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危险国家社稷!” 朱高煦:“???” 我尼玛啊! 你脑子有问题吧? 老子不过是给了九个捐监名额,你还能弹劾我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黄淮,那本王倒想问一问,你幼子黄采如今是不是靠着荫生身份,在国子监内进学修德?” 大明朝的监生一般分为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由府州县学推荐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这些学子称为“荫生”。 最后一类,则是现在尚未出现的捐监生,捐钱的叫做“例监”。 也就是说,国子监监生里面,唯有贡生与举子才是具备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监学习的人。 靠爹的叫荫生,靠钱的叫捐监生。 两者都是靠走后门,你有什么脸在这儿弹劾老子? 黄淮被朱高煦问得面色涨红,讷讷不知所言。 他幼子黄采虽有几分才学,但是在国子监里面,的确算是拖后腿的存在。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他无话可说。 杨士奇见状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荫生乃是太祖定制,而且这些荫生本身才学不差,这才是问题关键。” “一则我大明从未开过捐监的先河,二则那些商贾子弟满身铜臭,不通文墨,任由他们进入国子监,只会败坏国子监的风气,动摇我大明社稷根本。”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了。 这些狗东西,还真是能上纲上线啊! 不过是让几个商贾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就是危险国家社稷,就是动摇社稷根本? 朱棣眉头微挑,陷入思考,始终不发一言。 朱高煦见状索性笑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儿子这品鉴会办不下去了,等会儿就让人去通知那些商贾,不用准备银子,都回家玩泥巴去吧。” “儿子办事不力,且恣意妄为,危害大明社稷,还请爹恩准我这个不孝子前去云南就藩。” 众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朱棣无语地以手扶额,知道这个混账又开始犯浑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朱高煦又轻嘲道:“儿子一心为君分忧,却被人弹劾恣意妄为,中饱私囊,儿子真的厌倦了。” “既然如此,那儿子不如躲得远远的,图个清净!”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朱棣见状脸色一变,冷得有些吓人。 黄淮等人尴尬地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不过就弹劾了你两句,你至于撂挑子不干了吗? 第38章有内鬼!中止交易! 朱高煦潇洒离去,留下发蒙的众人。 一时之间,御书房内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朱棣面沉入水,心中对黄淮等人十分不满。 整日口口声声地喊着为君分忧,自己不作为也就罢了,老二好不容易折腾出了点成绩,这些混账东西还群起而攻之! 在朱棣眼中,用几个监生资格,就能换得一笔巨款,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吃亏啊! 夏元吉见气氛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皇上,郑和从海外带回这么多的藩国贡使,吃住全由朝廷供着,三日一个小宴,五日一大宴,长此以往,得花多少钱啊?” 朱棣闻言无奈苦笑,“瞎算盘啊瞎算盘,你呀,就是算了小账没算大账。” “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这可是举世瞩目的壮举啊!” “这些番人归国之后,他们就变成了朕的使者,将大明的文明强盛传播海外……” 夏元吉听了这话,紧锁的眉头却是并未舒展。 “皇上,微臣不敢苟同,传扬出去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要自己过日子吗?” “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营建顺天,北伐南征,疏浚大运河,编《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这哪一项不耗费海量银钱?” “国家一年就只有三千多万两的税收,算上盐铁矿产等也只有七千多万两,仅是《永乐大典》一项就要拨款一千五百万,顺天又要走一千多万,大运河也拿了一千多万……” “六部百司都朝着户部伸手要钱,臣这个户部尚书恨不得将一枚铜钱掰两半花,皇上您让臣怎么办?难道……” 朱棣怒了,瞪大了眼睛。 “行了行了,又是老调重弹,你又开始抱怨了。” “朕这不是在想办法填补国库空虚吗?结果汉王刚做出了成绩,他们一个个地又跳出来驳斥,那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问题还是原来那个问题。 但夏元吉等人前几天没有办法,现在同样想不出一个妥善之策。 万般无奈之下,郑和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朝廷官价收购一半番货,拿到市场上去交易谋利;另外一半番货,则允许番商自行售卖。 朱棣本就心中有气,听了这话,索性继续执行番货折俸这个法子。 “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官员都不用去国库领取俸禄,朕用郑和带回来的番货,折合你们的俸银!” “番货折俸,为君分忧,就这么定了!” 杨士奇等人闻言面面相觑,夏元吉张了张口准备劝阻,却是被朱棣摆手打断。 “朕意已决,都退下吧!” …… 汉王府。 朱高煦一进门,便唤来了周忱与裘广德二人。 “事情出现了变故,品鉴会可能要延迟几天。” 周忱听了这话一愣,不太明白这位汉王的意思。 方才他同样在御书房内,亲眼目睹黄淮等大臣弹劾汉王恣意妄为。 而后汉王负气离去,他也识趣地退走。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汉王哪来的底气,继续举行品鉴会? 裘广德不明所以,顿时就急眼了。 “王爷,那些商贾可是在全力筹措银两啊,现在暂停品鉴会,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日一夜,眼瞅着即将大功告成,结果出现了变故,裘广德这心里很是难受。 朱高煦抿了一口茶水,笑着安排道:“不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老裘,你去告诉那些富商巨贾,继续准备银两,继续调运丝绸茶叶等货物,品鉴会延期几日后会照常举行。” “但是在这之前,他们不得买卖任何番货,否则失去品鉴会参会资格,本王日后也会找他们清算!” 此话一出,周忱顿时惊了。 “王爷,您这是要……” “那些大臣不让我们搞品鉴会,朝廷还有什么办法将番货变现?无非就是番货折俸与官价买卖这两条路可以走。” 朱高煦冷笑道:“黄淮这些蠢货,弹劾本王恣意妄为,那本王还就恣意妄为了,让他们吃些苦头,才知道谁对谁错!” “老裘,告诉他们事情,朝中有重臣因为捐监资格,迫使本王中止了品鉴会,只要他们联合抵制,不出三日品鉴会就可照常举行,他们可继续筹措银两。” “恂如,你赶去娄江南馆,告诉那些番商有内鬼交易中止,番货由他们自行售卖。” “另外,可以适当透露部分交易额,让他们知道品鉴会的好处!” 二人听了连连点头,随即领命而去。 他们二人忙活了这么久,都指望着这场品鉴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结果因为黄淮一句话,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打了水漂,这让他们如何不怒?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一众富商巨贾们闻言勃然大怒。 他们为了那捐监资格,正在呼朋唤友全力筹措银两,可现在结果倒好,因为那黄淮一句话,全都泡汤了。 番货那笔利润没了,儿子的锦绣前程也没了! 你黄淮清高,你黄淮了不起,你儿子黄采还不是走后门进的国子监? 大家都是一丘之貉,你在猖狂个什么? 富商巨贾心中怒火滔天,当即同意了汉王的抵制计划。 虽然买卖番货有十分可观的利润,但他们这些家财万贯的主儿,就是不缺银子。 不蒸馒头争口气啊! 你黄淮不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卑贱商贾吗? 那这些番货你自己买卖去! …… 娄江南馆。 周忱先是按照区域名单,告诉这些小国番商,那些番货拍出了多高的天价。 然而正当他们欣喜若狂时,这周恂如却是满脸惋惜地开口,宣布交易中止。 因朝中有人弹劾,汉王不得不取消了品鉴会,先前一切全部作废,由他们自行售卖番货。 