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转过身去看地图:“归化在这儿,宁夏在这儿,如果儿臣没有看错的话,这里是有沙漠,他们要穿越沙漠才能到达会合地点。” 众人听了半天,没太明白七阿哥究竟想说什么。他要不是皇子,并且是皇上叫来商议发兵大事的皇子,没有人有这个耐性听他在这里发问。 大阿哥眯了眯眼,似乎也看出了些端倪,却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小七,你究竟想说什么?” “这地图儿臣看不出具体距离,但儿臣认为他们这个补给线未免太长,且太过艰难了。” 在场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包括康熙在内,谁都没去过西北,也并不了解那边的地形情况。 只有胤祐的军事老师张勇,驻守于此地二十年,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并且经常在课堂上同他说起,他虽然没去过,但5听得太多,早已经记在了心里。 其实就算他提出这个关键的问题,诸位议政大臣中,依然有人没能理解他的意思。 于是,胤祐只能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四万六千人,每天需要多少粮草。他们穿越沙漠长途跋涉去到漠北,一旦补给跟不上,他们吃什么?如何保证作战能力?” “……” 这时候,有人说了一句:“费扬古将军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有着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个问题,他自然是能解决的。” 胤祐回头望过去,说话的人是索额图:“那索大人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这……” 索额图一向知道,这个从小看起来软软乎乎跟个包子一样的七阿哥,说出来的话,总是能把人气死。 他没想到胤祐会当着康熙的面,问出这样让他下不来台的问题。 于是,他转头看了一眼太子,后者却并没有看他。 于是,索额图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臣并不了解西北那边的情况,暂时给不出解决方案。” “你看,你都说自己没去过,给不出解决方案,凭什么就敢肯定费扬古将军一定能解决?或许西北的地形比咱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更复杂,更艰难呢?” 索额图毕竟是宦海沉浮许多年的老臣,又是索尼的儿子,怎么会在口舌之争上面输给一个半大孩子?立刻就顺着他的话问道:“那七阿哥可有解决方案?” 他此言一出,佟国维、太子、大阿哥几人的目光就投了过来。 一旁裕亲王、恭亲王、伊桑阿、李光地和陈廷敬看向康熙。 明珠谁也不看,低着头准备看戏。 康熙看向索额图,眼神中颇有几分责备之意。 众人也都看到了,皇上的眼神分明在说:“朕的宝贝也轮得到你来质疑?” 但他看向胤祐的时候,眼神中还是带了几分期待。 胤祐风轻云淡的点了点头:“有的。” “???” 众人属实没想到,他还真有办法,于是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太子的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笑意,心里想:“让你们瞧瞧,我家小团子长大之后就是个天才。” 胤祐看向康熙,说道:“这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减兵。把四万六千人减为一万五千左右的精锐部队,其他人就作为补给兵,专门为他们提供粮草补给。” “……” 别说诸位议政大臣,连他的两位兄长,以及老父亲听了这话都有些坐不住了。 索额图脸上差点就不由自主露出个嘲讽的笑容,幸好他还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忍住了。但是心中的鄙夷却无论如何压不住。 就这?还想和太子比,就算皇贵妃入主中宫当了皇后又怎么样,七阿哥比起太子还差得远呢。 好家伙,他直接帮着费扬古将军减了三分之二还多的兵力,这要是和噶尔丹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不够人家一波推的。 虽然心里也多少觉得儿子这个建议有点不靠谱,但胤祐毕竟还小,没有实战经验,这不怪他,多学习学习,跟着阿玛到战场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况且,康熙举全国上下之力才集结出十万兵力,就是为了一举歼灭噶尔丹永绝后患。 少带一人,对于康熙以及这帮大臣而言都觉得亏了,更何况减兵三万多。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下了。 从乾清宫出来,胤祐走在太子和大阿哥中间。远远地看到索额图正在与佟国维说着什么。 索相满面春风,不无得意之色。 太子微皱了一下眉头,随后转过身来,拍了拍胤祐的肩膀:“我觉得你今日表现得不错,能提出意见就很好了。” 其实他本意是想摸摸胤祐的脑袋,不过如今的小团子已经长得跟他一般高了,摸脑袋显然不合适,那就拍拍肩膀。 胤祐眯起眼睛笑了笑,问道:“真的吗?” “真的。” “那太子哥哥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这……”太子看了眼另一边,巧妙的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行军打仗方面我是外行,问问你大哥吧。” 