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DID短篇合集(绑架强迫bdsm等) > 第112章

第112章

二十天之前寄出来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到现在才收到,但大佬对苏家的孩子是真关心。 郭校长并不知道,因为常慧云闹这一场,教育局的领导为了这件事,和段前进吵了一架。 更不知道,段前进因为这件事被县里的领导叫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差点儿连局长的位置都丢了。 总之,段前进觉得,自从常慧云闹了一场之后,他时时处处都不顺心。 为此,他没少折腾常慧云,每次回家,对常慧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常慧云也没想到,只是收拾几个从乡下来的小毛孩子,竟然会惹出这样的事端,她再也不敢闹腾了。 这些背后发生的事,苏小甜兄妹都不知道。 但苏小甜觉得,郭校长对他们兄妹越来越关心了,甚至可以说十分照顾。 郭校长的照顾在苏小甜看来,可以算事无巨细了。 这好像超出了一个校长对学校里学生的关爱。 学校里的老师们当然也发现了郭校长的改变,可是,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能理解。 苏家的孩子们太优秀了。 毕竟谁家能出几个像苏家这样出色的学生。 换了他们当校长,也会把这几个孩子当做宝贝一样地照顾着,不让受委屈。 有了郭校长的照顾,苏家的几个孩子在学校里再也没有受过委屈。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们自己本身够努力,武力值出众,学习一样出众。 学校里的同学们谁日子过得不舒服了,才会去找苏家兄妹的茬儿。 就在他们认真努力读书的时候,接到了苏满秀的信。 娟秀的书写,让人看着很舒服。 苏满秀除了问候家里的人之外,说了一下自己一家子人的情况。 他们已经在南边安顿下来了,除了热和饮食上的不同,并没有太多不适应。 同时,苏满秀还说,已经开始着手修改文稿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修改完成。 又说了,等修改完成之后,就会寄过来给苏小甜看。 苏奶奶不识字,苏小甜一字一句地读给苏奶奶听。 “乖宝啊,奶是不是也应该努力学习?”看不懂信的苏奶奶忽然发出感慨。 这封信,她拿着翻了好几遍,除了零星几个字,她都看不懂。 虽然苏小甜念了一遍,但总觉得隔了一层,要是能自己看那就好了。 苏小甜显然没想到,苏奶奶会忽然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但是,如果苏奶奶真的能学习,也是好的。 苏小甜欣然答应教苏奶奶读书识字。 苏奶奶也是兴致勃勃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苏小甜觉得,自己肯定能教会苏奶奶读书。 苏奶奶一样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学好。 然而,开始教之后,苏小甜就彻底凌乱了。 一个字教了二十多遍,苏奶奶还是没记住。 等她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字之后,苏小甜着手开始教导下一个字。 结果,等第二个字记住之后,回头再看第一个字,苏奶奶又忘了记。 如此反反复复了半个月时间,苏奶奶记住的字也不过十几个。 苏奶奶失望了,苏小甜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苏小四兄弟们看着苏小甜和苏奶奶,第一次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终,不忍心小妹被奶奶这样折磨的兄弟几个决心,他们排班,轮流教苏奶奶学习。 然而,就在开始教之后,兄弟几个人悲哀地发现,他们自己挖了个大坑将自己给埋了。 苏奶奶跟着苏小甜学习的时候,态度良好,就算反反复复的没有记住一个字,也不会恼火。 