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驸马太温柔 > 第318章

第318章

不知通过何种途径听闻了他的遭遇。 这位古道热肠的大姐毫不犹豫地亲自前往厅内的人事部门,凭借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人脉资源和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成功地为孙国民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 最终,孙国民得以顺利晋升为正科级干部,并由此开启了他一帆风顺的仕途之路。 对于此事,孙国民一直心怀感激之情,没齿难忘的。 即便后来他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加之温云霞的位置也越来越高,与温云霞之间的往来走动也减少了很多,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铭记着这位热心善良的老大姐所给予的无私帮助。 每当回想起那段经历,孙国民都会感慨万千,对温云霞的敬佩和感恩之意愈发深厚。 如今,他被交流到白马市的竹林县当县长,当他得知双河乡是张华的故乡时,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他想着,此次前来,或许能探寻到张华之所以能成为优秀基层干部的根源,并向张华学习,也算是对温大姐恩情的一种别样的回馈。 可是,他到双河乡之后的种种言辞,不禁令现在的双河乡党委书记田甜皱起了眉头...... (未完待续) 第954章 田甜的眉头打结了 在某个区域范围内,一旦经过深思熟虑并郑重地制定出一项发展政策之后,如果全体人员能够齐心协力、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一政策去执行。 并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同时还收获了相当出色的成果。 那么此时最为关键且需要极力避免的情况便是对该政策做出任何形式的变动。 因为这样的政策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不断调整完善才得以形成的,它所带来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贸然更改政策,不仅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工作节奏和部署,导致之前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还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和风险,使得原本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逆转。 所以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最好的做法就是对以前制定的政策进行科学的优化与升级,切不可改变之前的发展初衷。 而白马市竹林县的双河乡,当初在制定发展政策时,是张华结合着双河乡自身的特色,依据着每个村的特点,张华在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实行农户带动全村的发展模式。 其中发展步伐最大的就是代村的小城镇、文化旅游和小商品集散地的建设。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已过。 当初张华调离后,郑山江接手了双河乡的工作,而现今接力棒传到了田甜手中。 这两位领导在任期间,始终秉持着张华所倡导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问题,持续地对规划策略加以改进、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双河乡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增长速度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占据了竹林县第三名的宝座,地位坚如磐石,难以撼动。 若论及头名之位,则非北池镇莫属。 作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工业重镇,北池镇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经济增速在全县范围内长期雄踞榜首,无人能与之争锋。 紧随其后的便是县城所在地城关镇。 城关镇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尽管经济增速略逊于北池镇,但依托于此,全县在工贸服务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势头亦是极为迅猛,成绩斐然,经济增速同样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而位列第三的双河乡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张华在任时成功推行的“一村一品”或是“一村一企”的特色发展模式。 其中尤以代村最为突出,这里现已成为声名远扬、家喻户晓的小商品集散地。 不但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客,又引得许多小商品、小家电企业的投资建厂,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昌盛。 再加之张华在双河乡时对全乡交通方面的建设和改善,这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发展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又为全乡的经济增速提供了很大助力。 如今的双河乡,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模样了,就是张华回来看看,也得为眼前繁荣富裕的农村惊叹不已。 而新上任的县长孙国民,心中怀揣着无比巨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渴望能够在竹林县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来的。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将自己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的第二站选定在了双河乡。