听到这话,大阿哥立刻翻了个白眼:“你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就丢给我来做这个坏人?” 胤祐嘟起嘴:“那大哥是觉得我的办法不可行咯?” 大阿哥看他嘟嘴,还是想小时候那么可爱。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你也知道,咱们对蒙古地形不熟,但噶尔丹长期在那一带活动。天时地利我们都不占优势,人数上再吃苦,这一仗还有什么胜算?” 胤祐吐了吐舌头,继续卖萌装可爱,但也没说什么。 接下来大阿哥和太子都还有政务要忙,胤祐也该回去接着上课。 于是,兄弟三人在乾清宫广场分别,胤祐往西边去,太子走东边,大阿哥径直出了宫门。 回去之后,胤祐就把这事儿跟傅先生说了说:“师父,你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傅先生正在写字,再过两年他就九十岁了,须发皆白,但背脊依旧板正。 听到胤祐的问话,他头也不抬的答道:“为师认为……不妥。” “啊?”刚才在南书房,那么多人对他提出的意见表示质疑,胤祐心里都没有动摇,一直坚信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若非如此,他们一定会在此次战役中吃大亏。 可是现在连师父也说不妥,胤祐心里才真的开始有些自我怀疑,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透,难道自己这几年的兵法都白学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气,负手站在书桌旁,追问道:“哪里不妥?” “少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作战兵力减到一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祐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一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想得跟我一样。” 傅先生赶紧抽出自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门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一代地形非常熟悉,一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一万三千人,不能更多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祐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多自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祐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祐还想跟阿玛提一下,其实,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样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祐也只得作罢。 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所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一起前往。 当日,康熙就在阅兵仪式上说道:“用兵之道,以赏罚为要。今日大阅,朕将将敕,以昭示劝惩。” 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枪骑军列于炮位两侧。 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分列两侧。 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设立应援军。 康熙率领皇太子,以及诸皇子全部身着甲胄,前张黄盖。内大臣、御前侍卫、大学士以及兵部诸位大臣也都穿着甲胄扈从。而后是貂尾枪侍卫随行,枪后立两面大旗。上三旗侍卫,全都穿着盔甲整肃。 康熙继续说道:“本朝用兵以来,所向无敌。野战则胜,攻城则克,所向披靡……”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鼓舞士气的话,而后又说到阵亡者的抚恤问题,家里的老弱妇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胤祐第一次身穿盔甲,黄底镶红边,代表镶黄旗的颜色。 头盔上的盔枪虽然短而粗壮,头一次戴上多少有些不习惯,重心不稳就容易前后左右移动。胤祐要拼命保持一个站姿,才能确保不被头盔遮挡视线, 有这种烦恼的不止他一个人,除了大阿哥,剩下几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困扰。 好不容易等到康熙讲话完毕,接下来就正式进入阅兵阶段。 大家从高台上下去,分别骑马,跟在皇父身后,立于骑兵之前。随后鹿角战鼓齐名,众兵齐进,鸣金而止。接下来,枪炮齐发,如此九次,在第十次时连发大炮,声势撼天动地。 这一系列阅兵流程走下来,确实振奋人心,别说一个噶尔丹,这样的阵势,就算说他们要远征欧洲,胤祐都信。 而后,康熙又带领皇太子、诸皇子,大臣侍卫骑射和步射,皆中靶,射箭完毕之后,赐宴众官兵。 这一天的行程总算完毕。诸位皇子第一次穿着几十斤的铠甲,一开始还挺新鲜。