闻听此言,一众番商们顿时就怒了。 明明品鉴会可以赚得更多的利润,他们还不用插手,何乐而不为? 结果现在品鉴会突然取消,让他们自己老老实实地前去售卖,这不是坑人吗? 朝廷官价远低于市场价,更低于拍卖价,番商自然不愿意接受,纷纷汇报本国来使,拒绝将番货卖给大明朝廷。 但比他们更加愤怒的人,却是黄淮、杨士奇等朝廷命官。 番货买卖他们是不关心的,但是皇上将番货折俸,这却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哪个不上不是几十张嘴张着,等着那俸禄吃饭? 现在倒好,俸禄没了,成了番货。 他们这些文臣一向自诩为清流雅士,爱惜羽毛,又不能拿着这些番货去市场公开叫卖,这可如何是好? 一时间,怨愤四起,全都因为郑和带回来的西洋番货,将大明朝搅得一地鸡毛! 第39章一地鸡毛!朱棣勃然大怒! 乾清宫,朝会。 朱棣关心了一下大项目的进度,便准备退朝。 然而正当此时,夏元吉却突然出列。 “皇上,七天贸易已过两日,番商们货物没有售卖出几成,却已经是引得天怒人怨。” “郑和带回来的那些淫巧之物,引得官民竞相追逐,奢靡之风四起,世风日下,沉渣泛起,再不警醒世人,悔之晚矣啊!”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并未接话。 然而黄淮同样出列奏道:“皇上,秦淮河上的花船,虽说尚有历史渊源,但数日之内有增无减,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的官员伙同海外来使,公然出入青楼狎妓,他们不止损了自身清德,更是致国体于不顾,丢尽我大明朝的颜面!” “世风日下,泥沙俱起,清朗的秦淮河上,昏天黑地,狎妓之声不绝于耳,良家妇女不敢上街,闺阁之女关窗闭户,良善小民受此诱惑,竟也自甘堕落举债买欢,闹得是妻离子散、鸡飞狗跳……这难道就是皇上所谓的盛世吗?” 话音一落,大殿内鸦雀无声。 夏元吉叹气道:“皇上,会同馆的海外贡使不下千人,每日耗费的银子不下前两,他们乐不思蜀,归程不定,长此以往下去朝廷不堪重负!” “再者一些海外使臣及番商,不守国礼,不知自重,日夜酗酒,败我善俗,小洞不堵必酿大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皇上!” “臣斗胆禀奏皇上,赶紧打发他们回国吧!” “省去靡费,清理民风!” 朱棣一直静静地听着,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然而杨士奇却紧跟着走了出来,硬着头皮爆了一个猛料。 “皇上,昨日大理寺缉拿了一名国子监贡生。” 朱棣一愣,冷声问道:“又出了什么事儿?” 国子监祭酒胡俨出列,叹气道:“有一个叫柳如明的贡生,不思进学修德,反倒去了番货贸易市场做起了买卖。” “他私购珍珠、珊瑚等番货,被礼部官员发现当场拿下,交到了大理寺问罪!”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一些文臣气得面红耳赤,议论纷纷。 杨士奇再次叹道:“皇上惜才如命,国子监的贡生日常吃穿话费均由朝廷所出,他不愁吃不愁穿,竟然自甘堕落,做出这样无耻的勾当,足见大明船队带回来的歪风邪气,已经动摇我大明国本了啊皇上!” “混账!” 朱棣怒了,将奏章狠狠摔在了地上。 原本他推行番货折俸的政策,就是为了让官员百姓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好处,从而无人再敢对这项国策加以置喙。 然而这政策推行了不到两日,现在竟暴露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打开窗户,蚊蝇扑面,踏入水里,泥沙泛起! 大明朝野现在可谓是一地鸡毛! 但朱棣最愤怒的地方,却是番货根本就没售卖出去几成! “夏元吉,你方才说番货没有卖出去几成,这是什么情况?” “皇上,据礼部官员统计,郑和带回来的一百二十五船番货,卖了两日拢共不过卖出去了十船货物。” “而且还都是珠宝珊瑚等紧俏的装饰品,以及少部分的香料,至于药材等冷门货物竟是无人购买,现在还堆放在码头上面!” “此外,那些番商拒绝郑和的官价收购,表明要自己进行售卖!” 听了这话,朱棣顿时懵了。 这怎么可能? 大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呢? 他们放着钱不赚,还在等什么? 没有这些富商巨贾插手,单凭那些小商贩子,根本就吃不下这么多的番货! 而且那些番商怎么敢拒绝的? 他们货物卖不出去,难道就不着急吗? 朱棣豁然转头,看向了老神在在的朱高煦,眼神中充满了质疑意味。 朱高煦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表面上稳如老狗,心中却是慌得一批。 