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利索能力的活儿。 尤其是最年轻的小张同志。 小张同志本名叫做张庄,今年十九岁,是个十分开朗活泼的小伙子,和苏首温算同龄人,两个人也能说到一起去。 久而久之,两个人竟然也成为好朋友。 当张庄看到苏首温竟然在闲暇时候都会主动读书的时候,震惊得不得了。 “首温,你怎么这么认真地读书?想上工农兵大学?” 张庄在红心大队这些时间,也知道在红心大队,老苏家是有影响力的。 他们家的孩子,要一个去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并不是不可能。 苏首温笑着摇头:“没想过,就是习惯了!” 没错,就是习惯了,老苏家的孩子,最开始是被苏小甜逼迫的,但是时间长了,竟然习惯了每天都要读书。 紧接着,张庄发现,红心大队的很多年轻人都有闲暇时间读书的习惯,这对于他这个从城里来的人都是难以想象的。 便多了几分好奇。 “小梅,你们大队的人,怎么都在看书?有啥用?城里的学校上课都简单!” 张庄本人也是高中毕业之后,被家里人安排到了水利局工作。 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想过读书能有什么用处。 “小张同志,有扫盲班,我们红心大队的许多人都识字了,大家感谢国家感谢组织,所以,就想着认真读书,多为祖国做贡献!” 这当然是套话官话了,但不管什么时候,这样说话,绝对不会出问题。 张庄回城之后,就将红心大队的事对自家老爹说了。 张庄的父亲是教育局的领导,看着现在这样的局面,每每感觉痛心疾首。 毕竟,就连他的儿子都浮躁了,根本不想着认真读书。 却没想到,在那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居然还有真的在认真读书的人,当下觉得老怀安慰,便趁机教导儿子认真读书。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苏小甜回到了家里之后,和哥哥们一起,每天都在地里帮忙干活。 夏收,是所有人,上至七十老人,下至五岁幼童都要参与进来的大事,没有人能避免。 苏小甜是个闲不下来的性格,每天忙忙碌碌,苏奶奶说,她比大队长还忙。 没办法,养鸡场她要去看看,养猪场才开始,她不能错过,闲暇的时间,还要帮着看看红心大队的水路问题,确保在洪灾来临的时候,不会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还真就让苏小甜又看出问题了,养鸡场周围就存在排水隐患。 苏老大听说这个事之后,带着几个人,对养鸡场周围的水路进行了新一轮的疏通,确保养鸡场的安全无虞。 这是集体的财产,但苏老大更清楚,自家媳妇在养鸡场里投入的精力。 要是养鸡场遭受了损失,大队里的人难过伤心是一回事,自家媳妇肯定要伤心死了。 一九七六年,对于红心大队来说,这又是丰收的一年。 地里沉甸甸的麦穗是全大队一年的希望,他们有指望吃上白面饼子。 对老苏家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在两个儿媳妇成为工人之后,苏老三也光荣地成为一名车队的司机。 没错,是司机,实习司机。 对于苏小甜来说,这是看到曙光的一年。 再坚持一下下,就能等到黎明到来,到了那时候,才是她真正带着家人一飞冲天的时候。 一切都在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苏老三和梁秀两个人都到县城工作了,说起来,也是他们两口子运气好,才上班时间不长的苏老三竟然得到了一个分到房子的机会。 虽然只是一套四十平米大小的房子,苏老三只需要拿出两百块钱就可以。 苏老三本来不想要,但苏小甜却坚持一定要要。 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苏小甜不想放弃。 这套房子现在两百块钱,过上几年,可就值钱了,要是现在错过,以后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了。 苏奶奶和苏爷爷与老大老二两个合计一番之后,最终一家子人都赞同苏老三要这套房子。 为了避免在儿子们之间产生矛盾,苏奶奶将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一共三百六十块钱。 将其中的二百元给了苏老三,剩下的一百六分别给了苏老大和苏老二,并且说明,将来分家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和苏老三没关系。 苏家几兄弟都很惊讶,老苏家什么时候有这样多的钱了? 按照他们的想法,最多也就只有百八十块钱。 苏爷爷和苏奶奶没有明说,但暗示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苏小甜。 苏爷爷和苏奶奶想保护小孙女,但也不希望,大房和二房觉得三房多分钱占了便宜。 “爹,娘,我们还没有分家,这些钱,你们收着。”苏老大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钱推回去。 苏老二也跟着大哥的动作做,坚持不肯要。 钱都是小甜那丫头的功劳,他们怎么好白白占便宜。 “树大分枝,我和你娘不是顽固不化的人,这家没分,但以后,钱财就不需要再放在一起了,年底大队里分的钱,我们也都按照各家出工出力的情况分开。”苏爷爷和苏奶奶就此事已经讨论过了。 现在分家,也是为了避免将来出现矛盾。 在将一切话都说清楚之后,苏老大和苏老二都接受了爹娘的安排。 他们盘算了一下,其实也没怎么吃亏,虽然城里没有房子,但大队里的房子是他们两个的,也很好。 最终,老苏家就算是半分家状态了,好在苏家兄弟都是宽容的性格,并没有出现矛盾。 而苏老三两口子顺利拿下了房子,虽然小,但也算在城里有家了。 既然安顿了下来,他们就想着将家里的小闺女也接到城里去。 毕竟,之前在大队里差点儿出事,两口子都很担心万一再遇到不好的事情咋办? 