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助地看向自己亲爹。 朱高煦神情古怪地笑了笑,“如果你想救奴儿干都司的三万靖难遗孤,本王会安排你明晚入万国宴,这是让父皇赦免靖难遗孤的唯一机会,至于具体怎么做,本王到时候会告诉你。” 赦免靖难遗孤? 皇帝真的愿意赦免那些兄弟姐妹? 孙若薇虽然心动,但她并不愚蠢,冷声反问道:“你是朱棣的儿子,我凭什么相信你?” 似乎早知道她会这样问,朱高煦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 “看来徐滨没有告诉你,汉王朱高煦,就是一直供养你们的皇爷!” 孙若薇:“???” 汉王是皇爷? 这怎么可能? 第22章变现?对不起有一半是番商的! 汉王朱高煦,是一直与组织合作的皇爷? 这个惊天消息,彻底惊呆了孙若薇。 她以前只是知道,京师里有位皇爷,一直暗中支持他们这些建文旧臣。 钱粮物资,衣食住行,都是这位皇爷一手安排。 而皇爷从不轻易露面,只怕派出了一个联络人,皇甫云和。 这位皇爷的真正身份,也唯有徐滨一人知晓。 孙若薇先前还曾怀疑过,这所谓的皇爷,是不是宁王朱权这等心有不甘之人。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皇爷竟然会是汉王朱高煦,逆贼朱棣最宠爱的儿子! 一想到这儿,孙若薇脸色迅速转冷,抬头直视着朱高煦。 “汉王此话何意?朱棣恨不得将我们扒皮抽筋,这个逆贼岂会这么轻易就赦免了奴儿干都司的兄弟姐妹?” 朱瞻壑见她张口就是“逆贼”,脸色有些难看。 朱高煦倒是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答道:“此去万国宴,对你而言可能会有危险,但是本王说过了,这是令父皇回心转意,赦免靖难遗孤的唯一机会。” “本王不会勉强你,选择权在你手中,如果你想去,今夜就暂住王府,让王妃教导你一些基本的宫廷礼仪,如果你不去,现在就可以走了。” 眼见汉王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孙若薇心中更加恼怒。 “即便我去了又能如何?难道要我当着万国使臣的面儿,给逆贼朱棣下跪,求他赦免三万靖难遗孤?” “够了!若薇,你一口一个‘逆贼’,置天家威严于何地?” 朱瞻壑忍不了了,还未等朱高煦开口,便出言怒喝道。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心中暗道不妙。 果不其然,孙若薇本就对朱瞻壑心怀怨念,现在突然被他一阵呵斥,内心更是觉得心酸凄苦,转身就准备直接离去。 “你个倒霉孩子,给老子滚出去!” 朱高煦见状直接一脚踹了过去,直接将便宜儿子踹懵了。 朱瞻壑注意到了孙若薇眼眶通红,顿时也反应了过来,抓耳挠腮地想要解释,然而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只能垂头丧气地退到门外。 “这孩子太实诚,你不要放在心上。” 朱高煦这才和颜悦色地开口道,“本王之所以让你去明晚万国宴,是因为你身份特殊,既是建文旧臣景清之女,又是靖难功臣孙愚养女,父皇若是赦免了你,那就是一个好的信号,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 听了这话,孙若薇沉思了片刻,最终咬了咬牙,应声道:“皇爷,我去。” 孙若薇现在很矛盾,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答应这个计划。 因为朱棣是杀了她全家的仇人,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原谅朱棣。 但是,她又何尝不希望靖难遗孤们脱罪,那些兄弟姐妹们,都能从奴儿干都司那蛮荒之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宁生活。 或许齐泰、黄子澄这些建文旧臣有罪,但上一辈的恩怨,不该牵连到下一代。 建文旧臣,与靖难遗孤,这是不一样的两代人。 孙若薇一向雷厉风行,下定了决心,就不会改变。 “皇爷,那我该以什么身份,参加万国宴?” 朱高煦闻言有些错愕,随即向门外努了努嘴。 “这不很明显了吗?” 孙若薇神情一滞,随即霞飞双颊,啐了一口。 “我这傻儿子不会说话,但他对你的心意想必你也看在眼里,不要因为怄气后悔一辈子啊!” 话音一落,朱高煦起身来到门外,见朱瞻壑还傻傻地站着,气得又给了他一脚。 “还愣着干什么?进去道歉啊!老子聪明一世,怎么有你这样的傻儿子!” 朱瞻壑讪讪笑了笑,这才屁颠屁颠地走了进去。 看着这对冤家,朱高煦露出了姨母笑。 朱瞻基啊朱瞻基,别怪二叔截胡,主要郎有情妾有意啊! …… 乾清宫。 