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今年都六十多了? 这么个小娃娃,还是的女娃子,能顶事不? “沈老师,她能行?”一个老人问沈自珍。 沈自珍是城里来的有大文化的人,可是,这个小姑娘,咋看也不像有大文化的人啊! 大夫要是弄不好,吃错了药就是草菅人命了。 “老人家,你且放心,小甜很有本事。”沈自珍自信满满地说道。 第658章 村子里的人对沈自珍这个来自城里有大文化的人还是很相信的。 但就算对沈自珍相信,对苏小甜这个小娃娃,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相信。 “今天在河边就是这个小姑娘和姓苏的男娃把小六子救回来的。” 这时候,一个女人忽然开口。 显然,这个女人今天是在河边看到了那一幕的。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落到河里,救上来的时候,人昏迷着,基本就救不回来了。 但今天小六子当时听说已经昏迷了,人最后还是被救回来了。 很多人却只是听说,并不曾亲眼看到,因此,也就只以为,小六子当时根本没有昏迷,是女人们慌乱之中看错了。 现在,这个女人忽然开口点出来今天就是苏小甜救人,并且说得信誓旦旦,倒是让人觉得有几分相信。 但不管怎么说,苏小甜可能是大夫这个想法,让正在焦急的人们真的找到了一点希望。 这些人中最激动的是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不是别人,却是安荣学的亲娘,也就是李桂花的婆婆。 老太太统共得了一儿一女,丈夫早亡之后,她好不容易才将儿女拉拔长大,谁知道两个孩子婚姻不顺。 女儿到了二十六才出嫁,五年时候,三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小六子。 儿子倒是成亲早,二十四岁结婚,第二年,儿媳妇就怀了孩子。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儿媳妇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就这么去了。 又过了两年,好不容易才给儿子寻摸了一个媳妇,刚过门不久,儿媳妇一病不起,不久就没了。 从此,儿子安荣学就落了一个克妻的名声。 之后,老太太花了许多心思给儿子找媳妇,一直到儿子三十四岁的时候,才又娶了一房媳妇。 她是真担心这个儿媳妇有什么意外。 好在,这个儿媳妇安安生生生了孩子,又平平安安地过了四年。 她以为儿子克妻这个名声可以摆脱了。 谁知道,一个意外,儿媳妇和外孙子都要保不住了。 老太太颤颤巍巍地靠近苏小甜,佝偻着身躯对苏小甜说:“小大夫赶紧上前看看,我这个儿媳妇和外孙子可还能……” 救回来这话,老太太都不忍心说出来。 万一救不回来,她儿子和女儿两家人以后只怕是都过不下去了! 老太太这辈子遭遇太多灾难,真的不想再见这一幕。 苏小甜忙说道:“奶奶,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给他们治。” 老太太听苏小甜说得坚定,不由相信了几分。 但只是转念之间,又开始担忧。 人已经烫成这个样子了,就算救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好好的。 前些年,隔壁村子就有一个发了一个晚上烧,第二天早上送到镇上,人是救活了,可到底傻了。 “小大夫,您可一定要好好给他们看看,要是治好了,老太太一辈子给你念经。” 刚说出这句话,老太太不由又捂住嘴。 小心翼翼地朝着周围看了一圈,好在,其他人都没啥反应,这才放心些。 苏小甜听懂了,只是淡淡地冲着老太太笑一笑。 才从那个拒绝谈牛鬼蛇神的年代过来,虽然已经开放了不少,但有很多人依然担心,万一说到了鬼神,会不会被抓起来。 苏小甜不打算继续耽误时间,毕竟,都已经半夜了,煎药还要不少时间。 她快步走到床上,一大一小两个人躺在床上,面色潮红,看得出来,这会儿很难熬。 苏小甜仔细地诊脉,确定两个人情况都不算特别严重,自己带的药差不多,这才起身。 “正好我来的时候带了几味药材,我这就抓药。” 苏小甜很快从包里的药材中抓出两副药。 看到苏小甜随身的包里竟然装着不少药材,众人都吃惊了。 莫非,小姑娘还真是个大夫? 要不是大夫,怎么可能随身带着药材? “这是退烧药,三碗水煮一碗,分成三份,大人两份,小孩子一份喂下去,一个小时之后,应该就能退烧。” 苏小甜可没有注意到其他人的想法,而是抓紧时间吩咐。 安荣学傻傻的接过药包,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可见,他这个时候慌乱以极。 最后,还是安荣华从安荣学的手中接过药包去煎药。 