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子,嫡子还都是长子,能够避免康熙朝的纷争。 而两人的儿子,三阿哥胤祉的嫡长子虽说大三岁,可六阿哥胤�T的嫡长子也入学了,听说也挺聪慧的,谈不上谁好谁坏。 唯一的区别就是,六阿哥胤�T名声比三阿哥胤祉好一点点,毕竟六阿哥胤�T没有闹出来过百日孝期剃头的事情。 不过对于大清高层的满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个,这点在外人看来也不算是什么优势。 现在能拼便是皇上的圣心。 皇上现在对谁满意了? 都不满意,和废太子胤�i比起来,两人都太嫩了,皇上对其都不满意。 不过这股立储的风波皇上却是有些压不住了,他必须要站出来安所有人的心,不然所有人都盯着这个,那还怎么做事。 于是乎,皇上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当然说是祥议,其实就是皇上说,底下的听而已。 皇上的话文绉绉的,但内容却很直白:大清江山社稷传到他手上,他战战兢兢的统治了四十多年,不敢有一日疏忽。 储君的事情关乎国本,必须要慎之又慎,要是匆忙之间立为储君,日后又发现不合适要再废的话,大清又要元气大伤,如果还没废掉弄出个昏君来,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储君是不能随便选一个的,几位皇子他还要多考虑,他以后有随时驾崩的心理想法,已经安排了妥当的准备,众人不必担忧,当奉公守法好好做官。 都说到「驾崩」了,自然没几个人敢在开口「逼迫」皇上一定要立储君。 既然是没几个人敢,那就说明有人敢开口。 庄亲王博果铎就开口了“臣敢问皇上,您的安排是什么?是留下一道密旨,还是别的?如果是密旨,留下的密旨又如何能保证是皇上真实的意愿。” 别人不敢问,庄亲王博果铎就敢! 反正…… 他和皇上也就差明面上撕破脸皮了。 庄亲王博果铎的嫡福晋是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之女察哈尔博尔济吉特氏,这么说可能大家不明白,这位察哈尔亲王阿布鼐是蒙古察哈尔可汗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遗腹子。 林丹汗可以说是当年大清入关前最大的敌人,皇太极当年就是击败了林丹汗才一统草原。 囊囊大福晋就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她所生的幼子博穆博果尔,当年和先帝争过皇位。 然后阿布鼐当年趁着先帝和皇上年纪都不大的时候,狠狠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要谋反。结果被皇上先下手为强,直接软禁,后面被处死。 总得来说,阿布鼐这人在先帝这一脉人眼里是非常拉人仇恨的。 所以说庄亲王博果铎也因此被看不顺眼,恰好庄亲王博果铎无子,按照宗室里面的潜规则,无子的亲王是可以过继侄儿来继承自己家业的。 庄亲王博果铎也有这个想法,而且他也有侄儿侄孙,有合适的人选,可皇上每次都硬是装聋作哑,硬是不接招也不下圣旨。 这举动,庄亲王博果铎又不是傻子,难能看不出来皇上是想要除了他这爵位,于是乎也看皇上不顺眼了。 当然庄亲王博果铎也不是傻子,如此明着得罪皇上的事情,他会做,一来的确是为了恶心皇上,二来也是因为现在宗室里就他辈分最高,身份最重,他不站出来问清楚这事,还能有谁更有资格?三来嘛,当然是有人许诺了他,足够心动的价格。 庄亲王博果铎的话刚刚说完,皇上眼神就有些不善的看着他,为什么他那样讨厌宗室的这些王爷了,现在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人成事可能难,但当搅屎棍坏事的本事却很高。 原本皇上的话说完后,已经震住了所有人,结果庄亲王博果铎来了这么一句,屋子里刚才那严肃沉重的气氛一下子就没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他的安排」上来,他哪有什么安排,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这些人实在是太恶心了。 不过皇上还是有些急智的,想了想后说道:“自然是密旨,堂兄对此有什么高见吗?” “高见倒是谈不上,只是如果是密旨的话,大家谁都没有见过,如何能确保真实性?万一有大逆不道之人,买通皇上身边的奴才,或者是早有准备的人来个偷梁换柱,那岂不是不妙。”庄亲王博果铎一副忧虑的表情说道。 