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杨野的禁脔(H) > 第43章

第43章

傅爆发争吵,也是因为此事,想让匠人师傅多休息一会,自己完成该干的活儿。 朱高煦见他们不少人神色有异,顿时笑道:“匠人们也不过是想日子过得好一点,没人愿意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朝不保夕的日子,你们说对吧?” “军器局的业绩单你们也看在眼里,经过本王整顿之后,效率翻了十倍不止,本王所做的不过是对匠人好点,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罢了,并非你们所想那般针对儒家经学。” 此话一出,赵毅等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诚然,汉王殿下只是稍微提高了一下匠人的待遇,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反倒是他们有些小题大做了,因为不少匠人的俸禄,甚至超过了他们,所以赵毅等人对此颇有怨言。 但是真正进了工坊劳作,亲自体验过后,他们才明白了这些匠人的艰苦。 一时之间 众人都有些沉默。 朱高煦见状叹气道:“儒家经学是当世第一显学,这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地位。” “但是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总得给人家吃饭的机会吧?” “饭都吃不饱,还要天天进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匠人听了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毅等官员也是面有愧色,默默垂下了头。 恰在此时,老刘头满脸疲惫地走了过来。 “王爷,成了!” “什么东西成了?” 朱高煦一愣,看着气喘吁吁的老刘头,没有听明白他什么意思。 “生产箭杆的母机,按照您的图纸,木作工坊那边研制成功了。” 朱高煦一惊,随即大笑道:“谁研制出来的,本王要重赏他,大大地赏!” “诸位,随本王一同见证一下,何为军国神器!” 军国神器! 听到这个词汇,赵毅等人同样心头剧震,默默地跟着汉王来到了木作工坊。 众人走进一看,只见两名木匠正坐在一个奇怪的板凳上面,一圈一圈拼命的蹬着脚底下的两个脚蹬子,随着他们脚下的踏动,一条宽宽的牛皮带,迅速带动着一个硕大的轮子嗡嗡转动…… 这是……什么情况? 在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之下,老刘头亲自上前制作出了一根笔直的箭杆! 赵毅接过箭杆,仔细端详良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根箭杆从放上机器到成型,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这可是箭杆啊! 箭尖有模具可以快速生产,现在箭杆生产竟然也达到了这般恐怖的速度! 那……一支利箭,生产出来需要多久? 赵毅激动得面红耳赤,握着箭杆久久都说不出来。 服了! 他现在是真服了! 这些匠人不但该赏,更该重赏! 整个大明都应牢记他们的卓越功绩! “王爷,您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老刘头腆着脸笑道,满脸骄傲与自豪。 朱高煦同样绽放出了笑脸,竖起了大拇指。 “老刘头,干得漂亮!” “本王听说你还单身,要老婆不要?” 众人:“???” 第97章军国利器!朱棣血压有些高! 军器局。 朱棣与姚广孝施施然地走了进来,并未惊动任何人。 因军器局那惊人的变化,朱棣有心亲自过来视察一番。 关系到明年开春的北伐大计,他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但转念想起自家老二正在折腾赵毅这些工部官员,朱棣又有些犹豫。 恰在此时,少师姚广孝入宫与皇帝商议迁都事宜,朱棣下意识地询问这位黑衣宰相的意见。 姚广孝先是听说了军器局的变化,感到有些惊诧莫名。 流水线作业,将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这还只是初步改革。 作为熟知兵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很清楚武器辎重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意味着什么。 但他更加好奇,是哪位惊世大才,推动了军器局的改革。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惊世大才”,赫然正是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 姚广孝只要一想起那日所见,一颗心顿时就提了起来。 