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个太孙,可就只有等死了啊! 很快主舰靠岸,迎面走来了一群官员。 为首之人赫然正是户部尚书夏元吉,大学士杨士奇、杨溥等人同样在列,还有一些头发花白的博士硕儒。 朱高煦刚刚踏上岸边,就被夏元吉一把拉了过去。 “汉王殿下,神种……带回来了吗?” 瞧见这小老头焦急的模样,朱高煦也不忍心逗他,直接点了点头。 “奏报皇上没有给你们看吗?” “郑和此次带回来了三类神种,还有一些大明没有的花草作物,立下了不世大功!” 老夏头对郑和的功绩很是认可,但他现在并不关心这些,反倒是继续追问道。 “那这些神种汉王殿下可否认识,有没有把握让神种扎根大明?” 这是夏元吉最关心的问题。 没办法,大明现在太缺粮了。 郑和带回来了神种,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大明没有神种的种植之法,那这所谓的神种不能提高大明粮产,也就失去了意义。 夏元吉可是清楚,自从汉王赶去明州后,皇上就下了命令,征召天下硕儒名流,举国之力考查古籍文献,试图从中搜寻到与神种有关的资料。 当然,要是直接找到神种的种植之法,那就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了。 然而纵使整个朝廷倾尽全力考查所有古籍文献,也是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神种的消息。 换句话说,那所谓的神种,从来没有在华夏大地上面出现过。 别说朝廷养着的博士大儒了,就连乡野间的那些硕儒名流,也从未听说过神种之名。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都已经开始恶意揣测,这突然冒出来的所谓神种,是不是那汉王朱高煦故意编造出的弥天大谎! 为了夺嫡争位,故意编造出神种的消息,给他汉王造势博名,这似乎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谣言开始甚嚣尘上,大有一副愈演愈烈的架势。 有心人都看得明白,幕后定然有人操控,应当是东宫的手笔。 可夏元吉从不参与朝堂争斗,他也不愿掺和这些腌臜事情,他现在只想确认汉王朱高煦是否当真能够提高大明粮产。 听着夏元吉的低声解释,朱高煦顿时就被气笑了。 那不是废话嘛,他们能查到神种的消息才怪! 这他娘地,要不是自己让郑和冒死去了一趟美洲,土豆玉米红薯这些高产作物,还要等个几十上百年,才能够传入中土。 那些个硕儒大儒,要是在古籍文献中查到了这些作物的蛛丝马迹,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放心吧老夏头,本王什么时候骗过你?” 听到这话,夏元吉狐疑地看了朱高煦一眼,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回想起先前发生过的事情,夏元吉还真得承认,这位汉王殿下从没有让他失望过。 “陛下在前面行馆,汉王殿下带着神种前去面圣吧!” 哟呵,朱棣这老小子亲自赶过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朱高煦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也能理解。 如果说大明朝野上下,对神种最为渴望之人,除了户部尚书夏元吉,那就是永乐皇帝朱棣了。 原因很简单,这神种可以成就他朱棣千古一帝的梦想! 只要有了充足的粮食,大明人口翻上几十上百倍,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将会迎来一个国力暴涨的巅峰时期! “过去?” “让老头子自个儿过来!” “神种岂可妄动?他不得亲自过来!” 夏元吉:“???” 我尼玛? 你让皇上过来? 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啊! 老夏头张了张口,想要据理力争,不过当他考虑到神种的重要性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神种和皇上,好像还真是神种重要一些。 嗯,委屈皇上一次,也不是不可以。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立马屁颠屁颠地赶去报信。 等他走后,杨士奇这才施施然地走了过来,将帝都局势简单复述了一遍。 “王爷,这应该是杨溥的手笔。” 操控帝都舆论,先给汉王扣上一个屎盆子。 这要是他汉王不能让神种扎根大明,当真在大明问世,那他汉王朱高煦可就真的完了。 先前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太孙党官员攻讦他的借口与把柄,甚至就连皇帝陛下也会对他朱高煦失望透顶。 