朱棣眉飞色舞地坐在软榻上面,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等重臣尽在此地,还有刚刚满载而归的郑和。 御案上面,放着珊瑚玛瑙等奇珍异宝,闪烁着耀人光彩。 “现在叫你们来议事,就是让你们拟定出个章程,如何把郑和带回来的番货变成银子。” 虽然这回郑和下西洋,可谓是满载而归。 但是郑和带回来的这些番货该如何变现,却是成了一个难题。 因为太祖高皇帝曾下过禁令,朝廷不许使用番货,唯恐带来奢靡之风。 正是因为这禁令存在,想要将这一船船的番货变现成银子,却是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毕竟朱棣得位不正,他对祖训看得极其重要,不愿见再有臣子指责自己违背祖训。 夏元吉及时提醒道:“皇上,眼下郑和船队自海外带回来的香料、苏木、胡椒、药材等番货,因数量太多自卸船后至今还堆放在码头上,如遇大雨,损失只怕难以计数,还要整日派遣专人看管护理。” 郑和亦是点了点头,正准备开口,却不料夏元吉却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 “皇上,郑和出海之前筹措物资,共计耗费国库二百多万两纹银,至今尚未弥补,老臣敢问郑和大人,可有解决之法?” 郑和愣了,我什么时候欠你二百万两纹银了? 这不都是为了大明吗? 夏元吉又道:“臣记得当年皇上第一次让郑和大人出海时曾说,郑和大人能带回来一大批银子,可是现在呢?淫巧之物带回一大堆,就是没有银子,相反还得耗费人力与钱财去管理……” “够了!又是老调重弹,当年你就这么说的,现在又来了!” 朱棣怒了,瞪大了眼睛。 “朕让你来,是让你想出办法,怎么将番货变现,填补国库,不是让你来抱怨的!” 夏元吉也怒了,给这位皇上管钱袋子,真是一个要命的差事! “皇上,既然番货是郑和大人运回来的,那该怎么办,不如问问郑和大人吧!” 这番话语有理有据,朱棣也无法反驳,只能看向了一旁的郑和。 郑和此刻很是无奈,试探性地开口道:“皇上,各位大人,臣带回来的番货,无非就是三种。” “一是海外的贡物,数量很少,由贡使代表其国王进献给皇上,正是眼前这堆奇珍异宝与那些奇珍异兽;二则是各国国王和使节随船携带的附进物,其实也就是私物,往往超过贡物的数十倍,却被番商在大明口岸自行卖掉了,以赚取私利。” “第三种才是臣与海外诸国商贾百姓商贸所得,我们可以自行处理,或是变现或是赏赐官员。” 朱棣一听,顿时皱了皱眉头。 他还以为那数百条船的番货,都是自己的东西,哪里想到其中一大半都是那些海外使臣的! 如此一来,变现可就麻烦了啊。 朱棣心中的喜悦瞬间消散了大半,现在不但番货有一半是别人的,还他娘的不好卖出去,这该如何是好?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计策?” 话音一落,无人应声,大殿内静得有些可怕。 第23章番货折俸?纯纯馊主意啊! 御书房中,寂静无声。 朱棣现在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没来由地感到疲惫。 好不容易等着盼着,总算是把郑和给盼回来了。 而郑和也不负众望,的确是满载而归。 只是他带回来的却不是一船船的银子,而是难以处理的番货。 而且这一船船的番货,还他娘的有一大半是那些海外番商的! 咋滴,你帮人帮到底呗,顺便帮他们运货来大明谋利?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愠怒,恨不得给郑和一脚。 然而眼见郑和那又黑又瘦的沧桑模样,朱棣终究还是忍住了,甚至都没说出些苛责话语。 正当此时,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联袂而来,顿时给了朱棣一丝希望。 在朱棣眼神提示下,夏元吉飞快地将眼下困境道出,以便太子与汉王了解此事。 片刻之后,朱棣便看向了大胖胖。 “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斟酌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答道:“父皇,这个,儿臣想去码头看一看那些番话,再做决定。” 这个答案,朱棣并不觉得奇怪。 太子朱高炽监国理政一向老成,求稳是他的第一原则。 只是这个答案,朱棣并不满意。 眼下丢快火烧眉毛了,还等着你去一趟码头,看了之后再做打算。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将目光投给了汉王朱高煦。 “汉王,你觉得呢?” 朱高煦迎着众人的目光,先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爹啊,据儿臣所知,郑和率大明宝船,巡阅到西洋各国直到古里,一路上都看到了各国收银获利,那是因为他们多采用征税之法。” 