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的医案,那更是雪上加霜。 外公死了,妈妈被离婚被下放,她被送去乡下,从此就跟苗文德没了联络。 吕三伯说知道苗文德在哪,帮她去找,可是已经找了一周,都没找到。 吕三伯说跟之前他落脚的村子里的人打听,苗文德会开车,这些年跟着公家单位的车队走南闯北,有时候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有时候三五个月都不见人影。 吕三伯给人留了口信,但只要有空就还是会亲自过去找。 终于,国庆节之后,工程队把改造给秦天南和谈老太用来居住的那几间屋子给改好了的时候,苗文德找上门来了。 他是跟着车队回来,听到吕三伯留的口信,就第一时间找过来。 看到秦天南,苗文德的眼睛也湿润了,太像了,跟当年的小姐太像了! 再想到小姐一直没找到,苗文德心中更加伤感。 见面之后,苗文德才详细跟秦天南说了他这些年的经历。 当时形势不好,秦安平死了之后,苗文德也知道不可能再给秦家翻案,只能等待时机。 他作为“被剥削”的身份,是没有人为难他的,甚至还给他安置了户籍、工作。 他利用自己的能力混进公家车队,跟着走南闯北,身份行动都比较自由。 在秦菘蓝落水失踪之前,他去过红旗农场一次,但没见到秦菘蓝。 不得已,他只能打点关系,拖人给秦菘蓝送了点衣服和粮食。 可等他再过去的时候,就被告知秦菘蓝落水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当时根本不愿意相信,他花了很长时间找关系,调查。 后来不得已,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但他相信小姐一定没死,反正没有见到尸体就是没死。 他就开始了工作挣钱,顺便沿着那条河往下游找。 只要有空,他就会沿着河岸一处一处地找。 “小南,我觉得你妈妈肯定没死。” 苗文德说。 “我找了这么多年,沿河下游的所有村子我都找过!” “有人说曾经见到河里有人飘下去,但看不清,那条河水流湍急,几乎每年都会淹死人。” “而那条河在枯水期的时候,大半河床都会暴露出来,周边的大队会去拉河泥肥地,同时也是给河道清淤,防止来年水患。” “我问了,没有符合你妈妈特征的尸体被找到。” 苗文德把自己的笔记本给秦天南看。 “我每年都会去询问记录,这些年从那条河里发现的尸体超过30具,除开有家属认领的,还有无名尸体,特征都不符合。” “所以我相信你妈妈一定没死。” 苗文德斩钉截铁地说。 秦天南心中的感动难以言喻。 苗文德叹气:“我猜你妈妈肯定没死,但她可能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才没办法回来。会不会是头部受伤了,丢失记忆?” “有可能。” 苗文德:“现在环境越来越宽松了,秦家也平反了,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找你妈妈。” 秦天南:“登报。” 苗文德惊讶。 秦天南又说了一遍:“登报寻找。” 这时候的报纸是没有广告的,就是纯粹的各种新闻、事迹。 当然也没有寻人启事这个栏目。 如今书籍报刊之类的管理非常严格,所有报纸都是重要国家单位发行的,当然不会给你刊登广告,更别说是私人广告了。 那怎么登报? 秦天南指了指自己:“既然报纸只能刊登新闻或者人物事迹,那我争取多上几次报纸。” 苗文德有些没反应过来。 怎么上? 之前他在路上,也看到了报纸,关于小南是高考状元的事,以及她去年被顶替的事。 他当时远在北边,边境线上,看到报纸就急匆匆地赶回。 回来就收到口信,说秦家平反了,小南在找他,他才会迅速赶来秦安堂。 那些报纸之所以会刊登小南的事,就是因为她是女状元,且经历太曲折了。 但这样的事,已经铺天盖地上过报纸了,全国皆知了,还会再继续上报纸吗? 不会的吧。 小南也不可能再去考一个状元啊。 秦天南:“状元只能上一次报纸,但我的医术可以上很多次。” 苗文德:“……” 秦天南只是笑,没有过多解释,如果这会儿告诉苗叔,她现在的医术,比曾经的外公还厉害,苗叔估计肯定不会信。 很快,秦天南就告诉苗文德,她是怎么上报纸的。 过去那些年的运动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打击。有调查表明,海市到1978年,曾经20位名老中医,能够出诊的只有1名。 其他地区情况也是如此,高级中医人才短缺。 恢复高考时全国医药类院校89所,中医学院只有17所,且“规模过小,校舍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缺乏”,这17所中还有不少中医学院没有附属医院,严重影响中医教学和实践。 