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亲血的繁衍(H) > 第154章

第154章

’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员工身上,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不难想象,一个长期遭受闻忠这两方面虐待的人,我们警方用以审讯问话的技巧、战术,在她眼里自然而然就如同过家家一样……” 何友志不置可否,沉默片刻后,却说:“和闻忠相关的案子还存在许多疑点。” “比如,刚刚说的屈露露,如果她长期遭受了闻忠的虐待,为什么不报警?她的前夫们身上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伤害性事故,他们一个个难不成都是猪脑子,自己本身没有察觉出一丁点儿的不正常?如果有所察觉,为什么也不报警?” “这些疑点,我们不再探讨。” 接着,何友志话锋又转:“‘先假设,后求证’是老马的一贯作风,这一办案手法有利有弊。” “以案件有关材料为依据,对所侦查犯罪的构成、实施犯罪的动机和可能实施犯罪者作出推测,甚至对案件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和地点、作案工具和作案方法、犯罪过程等提出假设,然后再搜集证据。这对于处理一些复杂案件非常有效,可以快速找到方向,避免思维陷入混乱。” “但前提必须是推测或假设是正确的,或者说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不然就会瞎忙活,甚至会阴错阳差之下造成冤假错案。” “因此,对于这一办案手法,我一向谨慎为之。老马这么多年来以这一手法破获了不少的要案、迷案和复杂案件,却没听说过哪里出了问题,是因为他这人敢假设,但是不固执。” “一旦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假设出了问题,会毫不犹豫地推翻重来,哪怕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他也能做到唾面自干、若无其事。可以说,他在这方面‘不要脸’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 “对案件线索的敏锐感知,将错综复杂的线索实现拼接,还原或接近还原案件真相,把握其内在本质,再根据本质分析推论案件未知的部分,这种能力几乎不能靠后天的培养获取,甚至可以说就是无法复制的天赋,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此外,还得洞悉人心,谙熟人性。” “这就注定‘先假设、后求证’的办案手法不是人人都能运用。就算能用,也用不到老马那样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老马这人虽然平时不咋样,喝酒不行,打牌也耍赖,死爱面子爱抬杠,傲上不傲下,还总是疑神疑鬼,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甚至在他眼里就没几个好人,但在办案这方面……” 见李竹道的一对眼珠子在眼眶里乱转,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何友志也不认为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但也及时收了嘴,转而说道: “看得出来,你的办案风格和老马极为类似,但他那种‘不要脸’的精神,你也得学进去。” “既然是‘先假设,后求证’,那在根据已有线索的基础上,你就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瞻前顾后,害怕假设错误、浪费警力,甚至事后对自己的错误羞愧不已。” “所以,在这方面,老马的‘不要脸’就是你学习的榜样。” 李竹道收敛神色,一副聆听受教的样子。 “‘闻忠案’的几个关键人物,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唯一一个活着的也撬不开嘴,若以常规手段侦办,事事以证据说话,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步步为营,逐步推进,侦办进度毫无疑问会相对缓慢。” “‘白土文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海军也是‘闻忠案’的重要嫌疑人。想要弄清楚李海军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从而为侦破‘白土文案’提供更多线索,甚至以此解开‘白土文案’的谜团,毫无疑问先侦破‘闻忠案’是为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甚至是为必经之路。” “老马说‘白土文案’为限期侦破,还说这是上头下给他的死命令,他要是不能按期完成侦破任务,就得被‘摘帽子’,所以建议将‘白土文案’和‘闻忠案’并案调查,并提议由你主办。” 说到这里,他又“哼”了一声,似乎颇为不满,但却不是因为马弘文的建议或提议: “老马这是把我当猪脑子,还是在说他的‘上头’是颗猪脑子?想要让他加快办案进度,尽早破案,用得着给他‘下死命令’?在他面前说几句怪话,他保证就会自告奋勇地立下‘军令状’,拍着胸脯说在多久以内必定破案。” “几十年了,这死要面子活受罪、专爱和上头抬杠唱反调的德性还是没改。办起案子来却又可以自己打自己的脸,完全做到‘不要脸’。这么矛盾的性格在他身上居然能同时存在,还真是奇哉怪哉。” “在我看来,老马所谓的‘上头下给他的死命令’,多半是他自己中了‘上头’的套,大包大揽主动揽过来的。” 李竹道早已暗中对何友志翘起了大拇指。 接着,何友志颇为自嘲似的笑了笑,说:“我刚才说过,‘闻忠案’的侦办如果使用常规手段,毫无疑问在推进进度上会相对缓慢,进而有可能会影响‘白土文案’是否能按期侦破。以非常规手段,侦办‘闻忠案’这样的非常规案件,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老马‘先假设,后求证’的惯用伎俩,或许就能在此发挥作用。