这位汉王爷明明是富贵凶相,怎会突然变成了帝王之相? 想着,他心中的好奇更加浓郁,索性主动提出前来军器局视察。 于是这才有了二人的出行,没有惊动任何人。 连军器局门口的护卫见了,都被及时制止行礼。 朱棣很是想看看,自家老二究竟有什么本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走进军器局大院,却没有见到一个人,朱棣顿时就怒了。 官员不见了,匠人也不见了,这个老二在搞些什么? 正当这个时候,传来了赵毅的一声惊呼,远远地还传来乱哄哄的议论声。 二人寻着声音走去,来到木作工坊。 只见匠人官员全都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面带喜色,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喜事。 外围不少官员见到了皇帝过来,立马收住了声音,惶恐不安地想要下跪行礼,却被朱棣摆了摆手制止。 他顺着视线看去,一时间不由乐了。 只见两名大冤种木匠正在疯狂踩着脚蹬子,而自家老二端坐在那古怪器械前面,手中拿着一根木条正在加工。 朱高煦体型本就高大魁梧,坐在那古怪器械面前跟头棕熊一样,偏偏还得向前鞠躬弯腰,动作显得十分可笑。 这个老二,成天都在搞些什么鬼东西? 姚广孝却是在一旁细细观察着,眼中时不时地闪烁着精光。 他精通诸子百家,对墨家机关术也有所涉猎。 墨家始祖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 《墨子》一书,姚广孝曾潜心研究过,对里面神奇的机关术叹为观止。 但是现在,他很确信,即便是他所了解的墨家机关术,都不一定能造出眼前这台神秘器械! 此刻汉王爷手中那根木条已经加工完毕,还未等他自己细看,却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二,拿来给朕看看。” 语气中充满了霸道,充满了毋庸置疑。 咦?老头子怎么来了? 朱高煦抬头扫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皇帝的命令,而是自顾自地打量着手里滚圆笔直的圆杆。 众人见了默不作声,忍不住在心中向汉王爷竖起了大拇指。 陛下当前,敢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这天底下也就您汉王独一位了吧? 朱棣见他根本不搭理自己,顿时脸上挂不住了,怒气冲冲地上前夺过了圆杆。 朱高煦:“???” 你娘咧! 你这个皇帝真是闲出了屁来啊! 放着朝政不处理,整日来恶心老子来了? 朱棣细细打量着手里的圆杆,端详半天后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姚广孝在一旁及时提醒道:“皇上,如果臣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箭杆!” “这是……箭杆?这怎么可能?”朱棣失声,难掩惊容。 谁都知道,箭杆比箭尖更难生产,这就严重拖慢了利箭的生产速度! 毕竟仅是检查箭杆直不直,就能判断这批利箭的好坏。 完美笔直的利箭,堪称军中好箭,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结果。 但是现在,朱棣手中这根箭杆,竟然从头到尾没有丝毫的弯曲,而是笔直得让人难以置信。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根圆杆不但做得笔直圆滑,速度还快得吓人! “老二,这器械……是你做的?” 朱棣有些震撼地咽了口唾沫,缓缓出言问道。 朱高煦闻言笑了笑,没好气地回答道:“不是儿子做的啊,是老刘头与老宋头做的。” 儿子? 爹? 汉王爷的爹,是谁? 当今天子,大明皇帝! 一众匠人吓得全都跪倒在地,赵毅等人也顺势跪了下去。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谁是老刘与老宋?” 老刘头与老宋头听了这话,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们熟悉汉王爷的脾气,敢跟他插科打诨,但这位可是大明皇帝啊! “草民刘边(宋忠)叩见皇上!” 所有人:“???” 啥? 牛鞭? 送终? 这取名…… 这么随意的吗? 朱棣有些傻眼,看了一眼同样吃惊的朱高煦后,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 “咳咳,两位贤才,这器械能否量产?可生产出多少箭矢?” 朱棣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众人目光都看向了这两位“大才”。 