但是在孙子们教她读书的时候,待遇完全不一样了。 “苏小四,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你说,这一个字,你怎么就总是教不会呢?” 苏小四凌乱了,什么时候,教的人有错了? “苏小五,你能不能说清楚一点,我咋觉得,你这次说的和上次不一样?” 苏小五凌乱了,他错了还不行吗? “苏小六,你今天没吃饭啊,说话声音这么小,我啥时候才能学会?” 苏小六凌乱了,躲在角落里默默哭几声去! 总之,孙子们没有一个不被批判的。 以至于,他们见到苏小甜的时候,都是两眼泪汪汪。 他们错了,就不该心疼妹妹。 如果他们不心疼妹妹,就不会给这么多机会让奶奶骂! 苏小甜都忍不住为几个哥哥哀叹了。 分明是奶奶自己学不会,为啥就变成哥哥们不认真教了? 算了,还是她自己教奶奶吧。 哥哥们需要多出一些时间读书。 苏小甜十分有耐心地教导苏奶奶,苏奶奶依然学不会。 可是,她舍不得怪苏小甜,还是只能不停地骂几个孙子。 “这几个小兔崽子,就没想着好好教我。” “看我小甜乖宝多好,他们一人教了我两天就放弃了。” “奶的乖宝啊,还是你真疼奶奶!” 苏小甜每天听着苏奶奶的碎碎念,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虽然不是骂她,可这样,她也不好受啊! 只是,让苏小甜十分奇怪的是,为什么奶奶一直都没有说愿意放弃读书识字的想法? 学不会了不应该要放弃吗? 苏奶奶可不知道,小孙女心里的真实想法。 她和这些字彻底杠上了。 不认识不要紧,多看几遍。 不会写也不要紧,多写几遍。 苏奶奶这样认真努力,连苏老三都没想到。 他觉得惊讶,他娘已经六十岁了,咋还这样努力,总不能是想着去读大学吧? 苏奶奶瞪了儿子一眼,不稀罕跟他说话。 倒是梁秀和齐良英妯娌两个人,没少夸苏奶奶,这让苏奶奶找到了不少的自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六月底了。 高考在即,县城里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紧张了起来。 这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次高考。 郭校长十分遗憾,今年的高考,苏家没有孩子参加。 他们学校今年的成绩应该不会很好。 不止是郭校长,就是苏小甜也是有一点点的遗憾。 四哥、五哥要等到明年才能参加高考。 迟了一年,也不知道要错过多少。 但很快,苏小甜也就释然了。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她明白。 虽然四哥和五哥这两年也在认真努力地学习读书,但基础太差了。 要是拔苗助长,就是考上大学,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 苏小四和苏小五两个也清楚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 不理会那些为了前程和未来拼搏的高考的学生,苏家兄妹们考完试之后,也不等成绩,早早地出发回红心大队去了。 小半年的时间没有回去,还真是想念红心大队了。 县城虽好,对于几个孩子来说却非久居之地。 乡下长大的孩子,更喜欢去山上寻摸好玩意儿。 半年时间没上山,他们想念山上的野果子,也想念山上的野味了。 苏奶奶更希望赶紧回去了,虽然已经在县城里住了一年时间,可老太太依然不习惯县城里的生活。 甚至因为连个能唠嗑的老姐妹都没有,苏奶奶心里就是一个词,憋屈! 她也更愿意回到红心大队去,许久没见的老姐妹们,说说话多好? 苏奶奶带着孙子们回去,几个孩子像是放归森林里的兔子一样,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日一早,在苏小四和苏小五的带领下,几个孩子上山去了。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果子有很多,野草莓之类的,遍地都是。 