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当沈墨看到这支蒙古军的作战方式,他才意识到这句话用来形容蒙古部队,简直是再为合适不过了。 对于这些蒙古人而言,硬碰硬的正面厮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战斗,从来都不是他们所推崇的。 这些蒙古军队获胜的前提只有一个,就是你永远也打不到我! 那些蒙古人,他们进攻的时候射箭,相持的时候射箭,撤退的时候一边跑一边回头射箭,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射箭! 据说这些蒙古人能够连续六天六夜在马背上疾驰。他们可以在马背上吃喝排泄,甚至是睡觉。 所以他们可以随时出现在敌方意想不到的地点,找到对方最脆弱的位置。可是当这支蒙古人的军队想要逃跑的时候,天下却没有任何一只部队能追得上他们! 有了这样强大的战略转移和战场机动能力,他们蒙古想不赢都难! 看到这里的时候,沈墨的心里,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 然而这时,战局却忽然急转直下! 眼看着塔海的大纛徐徐后撤,西夏人的军阵也开始像退潮一样,向着白银峡中间涌去。而这个时候,那些蒙古骑兵已经飞快的上前,试图粘住这支西夏大军。 这一次塔海想要退回银州城下的打算,很快就遭到了重挫。 毕竟此时蒙古人是在冲锋,而他们西夏人却是在后退。他们双方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所以蒙古轻骑很快的就追上了西夏人的军阵。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西夏人飞一般向后撤退的同时,在他们的阵地上,却留下了一排奇怪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三根交叉的树干被钉在了一起,立在了地面上。而两个这样的三叉木头之间,都有一根极长的圆木相连。 像这样的东西,长约十米。就纵向放置在西夏人的阵型当中。像是马路边的两排栅栏一样,并没有影响西夏军队的后撤。 而当西夏军队跑过这些东西之后,随后就见最后撤退的西夏士兵抬起地上的三叉木头,把它们向着前方一横。将这些犹如栅栏一般东西顷刻间就变成了路障,横在了蒙古人的面前。 此时,沈墨一眼就看见那些架子上面,绷着一片片铁灰色的细丝,这是——铁丝网! 这是沈墨特意绘制了图纸,支援给西夏人的战略物资之一。看到自己的铁丝网居然被西夏人这么用,就连沈墨也觉得分外新奇。 这些西夏军人,他们不像沈墨那样将蛇形铁丝网撑开,直接排列在地面上,最多也就是在地上打上几根木桩作固定。 看这些西夏人的用法,他们居然把这些铁丝网当成了可以反复回收利用的装备,作成了一可以供人抬来抬去的路障! “他们这些人,也有铁丝网?”这个时候,还不太知道里面内情的利州路老兵王桐见到了铁丝网的样子之后,不由得惊讶的叫了一声。 随后,就见王桐遗憾的晃了晃脑袋。 “可惜这么好的武器,却被他们这些人扔在地上,掩护自己撤退!这些西夏人可真能糟蹋东西!” 听到了王桐的这句话之后,只见沈墨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王桐并不知道西夏人除了铁丝网,还有钢臂弩。而此时此刻,沈墨已经猜到了那位西夏统帅塔海将军的计策! 就在这帮西夏人飞快撤退,并且沿途扔下这些路障的同时,他们前方的蒙古军,也在向着路障的方向蜂拥而至。 这些蒙古人显然没见过铁丝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以这些草原战士的经验,他们看上一眼,就大概知道这些东西的功能是什么了。 随后,就见蒙古骑兵打着呼哨减缓了冲击的速度,然后一些战士开始甩动手上的套索,准备将这些拦路的铁丝网拽到一边。 就在这个时候,就见铁丝网另一面的西夏军队,在飞快撤退的同时。他们的阵型中就像是潮水退尽之后,露出了礁石一般,现出了一个严整的军阵! 只见这片军阵的前后纵向是十人一列,而横向则是400余人组成的一个宽大正面,足有一里半宽。 此刻,这个军阵中的每一个西夏战士都蹲伏在地面上,手中握着一支钢臂弩! 猛然间,就见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哨音冲霄而起! 随即,这四千名手持弓弩的西夏士兵几乎就在同时,将上了弦的弩箭,向着蒙古军的方向射去! 一大片弓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在四千战士的手中同时响起,空气中立刻发出了“轰”的一声巨响! 随后就见这4000支弩箭,就像是一片乌云般猛然窜上了天空,又在高空中滑翔了一段之后,狠狠的向着下方砸了下去! 这些弩箭瞬间就落在了蒙古军队中,顷刻间就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只见蒙古军阵里面,转眼便是人仰马翻,鲜血飞溅! 第1188章:大漠风劲角弓疾、万军之中、强弩来袭 钢臂弩,沈墨支援给西夏的这种神奇武器,第一次使用就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给了蒙古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攻击,可以说是猝不及防。让那些蒙古兵的前锋队伍立刻就产生了一片混乱。 在这里要说一下在南宋这个时代,弓箭和弩箭的射程。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一般而言,古人所用的骑兵角弓的极限射程是在220米左右。但是羽箭能射到这么远,不代表在这个距离上还能有杀伤力。 所谓“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复合弓的有效杀伤距离,都是在120米之内。所以这也是蒙古人能够杀伤敌人的最远距离。 而同代的弩,有效杀伤射程大概都比弓要远五分之一左右。换句话说,宋代的手持弩箭(不包括床弩)有效的杀伤距离是150米之内。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弩箭却是牺牲了射击速度,才达到的这一点优势。因为弩和弓相比,弓箭手的射击速度大概是弩手的四倍。 可是,沈墨交付给西夏的这种钢臂钢弦的手持弩箭,它的射程却是几乎超过了普通弩箭的一倍,达到了300米左右! 所以蒙古人在估计错了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他们立刻就被这些弩箭成片的射倒在地。 只见这些人蒙古骑兵忙不迭地拨转马头,飞快的向后撤退。沈墨甚至看见有的蒙古兵在战马被射杀的情况下,就像鞍马运动员一样,在奔跑中灵活的跳上了空置的战马,飞一般的向后逃窜。 可是,随后第二次弩箭齐射,随着一声响箭再次降临了! 转眼间,蒙古人的军阵中再次掀起了一片血浪! 这两轮八千支弩箭的发射,最起码将两千余名蒙古士兵射杀在战场上。 就在这一瞬间,战局已经被扭转了过来! 然后,就在蒙古人疯狂的撤退路程当中,这四千支钢臂弩差不多以每十秒钟一次齐射的速度,疯狂的向着蒙古骑兵倾泻着箭雨! 等到那两只蒙古万人队狼狈不堪的返回本阵的时候。在他们冲锋的这一路上,已经留下了将近5000名蒙古士兵的尸体。 与此同时,在西夏军阵侧翼不断的袭扰那支蒙古万人队,也忙不迭的匆匆后撤,远离了这支弓弩兵的射程。 …… “成功了!” 沈墨见状,不由得用自己的拳头,狠狠捶了一下旁边的土地! 