苏小甜思索着,虽然说,她开的药效果肯定不错,但煎药需要不少的时间,遂先摸出两颗退烧药给二人吃了。 “小大夫,我家这儿媳妇和外孙子情况咋样?” 安老太太亲眼看着外孙子和儿媳妇吃了药,这才敢问一句。 苏小甜笑着安慰:“奶奶,等会儿就好了,您别太担心,先坐下歇歇。” 老太太看着年龄也不小了,而且,身体好像不太好的样子,万一有个一差二错可不好。 一旁的人也忙安慰老太太让她坐下。 苏小甜看着这些人团结友爱的样子,不由又想起来以前在红心大队的时候。 虽然偶尔会有争端,但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很团结的。 不管是谁家遇到事儿,大家都会出手帮忙。 自从到了城里之后,倒是鲜少能有这样的情分了。 不过,现在大家还住在院子里,比起几十年之后,还是要好上一些。 沈自珍则在一旁与村子里其他的人说话。 也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总之是很热络的样子。 看得出来,沈自珍也喜欢这种自由和睦的环境。 “小大夫,您也坐下,别站着。” 有妇女端了凳子过来,也有人给苏小甜送了一碗水。 看得出来,他们这是将苏小甜当成真正的大夫看待了。 在乡下地方,对大夫还是十分尊敬的,甚至要称呼一声先生。 苏小甜是个女娃娃,他们没有开口称呼先生,但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她们给苏小甜的凳子就放在安老太太的对面,许是想着让大夫和主家能多说两句话。 苏小甜问:“奶奶,您外孙子的身体似乎不太好!” 这是她方才号脉的时候诊断出来的。 小家伙年龄小,但身体素质却很差,如果不好好调养,只怕也不是个长命的。 第659章 苏小甜想着,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看起来就很难受的小人儿,心里到底有些不落忍。 安老太太显然没想到,苏小甜就这么点儿功夫,竟然能诊断出小外孙身体不好。 她不由惊讶地问:“小大夫,您真的能诊断出这孩子身体不好?” 这是闺女胎里落下的毛病,导致小外孙从出生之后身体就不好。 因着这个,一家子人千般小心万般在意地呵护着,平日里就是一个不小心着凉也能吃上好几天的药。 苏小甜点头:“奶奶,我就是觉得,小孩子身体要好好调养,加上锻炼,肯定能比现在好一些,才随口问一句。” 听到苏小甜说能比现在好一些,安老太太心里那个激动啊。 “小先生,您说真的,您真的有办法能让小六子的身体好些?” 要知道,女儿和女婿都在城里工作,这些年,为了孩子的身体,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时间。 可是,一次次的充满希望到了最后,却在所难免的一次次失望。 两口子为了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也算是心力交瘁了。 要是这小姑娘真的能让外孙子好些,那就是他们安家的大恩人啊。 苏小甜可不知道老太太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反正她觉得自己能调理一番,就顺便说了。 如果人家不肯相信,苏小甜自然也不会勉强。 “奶奶,我只能说尽力一试,争取让这孩子以后生病的次数稍微少些。” 苏小甜并没有敢将话说到十分满,治病这件事,很多时候,其实都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 老太太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孩子能稍微好些就行。 苏小甜与老太太说了几句之后,转身就去看小六子和李桂花。 二人吃了退烧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能看得出来,这会子两个人依然十分不舒服。 苏小甜只能让人帮着继续用毛巾冷敷。 好在很快药就熬好了,稍微晾了一会儿,等不烫的时候,安荣学扶着妻子和外甥,在其他几个女人的帮忙下,给二人分别喂药。 这时候已经是半夜了,苏小甜真的有些瞌睡了,但病人还没有好转,苏小甜并不敢直接去睡觉,只能继续守着。 沈自珍那边也瞌睡了,但还是勉励坚持着。 这时候,苏小甜就想着,早知道就让三哥过来了,要是三哥在的话,这会儿就能让沈姑父回去先休息了。 虽然这些人看着都很和善,但苏小甜与他们并不是十分熟悉,自然不敢一个人留下来。 万一闹出一点是非,孤立无援。 好在,药喂下去不多时候,两个人呼吸逐渐平稳了,脸上的红晕也开始退散。 “婶子,你看,桂花嫂子好些了!”有人摸了一下李桂花的脑门子之后,惊喜地开口喊道! 苏小甜抬手摸了一下,果然,李桂花的脑门子已经没有之前那样滚烫了。 她忙就将手伸到小六子的额头上。 