这段时间,许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大队里对山林的管控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 大队里也有一些社员们开始上山,但他们上山的收获确实不多。 也就是能弄几个野果子之类的,慢慢地,上山的人越来越少。 但还是有几个人会每天上山摘点儿野果子和野菜之类的。 这些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将东西送到镇上去。 这段时间,镇上的黑市重新开起来了,不少人都会去镇上卖点儿家里用不到的。 对此,苏长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 红心大队的社员们条件好,鸡蛋和肉都比较富裕,做点小生意也没啥。 几个娃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李柱子。 李柱子和苏家关系一直都不错,看到几个娃,十分热情地上前说话。 “柱子叔,您也上山?”苏小甜乐呵呵地问。 “是啊,上山看看,能不能寻摸点儿啥换点儿钱。” 李柱子两口子都是勤快人,只恨不得能多点儿办法赚钱。 “柱子叔,其实,不一定要自己上山才能赚钱。”苏小甜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说。 李柱子很奇怪,不上山,那怎么赚钱? “柱子叔,咱们红心大队最不缺的就是鸡蛋了,可是,家家户户的鸡蛋也不多,专门去县城一趟也做不到。要是有人将鸡蛋都收了,一枚鸡蛋赚上一分钱,算下来都不是小数目。” 李柱子十分惊讶,还能这样做? 不过,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一个鸡蛋赚一分钱,每天要是能收一百个鸡蛋,就能有一块钱。 一年四季下来,能赚三百多块钱,这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李柱子越算越觉得心里美得不行。 他只要闲下来就上山,但跑了多少趟,也没赚到几个钱,不如小甜说的这个。 “小甜啊,你真是小福星,我咋就没想到嘞?” “柱子叔,既然决定了,就先做起来。”苏小甜笑眯眯的说道。 现在还叫投机倒把,但过一段时间就不一样了,这是正经的中间商呢,赚个差价没毛病。 李柱子走了两步,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问:“小甜,县城里现在啥情况?有没有人查投机倒把的?” 这个事,李柱子还是要先问清楚,别没赚到钱,到最后再将家底子都赔进去。 “最近情况还好,以后应该会更好。”苏小甜话没敢说得十分满,只是含糊了一句。 这时候,正是赚钱的好时候,她觉得,也该寻思让自己家也赚钱了。 虽然家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工人,可算下来,赚钱不多。 现在看起来,工人铁饭碗,旱涝保收。 但等过两年,就不一样了。 第174章 果然,从第二天开始,李柱子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收鸡蛋了。 红心大队的社员们家家户户都能存一些鸡蛋。 只是每一家的量都不大,专门去县城里卖有点不划算。 李柱子收购,他们也很乐意。 尤其是李柱子因为资金问题,收购的数量并不大。 饥饿营销就是这样。 有些人本来还在观望,听到李柱子竟然只收了三百个鸡蛋之后,着急了。 “柱子,你可不能这样,咱们都是一个大队里的,你咋能收了别人不收我的?” 李柱子是个实诚人,当下便不好意思地说:“婶子,不是我不收您的,实在是没钱了。” 听到李柱子真的没钱,拎着十几个鸡蛋的妇女也没别的办法。 只能拎着鸡蛋回家去。 临出门的时候,还没忘记问一句:“真的没钱了?” 李柱子哭笑不得地说:“真的没钱了,婶子,我骗您干啥?” “那你改天要是收鸡蛋,可要记得先想着我啊!”中年妇女又多叮咛了一句。 李柱子忙就应下来。 柱子媳妇看到自家男人一口气收了三百个鸡蛋,竟是将家里的钱都花出去了,多少也有些担心。 “他爹,这要是卖不出去,可咋办呢?” 