鉴于这种现状,卫生部提出了“要认真贯彻国家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这份文件被国家直接转发,也被称为56号文件。 之后,大领导也亲自批示,“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人民报》发表《大力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光明报》发表《重视中医、发展中医、提高中医》,还有各级报纸都纷纷跟进。 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纷纷掀起学习和贯彻56号文件精神的热潮,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而就在这时,丰州日报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医或将亡于中药》——秦天南(南星)。 在一片发展中医的热闹氛围中,忽然来了一个“中医或将亡于中药”,实在是有点煞风景,还很让人愤怒。 凭什么这么说? 但凡看见这个标题,人们都会被气到,会忍不住要看看这到底是谁在胡说八道! 一看,秦天南? 有点眼熟。 再看后面括号里的“南星”,很多人都不由得惊讶,是南星啊! 现在大学开学才两个月,距离南星省状元上遍各大报纸全国出名,也就才三个月而已! 谁会这么快忘记她? 很多人至近还对她的曲折经历啧啧称奇呢,总爱用她来举例。 甚至有些人写议论文的时候,都把她的事迹当成论点了。 所以可想而知,很多人在被这个标题吸引,又看到作者是“南星”的时候,就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大的兴趣。 还有些人性子急,被标题给气到之后也没顾得上看作者,直接看内容。 这一看,就明白了为什么文章会是这个标题。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今中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 从开在秦安堂旧址上的人民路药材收购站,再到其他药材收购站,甚至是医院的中药房,全都有不同程度的药材问题。 秦天南以中医人的问题,又详细举例了一些病例使用假药、次药会造成什么后果。 “中药材是天然植物药材,药性本就因产地、采收、炮制有所不同,这就是有经验的老中医会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增减方剂中药材数量的原因。倘若药材不真,便是杏林国手也治不好病,救不了命!” 在文章末尾,她说,“大力发展中医的同时,更要发展中药,要守住药材质量的底线,勿让中医亡于中药。”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无一不拍手叫好。 这是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就是不识字的文盲也能明白,药材是假的,再厉害的大夫也没用。 再看看文章中,竟然连公家的药材收购站都收购假药,真药中掺杂假药、次药。 甚至是在医院的药房中抓的药,也掺有假药次药。 实在是触目惊心! 很多去去医院看病开了中药,觉得效果可能不太好的人,就会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吃的药是假的,所以才没用? 白花钱,还受罪! 真是太让人气愤了! 这篇文章很快就引起卫生部的注意,紧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药材质量保卫战从上至下展开。 首当其冲的就是丰省。 丰省作为中原地带,本就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医药大省。 却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关部门是干什么吃的? 丰省的解决速度很快,由上至下,追究所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就好像是早有准备一样,很快就交出一份答卷。 下至药材收购站的收购员,上至丰省主管文教卫的领导,该抓的抓,该免职的免职,该检讨记过的就检讨记过,上上下下处理了一百多人! 还打掉了很多跟药材收购站有勾结的制假售假团伙,他们利
相关推荐:
被雨林野兽圈养的日子(H)
靡音(血缘 )
金庸群侠之风流段二
女渣A进化论[万人迷向]
穿书成反派师姐,女主咋先黑化了
小妖精[娱乐圈]
妓(完)
绿茶病美人鲨疯了[快穿]
梦中花_新御书屋
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