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了汉王疑似暴薨的消息,那对新学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一旦地方官员得知消息,解缙王景等人失去了最大倚仗,他们势必会奋起反击,将这些“汉王党羽”通通拉下马来,踩进泥地里! 到时候别说弘扬新学了,解缙王景等人只怕都会自身难保,成为天下官员攻击弹劾的对象! 一想到这儿,五人更是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汉王殿下这一走,他们前期做出的所有努力与付出,包括新学结晶,可都要全部付诸东流了啊! 现如今五人只能希冀着,汉王薨逝的消息只是谣言,很快就会不攻自破! 毕竟那位汉王殿下,虽然嚣张跋扈、狡黠险狼、勇悍无赖、不当人子…… 但是这大明如果真少了他,那可会瞬间就会乱套了啊! 宫门打开,开始入朝。 原本略显嘈杂的文武百官,顿时闭口噤声,不再言语。 但是,所有人心中都清楚,今日这场临时朝会,可能会发生很多大事! 至少,关于那些谣言,究竟是真是假。 那位汉王殿下,是否真的薨了? 第366章 废除学部!程朱的反击开始了! 文华殿。 太子观政之所。 奉天殿作为宫城正殿,只做大型朝会之用。 位于奉天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才是天子召见臣僚,商议政事所用的便殿。 如今天子不在京师,按照制度,各处正殿皆不得启用。 不过自从洪武朝懿文太子朱标开始,大明朝的太子爷权力那是一个同一个的大得很。 建文朝暂且不提,永乐朝的这位太子爷,自从永乐七年皇帝陛下第一次亲征北伐开始,便受命监国理政,直到皇上大捷还朝。 当今天子是位马上皇帝,打残了蒙古鞑靼部落,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北伐,准备收拾一下不听话的蒙古瓦剌部落。 所以太子爷监国理政的时间,也逐渐变得长了起来。 算上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这位太子爷坚守北平坐镇后方的时间,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无冕之皇了。 满朝文武也基本上习惯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气秉性,习惯了他受命监国理政。 直到监国汉王爷横空出世,硬生生地搅弄风云,上下不宁! 如皇上临行出征前,特意留下辅助太子殿下监国理政的四位辅命大臣,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如今就只剩下了两人。 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与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直接被嚣张霸道的监国汉王爷发配去了南洋旧港布政,至今生死不明! 除此之外,六部宰执侍郎、朝堂九大公卿,也来了一次大洗牌。 原本七人内阁大学士,如今除了扈从皇上北伐的胡广金幼孜外,如今只剩下了杨溥。 国子监祭酒胡俨与大学士杨荣被打入诏狱,杨士奇与黄淮流放南洋旧港,只剩下了一个为官谨慎的杨溥。 七部那七位尚书大人,兵部尚书金忠、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现在不管不顾,甚至疑似支持汉王殿下,亲自主持汉王的宗藩新制。 刑部尚书张胥毫无风骨,顺从汉王朱高煦,将“官员犯罪革除功名”这一条加入了大明律令之中。 工部尚书宋礼,那更是直接了监国汉王爷的人,整日与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纠缠不清,大力建设那什么大明工会,给天下匠人检验评级,妥妥无疑的汉王党羽! 礼部尚书吕震先前也被打入了诏狱,而后举族流放南洋,因为他的愚蠢牵连了整个礼部,导致礼部自尚书到郎中,迎来了一场大清洗,一个人都没跑了,全都举族流放南洋! 而狗贼汉王爷也借此机会,大力培植扶持自己的党羽,现任礼部尚书王景、侍郎邹缉与曾棨,那都是毫无疑问的汉王党羽,正全力配合那劳什子学部推行官学改制,弘扬新学。 至于这新设立的学部,连同学部尚书解缙解公豹、侍郎陈公甫在内,全都是些卑鄙小人,无耻之尤! 奈何这学部手握科举官学大权,总管大明天下学政,侍郎尚书那都是手握实权的朝堂重臣! 而通政使鲁穆是狗贼汉王爷一手提拔,立场可想而知。 都察院话事人、左都御史顾佐那更是汉王鹰犬,因为汉王提出的治贪新法,整个都察院上下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已经成了一群紧盯贪官六亲不认的孤臣直臣了! 