不少人顺着这话一想,的确有几分道理,于是就有人说道:“皇上,庄亲王所言甚是。” 皇上也不是傻子,见这副局面,就知道庄亲王博果铎有话说“那依堂兄之间又应如何?” “我们和众位大臣参奏皇上立储之事,无非就是担心皇上有个万一却没有留下任何遗旨宣布哪位皇子继位,导致众皇子夺位的惨案发生。 这到底要立谁为太子,自然得总览整个大清所有情况的皇上您才能看得清楚,哪一位皇子能够胜任得起储君之位。” 庄亲王博果铎先把事情定下基调,然后才继续说道:“不过,为了防止奸臣逆谋,也为了防止众阿哥党争乱国,奴才提议秘密立储。” “何为秘密立储?”有人问道。 庄亲王博果铎笑着说道:“皇上选好储君人选后,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好继位圣旨,一式两份,装于两个木盒之中。一个皇上带在身上钥匙也由皇上自己保管,另外一个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上,两把锁,两把钥匙,分别交给宗室族长、皇太后保管。 待皇上大行后,众人将两个木盒取出,两相对应,上面写着哪位皇子继位,便由哪位皇子继位,如此便可避免祸起萧墙。” 这办法…… 皇上听着双眼一亮,很是不错呀! 一来是的确避免了底下儿子的相争,二来也是他有足够多的时间考虑继承人的事,三来如果这种办法推行下去,可就大大的增加了皇上的权利,几乎是一个毒裁储君之位,而非现在这样底下臣子还有发言权。 第334章 一条后路 当然皇上能想到的地方,自然也有聪明人能够想到。 只是…… 所谓立嫡立长立贤,其实自古以来后面都还有一个词:立爱! 别看现在成功登上皇位的几位皇帝几乎都是靠左右势力权衡才坐上龙椅,事实上这几位皇帝,当年都干过立爱的事情。 皇太极、先帝和皇上,都干过。 宸妃所生的皇八子,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元后所生的废太子的时候,都曾经享受过「大赦天下」的待遇。 而这待遇,就是皇太子的待遇。 只是这三位都没有成为新皇的命,前面两个年幼时便夭折,后面一个遇见了一个寿命长的汗阿玛,被废。 所以说这「秘密立储」看似极大的加强了皇上的皇权,可就实际而言也没多大区别。 一个强权的皇帝,真要立爱,谁能挡得了? 汉宣帝自己都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明知自己儿子刘�]的性子可能会乱国,可依然还是传位给了刘�]。 然后嘛,刘�]倒是没有乱国,其实这位能力算是很不错的,在位十六年几乎年年大天灾,阁谁能顶得住? 唐太宗李世民都顶不住。结果刘�]驾崩后,汉朝的国库皇帝的私库都十分充裕。 西汉亡国,完全是因为刘�]的嫡长子汉成帝是个近亲结婚的产物,是个低能儿,皇权被外戚王氏趁机把持,最后连政令都无法出未央宫,最后被王莽篡国。 说汉宣帝有些扯远了,当年皇上要立元后所出的二阿哥胤�i为皇太子的时候,其实反对的人非常多,因为当时二阿哥胤�i才不过一周岁,还不知道能不能养大,毕竟前面宸妃和董鄂妃所生的孩子就前车之鉴,皇上才说要立太子了,结果人后脚就夭折了。 一个皇子夭折和一国太子夭折,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不过嘛,碍于当时皇上强势,还有赫舍里氏一族保驾护航,以及南边三藩战场上局势焦作的情况,所以大家捏着鼻子应了。 当时皇上就是如此,更何况是现在,当然更不要说皇上之前还给大家上演了一出「说话不算话」的戏码。 所以对于像皇上这样的强权皇帝来说,是不是秘密立储根本不重要,反正根本就轮不到底下的人说话,立谁都是皇上说了算。 至于弱势一些的皇帝…… 到时候自然是各凭本事,谁也别怂,就是一个字「斗」。 甚至于来一场两宫皇太后立光绪的戏码,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毕竟历史上真发生了。 所以从某中程度上讲,这中秘密立储的玩法,其实人人都有机会,因为立爱的话,所有人都能搏一搏,宗室、勋贵、中低层官员、包衣都有机会。 历史上的孝仪皇后和孝全皇后不就是两个成功的例子,董鄂妃也能算是一个半成功的例子,当年安亲王岳乐可是靠着董鄂妃的关系得到了先帝的重用一人独掌两
相关推荐:
十夜
雩梦而生(H)
山与海(妓女与嫖客 1V1)
仙君宠夫手册(重生)
心之怪盗!但柯南
蜂巢[末世]
绣昼(大叔萝莉)
花生米嚼豆干(年下,H)
狐狸精小淑的成长日志(np)
【西幻】创世神是女孩(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