毕竟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不得不承认,杨溥此计十分毒辣,若是王爷……” 说实在地,杨士奇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 这些时间里,他同样带着汉王党官员全力查找神种的种植办法,结果也是一样,古籍文献上面都是一片空白。 所以哪怕是杨士奇,此刻也有些忧心。 “放心。”朱高煦轻笑了一声,“种植办法很简单,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听到这话,杨士奇顿时眼前一亮,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其实杨士奇有些不太相信,汉王朱高煦当真知道神种的耕种办法。 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去南洋之前,杨士奇对汉王朱高煦不屑一顾,去了南洋之后见到了那些西洋商贾,杨士奇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 这位汉王殿下,身上藏着很深的秘密。 比如当年那副《万国堪舆图》,杨士奇曾经与不少西洋商人确认过,其准确度高到令人发指。 但是,这些西洋商人可并不是来自一个国家,而且据他们称几乎从未见过来自东方的黄皮肤汉人,那就意味着从没有过汉人去过他们的国度。 那汉王手中的那副《万国堪舆图》从何而来? 杨士奇不得而知,也不准备深究。 就如同眼前情况一样,他选择无条件相信汉王爷,相信他手中的确有神种的耕种之法。 接下来,就只需等到神种出世,便可一锤定音! 到了那个时候,何人能与汉王殿下争锋? 第596章 就这?这是哪门子的神种? 行馆。 朱棣听到朱高煦的要求,顿时就乐了。 这个反骨逆子,还真是丝毫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不过朱棣倒也没有生气,毕竟那可是神种啊! 要是换个什么东西,朱高煦敢让他朱棣亲自过去迎接,他肯定会把这逆子吊起来打一顿。 不过神种这等天地奇珍,可以助他朱棣成就千古一帝的丰功伟业,过去亲自迎接也算不了什么。 一想到这儿,朱棣立马就动身,带着文臣武将来到码头。 眼见朱棣到了,所有人全都跪倒在地,哪怕是朱高煦也不例外。 一番行礼过后,朱棣走到朱高煦身前,轻声问道。 “怎么样?有没有把握?” 朱高煦起身笑了笑,给了朱棣一个安心的眼神,后者立马精神大振。 这个儿子,虽然天生反骨,但确实没有让他失望过。 随即朱棣带着群臣登上船只,在仓室内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见此情形,夏元吉忍不住心头纳闷。 “汉王殿下,神种在哪儿呢?” 别说他纳闷,在场众人都是一脸懵逼。 虽然眼前这些花花草草他们的确没有见过,但是这些东西跟神种也搭不上边儿吧? 神种神种,不应该是五光十色、绚烂多彩的吗? 这盆绿油油的东西,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啊! 朱高煦随便伸手指向了土豆苗,笑道:“诺,神种不是在那儿吗?” 众人:“???” 啥? 我尼玛? 那是神种? 就这个东西? 朱棣嘴角一抽,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咳咳,老二这个笑话不好笑。” “神种在哪儿?快请出来吧!” 其余众人也是满脸不信,压根儿不相信朱高煦的说辞。 这他娘地要是神种,老子去地里随便刨一根花花草草,不比它好看? 朱高煦很是无奈地摊了摊手,懒得跟这些土包子过多解释。 “这就是神种!” “一旦种植成功,可以亩产数十石,完全可以作为粮食填饱肚子。”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这东西……真是神种? 一众硕儒名流立马就激动了,冲上前去围在那盆土豆苗面前,认真细致地打量了起来。 杨士奇和杨溥等人也跟了上去,饶是博学多识如他们,也从未见过眼前这个东西。 “这真的是神种?” 永乐大帝惊了,上前扒拉开众人,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他看向户部尚书夏元吉,后者苦笑着摇了摇头。 夏元吉俯身认真观察了一下土豆苗,甚至还闻了闻那绿油油的叶子,最终确定地点了点头。 “皇上,此物确是大明没有之物!” 夏元吉作为户部尚书,对粮桑农事颇为了解。 在他的记忆里面,大明确实没有眼前这种作物,或者说古往今来都没有见过这东西,不然史书上面肯定会有所记载。 毕竟民以食为天,要是这东西真能吃,先民们早就把它的所有信息认真记录下来造福后世子孙了。 嗯,大明没有! 朱棣心中稍定,至少这是个外来物种。 他又看向了一众硕儒名流与五经博士,希冀着他们能够给出个说法。 然而这群头发花白的老学究围着土豆苗观察了半天,当真是没有看出个名头来。 这很普通啊! 就特么地跟乡野里的杂草一样! 绿油油地,叶子成羽毛状,像一株嫩绿的小树,正亭亭玉立茁壮成长。 这东西就是神种,能够亩产数十石? 朱棣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只有扭头看向朱高煦。 