老刘头有些紧张不安,捋着胡须答道:“皇上,这器械是我们根据汉王殿下提供的图纸所制成,所有难题都已经攻克,完全可以量产!” 听到这个好消息,众人都是欣喜若狂。 宋忠接着回答道:“皇上,根据我们的实验,一台器械三个工匠,只需一个时辰就能产出一百二十根箭杆!” “日后工匠操作熟练后,效率还能继续提高,两百不是梦……” 麻了! 彻底麻了! 朱棣身子都开始发颤,哆嗦着身子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朱高煦,随即感觉眼前发黑。 “老二啊,快来扶着朕,朕怎么感觉有些头晕……” “爹啊,人说的效率还能提高,不是说你血压高啊爹!” “你说啥高?还能提高?” 朱棣惊了,险些昏死过去。 众人急得手忙脚乱,急忙唤来了太医诊治。 姚广孝瞠目结舌地看着汉王爷,眼中的好奇之色愈发浓郁。 大明近段时间来的变化,可都与这位汉王殿下脱不了干系啊! 第98章心态啊!朱老四你心态不行啊! 军器局大院。 朱棣有些疲惫地坐在太师椅上,还没能回过神来。 朱高煦在一旁替他抚着后背,安抚道:“爹啊,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效率提高了些,以后您老挥师北伐打鞑子,可以直接箭雨洗地了而已,至于这么激动吗?” 箭雨洗地? 朱棣一听,身子一颤,险些又嘎了过去。 朱高煦见状急忙唤道:“太医呢?快来啊,又嘎了要……” 其实他心中清楚,这台机器的出现,对大明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不得不承认,骑兵就是古代战场天生的王者。 而草原游牧民族,就是天生的骑兵! 骑兵的数量,是中原王朝军队强弱的直接指标。 但中原的汉、宋、明等王朝,本来就极度缺乏战马,造成合格骑兵太少,多年来遭到草原游牧政权的吊打。 毕竟游牧民族天生就是马背上都民族,男女老幼人人都是弓马娴熟之辈,骑术之高超令人敬畏。 然而,中原王朝步兵军团的密集箭雨,在这个冷兵器战场时代,无疑是一种高效的进攻方式。 中原步兵要对付草原骑兵,最经典的方式就是射箭,一轮箭雨不够,那就再来一轮! 双方对阵若距离稍远,可等草原铁骑进入射程后远距离抛射,待到双方距离不断拉进,又可用劲弩射击。 总而言之,只要箭矢数量充足,中原步兵正面击溃一支草原铁骑,那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当然,如果是“铁浮屠”这等具装骑兵,人马皆披着厚厚的铁甲,别说箭矢,连刀枪砍上去也问题不大。 对付这样的具装骑兵,唯有依靠高精准度和巨大杀伤力的火器。 正所谓“枪炮一响,人马俱碎”,骑兵速度再快,盔甲再厚,在密集的火枪阵面前也无济于事。 至于先射人还是先射马,要根据情况而定。 大明虽然有着神机营这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特种部队,但神机营的火器即便种类繁多,还是太过于简陋,杀伤力有些不尽人意。 针对火器进行改革,这就是朱高煦的下一个方向,甚至已经提上了日程。 不过大明现在要对付的鞑靼与瓦剌,早已不是当年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而是一群装备简陋的游牧政权罢了。 对付他们,利箭足矣,再加上火器,正常对决下大明没有战败的道理。 所以朱高煦先制造出了车床与模具,大规模生产利箭,至于火器研发需要缓缓图之。 面对鞑靼与瓦剌那些穷逼,底层骑兵身上连像样的盔甲都没有,直接箭雨洗地就足够将他们杀得溃不成军了。 只是朱高煦没有想到,堂堂永乐大帝,心里承受能力竟然会这么差。 这还只是箭矢,不是火器。 要是哪天他把步枪捣鼓出来了,永乐大帝还不得高兴地直接嘎过去? “爹啊,心态,你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人,注意心态!” “多大点事儿啊,你怎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朱棣:“???” 你大爷! 你敢说老子没见过世面? 老子横扫漠北的时候,你还是个娃娃呢! 一时间,朱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看着眼前的爱子,露出了欣慰笑容。 这个老二,又立下了一件大功啊! 不过,这孩子怎么会这些东西? 刘边与宋忠刚才可是说了,那车床是他们制作的不假,但图纸却是老二提供的。 朱棣一向了解着这个儿子的一举一动,他会这些奇技淫巧,自己怎么不知道? “儿呐,你跟爹说实话,那图纸哪儿来的?” 姚广孝也在看了过来,眼中闪烁着莫名精光。 “汉王殿下,贫僧曾经研究过墨家机关术,对此颇有心得。” “不过方才那车床利器,贫僧可以保证,即便是墨家机关术,也没有如此精妙绝伦。” 听了这话,朱棣脸色再变,难以置信地看着爱子。 朱高煦撇了撇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能说墨家机关术研究不出车床,只是那些墨家先贤受到了时代的局限罢了。 