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其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要近距离地从张华市长曾经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宝贵经历当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进而探寻并领悟到张华市长当年身处一线岗位时所秉持的那种一心一意只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崇高理念。 然而,就在孙县长踏入双河乡这片土地之时,一场关于乡村发展理念的碰撞悄然展开。 在乡党委书记田甜以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陪伴之下,孙县长不辞辛劳地走遍了全乡的各个村落。 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倾听着当地干部对于“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企”项目的详细介绍,并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去实地考察。 待全部走访结束之后,孙县长终于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两个项目的看法。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认为目前这种每个村各自为政搞特色产品和企业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发展速度过于缓慢,无法快速带动整个乡镇经济的腾飞; 再者,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各个村庄之间的产业无法相互协同,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更谈不上实现产业化发展。 孙县长的这一番言辞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田甜和众多乡村干部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田甜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她在心里默默地思索着:这些所谓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项目,虽然从单个来看规模确实不算大,但它们都是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成果啊! 都是充分结合了每个村子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等因素,经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研以及反复大胆的尝试,才一步步艰难地发展至今,有的已经形成了地标性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已经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让大伙的腰包鼓了起来,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乡村原本落后的面貌。 如果此时贸然扩大规模,先不说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就发展的节奏而言,如果步伐迈得太大太快,很有可能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甚至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孙县长,” 田甜鼓起勇气说道:“我们乡各村资源有限、基础薄弱,土地方面更是缺乏,‘一村一品’‘一村一企’这种模式,是最贴合乡情的发展路径。 小项目能精准利用本地特色,慢慢积累经验与资金,再循序渐进扩大规模。 贸然摒弃,恐怕乡亲们难以接受,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方案啊。” 其他村干部也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满是焦急与担忧。 孙县长双手抱胸,目光坚定:“田书记,我理解你们的难处,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这点小成绩。 要想真正让双河乡大步向前,就得有大格局、大规划。 那样吧,回头我和一些大型企业谈一下合作,要是能引进几个大型产业项目,那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不是这些小打小闹能比的。” 在代村调研时,这位孙县长又对当前的发展不满意了,他指着新农村住宅园区说道:“总共就入住一个村子的人,还是不行。 观念和眼光还要打开,要接着搞,继续搞下去,推出第三期、第四期的新农村住宅小区项目,楼也建高一些,争取将附近三个村子里的人都搬进来。 这样就可以腾出来土地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了。” 他说完这些还不停下,只见他大手一挥,对着整个代村画了一个大圆圈,口中说道:“以这个代村为中心,向外再扩大两倍,这样,这个小商品集散地才算是真正的上了规模了!” 田甜听到这里,眉头都打结了,揪心不止! 第955章 田甜的决定 田甜心急如焚,她深知孙县长的想法虽然看似宏伟,但与双河乡多年来的发展根基背道而驰。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全乡上下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也不能让乡亲们再次陷入发展的迷茫之中。 下午孙国民县长走后,田甜召集了乡领导班子成员,紧急召开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田甜率先发言:“今天孙县长的讲话大家都听到了,他的想法和我们现有的发展模式差异巨大。 咱们双河乡能有今天的成绩,‘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模式功不可没,贸然改变,风险实在太大。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乡长骆春艳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地说:“孙县长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想让双河乡发展得更快更好。 可咱们这些年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每个村的项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客户群体,虽然规模小,但稳定且持续盈利。 