他口中的征税之法,其实就是商税。 而大明王朝现在,却是根本没有商税这个概念。 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他大力发展农业,不断鼓励人们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帮助更多人脱离食不果腹的困境,成功使得大明的耕地面积扩大了上亿亩,养活了更多百姓。 但是,正因为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太祖朱元璋又制定了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大明商业发展,将商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商人流动性过强,为基层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甚至朱元璋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也就切断了大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限制商品流通,也是为了重农抑商。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明朝的税收主要是由农业支撑,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商税体系。 或者说,没有人重视商税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 朱高煦做出这次试探,就是想让朱棣重视起商税,以便充盈国库。 但他话音刚落,郑和却立马跳出来反驳。 “皇上,绝对不可!” “我朝自洪武七年开始禁海,来朝贡使越来越少,眼下正是广加招徕、友睦邻邦的大好时机,臣以为眼下朝廷还是以暂不征税为好。” 朱棣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面,还根本就没有商税的概念。 “怀柔远仁,才能万邦来朝啊!” “郑和此意,深谋远虑,老二你这办法欠妥!”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倒也真不能怪他们,即便是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也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局限。 “既然如此,郑和你可有什么办法?” 朱高煦将皮球踢了回去,毕竟是郑和自己惹出来的麻烦。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如今大明朝目光见识第二远的人物,会给出什么良策。 郑和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皇上,臣奏请对各国国王和使团带来的私物,可以清点之后留下一半,允许他们在七天之内自行贸易。” “那另一半呢?”夏元吉道。 郑和微微一笑,“另一半朝廷可用官价收购,再拿到市场上卖出,两相差价,利润定然不菲啊!” 朱棣听罢,连连点头。 “好!是个好主意!” “既拿到了银子,又不失我大明礼仪,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只是有人高兴有人愁,太子爷朱高炽一张小胖脸就写满了忧虑。 “父皇,这主意虽然不错,可这一买一卖,由谁来经营呢?” 朱棣听了这话,也有些犹豫。 太祖禁令,朝廷不得使用番货。 那就只能把番货给变卖出去换成银子。 但是这买卖经营,该交给谁呢? 郑和突然灵光一闪,找死般给出了提议:“皇上,臣以为可交由户部派员代为管理经营……” 话音未落,一道讥讽声响起:“郑大人说什么?让我户部臣工都去做买卖?” “一买一卖,如同商贾小人一样?郑大人可是在羞辱我户部臣工?” 夏元吉本就因为下西洋靡费甚众还不见收获,一直看郑和不爽,现在听到郑和这个提议,更是勃然大怒,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兵部尚书金忠也在此刻开口道:“皇上,万万不可啊!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趋于利,这户部官员出去做买卖,成何体统啊?” 朱棣闻言面色一沉,心里有些不悦。 这些个文臣,整日口口声声嚷嚷着为君父分忧,结果现在让他们拉下身份做个买卖,他们都顾忌自己的名声清誉百般抵制! 国库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还有心情关注那些名声清誉! 