小六子人看起来好了一点点,但热度却依旧在。 可见,李桂花的身体素质好些,恢复得也快很多。 守病人的时间,是最艰难的。 不能高声喧哗,也不能默不作声。 终于,到了夜里两点多的时候,小六子的温度也逐渐的开始降下来。 苏小甜这才算是安心了。 因为小六子的身体实在孱弱,苏小甜还是十分担心。 如不是她前后摸了好几次的脉,确定小六子也在好转,她估计也要担心。 这时候,李桂花的症状已经平稳下来,而小六子好转。 这些守在周围的人都长舒一口气,安心了许多。 “谢谢你,小先生!”安荣学忽然过来,冷不防就跪在了苏小甜的面前。 苏小甜吓一跳,急忙朝着旁边躲了一下,算是没有受这个礼。 “荣学啊,可不能这样,小甜还是个孩子,受不得这样的大礼!” 沈自珍也被安荣学这突如其来的做法吓一跳,忙就拉住安荣学的袖子,打算将人拉起来。 可是,安荣学经历这一个晚上的担惊受怕之后,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感谢苏小甜。 他坚持要给苏小甜磕头。 “安大叔,真的不用这样,也是凑巧赶上了。”苏小甜忙客气地说道。 确实是赶上了,如果不是凑巧赶上他们正好来的话,大人明天还能不能救回来不知道,小孩子是真的没救了。 苏小甜又叮嘱了几句,他们天亮的时候给二人再喂一次药,便打算回去休息。 她年轻,也就罢了,沈自珍这会子已经坚持不住了。 总不能为了别人,让自己人跟着受罪。 村子里的人感谢苏小甜救命之恩,很是热情的将二人送到了研究基地的大门口,还要盯着二人进到宿舍里才肯离开。 而苏三恭虽然没有跟着过去,但一直也没有睡。 “早知道,我就该跟着你们一起去的,小甜,怎么样?人好些了吗?”苏三恭急切地问道。 苏小甜骄傲地瞪了一下眼睛说:“三哥你这是不相信我的医术?” 苏三恭捏了一下苏小甜的脸说道:“真是淘气!老师,你们怎么这么长的时间才回来?早知道我也跟着去才好,省得留在这里担惊受怕的!” 他听了沈自珍的话,没有跟着一同过去,后来想过去看看,又找不到路,只能在宿舍里焦急地等着。 这种滋味真难受,确实不如跟着一同过去。 “赶紧回去睡觉去,两个落水的高烧,难道你也想着生病?”沈自珍瞪了苏三恭一眼,自去休息了。 他这个老头子可不像年轻人,精神满满,还是早些睡觉吧! “三哥,你也赶紧睡觉去,明天一早,我们还要过去看看病人。”苏小甜催促苏三恭。 苏三恭忙说:“你赶紧回去睡觉,其他的明天早上再说,要是病人有什么不对的,她家里人会过来找你!” 三个人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安荣华回到房中,与媳妇两个人说起苏小甜已经将人救治过来云云的话,还在不断感叹,城里娃就是不一样,本事大嘞。 安荣华的媳妇对苏小甜这个小姑娘就更是多了几分敬仰。 第660章 翌日一早,沈自珍等人起床匆匆吃了早饭之后,就直接去安荣学家里。 他们过去的时候,一大一小两个人都已经醒来了,正在吃药。 看到苏小甜,李桂花认识,忙就挣扎要下床。 “小姑娘,谢谢你,昨天就是你救了小六子,后来又救了我们一命。” 苏小甜先将人摁回去,让人好好地躺在床上,这才开口:“婶子,您好好躺着,好不容易好点了,可别折腾。” 李桂花一心想起身表达对苏小甜的感谢,在她心里,苏小甜现在就像救命恩人一样。 要是没有这个娃,她和小六子两个人是不是活着还真是个问题。 二人正说话,又进来几个人。 为首的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 进门之后,先与沈自珍打招呼,显然也是熟悉人。 “小甜,这是通梁镇罗尚村的支书,安书记。” 科研基地就在罗尚村,沈自珍和罗尚村的村干部们很熟悉。 “这位就是小先生?我听村子里的人说了,医术高明。” 苏小甜听罗尚村的安书记这么说,忙客气道:“安书记您太客气了,我只是略通医理。” “小先生,不瞒您说,我们这里靠河近,每年都有孩子落水身亡。” “孩子只要落水昏迷,就算救上来,也没办法救回来。” 安书记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沉痛。 想到那些落水身亡的孩子,安书记是真的难过,那都是父母心头宝啊,就那么没了。 他听说小六子昏迷之后,被这个懂得医术的小姑娘给救回来,就动了一点小心思。 他希望村子里能有一个人跟着苏小甜学一学这门医术。 如果村子里能有人掌握这本事,孩子们是不是会少一点因落水死亡的? 可这种事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这是人家的本事,怎么好意思直接开口要? 要了,小姑娘愿不愿意给? “每年都有孩子落水?” 安书记叹了口气。 “去年,我们村没了两个娃,前年没了三个,今年,也已经两个了。周边村子也不少,孩子没了,家里的大人也就丢了半条命了。” 安书记想到这些的时候,十分痛心。 