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也更加充盈。 戴梓这个本来极不受康熙待见的汉臣,也因此受到了皇上的重用。 进入八月上旬,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他们又要准备回宫了。 四阿哥和胤祐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今年收获的稻米和小麦留下一小部分送去承乾宫,其他就按阿玛去年安排的,分发给畅春园山脚下的老百姓。 他们回宫那一日,沿途的百姓看到皇家出行,远远地跪拜,叩谢皇上。 这里开始建皇家御园的时候,他们还背地里骂官家劳民伤财,现在连续两年得了皇上赏赐,刚搬来的时候,又减免了他们的赋税,恨不得皇上常年住在这里,不要回宫。 他们刚回到宫中就传来一个消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去世了。 他在临终前,让另一位同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安多,将自己毕生的著作都运进宫来,送给了康熙。 这些著作包括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历法、数学、医学等等。 胤祐曾经听过南怀仁讲课,那些周游列国,见过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曲折离奇的传说,以及不同地方的植物、动物还有人…… 这些都让胤祐深深地向往,小家伙也曾笑着对阿玛说:“我也好想坐着一艘大船,到南大人讲到过的那些地方去瞧瞧。” 康熙对此的态度却颇为不屑:“咱们大清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地方,那些弹丸小国有什么可去的?” 胤祐觉得阿玛说得不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去看过了解过才知道。 比如南大人就提过,意大利善于制作玻璃,宫中大块的穿衣镜就是他们制造的。 可见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制造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值得学习。 还有,荷兰人善于造船,他们能造出有几千个酒桶那么大排水量的船。 据说在遥远的黑龙江,萨布素将军和沙俄开战就要用到战船。 难道他们的造船术不值得大清学习吗? 但是阿玛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让年幼的小朋友不解。 他把南大人留下来的那些书籍大部分放进了弘德殿封存起来,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的,不需任何人查阅。 那些书上记载的东西多有意思,为什么阿玛害怕被别人看到? 胤祐还专程向额娘请教过这个问题,皇贵妃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小七,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时间确实无限的。就像你看到的星光或许是来自千万年以前发出的一样。将有限的生命放进无垠的时空就只是沧海一粟。” 小家伙眨了眨眼:“额娘,我听不懂。” “听不懂没关系。我只是想告诉你,阿玛虽然被称为天子,但他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他的生命就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预知千百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不要妄想可以一直掌控别人的思想,到最后只会自食恶果。” “记住,人们要的是富足的生活,安居乐业。自古以来,揭竿而起的老百姓都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而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额娘的话让胤祐思考了很久,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又完全没有明白。 但是他知道,每天读那些《四书》、《五经》没法让他们修建出更坚固的河堤,也没法让他们种出更多粮食。 中秋节的家宴上,胤祐终于见到了他大哥的新媳妇。 大福晋祖上并不显赫,她的父亲做到了户部尚书才提高了门第。 福晋也进宫来过几次,都是向惠妃请安,胤祐从未见过。 这次家宴,胤祐才第一次见到了大嫂。这才想起来,人家当秀女的时候,他和五哥就已经偷偷见过了。 只是那时候,大福晋还是个十二三岁,未出阁的格格,现在也十六七了,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姑娘。 而后,胤祐又看到大福晋身旁还站着两个从未见过,也不认识的姑娘。 他惊讶的问皇贵妃:“她们俩是谁呀?” 皇贵妃说道:“那是大阿哥的两位侧福晋。” 这个胤祐知道的,保泰的额娘就是裕亲王的侧福晋,就跟宫里的嫔妃一个道理。 胤祐好奇,总是盯着他大哥的三个媳妇看。 皇贵妃不知道他那小脑袋瓜在琢磨些什么,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看什么呢?” 