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寸止( sp 强制) > 第31章

第31章

儿就睡,等到韩信来吃饭的时候两口子都不起来,眼看到了开饭的点了,两口子都不起来。韩信知道人家讨厌自己了,所以韩信一怒之下和这个亭长绝交,走了。走了还是没饭吃啊,跑到淮阴城外去钓鱼,史书没有记载钓鱼干什么,我估计是充饥的,钓鱼钓鱼没有钓上来,遇见了一些老妈妈在那漂洗丝棉絮,史书记载了有一个老太太叫漂母,看见韩信很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匀出来给韩信吃。就这样一下持续了几十天,韩信非常受感动,韩信后来对漂母说:“吾必以重报母”,我将来一定要非常隆重地回报你,这个漂母最后就说了,她说大丈夫,作为一个大男人应该自己能够养活你自己,你现在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还说报答我,根本不相信,韩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韩信还是没有任何工作,按我们今天话说,失业,韩信是个失业青年。他没有办法,项梁起兵经过他们县的时候他就参军了,带了一把三尺长的剑,参军了。参军在项梁手下不受重用,项梁死以后转到项羽手下,屡次向项羽提建议,项羽没有发现他,也没有采用他的计谋。后来韩信是觉得在项羽这个俱乐部里边玩不下去了,才转会到刘邦那个俱乐部去,到那儿本来是想打主力的,结果更惨,结果到那儿主力没当上,到那儿以后就赶上了一个死刑罪,什么罪我们今天不知道,司马迁没有写,我们只知道韩信到那儿就被判处死刑。刚好该要杀到他了,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一来机会就来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史书叫滕公,他的原名叫夏侯婴,是专门给刘邦开车的司机,领导的司机,当时的官名叫太仆。夏侯婴一来,韩信一看机会来了,韩信就冲着夏侯婴喊了两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我们的主公不是想得天下吗?你想得天下为什么要杀像我们这样的壮士呢?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一出口,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一听这个死囚犯出言不俗,然后就挥一挥手,放了,底下的人马上把韩信放了。你看领导的司机还是很管用的嘛,一句话给韩信放了。放了韩信以后,韩信立即给滕公两个人交流了一次,这一交流滕公就发现,韩信是个了不得的人,立即向他的老板刘邦推荐韩信,当然他的司机推荐嘛,刘邦听了听也当回事了,也没当回事,就是没有太看重,说这样吧,给他升点级,由低级军官升成中级军官,他其实是管那个粮草的一个官,很不重要的一个官。所以韩信听完夏侯婴的推荐以后,自己也提了,但是觉得提的太低,不足以施展抱负啊,韩信就觉得夏侯婴在刘邦那儿说话不起作用,真正要做大事,还得找一个在刘邦面前说话管用的人。他仔细观察了很多天,最后发现在刘邦那儿说话最管用是谁呢?萧何,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有三个老,第一老乡,他们都是今天江苏丰县人。第二老同事,他们曾经在一个县里边工作过。第三老战友,也就是当刘邦沛县起兵的时候,萧何带领全族的人参军了。有了这么三老的关系,萧何一直深得刘邦信任,做他汉王的相国。所以他去找萧何,跟萧何一谈,萧何也觉得韩信是个大才,向刘邦推荐。 画外音: 刘邦来到蜀中之后,过去跟随他的很多将士都离开了,此时的刘邦早已失去了当年西出秦关战无不胜的豪迈之情,情绪低落到了极点。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良又走了,只有萧何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两人一起征战多年,刘邦对萧何非常信赖和倚重。那么有了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举荐韩信,能引起刘邦的重视吗? 王立群: 刘邦听了以后没有理,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刘邦先听了夏侯婴的推荐给他长了一级,现在又托萧何来,还想长级,你想想刘邦会怎么想,我这个集团别人都不长级了,专给你韩信一个人长,你长了一次又托人来还想再长,所以刘邦没有理这没有理萧何就没办法,向韩信回话了,萧何没办法回话,韩信就知道萧何说的话不管用,所以韩信觉得这儿这个俱乐部也不行,又得转会,所以韩信就开溜了,跑了。韩信一走,萧何发现了,萧何来不及向刘邦报告,立即去追韩信,史书记载就这么简单,后来在地方戏和京剧中间演绎出一个折子戏,非常有名,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当然萧何这一追,萧何来不及向刘邦报告,所以刘邦手下的人就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逃了。萧何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最依靠的人,刘邦好像失去了左右胳膊一样,多少天都过不过来。 停了几天,萧何回来了,萧何一回来,刘邦一看见萧何是破口大骂,骂完了就问他,你为什么逃?萧何说我没逃,刘邦气就更足了,你没逃怎么不辞而别,几天都不在家?我追人了,你追谁了?我追韩信了。刘邦又是一顿臭骂,你谁都不追,跑了那么多将领你都不追,就这么一个韩信你去追,我不信。萧何说,其他的将领不值得追,因为其他将领好找,只有这个韩信是国士无双,国士是一国中间最优秀的人,无双是找不到第二个,整个你这个营中找不到第二个像韩信这样的人,所以我去追他。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汉王:“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这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想争天下的话,离开韩信你没有第二个可以帮你商量事的人,只有韩信能帮你,你要是甘心只做一个汉王,你一辈子用不着韩信。你如果想夺得天下,只有韩信能帮你。刘邦听完,那我肯定不愿意在这个地方穷山恶水这个地方待一辈子。那萧何说,既然如此的话你得用他,你要不用他,他还得逃。