大九卿之中,也唯有大理寺卿汤宗是位刚正直臣了,可惜他年纪已经大了,指不定多久就会致仕归乡了。 这么一算起来,朝堂大九卿中,还有几人不是汉王党羽? 只是可惜,汉王爷薨了啊! 一想到这儿,不少朝臣都露出了笑容。 汉王如果真的薨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啊! 他这些所谓新政,全都可以废除! 再将解缙王景等汉王党羽逐出朝堂,贬出京师。 那大明朝堂将会恢复以往的和睦安稳,这位文臣官员最愿意见到的局面。 太子爷礼贤下士,宽厚仁慈,同样是文臣官员心中最完美的君主楷模。 如此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广施仁政,造福天下百姓,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般念头还未持续多久,很快就陡然消散了。 当文武群臣见到被小鼻涕搀扶着走进大殿的太子殿下,一颗心顿时就跌入了谷底! 太子爷,这是怎么了? 他这身子骨原本就虚,不会真出什么问题了吧? 见到太子殿下那面色苍白的模样,先前还暗自窃喜的朝臣,瞬间如坠冰窖! 太子爷要是出事了,汉王爷没死的话,那何人还能阻止汉王爷上位? 他们这些朝臣,只怕又会进入到洪武朝那等,严苛到变态的残酷政治生态之中! 大胖胖扫了一眼文武百官,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群臣免礼。 他这感染了风寒,加上忧心自家老二,一瞬间身子骨就垮了。 要不是太子妃与夏元吉连翻开导,说不定他都不能撑到今天。 回想起自家老二,大胖胖嘴角浮现出了苦涩笑容。 “今日唤诸位前来,一是朝会,二是解惑!” “解什么惑,想必诸位心中都有数!” “孤在此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汉王朱高煦平安无事,正在北疆为我大明征战沙场!” “若是再有人故意散播不实谣言,孤会命锦衣卫动手抓人,以‘动摇江山社稷’之罪,诛其九族!” 此话一出,百官皆惊。 欣喜若狂的人不在少数,如解缙王景等汉王心腹,以及朱勇徐钦等武官勋臣。 汉王心腹不用多言,但朱勇徐钦等武官勋臣,那可是将宝押在汉王身上的人,要是汉王殿下真折在了北疆,那他们也差不多要完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太子得文官鼎力支持,一旦他顺利即位称帝,朝堂话语权自然会落到文官手中。 这一幕,建文朝就曾经出现过。 齐泰黄子澄等文人把持朝政,迎合建文皇帝,大肆打压迫害武官勋臣。 以至于他们这些勋臣贵戚,明明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却在这些卑鄙文人的宣扬之下,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乱国之贼,脑门上被扣着一顶又一顶莫须有的罪名! 在建文一朝,武官勋臣集团受到了比之洪武朝还要严苛的政治,下场可谓凄惨无比。 好不容易熬到了永乐朝,汉王朱高煦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君主。 尤其是汉王殿下监国理整期间,大力收拾政治文臣,那可是武官勋臣拍手称快的大喜事,整日看戏吃瓜都有些累了。 而且汉王监国理政的时候,发动了东海战役和南洋战役,是位不折不扣的开疆雄主! 唯有开疆雄主上位,武官勋臣才会有打仗的机会,才能通过军功获得功名利禄! 至于太子殿下,一看就是位优柔寡断的守成之君! 当然,更多的却是失望的人,他们只能暗叹老天无眼。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面色如常,他们清楚这不过是太子殿下安定人心的说辞。 北疆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汉王是生是死还是个未知数。 然而,以目前这朝野惶恐的局面来看,太子殿下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只是三巨头很是担心,万一那妖僧姚广孝一语成谶,汉王殿下当真薨了,那该如何是好? 只怕大明朝,将会迎来一场剧变啊! 正当这个时候,大理寺卿汤宗施施然地出列,在群臣疑惑注视之下,朗声奏道。 “太子殿下,朝廷宣布暂停科举,又命学部改革官学,天下学子对此怨声载道,纷纷予以抵触,不愿接受!” “学部创立至今已有数月,连京畿地区的官学改制都尚未完成,而且学部那新学教材简直就是离经叛道,怎可用为天下学子的进学教材?” “臣请恢复祖制,废除学部,罢免学部一应官员,将科举官学之权交换礼部手中!” 