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有多少?” 苏长久听到苏小甜这话,忍不住衡量了一下。 这两年,因为国家倡导新建乡镇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借着这股东风,就县里,大大小小建起来的厂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可是,真正赚钱的少之又少。 有好几个厂子,连厂房都还没有建好,就宣布破产了。 据说,很多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 “长久伯伯,企业要发展,就要有固定运营的模式,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村子里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厂子的主人,高人一等,从而看不起其他工人,厂子只怕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苏长久听着苏小甜这一番话,像是被重锤敲醒一般。 确实如此! 南岭村的厂子,能良好的运行,一则是因为当初苏小甜给的计划十分周全。 二则是他们厂子的管理当初苏小甜也是提出了严格要求的,他们执行的还算不错。 三则是没有后顾之忧,背靠大树好乘凉,南岭村的厂子,不用为销路问题犯愁。 小甜这一次,提出的问题确实很准确,还好,小甜提前提出来了。 假以时日,还不知道会引发多少问题。 苏长久很清楚,就连他自己,都有觉得自己才是工厂主人的想法! “小甜,我知道了。这次回去,我就想办法招一些高学历的人管理工厂。只是,大学生怕是有些难。” 苏长久能下定决心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但是,招聘大学生这个工程,他觉得,自己完不成。 苏长久当然很清楚,高学历的人到底占什么样的优势。 这个年代,一家子出来一个大学生,走路都比别人家腰板直上很多。 别的且不说,老苏家的人如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不就是因为家里的孩子们读书好? 村子里愿意供孩子读书的人,这两年看着过的比别人家难一点,但大家伙儿都说,过两年等孩子成才了,日子就好过了。 在这一点上,南岭村的人,因为有老苏家的先例在,大家认知都是非常清楚的。 这两三年来,南岭村的入学率现在是县里最高的。 村子里除了一个脑子有些问题的残障儿童之外,其他的孩子都适龄入学,没有谁家说闺女不入学或者不用上学放羊一样过日子的想法。 为此,他这个村长都被县里表扬过。 可他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功劳。 而是老苏家孩子们读书带来的巨大好处,让村子里的人对读书带来的好处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尽人事吧,长久伯伯。或许,有人愿意来也不一定。当然了,就算大学生、大专生没有人愿意来咱们厂子里,最起码找些高中毕业的。” 就算是毕业就是失业的几十年之后,大学生都不愿意纡尊降贵去小工厂里拧螺丝。 何况是这个大学生金贵无比的时代? 这年月,只要大学毕业,哪怕只是中专毕业,国家都包分配。 基本上,能被国家纳入分配计划的单位,就没有差的。 可以说,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熬到毕业,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到手了。 或许不会发财,但是旱涝保收,一辈子吃穿不愁。 当然,也有些学生毕业之后自愿去企业,那也是因为现在企业的工资高。 可他们愿意去的,不是建在村子里的乡镇企业,而是城里的大厂,最少也要是国营厂子才行。 在人才引进上,南岭村的厂子确实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办法总比困难多! 苏小甜坚决的相信这句话。 虽然问题不好解决,但换个角度想,或许也不算太难解决。 直接招聘,没有人来不要紧,自己培养人才还是可行的。 就像荔城的食品厂一样,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从高中毕业的工人中,培养一批夜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队伍。 荔城食品厂,现在已经有好几个读夜校的大学生了。 就连京城的食品厂,也有两个读夜校的学生了。 这种模式,也可以在南岭村推广。 