虽然老苏家的人都挺好,对李柱子也好,可她还是担心,就凭一个小丫头的一句话,就花出去这么多的钱,万一亏了咋办? “没事,我拿去县城,应该能卖出去。”李柱子没有想这样多。 他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据说,老苏家的人都听苏小甜的。 据说,苏小甜说的话听了就能顺利。 柱子媳妇还是不敢相信,但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她心里也是抱着万一就成了的想法。 李柱子晚上又去了一趟苏家。 苏奶奶也听说李柱子花钱收鸡蛋的事儿,忙就问为啥要收鸡蛋。 “这不是想着赚点钱,家里两个娃,还有我老丈人,开销不小。”李柱子憨厚地笑着说:“婶儿,我今天来,就想找小甜问问,这些鸡蛋去县城的什么地方卖合适些。” 苏小甜和苏小四苏小五两个人去牛棚了,刚回家就听到李柱子这句话。 “柱子叔,我听说您今天收了不少鸡蛋。” “我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也就只收了三百个鸡蛋。”李柱子十分不好意思地说。 苏小甜觉得李柱子是个很有魄力的人,这样的人,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是贩卖鸡蛋,似乎有些屈才,或许还能干点儿别的。 “柱子叔,我有个想法,您听听,觉得可行不。 “啥想法?”李柱子果然十分感兴趣。 “鸡蛋虽然好出售,但我听人说,您是按照市场价收购的,要加价卖出去虽然也可行,但赚钱怕是不多。” 李柱子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才来找苏小甜的。 “我算了一下,除去车费,一天下来,怕是也赚不到几个钱。” 这还是要顺利将鸡蛋卖出去的情况,如果鸡蛋卖不出去,只怕要赔钱。 “我觉得,您将鸡蛋加工一下,去县城的车站卖。咱们县的火车站上个月开的,就去火车站,肯定能卖出去。” 李柱子没明白苏小甜话里的意思。 鸡蛋加工一下?难道要煮成荷包蛋? “咋加工啊?”李柱子还没问,苏奶奶已经开口了。 老太太对这个事倒是十分有兴趣。 “加工成茶叶蛋。” 苏小甜也是想起后世那句“研究炸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这个想法。 据说,最先发家的一批人里,就有卖茶叶蛋的。 “这能行?只是,我也不会煮茶叶蛋啊!”李柱子苦恼地说。 白水蛋还行,但是茶叶蛋,真的不会。 “我会,以前跟着人学过,只是这几年,也没机会煮茶叶蛋。”苏奶奶立刻开口。 这手艺都荒废了好多年了。 说起茶叶蛋,她都觉得馋了。 苏小甜没想到,自家奶奶还是有手艺的人呢。 她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说:“奶,要不咱和柱子叔合作?” 赚钱的差事,不能拱手让人。 之前还想着怎么赚钱,这不是就来机会了? 李柱子和苏奶奶两个人齐声问:“怎么合作?” “柱子叔负责收鸡蛋送到县城里,奶奶您负责煮茶叶蛋,我和哥哥们去火车站卖茶叶蛋。” “这能行?”苏奶奶迟疑地问。 茶叶蛋是好吃,可是要价肯定也不低啊。 鸡蛋现在市价九分钱一个,要是能一毛钱一个卖出去,一个鸡蛋能赚一分钱。 要是加工成茶叶蛋,一毛钱卖出去,有可能要亏钱。 “能行不能行的,咱们试试啊!”苏小甜是个胆子大的。 “一个茶叶蛋一毛五分钱,一个白水煮蛋一毛两分钱。要是有可能,咱们再蒸点馒头包子一起卖,会赚更多。”苏小甜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 “不行不行,你跟你哥哥们懂个啥啊,再被人给骗了!” 苏奶奶觉得,孙子孙女们也没见过啥世面,万一被骗了咋办? 更可怕一点,要是遇到个拐子啥的,将人都拐跑了,上哪儿找人去? “奶,没事,我们一起行动。”苏小四十分激动地开口。 他觉得这事儿太值得做了,能赚钱啊,大好事。 “你个小兔崽子,懂得个啥?”苏奶奶瞪了一眼孙子,骂道。 苏小四不敢说话了。 苏小甜上前抱住苏奶奶的胳膊说:“奶,您就让我们试试吧。” 她一面说话,一面扭股糖一样地摇晃着苏奶奶的胳膊。 苏奶奶被小孙女缠着没法子。 “你柱子叔还没同意呢。” 