话音一落,全场皆寂。 解缙王景等人脸色大变。 他们清楚,程朱的反击,开始了! 第367章 惊悚!太子爷的暧昧态度! 文华殿内,鸦雀无声。 因为大理寺卿汤宗的突然发言,整个大殿内气氛瞬间变得诡异。 首当其冲的学部尚书解公豹与侍郎陈公甫,此刻脸色都很是难看。 他们没有想到,明明太子爷已经告诉群臣,汉王暴薨不过是谣言,可是这些程朱缙绅依旧开始了反击! 而且这汤宗寻的理由借口很是完美,直接抓住了学部尚未完成官学改制的痛脚,即便解公豹有些反驳,却也无话可说。 毕竟,人家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自从学部创立至今,的确还没有完成官学改制,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要知道以往那天下读书人,学的可都是程朱,读的也都是程朱,你突然改变科举大考内容,强行逼迫他们改换门庭,学习完全不一样的新学,这让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所以,地方士子抵触排斥,这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再加上地方官员,都是以往通过科举大考步入仕途的程朱缙绅,他们非但不会帮助朝廷推行新学新政,反倒是会从中作梗! 以致于解公豹下达的命令,根本就出不了府台,更何况是推行官学改制? 大明如今合计有十五省(交趾旧港)之地,道州府县一层层官员从中作梗,解公豹这位学部尚书就算是带着学部官员亲自下到地方,他们跑断了腿也收拾不完这些地方官员。 如果不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出山,给学部理清章程,搭好架子,先从京畿地区下手,而后再推广至道州府县,只怕他们现在还是摸不着头脑,被地方官员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人家汤宗这话,说得是真的没错! 要怪就只能怪解缙等人自己无能,平白辜负了汉王殿下对他们的期望! 学部尚书解缙本就是个纯粹文人,性子刚介耿直,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与鬼蜮伎俩,的确不是他擅长之事。 而学部侍郎陈公甫以往不过是个落魄书院的山长,就算性子老成持重,也是从未经历过官场争斗,骤然间身居高位主持新学推行,真可谓是难为这位老先生了。 如此之下,二人即便愤怒不已,却也是无话可说,只能就此沉默着。 这一幕落到汤宗眼里,顿时让他信心倍增! 那位监国汉王爷暴薨的可能性极大,否则太子爷也不会突然病倒。 即便汉王没有薨逝,此刻他远在北疆,对朝堂之事鞭长莫及。 而且等他返回帝都的时候,皇帝陛下也会大捷还朝,金陵帝都也不再是他监国汉王爷的一言堂了! 所以,不管那位汉王殿下,究竟是生是死,此刻都是自己等人进行反击的最佳时机! 在汉王朱高煦的大肆清洗下,如今朝堂之上程朱缙绅势力大损,可谓是凄惨无比。 尤其是那场会试谋逆案,连同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胡俨在内,整个翰林院因此受到牵连,全部都被发配流放,逐出朝堂,标志着程朱的衰落! 但是,程朱真的衰落了吗? 呵,怎么可能! 这只是在中央朝堂,汉王可以恣意妄为! 但是在地方上,各道州府县,上到官员下至学子,那可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你汉王朱高煦想将程朱拉下神坛,弘扬什么新学,问过他们答应没有?! 人家读了一辈子的程朱,学了一辈子的程朱,难道就因为你汉王朱高煦轻飘飘一句话,就要改换门庭从头学起?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更何况程朱之所以登临神坛,自前宋晚期开始就成为主流意识学说,正是因为它有利于维护朝廷的统治,有利于老朱家坐稳他们的江山! 等到皇帝陛下大捷还朝,他岂会继续容忍汉王朱高煦胡作非为,破坏原本安稳的大明江山? 莫说皇帝陛下,就连此刻坐在主位上的太子爷,都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汤宗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悍然选择出手,正是在提醒太子殿下。 废除汉王新政,一切恢复旧制! 眼见解缙陈公甫二人沉默,王景忍不住叹了口气,出列奏道。 “太子殿下,学部创立至今不过寥寥数月时间,如何能够短时间内就完成新学改制?” “再者说来,在我礼部的配合之下,学部已完成了京畿地区的改制工作,这些地方上的士子也都欣然接受那新学,并未如同汤大人所说的那般强烈抵触!” “这怎么到了汤大人口中,就变成了学部不作为无用处?” “如果按照汤大人的说法,那老夫建议汤大人与解大人平调一下,汤大人不妨去做这学部尚书,亲自主持新学推行事宜!”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大胖胖听见这话,险些乐出声儿来。 不愧是老二的心腹啊,别的没有学到,坑人整人那是学了个精通! 王景这话,意思很简单。 你牛逼你上啊! 你说学部工作不到位,那你汤宗去做学部尚书吧! 你总不能没有一点真本事,就只会在这儿瞎叫唤吧? 汤宗一张老脸涨红成了猪肝色,恶狠狠地盯着王景。 这个匹夫,真是好手段啊! 让他汤宗去做学部尚书,主持新学推行? 他疯了才会去做这学部尚书! 明眼人都知道,这劳什子学部尚书,可是与新学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一旦就任学部尚书,那就是与天下士林为敌,成为天下学子官员争相攻击弹劾的众矢之的! 即便汤宗故意尸位素餐,故意暗中使绊子阻止新学推行,可他是学部尚书啊,,到时候解缙只需要像现在这样,用他汤宗刚刚说的话弹劾于他,那汤宗该如何回答? 如今这学部就是一个烂摊子,谁接手谁成众矢之的,遗臭万年的那种! 汤宗虽然想要帮助程朱重回神坛,但是他不是什么圣贤,做不到为了程朱牺牲自己! 所以,他沉默了,不敢再吭声。 王景这话,只要接茬,那必定倒霉。 他开始认怂,可不代表此事就这么算了。 大胖胖笑眯眯地看汤宗,冷声出言道:“汤寺卿,孤觉得王尚书这个提议很不错嘛!” “既然汤寺卿觉得学部不作为,那你就去试试,做出些成效来,也好让解尚书心服口服。” 汤宗:“???” 啥? 啥意思? 太子爷这是投敌了啊? 你这个时候不应该帮着我说话吗? 咋滴现在还一脸坏笑地对我落井下石啊? 解缙此刻也恢复了神采,满脸戏谑地看着汤宗。 “对啊,汤大人,我解缙自问才德浅薄,比不过汤大人!” “既然如此,那这学部尚书的位置,交给汤大人来做也无妨!” 汤宗:“!!!” 你大爷! 谁做谁倒霉! 啥子才会接手这个烂摊子! “咳咳,解大人说笑了,老夫只是公事公办,解大人勿怪。” “汤大人哪里话,既然汤大人这么惦记我学部,那不如来我学部任职吧!” 二人一阵交流,解缙仰仗着学部特殊性,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汤宗唯恐惹火上身,唯有步步后退暂避锋芒。 群臣见状憋笑憋得很是难受,却又不敢当朝笑出声儿来。 不过有些人却是感到一阵莫名惊悚,因为他们注意到了太子殿下的暧昧态度。 太子爷现在应该鼎力支持汤宗,直接废除学部才对啊! 他怎么还向着解缙说话,在这和稀泥,有点“投敌叛变”的意味啊! 嘶……细思极恐! 第368章 波澜再起!来自周王爷的大逼斗! 太子朱高炽。疑似投敌叛变了啊! 一众文臣看着太子殿下,觉得有些牙疼。 人汤宗高举大旗,直截了当地攻击解缙这些汉王党羽。 可你这位太子爷倒好,非但不力挺人家,反倒是向着解缙说话。 咋滴你被狗贼汉王爷带跑偏了,开始磨刀霍霍对准程朱缙绅了? 好歹你朱高炽当年能够坐上这太子大位,那都是文臣缙绅的鼎力支持啊! 一时间,文臣缙绅有些纳闷,眼瞅着太子爷朱高炽的暧昧态度,他们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原本他们得知汉王暴薨的惊天消息,那可是欣喜若狂,当即秘密联系,准备予以反击,给解缙王景这些汉王党羽来一记狠的! 可是众人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爷竟然会是这等暧昧态度。 汤宗被怼得哑口无言,暂时败退,太子殿下还落井下石!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太子殿下也支持新学? 不! 不可能! 他可是太子朱高炽! 他身边都是程朱缙绅! 经筵讲学也学的都是程朱! 他怎么敢堂而皇之地支持新学! 毕竟他朱高炽能够坐稳这个太子大位,倚仗的就是程朱缙绅! 想着,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准备再次试探一下。 此事太过关键,必须要摸清楚太子爷的态度! 眼见气氛有些沉闷,大胖胖开口询问了一下各项新政的推行工作。 户部的新盐法,工部的匠籍改制,兵部诸王外放事宜,学部与礼部配合进行官学改制…… 不知不觉间,汉王朱高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明朝的六部百司,给他们安排了不少工作。 当太子爷问及诸王外放的安排事宜时,兵部尚书金忠正准备出列奏禀,然而令他惊怒交加的事情发生了。 