经过这一整天,又是骑马又是射箭,到了晚上,个个都有点支撑不住,换上常服。 大阿哥看着弟弟们:“连盔甲都穿不住,你们还想上战场?” 兄弟们心想:“谁要上战场打仗了,这么多将军,哪儿轮得到咱们上?” 胤祐倒是觉得还好,别说几十斤,就算上百斤的重量穿在他身上,他也觉得跟穿了件薄纱没什么区别。 于是兄弟们也发现了,大家都累得半死,只有胤祐,没事儿人似的,精神的很。还有精力去招惹大阿哥,吵着要跟大哥切磋武艺。 大阿哥也累啊,挥了挥手驱赶他:“别闹!赶紧回去休息,你不累吗?” 胤祐笑道:“大概我天生就是要上战场的,一点也不觉得累。” 这话说得,他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衣服布料稍微次一点都要唧唧歪歪半天,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非得换更柔软舒适的上品绸缎才肯罢休。 现在怎么就成了天生要上战场的? 时间已经临近十二月,康熙得抓紧时间,把年后出征的事情安排妥当。 于是,回宫之后,立刻诏兵部觐见,颁布军令。诸皇子以及大臣也被要求站在一旁听着。 在宣布军令之前,他还宣布了一个消息:“朕决定率领诸位皇子亲征噶尔丹。” “……” 大臣们和皇子们都很惊讶,皇上怎么如此热衷于亲自上战场打仗? 大臣们极力劝阻,认为皇上就应该坐镇京师,怎么能亲自远征? 关键,康熙出生在京师的紫禁城,与他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领兵打仗不同,他到现在四十岁,还没有亲自打过仗。 这这…… 虽然谁也不敢提,但是心里却忍不住要想,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皇上的安危重于一切。 大概只有胤祐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颇为兴奋。他之前还有些担忧,阿玛会不会同意让他跟着出征。 现在可算放下心来,阿玛不但自己打算亲征噶尔丹,还要把他们几个都带上! 从澹宁居出来,他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策棱,策棱听后比他还高兴。 时隔五年,他总算等来了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到漠北收复故土。他一定要手刃噶尔丹,以报灭族之仇。 那天在南书房,胤祐已经将那副地图上的每一个地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他凭着印象复制了一份,但对于距离这个东西实在掌握不好,他总觉得这个很重要,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他拿着这份地图,每天拉着策棱研究,让他事无巨细的给自己介绍漠北这个地方。 但是漠北那么大,策棱离家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哪里知道那么多。 他只能回家请教祖父,进宫之后再向胤祐转述。 胤祐觉得这还不够,他又自己去翻阅了许多古籍资料,每天都在抱着书,研究地形和兵法,将脑子里想的在图上画出来,而后拿去和傅先生、张将军讨论。 张勇跟他开玩笑:“以七阿哥如今的本事,在我账下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傅先生不服:“我的徒儿,怎么能只当个副将,那必须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胤祐在一旁点头:“没错,是个以一敌百的将军!” “那是自然。” 兄弟们都觉得很奇怪,就算皇父要带着他们远征,他们也就是在大后方配合各位将军处理一些后勤工作。皇父怎么可能真的派他们上前线打仗。 胤祐收起书本,咧着嘴冲他们笑:“那是你们,我不一样。” “你有什么不一样?”六阿哥跟他开玩笑,“你更不能去了,阿玛一定会让你留在他身边,把你看得紧紧地,一步也不许你离开。” 五阿哥也凑过来笑道:“就是,说不定一个不留神,你这小崽子又擅自跑去战场,照我说,就应该军法处置,狠狠地打一顿屁股。” “去你的!”胤祐推他一把,“你家军法打屁股?” 保泰凑个脑袋过来:“我阿玛说了,可以用军棍打屁股。” 这么说起来,大家倒是很期待七阿哥被军棍打屁股的场景。 胤祐生辰那天,皇贵妃一早起来给他准备做生日蛋糕的材料。哪知道小崽子一早跑来,说自己都十六了,还吃什么生日蛋糕,华而不实,不如给他多下两碗长寿面吃吃。 皇贵妃歪着头看他,有些愣神:“都……十六岁了?” “嗯?”胤祐挑了挑眉毛,“虚岁十六,成年了。” 皇贵妃捧着他的脸:“怎么那么快?”她又比划了一下,“昨天你不是才这么大一点吗?” 胤祐拉着额娘的手:“你是不是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眼底忽然闪动着晶莹的光泽,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不是说好了,永远做我怀里的小宝宝。怎么一转眼,就十六岁了?” 胤祐搂着她的肩膀哄她:“现在也是你怀里的小宝宝,永远都是。” 皇贵妃看了看两人肩膀的差距,大概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就得仰着头看他了。
相关推荐:
越界gl
母胎单身的我,穿进狗血小黄书里了(简)(H)
高贵的母亲
姐姐與弟弟(修正)
晨音之夏(男全处,nph)
伏龙(女帝NP)
女子按摩诊所
匪你不可(高H)
恶魔哥哥们的玩物
宫阙藏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