跟永乐大帝对着干,真他娘的刺激啊! 不过朱老四这目光,委实吓人了些。 朱棣深深地看了汉王一眼,随即冷哼了一声。 “你等除了横加指责,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哼,打发番商回国?说得好听,那这些番货怎么办?再让郑和出海一次,给他们运回去吗?” 眼见天子发怒,百官都低下了头。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想要打发走海外各国使臣,就必须先解决了那堆积如山的番货! 不然难不成真让户部勒紧裤腰带,支撑郑和再下一次西洋? 那不是妥妥的冤大头吗? “谁还有话说?” 朱棣冷眼扫视着群臣,见无人吭声,随即径直起身离去。 小鼻涕见状急忙尖声高喝道:“退朝————” 皇帝怒而退朝,百官面面相觑。 朱高煦却是心情甚好,迈着老爷步走到黄淮身前。 “哟,黄大人,国子监生不都是才子俊彦吗?不都是国之栋梁吗?怎会出了柳如明这号人物?” “真是令本王刮目相看啊!” 黄淮被他这话噎了个半死,气得胡须都快竖起来了。 胡俨、杨士奇等人见状,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中腹诽。 这个汉王朱高煦,还真他娘的不是个东西! 恰在此时,小鼻涕走了过来,“汉王爷,皇上唤您去御书房。” 哦豁! 完犊子了! 朱高煦一怔,随即老老实实地跟着去了。 御书房中,朱高煦刚刚迈进左脚,一堆奏章就砸到了自己脸上。 “你这个混账东西,你非要跟朕对着干是不是?” “那些富商,是不是得了你授意,才不购买番货?” 朱棣插着腰,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 朱高煦见状叹了口气,俯下身子将奏章一一捡起,不急不缓地放在了御卓上。 “爹,我早就说过,番货折俸与官价收购的法子行不通,可您偏偏就是不信,朝臣不满,百姓不满,就连番商也不满,非要闹得现在大明一地鸡毛……” “你这个逆子,你还有脸提,如果不是你从中作梗……” “如果你不听信谗言,阻止我继续搞品鉴会,那些番货我今天都卖完了!” 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愿先退一步。 小鼻涕见了吓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吭声。 这位汉王爷的脾气跟胆量,真是越来越大了啊!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这才冷笑道:“你这么处心积虑地将那些富商握在手里,你想做什么?造你老子的反吗?” 听了这话,朱高煦满脸戏谑嘲讽。 “儿子不过看您穷怕了,所以想给您捞点银子。” “品鉴会拍卖番货只是第一步,如果进行得顺利,日后儿子向您保证,国库不会再空虚,您再也不缺银子,想做什么都要看夏元吉的冷脸了。” 朱棣闻言一怔,怒火瞬间消散。 “你说的可是真的?到底什么计划?” “先让我把番货变现再说,另外柳如明这小子我要了。” 朱棣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也罢,爹就信你这一回。” “做成了,重重有赏;做不成,你就等着发配高墙吧!” 朱高煦:“???” 第40章雏形!即将问世的大明商帮! 娄江西馆。 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相比于第一次参会的富商巨贾,今日竟然多出了一倍有余! 不得已之下,裘广德只好将座位换成了小板凳,如此才容纳下了这么多人。 “诸位久等了,虽然品鉴会耽搁了几日,但今日如期举行,是我们各方的共同努力啊!” 与第一次局促不安相比,此刻裘广德已然进步了不少,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凡是上场品鉴会的交易结果,一切不变,我们会补偿各位的损失。” 皇帝搞了个三天贸易,虽然富商巨贾没有参与,导致番商几乎没怎么卖出去番货。 但是一些小商贩却从中谋利,专挑珠宝、珊瑚等紧俏货下手,导致上场品鉴会的区域出现了些许变化。 不过这点小利润对于在场之人而言,都不是什么问题。 汪福光率先高声问道:“裘主事,抛开其他的不谈,我等就想知道,那捐监资格是否不变?” 钱财对他们而言,都是小事。 他们此刻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捐监资格! 朝廷虽然重视科举的作用,但并没有让它成为唯一的入仕途径。 