这一次,西夏大将塔海使用这支弓弩兵的时机,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西夏人在受到大量杀伤之后,他们的撤退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并没有引起蒙古人的警觉。而塔海在撤退之初,一定就想到了蒙古兵会衔尾追击,企图将他们牢牢黏在这个战场上。 所以西夏军的这次撤退,就将那4000名弓弩手有意让了出来。结果蒙古人的行动果然被塔海猜了个正着! 这5000名蒙古兵被杀,堪称是一次罕见的大胜。可以说在最近十年之内,蒙古人被如此大量杀伤的战役都是少之又少。 …… 而此时在西夏人的军阵里,西夏贺兰军将领李灼绝,觉得自己就像一尊战神一样,所向无敌! 就在这支西夏大军眼看着就要败亡之际,还是靠着自己手下的四千弓弩手才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了他们整支军队。 这位西夏的年轻小将李灼绝,是个体态削瘦的年轻人。 看他的年龄,只有二十岁上下,身穿着一副闪亮的银甲。在他瘦削的脸上,一道道线条宛若刀锋劈砍出来一般锋芒毕露。 这位李灼绝鼻梁挺拔如刀,一对细长的双眼中不时有精光闪过。极薄的两片嘴唇抿得紧紧的。 此刻,他正在竭力压制自己心头的激动。 经此一战,他李灼绝应可名震天下,成为大夏一代名将! 正当他这么想着的时候,李灼绝就听到身边一阵马蹄声响。 当他回头一看,就见身后一队矫健的军士人马如龙,簇拥着塔海将军的大纛,缓缓的从后阵回到了前锋的位置。 在塔海将军的身边,还围绕着左厢宥州路、右厢甘州路、以及灵州几处军州的军将。 塔海策马来李灼绝的身边,就见他伸过手来,满面笑意的在李灼绝的肩上拍了拍: “没想到,李郎君麾下的弩兵果真如此了得!这一次,咱们总算是把劣势给扭转过来了!”只见塔海将军哈哈笑着对李灼绝说道。 而此刻的李灼绝,感受到自己的肩头上被塔海老将军拍的那几下之后。他的脸上一道阴鸷之色,瞬间一闪而逝。 “这个塔海老儿,他居然敢对王族如此无礼?”性子孤傲的李灼绝一念及此,他的心里立刻就生出了一阵不满。 可是如今正在战时,塔海又是他的上级,李灼绝自然是不好发作出来。于是他在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拱了拱手略表谦逊之意。 随后,就见塔海将军眉梢眼角带着笑意,向着李灼绝问道:“不知郎君这些宝贝弓弩是从何而来?你也不要藏着掖着,也让我们其他这些地方的军将,也去采办一些多好!” 只见李灼绝听到了塔海将军的这句话之后,他随即摇了摇头:“这些弓弩,据说是咱们大夏那位‘老人家’死之前,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 “眼下全部的弓弩,也就只有这四千张,我还真不知道从哪里才能买到。” 李灼绝这两句话,回答的真是又臭又硬。那位塔海将军也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 至于塔海身边的几位各地军将,则更是不满的撇了撇嘴,有的人甚至冷哼了出来。 …… 就在这时,就见对面的蒙古兵居然在重整队形之后,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动作。 这一回,蒙古人的行动可是大大出乎这些西夏人的预料。没想到这些蒙古人在承受了这么大的杀伤之后,他们居然还敢再次从正面发起攻击! 就在塔海他们迟疑之间,只见对面的一个蒙古万人队已经犹如烈焰一般飞快的发起了冲锋,正在向着他们的阵地接近而来! 第1189章:沙场弓鸣腾箭雨、连珠奔射、万夫莫敌 眼看着这支蒙古骑兵的万人队,奔跑的速度比之前又更快了许多。他们都在拼命的催动胯下的战马,就像是不要命一样向着这边冲来。 而此时此刻,在山顶上向下方观战的沈墨见到这些蒙古人的阵势,却是暗自皱起了眉头。 这一次冲上来的这支蒙军万人队,他们的队形似乎比原先更加显得稀疏。而且这支蒙古骑兵的手上,还每个人都拿上了一个圆形的盾牌。 这些蒙古人的圆盾,直径大概约有两尺上下。全都是用柳枝编成、藤条缠绕。看起来分外简陋,冷眼一看去就像是箩筐的盖子。 但是他们既然采用这样的阵型和盾牌,想必这些蒙古人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对抗那些杀伤力极大的弓弩了。 沈墨就见这些蒙古兵一手持盾,一手举起的手掌中的弯刀,一片闪亮的刀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是满天闪耀的星光一般密集! 随后,就见他们飞快的接近了那条400米处的死亡线! 而西夏军的这边,在李灼绝的命令下,四千弓弩兵再次对着远方的蒙古军,开始了钢臂弩齐射! 每一次箭雨降下之后,都有成片的蒙古人被箭只射倒在地。但是由于此时距离尚远,再加上这次蒙军有盾牌作为防护,所以被弩箭杀伤的蒙古人却并没有很多。 就见这些蒙古兵顶着箭雨,再次变阵! 他们绕过了西夏军前方的那些铁丝网,顶着弓弩手的骑射,正在箭雨中疾速冲锋! 只见这些蒙古骑兵前进的这一路上,他们已经收起了弯刀,手中却是换上了弓箭。 就在他们绕过了铁丝网组成的障碍,接近了西夏军的两翼之后,只见他们的手上,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箭雨! 他们的动作简直太快了,让人目不暇接! 只见这些蒙古人握弓的手上,除了捏着弓把之外,还攥着三四支羽箭。 在他们每一次放开弓弦的一刹那,就是下一箭搭上了弓弦,紧接着射了出去。 弓弦震颤之间,就见一支支羽箭简直是箭尖追着箭尾,连珠一般向外发射! 在这一阵快速绝伦的速射之中,就见蒙古军每人在转瞬间,都将四五支箭射进了西夏的军阵,然后拨马就向后疾驰! 就在蒙古人的这一轮舍生忘死的奔射之中,西夏的两翼再次遭到了重创! 而与此同时,蒙古人的这一次纵马疾驰,他们的伤亡也是极为惨重!眼看着顷刻间又有千余名蒙古人,被纷纷射杀在沿途的路上。 等到那些蒙古骑兵在铁丝网两边通过的时候,在这一百多米的距离上,西夏钢臂弩的杀伤力,已经达到了顶峰! 弓弩手的每一次齐射,都造成了大片的蒙古兵被射落于马下。可是当那些蒙古骑兵在向后疾驰的时候,他们依然在转身向后射箭! 蒙古人的这次冲锋,就像是一支利刃一闪而回。 他们的整个万人队在接近西夏军阵、飞快的一轮速射之后,又毫不犹豫的回头向着自己的本阵奔逃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 只见塔海将军的眼睛,猛地闪过了一道精光! 就见他飞快的下令道:“蒙古人的后阵动摇,正在准备全军撤退!” “李灼绝带领4000弓弩兵上马,衔尾追击掩杀。左厢宥州路、右厢甘州路各出三万轻骑,于左右两路策应……” “不行!” 就在塔海将军的命令还没说完的时候,只见李灼绝眉头一皱,立刻就表示了反对。 “这些蒙古兵败而不乱,他们第二次进攻,我们给对面的杀伤还不到2000人!” “现在若是追上去,难免会中蒙古人的埋伏!”就见李灼绝大声向着塔海说道:“将军千万三思!” “你敢阵前抗命?”只见塔海听到了李灼绝的话之后,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顷刻间眼中带着一片暴怒,看向了李灼绝! 而这个时候,左厢宥州路、右厢甘州路,这两路的军将听到了塔海的命令,已经返回本镇整顿军马,将各自三万人的追击部队开始向前调动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见远远的前方,蒙古人之前派出的那个万人队终于返回了本阵。 他们这一次再度铩羽而归,在给西夏军带来了重大伤亡的同时,自己也扔下了将近两千具尸体。 而此时的蒙古部队之中,果然是旌旗摇动,大军开始徐徐后撤! 此时的李灼绝,他一眼看到了老将军塔海暴怒的眼神,马上就清醒了过来。 如果他要是真敢阵前抗命的话,那么现在塔海毫不犹豫的,就会命人将自己斩杀在战场上! 只见李灼绝狠狠的一咬牙,放弃了继续争辩的打算。