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亲血的繁衍(H) > 第113章

第113章

” “认识王元鹅之后,我认为他就是我的‘贵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王元鹅的事迹一经报道,我就成了编辑部主任拟定人选。” “但在台里就人事调整的党委会议即将召开之前,医院的专家却告诉我,王元鹅并没有感染HIV病毒……” “王元鹅的事迹由我一手打造,这事如果被曝出来,我不但前功尽弃,还会成为台里的笑话。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头皮发麻,就想着能瞒一天是一天。所以,台里的领导并不知情。” “医院呢?你通过什么办法,让他们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贿赂?”马弘文问。 张培摇头:“不需要贿赂。对王元鹅作出误诊的初诊医生,和后来的专家是同门师兄弟。初诊医生在向专家说明情况的时候,我刚好碰上。” “他们正在为误诊的事发愁,说没想到一个误诊会引发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还认为初诊医生会因此受到处分,正在评副高职称,肯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我正发愁,该怎样让知情的医生专家闭嘴。在门口听到他们这样说,就有了主意。进门就和他们说,这件事目前只有我们仨知道,只要不往外传,就会皆大欢喜。” “他们有些犹豫。我继续劝,说这也不是要他们撒谎,只是不让第四个人知道而已,算不上违背医德。” “而且我向他们保证,我会让这件事悄无声息的平安落地,要他们放心。就算不相信我,也要相信我们电视台有这样的能力……还骗他们说,我出现在这里和他们说这些,就是受了台领导的全权委托。” “初诊医生虽然没说同意,但他盯着专家看,我就知道他心里是愿意的,就看专家怎么说。” “专家却说这样不行,至少要让‘病人’,也就是王元鹅本人知道。还说他们医院没有向社会公布病人病情的义务,但有向患者本人说明病情的责任。” “我听他这样说才松了口气。接下来,我又开始做王元鹅的思想工作,也向他说明我即将升职的情况,请他帮帮忙。他起初不同意,直到我问他是不是连泗河智能准备给他的200万奖金都不要了,他才松口答应。”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你都没想好最后该怎样收场?而是靠着坑蒙拐骗,将这事捂了下来?你不知道纸包不住火的吗?”马弘文蹙着眉头问。 对于张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实则愚蠢至极的本性,马弘文算是有了进一步的充分了解。 “我就想着……先把编辑部主任的帽子拿到手里再说。至于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张培目光闪躲,不无心虚。 “走一步看一步”这话,连他自己说起来都明显底气不足,可见这就是个今天吃饱不管明天的主。可就是这么一号人,刚才居然还在就《周易》和国人的“忧患意识”侃侃而谈。 纸上谈兵和实际应用,果然是两回事。 马弘文想了一会儿,抬起头来:“你再仔细想想,王元鹅临死前,除了你,还有没有和其他人有过接触?那些慕名而来,到医院探望他的人不算。” 张培摇摇头:“我刚才说过,王元鹅从医院偷偷跑回家睡觉这段时间,中间去了什么地方,除了回他父母老家那回,其他就没和我说过一回实话。这当中,他有没有接触过其他人,我真不知情。其他时候,除了来探访的热心市民,也没有其他人了。” 然后,又一副疑惑的样子:“说到这里,我倒是觉得有些奇怪。许多陌生人都来探访,可王元鹅的家人呢?他虽然不待见自己嫂子,可他侄儿侄女呢?” “他对侄儿侄女应该不差。除非他嫂子是个不讲理的人,不准儿女过来,或者说他一对侄儿侄女不懂感恩,不认他这个亲叔叔。” 关键时候总犯糊涂的二百五张培同志,总算一句话启发了马弘文:王元鹅和自己的嫂子之间似乎存在某些矛盾,如果王元鹅是他杀,那他嫂子不就是现成的重要嫌疑人? 光顾着调查近期有没有和王元鹅产生矛盾的“新人”,却忽略了和他可能存在陈年矛盾的“亲人”。 谈话即将结束之前,张培又一拍脑袋,想起了一件事:“有个什么临终关怀慈善组织的人打过电话给我,说他们也关注到了王元鹅,对他的行为和事迹非常钦佩,愿意提供临终服务,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满足王元鹅的临终愿望,请我安排他和王元鹅单独见面。” “这事发生在王元鹅被确定并未感染HIV病毒之后,所以王元鹅一从我嘴里听说这事,就朝我翻白眼,然后一句话都没说。我这才反应过来,王元鹅的‘临终愿望’,起码还得几十年以后再说。所以,我回头就拒绝了那个慈善组织的人。” “警察同志,这事和王元鹅是不是自杀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马弘文不置可否。 和张培的再次谈话才刚刚结束,办案人员就王元鹅的社会关系向马弘文汇报了最新的调查进展。这其中有个情况让马弘文及办案人员颇为意外:“教授”张秀文居然就是王元鹅的嫂子,她和两个孩子就是被王乾山抛弃的人。 原本正犹豫是否向外界公布王元鹅案最新调查进展,包括宣布他并未感染HIV一事,也被果断暂停。 “教授”张秀文的这一层身份,加大了她的作案嫌疑。王元鹅的死朝着“他杀”的天平一端开始倾斜。 案情有重大转变的情况下,谁都没心情去搞什么新闻发布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让王元鹅的死更加扑朔迷离,到底是“他杀“还是“自杀”的不确定性更大,与其到时候仅发布一条“相关案情正在加快调查,暂时无可奉告”的警情通报,还不如不发。 ===第72章 案中案(38)=== 张秀文和王元鹅既然是叔嫂关系,在知道张培购买三唑仑居然是给王元鹅服用时,她自然会感到意外。同时,这两人关系紧张,所以张秀文在张培面前压根儿就不想提到关于王元鹅的只言片语。 马弘文很快就理清了张培口中说这两人“肯定不认识”的缘由。 同时,办案人员还提供了另外的重要线索。 在对王元鹅居住的室内环境经过技术鉴定,发现并无外人出入的痕迹后,马弘文曾指示部分办案人员继续排查室外线索,也就是在王元鹅居住的小区内继续排查,试图确认案发当天,有无可疑人员进出过王元鹅家里。 在马弘文看来,现场痕迹始终都具备“人为制造”的可能性,但室外线索要被人为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尸检鉴定,王元鹅的死亡时间在凌晨3点半左右。由于案发时间太晚,在入户走访排查中,小区居民都说当时睡着了,没看见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进出过王元鹅家里。 王元鹅居住的小区档次不低,安装了监控设备。但在2008年,监控网络并不完善,仅能从监控中看到出入小区大门的人,并不能细致具体地观察到每一栋单元楼。 但通过监控视频,只要发现案发前后一段时间内有人出现,即便只出现在小区大门口,这人也具备作案嫌疑。深更半夜,案发当时,别人都在家睡觉,你却出现在距离案发现场不远的小区大门,你不可疑谁可疑? 很快,办案人员在监控视频中,于当天当时的画面里,发现了一名从小区里走出来的男子。更让办案人员惊喜的是,虽然当时的画面乌漆墨黑,看不清男子的脸,但在小区门口大灯的照耀下,监控视频清晰拍摄到该名男子所上车辆的车牌号。 根据车牌号,办案人员很快追踪到了该名男子。 经查,男子并非小区居民,那他从小区内出来之前在干什么?其作案嫌疑进一步加大。 审讯中,面对警方的这一质疑时,男子以沉默应对。其作案嫌疑明显加大。 最后,在审讯人员随口提出的“你和王元鹅到底有什么怨什么仇,为什么非得杀了他”这一试探性的疑问时,男子大惊失色,才道明真相。 据该名男子所说,他当时是从女朋友家里出门,回自己家。因为老婆出差,临时改变行程突然回到家里,却没看到他人,打电话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在打牌,还说马上就回去。 同时,由于女朋友的老公也在公安系统内工作,女朋友曾向他提过,她老公好像怀疑她在外面有人。 因此,在面对气势汹汹的警务人员时,该名男子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可能是女朋友的老公使出的“诈术”,只要自己不开口承认,这种事又不是捉奸在床,谁都拿他们没办法。 当天夜里,该名男子女朋友的老公去了异地出警。 经查,该名男子所说属实。 一场闹剧结束后,马弘文又提出过新的侦查方向。 由于现场并无搏斗痕迹,在假定王元鹅为“他杀”的前提下,凶手为熟人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凶手”并未在小区大门的监控视频里出现过。两者结合来看,如果存在“凶手”,那么在案发前,“凶手”极可能利用熟人身份,曾在王元鹅所在的小区出现过。也只有在充分熟悉了解小区环境,知道小区大门监控盲区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原有的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在向小区居民了解情况时,当然不只问他们“案发当天当时有没有看到可疑人员出入过王元鹅家里”,诸如此类的问题,也问过“王元鹅家里,平时有没有什么人来串过门”这样的问题。 但这一方面的收获不大。仅从小区居民们的嘴里了解到,王元鹅在“成名”之前,似乎是有几个男人偶尔在他家里出现过。至于这几个男人长什么样,鬼还记得,叫什么名字,鬼才知道。 在这一基础上,马弘文着手安排梳理王元鹅的社会关系,着重调查与他关系较为亲密的熟人,试图从中确认曾在王元鹅家里串过门的人。 熟人,并且曾在王元鹅家里串过门。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才具备作案嫌疑。这就是马弘文的另一侦查思路。 王元鹅没有固定工作,以出租父母留下的门面、房产为生,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包租公”。 因此,警方只能根据王元鹅的成长经历,通过走访其老家、就读过的学校,了解、联系、找到和王元鹅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这其中就包括文韬。经谈话、调查核实后,这些人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都被一一排除作案嫌疑。 同时,经确认,小区居民们嘴里的“几个男人”,都属于被排除作案嫌疑的亲朋好友之列。 因此,在小区居民当中走访排查的线索,也就此中断。马弘文的另一侦查方向,似乎也要宣告夭折。 在众多办案人员中,有个叫段明的人,在马弘文给定的侦查思路

相关推荐: Black Hole   花花游龙+番外   我的美女后宫   小人物(胖受)   高门美人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林峰林云瑶   壮汉夫郎太宠我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