但前提是,南岭村的厂子里,得有高中毕业生,最起码也要是初中毕业的好学生才行。 谁也没听说过一个只上过扫盲班的人能考上大学不是? “我知道了,小甜,咱们村子里今年就有三四个高中毕业的,还有隔壁几个村子里都有。这些孩子,也只有个别能考上大学。” 苏长久听到招高中毕业生也行,瞬间来了精神。 大学生,他没这个本事招过来。 但是动员周边村子里的高中毕业生来工厂里,他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村子里的孩子,高中毕业,如果考不上大学,大部分都只能选择种田,或者去城里找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工作过日子。 如果能在工资待遇上给一点优惠,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去城里? 苏小甜虽有些遗憾,但也知道,这就是现状。 其实,她也很清楚,是她的要求太高了。 这个年代的高中毕业,也算高学历。 如果家里有些路子或者有钱的,去城里找一份体体面面的工作,也不算难事。 甚至,要进入政府机关工作,都不是难事。 但南岭村的情况,苏小甜自己清楚。 能找到路子解决孩子工作的人家几乎没有。 至于能凑出钱给孩子找工作的人家,也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人,希望孩子读书之后,能带着家里改换门庭。 如果考不上大学,基本上,改换门庭的路子就算断了。 “长久伯伯,这类人可以酌情提高工资,并且提供必要的便利,在夜大招考的时候,鼓励这一类学生继续参加考试。” “夜大我也听说过,可夜大毕业了,国家也不分配工作,有啥意思?” 苏长久倒是听说过夜大,也打听过,夜大的学历国家承认,可是,不分配工作,也不给涨工资,有啥意思? “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再说了,只要咱们的厂子经营的好,工人们的收入不会比城里的工人低多少,又何必一定强求国家分配工作?” 苏长久一想,还真就是这么个理。 国家分配不分配工作,对于已经有了一份工作的人来说,也不算太大的问题。 “小甜,我知道了,你放心吧,这件事,我肯定能干好!” 第1003章 随后,二人又商量了一下方便面加工厂的事。 方便面厂苏小甜决定,自己投资,在村子里建设,也就是说,村子里只提供地皮。 对此,苏长久没有意见。 毕竟,帮忙建起养殖场和食品加工厂,让村子里的人日子过得更好,对于南岭村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恩情了。 “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苏长久可还记得,省里商务厅的领导,还想与苏小甜这边达成合作协议。 不过,小甜这孩子,似乎对省里那些大厂子没有什么兴趣。 也不知道,这一次的方便面厂,是不是和省里有关系。 但这些,都与苏长久没有任何关系,他便不多问。 “这次回去之后,我就给你在村子里划出一片地皮。等地皮的事办好了,给你打电话。” “多谢长久伯伯。我暂时可能没时间回去,翻译司这边的工作太忙了。四哥现在也去了国外,一时半刻可能回不来。” 家中除了四哥经商之外,其他的哥哥们,都在不同的领域里,从地皮到厂房,只怕还是要请苏长久帮忙才行。 “有什么事儿,小甜你直接说,能帮忙干的,我先干着。” 开始建厂,除了地皮就是厂房施工的问题,这些,苏长久觉得,自己都能帮忙干。 帮小甜干活,苏长久十分乐意。 自家现在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说起来,都是苏小甜的功劳。 因为心里记挂着事,苏长久待了七八天之后就离开京城回到村子里去了。 这时候,苏小甜买下废旧厂房修起来的大楼也完工了。 因为苏小甜对大楼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修建大楼用的时间比较长。 苏小甜是打算好,等将来,或许还要在五层的楼房上面继续加盖的,所以打了十分结实的地基。 这栋大楼承接的工程队正是当初负责装修大学小吃城的老钱的装修队。 老钱当初接下这个工程,也是断了所有退路下定的决心。 好在,大楼建出来的,期间,还帮着苏家搞了几个小装修。 加上苏小甜这边给钱从来都不拖延,他的工程队规模现在已经很大了。 而且,老钱将工程队施工和负责后期装修的人分成了两个队。 一部分人负责盖房子,一部分干活精细的人,负责装修房子。 对于老钱装修出来的大楼,苏小甜十分满意。 “钱叔,你这活儿干得是真的很细致。”苏小甜认真将五层楼都看过之后,十分满意。 里面的装修,都是按照苏小甜的要求进行装修的,精致又简约的风格,看起来很大气美观。 