随后就命令自己的弓弩兵4000人全军上马! 只见阵后的战马立刻被带了过来,这4000名弓弩手抱着钢臂弩跳上了马背。就等着他们的主将发下命令,对前方的蒙古军展开追击。 而这个时候,塔海将军一边看着远方正在撤退的蒙古大军,一边慢慢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 “你大爷的!” 此时此刻,在小山上观战的沈墨,却是陡然间爆了一句粗口! 这么简单的诈败诱敌之计都看不明白,这塔海老儿是个棒槌! 只见沈墨看着下方已经集结上马,正要向前追击的那4000弓弩手,他的牙都快咬碎了! 在这之前,他费尽心力的帮助项嫦儿上位,从而调整了西夏人的战略重心。中间又无偿将铁丝网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钢臂弩送给了西夏人。 可是这些西夏大傻子,转眼之间就要把这些东西拱手送给蒙古人了!沈墨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会碰到这样的局面! 蒙古人的这种诈败奔逃,引诱敌方追击的战术。已经在中亚和欧洲战场上屡试不爽,几乎每一次都在决定性的战役中,都帮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是蒙古人最喜欢使用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假装溃逃,诱使敌人追击。而他的精髓,就是速度和突然性。 蒙古人还给这种战术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曼古歹”! 第1190章:谁料怒从心头起、一腔狂暴、斩将夺旗 同时,执行“曼古歹”的,也是一支经过特殊挑选出来的部队。 他们要单独向敌人发起进攻,并且迅速冲到敌军队伍的面前,如同暴风雨一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放箭。然后马上逃走,自始至终都不和敌人步兵的刀矛交锋。 蒙古人在诈败而后撤的时候,往往会故意表现得惊恐而慌乱。这个时候,只有最精明的将领和控制力极强的军队,才能抑制住追击的冲动,不去追击佯装溃败的蒙古人。 往往这种曼古歹战术,在持续几天的追击过程中,敌军的骑兵会被引诱得远远跑出自己后援的掩护范围,他们会很快的丧失掉严密的阵型。部队会自在追击中慢慢被蒙古人扯散。 这时,蒙古弓箭手会突然组织起来,设下埋伏逐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并给维持阵型的敌人造成巨大的混乱。 这样一来,陷入混乱和重大伤亡的敌人,在面对严阵以待的蒙古重骑兵的时候,就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了。 此时此刻的沈墨毫不怀疑,只要他们这支西夏一旦开始追击,他们就完了! 当这支4000人的弓弩兵离开本阵的时候,在远处埋伏的那些敌人,也就是至今尚未出现的两支蒙古万人队,就足以将剩下的10万西夏军彻底歼灭了! 而那些追击的部队,他们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 在追击过程中,他们会被蒙古人不断的拖散,直到最后变成一片散沙,被人一块一块的吃掉! 至于那些弓弩手,他们在追击的过程中绝不可能带着铁丝网。而没有了铁丝网掩护的弓弩手,他们的射速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弱点。 在蒙古数万人骑兵的四面冲击之下,他们又能坚持得了多久? 西夏人因为这个愚蠢的决定,正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沈墨精心研制打造这些弓弩,眼看着就要落到自己的劲敌蒙古人的手中! 想到这里,此时的沈墨已经是怒火中烧! “你个废物!” 只见沈墨怒骂了一声,随后就将自己的望远镜扔到了一边。 就见他回身便从自己身后的枪袋里抽出了狙击步枪,“哗啦”一声推弹上膛,将这支步枪架在了洞口上。 这个时候,山洞里的老兵王桐、李林杰、甚至是狼人阿旺,全都惊讶的看着沈墨手上的狙击步枪,还有步枪上方那根粗大的黑色管子。 这可是一千米远,足足两里的距离!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沈将军拿枪干什…… 就在他们惊讶万分的想到这里的时候,山洞里猛然间一声清脆响亮的枪声炸起,震撼了他们的耳膜! 随后,就见下方的西夏军阵中,那位刚刚抬起右手,正要下达进攻命令的塔海将军。他的头就像是被人横着抡了一棍子一样,猛然间向着旁边一歪! 塔海头上雪亮的金盔,霎时间就飞上了半空。 这位老将军的脑袋,已经被一发7.62子弹从耳朵上方穿了过去,从另一边的头盖骨侧面穿了出来。 他的头上,碗大的一块颅骨呈碎块状向外喷射,颅腔里的脑浆犹如万朵桃花一般喷向了四周! 在王桐他们的角度看来,塔海将军的脑袋上霎时就爆出了一团血雾。随即他整个人就像是一根木头一样,直挺挺的从侧面栽下了战马! 好家伙!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一枪! …… 沈墨在扣动扳机的一瞬间,他已经在瞄准镜中看到了目标头上,一片桃红的脑浆。 在他开完了这一枪之后,就见沈墨再次推弹上膛。 随后,沈墨在瞄准镜的分划线里面,看着下方西夏军阵中那群军将的反应。 此时此刻,西夏军阵营里已经是一片大乱! 眼看着这次战斗,他们就要取得胜利。(西夏人认为的)而这个时候,他们的塔海将军却忽然无缘无故的被人打穿了脑袋。只见那些西夏将领顿时就乱了套! 就见此刻,他们有的人跳下马来,想要去检查塔海将军的情况。而有的人则是吓得脸色煞白,不停的转着头看着周围。 在沈墨的瞄准镜中看来,他们的眼神慌乱而迷茫,全都是在周围百八十米之内的范围内晃荡。这些人哪里知道,在这世上还有一支在两里路之外,就能取人首级的武器? 沈墨的这支狙击枪上,装着一只放大倍率为八倍的瞄准镜。这副瞄准镜,也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在这个没有工业化生产光学镜片的年代,要磨制这样一副镜片的难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最终,在沈墨弟子沈摇光的精心制作之下,到底还是让沈墨拥有了这样一支神奇无比的瞄准镜! 刚才开枪前发生的事,沈墨已经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 在下面,塔海将军一意孤行,想要下令追击。而那个银色盔甲的年轻小将,在这之前用响箭指挥4000弓弩手射击的时候,他的身份就已经被沈墨确认了,他就是李灼绝! 就在塔海下达命令之时,那时的小将李灼绝明显还想争辩一番。但是他最终还是拧不过主将的命令,被迫依照塔海的军令,命令自己的部队上马准备追击。 这一切的过程,已经全都被沈墨看在了眼里。 所以,沈墨为了保存西夏这只十七万人的军队,还有李灼绝手中的那些钢臂弩,把塔海击杀在当场,其实是唯一的办法。 …… 而此时此刻,山崖下面。 塔海将军的尸体一被人扶起来,大家就知道,这位老将军一定没救了。 因为他的脑袋现在就像是一颗被人砸开的胡桃一样,里边的瓤都没多少了! 而此时的李灼绝,他看见塔海僵硬的死尸就这样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心里真是无比的快活! 这个老家伙,差一点儿就葬送了整个大夏军队! 好在就在他下令之前,却被人射杀在阵前,这真是侥天之幸! 当李灼绝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目光又回顾了一下四周。