兵部右侍郎方宾抢先他一步出列,跪地朗声奏道:“太子殿下,诸位臣工!” “臣敢问诸王外放一事,皇帝陛下可曾知晓?陛下可曾同意?” “我大明原本承平盛世,诸王安心在封地享受富贵,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这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训,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藩王不会作乱,倚仗权势鱼肉百姓!” “可是现在,汉王骤然给予诸王六卫三万战兵,放任他们外出征伐四方邻国,此举不但会极大损害我大明在周边邻国中天朝上国的威望与信任,还会促使这些藩王拥兵自重,割地称王,这焉有不乱的道理?” 方宾越说越激动,此刻已经是脸色涨红,仿佛汉王这诸王外放的新政,当真是罪大恶极一样。 “太子殿下,诸位臣工,西周武王三监之乱、西汉景帝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八王之乱的历史血泪就在眼前,难道诸位还不能吸取教训吗?” “汉王朱高煦允许宗室王出镇一方,允许宗室王参政议政,甚至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自置军队……这简直就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如今诸王刚刚外放,中央朝廷国力鼎盛,所以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但臣敢问诸君,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乃至一百年后,这大明天家还会是如今的天家吗?”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都满脸骇然地看着方宾,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兵部右侍郎头会这么铁! 他这番话,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诸王外放极有可能导致藩王之乱,到时候中央天家可就会易主了啊! 但是你丫说归说,能不能不要说得这么直白啊! 如今这位皇帝陛下,可就是靠着藩王作乱才坐上这张龙椅的! 你列举西周武王三监之乱、西汉景帝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八王之乱,怎么不加上一个大明建文帝燕王之乱? 混账东西,这是啪啪打太子爷的脸啊!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脸色很是难看,死死盯着这个方宾。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在自己掌控的衙门里面,竟然还有这等混账东西! 早不说晚不说,等到汉王出事的时候,才敢跳出来说这些混账话! 此人,真是无耻至极! 大胖胖满脸铁青,看着方宾沉默不语。 这个方宾,他还是有印象的。 此子不是科举入仕,而是洪武年间,起家太学生,授刑部郎中。 等到靖难之役后,燕王殿下入京,方宾与兵部侍郎刘隽等迎附,特见委用,进兵部右侍郎。 此人虽然颇有才干,办理部事应务不滞,但是天性警敏,能揣上意,与吕震胡广等人一个德行,所以恃宠贪恣,颇为跋扈。 但是因为方宾当年的逢迎之功,又是历仕三朝的元老,所以朱高炽对他颇为尊敬。 然而太子爷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混账东西,竟然敢堂而皇之地反对诸王外放新政,而且把话说得这么难听! 这方宾说的什么话? 就差指着鼻子骂他朱高炽朱高煦愚蠢,给予宗室亲王兵权了! 饶是大胖胖脾气比较好,一般不发怒,此刻也是暴怒到了极点。 正当他准备出手,好好收拾收拾这个谄媚小人的时候,却有人比他抢先一步。 只见宗人府大宗正令周王朱橚施施然地走了出来,面容和善地看着方宾。 后者看着这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那是丝毫不畏惧。 毕竟周王朱橚一向低调做人,著书立说,从不参与朝政有关的事情,存在感极低,脾气那是出了名的好。 他方宾今日就是要欺负老实人! 朱橚笑呵呵地看着方宾,慢吞吞地踱步上前,走到他身边,而后陡然扬手给了他一个大逼斗。 啪的一声脆响,惊呆了文武百官。 嘶……当廷殴打朝堂重臣,周王爷这么勇的吗? 这位周王爷不是脾气出了名的好,还是位养生医学家吗? 方宾骤然挨了一个大逼斗,反应过来后瞬间暴怒! 他是皇帝陛下的宠臣,自从到了这永乐年间,还无人胆敢如此羞辱于他! “你……你竟然敢打我?!” “为什么不敢?