眼色暗示唐雎,却见唐雎不慌不忙抚须问道,“如此说来,王上是想效仿秦王,为百姓造火炕发煤石了?” 魏王瞳孔猛地一缩,不满道,“唐公此言诧异,寡人何至于如此昏聩糟蹋国库银粮?” 唐雎目光如寒月一般射向他,“哦,王上认为,秦王此举乃昏君所为?” 魏王自信笑道,“以自古先贤之治国方略而言,国之大者,唯戎与祀,君王又岂能在庶民身上挥金如土?唐公且放心,秦国气数已尽,只有我魏国才是最后的赢家。” 唐雎摇首道,“王上骤然加征税赋至九成,必将引来举国民心不安...” 魏王已看出对方今日登殿之意,担心他长篇大论,边冷冷看了一眼魏假,边起身笑道, “唐公啊,您为我魏国操劳了一生,如今年事已高,正当含饴弄孙之时,寡人不敢再以国事扰您清闲,请公放心,寡人自有妙计,定能一举扭转魏国之困局,眼下以九成之粮换煤,不过暂且让百姓苦上一年,只需稍稍忍一忍便过去了...” 第60章 说着, 他便弯腰扶住唐雎的手臂,笑道,“寡人这就命人备车送您回去。” 以魏王的性子, 本不会这般客气地对待一个臣子,哪怕他为魏国做过天大的贡献,说到底, 不也是臣子的本分么? 而他之所以对唐雎格外温和, 乃是看在对方活到百岁高龄的份上。 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时代,一个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难免让痴迷丹药的魏王多了几分敬意——用张天师的话来说, 唐雎这是与天争嬴了寿数哇。 但他不知道的是,唐雎能活到这把年纪且神清志明, 靠的是从不执拗于回天乏力之事。 譬如此刻,他已试探出魏王的治国底线便是没有底线, 便从善如流缓缓起身, 言辞恳切告辞道, “王上, 您既不愿听臣啰嗦, 待臣说完此言便即刻告退——民者,乃国之源也, 眼下韩国已灭,五国虽有盟约却是一盘散沙, 魏国若想要扛到最后, 唯有善待万民, 以民心之力与强秦对抗, 方有一线生机。人之寿数有天定,炼丹一事过于空无缥缈, 王上若执意要与秦国换五万石之煤,不如将之分些与民...” 站在一旁笑眯眯的魏假,闻言顿时面色一变,还来不及观察魏王的神色,便听对方震怒道, “原来,唐公竟如此看好秦王而轻视寡人?寡人原以为,你对我大魏一片赤胆忠心,没想到你心中惦记的竟是秦国!说甚寿数天定,不过是想阻拦寡人的长寿之道...” 说到这里,魏王便气腾腾抽回手臂,一把推开唐雎,“去罢,我魏国出过叛逃的卫鞅,出过背主的张仪与魏无忌,多你一个唐雎也无妨!” 唐雎脚下猛地一晃,眼看就要摔在地上,魏假忙冲上来扶住他,口中忙不迭劝道,“父王,唐公此言,并非是为秦国说话啊...” 话还没说完,魏王便怒目瞪他,斥道,“闭嘴!来人,立刻将唐雎给寡人赶出大梁,此后不许他再踏进王宫半步!” 唐雎站稳后轻轻推开魏假的手,不慌不忙拱手拜道,“臣不敢劳烦王上兴师动众,自会走出这大梁王宫。但请王上相信,待秦军攻取大梁之日,臣定会守于城墙之上,与万千魏国士卒百姓共赴一死,绝不叛魏!” 魏王闻言,更是气得一口气卡在嗓子眼里,接连猛咳起来。 魏假急忙放开唐雎,冲上去扶魏王,被他一巴掌狠狠拍在手上,“滚!” 唐雎微微叹了口气,颤巍巍往殿外走去全网独家文·付费整理文·吃肉文言情耽美全都有·搜索抠群把①4八衣6酒63,却听身后传来魏王变了调的咆哮声, “我大梁城百年来,被秦军围攻不下数十趟,他又能奈我大魏若何?你这入土半截的老东西,竟妄想与寡人的大梁同日而亡?做梦!来人,将唐雎拖下去,腰斩于市!” 殿外的侍卫们面面相觑,看着面无惧色、一步步缓缓朝外走来的老人,头一回抗令,齐刷刷跪下来为对方求情。 在这屡屡被强敌攻打的乱世之中,所有的魏国人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寻求继续坚守的勇气。 而无论是眼前求仙问道的魏王,还是沉迷美色的先王,都远不能胜任这样一个角色。 自从信陵君黯然离世后,魏国就剩下唐雎这唯一的精神支柱,让这些侍卫亲手捆绑押送这老人前往闹市刑场,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魏王见殿外侍卫这般作态,更被气得怒火攻心,但他到底还有几分理智,深知众怒难犯——既然这些侍卫敢冒死公然抗令,若他果真命人将唐雎捆去闹市斩首,岂非要引发大梁民乱? 想到这里,他便一脚将跟着求情的魏假踢出老远,怒吼道,“好,既然你要为这逆贼求情,寡人便成全你!来人,拟诏废黜魏假太子之位...” 唐雎对身后的喧嚣置若罔闻,在夕阳的余晖中一步步往丹墀下的殿阶走去,待行至最下方一阶台梯之时,他才慢慢回首往宫殿望去,喃喃道, “五万石煤石换一颗丹药,来年若不继续征九成之税,他该如何补上这亏空...只盼魏国被攻破后,秦王能如善待韩民那般,给我魏国百姓留条生路...” ... 待魏国废除太子的消息,被探子传回列国之时,已是农历八月金秋,随着各种作物的陆续成熟,又一个农忙时节到来。 