却依然没有发现那位凶手,到底藏在哪里! 第1191章:昔日小将今为帅、谁若不从、敌军尚在 只见李灼绝愣了一下之后,随即就反应过来。 到底还是一位豪杰,他的脑筋也真是足够快! 当他意识到塔海已经死亡,整个西夏大军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之后,就见他猛然间剑眉一挑,开口大声说道: “塔海将军已被蒙古人所杀,如今大夏军队主将空置。李某不才,愿接过塔海将军的大纛,继续指挥战斗!” “你凭啥啊?”就在李灼绝这番话刚刚说出口之际。只见他的身边好几个跟他平级的西夏军州将领,几乎同时对他的话发出了质疑! “就是!你才穿几天不开裆的裤子?老子从军的时候还没你呢!” “想要让我们听你指挥,失心疯了吧你?” 一时之间,就见左厢宥州路、右厢甘州路、还有灵州路方面的将领都在斜着眼看他,不屑一顾的向他表达了蔑视。 “好吧,蒙古人已经停止撤退了。” 这个时候,就见李灼绝用马鞭指着前方蒙古大军的军阵,向着他们这帮人说道: “蒙古人诱敌追击的诡计没有得手,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 只见此时的李灼绝面色冷冷的向着眼前的三个军将说道:“既然你们不愿意听从我的指挥,那就请几位自便!” 说着,就见李灼绝的马鞭一挥,命令他自己手下的4000弓弩手以及其余的2万余名贺兰军战士,向着后阵的方向撤退! 在他的命令之下,那些弓弩手立刻就拨转了马头,飞快的向着阵后撤去。 与此同时,就见一排士兵跳下马来,十几人一组抬着那些沉重的铁丝网架子,就往后面走! “哎!哎!别走啊!” 只见这几个西夏军将,一见李灼绝居然说走就走,带着兵毫不犹豫的就开始撤退,他们这几个人立刻就慌了神儿。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想了一件事! 如果李灼绝要是不合作的话,没有了这支强劲的弓弩兵,那么他们这十来万人在蒙古大军的攻击之下,还能剩下几个? 想到这里的时候,这些人这才意识到一点。 如今塔海死后,李灼绝已经成为了他们中间最不可或缺、堪称举足轻重的一位! 就见这三员大将纷纷开始后悔刚才自己说话孟浪,无缘无故的得罪了这位李将军。 “让谁当主将又能怎么样,反正和自己又没什么关系!”这时候,这几名将官的心中暗自想道:“即便是让那个李灼绝带领大军,那好歹也比自己手下的军士,全军覆没了强吧!” 想到这里的时候,那几个人暗自跺脚,一个个心中懊悔不已。 而这时,当他们眺望着远方的蒙古军大阵。只见那些蒙古人已经停止了撤退,正在整顿军马,向着这边再次缓缓压来! 显然,蒙古人已经意识到,他们刚才的诱敌之计已经被识破。 所以他们要想另一个方法,来战胜这支西夏大军! …… 沈墨的这一枪,将这支西夏军,从生死边缘又重新给拯救了回来。 而此时此刻,沈墨看到李灼绝领兵开始向着白银峡谷的谷口退去。他们聚兵在狭窄的谷地入口,4000弓弩手摆出了一个防御阵型,并且在阵前飞快的布置好了铁丝网。 只见这时候的沈墨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颗心才彻底的放了下来。 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那个李灼绝是个明白人。 看见他领兵运动的战术动作,沈墨就知道他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如今在李灼绝身后两侧的白银峡谷,长长一线入口异常狭窄,地势易守难攻。李灼绝的4000弓弩手只要占据了白银峡谷的入口,那么蒙古兵就失去了可以迂回进攻的空间。 如果蒙古人要再想攻打西夏军队的话,他就只能顺着白银峡谷的入口,一条线向里面硬冲。蒙古人要是真顶着4000支钢臂弩这么做,那他们纯粹就是疯了! 而此时此刻,下方的西夏人军阵之中,随着贺兰军在李灼绝的带领下后退,剩下的那三个军将的军队,却是倾刻间就暴露在了蒙古人的冲锋威胁之下。 于是他们也忙不迭的领着各自的队伍,赶紧向后撤。 与此同时,那三位军将还快马赶了上去,围着李灼绝一通好说歹说,又是赔笑又是赔礼。终究还是让李灼绝取得了统领这支大军的权利。 眼看着敌进我退,西夏人退入白银峡谷之后,蒙古人就飞快的占据了原本的战场。 他们在那里捡拾尸体,收拾伤员,收拢着战场上四面乱跑的马匹。 在将战场上打扫得一干二净之后,随即蒙古人就在原地驻留了下来。 沈墨居高临下,向着下方看。 只见下面蒙古人的中军那里,主将正用号角召唤诸将议事,一时间战马来回驱驰,显得分外热闹。 而这个时候,趁着得了个空儿,就见狼人阿旺趴在沈墨的身边。他用胳膊肘拱了拱沈墨说道: “那块可有一个蒙古人的大官儿!为啥不给他来上一枪?” “你不要命了?”这时候,就见沈墨回头向着阿旺笑了笑。 “我刚才打那个塔海,”只见沈墨笑着说道:“那是因为有那个西夏小将李灼绝,替我着背黑锅呢!” “塔海一死,李灼绝势必接过帅印。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塔海被杀是他下的死手,哪怕就是他再辩解也没用。” “可是我现在动手的话,引起了蒙古人的警觉,你觉得咱们四个能打得过下边的六万大军吗?” 沈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把个质朴的阿旺说得骚眉耷眼的低下了头。 而这个时候,就连不怎么懂军事的李凌杰,也看着下面那些蒙古人皱起了眉头。似乎连他都看出来,这些家伙在战场上绝不好对付! 而此时此刻的老兵王桐,则是一脸忧虑的看了看沈墨。 “要是跟这帮人打起来,咱们可悬了!”只见王桐的眉头上皱起了一个大疙瘩,忧心忡忡的向着沈墨说道:“咱们怎么对付他们这帮人?先生心里有章程没有?” “当然有了!不过……我也得能做得到啊!”这时候,就见沈墨苦笑着摇了摇头,嘴里喃喃自语的说了一个谁也听不懂的词儿: “……武装直升机!” 第1192章:敌势如山复如海、心中忧闷、难舒胸怀 当然,现在想这些美事儿是一点儿用都没有的。 沈墨的工业园区里面,第一代汽油发动机还在试制阶段,哪有生产出来这种尖端武器的丝毫可能性? 等到沈墨他们这些人,在这里又等了一两个时辰之后。 随即,他们就看见下方的蒙古大营里,猛然间热闹了起来。 这支五万余人的大营顷刻间就开始运动,一片片的蒙古兵一边集结一边后退,蒙古人居然是要撤离了! “莫不是什么诡计?”这时候,就见王桐费解的咂吧了一下嘴。 “不一定。”就见沈墨摇了摇头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 “蒙古人这一次伤亡惨重,前后死伤超过了7000人。这对于他们来说,即便是成功的拿下了银州府,那也可以说是一次惨败了。” “更何况他们接下来继续攻打的话,或许还会付出更大的伤亡。所以这些蒙古人真的有可能就此撤离,或是转移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去。” 不过这些事,对于沈墨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如今他成功的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实地检验了蒙古兵的战法和战斗力。 这次的西夏之行,可以说对沈墨意义重大,收获也是异常丰富。 而此时此刻,下面的那支蒙古大军,居然真的倾刻间远遁百里。整支大军就像他们来时一样烟尘滚滚一路向东撤退,不久就消失在了遥远的天际线上。 或许他们还会卷土重来,或许他们还想要挑选另一个西夏要地继续攻打。不过沈墨现在已经完成任务了。 现在,那4000张钢臂弩的去向,也让沈墨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那个李灼绝的智谋和能力,都是上上之选,再加上这次的大胜带给他的荣誉和权威。