这样的装修风格,现在并不算流行,但却让人觉得十分舒服。 “这都是小甜你帮忙,要是没有你信任我们,我和我这些兄弟们,现在估计都回家种地了。” 老钱十分客气地说。 当初他也见过一些工程队,那些工程队大部分都不见了,就不要说发展得像他这个工程队一样。 “钱叔,前两天,我去了一趟加工厂,那边的宿舍楼进度很快,可比这栋楼的建造速度要快上许多。” “现在工程队的人多了,而且,大家伙儿经过历练,速度也提起来了。” “钱叔,你没想过正式成立一个建筑公司吗?” 很多工程队,因为管理上的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走向没落。 加上这种草台班子的工程队,连个正式的资质都没有,很多工程不能承接,导致后续发展越来越慢,被市场淘汰。 但正式注册公司就不一样了,虽然前期可能会有一些艰难,但只要熬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我就是个农民,咋能有本事成立公司?”老钱憨笑着摸摸头说。 苏小甜笑道:“农民怎么了,我们家也是农民出身,往大了说,京城这么多的人,有多少人根儿上不是农民?” 老钱这段时间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 他意识到,长此以往,工程队发展不起来。 但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亏得苏小甜今天提醒自己,也很有兴趣。 “小甜,你觉得,这样能行?” “只要想,就没有不行的。钱叔,我可是听说,现在有好几个企业正在和您接洽呢。” 苏小甜笑着,等到这栋楼的工程质量被其他人看到之后,老钱这个工程队的名声必然会传开。 到时候,或许不止几个企业接洽。 这应该就是老钱工程队起飞的契机,就是不知道老钱能不能抓住机遇。 “小甜,我手底下人少,你放心,宿舍楼没建造出来之前,我肯定不能接别的活儿。” 老钱却当下脸色就变了,只以为苏小甜这是对自己不满意了。 “钱叔,人少不要紧,可以继续招人,等这栋楼的尾款结清之后,你那边再招几十个人应该不成问题。” 老钱没想到,苏小甜竟然还在提醒自己扩大规模。 “我就是觉得,我一个老农民,也不懂管理,咋就能办公司,万一管不好,我听人说,要赔不少钱。” 老钱担心扩大规模之后的管理跟不上,到时候,连这些辛苦钱都赚不到,反而赔钱咋办? “钱叔,这事儿您想想,再和其他人商量一下吧!” 苏小甜也不欲多说。 毕竟,这是别人家的事情,简单提醒一下可以,真的帮着拿主意,那就不可以了。 老钱沉默了。 这一路走来,他其实挺顺遂的,可是手底下的兄弟们越来越多,他是真的越发不敢赌了。 这么多人要吃饭要养活老婆孩子,万一搞个公司失败了,自己家饿肚子是小事,让这些兄弟们都没有收入,就是大事了。 可就像小甜说的,不正式成立公司,对未来的发展确实掣肘不少。 这个事,该怎么办呢? 老钱这些想法,苏小甜不管,也管不着。 大楼出来了,可以开始营业了。 苏小甜和苏小四当初对这五层楼是有过详细规划的。 第一层和第二层,是餐饮。 一楼整层都是壹鸣阁,二楼苏小甜打算开一家火锅店和一家烧烤店。 三楼是一个大型超市,四楼和五楼是服饰区。 也亏得现在苏小甜手中有钱,要不然,光是这个规划,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办法落实。 第1004章 苏小四还没有回来,苏小甜便要操心这些。 好在,这段时间苏老三还算消停,没有出车。 他专门跟领导说了之后,开着车帮苏小甜拉货。 苏小甜肯定不是那种凡事都自己动手的人,她专门雇了几个人,让这些人帮着自己搬运货物。 包括从市场上采购货物已经货物到达之后的搬运,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饶是如此,忙上一天,苏小甜都已经是腰酸背痛了。 苏奶奶看着孙女儿累成这样,心疼得不得了,一直嚷嚷着要自己去给孙女儿帮忙。 家里人哪里放心老太太去帮忙,可别一天时间不到,就给累垮了。 由是,家里人能帮忙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去帮忙。 就连苏爷爷和苏奶奶两个人不放心,也帮忙做一些清点货物之类的简单活计。 苏小甜没打算一次性将这五层楼所有的店铺都张罗好,只能一层层地解决问题。 最开始,是一楼。 一楼的铺面是壹鸣阁,装修风格之类,都是沿用了壹鸣阁现在的风格。 桌椅板凳依然是找之前的铺子定做了,虽然和老壹鸣阁不是完全一样,但差别不是很大。 但到底要换地方经营,苏小甜还是很担心客源的问题。 因此,尽量还原壹鸣阁现在的模式,只是对布置进行简单的优化。 整体来说,只要熟客进门,就能找到在壹鸣阁用餐的感觉。 一楼的面积比现在壹鸣阁的面积要大上不少,苏小甜便增加了十个包厢和二十个雅座。 