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寸止( sp 强制) > 第70章

第70章

良是个很知足的人,他觉得自己凭着三寸之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侯,已经是人臣极矣,就是做臣子做到头,无非就是如此,张良很知足,就在这一点上张良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第二,自保,张良确实也有自保的思想,但这个思想并不是开始一入关就有的,而是逐渐产生的。司马光曾经有过一段评价,非常有名的一段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间,认为人生必有死,这是个规律,谁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像张良这样聪明的人,他不知道生必有死呢,他怎么会跟着去求仙学道,希望能够长生呢?不可能的事情,张良只能是明哲保身,不可能是这样做的。所以司马光认为韩信族诛、萧何入狱,只有张良“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他认为张良是明哲保身,当然司马光这个话有他正确的一面,就是张良确有明哲保身的一面,但司马光的话不可全信任,因为当张良开始从第一线逐步退出的时候,韩信没有被杀,萧何还没有入狱,韩信被杀是后来陈豨叛乱的时候,萧何入狱那是更晚以后的事情,所以把这件事情,把萧何、韩信后来的遭遇提前说张良已经预料到了,这个不大可信。甚至于有些古代的诗人把张良和谁等同起来呢?和范蠡等同起来了,大家知道范蠡是功成引退的,把张良和范蠡等同起来了,不对,张良跟范蠡不是一类人,我们在这儿要纠正一下,张良和范蠡不是一类人,我读一段史书中间的原话,我们从这段原话中间看出来,张良其实还是做了很多事的,“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司马迁写这个原话,这段话中间讲什么意思呢?说张良曾经跟着刘邦去代地打过仗,说明他不是不管国家大事,而且说在萧何担任相国以后,张良和刘邦说了很多话,但这些话里有很多不关乎到国家大事,所以司马迁没有做记录,所以纵观张良的一生,他作为一个谋臣,在刘邦在世的时候,他始终在尽一个谋臣的职责,并不是完全不管,张良也跟韩信、彭越这些人不同,他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他就是一个出谋划策的书生,他手中没有实权,他不会威胁到刘邦的政权,所以刘邦屠杀功臣,不会威胁到张良。 所以我们这一段时间讲了很多封侯,在我们讲这些封侯中间,大多数人是军功,有些人是沾亲带故,有些人是幸运,也有人靠智慧,讲了这么多集的功臣和封侯,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讲,封侯的标准是什么?凭什么封侯?请看下集,军功封侯,谢谢大家。 第28章 大风歌(二十八)军功封侯 画外音: 在高祖六年,刘邦两次大规模地批量封侯,这两次共封列侯二十九人之多,但是熟悉西汉初年历史的人会发现,还有一些我们今天看来立有大功的人没有被封侯,这不仅是我们今天的看法,古人早就有过这个看法,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国的创立者刘渊,就认为西汉初年的陆贾对于刘邦江山的统一和稳定建有奇功,为他没有被封侯而打抱不平,那么陆贾究竟建有怎样的功勋呢?从陆贾没有封侯的背后,我们又能探究出刘邦怎样的封侯标准呢? 王立群: 大家知道在西晋灭亡以后,有一个北中国的一个大乱时期,这叫“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中间有一个汉国,这个汉国的开创者叫刘渊,其实刘渊是匈奴族人,刘渊讲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叫:“吾常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绛、灌遇文帝,而不能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这里边他提到了四个人,他说一个是“随陆”,一个是“绛灌”,“随陆无武”,没有武功,“绛灌无文”,“绛灌无文”我们前面讲过,说绛侯周勃跟灌婴遇见汉文帝这样的明君,不能兴文治,太可惜了,而“随陆”在汉高祖那个时代竟然没有封侯,太可惜了,所以五胡十六国的刘渊对刘邦的封侯,已经有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评价,这个评价中间“随陆”是个我们新出现的词,“绛灌”我们前面讲过,这“隋陆”是两个人,“随”是随何,另一个“陆”叫陆贾,陆贾是我们这一集要重点讲的一个大功臣,随何我们不说了,随何的功劳主要是策反黥布,功劳很大没有封侯,再一个陆贾,陆贾在我们讲过的这一段历史中间,已经出场过两次了,第一次。我们上一集不是讲张良在峣关的时候,曾经劝刘邦不要拿两万人去跟人家硬拼,先派人跟人家议和,派了两个人是谁呢?一个郦食其,另一个陆贾,两个文臣都是外交家,到那儿跟秦国的将领谈判好,双方议和,然后一块儿灭秦,然后刘邦再发动突然袭击,把峣关的守军给打败了,这是陆贾的第一次露面。 陆贾的第二次露面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鸿沟议和的时候,双方鸿沟议和的时候,刘邦派了很多人去劝项羽把人质放回来,这人质包括他的父亲太公,包括他的妻子吕后,还包括他的庶长子刘肥,还有他的侄子一帮人,要放回来,派谁去的呢?陆贾去的,成功了没有呢?没有,这是陆贾第二次露面。 