他想要保住这4000张铁臂弩,想必是没有问题了。 现在再回想起来,当时西夏军诈败后退。随后在撤退的半路上,埋伏下铁丝网和弓弩手,对蒙古人造成大量杀伤这个计策,搞不好也出自李灼绝这位小将的手笔。 因为那个塔海的指挥水准,实在是让人担忧。沈墨估计他也想不出这么一个大量杀伤蒙古人的计策来。 等到蒙古兵走远了之后,只见那只西夏军也毫不犹豫的拔营起寨,一路后退。 他们穿过白银峡,向着银州城的方向撤了回去。 一场大战就这样告一段落。西夏军死伤大概1万,而蒙古兵死了7000人。 看起来,这一场战斗是势均力敌。但是对于西夏一方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一场胜利了! 沈墨见他们双方都已经退得远了,于是他立刻带着人从土洞里一跃而起,从小山包上面向南撤离。 当他下了山之后,途经战场的时候。只见这里西夏人和蒙古人的尸首都已经被双方的军队收走了,地上的战场也打扫得一干二净。 除了一些死去的战马身上,落着黑压压的兀鹰,还有满地被鲜血浸透的黄沙。这片平原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和寥廓。 沈墨从地上捡起了一支羽箭。如今这支柳枝削成的箭已经从中折断,只剩下了安装着黑色雁翎的尾部。 沈墨手里握着这支蒙古人的断箭,那上面似乎还带着来自这个草原民族的狂野气息。 早晚有一天,他会和这一支军队来一场决战! 如今的沈墨,已经对蒙古人的底细了解得更加详细。那么他在将来的决战之中,能不能战胜这支蒙古大军? 当沈墨带着三个人退回到金国境内,和自己的特战营会合之后。他随即就让信使给项嫦儿带去了一封信。之后沈墨就带着自己的队伍顺原路返回通州。 在这回去的一路上,沈墨一直都沉默不言,默默的想着心事。而大家也都识趣的没有去打扰他。 当他带着队伍穿越了金国的国境,一步步攀登上秦岭山脉的时候。沈墨还像一个犯了相思病的青春少年一样,一门心思的想个不停。 …… 这一路上,沈墨都在想着这支蒙古大军的作战方式。对于沈墨来说,此行的收获可谓是极度让人震撼! 根据沈墨的归纳总结,如今的蒙古人之所以如此强盛,跟他们军队的作战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就是他们的整体机动能力,实在是堪称恐怖! 这支军队所携带的马匹数量众多,以至于数百里之类的快速机动,对他们而言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而且他们对于后勤的依赖性,也可以说是极低。 这些蒙古军都以马奶为食,而那些极耐粗饲的蒙古马,只要是有草的地方就可以生存。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就像是后世的坦克集群一样,可以在大纵深范围内做出各种迂回和机动。调动着他们的敌军来回疲于奔命,也无法防御他们的进攻。 而他们的战略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分头攻击。 在蒙古人攻克每一个国家的时候,他们往往都是分兵三道四路。致使他们的敌军顾此失彼,无法防守所有的战略要点。 而那些妄图抵御蒙古人的各国军队,往往他们在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想要和蒙古军决战的时候。却发现除了自己的身边没有蒙古人之外,其余所有的地方,都在遭受蒙古兵的攻打和抢掠! …… 就在十年前,蒙古攻打金国的野狐岭之战。 就是在那一场战斗中,金国失去了所有的力量。金国的精兵强将和养马之地全部损失一空,自此决定了他们逐渐败亡的命运。 在那一战之中,金军大将独吉思忠想要抵抗蒙古人的侵略,他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集了75万民夫来加固界壕、修筑边塞。 足足600里的界壕和城墙,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一点儿作用。因为只要蒙古人集中兵力突破一点,整条防线就完全成了摆设。 当年的成吉思汗就是这么干的,他分兵三万给三个儿子,让他们去打西京,牵制金军的兵力。而他自己则是集中了七万的兵力,重点突破了界壕上的要塞乌沙堡。 独吉思忠苦心构筑的界壕,就这样泡了汤。 第1193章:千古名将今何在、血沃沙场、山河衰败 而金国皇帝立刻就解除了独吉思忠的指挥权,换成了另一员大将完颜承裕主持军事。 可是蒙古军推进的速度迅猛无比,同时威胁着金国几个要地的安全。所以完颜承裕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主动放弃了桓、昌、抚三州的坚固城墙,径直退往野狐岭一线,打算凭借山势来阻挡蒙古军。 而这个桓州,就是咱们上文书中说的,里面有着数百万匹马的金国根基之地! 最终,在野狐岭一战,金国失去了四十五万能征惯战的老兵,几乎全都是骑兵。还有他们国内绝大多数的战马。 堂堂大金国,就此一蹶不振,只能在衰弱中徒劳的抵抗,一步步的走向灭国的那一天。 这就是蒙古人多点进击战术的威力! …… 刚才所说的两点,还只是蒙古人在战略方面的优势。 根据沈墨这次看到的情景,他们的战术和士兵战斗技能这两方面,所占的优势也让人惊悚不已。 首先就是那些普通的蒙古士兵,他们战术水准极高,不管是进退还是攻杀,甚至是败退,他们都在随时随地的射箭杀伤敌人。 另外,由于蒙古人一人多马,并且骑术高超。所以他们保存实力的水准也是异常强悍。 即便是他们被打败了,只要蒙古人上马开始跑路。他们的敌人立刻就会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他们的单兵水准,也就是每一个士兵的骑术和射术,也都堪称是天下之冠! 沈墨在汇合了蒙古人的这么多战术和战略特点之后,他们之所以如此强盛,以至于能够横扫天下诸国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墨不由得想起了有史以来,汉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那种窘迫的境遇。 无论是汉代和唐朝,对待北方突厥游牧民族的时候,几乎面临的都是同样的景象。 这些外族,他们想什么时候来,就可以纵马跑进汉人的地盘,大肆烧杀抢掠一番。而汉族人想要打他们,最难的一点不是如何战胜对手,而是他们找不到突厥王庭! 别说是突厥王庭了,哪怕就是大股的骑兵部队,人家要是不想跟你正面对战,中原人也很难寻找到对方的主力。 整个西北大漠和草原,对于人家来说就像是自己家一样。他们在几千里纵深的版图上跑来跑去,丝毫都不费力。 可是汉民族的部队要是想把兵员派到草原深处去,别的不说,就连军粮都难以解决! 等到一百斤粮食从汉地运到了前线之后,就连七八斤都剩不下。因为一路上那些民夫还要吃饭呢! 更何况,漫长的运输线,还随时随地都会被那些来去如风的骑兵切断。 所以在那个时代,汉族人对抗西北的突厥侵略军,他们的主旋律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 先是找不着对手,然后就是杀进对方的腹心之地,深入茫茫戈壁草原。 在这之后,他们的后路被切断,供给被断绝。以至于这些汉族大军往往都是无功而返。在回来的一路上,他们还要受到突厥人的截杀! 于是,李陵被匈奴人围困俘虏这样的悲剧,在历史上不断的反复发生,一次又一次无尽无休! 可是,当年的匈奴和突厥和现在的蒙古民族比起来,却又是相差了一大截! 所以,沈墨如今面对的局面就是:当他遇到蒙古人的时候,很有可能找不到、追不上、打不着! 但是,自己的所有弱点,却完全暴露在对方的攻击之下。 沈墨越想让自己的实力越强,它的地盘就必须越大。而那个时候,他在蒙古人眼中的破绽也就越多! 到了那个时候,等到蒙古人大军压境。