小家伙如实以告:“看我大哥的侧福晋。” 皇贵妃嗤笑:“不许看!” “为什么?” “哪有小叔子盯着嫂子看个没完没了的?” 小家伙却说道:“他们三个看起来关系不大好。” 皇贵妃“啧”了一声:“你又知道了。” 胤祐说:“你瞧安嫔和静嫔总是跟大福晋说话,夸她端庄贤惠,还说让她明年就诞下皇长孙,旁边那俩侧福晋表情一直这样。” 他学了个皮笑肉不笑,想翻白眼又不敢的表情,可把皇贵妃笑死了。 “你可真够闲的,”皇贵妃把装着醋汁和螃蟹肉的小碟往他跟前推了推,“赶紧吃饭!” 毕竟宫中好几十个妃嫔,唯一当婆婆的就只有惠妃。 她今天可是众人的焦点,就连宜妃和荣妃也夸她有福气。 儿子大婚之后,正式开始帮着康熙处理一些事物,尤其是这次巡幸塞外,太子没有伴驾的情况下,大阿哥更是出尽了风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皇位继承人。 但是,大阿哥却一改以前张扬的性子,做事稳重了许多。 再加上这儿子出落得愈发英武不凡,康熙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若是以前,看着皇父对大阿哥赞赏有加,太子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现在长大了成熟了,对一些事情想得也愈加透彻。 无论如何,他是皇父昭告天下册立的皇太子。太皇太后生病期间,代替皇父在内阁处理奏章的人也是他。 出尽风头,大加赞赏又怎么样,他才是无限接近权力中心的那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总感觉皇父这些时日对大阿哥如此偏爱,是因为朝中要出大事了。 果然,就在中秋节之后不久。才上任左都御史不久的郭绣,又抛出了一个大招。 他又上书直言,弹劾大学士明珠、余国柱等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交通声气、糜帑分肥,指使佛伦偏袒靳辅等罪状。 武英殿大学士余国柱与明珠勾结紧密,勒索官员,被人称之为“余秦桧”。 康熙竟然一点也没有感到震惊,并且也没怎么纠结,直接就给明珠定了罪,罢相、革职、抄家。余国柱亦被革职。 这么多年来,明珠一直位高权重,可以说是康熙身边,除了索额图,权势最大的大臣,康熙对他极为信任。 然而,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众人在感慨帝王无情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 没有人知道,其实早在明珠与余国柱对汤斌置之死地的时候,康熙就噌收到过一份来自直隶巡抚于成龙的密奏。 他说:“官已经被明珠卖完了。” 康熙对此大为震惊,他问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弹劾明珠?” 高士奇只说:“人谁不怕死?” 到现在,康熙足足忍了他一年,就是要看看,朝中还有些什么人是跟他一党的,好一网打尽,将明珠一党连根拔起。 靳辅、佛伦、傅拉塔、余国柱……这个庞大的势力渗透到了六部、九卿,他们买官卖官,贪赃枉法。 另康熙颇为惋惜的除了明珠就是余国柱,他在朝为官36年,曾经清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大清王朝立下不朽功勋。 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关系,能让这样一位官员,变成了曾经自己最痛恨的样子。 第110章 胤祐是个养在宫里的小皇子, 若不是恰巧碰到或者有人专门跟他提起,他哪里能知道朝堂上的事。 但是,明珠这个事情闹得太大了。别说后宫, 整个京城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宫外百姓是如何议论这件事情,胤祐不知道, 也无从得知。 不过宫里的流言蜚语他是知道的。 首先是惠妃娘娘,她上了年纪,早已经没有了皇上的宠爱, 能倚仗的外戚势力就是明珠。 就如同索额图全力支持太子那样, 明珠也是全力支持大阿哥的。 大阿哥大婚之后,颇得皇上器重,惠妃在后宫也扬眉吐气起来,延禧宫这座被皇上遗忘的宫殿, 这些日子倒是不少嫔妃进进出出, 好不热闹。 惠妃娘娘很是风过了一段日子。 可风光的日子还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天大的打击骤然降临。 惠妃不敢想象, 她儿子才刚成年受封,还没来得及在朝中有一番作为,最大的靠山说没就没了。 她的大阿哥往后的处境得有多艰难啊。 往日热闹的延禧宫, 忽然之间无人问津。不久之前还在溜须拍马的人,现在竟然开始在背后议论纷纷,甚至嘲笑她。 惠妃前些日子还喜欢趁着秋高气爽去御花园赏赏菊花,现在也不去了, 成天把自己关在延禧宫的正殿,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连住在她宫里的几位庶妃都过得谨小慎微, 不敢去触她的霉头。 这虽然是前朝的事情, 并且帝王命令禁止后宫干政。但历朝历代, 前朝与后宫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胤祐并不关心后宫的事情,他关心的人是容若。 明珠被罢相抄家,帝王只是伸出一根手指捻了捻,偌大的明珠府便轰然倒塌。 查抄的家产自然是充入皇上的内务府,一大早会计司的曹郎中刚到衙门,就有人跟他说,明相权倾朝野这么些年,家里好东西不少。家里光是藏书楼就有两处,名家字画,唐宋善本不计其数,恐怕一日两日是查抄不完的。 