这就是为君父分忧吗? 群臣这副嘴脸,令人作呕。 奈何金忠是靖难最大功臣之一,现在年迈体弱,朱棣也说不出一句苛责话语。 只见他缓缓起身,毋庸置疑地下令道:“七天交易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夏元吉等重臣错愕,却又感到无可奈何。 然而朱棣接下来说出的话,却是令他们面色大变。 “允许番人做买卖,也可以让大明的子民,认识这些海外番货啊,从而体会朕下西洋带来的好处嘛。” “你们不是全都口口声声地替君父分忧吗?那好,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官员都不用去国库领取俸禄,朕用郑和带回来的番货,折合你们的俸银!” “这就叫番货折俸,为君分忧嘛!” 番货折俸? 夏元吉人傻了,金忠懵了。 他们都没有想到,朱棣会玩这么一手。 夏元吉张了张口正准备争论,朱棣却是冷笑道:“你们认为做买卖有辱君子之名,有悖为官之道,那好,这个买卖朕来做!” 怒了,朱棣怒了。 夏元吉还准备开口争论,却是被金忠以严厉眼神制止。 金忠作为靖难元老功臣,他很清楚皇帝现在到了暴怒边缘。 夏元吉继续劝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牵连己身。 然而正当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传了过来。 “爹啊,番货折俸,这种馊主意你都想得出来!” 第24章军令状?朱棣有些懵了! 御书房内,静得可怕。 杨士奇、夏元吉等重臣,甚至连太子朱高炽,此刻心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样的想法。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刚刚听到了什么? 汉王朱高煦,竟然当众指责,皇上提出的番货折俸是馊主意? 疯了吧你?! 一众巨头傻眼,下一刻尽皆垂下了头。 他们何尝不知道这是个馊主意,但架不住他是大明皇帝啊! 夏元吉等重臣不傻,他们心中早就清楚,皇上定下番货折俸,真正目的不在于银钱,而是暗含大谋。 他所谓的番货折俸,不过只是能摆上桌面的上半句话。 皇帝断了朝廷的俸禄,只发给满朝官员番货。 官员也是要吃饭的,尤其是家家户户至少都有几十张嘴,为了填饱肚子,官员们不得不拿出番货售卖换取银两。 如此一来,上到朝臣下至百姓,都能感受到朝廷出海巡洋的好处。 物以稀为贵,番货在大明市场能赚取到不菲的利润。 满朝大臣都沾了郑和下西洋的福气,也就不会再有朝臣反对郑和下西洋。 毕竟,郑和下西洋,是永乐新政的三大主要项目之一。 所以皇帝此举,也存着推动永乐新政的深意。 只是眼前这位汉王爷,似乎愚笨得并未领悟到皇帝的深意。 一时间,杨士奇等人都怀着幸灾乐祸的心理,静静等待皇帝暴怒,而后惩处汉王。 朱棣脸色阴沉,冷眼看着朱高煦,“汉王,你方才说什么?” 朱高煦心中有底,所以浑然不惧,大大咧咧地回答道:“番货折俸,只会使得满朝文武大臣都变成逐利之徒,清心寡欲的大明天下也会变成物欲横流的交易市场!” 听了这话,朱棣顿时怒极,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个老二竟敢当众反对自己。 连太子、杨士奇等人都默不作声,你朱高煦怎么敢的? 朱棣拍案而起,怒喝道:“朱高煦,你再危言耸听,休怪朕不念骨肉亲情!” 他是真的怒了,还夹杂着失望。 老二这个蠢货,竟然丝毫领悟不到自己的深意,还在此大言不惭! 不料朱高煦只是微微一笑,淡然答道:“爹不就是想将番货变现,弥补国库的空虚,再趁机让朝野都感受到下西洋的好处吗?” 朱棣一怔,众人傻眼。 他竟然知道? 太子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深深地看了这个弟弟一眼。 杨士奇等人却是面面相觑,难掩眼中的惊骇。 似乎,他们都小瞧这位汉王爷了。 “那你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终于问到点子上了啊! 朱高煦心中一动,向着朱棣伸出了三根手指,在后者满脸茫然的目光之中,笑道:“爹你给我三天时间,全权处理番货变现一事,儿子承诺至少可以处理一半,三日后若儿子做不到,甘愿受罚。” “不过只是三天时间,也没有什么影响,到时候若是还有盈余,爹大可施行番货折俸的法子。”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 三天时间,处理掉一半番货? 这位汉王爷,怎么敢夸下如此海口啊? 而且他还当着皇帝的面儿,立下了军令状! 别说他了,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自问都完不成这项壮举! 