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亲血的繁衍(H) > 第71章

第71章

“我们一步一步来,来作填空题。”李竹道说:“首先,我们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一个月内,李梅没有出过白土文小区的1304号房。也就是说,要去将车开回白土文小区,也应该是由李海东去开,那么李海东会在什么情况下将王芳的车落在建设路口的停车场,不闻不问?” “不知道。”彭杰一边开车,一边冒出这么句话。 “不知道就不知道,你这么大声音做什么?”小王坐在后排,十分不满地说。 李竹道却说:“老屠说的这种可能性最大,李海东只有在不知道王芳把车停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此不闻不问,在需要用车的情况下,才会迫不得己先购置一辆二手车。当然,李海东压根儿不知道王芳有车的可能性也有,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王芳母子三人虽然平时团聚的时候不多,但还不至于连王芳有车,李海东都会不知道。” “也就是说,王芳极有可能没有告诉过李海东,她的车停在哪里。”老刘说。 “换我是王芳,亲儿子把我关在屋里,囚禁,tui,我也不会告诉那个畜牲,我的车停在哪里。”小吴说。 “你这种假设,是建立在李海东和王芳之间的母子关系十分恶劣的前提下。据我们之前掌握的线索,李海东名下的1304号房的购置资金,极有可能来源于王芳。王芳既然拿出了这笔钱给李海东购房,那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应该不至于恶劣到这一地步。”老刘不大认同小吴的说法。 “也有可能是李海东逼王芳拿出的这笔钱。这对母子住在1304号房期间,经常发生口角,这是不是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很恶劣?”欧阳说。 李竹道说:“你们说的都是王芳不愿意告诉李海东,这种可能性存在。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王芳不能告诉李海东。比如,王芳会不会突然患病,得了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不记得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或者中风了,丧失了言语能力和读写能力。” 李竹道的假设颇为大胆,缺乏依据,大家同样也没有反驳的根据。一时间,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时,向娟打来电话给小吴,劈头盖脸就在电话里头问她今天穿了什么。 小吴咳了一声,一本正经地问:“向姐,您有什么新发现吗?” 向娟明白过来,说:“告诉那小子,我们在王芳的胃里发现了一粒未完全消化的药丸,经检测后认定为氟伏沙明。这类药物有镇静作用,可促进睡眠,适合睡前服用,并且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促进代谢,防止体重增加,对常见的焦虑症,像广泛焦虑、惊恐发作、社交焦虑有不错的疗效。但是,这种药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医嘱,并在医生的观察下来使用,根据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达到最佳的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的状态……” “向姐,您还是说点我们能听懂的吧。” 说完以后,小吴干脆开了免提。 “这是一种抗抑郁药物,能够迅速改善抑郁患者的消极情绪,适用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王芳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那种?”李竹道问。 “不一定。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这种药还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向娟说。 “能不能检测出,她是长期服用还是短期服用?”李竹道问。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会造成肝功能和消化系统异常,死者的脏器有人为损坏,检查需要点时间。”向娟说。 通话结束后,李竹道打开车窗,点燃一根烟,说:“王芳在和谐小区很少和人打交道,我们之前认为她是出于‘职业’需要,有意为之。但是,刚才向姐说她吃的那个啥药,能治疗社交焦虑,也就是说,王芳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王芳应当是长期服用。” “王芳在搬进白土文小区之前,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我们不知道她在哪里,在干什么。这段时间内,她是一个人,还是和李海东一起,我们也不知道。那么在这段对于我们来说一无所知的时间段里,有没有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加剧了王芳的病情,让她从社交焦虑变成了重度抑郁,进而产生自杀倾向?同时,在患有严重抑郁,每天都想着要不要自杀的情况下,是不是压根儿就没法告诉李海东,她的车停在哪里?桂姐说一个月前王芳没接她电话,但是回了短信,回短信的有没有可能不是王芳,而是李海东?” 李竹道继续说:“当然,也有可能王芳在此前并没有社交焦虑,不多与人交往,也确实是她的‘职业’需要。但是,在住进白土文小区之前,应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让王芳突然陷入重度抑郁。” 李竹道却陷入沉默,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过了半响,李竹道说:“1304号房的装修情况,我们原本认为是用来囚禁王芳。但是,那里的装修设计,如果说是用来防止王芳跳楼,或者防止她出门自杀,是不是也说得过去?” 大家目瞪口呆。 