曹寅一听这话就预感不好,果然对方加下来就说道:“皇上今早传来口谕,请您亲自去明珠府监督纪录。” “……” 虽然曹寅对明珠的所作所为也颇为不齿,大约除了高士奇,他是唯一一个早早就知道康熙要对明珠下手的。过年期间,康熙来到他家,还特意跟他提起过此事,嘱咐他不许在纳兰跟前透露半个字。 但他和纳兰毕竟这么多年情义,关系比跟各自的亲兄弟还亲。这倒好,让他带着人去抄好兄弟的家,这叫怎么回事? 曹寅走进明珠府的时候,正巧碰到纳兰一身官服从里面出来。两个人不尴不尬的对望一眼,纳兰脸上竟然还露出个无奈的笑容。 曹寅张了张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倒是纳兰与他错身而过的时候,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曹寅问:“这是要进宫去?” 纳兰点了点头:“今日还要给七阿哥讲学。” 曹寅点了点头:“成哥儿……” “荔轩。”纳兰打断了他的话,“女眷都在后院,有我额娘和妻女……” 他的话没说完,曹寅就了然的点点头:“你放心,我不惊扰到她们。” 纳兰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径直走了。 曹寅回过头来,目送纳兰的身影绕过照壁,走出明珠府的大门。 兵丁查抄家产,自然是不会放过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明珠府这样的地方。除了为皇上搜寻宝物,自己也想趁机捞点。 曹寅发现的时候,有一队兵丁已经进了后院。他赶紧放下手里的事情冲了过去,正要呵斥那些人出去,却看到了意向不到的一幕。 女眷们在屋里挤作一团,瑟瑟发抖。堂屋的正中间坐着纳兰的母亲,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爱新觉罗氏。 郡主是真正的金枝玉叶,皇上见了也要称一声姑母。当年父亲被幽禁至死也不曾影响她的地位。儿媳和一群未成年的孙子孙女簇拥在她的身旁,仿佛她才是一家老小现在唯一的倚仗。 然而,让一种兵丁踟蹰不前的,并不是这位老夫人。而是站在门前的一位少女。 她就那么独自站在门口,身边连个贴身丫鬟也没有,微微扬起下巴,没有意思畏惧的与院中的兵丁对峙。 曹寅甚至觉得称她为少女似乎都早了一点,她看上去也不过十岁左右,容貌稚嫩,还只是个孩子。仔细看看,她的眉眼和纳兰长得至少有七八分的相似。 这个时候,曹寅竟然不合时宜的想:成哥儿若是个女孩子,大约也就长这样吧。 小格格眼珠子那么一转,就看到了穿着朝服的曹寅,知道他才是为首的那个。盯着他,忽的从袖管中掏出一把短刀,把刀鞘往地上一扔,掷地有声的说道:“我看你们谁敢上前一步。” 老夫人在里面叫了声什么,曹寅没听清,想必是小格格的乳名。 但是小格格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曹寅觉得她比她阿玛更像是金太吉的后人,纳兰一定想不到,最后站出来保护一家老幼妇孺的竟然是自己年仅十岁的小女儿。 曹寅弯腰从地上捡起刀鞘,那上面镶满了宝石,更像是一件装饰品而非利器。 他走近小格格,把刀鞘递还给对方:“别怕,我是你阿玛的朋友。” 随后,牵着小姑娘,走进屋内,向老夫人行礼:“曹寅见过郡主。” 这里可不止一位郡主,明珠的第三子纳兰揆方娶的是康亲王的女儿,也是一位正经有封号的郡主。 老夫人听到曹寅的名字,神色便缓和了不少:“我听……我听成哥儿提起过你,你们一同在宫里当差,感情深厚。” 她哪里是听纳兰提起过曹寅,分明是听明珠训斥儿子时,提到的一大堆名字里,就有曹寅。只不过曹寅那时候是康熙身边的銮仪卫,和那帮汉人有所不同,她才留了心。 毕竟是女眷聚集的后院,曹寅也不能久待,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人出去了,临走前还不忘替他们关好院门。 纳兰刚走进书房,胤祐就扑了过去,紧紧地抱着他:“容若!” “嗯,”纳兰低头看他,脸上的笑容依旧柔和,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怎么了?” 胤祐抬起头来,眼睛睁得大大的,里面溢满了关切之色:“你还好吗?” 他长大了,也长高了,是个能与纳兰过上好几十招的小小少年了。 纳兰已经很久没有抱过他,今天看到小家伙这么粘人,干脆弯下腰将他提了起来。抱着他来到书桌前,让他坐在桌面上。 “我挺好的呀。” 胤祐眨了眨眼,有些不信:“真的吗?” 纳兰点点头:“真的,我怎么会骗你?” 胤祐不知道他有没有骗自己,明珠被革职的事情,连惠妃和大阿哥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容若作为他的儿子,怎么可能挺好的? 纳兰叹了口气,他的叹气非但没有悲戚之色,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其实,前些日子我已经有很强烈的预感。” 胤祐说:“我看出来了。” “我早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我与他政见不合并非一两日,以往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愿回家,更不愿参与他那些结党营私的勾当
相关推荐:
睡了舍友的叔叔
八零热辣军婚,假千金当后妈养崽
逃婚后嫁给大佬[年代]
天真(1v1 高H)
女子按摩诊所
雨夜的情色交易现场(短篇)
宫阙藏姝
避风港(1V1)
花韵情事(nph)
我给王爷当奶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