除此之外,还有能办酒席的豪华大厅,以及适合小型聚会的小厅等等。 总之,现在的壹鸣阁,苏小甜觉得,单单从硬件条件来说,足够与京城里一些比较大的酒店媲美了。 当然,要真的具有一争之力,食物的味道才是根本。 好在,这两年,梁秀已经培养出来两个不错的厨师,可以得用了。 但如此大的酒店,只有这三个厨师,肯定是不够的,苏小甜决定,剩下的厨师外聘。 对此,苏家其他人其实是有意见的。 他们不放心外人参与到自己家的生意中来。 “爷爷,咱们家现在这么多的产业,难道所有的都要亲力亲为?” “您想想,不管是京城的卤香香,还是荔城的卤香香,我鲜少过去,却一样良好运行,做餐饮也是一样,老板不一定要是厨子,是不是?” “真正赚钱的人,都不是自己出力气赚钱,而是善于用人,让别人帮自己赚钱。” 听了苏小甜的一番话之后,苏爷爷沉默了。 苏次良说道:“小甜说得对,做生意,和搞研究不一样,知人善用,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留住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人支持自己,苏小甜更是详细地陈述了一番自己的理念。 当然,这些理念,很多不是这个时候的人能理解的,尤其是这个时候的国人,更是不能理解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营里面。 苏小甜这都客气了,没有直接说,聘请职业经理人。 但苏小甜这样的话,确实说服了苏家人,他们不得不承认,外聘是最好的方法。 苏家的产业越来越多,如果只用自己家的人,肯定发展不起来。 且现在一家子只生一个孩子,就连依靠晚辈们扩大家族产业这样的可能都没有。 确实需要招聘别人帮忙才行。 “当然了,就现在来说,咱们家的独门菜谱也不能被别人轻易掌握,外聘的厨师,负责日常菜肴的烹饪,主要的一些菜式,还要靠咱们自己家人盯着才行。” 壹鸣阁这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的招牌菜。 这些菜式,都是苏奶奶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外面虽然有仿制品,但味道上总是有差异。 这些菜式,才是壹鸣阁的根基所在。 既然连一楼的壹鸣阁都要用这种经营方式了。 二楼的火锅店和烧烤店这样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店铺,就更不用自己家人担任大厨了。 毕竟,只要底料和配料的秘方在自己家人手中,别人就算想要偷师也不容易。 火锅店现在还没有几十年之后那样火爆,但苏小甜相信,推出与当前京城流行口味不同的火锅之后,吸引客源是必然的。 苏小甜从后世学的火锅底料配比以及从书上看到的一些配方,加上苏奶奶的研究,已经有好几款口味非常棒的火锅底料了。 烧烤店的配料,是苏小甜提议,李林林捣鼓出来的,味道非常美妙。 饶是苏小甜一个在后世吃过不少火锅和烧烤的人,也觉得,他们店里的口味是最棒的。 在经营模式上,火锅店,苏小甜打算采用自助的方式。 到时候,工作人员只负责添菜,省却了点菜的环节,就少了许多麻烦。 至于烧烤店,苏小甜决定还是采用木炭烤制的方法。 虽然再过几年之后,电烤的方式会逐渐普及,但炭火烤制的味道,和电烤终于就是不一样了。 服务人员只要将炭火和食材送过去,客人可以自己烤制,增加了趣味性,也省下不少人力。 当然了,如果不愿意自己烤制的,也可以点烤好的食物。 整体来说,就是全凭客人自愿选择。 光是用作餐饮的三个店铺物品采购,苏小甜就用了十多天的时间。 这些天,可以说苏小甜每天都是泡在各个市场,从碗盘筷子到摆件这些,都是苏小甜一样样挑选的。 终于,三个店铺雏形彻底出来了,看着精致中带着典雅,奢华中带着低调的布置,苏奶奶连呼真是长见识了。 苏小甜看着也十分满意,她相信,虽然壹鸣阁即将搬迁换新地方,但应该能重新焕发活力。 而火锅店和烧烤店肯定能一炮而红,成为年轻人们的最爱。 接下来,就是三楼。 三楼基本上没有太多需要苏小甜布置的,货架什么的,是早就预定好的,都已经安装到位。 用了后世常用的超市的摆货方式,客人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己挑选,然后到出口统一结账。 为了避免出现丢货的问题,苏小甜专门从系统里兑换了一套磁感应系统。 对外便说是从国外采购的,苏小甜懂得多国语言,和很多外商有所接触,倒是没有人怀疑过,苏小甜这个门磁系统的来路。 第1005章 等苏小四从国外得胜归来的时候,苏小甜已经将苏家新的商业中心大楼布置的差不多了。 他十分开心,妹妹真是越来越能干了,这才多长时间,竟然将整个大楼都布置起来了。 如此,他只需要负责进货,就能开业了。 可是,还没等他开心够,就听到了一个更让他震惊的消息。 小甜不光做好了这些,甚至连开业的时间都定下来了。 