这几年他想了不少办法,可终究没有太大的用处。 天热的时候,男娃们就喜欢往水里面钻。 打过了骂过了,还是钻水里,就算知道每年都有孩子落水身亡,可孩子就是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 尤其是放假不上学的时候,家里大人们忙,更是管不住这些猴孩子。 苏小甜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有些惊讶。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落水没有救回来? “怎么会这么多?”沈自珍先一步问出了苏小甜想问的话。 苏小甜凝神听。 “救上来的时候都昏迷了,等大夫过来,好好的孩子……”安书记不忍心说下去。 娃儿都是好娃啊! 就算皮一点,也不该这么早就没了。 “急救并不难。”苏小甜忍不住说,并不需要等大夫来,村子里其他人完全可以做。 安书记听到苏小甜这话的时候,两眼都要发光了。 这孩子是个什么意思? “小先生,我们这里没人懂医术。您能不能?” 安书记说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几乎不敢说下去了。 “我将急救的法子给你们教一下,以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救孩子了。” 安书记没想到苏小甜都不等自己说完,直接就答应了下来,高兴的一张脸上像是绽开的菊花一样。 “太好了,太好了,小先生,真是太谢谢您了,我们村子有福了!” “小甜,你今天就给他们教一教,我和三恭先去田里看看。”沈自珍笑得温和。 他早就猜到,这孩子肯定会愿意教。 “好。安书记,您安排几个人,我给你们说一说要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嗯,最好有男有女。” 苏小甜想一想,这个年代,如果让一个男人给一个女人做人工呼吸,大概不太好,还是男女都选几个教导一下。 省得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耽误救人。 罗书记原本想着,苏小甜能教一个人就已经不错了,谁知道还愿意教导好几个人。 “小先生,我这就去安排,找几个机灵的男女一起学,你放心,我们村子里的人都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 “恩德算不上,就是举手之劳。”苏小甜忙说。 简单的急救方法,真的算不得什么,能帮到人最好。 到底还是现在这个时间太落后了,再过几十年,这些急救措施大家都知道。 苏小甜这话说得客气,周围的村民们都十分开心。 一个个脸上都是欢喜的神色。 对苏小甜也越发的喜欢了。 小姑娘长得漂亮医术好,还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怎么能不让大家喜欢? “小先生,中午去我家吃饭,我让我婆娘准备好饭好菜。” 安书记也想不出其他的方法感谢苏小甜,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表达感谢。 苏小甜忙就推辞。 安书记哪里能答应,无论如何都要邀请苏小甜等三个人去自己家里吃饭。 人家把吃饭的手艺都教给他们了,怎么可以不有所表示? 第661章 苏小甜等几个人推辞不过,只能答应中午去安书记家里吃饭。 安书记高高兴兴地安排这件事去了。 不多时候,四男四女八个人到了安荣学家里。 这八个男女都是村子里学历比较高,平时反应快,聪明的这一类人。 其中包括了安书记的儿子,安书记已经对八个人说了,要好好的学习,务必要学会。 还说了,人家愿意教导,那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这样好的机会。 村子里连年都有人溺水,这些人也知道轻重,都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学习的。 可看着苏小甜这么小的年龄,大家都觉得,这孩子真的是个大夫吗? 好在,这些人都是村子里的,相信村支书的判断能力。 既然安书记说了,小姑娘懂得医术,那就一定懂得。 几个人互相认识了一下之后,苏小甜便劳烦安荣学将家里的院子让出来做临时教学场所。 安荣学自是没有不答应的,家里人刚才受了小甜的恩情。 何况,人家现在教导村子里的人学习溺水急救的方法,也是为了他们村子的人以后能更加安全一些。 苏小甜有模有样地将几个人叫在一起,开始教学。 别说,苏小甜这样子,看着还真有小老师的模样儿。 村子里的好些人都过来围观,他们觉得,多看看总没有错。 安荣学也站在一旁学习,就连李桂花也忍不住凑在窗户跟前多看了几眼。 只是,她高烧刚退,不能出门,否则一定站在外面去看。 