而朱高煦为什么记得后世车床的大概图纸,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嗯,他当年进厂拧过螺丝…… “爹,少师,我也不知道,脑袋里怎么就突然多出了这些图纸……” “好像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白胡子老头……” 出于对眼前这两位大佬的畏惧,朱高煦有些紧张,索性随便找了个借口瞎编。 毕竟古人梦见白胡子老头这种事情,那可是经常发生,谁也挑不出一根刺来。 太祖爷朱元璋为了神化自己,令臣民畏服,就编出了不少有关白胡子老头的传奇故事。 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这样瞎编,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越说越兴奋,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只是朱高煦完全没有注意到,朱棣与姚广孝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咳咳,够了,老二你先去忙吧,尽快扩大生产,将这车床多造一些。” 朱棣率先开口,有些疲累地打断了他出言。 朱高煦一愣,悻悻地起身离去。 待他走后,朱棣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和尚,你说这逆子方才说的……是真的吗?” 姚广孝脸色一变,深吸一口气后,硬着头皮道出了一个惊天消息。 “陛下可还记得,当日臣与袁忠彻,为汉王相面。” 朱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朕记得你们当时说,老二是富贵之相。” 这件事他一直记得,甚至当时还有些失望。 想着,朱棣顿时面色一变,怒视着姚广孝低喝道:“和尚,你什么意思?难道你们骗了朕?” 姚广孝苦笑着点了点头,决定如实相告。 毕竟白胡子老头,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梦到的啊! 当年太祖朱元璋的生母,在怀太祖爷的时候,就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了自己家附近的麦场,给了她一粒仙丹。 吃了之后的第二天,高皇帝就出生了,而且室内红光冲天,以至于让乡邻们以为是老朱家着火了,纷纷前来帮忙,等他们来到之后,才发现是自己的错觉!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惶恐,也有些激动。 “快说,老二究竟是什么面相?” “日角隆准,奇骨贯顶,非是太子殿下那般的太平天子相,而是如皇上这般的开疆雄主相,太孙殿下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听了这话,朱棣愣在了原地,当场傻眼。 老大是太平天子相! 老二是开疆雄主相! 爱孙两者兼而有之! 这怎么可能? 自己这些子孙后人,都是些什么鬼东西? 一个太平天子,一个开疆雄主! 但皇帝就只有一个,龙椅也只有一张…… 第99章立储真相!朱棣的心态变化! 太平天子,朱高炽! 开疆雄主,朱高煦! 得知了这个真相,朱棣脸色冷得有些吓人。 他目光冰冷地看着姚广孝,恶狠狠地低喝道:“老二是开疆雄主之相?当年你们为何欺骗于朕?” “这是欺君之罪啊,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朕恨不得宰了你们!” 诚然,朱棣怒到了极致。 当年他靖难成功后,即位称帝夺得了天下,却并未让儿子们进入应天。 因为,他心中对于立储一事,一直犹豫不决。 永乐二年,他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当时朝中一批跟随他起兵靖难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老二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上他对其十分喜爱,若被立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 因而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 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的确有所动摇。 相比于天生肥胖行动不便的老大朱高炽,朱棣自然更加喜欢骁勇善战酷似自己的老二朱高煦,这是天下间所有父亲,都有的正常心理。 然而老二得了勋臣贵戚的支持,老大却得到了文官集团的鼎力拥戴。 