在场众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全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汉王爷。 那一道道目光中,带着质疑,带着不解,甚至带有戏谑恶意。 朱棣一张老脸臊得通红,心中也有些怒意。 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自从老二这个反骨逆子在当年那场万国大会上面,第一次提及到“神种”这个东西后,朱棣就将神种一事记在了心里,希冀着郑和有一天能够成功将神种带回大明! 而郑和也从来没有让他朱棣失望,此次出海远航,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按照老二的指示前往那神种所在之地。 郑和这一走就是整整三年之久,他朱棣也盼了三年望了三年! 结果现在好了,郑和就带回来这么个普通玩意儿! 不是他朱棣不愿意相信自家老二,实在是这所谓神种的卖相,的确是太过普通了一些! 户部尚书夏元吉同样有些狐疑,满脸不解地看着汉王爷。 这玩意儿怎么看都看不出稀奇的地方,真能亩产数十石? 杨士奇此刻虽然面无表情,内心却是慌得一批。 这他娘地,汉王爷不会是真玩砸了,随手挑出一个大明没有的作物,就扯谎是“神种”吧? 还是说郑和根本就没有成功带回神种,这不过全是汉王爷的缓兵之计? 毕竟杨士奇走了一趟南洋之后,深刻认识到了水师的重要性。 汉王爷重视水师,想要将水师牢牢掌控在手中,杨士奇对此是全力支持的。 但即便如此,也不用能撒下一个弥天大谎,以此保全郑和的水师舰队吧? 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相比于忧心忡忡的杨士奇,杨溥此刻恨不得放声大笑。 从一开始他杨溥就不相信汉王口中的神种一说,甚至对此嗤之以鼻! 神种神种,这世间真能有亩产数十石甚至上百石的奇珍异宝? 杨溥自然不信,或者说没有人会信。 再者说来,哪怕这世间真有如此奇珍异宝,中原乃是天地中心,怎么可能会没有? 如此奇珍,又怎会出现在海外蛮荒之地? 杨溥不同于杨士奇,没有见过那副《万国堪舆图》,也没有在南洋同西洋商人彻夜长谈,所以他还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大明文人思想——中土居中,四夷环绕。 中原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其余地方都是蛮夷杂居的蛮夷之地。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作祟,杨溥压根儿就不相信这世间会有所谓的神种存在! 现在皇帝陛下就在眼前,他汉王却拿出一株普通植物,试图给糊弄过去,真是胆大包头! 呵,汉王啊汉王,这下子看你如何收场! 此刻众人怀揣着各自的心思,静静地看着汉王朱高煦,希冀着他能给出一个解释。 “咳咳,汉王啊,你说这东西是神种,那它至少要能吃吧?” “这东西怎么吃?难不成吃它的叶子?” 朱棣轻咳了一声,出言打破了寂静。 朱高煦看着这一群土包子,心里面很是无奈。 “爹啊!” “你别再说话了!” “不然被史官记录下来,堂堂永乐大帝,竟然连土豆都不认识,这传出去多丢人啊!” 朱棣:“……” 第597章 岭北之争!杨溥的固执! 土豆? 神种名为“土豆”? 众人都动了心思,暗自记下了这个新奇的称呼。 倒是永乐皇帝有些不耐烦了,直接一脚踹在了朱高煦屁股上面。 “混账东西,此物究竟怎么回事赶紧说,别逼朕动手扇你!” 朱高煦:“???” 尼玛!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不认识就揍我! 奈何人家可是堂堂永乐大帝,朱高煦即便心中再不爽,也只能哼哼唧唧地开了口。 不过他并未直接普及土豆的基本知识,而是反问了朱棣一个问题。 “皇上,儿臣听说近些日子,有人上奏请求废除岭北行省,可有此事?”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都是脸色微变。 废除岭北行省? 这……可行吗? 要知道岭北行省可是皇帝陛下御驾亲征,与蒙古鞑子浴血搏杀,这才打下来的辽阔疆域! 换句话说,岭北行省可是永乐皇帝的武功证明! 哪怕是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都没能收复岭北,甚至还留下了一个龟缩岭北的北元朝廷! 当今天子可是立下了开疆拓土之功绩,岭北行省就是最好的证据! 谁那么没脑子,请求废除岭北行省? 众人面面相觑,连大气都不敢出。 朱棣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倒也没有隐瞒此事。 “嗯,确实有朝臣上奏,请求废除岭北行省。” “此事暂且不提,这与神种有什么关系?” 朱棣现在一门心思都放在神种上面,所以试图将话题中心带回来。 然而朱高煦却是笑着摇了摇头,“谁说没有关系?” “在普及神种知识之前,儿臣想问问皇上,那些人请求废除岭北行省的理由是什么?”