基于当年并肩作战的同袍情谊,郑和忍不住低声提醒道:“汉王爷,此次我共带回了一百二十五船的货物,光是香料就已在码头上堆积如山……” 感受到郑和的善意,朱高煦也对他点了点头。 “郑大人放心吧,本王保守估计可卖个七八十船,剩下那些就交给番商自己卖吧。” 听了这话,群臣更是议论纷纷,就连朱棣都觉得好奇。 这朱高煦看着不像无的放矢,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在三天内卖出去那么多番货? 这个家伙,究竟在打着什么主意? 一时之间,朱棣好奇不已,“老二,你打得什么鬼主意?” “现在说不得,说出来就不灵了。”朱高煦笑着摇头。 朱棣见状有些气闷,眼见自家老二如此胸有成竹,他也点了点头。 不管如何,让老二折腾一回吧! 正如他所说,不过三天时间罢了,朝廷还是耗得起的。 “那你需要什么?人手?职权?现在提出来,朕通通给你!” 朱高煦闻言大喜,“儿子提督武城兵马司,人手倒是充足,不过还要一个人。” “什么人?说吧,只要不是六部尚书……” “刑部员外郎,周忱周恂如!” 朱棣话还没讲完,朱高煦直接报出了人名,却是更令朱棣傻眼了。 刑部员外郎? 正五品的青袍小官? 还他娘的是刑部官员? 朱棣本以为老二会从户部要个财政好手,助他在三日内售卖番货。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要了一个刑部员外郎! 大哥你是做买卖的啊,不是去查案的啊! 朱棣很是无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现在对朱高煦的三日之约,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随他折腾去吧,就算是给他这些天追查建文的补偿。 然而太子爷却是与夏元吉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这个周忱周恂如,是永乐二年的进士,虽然现在任职刑部员外郎,但他当年考中进士的文章,却是一篇对朝廷财税有独到见解的锦绣篇章,因此高中进士。 夏元吉还准备让周恂如历练几年后,再将他调来户部全力培养,怎就被汉王朱高煦给盯上了? 难道说朱高煦准备插手大明财政? 朱棣常年忙着打仗,自然不会关注一个青袍官员。 “汉王,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三日之后再议!” “对了,今晚万国宴会可曾准备妥当?” 朱高煦一颗心放回肚子里,点了点头。 “放心吧爹,一切都安排好了。” 朱棣微微颔首,他知道这个“一切”,不只是宴会那么简单。 “嗯,到此为止吧,朕乏了,诸位爱卿今夜不要忘了赴宴。” 一众大佬连连点头,随后识趣地退下。 大胖胖也准备开溜,却被朱棣喊住了。 此刻屋内再无旁人,仅剩几个宫人立在远处。 朱棣这才和蔼笑道:“老大啊,这些天让你受委屈了。” “爹这说的什么话,儿子不委屈……” “行了,朕把你留下来,是想问一句,你觉得老二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朱高炽一愣,捋了捋颌下短须,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爹啊,你还真别说,老二最近变化还真有点大。” 朱棣脸色微变,“朕也觉得老二有些不太正常……” “爹啊,你看儿臣坚持跳老二教的畊宏体操,吃老二配的燃脂套餐,还真瘦了不少……” 朱棣:“???” 娘的! 朕是问你这个吗? “滚出去!” “哎哎……” 第25章万国宴!徐滨心态崩了! 是夜,奉天殿灯火通明,礼乐大作,往来官员络绎不绝,一派煌煌盛世之象。 宴会地点设在奉天正殿,彩龙飞檐,琉璃为瓦,金砖铺地,乃是皇上赐宴外藩使臣、彰显国之威严之地。 此刻殿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往来侍女彩衣飘飘,尽皆忙碌地准备着珍馐佳酿,可谓是给足了一众海外来使的面子。 似乎也正因如此,这些海外各国的国王使臣,无一不是笑逐颜开,满面春风。 朱高煦早早地身着亮丽蟒服,与太子朱高炽、赵王朱高燧站在一起闲聊,大胖胖身边还跟着朱瞻基这个好圣孙。 万国宴的所有章程事宜,朱高煦都已经提前安排好了,所以到了即将举行的时候,他反倒是得了空闲。 朱高燧眉飞色舞地同一众官员含笑点头,满脸骄傲自得。 “老二,听说你在老头子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将番货变现?” “你怎么想得?这可是个苦差事啊!连夏元吉这些人都没有主意,你却自己冒出头去接过这烂摊子!” 听到这话,大胖胖与朱瞻基都看向了朱高煦,目光之中带着审视与狐疑。 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好气地反驳道:“你以为我想啊?