沈墨就会面临要地难以防守、后勤供应不上、后路不断被抄截等等一系列的窘境! …… 一直等到他们这支队伍,爬上了秦岭的分水岭附近,沈墨忽然觉得周遭的风一下猛烈了起来。 当沈墨猛然间惊醒,抬头看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站在秦岭的绝顶之上。 在这里,北方冬季的烈烈北风被拦住。岭南和岭北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气候。这里是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庇护着南方宋朝汉人的一道天然屏障。 这座天然形成的巨大山岭,横贯于中国中部,就连风都被它拦住,连天上的乱云都难以飞渡! 此刻,沈墨站在这里,他身后就是与大宋百年为敌的金国。而他的面前,就是自己的家乡故土。 这就是秦岭,谁说山河无情? ……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皇帝在长安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派中使去凤翔法门寺迎佛骨。 据当时的记载:“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于是韩愈上书直谏,结果触怒龙颜,被贬为八千里外的蛮荒之地潮州当刺史,押送出京。 当他走到秦岭北麓蓝田的时候,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 斯时古道西风瘦马,百里杳无人烟。年逾五旬的韩愈仰天长啸:“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在历史上,班固的如椽巨笔也这样描写过秦岭: “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实惟作京。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酆灞,据龙首。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秦岭横贯东西,全长三千二百里。磅礴巍峨,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这里是中国的先祖龙脉。史帝文商、儒释道法、田河峪林、关隘要塞。 可以说:“一座秦岭,半部国史。” 宋代诗人汪元量也有一首关于秦岭的诗:“蓝关月冷猿啼木,秦岭风高雁贴天。” 此时此刻,沈墨站在秦岭的高峰上,在他的东边,就是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 这个时候,沈墨才忽然间想到了一件,看似巧合的事! 千年以来,大秦、大汉、大唐、中华民族的那些辉煌时刻,居然都是在秦岭脚下上演的。它是汉水丹江的发源地,是紫气凝聚、霸业复兴的福地! 第1194章:云横秦岭第一峰、人间有我、君且自在 而此时沈墨,他的心中却忽然闪过了一段数字。 宋朝鼎盛时,它的人口是9347万人。而在蒙元灭宋之后,当时的天下只剩下了887万人。 也就是说,汉民族的91%,就死于这一战! 蒙古人,他们在这个时代杀了全世界2亿人,甚至被后世记录在吉尼斯世界记录里面。 而现在能够挽救这一切的人,能够斩断它南下铁蹄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自己! 沈墨看到这千里秦岭犹如一条滚滚巨龙,在他脚下蜿蜒而过。他面前的群山犹如怒海惊涛,竟是如此宽阔无际! 在猎猎的狂风之中,沈墨站在秦岭山巅之上。此时的他,忽然感到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 只见他笑着摇了摇头,将这一路上的沉郁和忧患,全都甩出了自己的胸臆。 然后,就见他忽然对着面前的群山笑了起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此时的沈墨看着远处的太白山,他的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向着那座亘古屹立的山峰轻轻说道: “人间有我,你……放心!” …… 等到沈墨毫不犹豫的转过头,带着队伍下山的时候。他觉着一条胳膊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沈墨一回头,就见狼人阿旺一边向前走,一边向他问道:“你没事吧?” “没事儿!”沈墨笑着摇了摇头。 “感觉怎么样?”这个时候,老兵王桐也在边上向沈墨问了一句。 “好着呢!”沈墨一边笑着,一边看了王桐一眼。 “天下若无铁木真……”这时候,就见沈墨笑着对大家说道:“那人间该多寂寞啊!” …… 沈墨一边下山,一边在心里暗自想到:“总会有办法的!” “妈的老子是900年之后来的人,难道还对付不了一支骑马射箭的军队?” 等沈墨一回到通州之后,他立刻就召集了自己手下的工业和科研部门的骨干力量过来开会。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养,沈墨手下的这支科研团队,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 他们在掌握了沈墨教给授的科学知识之后,如今那些天工营弟子和通州工程师,在沈墨现代化的管理和科学的奖惩制度激励下,已经可以开始独立克服一道道难关了。 虽然在有些地方,还需要沈墨这个穿越人士对他们作出指导。不过沈墨现在对他们的干涉已经完全是方向性的,具体研究细节已经彻底交给他们了。 这一次,沈墨给他们开会的目的,就是他当场宣布了今后科研发展的重大攻关方向。 按照沈墨的原话来说:“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突破技术壁垒,将几项跟国防有关的重大发明搞出来,并且以快速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上!” 沈墨公布的这几项技术,分别是: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收技术、汽柴油发动机、以及高能化学研究。 这里面,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收,指的就是电报机。 沈墨现在已经解决了能源问题,蓄电池已经有了,发电设备也正在快速的完善。 如今开发有线电报技术,对于沈墨来说已经是易如反掌。可是应用于军事领域信息快速传递的无线发报机,却是在将来的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 在沈墨的设想中,这是他军事实力的倍增器。所以在无线通讯这个领域上,沈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研究出来。 其次,汽柴油发动机技术,这项技术直接决定了沈墨将来军事力量投放的速度和能力。 当他在西夏的时候,一见到那些来去如风的蒙古兵。沈墨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吉普车上架上重机枪,然后排成一排,一边扫射一边猛踩油门儿,一直开到把那些蒙古马累死为止! 更何况,等发动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沈墨还可以用它来制造飞机。 在沈墨的心中想来,哪怕这些飞机就和最早期的飞机那样,是个蒙着帆布的木头框子,都没关系! 只要它能将一个人带着飞上天,那么数百里之内的蒙古骑兵就再也无处遁形! 