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多罗慎郡王,皇三子弘明为多罗贤郡王,皇四子弘晓为多罗贝勒,皇五子弘智为多罗贝勒。(其他儿子还没大婚所以暂不册封) 晋封淑妃易氏为淑贵妃,晋娴妃郭络罗氏为娴贵妃,晋宁嫔张氏为宁妃,晋婉嫔刘氏为婉妃,晋裕嫔耿氏为裕妃,晋珍嫔伊尔根觉罗氏为珍妃,晋贵人陆氏为恭嫔,晋贵人柳氏为颖嫔,晋贵人拜尔噶斯氏为吉嫔。 除了吉嫔是因为蒙古原因外,其他人晋位都是因为子嗣,如此一来倒也堵住了其他人的嘴,让人无话可说。 就算羡慕,也只能哀怨自己肚子不争气。 不过比起哀怨,三道圣旨一下,皇宫内外都是喜气洋洋。 后宫里只有得宠的有子嗣的后妃才能算是脸面人,这一次可谓是人人都不落空,人人都有份,自然大家心情都很高兴。这些人高兴了,那整个后宫自然都在高兴。 外朝则是因为皇上册立的皇太子在庆贺。 嫡长子被册封为皇太子,就算有些人心里有些小心思,这个时候也说不出话来。 嫡长子被册封为皇太子那是应该的,若是换一个皇子被册封为皇太子,那恐怕才是大事,总有人都会惊慌不已。 在经过了先帝时期众皇子夺嫡,却偏偏大部分都没有押对宝的情况下,现在朝堂上的人都不希望再来这么一出,一个不小心那真是会全家完蛋的节奏。 所以皇上现在册立了皇太子,确定了尊卑,除了某些野心狂魔外,对大部分人都有好处。 有皇太子,才不会担心有意外的事情发生,而这个世界的野心家总归是少数。 翊坤宫…… “主子,在可太好了,大阿哥被册立为皇太子,名分已定,其他人想再多也无济于事。”皇后身边的奴才高兴的说道。 等大阿哥登基后,他们就是皇太后身边的奴才,自然能跟着水涨船高鸡犬升天。 “好了,高兴归高兴,这些话可别在外面说道。”皇后笑着说道。 这道圣旨下来后,皇后可着实舒了一口长气。 皇后是知道胤�T要大封后宫的事情,这事胤�T提前告诉皇后那是应有之理,如果胤�T不提前告诉她直接下了圣旨,那就代表着胤�T已经对她这个皇后没有任何感情连脸面都不给了。 一如顺治皇帝当年册封孝献皇后为贤妃、皇贵妃一般,那真是和皇后撕破脸了。 还好皇后目前为止还没有落到那种地步。 两个有子的嫔妃晋为贵妃,离她只有一步之遥(皇后还活着一般不会册封皇贵妃),老实说皇后心里是不同意的,因为她担心会因此助涨了这两人的气焰,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 野心,不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滋生的。 我只比你位分低一点点,凭什么我儿子要低你儿子一头,明明大家都是皇子,凭什么呀! 然后会发生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但皇后这些年当皇后下来,是越发精明了。 皇后知道像这种大事,胤�T在确定之前,肯定是先和皇太后商议过,得到皇太后的答复后,胤�T才确定下来,然后才来找自己商量。 因此这事胤�T说是和她商量,其实事情已经差不多定了下来,除非自己能找到一个完美得让胤�T无话可说的理由,不然很难更改晋封名单。 至于阻止这事,皇后没想过,因为后宫的确已经近十年没有大封过,胤�T给出来的理由也合情合理,要是她敢阻止,一个善妒的名声立马就会扣在自己身上。 皇后没那么傻。 而且就算她找到了那样的理由,此举也会得罪当事人,并且还不知道皇太后那边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意见。 更不要说,皇后完全找不到理由阻止两人封贵妃,她们不晋封,后面的四个嫔就不好晋封为妃了。而四嫔里,落下了谁都不好。 所以皇后是欣然同意了这事。 可同意归同意,不代表皇后心里舒服,心里更是非常担忧。 册封皇子的事情,胤�T当时没有和皇后讲,所以皇后并不知道胤�T给她准备了一个惊喜。 弘旺被立为了皇太子,那淑妃娴妃晋位为贵妃就没啥问题了,不会给皇后那么大的压力。 毕竟皇太子和贵妃之间的地位那可完全是天差地别。 这买卖,怎么看都是皇后这边赚了。 当然就算现在弘旺被立为了皇太子,也不能松懈,前面可是有两个被废的例子摆在那里。 只有等弘旺登基继位后,皇后才能真松下那一口气。 