在这条通天之路之外,传统的征辟制、以及从前代太学演变而来的国子监体系,也是为朝廷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对国子监这最高学府,有着异乎寻常的高度重视。 国子监的监生们不仅能得到当时最严格高效的教育,还能够得到进入朝廷各机构实习的机会,优秀者可以直接得官,选拨不合格者也可以去充任有实权的吏员。 这对于一众富商巨贾而言,简直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最佳选择。 裘广德暗道一声“果然”,这些富商最看中的,还是那九个捐监资格! “诸位放心,此事已得皇上首肯,绝无任何意外!” “出价最高的前九名,可举荐族内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听到这个消息,众商们顿时就兴奋了。 皇上都首肯了,那就意味着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开始拍卖吧!” “对啊裘主事,快开始吧!” 一众富商不断出言催促,卯足了劲儿准备争斗厮杀一番。 银子没了可以再挣,但是这让子弟为官的机会,可是并不一定会有! 今儿就算是砸出这万贯家财,也要夺得一个名额。 此刻王文显身旁坐着两人,同为山西盐商巨头。 朱高煦坐在幕后,因为上一次王文显与汪福光出手阔绰,所以他对这两人格外关注。 见到王文显身旁二人,朱高煦顿时问道:“恂如,王文显身旁之人是谁?” 周忱摊开与会者名单,很快便确认了这二人身份。 “一人名张四教,识量益宏达,尤精九章算术;一人名展玉泉,服贾四方,乐施好义,因开中法谋得巨利!” 呵,都是“开中法”催生出来的一批盐商巨头啊! 朱高煦慨叹了一声,摸着下巴思绪翻飞。 开中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盐引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区域去。 从流程不难看出,这个办法操作起来极为困难,并且运费奇高。 商贾们又不蠢,所以很快出现了分工,分“边商、内商、水商”三类。 边商直接在边境地区开垦屯田,缴纳盐课,领取盐引,并照官定引价将引售与内商,这一步叫“报中”。 内商则专买盐引,在盐产区收盐上堆,并照官定盐价将盐售与水商,这一步名“守支”。 水商多是销岸商贩,专收内商食盐在指定引岸行销,这一步就是“市易”了。 很显然,这其中内商是绝对的龙头,中间商自然要赚差价嘛。 如王文显等人正是靠着这“开中法”起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 “恂如啊,你觉得朝廷这开中法如何?” 周忱一愣,随即沉思了片刻,这才回答道:“盐既开中,又兴商屯,既给军又垦荒,孔圣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真谋国之至计也……” “说人话!” “那些商贾为节约成本,所以在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形成颇为兴盛的商屯,极大增加了边军粮食储备,满足了我大明边军的粮饷供给,堪称国之大计啊!” 毫无疑问,周忱对开中法,是极其推崇的。 其实这制度本身也不错,奈何其中蕴含的利润太过巨大,以致于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 而盐商巨头也想要垄断食盐买卖,勾结朝廷官员,官商勾结,腐败丛生。 朱高煦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是不是顺手替朱棣解决掉这个隐患? 此刻场内的竞拍,已经到了无比激烈的程度。 经过了三天时间准备,这些富商巨贾们早已筹措好了银两,所以喊起价来丝毫都不含糊。 之前汪光福为了拍下一号区域,开出了三十万两的天价。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出价。 所以富商们很默契地靠近这个数字,始终没有越过。 然而随着二十九万两越来越多,一众富商脸色都变得绿了。 王文显见状急不可耐,他虽然已经拍下了七号区域,但出价只有二十万两! 今日二十九万两的出价都有七八个,他这出价根本没有获得捐监资格的机会。 但是继续出价,他又囊中羞涩。 他虽然是盐商巨头不假,但手中现银也就二十万两,还是这两天筹措而来。 交割了七号区域的二十万款项,他这个盐商巨头也就“身无分文”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看向身旁的张四教与展玉泉。 “张兄,展兄,还请二位助小弟一臂之力。” 张四教手中有现银十五万,展玉泉则有二十万,合在一起便是三十五万,绝对可以拿下一个名额! 