听到开业的时间就定在一个月之后的苏小四差点儿哭出来。 “小妹,你定时间的时候,都不看一下,进货需要多长时间吗?” 苏小四哭丧着脸问苏小甜,可是,苏小甜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问话。 为啥? 迟意远和苏小四一起回来了。 苏小甜在看到迟意远的那一瞬间,眼底眉间都是这个人,怎么可能有苏小四的存在? 她痴痴地看着迟意远,一双眼中都是情意。 看着清瘦不少的迟意远,苏小甜忽然之间就感觉到眼眶酸涩,甚至有想要哭的冲动。 分明这两年也是见过迟意远的,为什么会如此不争气的看到人就想哭呢? 迟意远看着已经长大,还越来越漂亮的苏小甜,忍不住亲昵的捏了一下苏小甜的脸颊。 “脸上的肉肉都没有了,没好好吃饭吗?” 苏小甜被捏了脸,眼里的泪水瞬间就被蒸发干了。 “人家这是苗条。才不是没好好吃饭。”苏小甜娇嗔的开口。 听着熟悉的声音,迟意远十分想伸手将心中的人拥抱在怀里,但终究,什么都没敢做。 苏奶奶这时候,已经端着点心水果来了。 “小远啊,你要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苏奶奶将一盘盘的点心水果整个放在迟意远的面前,嘴里还不忘记念叨着。 迟意远笑着说:“苏奶奶,您老人家身体还硬朗?” “身体好的不得了,倒是你这个孩子,瘦了不是。现在回来了,苏奶奶见天儿给你做好吃的,很快就给你补养起来。” 迟意远被苏奶奶这一句话说的破防。 在德国正常的时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自己是不是吃饱穿暖了,是胖了还是瘦了。 哪里有自己名义上有亲人,可真的就是名义上的罢了。 他所谓的亲人,从来都没有对他表示过一点点的关心和爱护。 就不要说,还会想着他的生活是否顺利。 迟意远想到这两年的精力,忽然整个人都脆弱了起来,一滴眼泪,最终没忍住从眼角滑落。 苏奶奶忙着招呼迟意远,没有看到。 可是,在一旁的苏小甜却全都看到了。 她忽然觉得揪心的疼。 意远哥哥这两年过的不好。 迟意远假装低头,顺势擦去眼角的泪水。 这几年的一幕幕从眼前飘过。 刚到德国的那段时间,都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痛苦。 而且那些痛苦让他难以释怀的原因是,那竟然是自己的亲人施加于自己身上的痛苦。 即便是过去这么长的时间,迟意远都想不通,那竟然是亲生父母能做出的事。 卖子求荣,对于他们来说,荣华富贵竟然如此重要? 如果是继父,后母做出这样的事情,迟意远觉得自己能够理解。 他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那对冷血夫妻抱养的孩子。 可显然,他自己都很清楚,他是他们亲生的儿子。 迟意远一直不懂,即便是从小就不在身边,难道就连血脉亲情都完全丧失了吗? 既然生了他,为什么不能为他负责? 从小将他丢在国内的是他们,为什么到了最后,要让他来承担这一切的结果? 好在他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帮没有血缘的亲人。 苏爷爷、苏奶奶、还有其他苏家的人,对他都非常的好。 甚至,杜爷爷两口子,对他也像是亲孙子一样的疼爱着。 迟意远手中捧着苏奶奶递过来的大肉包子,笑着说:“奶奶我身体很好,看着瘦了,都是腱子肉!” 迟意远一面说话还不放弃,挥舞一下自己,变得结实的胳膊。 他已经从当年偏羸弱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结实的青年人。 浑身上下的气势已经与当年离开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苏奶奶看着也觉得很是欣慰。 一旁的苏小四越发郁闷了,这算怎么回事? 这好像是他的家,眼前的老太太是自己的亲奶奶。 为什么这么照顾迟意远这个臭小子? 奶奶知道不知道,这小子可是从小就惦记着自家乖宝呢? “奶奶,我也要吃包子!”苏小四终于没忍住开口要求。 苏奶奶瞪了他一眼说道:“想吃包子不会自己拿?都多大个人了。” 虽然嘴里说着埋怨的话,可是,苏奶奶的手还是很实诚的给孙子拿了一个白白胖胖的肉包子送过去。 苏小四被苏奶奶说了,但拿到了奶奶的包子,心情很好。 “奶奶,您可是不知道,外国那些食物是真的难吃,第一天吃的时候,还觉得很好,三天之后,我就食不下咽了,您看看,我都瘦了!” 苏奶奶听了苏小四这话之后,恍然大悟。 “难怪意远这孩子,看着都瘦了,原来是那边的食物不好吃啊!” “也难怪克里斯蒂娜那个姑娘来了咱们这里,就想着吃好吃的,可怜见的!” 苏小四:“……” 这是什么情况? 他在说自己没吃饱没吃好,为啥自家奶奶说到了迟意远,甚至说到了克里斯蒂娜,就是把自己给忘了? 