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州县逐一勘察,十天之内覆奏。如果这样可行,就立即去办,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几位大人领命而去,这一路过去,又到淮安、宿迁等地。离开江南,康熙也没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黄河治理上面。 疏通河道、清理淤沙、改道入海口、视察高家堰河堤工程,让靳辅赶紧想办法,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再让黄河水倒灌运河。 毕竟皇上出宫来巡察,多少年也遇不上一次,沿途有许多老板姓出来看热闹。 康熙看到遭受水灾,年老贫寒者,便让人赏赐些银两。 这一路上来,从到苏北至黄河区域内,就没有了江南那种金粉楼台、纸醉金迷的脂粉气和奢靡感,处处都是人间疾苦,看得人揪心。 就连胤祐这个几岁的孩子,每天跟在阿玛身边也少了几分淘气,多了些懂事和悲悯。 阿玛要给沿途那些瘦骨嶙峋的老人赏赐银两,他便主动邀请自己送过去,还让李熹把马车里的点心水果拿出来,分发给前来看热闹的孩童。 等小家伙回到额娘跟前,皇贵妃便向他竖起大拇指,搂着儿子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宝宝做的真棒!” 听到额娘的夸奖,胤祐也笑不出来,他脑子里都是那些衣着破脸又瘦又小的孩童。 太子也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都是宫中锦衣玉食的皇子,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太子也让身边的太监将马车里带出来的吃的分给老百姓。 来到沂州,这一路上康熙委派了不少工作给靳辅,疏通入海口是个大工程,身为河道总督,靳辅必须亲自去主持和监督此时。 于是便不再陪同圣驾回銮,就此拜别。 临走前康熙将他叫来跟前,夸奖他这些年来治理黄河兢兢业业,修筑河工,卓有成效,往后要更加勉励,早日成功,让黄河沿岸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负皇上委任之意。 最后还赐了他一首《阅河工诗》作为褒奖。 靳辅出来的时候,太子和胤祐站在门口,他向太子行礼,太子也带着弟弟向他鞠了一躬:“希望靳大人能早日解决黄河水患,大人辛苦了。” 冬至这天,他们来到曲阜,衍圣公带着四世子孙城外迎驾。 胤祐在来的路上就见过这个人,那时候他和康熙在观澜亭说话,小家伙跟着纳兰去了趟易安居士的旧居。 他本以为这个人是济南人,没想到来了曲阜又见到了,而且听高士奇说,这个人和他的子孙都是曲阜人,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代。 胤祐也不知道孔圣人是谁,反正感觉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任务,因为明天阿玛要去祭拜孔庙,他也要跟着去凑这个热闹。 皇贵妃开他的玩笑:“孔庙你可不能去。” 今天是冬至,他们在行营里吃了顿饺子。小家伙正把大个儿的饺子往嘴里送,听到额娘的话便停了下来,问道:“为什么?” “因为孔子是读书人的老师,不读书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祭拜他老人家的。” 小家伙嘟了嘟嘴,问:“那额娘你去吗?” “我去呀。” 小家伙又问:“是因为你每天都在读书,所以阿玛才带你去的吗?” 皇贵妃点点头:“是呀,反正读书的人就可以去,去了之后就成了读书人,以后就要乖乖读书。” “哼!”小家伙撅起嘴,放下筷子,“那我不去了。” “……” 皇贵妃看着他,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平时最爱凑热闹的小家伙,阿玛去什么地方他都要跟着,今天竟然主动提出不去了,就因为不想读书。 “呵呵~”皇贵妃立刻发出意味不明的冷笑,“不去也要读书,跑不掉的。” 胤祐:“……” 第二日,康熙带着太子及文武官员来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御制祝文,称孔圣人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 随后来到诗礼堂,让文武官员、侍卫、随从都在殿外候着,他带着太子进入殿内,找来一位国子监名叫孔尚任的监生进讲《大学》首节,又找了个举人来讲《易经》的系词。胤祐跟着阿玛进入殿内,坐在太子身旁,被迫听了两节课。 最后还是觉得孔尚任讲得好,康熙大手一挥,决定带此人回京。 过了曲阜,中间他们便不再停下来休息,日夜兼程赶路直到回京。 当晚他们住在南苑,第二日,率领诸位大臣到孝陵祭酒行礼,又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奠酒举哀。 胤祐没见过这两位先皇后,自然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小家伙明显感觉出来,在祭拜仁孝皇后陵寝的时候,太子的情绪很不对。 