其次,高能化学技术,就是制造炸药的技术。 其中沈墨主要要攻破的壁垒,就是合成氨。 在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了合成氨技术的飞快发展,让拥有这项技术的参战国,都摆脱了对硝石的依赖。 其实这项技术,用语言描述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把氮气和氢气,用催化剂变成氨。而这些氨是直接可以用于生产炸药的。 对于沈墨而言,现在他的金属设计和加工能力,已经超过了一战时期的水准(当然规模远远小于那时候的强国)所以他现在是属于等米下锅的阶段。 尤其是那些物美价廉,威力极大的武器类别。比如迫击炮和榴弹炮。它们的生产门槛其实都并不高。 但是由于弹药生产跟不上,所以那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现在还都存在于图纸上,珍藏在沈墨的通天塔里。 说实话,当他一想起这件事来的时候,沈墨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在前世的时候,他怎么就不好好学学化学呢?为啥就不能在电子方面多了解一些呢? 等到工业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程度,沈墨脑海里面的那些知识,已经基本就快跟不上了。 对于电力方面,沈墨仅限于知道一些交直流电,还有钨丝能用来做灯泡之类的常识。 而化学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窍不通! 就那些三酸两碱之类的东西,还都是他从初中课本上看来的。所以沈墨现在的化工部门,也仅仅处于把汽油柴油和煤油,从原油里蒸馏分离出来的程度。 就连润滑油都是人家工业部门的神弓营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力量研究出来的。 反倒是发动机方面,沈墨由于前世跟汽车打交道比较多的缘故,好歹能给他的工业部门做出一些指导。 最起码气缸做功的原理,变速箱火花塞之类的东西,沈墨还是知道的。 在这次的会议上,沈墨向着这些工业部门和科研部门的高层人士,直言不讳的讲述了这几大类别的设备研究成果,对于将来的民族危亡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第1195章:命如悬丝心如海、护国重器、存亡所在 按照沈墨的原话说:“哪怕就是把我沈墨的鞋底儿都卖了,咱们也要把这些东西研制出来!不然的话,咱们将来全都是蒙古人的奴隶!” 在沈墨的激励和感染下,这些天工营的孩子们和通州的技师工程师,心中也都憋着一股劲儿。他们准备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才智,把统帅要的这几样设备,尽快研制成功! …… 等到这次会议开完之后,沈墨又陷入了长长的沉思。 说实话,现在要是有烟的话,就是满满一盒都不够他蹲在地上自个抽的。 靠着一两样先进武器就想包打天下,这条路是绝对走不通的。这一点沈墨的心里清清楚楚。 就像是昔日的纳粹一样,即便是乱七八糟的科学发明、各种古怪武器研究了不计其数,也没见这些东西挽救垂死的第三帝国。 所以淮南东路的发展,将来必须是全面的,尤其是在经济和资源方面,沈墨必须要快马加鞭,让这两方面的实力以最快的速度上升! 因为……套用一句解说国足时常用的话: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以沈墨才会疯狂的发展经济、掠夺资源、研制武器,以便在将来那场战争的天平上,加上一点砝码。 而另一方面,他还要让金国和西夏,甚至是所有一切跟蒙古人对抗的力量,不至于在短时间覆灭,拼命的给自己再争取一点时间。 “这段时间,要是有三年就好了!”这时候的沈墨心中贪婪的想到。 但是他也知道,他的这个美梦一点儿都不靠谱。 在历史上,西夏覆灭于1227年,而金国直到1234年才彻底被干掉。看似留给沈墨的时间还很多。 可是只有沈墨自己的心里最清楚,如今的历史,已经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他怎么还能奢望着历史还能按照原来的方向发展? 最起码来说,现在大宋已经被他分成了三块,这一点就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金国在淮南东路的高邮城下,被他一次干掉了十来万强军,这又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此外,还有他这次帮忙西夏,让它从历史上那一次绝望的溃败中逃离了出来。这件事带来的影响,更是让沈墨连想都不敢想! 因为沈墨清楚的记得,在历史上,成吉思汗就是死于1227年,他攻打西夏的那一次战斗之中。 如今沈墨帮了西夏一把,相当于给历史的脸上来了一顿“面目全非脚”,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成吉思汗不死怎么办? 那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蒙古人的内乱,什么窝阔台的老婆、阿里不哥那群在蒙古人内部捣乱的家伙,就不可能冒出头来。 到了那个时候,沈墨可能要面临的,将是一个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统一而强大的蒙古帝国! …… 一想到成吉思汗挟裹着西征大胜之势,率领百万大军向着大宋蜂拥而来的时候。那时在铁木真的手里,不但有他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可能还有无数欧洲各国的仆从军! 他们有欧洲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投石机、有无数的能工巧匠和各种奇异的外国军种。他们将会一齐涌入大宋! 一想到这些,沈墨的脑袋都要炸了! 可是他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的保持历史的连贯性。因为沈墨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和铁木真对抗! 所以这是一个绕不开的怪圈,而沈墨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勇猛精进,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拼命的加强自己的实力! …… 就在沈墨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开始工作的时候。 而在此时大宋疆域之外,另一个地方却是歌舞升平,一片欢乐景象。 这里是高丽国都城,开城近郊的一处庞大院落。 由于此地是一个著名的佛寺“青羊宫”的遗址,后来被烈火焚毁之后,这片地方就以碎砖烂瓦的形象,又留存了百余年。 直到最近这半年,才有人在这里重新起了房屋,整修了院子,把它变成了一处幽静的民宅。 于是,按照之前百姓旧日的叫法,这个院子依然还是被叫做青羊宫。 此时此刻,一批青骢马正驮着一位年轻官员,马蹄轻盈洒脱的在山间大路上飞驰而过。 马上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崔章,是高丽国的一位年轻官员。 等到他的青骢马踩着地上的落叶,转过了一处山洼之后。远处的青羊宫青色的檐角,就出现在了丛林掩映之间。 只见这个年轻人嘴角带着一丝笑意,脸蛋儿也不知道是纵马疾驰时被风吹的,还是心中的兴奋所致,白皙的肤色中露出了一丝嫣红。 