李柱子清楚,苏奶奶这是禁不住苏小甜纠缠,答应了,忙应下说:“婶儿,这事儿我看成,那我就负责收鸡蛋。” “柱子叔,咱们先试试,这事儿应该能成。要是成了,一个鸡蛋您抽一分五,您看成不?” 苏小甜觉得,亲兄弟明算账这话没毛病。 苏家和柱子叔家里关系虽然好,但也要事先说清楚,省得到了将来有纠纷。 没见后世那么多亲兄弟为了钱还反目成仇的? “这太多了吧?要不,一个鸡蛋给我一分钱?”李柱子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一个鸡蛋一分五,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就按照一个鸡蛋一分五吧,一天如果能卖出去三百个鸡蛋,柱子叔你就能得四块五,除去车费,还能赚三块多。” 苏奶奶也说:“你每天走东跑西的,可要花不少力气,这个钱你该拿。” 李柱子也就不多说了。 既然定下了要卖茶叶蛋这事,苏奶奶立刻决定,第二天就带着孙子孙女们回县城去。 苏爷爷听到苏奶奶又要去县城的时候,很是不满意。 “这才回来没两天,咋又要回去了?县城就那样好?” 苏奶奶看着苏爷爷这一副气呼呼的样子,乐了。 “老头子,你这样子,咋这么好笑嘞?” 苏爷爷更生气了,怎么就好笑了?怎么就好笑了! “我好笑,你说说你,一个女人,成天不着家,是个啥意思嘛!” 苏爷爷越想越生气,咋自家这个老婆子野心这么大嘞? “老头子,你也别生气了,要不,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县城?我寻思着,光几个娃去火车站,我还有些不放心,你跟着也能看着点!” 苏奶奶明白苏爷爷的心思,也难为老头子一个人在家里,大儿媳妇又忙着,估计吃饭都不及时。 因此,她才想着,要不带着苏爷爷一同去县城里。 苏爷爷没想过去县城,在这山窝窝里大半辈子了,他可没兴趣去城里。 “你之前不是还念叨着在县城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咋这个时候又想去了?” “这不是为了赚钱?” “投机倒把的事儿,让你说得光明正大的。”苏爷爷可不赞成。 万一没赚到钱,再被抓起来。 “爷爷,您就放心吧,现在县城里不少人都在做一些小买卖,都没人管。” 苏小甜忙开口打消苏爷爷的顾虑。 苏爷爷看着小孙女,不放心地问:“乖宝,你说真的?真的没人管了?” 咋想都觉得不可能,这都管了这么多年了,忽然就没人管了? “真的,爷,您去看看就知道了,我们学校门口都有人做小生意了。” 苏小四表现得十分激动,赚钱这事儿,想起来他就觉得热血沸腾。 苏爷爷迟疑了一下,还是不敢相信。 “我不去,去县城干啥?成天对着个四方的院子。” 苏小甜看着苏爷爷扭扭捏捏的表情,笑了。 没想到,爷爷竟然还有这样扭捏的时候呢。 “爷爷,您可一定要跟着我们去。有您在,我们能放心不少。”苏小甜又开始对着苏爷爷撒娇。 苏爷爷本来就已经动心了,但因为刚才怪过苏奶奶,这会子不好意思。 苏小甜给了台阶,苏爷爷立刻顺着台阶下来。 “那我就跟着你们去看看,不过,我没打算多待,就几天!” 一起生活了一辈子,苏奶奶哪里能不了解苏爷爷的性格。 她笑嘻嘻的说道:“知道了,就几天就回来。” 老两口商量好了,这才给儿子和媳妇说了。 苏老二很是反对:“爹,娘,你们都多大年纪了,还干投机倒把的事儿,要是被抓起来了,可要受罪。” “就是,爹,娘,您二老好好在家多好,咱现在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王香花没多想,就是觉得让两个老人这把年纪还去赚钱,很是不合适。 “日子能过下去?”苏爷爷冷哼。 “你们咋不想想,娃们越来越大了,小四小五明年也要去读大学,再往后一年两三个上大学的,都要花钱。” 苏小甜听苏爷爷这样说,忍不住咋舌。 这话说的可真有底气,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估计要吓坏。 一年两三个大学生,这话,也没谁了。 看起来,爷爷对他们兄妹还是十分自信的嘛! “等大学毕业了,不得娶媳妇啊?一个娃百十块钱算少的,我看这形势,过上几年,一个娃估计要三五百块钱。” “上头九个男娃,就是几千块钱了,咱家就小甜一个女娃,咋也不能亏待了,肯定和哥哥们一样。”