本王乃是太祖第五子,大明第一代亲王,为何不敢打你?” 朱橚冷声笑道,扬手又是一个大逼斗扇了过去。 方宾抬手准备抵挡,然而朱勇徐钦这两个小崽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上前按住了他的双手。 “嘿,狗东西,大明亲王扇你巴掌,那是看得起你!” “你敢忤逆犯上?信不信抄你家灭你族!” 二人一边嘲讽一边按着方宾,以致于后者只能眼睁睁地又挨了一个大逼斗。 朱橚打了他两个大嘴巴子,发泄了一下心中的火气,随后转身看向大胖胖。 “太子殿下,老臣弹劾方宾挑拨天家皇室,罪大恶极,请求殿下将其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你说我宗室亲王将来会拥兵叛乱,那我就弹劾你挑拨离间天家骨肉! 区区一个兵部右侍郎,你怎么敢的,当廷驳斥诸王外放! 方宾啊方宾,准备迎接大明诸王的怒火吧! 大胖胖闻言并未应声,而是看向了成国公朱勇与魏国公徐钦。 二人注意到了太子爷的阴冷目光,顿时缩了缩脑袋,乖乖回到了位置上。 朱高炽见状这才冷哼了一声,扫视群臣开口道:“诸王外放,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尔等若是心怀不满,有任何意见,可以上奏陛下!” “此事到此为止,任何人不得再议!” 第369章 废除工会!贤臣干吏再次出击! 一番试探。 结果不尽如人意。 太子殿下再次选择了和稀泥! 方宾这番话,已经说得很是露骨了。 就差指着鼻子告诉你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这么做是狼子野心! 诸王外放,拥兵自重,割地称王! 汉王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即便他夺嫡争位失败,也可以外放就藩,带着六卫三万战兵做他的实权藩王去! 而且因为这宗藩新制,乃是汉王朱高煦一手主导促成,他在诸王之中威望最高,声威最广! 要是将来有一天,这汉王朱高煦效仿当今皇帝陛下,悍然起兵造反,只怕诸王会紧紧追随,将大明江山搅得天翻地覆! 即便这有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是这些藩王获得兵权之后,那一个个地腰板可是瞬间挺直了,底气也足了。 这还没有多久呢,周王朱橚就敢当廷殴打朝堂重臣! 那要是等他们彻底坐稳了海外藩王的位置,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实力,那还不得反了天了? 诸王外放,这真是个昏招,而且对太子爷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益处,为何他朱高炽还要维护? 难不成真是如自己等人所料那般,太子殿下已经投敌叛变了? 大理寺卿汤宗请求废除学部,还权于礼部,太子殿下落井下石。 兵部右侍郎方宾言辞激烈地驳斥诸王外放,反遭周王朱橚当廷殴打,太子爷甚至都没有训斥周王朱橚,而是象征性地说了两句,就又开始和稀泥! 可怜方大侍郎,慷慨激昂地指点江山,结果奏报没有被采纳不说,还白白挨了两个大逼斗,可谓是颜面扫地。 朱勇徐钦等人都快乐出了声儿来,他们同样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暧昧态度。 要是太子爷当真被汉王爷给带跑偏了,一改以往温文尔雅的脾气秉性,反而支持大明开战八荒四夷,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至少,他们这些武官勋臣,也有了勇武之地! 一时间,因为周王发威,怒打方宾,大殿内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原本虎视眈眈的程朱缙绅,此刻也有些惊疑不定,不敢再对汉王新政下手。 怂了,真的怂了。 太子爷不知道是不是感染风寒,脑子坏掉了,一反常态地支持这些新政! 他们要是再继续进言,指不定会不会挨上几个大逼斗! 眼见群臣默不作声,大胖胖便有些乏了,正准备就此结束朝会。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一位颇有分量的朝臣走了出来。 刑部侍郎金纯金惟人。 大胖胖一见到金纯出列,神情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突然暧昧到太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总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