苏小甜坐在一旁,看着苏小四一脸懵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苏奶奶则一面找人去接迟格过来,一面又忙忙活活的做饭,要给迟意远和苏小四接风。 因为这一番打岔,苏小甜最终也没有哭出来。 心情逐渐平复下来的他们,这才来得及叙旧。 苏小四也才有机会和苏小甜说说去国外搞营销的事,顺便问问大楼里铺面开业的准备工作等等的。 “四哥,你专心进货就行了,其他事情我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从今天开始,京城几家知名的报纸就会刊登招聘广告,我专门请了人帮忙一起面试,保证找到最合适的人来负责这些工作。” “还有二楼火锅店和烧烤店的配料,都已经十分完美了,肯定能一炮而红,等招聘的人到位之后,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可以上手。” …… 苏小甜将自己已经做好的工作都对苏小四讲了一遍。 苏小四都不得不感慨,苏小甜做的很完美了。 他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多了。 至于进货什么的,苏小四完全不担心。 他之前从德国采购了一批货物,已经提前发出了,按照时间,最多再有一周时间,就能到国内。 其他货物,他也有固定的供货商,不用十分操心。 真正说起来,最需要费心的就是四楼和五楼的服装区域了。 按照苏小甜的规划,四楼是女装,除了女装之外,还配套了首饰、化妆品等柜台。 总之,不管多么爱美的女人,只要到了四楼,基本上能保证一站式的采购。 而五楼,分别是男装区、儿童区、中老年区,除此之外,还有鞋帽区。 这些采购需要费一点心思,苏小四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就已经决定要去一趟榕城采购。 等这些事情说完了,苏小甜又问起他们在德国的情况。 苏小四也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 自然,为了避免苏小甜过于担心,他对自己刚到德国的时候遇到的那些困难都没有提,只是说,后来的时候,德国的民众如何喜欢卤香香的食品。 总之,苏家哥哥在妹妹跟前,统一的习惯就是报喜不报忧。 苏小四当然也不能例外。 在几个年轻人说话的功夫,最先过来的是杜同和两口子。 二人少不得又要拉扯迟意远念叨一阵子。 随后,苏桃花和沈自珍两口子竟然也过来了。 原来二人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好身边有车,直接将他们送过来的。 苏小甜看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清楚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便主动去帮苏奶奶干活了。 当天晚上,苏家又是非常热闹的一天,除了带着媳妇和孩子回娘家的苏首温和正在外地搞科研的苏三恭之外,苏家其他人都过来了。 这个晚上,好些人都喝醉了。 就连迟格这个已经好些年不喝酒的人,也难得喝了几杯。 如果不是苏小甜劝着,估计他还要喝到一醉方休。 苏小甜默默地帮迟格准备好了醒酒汤。 迟爷爷的身体不好,这些年,又因为连唯一的孙子都不能在自己身边,心情郁结之下,越发不好了。 如果不是苏小甜隔三差五准备一些药膳送过去滋补,就是风烛残年了。 迟格喝了酒,话也多了起来。 言语之中,都是对远在国外儿女的不满意。 除了迟念东两口子带着孩子回来过之外,其他一儿一女,到现在都不曾回国看看他这个老父亲。 这让老人家的心里十分难受。 可是,这样的难受,偏偏是不能对别人说的,不管多难受,都只能自己默默忍着。 这些年,迟格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多少与此有关。 迟意远将爷爷的话听在耳中,十分难受。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爷爷这是思念儿孙。 可是,他在德国的时候,也曾经尝试过与叔叔和姑姑沟通,让他们回来看望一下爷爷。 但是,都被拒绝了。 他们说,回国一趟,太耽误事情,而且花钱也多。 对此,迟意远很失望。 可他知道,他不能表露出来任何的失
相关推荐: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老师,喘给我听
寡妇门前桃花多
沦陷的蓝调[SP 1V1]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公子(H)
左拥右抱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