第三次露面是在刘邦称帝以后,刘邦称帝以后遇到了一个大事件,就是刘邦已经把整个中原给统一了,我们在《幸运之歌》那一集中间还提到有一个人叫陈婴,他后来被封为堂邑侯,他的曾孙女叫陈阿娇,这个人把今天的江西跟浙江也替汉帝国收复了,但是在江西的南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帝国,新的国家,这就是刘邦称帝以后,在他的南边出现了一个南越国,南越国的国君叫南越武王赵佗,这个南越国怎么冒出来的,赵佗怎么出来的,它和秦始皇有关,怎么和秦始皇有关呢?秦始皇兼并六国成功以后,北击匈奴,南征南越,就是秦始皇派了五十万大军去征南越,打了四年,最后把南越给平定了,建立了三个郡,一个叫南海郡就是今天的广东,一个叫桂林郡就是今天的广西,还有一个叫象郡,这象郡就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的中部以北这一块儿,当时叫象郡,这三个郡都在秦始皇的管辖范围之内,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南越,而且打了两次,这个副统帅就是赵佗赵佗是真定人,真定就是今天河北的石家庄人,赵佗在当时秦始皇南征的时候是副统帅,后来他就做了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龙川县是隶属于南海郡管,南海郡郡尉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但是他身体不好,秦末大乱的时候,他病重即将去世,在他临去世之前,他把当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到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来,他和他说中原大乱,中原的军队随时可以打到咱们这儿来,我看了看我们整个南海郡,没有人可以跟我能商谈大事,唯独你,所以我把你叫过来,我今天把你召过来是给你交代一件大事,我死之后,我任命你做南海郡的郡尉,统管整个南海郡,你掌权以后要尽快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说完这个郡尉就死了,就把这个权力,他在临死之前亲自写了个任命书,任命赵佗做南海郡的郡尉,掌管南海郡,所以赵佗在前任死了以后,接管政权以后就下令封关,把当时广东和中原联系的几个关口全部卡住,然后赵佗非常有心计,他动用法律找毛病,把秦始皇委派的那些官员一个一个全杀掉,全部换上他自己的亲信,把南海郡掌握住了,等到秦帝国一灭亡,赵佗就发动突然袭击,把桂林郡跟象郡给吞并了,然后他占有了三个郡,自称南越武王,南越王就这样成立了,南越国就建立了,所以刘邦统一中国以后,就发现他在南边有一个南越国,要打吧,刚刚打了这么多年,不想再打仗了,所以他就派了一个人去为他做说客,把南越国问题给我解决了,派谁呢?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陆贾,因为刘邦手下作为说客来说,只有两个顶级说客,一个叫郦食其,一个叫陆贾,郦食其死了,韩信灭齐的时候,他不是被齐王烹了吗,郦食其已经牺牲了,那么只有陆贾,就把陆贾派去了。 画外音: 陆贾接到收复南越国的这个棘手的问题之后,就千里迢迢地从长安奔赴南越国,到了南越国以后,陆贾竟然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南越王俯首称臣,那么陆贾究竟说了些什么能让南越王立即心悦诚服的呢? 王立群: 陆贾很有心计,口才也特别好。陆贾就跟赵佗讲了三条,第一,你可别忘了你是中原人,你的祖先坟墓在真定,你的亲戚还在真定,你别忘了你是中原人,你现在想拿着,你一个小小的南越国和大汉中央来对抗,你肯定要完蛋,这第一点。第二点是借助天意镇住赵佗,赵佗非常自傲啊,陆贾来的时候,赵佗见他很不礼貌,躺在床上见赵佗,西汉政府的使者来了,他是这样来见的,很不礼貌,但是陆贾并不生气,陆贾一番话说得他就动心了,他说你知道现在掌握中原的是谁,掌握中原的是刘邦,刘邦起兵就几年时间灭了秦、亡了楚、做了大汉天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这是天意,这是老天让他统治中原的,你知道中原有多大,中原是整个中国最富饶的地方,是人口最多的地方,你一个弹丸之地,说起来也无非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你想对抗整个的中原,那你是拿鸡蛋碰石头啊,现在是中央政府那些将领们纷纷都要说,来灭了你,皇帝陛下没有这样做。所以第三条,我劝你归顺中央政府。假如你不归顺,中央政府只要采取三条措施,你立马就完,第一把你老祖先的祖坟给挖了,当然陆贾的话说得不好听,不能挖人家祖坟啊,咱们作为一种恫吓的手段就可以,你的祖先不是在真定吗,你的祖坟不是没迁吗,把你祖坟给挖了,然后你虽然跑到南越区了,你家里整个宗族在啊,把你赵佗赵氏宗族给你灭了,第三条派一员偏将,带十万大军到你这儿来,你立马完蛋,就是你不玩儿完的话,当地你南越的老百姓受不了了,杀你就像翻个手掌一样,三条一说完,赵佗本来是躺在床上接见刘邦的使者的,一听,一激灵爬起来了,再不躺到那儿了,赶快起来道歉,说我长期生活在蛮夷之地,不懂得礼仪了,你千万不要介意,但《史记·赵佗传》确实写得好,它把赵佗既老实又狡猾的一面写出来了,这下面赵佗本来这事就完了,就归顺西汉政府不就行了吗,赵佗还不死心又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问陆贾,他说你看我这个南越王和你们的韩信、萧何、曹参相比怎么样,我和他们几个相比怎么样,陆贾回答了三个字:“王似贤”,大王好似比他们贤明一点,这话说得很有分寸,就是大王好像比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莫求仙缘   毒瘤   我的美女后宫   壮汉夫郎太宠我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浪剑集(H)   切切(百合)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