直到整个祭奠结束,他们准备回宫的时候,太子脸上也没有任何笑容,只那么安静的跟在汗阿玛身后,眼睛红红的,一言不发。 胤祐跟在他的身旁,没说话,偷偷去拉太子哥哥的手。胤礽牵着他,一路往外走。到上马车的时候,胤祐才回过头来看了额娘一眼。 皇贵妃本想招招手,让他回来,不要去打扰太子对先皇后的哀思之情。 但太子似乎并没有要放手的打算,而是自然而然的抱起胤祐将他放进马车。 皇贵妃叹了口气,也便作罢。多好的孩子呀,懂事、孝顺、成绩优异、体恤民情,看看这些皇子,哪里还能找出第二个比太子更优秀的。 某些当爹的人还不知道好好珍惜。 在马车里,太子一直紧紧地抱着弟弟,胤祐感觉得出哥哥的情绪不好,于是安静的任由他抱着,靠在他的怀里,什么也不说,就那么陪着他。 过了半晌,胤祐抬起头来,竟然发现太子哥哥的眼角有些湿润。 小家伙从来没有见过太子哥哥哭,在他心目中太子哥哥就是最完美的孩子,是额娘口中“别人家的小孩”,倒不是说真的是别人家的,只是以此来说明太子的优秀,鼓励儿子向他学习。 可小家伙听了却丝毫不为自己的不学无术感到惭愧,反而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感,他的太子哥哥当然是最优秀的,听到别人夸太子,那不就跟夸他一样高兴吗? 小家伙抬起手,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指,用指腹轻轻地擦去太子眼角的泪痕,又捧着他的脸,柔声问他:“太子哥哥,你哭了吗?” 太子摇了摇头:“没有。” “哦,”胤祐想了想,“那就是刚才风太大了。” 太子紧紧地将他拥入怀中,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落下一滴泪来:“在宫里,别人都有额娘,哪怕只是一个庶妃,哪怕从小不能跟额娘生活在一起,但至少他们有,而我没有。” 胤祐听出了他话里巨大的悲伤,也知道了刚才他们祭奠的其中一位先皇后就是太子哥哥的额娘。 他忽然想到很久之前做的那个梦,有个自称神仙的人告诉他,在不久的将来他的额娘也会离开他。 小团子思维立刻发散开来,想到额娘有一天也会躺在冰冷的地下,自己要很久很久才能来看她一次,就一下子对太子现在的心情感同身受起来。 没有了额娘一定是这世界上最最最让人难过的事情,太子哥哥却从来没有哭过,今天是因为来看望他的额娘,实在忍不住才会落泪。 他觉得太子哥哥不仅是全天下最优秀的小孩,也是全天下最勇敢的小孩。 太子将头搁在弟弟的肩膀上,虽然那么小那么单薄,却无端让他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安心:“从小我就告诉自己,我是太子,我要好好读书,我要替阿玛分忧,额娘就在天上看着我……” 胤祐学着皇贵妃安抚他那样,一下一下拍着太子的后背:“太子哥哥别怕,你虽然没有额娘,但你有我。等我长大了,我会保护你,不让别人欺负你。” 第57章 太子没有被弟弟的话感动到, 却被他说话时候的语气治愈了。那种萌萌的软软的小奶音,却又带着略显夸张的坚定语气。 听起来像是稚童的玩笑,但又那么认真, 发自肺腑,那句“你还有我”让太子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哭得厉害。 他将小团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仿佛这就是他最难过的时候唯一的安慰。 过了好久,太子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他捋了把弟弟坠在脑袋后面的辫子, 下面系着红丝绳打的穗子, 穗子下又穿着五颜六色的珠子,像是坠在身后的一把糖果, 跑起来叮叮当当,光是看着就能感受到那份甜。 太子偷偷抹了把眼泪,笑着问弟弟:“你要怎么保护我?” 胤祐想了想:“等我练好功夫,就能保护你啦。” “可是有的人他欺负别人并不是靠武力。” 胤祐好奇:“那靠的是什么?” 太子撩起帘子, 看着窗外的景象。北京城刚下过一场大雪, 树木光秃秃的,地上被积雪覆盖,白茫茫的一片,看上去有一种难以抵抗的苍凉之感。 他最终也没有回答弟弟的问题, 他希望小团子永远那么天真无邪, 不要长大,不要沾染大人的世界。 一阵寒风从马车的窗口灌进来,胤祐不经打拉个寒战, 将脑袋迈进了太子哥哥的胸前。 太子担心他着凉, 赶紧将帘子放了下来, 紧紧地抱着弟弟,握着他的小手。兄弟俩依偎在一起,为彼此取暖。 前一日,满朝文武以及后宫各位主子就得到了皇上南巡回銮的消息。 这天一早就官员在午门等着接驾,康熙站在马车上简单的跟他的臣子们说了两句,主要总结了出门这一个多月的见闻,黄河沿岸灾情让皇上分外揪心,重要的河道治理方案,具体工作安排还得等之后在朝堂上再议。 进乾清门之前,随驾一同前往江南的诸位大臣便可以回家休息了,剩下的侍卫、太监、宫女陪同皇上、皇贵妃进入内廷。 皇上离开这一个多月,今儿可算回来了。后宫各位娘娘小主,今儿一早就开始精心打扮,不停地派身边带太监打听皇上回宫的时辰,随时准备迎驾。 康熙刚挑开帘子从马车上下来,皇贵妃在后面跟着他下了马车,所有后宫嫔妃、庶妃、皇子、公主便齐齐跪下请安。 