一下子引进大型产业项目,且不说能不能成功落地,就算落地了,咱们的村民能适应吗? 那些小项目又该怎么办?” 如今已经是副书记的冯玉婉也接过话茬:“是啊,而且孙县长提出扩大代村规模的想法,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征收和人员搬迁问题。 这可不是小事,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突然要他们离开,工作不好做啊。 还有,建设新的住宅小区,资金从哪里来? 后续的配套设施又该怎么完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着对孙县长想法的担忧。 田甜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她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不能盲目反对孙县长的提议,但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就盲目执行。 我们要拿出数据和实际案例,向孙县长展示我们现有模式的优势和成果,同时也要客观分析他提议可能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不是和县长对着干,而是为了双河乡的长远发展。” 她表面平静的说着这些话,心里却很担心,她真怕孙县长彻底改变了双河乡当前的发展模式。 这样一来不但将张华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或一部分摒弃了,很可能也破坏了当前双河乡发展的良好势头。 她田甜为何这么固执的坚守在双河乡呢?以至于周伟当时将她调到城关镇她都不愿意去。 其中缘由不仅她自己心知肚明,还有那么几个人对此亦是了然于胸的。 像郑山江,又好比宋涛以及周伟等人,当然啦,那位原乡党政办主任、现今已升任副书记一职的冯玉婉同样知晓个中内情的。 很简单,一个字——爱。 田甜之所以选择留在这里,其目的便是替张华守护好这片土地——双河乡。 要知道,这里是张华的家,更是张华的根。 只要守住了这里,便如同时刻陪伴在张华身旁一般。 正是怀着这样的一份执念,以及矢志不渝的忠贞,田甜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妄图去更改双河乡现有的发展路径。 毕竟,这套发展理念可是当年张华不辞辛劳、走遍全乡每一户的农民家庭,做了大量的统筹规划之后方才精心总结并制订而成的。 并且历经数年时间的不断摸索前行、开拓创新以及适度调整优化,如今已然成为最为行之有效且合情合理的发展模式。 面对孙县长那所谓“雄心勃勃”的大规模跨越式设计规划,田甜早已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决不能应允,更不可能予以配合。 没错,就是坚决不接受、不执行、不配合! 南陆省省城。 老省长最终还是没答应陪着张华一起出去走访各个省直机关。 张华自然也不能硬拉着老省长去,张华已经做好了打算,上门跑资金嘛,既然都主动求上门来了,那就干脆豁出去脸皮,就硬要,他们要是不给的话,就再想其他办法。 张华想好了,以他那厚脸皮耍赖的办法,应该不会处处碰壁的。 老省长虽然没有跟着张华一起走,但答应下来找罗书记帮着协调了,至于协调出来多少,那就要看罗书记的支持力度了。 事实上,某地若是有官员贪腐,被查办后,追回来的贪腐的款子,视这个地方的情况,可以返还回来一部分的。 如果该款项被认定属于挪用公款等情况,涉及到特定受害单位,那么这部分款项是要退还给原单位的。例如,在某些贪污案件里,官员挪用了单位用于特定项目的资金,在案件查实后,追回的这部分款项就会返还给对应的单位 。 而在行贿受贿等案件中,涉案的赃款赃物一般会被如数没收并上缴国库。 这是因为此类款项并非针对特定被害人,而是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所以需统一由国家财政进行重新分配 。 不过,在一些地方实践中,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比如案件涉及到民生领域,为了修复因贪腐行为受损的公共服务或弥补群众损失,在经过相关程序审批后,也可能会从追回来的款项中酌情返还一部分到当地 。 但这种返还并非随意进行,有着严格的流程和监管机制,以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切实用于改善当地公共事务或惠及受影响的民众。 老省长自然也是对这些事心知肚明的,至于罗书记为什么不给张华,肯定另有隐情,但老省长相信,依据罗中伟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加上他对张华的喜欢和重视,肯定不会不给张华的。 只是张华这个傻小子不知道罢了,还在抱怨罗书记“欠钱不还”呢! 张华怀着忐忑又略带几分狡黠的心情,迈向了他此次行程中的第一站——南陆省发改委。 这座庄严肃穆的大楼高耸入云,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但这并没有让张华退缩半分。 他此行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找到省发改委主任龚元河。 至于为什么要找龚主任呢?张华心里可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他认定只要能进入龚主任的办公室,那么他就有办法施展自己的“绝技”——撒泼打滚! 他暗自琢磨着:我就不信这样还不能从龚主任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要是龚主任胆敢不给,嘿嘿,那我以后可就直接在他的办公室里安家落户啦! 想到这里,张华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胜利在望。 张华一路奔波,匆匆赶到省发改委,满心焦急地来到龚主任办公室门前。 眼前,那扇紧闭的门仿若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屋内寂静无声,根本不见龚主任的半点踪迹。 他急忙转身,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听。 工作人员见到张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热情的说道:“张市长好,我们龚主任好像去省委开会了,具体啥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 张华听闻龚主任是去见罗书记,心里 “咯噔” 一下,暗自腹诽,脸上不自觉地撇了撇嘴。 可张华这犟脾气一上来,哪管三七二十一。他向工作人员要到了龚主任的手机号。想都没想,他抬手就拨了过去。 电话 “嘟嘟” 地响了几声,很快就接通了。 听筒里传来龚主任刻意压低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是张华同志啊,我这会儿正在开会,实在不方便接电话。 