老头子提出番货折俸的馊主意,真让他这么干了,指不定被那些朝臣背地里戳脊梁骨,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倒是老大,你也在场,为何就不阻止老头子一下?” 铁憨憨小胖脸顿时写满了愁苦,“我敢吗我?老头子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没事儿的时候都要骂我几句出出气,哎……” 朱高煦和朱高燧被他这委屈巴巴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诚然,朱棣这个坑儿贼,真不是个东西! 太子朱高炽因为天生肥胖行动不便,可以说是被他从小骂到大的。 以致于朱老四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吓唬吓唬太子爷,导致大胖胖在朱棣面前,根本就没有丝毫底气,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 朱瞻基却是深深看了朱高煦一眼,不合时宜地插嘴道:“二叔,您打算怎么处理那些番货,教教侄儿呗?” 问计是假,试探是真。 基于对朱高煦有勇无谋的丘八印象,朱瞻基压根儿就不相信,他真能做到三天时间处理那批番货。 别说他了,只怕整个大明都找不出这样的人! 朱高煦云淡风轻地扫了这小子一眼,随后直接不搭理他,起身迎了上去。 朱高炽几人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下一秒眼睛陡然一亮。 来人正是汉王世子朱瞻壑,一袭锦衣华服,尽显英俊潇洒。 但是在他身旁,却多出了一位绝色佳人。 这女子头结云髻,素衣轻纱,五官精致而绝美,体态修长优美,配上凤冠翠衣,更使得她宛如谪落人间的仙子一般,有种超乎众生、难以攀折的仙姿美态。 朱瞻基只是看了一眼,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心中同时也升起了一丝酸意和怒气。 为什么,这等绝色佳人,被朱瞻壑这个蠢货捷足先登了? 而且朱瞻基认真打量了几眼那女子面容,他觉得很是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一样,只是短时间内想不起来。 朱高煦领着这对璧人来到众人身前,主动解释道:“老大老三,快来看看你们的侄媳妇儿。” 朱高燧对此心知肚明,只是他没有想到,朱高煦胆子竟然这么大,竟敢将女反贼堂而皇之地带入宫中! “壑侄儿眼光就是好啊,这点比我们强多了,三叔佩服。” 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令朱瞻壑面色微变,强颜笑了笑。 朱瞻壑表面镇定自若,实则内心慌得一批,毕竟若薇现在还是反贼身份,万一被他们看破,那若薇可就真危险了。 大胖胖对此事毫不知情,所以真心实意地调侃道:“瞻壑这小子,平日里看着憨厚老实,没想到下手比瞻基还快啊!”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孙若薇被他们看得浑身不自在,有些局促不安地应付着。 好在朱瞻壑紧了紧她的小手,佳人这才感到了一丝温暖,显得不那么紧张了。 恰在此时,小鼻涕走了过来。 “几位殿下,宴会即将开始,可以入座了。” 听了这话,孙若薇没来由地心中一紧,手心都沁出了丝丝汗水。 朱瞻壑欺身上前,在她耳边低声安抚道:“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 旁人见了,还以为这对璧人在打情骂俏,更是调侃不停。 唯独朱瞻基心中很是不爽,却又不能发作,只能闷闷不乐地走进了奉天殿。 众人谈笑风生地联袂走进奉天殿,自然引发了一阵喧哗。 “咦?太子殿下怎地与汉王爷谈笑风生?” “不是有传闻他们兄弟不睦吗?怎么反倒是看起来兄友弟恭的样子?” “大明有英明神武的圣皇,下面又有兄友弟恭的接班人,真是天佑大明啊!” 一时之间,各种夸赞纷至沓来,就差赞叹他们兄弟三人感情好了。 只不过有那么几双眼睛,见到美若天仙的孙若薇时,却是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反贼聂兴身穿倭国服饰,头发都梳成了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镇痛
小白杨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那些女配们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致重峦(高干)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