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一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孙党领袖,大学士杨溥。 感受到皇帝陛下的目光,杨溥只能施施然地站了出来。 “汉王殿下,正是下官上奏请求废除岭北行省。” “原因很简单,岭北地理位置太过尴尬,对大明而言原本就是一块飞地,不但距离长城防线遥远,还处于群狼环伺之中。” “诚然,鞑靼与瓦剌这两大蒙古部落先前都被我大明剿灭,但是草原之上部落林立,除了鞑靼与瓦剌,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部落存在,可岭北行省地处草原腹地,需要朝廷派遣大量驻军驻守此地,耗费人力物力无数,却根本无法从岭北获得收益!” “自岭北行省收复之后,这几年朝廷在立行省、派驻军的同时,频繁调动内地人力财力、采取多项措施,支援建设岭北,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不断派遣内地各族百姓,给予牛具种子进入牧区,打井开渠,在和林、称海、谦州、吉利吉思、五条河及杭海、金山之北等地大力兴办屯田……但收益呢?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岭北屯田所获粮食还不够岭北驻军所用,一直都需要朝廷补给,每年岁秋都要投入数不尽的人力物力,朝廷原本就因为西南战事陷入了粮食短缺的困境,还要补贴岭北行省的粮产空缺,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所以下官上奏请求废除岭北行省,因为眼下我大明根本不需要这块飞地……” 杨溥将自己的见解缓缓道来,顿时引得了不少官员认可,尤其是那些五经博士与硕儒名流。 对于文人而言,打仗什么的最讨厌了。 朱高煦听见杨溥这些话语,顿时就被气笑了。 “杨溥啊杨溥,本王还以为你有些才华,却没想到你如此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 杨溥闻言脸色一冷,不过没有发作,而是强忍着心中火气向朱高煦拱了拱手。 “下官愿闻汉王殿下高见!” “高见谈不上,不过是对你有意见!” 朱高煦懒洋洋地回答道,丝毫不留情面。 “其一,岭北行省是蒙元帝国的最后一个行省,上次皇上御驾亲征扫灭了鞑靼与瓦剌,岭北行省终于落入大明手中,至此昔日元朝的十个行省悉数成为我大明的疆域版图!” “其二,我大明掌控了岭北,便可将整个故元的十四处牧地尽数收入囊中,自此战马匮乏对于大明而言将不再是如鲠在喉的难题,岭北行省完全可以作为我大明最大的牧场,为我大明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战马!” “其三,大明将岭北牢牢掌控在手中,也就意味着大明自此不会再有北虏之患,哪怕是草原上冒出来了一些强大部落,朝廷也可以提前得到消息,及时出兵将其扫平,所以岭北行省就是大明安插在草原上的一颗钉子,确保大明不会再出现北虏之患!” “其四,于大明而言,岭北行省就是一块绝佳的跳板,可以助大明进军中亚,也就是昔年那个突然来袭的帖木儿帝国所在地,大明掌控了岭北行省,可保北平重地,可保河西走廊,可保哈密乌斯藏等地!” “可你杨溥居然大言不惭地开口,说岭北行省对我大明毫无用处,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杨溥脸色再变,依旧固执地坚持己见。 “可大明如今缺粮乃是事实!” “据杨荣大学士所言,岭北行省所需粮谷皆要仰仗朝廷供给,且岭北行省绝大部分地区不是草原便是荒漠,根本没有办法耕种粮食,这就意味着朝廷只能源源不断地补贴岭北,绝无获得收益的可能!” “朝廷已经陷入粮食困境,各地流民正在逐渐增多,要是再继续拖延下去,只怕大明江山不定,恐有倾覆之患!” “汉王殿下,下官倒是想问问,是大明重还是岭北重?” 杨溥言辞激烈,句句如刀。 众人听后都是一阵沉默。 毕竟这杨溥也没有说错,岭北行省甚至长城外那一片巨大疆土,对大明而言当真是负担! 古往今来,中原与草原的战争始终未停,哪怕强汉盛唐一度将草原部落打得抱头鼠窜,可要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草原部落卷土重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草原不适合农耕,即便中原朝廷占据了草原,也没有丝毫用处! 比如说眼下的大明,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立下了太祖都没有完成的功绩,这原本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滔天功绩。 然而接下来,大明需要在长城与岭北行省之间建立起无数军堡,还要派遣驻军,还要将无数的粮食运往岭北,以供给岭北的百姓与驻军! 这就意味着,岭北行省对大明而言,根本就是沉重的负担! 