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买房子,那花钱就更多了!啥都不想!” 苏爷爷一样样的说着,还用嫌弃的眼神看着两个儿子。 啥都不会干,就知道生儿子。 生了儿子也不知道要准备彩礼钱的。 苏小甜乐了。 爷爷这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啊。 嘴上说这呀那呀的,心里竟然想了这么多。 苏老二也傻眼了,是啊,从来没想过,家里后面还有这样多的开销呢。 “爹,我错了!” 苏老二就差泪流满面了。 听老爹这样说,他也觉得,自己真是太不尽职尽责了。 咋都没为儿子们想想? 他家可是四个儿子嘞! 王香花也没想到这些,不敢说话了。 苏老大说:“要是外面现在有人做小生意,咱也可以试一试。” 自从红心大队有了养鸡场和养猪场之后,苏老大的想法变了很多。 靠着庄稼地,吃饱都难,就别说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了。 做人,还是得胆子大一点。 说不定,这是个机会。 “大爹,您同意?”苏小甜欣喜的问。 没想到,家里还有人有这样的见识,上辈子,怎么就没见家里抓住机会发家致富呢? “我有啥不同意的?不过,要小心些,有不对立刻撤,关键时候,东西丢了都行。”苏老大又道。 现在可不是以前了,以前有陈子安在,就算有啥事儿也有人照应着,现在可不一样了。 苏爷爷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老大说的对,咱们要小心些,不管咋样,都不能让人出事儿!” “可是,你们老的老,小的小,让你们去赚钱,咋想都不对啊!”苏老二还是觉得这事儿不能这样做。 “有啥不对的?老子不去,你去啊?” “要不我去吧!”苏老二还真就提议。 “靠你赚钱,不靠谱,你还是乖乖在养猪场干着吧!” 苏爷爷嫌弃的说完这一句,转身回堂屋去了。 和这俩儿子说话,咋这么累心嘞? 苏老大和苏老二看着老父亲的背影,忍不住对视一眼。 他们就这样被嫌弃了? 算了,不管了,由着爹娘吧! 第175章 很快,迟意远就听到了苏小甜要回县城去的消息。 少年很是不舍。 就算到了如今,他仅有的朋友也只有苏家的几个孩子。 看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 月光皎洁,清辉似轻纱薄雾一样笼罩人间。 乡下的月色美极了! 美丽却十分清冷。 如此美好的月色,迟意远却眼底酸涩,有种想哭的冲动。 这些年了,他无数次想哭,可是到了最后都没哭。 可他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有苏家兄妹在的时候,他还没觉得有什么,但这一年,苏家兄妹去县城读书,他更加孤僻难受。 “小远,不开心吗?”迟格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迟意远的身后。 迟意远回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爷爷。 月光下的少年,是冷漠的。 “爷爷,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 迟格愕然之后,缓缓摇头。 “爷爷,我们还有回去的一天吗?” “有,小远。”迟格摸一摸孙子的头发,说道:“一切总会好。” 迟意远想说,这话说了一年又一年,他不敢再相信了。 就在这时候,忽然听到大队长的声音。 皎洁的月光下,都能看出苏长久脸上的激动。 “杜老,杜老。好消息啊,好消息啊!” 苏长久粗犷的声音带着一股子厚重。 “什么好消息?”杜同和从小屋子里钻出来,笑着问道。 “上面让你回城,杜老,你要回去了。” 苏长久十分激动,声音很大,几乎是喊出来的。 杜同和手中的瓷碗掉在地上滚了好几个圈儿,里面的水泼在地上。 真的? 这是真的吗? “杜老,真的,千真万确,我刚从公社回来,连家都没回,第一时间就来找你了。”苏长久上前握住杜同和的手,激动万分。 杜老是对红心大队有功劳的人,他当然希望杜老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能回去最好不过。 