展玉泉面白如玉,淡淡笑道:“张兄觉得呢?展某觉得,王兄先前的提议不错。” 张四教重重地点了点头,“不错,垄断才能谋利,以后山西的盐商,有我们三人就够了。” 王文显听了这话,顿时大喜过望。 得了这二人的支持,他底气十足,高声喊出了“三十一万两”的天价。 汪福光见状一愣,一张脸瞬间阴沉了下来。 这王秃子怎么还有现银? 而且他还破了自己出价最高的记录? 当他注意到王文显身旁二人时,顿时反应了过来。 你有人相助,那我就没人吗? “宋兄,李兄,可以出手了!” “好,让这些山西老醯儿,见识一下我淮商的实力!” 第41章心动!朱棣吃相太难看了! 伴随着王文显一声高喝,整个品鉴会现场气氛瞬间推到了高潮。 从一人单独竞价,逐渐演变成了几人合作发力。 而这一幕,正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 后世赫赫有名的三大商帮,晋商和徽商已见雏形,潮商还在忙着海上贸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品鉴会戛然而止。 朱高煦划分出的番货区域全都竞拍而出,最高出价高达三十五万两雪花纹银! 裘广德与周忱二人早就被吓傻了,愣在原地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 这第二场品鉴会的交易额,远远超出了第一场,高达七百四十二万两! 也就是说,汉王朱高煦通过两场拍卖会,就硬生生地折腾出了一千余万两银子! 周忱满脸骇然地看着他,目光之中尽是狂热。 朱高煦淡淡嘱咐道:“严守交易额,任何人不得透露!” 听了这话,周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点了点头。 见裘广德愣在台上,久久不发一言,朱高煦无奈叹了口气,亲自走出幕后,登上了高台。 一众富商见到汉王亲临,瞬间起身跪倒在地。 “叩见汉王殿下!” “都平身吧,不必拘礼。” 朱高煦虽然知道与商贾接触,会落人口实,但品鉴会即将结束,他有些话要亲自嘱托这些商贾。 裘广德这才反应了过来,高声宣布出价最高的前九人,汪福光与王文显赫然在列。 这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举荐族内弟子进入国子监,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 “品鉴会到此,也就完美结束了,不过本王有几句嘱托,诸位务必放在心上。” 此话一出,众人神情一肃,老老实实地等待汉王训话。 “其一,现银交割,今日之内完成,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 众人听了这话,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他们已经筹措够了银两。 “其二,品鉴会的具体交易额,本王不希望流传出去,这对于你们这些富商巨贾而言,反倒是一件坏事。” 此话一出,众人一惊,随即反应了过来。 两场品鉴会,交易额只怕不下千万,而且大部分还都是现银! 此事如果宣扬出去,那他们这些富商巨贾,绝对会招徕他人的觊觎。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地位卑贱的商贾,如何守得住自己的财富? 众人连连点头,暗叹汉王思虑周全。 “其三,日后品鉴会还会不定期举行,或是奇珍异宝,或是海外番货,本王与诸位的合作,自今日起。” “当然,既然是合作,如果诸位遇到朝廷刁难,大可告知本王,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必了。” 闻听此言,众人傻眼。 周忱面色微变,心中有些不安。 这位汉王爷,是想纠集这些富商,收为己用吗? 他堂堂一个大明亲王,不愁吃不愁穿的,交好这些富商巨贾,还能是什么心思? 汪福光等人也是神情古怪,既不好直言拒绝,又不愿就此应答。 这位汉王爷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是日后事发,只怕会牵连到自己啊! 朱高煦见众人这般模样,忍不住自嘲地笑了笑。 一群自以为是的聪明人! 他给了裘广德一个眼神,后者当即宣布品鉴会结束。 众商接连告辞离去,他们还要交割银子,以及查看自己拍下的番货。 待他们走后,周忱这才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
相关推荐:
痞子修仙传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小白杨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