苏小甜找了一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年轻姑娘,叫做秀红的配合她给大家做示范。 “将人救上岸之后,我们先拍打溺水者双肩,并大声呼喊,确定溺水者是不是还有意识。” “接着就要进行第二步,进行控水,把患者的面部朝下,身体垫在腿上,拍打背部,尽量将水控出。” 苏小甜一边说话一边将秀红压倒在自己的腿上,让秀红摆出面部朝下的状态,然后拍打秀红的背部。 秀红冷不防就被苏小甜压倒,很是奇怪这小先生的力气怎么会这么大。 苏小甜一个小姑娘,将另外一个看着比苏小甜还要高大壮实的姑娘轻轻地压在自己腿上的时候,大家忍不住奇怪。 他们可都看明白了,秀红并没有配合,完全就是被苏小甜给压倒的。 秀红可是村子里有名的铁姑娘,从十几岁开始,力气就很大,掰腕子,一般的男人都掰不过。 “我们村子里如果有水牛的话,也可以将人放在水牛背上,还是面部朝下,颠一颠的效果也是一样。” 苏小甜想了想又说这么一句。 这个众人都是知道的,毕竟,以前老一辈人也曾经这样做过,只是,效果好像不大。偶尔确实有救活的人,但很多人还是没了。 “控水之后,我们还要查看一下落水者的呼吸和脉搏,用手触及颈动脉,即喉结旁两横指处,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如果没有呼吸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不做心肺复苏,就算控水,也未必就能将人救活。” 苏小甜接下来的这一段话,算是将众人的疑惑解释了一部分,但对于什么是心肺复苏,这些人还是没听懂。 没听懂不要紧,苏小甜接着讲后面的内容。 “心肺复苏的第一步,就是要开放气道,我们要先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呕吐,需要将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毛巾清除呕吐物。” “如果溺水者的口鼻中有污泥杂草,会影响后一步的救治,还会给溺水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这一步千万不能省略。” 苏小甜一步步讲解得很仔细。 接下来,就是要进行人工呼吸的讲解。 到底是乡下地方,就算是一个姑娘对着自己做人工呼吸,秀红还是被羞红了脸。 围观的人也红了脸,咋还有这样的动作呢? 众目睽睽之下,多难为情啊。 苏小甜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诸位可能会有各种顾虑,我才会让安书记安排的人有男有女。但大家一定要记得,关键时候,这是救人。不管什么时候,生命是最重要的。” 众人听了这话,觉得没毛病,不管什么时候,人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连命都没了,还害羞个什么劲儿啊! “小先生说得对,大家学会了以后,关键时候,绝对不能因为害羞错过救人的机会!“ 安书记当然知道,做出这种嘴对嘴的动作,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救人的时候,哪里顾得上这些。 村子里的人开始的时候,还有点羞赧,一个个都不敢抬头看,但是,听了苏小甜和安书记的话之后,都点头。 “小先生说得对,这是救人,又不是搞破鞋!” “是嘞是嘞,救人要紧!”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了几句,苏小甜看大家基本都能接受了,这才开始讲解胸外按压这个程序。 苏小甜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程序,力争让大家听过看过之后,脑子里就能有一个概念。 等苏小甜将这些程序都讲解完了,众人听得一片茫然。 苏小甜又让两个人一组开始练习。 而她自己则在一旁指点着众人的动作。 果然是村子里选出来最聪明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苏小甜指点了几次之后,果然都很快掌握了要领。 只是,在嘴对嘴的时候,这些人到底是有些下不去口。 苏小甜坚持让他们一定要做到位,毕竟,这是救人的事儿。 这些人红着脸做了个大概。 苏小甜也知道,这是难为人的事儿。 她看众人做得差不多了,也没有继续,而是又着重讲解了一遍要领,又让众人自己体会。 到底也是一个小姑娘,更多的话,她自己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村民们对于这些虽然羞赧,但也能听得进去。 