就见他放松了马缰,而他胯下的那批青骢马就像是知道主人的心意一般,轻车熟路的径直向着青羊宫的方向跑去。 …… 等到崔章来到青羊宫的大门前,守门的家丁抬头一见是他,立刻就笑呵呵的打开了门,让这位崔先生纵马长驱直入。 这座青羊宫,是一个叫崔敏实的年轻富商,给自己建造的家宅。 说起这位年轻人崔敏实,他的名气一年以来,才刚刚从开城附近传扬开来。 如今他开设在开城中的店铺“翰墨堂”,已经在达官贵人、富商地主的圈子里无人不知。 这位年轻商人崔敏时,可谓是手眼通天。在他的店铺里,经营着从大食贩运过来的诸般海外奇珍。 翰墨堂的各种宝石和首饰,飞快的在那些官员内眷的圈子里风靡开来。那些切割完美、镶嵌得美轮美奂的贵重饰品,迅速给这个年轻人带来了海量的财富。 除此之外,他的店铺里还经营着外洋各国的香药、珍贵无比的琉璃器物和镜子,还有各种奇技淫巧的外邦玩物。 而这些东西,自然吸引来了高丽国年轻一代的官员和官宦子弟。现在他们已经聚集在崔敏实的附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圈子。 这个姓崔的商人出手豪阔,一掷千金。家里美酒佳肴常备、丝竹乐曲不断。所以每每吸引着那些年轻官员在此流连忘返。 今天的这位崔章先生,他今日之所以行色匆匆,就是因为他听说这次崔敏实到海外去采购奇物,居然一口气带回来数十名异域美人! 第1196章:满座衣冠尽风流、一夕欢畅、佳人如酒 如今能在青羊宫登堂入室,成为这位崔先生的座上宾。已经成了开城年轻人心目中地位的象征。 就像今天来的这位崔章就是这样,别看他异常年轻,可却是一位身份尊贵,权势非凡的人物! 此刻,崔章催马来到院落当中,长驱直入一直进入了后宅。随后他就在一处宽大的大厅外面跳下了马。 这时候,崔章的心里已经是兴奋无比。 因为,据说在崔敏实带回来的这些美人里,各国风韵、天下美色尽在其中。那些外国美女光是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就有十来种之多! 所以当崔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心跳得,简直比青骢马的马蹄都快! …… 当崔章一推开大厅的大门,随即就是一股热烈的气氛扑面而来。 此刻,大厅里面热气蒸腾,跟外面料峭的秋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崔章一开门,迎面便是一面宽大的屏风,挡在了他的面前。 在这面屏风上鲜艳夺目、色彩淋漓,画着中原大家徐熙的巨幅牡丹图。 而这一刻,屋子里传来的热浪和喧嚣,立刻就让崔章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空气中带着美酒的芳香和美人身上的脂粉味,屋子里诸般乐器正在叮咚奏响。 女孩娇俏的撒娇声和男人放浪形骸的大笑混合在一起,声浪此起彼伏。 这一切,正是所有男人最喜欢的调调。 至于崔章,他还没见到屋子里面的情景,可是他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已经欢欣鼓舞的活泼了起来! 只见崔章面带的笑意绕过了屏风,走入了这间大厅。 随即,就见崔章的眼前,猛然间一亮! 今天的这个大厅,居然布置得跟往日截然不同。 原本宽敞空旷的大厅里面,现在已经被挂上了一面面巨幅的红色金丝绒幔帐。 这些从顶棚一直垂落到地面上的幔帐,除了在大厅中围成了一个方形的空间之外,还把大厅周围的地方,分隔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隐秘之地。 此时此刻,厅堂中的这一块空间里,已经铺满了厚厚的波斯地毯,各式各样的软枕和坐垫随处都是,让人任意坐卧。 而在大厅里面,此刻围着一圈长条桌案后面,已经坐着七八个放浪形骸的年轻人。 他们有的人已经是酒至半酣,喝的面红过耳,敞开了自己的衣襟。有的人则是正在举杯高声谈笑。 在他们的身边,围绕着二十三十个年轻的女孩子。这些年轻美艳的女子已经被这些年轻的官员揉搓的钗横鬓乱,正在娇笑惊叫不已。 在桌子上罗列着珍馐美味,美酒佳肴,周围十来位乐师正在各自持着乐器,缓缓的演奏着音乐。 大家一抬头,见到撩开幔帐走进来的崔章,便一齐哄笑了起来。 “崔使君来迟了!来迟了!” 就见席上一个长着两片油亮小胡子的消瘦年轻人精赤着上身,满脸笑意的向着崔章举起了酒杯。 而这个时候,在宴席主位上坐着的那位年轻的主人崔敏实,也笑着把手里拿着的一个东西向着崔章远远的投过来。 只见崔章手疾眼快的把这东西接住,他才发现,这东西赫然是一颗红艳艳的果子,大约有指头大小。 于是他便笑着把这颗果子扔到嘴里,一口咬破。 随即,一股鲜甜的汁水从果子里面流淌出来。崔章的嘴里,霎时间便犹如满口清香的蜂蜜肆意流淌。 只见崔章在那位主人崔敏实的示意下甩掉了鞋子,然后笑呵呵的在他旁边坐下。 “不错!这什么果子?”只见崔章笑着向崔敏实问道。 “西域葡萄……”只见崔敏实一边笑着回答,一边挥手让旁边的下人给崔章上酒宴上女孩儿。 随后,两位笑吟吟的美艳少女就被带到了崔章的身边。 她们一个在桌上晶莹剔透的琉璃盏里,倒满了鲜艳如血的葡萄酒。另一个人则是拿起了一个硕大的石榴,纤细白皙的手指剥开石榴,将里面红宝石般的石榴子送进了崔章的嘴里。 “像敏实你过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活着!” 只见崔章伸直了双腿,把自己的身体舒舒服服的靠在后面的靠垫里。然后他端起酒杯,笑着向崔敏实敬了一杯。 “咱们两个各有各的路数,你是醒掌天下权,我是醉卧美人膝!” 只见席上的崔敏时歪着身子,端起琉璃盏来示意了一下,然后将杯中的美酒爽利的一饮而尽。 当然,此间的主人崔敏实,其实就是沈墨的弟子程无忧。 他前不久才刚刚去到通州,向他的老师汇报了高丽国即将派出水师,攻打耽罗岛的情报。 如今他从通州回来之后,立刻又投入了工作。现在的程无忧打算在这些年轻官员、高官子弟的口中,将这次高丽入侵耽罗的情况查探得更清楚一些。 面前的这位崔章,就是程无忧心中想要突破的那个点。 因为这个年轻官员崔章虽然品级不高,身份却是异常尊贵,对于朝堂上的动向,他也是每每了解得很清楚。 因为崔章就是操控着整个高丽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崔瑀的亲侄儿。 如今崔瑀在高丽国的地位,就像后汉三国时代的曹丕。 崔瑀从他老爹崔忠献的手里接过了高丽江山之后,他在都城设立了“政房”,强化了崔氏家族的统治。并且把当朝的高丽国第二十三任君主王日育攵,彻底变成了一个吉祥物。 而这位崔章作为崔瑀的侄儿,也是崔氏家族中年轻一辈里的杰出人物。 崔瑀对他分外看重,估计着等再过数十年,崔瑀的儿子继位之后,这位崔章就是相国一类的重臣。 所以这位侄儿,也一直是崔瑀重点培养的目标。 可是崔章毕竟年轻,这些声色犬马的事一旦要是沾染上,那可真是九牛二虎都拔不出来。 所以他在崔敏实的有意的招待下,往青羊宫里越跑越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根据程无忧的估计,这段时间以来,高丽国攻打耽罗岛的作战计划,估计已经彻底成型,甚至是到了实施阶段。 所以有关他们这次军事行动细节的每一条,对于通州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第1197章:为何席前引箜篌、公无渡河、乐
相关推荐:
将军男后(修改版)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呐,老师(肉)
生化之我是丧尸
可以钓我吗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妇产科男朋友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