金忠、解缙、黄淮和尹昌隆等朝堂重臣,都反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主张“立嫡以长”,并在朱棣面前“历数古嫡警事”,让朱棣那颗躁动的心安定了下来。 但真正让朱棣下定决心,册立老大朱高炽为太子,却是因为姚广孝、袁珙二人的相面之术! 袁珙曾为老大朱高炽相面,称他为“太平天子”,他又为好圣孙朱瞻基相面,盛赞其为“万岁天子”! 就连姚广孝都评价朱瞻基,称其为“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正是有了这二人的评价,朱棣才终于下定决心,于永乐二年册立老大朱高炽为太子,并于永乐九年册立好圣孙朱瞻基为太孙,彻底断了老二夺嫡争权的野心! 但是,朱棣万万没有想到,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后,现在姚广孝竟然告诉他,老二朱高煦有开疆雄主之相! 这不是哄骗欺瞒是什么? 想着,朱棣气得浑身发抖,恶狠狠地盯着姚广孝。 这还是他自从认识这和尚以来,第一次对他露出强烈的杀意! 姚广孝心中有苦难言,只得叹气道:“皇上,非是臣与袁氏父子有意欺瞒,而是汉王面相发生了惊人变化,臣等也不知为何……” “再者说来,陛下当时初登大宝,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交错纵横,唯有册立大皇子为储君,才能稳住人心,陛下难道忘了吗?” 听了这话,朱棣脸色才算是好看了些。 他知道姚广孝这话不是在替自己开脱,而是的的确确的大实话。 他靖难成功即位称帝之时,朝廷的政局是非常微妙的。 这种微妙既是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登基称帝的延续,也是朝廷中多个政治派系对垒的结果。 建文朝虽然短短四年,但这是南方士人尤其是江南文官的黄金时代。 如果仔细查查建文重臣,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的籍贯就会发现,这些全是南方人,南方人经历洪武高皇帝打压后之,终于迎来了黄金时代。 而朱棣本是燕王,他的根基在北平,手下属官多为北人。 由于是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朱棣与支持朱允炆的江南文官集团势同水火。 登基后为了稳定皇位,朱棣以清剿靖难之役残余的罪名处置了不少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家族,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方孝孺。 因为这些操作,朱棣和江南文官势同水火,在朝廷中明争暗斗非常激烈。 从洪武年间就存在的南北之争,到他朱棣靖难即位后,矛盾与冲突格外激烈! 然而江南是大明朝廷财赋来源之首,而这些财赋又掌握在江南文官手里,再加上帝都金陵正好处于江南文官的地盘上,这让朱棣对大明的执政始终处于被江南文官集团的掣肘之中。 为了国家的大局,朱棣不可能把江南文官都杀光,只能恩威并施,逐步化解南北文官矛盾,以及他这位“篡位天子”与江南文官之间的矛盾! 不得不承认,即便到了现在,这大明天下文人,大部分出自南方,北方文人的文化素质,远远比不过南方文人,至于才子俊彦之流,北方更是远远不如南方。 故而朱棣即位称帝后,不得不设法笼络这些南方士子,如设立内阁,让杨士奇等南方大才入阁辅政参预机务。 再如……册立性子宽仁的老大朱高炽为皇太子! 老大虽然外貌不如人意,但是他那宽厚仁慈的善良本性,却是得到了南北文官的一致拥戴。 反观以前的老二朱高煦,就是个会打仗的泥腿子,臭丘八。 而且这个“泥腿子”嚣张跋扈,恃宠而骄,横行不法,脾气暴虐…… 如此两相对比之下,文官们自然拥戴老大朱高炽,敌视老二朱高煦。 毕竟让一个武夫当国,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该如何自处? 所以,种种因素结合之下,朱棣唯有捏着鼻子,立了老大朱高炽为太子。 但即便如此,朱棣依旧余怒未消。 “你们这些相术名家,以往不是告诉过朕,一个人的面相天生就已经注定,此人的命数也随之决定。” “那老二的面相,为什么会出现变化?” 话到此处,朱棣也觉得有些心惊胆颤。 难道说老二得了白头翁托梦,命格这才发生了变化? 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皇上,无论如何,储君已定,朝野拥戴,绝不可轻动!” 朱棣听了这话后,只是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姚广孝是好圣孙的先生,即便不能称为太子党,那也是向着太子的。 可是如今,他朱棣已经得知,自己偏爱的儿子,有开疆雄主之相,他怎会就这般不与计较? 开疆雄主! 何为“开疆”?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何为“雄主”? 文治武功,英明有为,方为雄主! 