杜同和激动的眼泪瞬间澎涌而出。 迟格看着这一幕,心中百味陈杂。 他用力握住了迟意远冰凉的手。 后面来的都回去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如果只有他自己,一辈子留在这里过山居生活没有什么不好。 但小远不能一直过这样的生活。 小远在这里,是孤独的。 长此以往,对小远来说并不好。 他需要有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迟意远知道,爷爷这是怕他难过。 少年挤出一抹笑容,说道:“爷爷,没事,这不是好事儿吗?很快就会轮到我们了。” 这话却是少年的真心话,一个个都回去了,他也能看到曙光了。 虽然这一次不是他和爷爷,可是在后面,肯定会是他和爷爷。 苏长久与杜同和说了几句话之后,扭头看向迟格。 老朋友的心思他也知道,但这种事,他也没办法。 “迟教授,您再等等,会有好消息的。”苏长久感受到了迟格的难受,忙上前握住迟格的手说。 “借您吉言!”迟格笑容勉强,但还是对杜同和说:“老杜,恭喜你!” “我和瑞媛走了,这里就只剩下你和小远了。”杜同和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 小远从一个小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少年了,但这孩子的性格却越来越孤僻了。 有小甜在的时候还好说些,小甜不在的时候,这个孩子会整天沉默,连一句话都不说。 “我想起来,方才路过小甜家的时候,苏爷爷问,他们明天去县城,要不要让小远也一起去?” 迟格显然十分意外,大队长怎么会忽然问这个。 他们可以随意去县城吗? “没事,我等下回去之后,就给他们开证明,要是小远愿意去县城一段时间,那我也给小远开一个证明!” 苏长久不是顽固不化的人,他还是很愿意给别人一点方便。 尤其是,自家闺女能考上大学,也有迟格一份功劳,这份功劳,他一直记在心里,只愁找不到回报的机会。 迟格笑着说:“那就感谢大队长了。” 让小远去外面一段时间,对他来说更好一些。 翌日一早,苏爷爷和苏奶奶二人带着孩子们并李柱子收的三百个鸡蛋去了县城。 临走的时候,苏奶奶还给了李柱子三十块钱,让他继续收鸡蛋。 还说了,两天之后让李柱子送过来。 柱子媳妇本来还担心,李柱子冒冒失失地收鸡蛋,赔了怎么办。 现在有了老苏家的这番作为,柱子媳妇放心多了。 她本质上不是一个善于冒险的人,还是想稳稳当当地过小日子。 不说李柱子这边继续收购鸡蛋,就说苏奶奶等人到了县城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做小生意。 三百个鸡蛋,苏奶奶拿出了一百五十个,其中一百个做成茶叶蛋,剩下五十个就是最简单的白水煮蛋。 “奶奶,我们家还有些肉票,这一次又从家里带了不少菜来,要不做成菜盒子或者包子一起卖?”苏小甜觉得,只卖鸡蛋和茶叶蛋,虽然能赚钱,但到底太拘泥了。 苏奶奶想一想说:“行,等会儿你跟着你四哥去买肉,我们在家里摘菜,明天早早起来,就去火车站。小远没有来过县城,也跟着一起去买肉。” 迟意远点头应允。 苏奶奶笑道:“小远,你到了咱们家,就当是自己家一样,可千万别客气啊!” 迟意远忙道:“我知道,苏奶奶,您放心吧,我不客气,明天我还要跟着一起去火车站看看。” 苏家众人齐心协力忙了一个晚上之后,很迟才休息,但第二日一大早,所有人都准时起来了。 除了鸡蛋和茶叶蛋之外,苏奶奶还准备了三十个杂粮面的馒头和二十个韭菜盒子。 价格是苏小甜定下来的。 苏小甜不是冒冒失失直接决定的,而是做了成本估算之后,加了钱定下的价

相关推荐: 我是风烛山第一菜鸟(NP)   穿到高H后宫游戏里怎么破(H)   [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探春录(古言集)   诱惑竹马的日子(H)   朝昔(1v2)   无脚鸟(小妈文学 现代 纯百)   江边水行(H)   老婆变妓女   好奇心(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