在纯粹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这是一年之中最能牵动所有人心绪的大事: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人来年的口粮、豪强来年的开销、朝廷来年的税收,全指望着这承上启下的“秋收”来延续。 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自然谁也没心思关心魏国那点破事——难得遇到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若不赶紧抢收庄稼,只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这一年就彻底白搭了! 正因如此,秦国咸阳工坊和各地煤场全部停工一月,大伙正热火朝天奔波在田间地头,高兴收割着黍米、菽豆、水稻、小麦,除了这些秦国原本就有的作物,他们还要拔花生、摘芝麻、收糯米、挖土豆... 这些从前压根没听过的新作物,让每个秦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比往年丰收更灿烂的笑容—— 秦国关中肥沃之田种植的小麦,最多不过亩产一钟,而产量更低的菽黍则只有三四石,至于其他贫瘠些的土地,产量则更低。 可现在,这些高产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在众人瞠目结舌的见证中,得到了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大丰收:土豆亩产达十钟,玉米亩产八钟,糯米亩产四钟,水稻与小麦亩产六钟,花生亩产四钟... 这意味着,秦国来年若全种上这些高产之粮,一年能得从前六七年之总数! 如此一来,老秦人家家户户能吃饱,也就是两三年的光景。教他们如何不狂喜? 更别提还有挂在枝头红彤彤的辣椒,埋在地里的胡萝卜,七七八八种的各种“调料”... 在这令人恍惚又心跳加速的秋收盛况中,从前因畏惧秦法而讷讷寡言的秦人,这些日子也时常在干活之时攀谈几句。 他们翻来覆去讨论的话题,无非也是同一个:等从官府领完粮食后,他们要挑上满满一筐小麦去磨粉,让全家能饱饱吃上一碗满满冒尖的手擀面! 说到这里,他们仿佛已经闻到了雪白的麦粉揉成面团后,那劲道又喷香的面香味,纷纷忍不住砸吧了几下嘴,手上的动作倒半分也没落下。 一碗清水手擀面,对无须亲自下地劳作的富户而言,自然算不上美食。 但对这些底层百姓而言,他们从未吃过稻米饭,也想象不出精贵的水饺是何滋味,用小麦磨粉制成的清水手擀面,已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食物,平日还只舍得吃半碗呢。 大伙想到这般美味的吃食,来自王上特意为各地传下来的“面食食谱”,干活的速度顿时更快了——这等珍贵的食物方子,哪个大户人家不当传家宝藏着?就我大秦王上对草民最慷慨,里正宣读的食谱上,不但有面条,还有馒头包子水饺煎饼... 如此多美味,不多干活怎能吃到? 原本一脸严肃的监田吏们,在史无前例丰收的喜悦冲击下,也难得露出了几分笑容,捧着竹简站在一旁,目如鹰隼地记录着农人们收进箩筐的粮食,与往年不同的是,很快就有一辆辆马车驶来,将这些留来做种的高产作物运往郡中粮仓。 此事还要从嬴政颁发的一个新政说起,他考虑到今年高产种子数量不够,至少有大半田地种植的仍是秦国原本的种子,若按原本的征税之法,将对大部分百姓不公。 故而早在春耕之时,他便下诏临时变更了征税办法:所有秦国之民,今岁田地不论何种作物,皆尽数先收入官府粮仓,官府则以每亩一钟菽麦的标准,统一计算他们的收成,再按各户种植的土地数量抵扣泰半税赋后,以足额的菽麦黍交付给百姓。 而按许多地方原本的产量,根本达不到亩产一钟,同样是泰半之税,亩产两石和亩产一钟比起来,自然是产量更高的算法对百姓更划算。 这道诏令,既是嬴政在继续试探朝堂的反应,也是有心给老百姓多留点口粮。 秦国这番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让开荒的赵魏之民看得羡慕不已,许多人想留在秦国的心愈发坚定起来。 辽阔的耕地,高产的种子,宽仁的君王,这三样叠加起来的诱惑,足以让他们义无反顾抛弃母国。 作为小老百姓,他们固然会在战时奋力为国坚守,但缘由却很朴实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深宵(1V1 H)   过激行为(H)   恶蛟的新娘(1v2)   猛兽博物馆   NTR场合_御宅屋   婚里婚外   沉溺NPH   开局成了二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