不过皇后也没有太过担心,前面两位被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额捏去逝得早,以至于皇帝身边又有了红袖添香的人,没一个人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没一个能真真正正站到一定高度提点他们的人,所以才导致两人被废。 但弘旺不一样,皇后还活着,活得好好的,她自然不会让弘旺落到那种地步。 圣旨下后,胤�T让礼部和内务府先举行了册封皇太子的典礼,然后在翻了年后,就将政务甩给弘旺,美其名曰锻炼他,紧接着就拍拍屁股奉着云果走人,去江南玩去了。 至于其他人的册封典礼,等胤�T从江南回来后再说,反正圣旨都下了,不会说话不算话的,就是早晚的事。 诗仙李白曾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最美的时节便是三月,所以胤�T等人二月就从京城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往江南走去,希望能在三月的时候到达江南,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 对此云果也是非常期待的,谁让先帝时期她没跟着出去游玩过了。 第358章 其他目的 说是下江南游玩,其实只有云果、皇后等后妃是真在游玩,胤�T来江南是带着自己的目的的。 当胤�T出宫建府后,云果知道他要夺嫡需要招兵买马,所以将自己在觉禅氏一族经营的洋十三行的份额交给了胤�T。 在胤�T当皇子的时候,没别的什么多余想法,毕竟开销大,手上每年都能有这么一笔银子进账非常好。 但等胤�T当了皇帝后,他的想法就完全变了。 云果在觉禅氏一族经营的份额里,只占据了一小部分。然后了觉禅氏一族在洋十三行里又只占据了十分之一都不到的份额。 那从自己每年得到的分红倒过去计算,洋十三行每年的收入可太惊人了。 还有就是江南土地兼并的事情,大清的皇帝永远不会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明朝的文官有多混账,所以大清的皇帝宁愿出权王,出满人大贪官,也不会让汉人文官出头。 混账到什么程度了? 明明是风调雨顺的一年,整个江南的赋税就只有五两银子。 这就是当年明朝文官报给嘉靖皇帝的数字。 而大清现在在江南一年的赋税是多少――超千万两白银。 崇祯皇帝当然不傻,知道这事有猫腻,可自废武功的他面对如此情况却无能为力,他拿那些人根本没办法,最后只能无能狂怒的喊出那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话来,然后自尽在煤山。 大清可能很多地方都不够好,但有一点大清的皇帝是非常清醒的――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汉人文臣骑到头上来,重蹈明朝覆辙。 所以从先帝起江南三大织造皆是由皇帝的心腹担任,目的就是为了监视江南。 胤�T来江南除了奉云果游玩外,同时也是来考察一下洋十三行和江南土地兼并的问题。 如今国内官场上梳理好了,北疆那边打趴下了,胤�T有大把的时间放在江南这边。 这一次胤�T是抱着一定要解决的心思来的,而且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动武。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土地的热爱那是深入骨髓中的,尤其是江南那些大地主,这简直就是那些人的命根子,人是根本就杀不净的。大清入关后,可是杀过一批的,但现在不到一百年又长出来了。 所以在动他们命根子之前,要先做好最坏的准备。 如果真有个什么万一,也不怕,胤�T已经将弘旺立为皇太子了,真有个万一大清江山社稷也不会陷入混乱中。 在处理北疆的问题上,胤�T可是锻炼了弘旺,虽然弘旺的
相关推荐:
奸情若是长久时
玉奴
快穿:把大佬虐哭后我死遁了
每天起床都看到反派在抢戏/做反派的错误方法
末世林满_御书屋
白玫瑰庄园(吸血鬼)
她选的才是男主(np 女主白富美 男强女强)
只是你的奴隶
兄长勿近
快穿之宿主又去攻略反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