这时候太子的那辆马车却没有动静,近侍掀开马车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了十分为难的神情。 随即,有人过来向梁九功汇报情况,后者便走到皇上跟前,低声说了句什么,康熙转身大步走向了太子的马车。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皇上一向对太子的事情分外紧张,都以为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皇贵妃虽然没听到梁九功说了什么,但是她心里已经猜到个八九不离十,随后也跟着康熙走了过去。 康熙掀开帘子,向马车内看了一眼。马车的地上铺着地毯,上面还有一层保暖的毛毡,然后是松软的垫子。 此时,太子正平躺在垫子上,胤祐靠在他的胸前,兄弟俩身上搭着同一条毯子,正紧紧地抱在一起睡得香甜。刚才这么多人齐声给皇上请安的动静也没能吵醒他俩,竟然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回到了紫禁城内。 康熙沉吟片刻,对身旁站着的几位近侍吩咐道:“抱出来。” 他说的是抱出来,而不是叫醒他们。 其他前来迎驾的各位娘娘们都远远地看着,就算是伸长了脖子往这边张望,也看不到发生了什么。 几位阿哥从大到小以此站成一排,胤禔年纪最大,身材也最高大,胤祉跟他比起来真就只是个八九岁的小孩子。 胤禛看着额娘,这才分别一个多月,但他觉得好像已经有一年那么漫长。他又转头去找弟弟,没找见,猜想应该是在太子的马车上。 近侍小心翼翼的将胤祐抱出来,康熙正要伸手去接,皇贵妃却抢在他之前,把孩子抱了过来。本来被人移动有些不太安稳的小家伙,脑袋靠在额娘肩头,又沉沉的睡了过去。 皇贵妃看了一眼马车里面,又看了看皇上,示意大的自己抱不动,还是劳驾皇上亲自动手吧。 康熙沉吟半晌,也没让太监动手,自己亲自将太子抱了出来。 众人看到这一幕,更是不可思议,太子虚岁已经十一了,虽然看上去还是个孩子的模样,但他毕竟是国之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康熙也并没有将他当做孩子看到,而是早已经让他独自带领大臣举行祭祀,也让他开始接触政事。 现在看到皇上又把太子抱在怀里,众人心里不可谓不震惊。 老祖宗讲究抱孙不抱子,康熙也常说皇子们就应该早早离开额娘,独立生活,以免养成娇惯的性子,读书习武便不能刻苦。至少其他皇子幼年时期他就几乎从来没抱过,抱得最多的也就是太子和七阿哥。 七阿哥虽然不满四岁,但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他看上去就正应了皇上那句娇生惯养的性子,吃不了苦,还厌学。 可这都是太皇太后惯出来的,就连皇上也管不了,何况别人。相同的情况还有皇太后惯出来的五阿哥,连他的额娘宜妃都已经对他不抱希望。 即便如此,看着眼前这一幕,众位娘娘,尤其是育有皇子的娘娘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自己的儿子哪里就比别人差了什么,怎么就讨不了皇上的喜爱。 这其中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当属惠妃,别说已经十岁,就算一两岁的时候,她的大阿哥也没得到过皇上这样的待遇。 太子又不是胤祐,闭上眼就能睡一天,吃饱了还能继续睡。他睡眠轻浅,抱着弟弟睡在马车里还能安稳一点,刚被康熙抱出来的时候就行了。 在他的记忆中,汗阿玛上次这样抱他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自从搬入毓庆宫,他就不再是可以在阿玛身边撒娇的小孩子了,他是东宫太子。 康熙回宫第一件事自然是去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在前往慈宁宫的路上,太子就下来自己走,他都多大了,也不好意思让阿玛一直抱着。 慈宁宫早就得到消息,皇上今日回宫。太皇太后可是有快两个月没有看到她的心肝宝贝了,早早的就让小厨房开始准备七阿哥喜欢的点心。做早了担心小七回来就凉了,做晚了又怕他回来闹着饿了,没得吃,时间必须得卡得刚刚好。 小家伙这一觉睡得时间够长了,一进了屋,里面可站着不少人,那叫一个热闹,他哪里还睡得着。 小家伙靠在额娘肩头,吸了吸鼻子,又吸了吸鼻子,脑袋来来回回的转了转了好几次,眼睛却没有睁开。 太皇太后连忙朝皇贵妃招手:“快快快,抱过来给我瞧瞧,瞧瞧我的小七瘦了没有。” 听到乌库玛嬷的声音,胤祐一下子睁开眼,挣扎着从额娘怀里下来,迫不及待的就要扑向太皇太后。 没办法,这么久没见,他实在是他想念乌库玛嬷了,恨不得立刻扑进老祖宗怀里,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可是刚跑到半路,就被他阿
相关推荐:
他是斯文糙汉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浪剑集(H)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切切(百合)
在爱里的人
[综影视]寒江雪
靴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