这样,你后天上午再联系我。开完会我就得马上关手机,今晚得连夜飞京城,明天还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就这么说定了!” 话刚落音,听筒里便传来 “嘟嘟嘟” 的忙音,龚主任已经挂断了电话。 张华握着已经挂断的手机,呆立了好几秒,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急切转为懊恼,随后又被一丝不甘所取代。 他在走廊里来回踱步,嘴里小声嘟囔着:“这事儿十万火急的,后天上午,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龚主任,你要是能多给我批点好东西,别说是后天了,就是下个月我也愿意等!” 第956章 路家的家底 就在张华满心焦虑地在省城为项目跑资金的当口,不平静的北原市却毫无征兆地出了点棘手的小状况。 一时间,这状况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搅得整个城市暗流涌动。 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原来是许多之前被关停的非法采石矿的矿老板们,像是事先约好似的,成群结队地齐聚在北原市矿务局的大门口。 他们有的三五成群低声议论,有的则站在原地跺脚,脸上满是愤懑。 现场嘈杂不堪,此起彼伏的叫嚷声中,“退还保证金” 几个字格外清晰。 他们个个面色阴沉,情绪激动,大声叫嚷着,要求矿务局退还那高达五千万的保证金。 说起这些非法采石矿的老板们,背后还有一段隐情。 当初,他们是在矿务局局长左付国的同意与许可下,才放心大胆地砸下重金来投资开矿的。 在他们看来,有局长点头,这生意便如同上了保险,稳赚不赔。 他们当中不少人,甚至将全部身家都压在了这上头,满心期待着能大赚一笔。 谁能料到,好景不长,一夜之间,他们的矿被依法取缔关停了,那些昂贵的设备也一并被查扣没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矿老板们在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之后,心里自然是极度不平衡,不甘心赔得血本无归。 而此时,市长路超远因违纪问题被省纪委带走审查了,矿务局局长左付国带领的矿务局一帮领导,也统统被北原市纪委拉去审查了。 这原本是大快人心的反腐行动,却让这些矿老板们看到了 “拿回保证金” 的 “希望”。 他们想着,领导们都自顾不暇了,说不定松松口,就能把自己当初缴纳的那五千万元保证金还回来。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聚集在矿务局门口闹事的一幕。 而作为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张华,自然不知道这件事。 张华刚走出省发改委一楼的大厅,正要上自己的专车。 他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施展。 张华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在这关键时刻,办公室主任打来电话,肯定没什么好事。 因为施展知道他来省城跑资金的事,不是有特别重要的工作要汇报,施展绝不会打来电话的。 “喂,施主任,什么事?” 张华接通电话后急切地问道。 “张市长,不好了!北原市出大事了! 那些之前被关停的非法采石矿的矿老板们,现在都聚集在市矿务局大门口,要求退还他们的保证金,情绪非常激动,现场已经快失控了!” 施展在电话那头焦急地汇报着,声音里满是紧张与不安。 张华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 “川” 字,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知道,这件事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施展,你先别慌,我立刻向陈书记汇报,你呢,立刻通知公安局,让他们派警力维持现场秩序,确保不能发生冲突。 另外,联系司法局和信访局的负责人,让他们马上赶到现场协助处理。 我这边联系完了陈书记再说。” 张华迅速的下达指令,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彰显着他多年从政积累的果断与干练。 挂了电话,张华脚步匆匆地走到一旁,迅速拨通了市委书记兼任市长陈剑锋的电话。 电话接通,张华还没有说话,陈剑锋便说道:“你是不是听说市矿务局的事情了?你别管,你继续在省城忙你的事,这边的事我来处理!” 突然陈剑锋语气一变,笑着说道:“咱们俩之前说好的,我负责你的大后方稳定,你呢轻装上阵冲在前面全力发展全市的经济就行了。 我可告诉你,市里等着用钱呢,你比我知道当前财政的紧张,你这次要是从省里要不回来钱,我跟你没完,你至少得请我喝一个月的酒!” 张华听着陈剑锋的话,心里一阵感动,但同时又有些犹豫。 他深知陈剑锋是为了让自己专心跑资金,可这起事件毕竟关系重大,自己作为常务副市长,怎能置身事外。 “老陈,我……” 张华刚想开口,却被陈剑锋打断。 “别啰嗦了,听我的,你在那边安心跑资金,这边我肯定能处理好。 要是这点事都摆不平,还怎么当好这个书记。” 陈剑锋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张华无奈,只好应道:“那行,辛苦你老陈了。不过要是有需要我配合的地方,你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我。” 挂了电话,张华站在原地,望着省城繁华的街道,心里却满是对北原市那起事件的担忧。 他默默祈祷着陈剑锋能顺利解决,同时脑子里也在飞速的运转着,思考着应对的方法。 突然,他的眼前一亮,路家,北原市根深蒂固的路家族,让路家出面,自古强龙不压地头蛇。 路家出面不说能将事情彻底摆平,但肯定不会有人出来闹事了。 出了事情就不要怕,只要平心静气的商量着解决就好,只要不造成冲突,就不会有恶性的事故的发生。 想到这,他将电话打给了白俊生。 白俊生很快接通了电话,张华也不等白俊生客气,直接说道:“老白兄,你还在路家吗? 你替我传达一件事,有人在市矿务局门口闹事,我希望路家出面帮我平息下来,只要不激化矛盾,不造成安全隐患、不影响稳定就行。 事后,我找陈书记协调,让路家的人出任矿务局的副局长,暂时主持全局的工作。 老白兄,你帮我递话吧!” 白俊生听了张华的话,微微一怔,他心里清楚这件事的分量,也明白张华此举的深意。 “张华兄弟,你放心,我这就去跟路叔去说。不过这事儿…

相关推荐: 高门美人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和徐医生闪婚后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在爱里的人   [综影视]寒江雪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作恶(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