何为“太平天子”? 治国安邦,即是太平天子! 二者这一对比,朱棣很难不动了动心思。 相比于太平天子,他更加喜爱开疆雄主! 因为他朱棣,自己就是一个雄主! 第100章参观!能文能武好圣孙! 忙活完了军器局的事情,朱高煦这才有了空闲,正准备休息几日。 不料太子爷却是突然找到他,大胖脸上写满了怒容。 “老二,这一个多月过去了,瞻基呢?” 朱瞻基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此刻太孙幼军已经组建并且训练了一月时间,而太孙朱瞻基也在里面被折腾了一个月。 只是幼军管理严格,朱瞻基当初隐瞒身份入军,自然也没有得到特殊待遇,现在还在山上跟着幼军新兵们训练呢。 这时间过得太快了,一不小心就过了一个月啊! 朱高煦摸着下巴,试探性地道:“老大,要不跟我上西山去看看?” “你的宝贝儿子,现在应该‘改造’成功了!” “改造?呸呸呸!你这家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太子爷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脸上写着忧虑。 瞻基可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万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瞻基也不见人影,大胖胖不担心才怪。 “好吧,那就跟你上去看看。” “哎哎,老二你看,我这身子是不是又瘦了?” 太子爷满脸欣喜地转了一圈,朱高煦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随即仓皇离去。 真是辣眼睛! 同样坐不住的,还有那些勋臣贵戚。 毕竟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眼瞅着马上到年关了,他们的子侄还是不见踪影。 所以朱高煦很善解人意地发出了邀请,甚至没忘记带上老头子朱棣。 幼军新兵训练至今,虽然训练强度不高,但至少有了些许成效,做到令行禁止并不困难。 让朱老四与那些骄兵悍将看看新兵的训练方法,说不准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启发。 接到邀请后,朱棣并没有平常视之,而是直接下旨组建了一个豪华观光团,如保国公朱勇、安远侯柳升、阳武侯薛禄等一众靖难名将与勋臣贵戚,可谓是给足了汉王爷面子。 这些个老将老帅,那可都是跟着朱棣起兵打天下的靖难名将,或是沙场悍将。 在他们面前,就连太子爷朱高炽都不敢拿大,笑着点头示意。 倒是朱高煦与他们曾经并肩作战,结下了生死交情,所以相谈甚欢。 观光团很快到了西山新兵营,却是压根儿无人出迎,令众人脸色一变。 要是他们这些武夫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皇上与太子爷都在,怎地没人出来迎接? 这怠慢圣驾,可是杀头大罪啊! 朱高煦倒是面不改色,看了一眼天色,随即笑着解释道:“诸位不要介意,这个时辰,大家都在练体能呢!” “锦衣卫维持秩序,教官负责教导,哪里还有闲人出来迎接?” 听了这话,众人变了脸色。 这汉王殿下,说话也太难听了些。 什么叫“闲人”? 意思我们都是些闲人? 朱高煦可不惯着他们,上前喊了一声,让人打开了大门。 朱棣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随即大步走进了军营。 众人见状跟了上去,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设施。 “老二你方才说新兵都在练什么体能?是怎么个意思?” 太子爷有些好奇地问道,众人也纷纷看了过来。 朱高煦努了努嘴,笑道:“顾名思义,锻炼体能呗,配合着各种各样的器械,让新兵的体能快速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兵。” “你们看那边,不是正练着嘛,那个连队在做俯卧撑,这边这个连队练仰卧起坐,还有旁边这个百米跑……” 众人:“???” 俯卧撑? 百米跑? 仰卧起坐?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别说朱棣一脸懵逼,其他勋贵同样满脸茫然。 他们自问是当世最顶尖的一批战将,在战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等新鲜的训练方法。 众人如同走马观花一般,将整个营区都巡视了一圈。 他们如果遇到了看不懂的训练方式,都要追根究底地问个清楚。 朱高煦则是不厌其烦地细心解释,每一种训练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突然暧昧到太后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