小王忽然说:“王芳会不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但是,很快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假设:“也不对,李海东没必要给自己背上弑母的罪名和骂名,更没必要碎尸。” 大家陷入沉默。 白土文案就像是一个硕大的洋葱,剥开一层迷雾,却发现有一个真相。 车外,美丽的彩灯一串连着一串,勾画出一幢幢大楼的轮廓,大楼上方的霓虹灯闪闪发光,各种各样,像无数条盘踞的彩色火龙。 车辆安静的行驶,转入一段高架桥,远眺之下,只见斑驳的灯火栖息于错落的楼市之间,仿佛是这座城市蠢蠢欲动的孤独。城市靡霏,灯火阑珊,城市与灯火之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霾,就像是横亘在大家眼前的迷雾。 ===第21章 往事(1)=== 东阳县三中始建于1956年,于1978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全省54所首批省级重点中学之一,也是唯一坐落在农村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1999年,东阳县三中面向全市大规模扩招,堰城市城区许多家长慕名而将自己中升高的孩子送来就读,王安就是其中之一。 “我校自办学以来,共为国家输送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有49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考入清华、北大总人数位居堰城第一。是堰城连续十年有考取飞行员的学校,军航、民航飞行员已达12人。” 接待小王和彭杰的是东阳县三中的政教处刘主任,他正滔滔不绝地向二者介绍学校的辉煌历史。 “迄今为止,九任校长皆治校严谨,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开新篇。他们重道兴学,心系教育,殚精竭虑。故八方俊彦,慕名而辐辏;四海少年,负笈而影从。” 小王和彭杰负责走访王安曾经就读的高中。李海东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没人说得清。专案组试图从这两兄弟的朋友圈着手,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甚至试图通过这个办法了解他们母子三人之间的关系。李海东的作案动机始终是困扰专案组的一大疑点,从现有线索无法分析判断,只能沿着希望并不是很大的这条线索继续深挖。 “刘主任,王安的班主任陈艳老师……” 小王和彭杰对东阳县三中的辉煌办学成就和历任校长披荆斩棘的治学成效都不是很感兴趣,只想了解王安到底是个什么人,或者有哪些和他走得近的同学、朋友。 刘主任对彭杰的话置若罔闻,继续如数家珍一般说着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我校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堰城榜首,2006年之前,连续七年夺得堰城第一,2016年上榜中国顶尖中学800强,领跑堰城。1999年高考,县文科、理科状元,堰城英语专业第一名均为我校学生,上线总人数居全县第一名。2007年,刘小贵以674的高分夺取堰城理科状元、湖南省第五名,考取清华,申鹏考取北大。2008年,赵凯考取清华,赵鸿雁和申文彬分获县文科状元、榜眼,赵鸿雁考取人民大学,曾志考取空军航空大学……” “刘主任,高二692班有学生打架了……”陈艳进了刘主任办公室,终于成功的用一句话结束了刘主任滔滔不绝的讲话。 刘主任给双方相互介绍之后,就匆匆赶去解决学生打架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私立学校异军突起,我们学校生源日益枯竭。每年中考录取线远远低于兄弟学校,比县城任何一所高中都低,有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现在的处境,校领导都很焦虑。所以,刘主任一见了外人就收不住嘴。”陈艳笑着说。 陈艳老师戴着一副眼睛,50多岁的年级,给人的感觉很温和,让小王和彭杰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 小王和彭杰打着哈哈客套了几句,很快就步入正题。 “零几年的人和事,到现在都十几年了,我记不得很清楚,但王安这个学生我倒是有印象。”陈艳说。 二人喜出望外。 “他是学习成绩很好的那种,还是很捣蛋的那种?”小王问。 “都不是。”陈艳笑着说:“王安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偏上,但是最后高考的时候超水平发挥,考了省内的一所211大学,所以我对他印象很深刻。另外,这孩子高高帅帅,不是体育生,但是足球篮球排球样样精通,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受女孩们欢迎,甚至有些单身未婚的女老师都对他暗生情愫。” 二人只当陈艳的最后一句是句玩笑话。 “他有没有早恋?我的意思是,他在高中这三年,有没有谈过女朋友?”彭杰问。 “这没听说过。”陈艳认真想了想,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很严格,严禁在校学生早恋。一旦发现,会通知双方家长,共同教育。当然,这种事一直都是屡禁不止,青春期的孩子情窦初开,很容易和异性之间产生男女之情。所以,即便是有,学生们也都是偷偷摸摸,顶多让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知道,不会让老师,让学校知道。” “他有没有很要好的同学?”小王问。 “他这样的学生,玩得好的同学很多。”陈艳认真想了想,说:“但是……离高考最后的两三个月,那孩子好像变了个人,和谁都不交往,也不和别人说话,应该是当时高考压力太大,在全力备战高考。他最后的两次模考成绩都比较出色,包括最后的高考成绩超水平发挥,和最后两三个月的冲刺有很大关系。” “和他关系很好的同学,您还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毒瘤   他是斯文糙汉   和徐医生闪婚后   林峰林云瑶   [综影视]寒江雪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莫求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