至于原因,不外呼就是这几年里,村子里已经有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 他们对这一次的学习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以后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一转眼,一个早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些跟着苏小甜学习的人也学得差不多了。 安书记便邀请苏小甜去自己家里。 “沈老师和小苏同志我已经打发人去请了,他们很快就过来,小先生,您先过去吧。” 安书记现在对苏小甜的态度,那就一个恭敬。 甚至,这态度就是比对沈自珍的态度还要恭敬上几分。 虽然说,沈自珍是为了研究粮食种子,可能会让他们的粮食增产,但到底还没见到成果。 苏小甜讲解的这个不一样,他们立刻就能看到很明显的效果。 孰重孰轻,立刻就能判断出来。 当然了,这只是暂时的。 安荣学家里也想邀请苏小甜在自己家里吃饭,但安书记坚决不同意。 理由就是安荣学家里现在有病人,还是等病人休息好了,再请小先生吃饭。 对此,安荣学也只能应了。 自家媳妇还病着呢,只靠老娘一个人做饭,确实做不出啥好的。 还是等媳妇身体好了,做一桌子菜招呼小先生和沈老师他们。 安书记安排家里的女人和村子里其他两个做饭做得好的女人一起准备了好些丰盛的饭菜。 这样的待遇,简直算是村子里最高待遇了,就是镇上的领导来,安书记也从来没有如此郑重其事过。 不得不说,用心安排了就是不一样。 苏小甜才走到安书记的家门口,就闻到了从院子里飘出来的缕缕香味。 第662章 “这就是我家了,听说小先生要在这里留一段时间,闲暇的时候,可以过来玩。我的大孙女今年也有十几岁了,或许能和小先生说说话。” 安书记很希望自家的孙女儿能和苏小甜这样优秀的人接触。 他好歹在村子里当了多少年的干部,怎么可能不知道,与优秀的人接触会变得优秀。 可村子就这么大,优秀的人并不多,加上孙子孙女们的年龄小,他一直也没给孩子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标杆人物。 苏小甜的出现,让安书记瞬间找到了这样一个人。 他估摸着苏小甜的年龄应该和自家大孙女差不多。 苏小甜这些年在城里,没有风吹日晒的,皮肤吹弹可破滑滑嫩嫩的,在安书记的眼中,可不就和十二三岁的孙女差不多年龄。 对于安书记的热情,苏小甜不好说其他,只能应下。 他们进门,就看到院子里竟然有好些人在。 四五个人正在桂花树下坐着聊天。 苏小甜下意识觉得,这些人应该不是安书记的家人。 原因自然是穿着打扮不太一样,这些人清一色地穿着干部装。 这个年月的农村人,哪怕就是村干部,也很少舍得花钱买这样齐整的衣裳穿。 果然,安书记看到这几个人之后,先是一愣,随后忙就小跑过去,冲着几个人弯腰握手。 “安书记,这个小姑娘看着面生得很。” 其中一个人正好瞥见苏小甜,便问了安书记。 安书记忙就介绍:“梁镇长,这位是从北京来的小先生,跟着沈老师一起来的。” 对于安书记将苏小甜介绍为小先生,显然让在座的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一个小姑娘叫小先生? 他们当然知道,这里会把有学问的人称呼为先生,也会把大夫和风水先生这些都称之为先生。 可是,小姑娘年龄这样小,不可能是风水先生,也不可能有大学问。 自然,一样不可能是个大夫。 谁家大夫不是胡子拉碴的? “小先生,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咱们通粱的梁镇长,这位是钱书记,这两位是杜主任和贺州同志,他们都是我们通粱镇上的干部。” 几个人听到苏小甜是来自京城的人,已经高看几分。 毕竟是从皇城根来的人,见识肯定不一样。 却没想到,安书记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竟然对苏小甜用了敬称,这就让他们看不明白了。 “安书记,这位是什么身份?” 贺州是村上驻点的干部,忙就凑近安书记跟前多问一句。 安书记可不是没见识的人,不至于见到一个从京城来的人就用这样的敬语。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小姑娘的身份不一般。 难不成,这个小姑娘是大儒
相关推荐:
我是风烛山第一菜鸟(NP)
穿到高H后宫游戏里怎么破(H)
[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探春录(古言集)
诱惑竹马的日子(H)
朝昔(1v2)
无脚鸟(小妈文学 现代 纯百)
江边水行(H)
老婆变妓女
好奇心(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