但我手底下并没有擅长‘先假设,后求证’的人,所以老马提议由你主办,我认为也不是不行。” 这应该也是何友志将李竹道单独叫进办公室,然后问了他许多问题的根由——何友志在考量李竹道是否能胜任“两案合办”主办人这一岗位。 “白土文案”和“闻忠案”两个案子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李海军,这在程序上存在并案侦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清河警方对李海军的个人情况和相关信息的掌握,也明显没有堰城警方多,这些也是何友志最终同意由李竹道主办“两案合并”的原因。 “并案调查的程序正在走,这些事你都不用操心。你要做的就是以侦办‘白土文案’的名义,在清河围绕嫌犯李海军,以及针对闻忠的死开展调查,在法律上避开‘唯一的嫌疑人死亡,案件停止调查’的规定,从而挖出阮星竹、屈正罡、陈怀安、宁可卿等人失踪的真相,甚至还有黎玉真和闻达的死,我也要一个真相。这些失踪者、死者也要一个真相。” 闻忠的死,其最大犯罪嫌疑人就是李海军,李海军并没有死亡,这让调查“闻忠的死”完全有了合法依据。围绕闻忠的死,调查他曾经干了什么,进而弄清楚他为什么会“死”,这是一种因果联系,在侦办程序上完全合法。何友志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闻忠这样的大魔头,曾犯下的罪行,光从现有线索来看,就是一个‘罄竹难书’。地下室这样的一个魔窟,在里头的受害者极可能不止11个,这些人是谁?为什么会被分尸?这样一笔血债,闻忠如果‘以死销罪’,让这笔血债成为一笔‘糊涂债’,门儿都没有。这对死者不公平,对所有的办案人员不公平。” “别的类似案件,我没碰到,也管不着。但在清河这一亩三分地上,出现闻忠这样的大魔头,就算他死了我也要和他‘算账’,‘人死债消’对于闻忠这样的人,至少在我这里行不通。就算他去了阎王那里,我也要让他背着一本清晰的人间债薄去。” “清河市刑警支队就是你的后盾,这里的一切资源、信息,你都能用,我只有一个要求:还所有的失踪者和死者一个真相。” ===第122章 千丝万缕(23)=== 老刘和欧阳、小王和彭杰两组人原本围绕李海东,也就是王康正在展开调查,谁知道现在作为植物人躺在堰城医院的是李海军,而不是李海东,这让他们的调查忽然陷入尴尬境地。 周小璐和王元鹅的死,若李海东(王康)为犯罪嫌疑人,那么根据“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亡,调查停止”的相关规定,针对李海东的调查也应该被叫停。 李竹道就此在电话里头向马弘文请示时,马弘文的回复再次让李竹道见识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你大爷还是你大爷”、“马支队长还是马支队长”。 “李海东的尸体呢?”马弘文在电话里头问。 “被屈露露烧成灰,埋在陵园里了。”李竹道答。 “那你凭什么认为那就是李海东?”马弘文又问。 “当地交警的事故调查报告中,死者的相貌和李海军一模一样,李海东和李海军是一对孪生兄弟,既然躺在我们堰城医院的经确认为李海军,那么车祸事故中死的应该就是李海东。” 李竹道虽然好奇一向“英明神武”马弘文为什么会问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弱智”的问题,但也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一“常识”。 马弘文在电话里头十分不满,甚至颇为“恨铁不成钢”: “你说的只是逻辑推论,我问的是直接证据。案件侦办中,仅凭逻辑推论能认定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么?” “我们严格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照章办事,在侦办案件时,以逻辑推论为指导,但最终认定嫌疑人有无犯罪事实,还得依靠直接证据说话。”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认定李海东是否已经死亡时,除了逻辑推论,还得找到李海东的尸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你干了这么多年的刑警,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要来问我?” “既然找不到李海东的尸体,那我们就不能认定他已经死亡,顶多只能将其认定为失踪,是不是这个道理?” “死者和李海军长得一模一样就一定是李海东?万一李海军随便找了个人去整容,给他一大笔钱,借故要他把相貌整得和他李海军一模一样,然后制造一场车祸,把这人弄死,这‘假死’局面也照样成立。” “别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假设,我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这一假设成立,但谁又有证据否认我这个假设?”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你也应该请清河市兄弟单位帮手,请他们对屈露露埋在陵园里的那一坛骨灰进行DNA检测,再和李海军的DNA作一对比,只要能证明这二者之间在横向上存在血缘关系,这倒是能作为李海东确实已经死亡的有力证据。” “如果这一证据出现,能基本确认李海东已经死亡,我们作为执法者,肯定得依法守法,那就暂停其他两组人对李海东涉嫌造成周小璐、王元鹅死亡的调查。” 李竹道终于明白了。 “英明神武”的马支队长,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寻求周小璐、王元鹅死亡的真相,再次发扬了他的“不要脸”精神。 之所以对李竹道提出要对“疑似”为“李海东”的那一坛骨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毒瘤   作恶(1V2)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Black Hole   我的美女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