现在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倒也罢了,可是一旦朝廷钱粮不支,那岭北对大明而言可就真成了一块鸡肋之地了。 杨溥这番话没有错,但他忘了,此刻他面对的人,是一向头铁的汉王爷。 面对杨溥的逼问,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是谁告诉你,岭北行省不能耕种了?” 众人:“!!!” 嘶…… 第598章 不明觉厉!神种的逆天之处! 麻了! 众人有些麻了! 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 汉王竟然说岭北那片大漠草原能够耕种? 种什么? 种你大爷吗? 是,岭北确实可以耕种,但那也只是仅仅限于和林等少数区域。 除却这极少数区域外,偌大一个岭北行省全都是荒漠草原,占据了整个行省的绝大部分。 你丫在荒漠草原上面能种什么? 这个疑问,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众人心中,就连永乐皇帝也不例外,满脸茫然地看着自家老二。 看着这群大明中枢人物那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朱高煦顿时满脸嫌弃。 “汉王你做什么?” “老二你……”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汉王爷一把将土豆藤提了起来,露出了这高产作物的真正面目。 众人看着那黄不拉几的土豆,顿时陷入了沉思。 额…… 这应该才是可以吃的吧? 朱高煦也不磨叽了,扬了扬手里面的土豆,露出了笑容。 “此物名为‘土豆’,可以炒着吃炸着吃搅烂成泥了也能吃,口感也是非常不错,完全可以作为大明百姓的主粮。” “而且最关键之处在于,土豆是高产作物,一亩最低可以产出三四十石,要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 “多少?!” 朱高煦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个颤抖的声音打断。 只见永乐大帝哆嗦着身子,难以置信地追问了一遍。 主粮! 亩产数十石! 这两个关键信息,令所有人都振奋不已。 可以吃,而且产量高,那简直就是真正的神器啊! 如果事实真如汉王朱高煦所说,那这“土豆”的确是当之无愧的神种! 朱高煦有些发愣,下意识地说出了后面半句话。 “要是耕种方法正确,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亩产六七十石也不是问题。” 众人:“!!!” 我尼玛! 亩产六七十石 那是什么概念?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朱棣就脸色一变,身形摇晃间差点晕了过去。 好在朱高煦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爹啊,你这是咋滴了?” 朱棣捂着胸口,正剧烈地喘着粗气。 “老二呐,你说的可都是真的?这土豆产量真有那么高?” “爹你说啥?这产量还不够高?我这都是保守估计,亩产百石也不是不可能……” 朱棣:“???” 众人:“???” 百石! 整个房间内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当中。 所有人都看向了朱高煦手中的土豆,那炽热的目光宛如看到了没穿衣服的小姑娘似的,火辣辣得令人生畏。 朱高煦随手抛了抛手里面的土豆,没好气地笑道。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爹,产量高只是土豆的其中一个优点。” “土豆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适应性极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灾、雹灾、霜灾能力强,另外土豆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长期存储并不会腐烂变坏……” 听到他这话,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有那么一个人却是瞬间疯狂了! 户部尚书夏元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从汉王朱高煦手中夺走了土豆,然后满脸癫狂地追问道:“汉王殿下,适应性极强,是怎么个意思?” 众人都有些愣神,不明白夏元吉好好地怎么突然发癫了。 瞧见这位户部尚书的模样,朱棣陡然站直了身体,双眼爆射出道道精光。 “老二,你的意思是……” 终于反应过来了! 