刘邦被萧何说的没有办法,结果刘邦说了一句狠话:“吾为公以为将”。我为了你任命他做个将军,就是我看在你的面子给他授一个将军衔。萧何说,你这样给他授个将军衔,他还要跑,这下刘邦傻了,他还要跑,我给他大将军。一说大将军萧何笑了,萧何说:“幸甚。”你要给他大将军,那是汉王之大幸。只能给大将军,大将军是轻易不给人的。刘邦说叫他来,马上封他,萧何说,这就是韩信要跑的原因,你封个大将军就像哄小孩一样,召他过来就给了,这不行,封大将军第一要选个黄道吉日,第二你要斋戒沐浴,第三你要筑坛拜将,第四你要有一番隆重的仪式,哪儿能随便把人叫过来洗着脚就封了?那不可能,那不就是儿戏吗?这一说,刘邦说行。这话就放出来了,赶快修高台要拜将,拜大将军。刘邦军营中间所有的将领都觉得自己这回有戏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跟着刘邦都是老部下了,有从丰县跟刘邦的,有从沛县跟刘邦的,有在西行途中跟刘邦的,有在关中跟刘邦的,都跟着刘邦打了多年仗了,刘邦这回要拜大将军,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等到那一天一宣布是韩信,全傻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是他呢?只有韩信在刘邦的军营中间是个新兵,才来没有多少天啊。 到了登坛拜将那一天,举行完隆重的典礼,刘邦把韩信请到上座坐下来,然后就问他,丞相说你有锦囊妙计,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说到底有什么妙计?韩信说这样吧,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汉王你要争天下,你和谁争啊?你是不是和项羽争啊?刘邦说是啊。第二你估计一下,你的那个勇猛和项羽的勇猛相比,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问,刘邦愣了半天,最后说那我不如项羽。因为这个时候刘邦多大了呢?这时刘邦51岁,项羽这时候多大了?项羽这个时候27岁,而且项羽的武力那也不是刘邦能够比的。我们知道项羽从小就是力能扛鼎,刘邦没有这样子,他俩要是真是一对一的交手,我估计50多岁的老先生跟那27岁的小伙子,明着就不说了吧,肯定打不过他。所以韩信说了,我先问你这两个问题,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干过,我知道项羽有三大弱点,第一,匹夫之勇,这个人大吼一声,能够让上千的人吓得当场瘫倒在地,但是他不会用将,这叫匹夫之勇。第二,妇人之仁,他看见受伤的士兵,项羽就流泪,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着吃饭,但是他舍不得给有功的人封赏,所以是妇人之仁。第三,失去民心,他为人残暴,他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点。那么你应当怎么做呢?我给你三条建议,第一,以仁义昭示天下,你用你的仁意来和项羽的残暴来做对比。以诚意封赏功臣,把城封给功臣。以老兵表率士兵,你从沛县来的老兵作为今天新兵的表率。你要能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而且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你应该做关中王你最后没有做,这叫汉王失职,所以你杀回关中是很容易的。听了韩信这番话刘邦是十分高兴,因为刘邦在鸿门宴之后,受了一连串的挫折,在这个挫折之中,他遇到了这个时候的军事奇才韩信,非常高兴。韩信就建议他先杀回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可以说韩信和刘邦的这番对话,我们把它做为汉中对策,这个汉中对策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因为汉中对策有两点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揭示了刘邦是由弱转强,项羽是由强转弱的这么一个发展前景,这是从战略高度来提的。再一个,提出来先夺关中再取天下这样一个总体的战略,这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刘邦以此定三秦的一个总策略。所以说刘邦虽然是屈封为汉王了,但是在屈封为汉王期间,他最得意的一笔就是得到军事奇才韩信。那么得到军事奇才韩信以后,刘邦能不能杀回关中呢?请看下集,还定三秦,谢谢大家。 第8章 大风歌(八)还定三秦 画外音: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韩信率领主力部队杀回关中,经过四个月的鏖战打败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占领了关中要地,而让人奇怪的是刘邦攻打关中期间,三秦王竟然没得到项羽的任何支援,关中一战如此重要,项羽为什么没有参加?虽然在鸿门宴中项羽放了刘邦一马,但他对刘邦的戒备之心并没有放下,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刘邦攻打关中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项羽会坐视不管任由三秦大地丢失而袖手旁观呢? 王立群: 上一集我们讲到,刘邦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期,遇到了大将韩信,韩信向他提出了建议,先收复三秦,再以三秦大地为根据地收复整个天下,所以刘邦就决定采纳韩信的建议。从时间上看,刘邦是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的4月从关中到达汉中,4月到达汉中的,到了8月份,他就率军杀回了关中。这一次为了回关中夺回三秦大地,也就是

相关推荐: 一梦三四年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他是斯文糙汉   我的美女后宫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毒瘤   林峰林云瑶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删除她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