朱高煦心中暗道一声,迎着朱棣与夏元吉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这土豆适应性极强,因为它自身耐寒、耐旱、等特性,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种植,只是产量高低的问题罢了。” “而这个‘任何地方’,自然就包括了……草原!”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吐出了“草原”二字,彻底震懵了所有人! 土豆可以种在草原上面! 那岭北行省或者说整个蒙古草原……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到了,看向土豆的目光愈发炽热! 直到此刻他们才终于反应过来,为何汉王方才要提及岭北的事情! 岭北行省对大明而言是一块鸡肋之地吗? 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大学士杨溥也没有说错。 毕竟大明每年都得往岭北投入海量钱粮,而且还得不到什么反馈收益,岭北已经变成了大明财政的沉重负担! 哪怕大明掌控了岭北,就可以永绝北虏之患,可是这代价未免也太高了些! 但是现在,土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这土豆如果真可以种在草原上面,那么整个岭北辽阔之地,可都是一块块良田沃土啊! 只要能种出粮食来,那就是良田沃土,而大明子民也可以前去定居,继续过着耕田种地自给自足的生活! 如此一来,大明将彻底掌握岭北行省,而岭北行省对朝廷而言,也将从一个负担变成一个粮仓! 还有,不只是岭北行省,甚至是整个蒙古草原! 朱棣招了招手,从夏元吉手中接过土豆,仔细端详了片刻,这才强行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此刻他脸色无比郑重,目光锐利地直视朱高煦。 “汉王,此物当真可以在草原上面种出粮食?”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朕要你的亲口承诺!” 夏元吉也收敛起了癫狂神色,眼巴巴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然他也不会耗费如此大的代价让郑和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了。 “放心吧爹,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要是土豆不能种在草原上面,爹你可以砍了我的脑袋!” 此话一出,众人错愕,随即尽皆放声大笑了起来。 原本他们还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听到汉王以命承诺后,所有人多选择了相信他! 毕竟,这位汉王殿下,可是一向惜命得很! 只是在场有一人脸色复杂,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此人正是太孙党领袖杨溥,先前力主大明舍弃岭北之人。 他的想法没有错,岭北的确应该舍弃,朝廷应该摆脱这个负担,将省下的钱粮用来发展民生…… 可是随着土豆的出现,他这个主张却无疑成了笑话。 相比于此,杨溥此刻更是黯然神伤。 大明得了土豆这等神种,完全就是如虎添翼。 日后大明王师每攻略一地,只需迁徙子民前往耕种土豆,就能将其彻底掌控在手中,变成大明疆土。 而随着土豆成熟后,子民百姓也会越来越多,以其他方式反馈给朝廷,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攫取更多的疆域领土! 如此大明王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并且还是一条不断扩张不断强盛的王霸之路! 这本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但杨溥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土豆来自水师,来自汉王! 太孙朱瞻基,彻底输了啊! 第599章 社稷神器!土豆的战略意义! 房间里面,鸦雀无声。 此刻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尤其是永乐皇帝朱棣,此时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如果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盛爱小萝莉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镇痛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快穿]那些女配们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取向狙击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