但苏小甜自己不愿意,她觉得,在红心大队挺好的。 苏小甜还振振有词,那畜生就是县城里的人,谁说在县城里就安全了? 两口子拗不过苏小甜,最终还是让她留在了红心大队。 但只要放假,两口子就会回到红心大队看望儿女。 第130章 似乎是转瞬之间,又是一年端午节。 苏小甜废号重练已经三年了。 再次路过当年落水的小河的时候,苏小甜眼底眉间都是笑容。 就因为那次落水,一切都不一样了。 上辈子的现在,他们家的人日子过得是什么样的? 应该还是全大队最穷的那一部分人吧?饥一顿饱一顿的! 可现在,全都不一样了。 虽然不是顿顿吃白米白面,但每天一顿还是能保证。 再也不用惆怅,吃了这一顿,下一顿怎么办! 去年,他们家添置了不少物件,两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 这都算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了。 苏小甜是小富即安的性格,没有想过做出一番惊天伟业,就想着一家子人能平安喜乐! 在能在这样特殊的事情,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实属不易。 实际上,不光是老苏家。 红心大队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有养鸡场和养猪场做基础,社员们不光在年底能多分一点钱,而且眼界和接触的人也不一样了。 他们知道,付出更多,收获就会更多,但前提是,付出得要有目标。 鸡蛋和猪肉,都是畅销货,很多单位都想要。 虽然红心大队产出的大部分猪肉和鸡蛋都要上交,可到底还能留下一点。 就这点儿,已经足够让很多单位趋之若鹜了。 这两年,不是没有其他大队想复制红心大队的模式,可是,到底没有搞成功。 公社的领导,乃至县里的领导还是很支持的,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个到了最后,都赔进去了,只有红心大队坚持了下来。 有鸡蛋糕厂红红火火的发展做宣传,更是让很多人相信,靠着红心大队才能有长远发展。 远远的田地里,很多人正在弯腰锄田,苏首温也在。 “大哥,大哥!”苏小甜笑着跑到地头上喊道。 周围的社员们看到了,都和苏小甜打招呼。 这孩子,长得好人漂亮,说话好听又讨喜,没人不喜欢。 “七叔、八叔公、九姨姥……”苏小甜一个个笑眼弯弯地打招呼。 “小甜啊,又来找你大哥啊?他这么大的人,难不成还能丢了?” “你咋能这样想?咱们小会计肯定不会丢……但是会被人给抢走了!” 又有一个人促狭地说一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别说,十里八村看上咱小会计的人家可不少,别人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咱小会计是一家有儿百家求啊!” 苏首温被这些人促狭惯了,但仍然脸红了一下,忙就两步走到苏小甜跟前。 “妹,你咋来了?大热的天,热坏了吧?” “没有,还好,大哥,爷爷让我来找你,说今天过节,让你早些回家吃饭!” 苏首温听了之后,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就这事儿,让小八小九来一趟就行了!” 苏小甜摇头。 “那可不行,八哥和九哥忙着看书呢,没时间!” 这三年,在苏小甜的催促之下,老苏家的几个孩子读书十分用功,就连最小的两个,现在也在读初三的书了。 “就算读书,也不差这点儿时间。你赶紧回去,我等会儿就回。” “小会计,你快回去吧,你回去了,我们也好磨洋工啊!”有人笑呵呵地打趣。 苏首温回以笑容。 大队长走过来说:“快回去吧,你爹和你妈还有你二爹晚上还要去养殖场,大过节的一家子要吃一顿团圆饭才行!” 苏首温看看田里忙碌的人,最终还是点头,拉着苏小甜的手往回走。 “老苏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这两年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大队长感慨地说。 旁边的苏山看着,一脸嫉妒和羡慕。 他大哥家里以前的日子过得不好,可是这两年,却一飞冲天,比他家好多了。 何止是比他家好啊,放眼望去,不要说红心大队,满公社里,也没有谁家一年时间出来三个工人的。 除了三个工人,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在大队的养猪场里工作,一个儿媳妇在养鸡场里工作,都是和公家沾边儿的。 这是什么样荣耀的人家。 他早些年怎么就听着蠢女人的话,和自家亲大哥关系处成这样了? 要是两家关系还好着,他能占不到便宜? 苏首温带着苏小甜踩着西斜的阳光往回走。 苏小甜蹦蹦跳跳的,但会避开路边的小草小花儿。 苏首温看着欢乐的甜妹子,笑意盈满眼眸。 “大哥,你辞了会计回学校读书吧!” 苏小甜忽然开口说出这样一句话,苏首温吓得脚底下打了个拐,差点儿摔倒。 “小甜,你说啥呢?” 他这个会计当得好好的,为啥要辞了?小甜这孩子,想起一出是一出! “大哥,你喜欢干会计吗?”苏小甜正色问道。 这活虽然不错,但过上一两年,包产到户,这个会计也就没啥意义了。 但大哥要是喜欢,也不是不能继续干。 苏首温摇头:“算不上喜欢。可当会计很好,在大队里人人尊敬!” 苏小甜笑道:“大哥,那不是尊敬你,是尊敬会计这个职位!” 苏首温爽朗地笑着:“我还能不知道这个?可是,我就是会计,不管是尊敬我,还是尊敬会计这个职位,还不都一样?” “大哥,不一样。”苏小甜一本正经地说:“你要是自己掌握了大本事,以后才会真正赢得尊重,而且,是对你的尊重,不是对职位的尊重。” 她说完,苏首温沉默了,会有这样一天吗? 或许会的吧? 小甜总说,知识改变命运! 小甜这意思,是让自己去读书? “你想让大哥去读工农兵大学?”苏首温试探地问道。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让他辞了会计。 他分明觉得现在当这个会计也挺好的,就像其他人说的那样,他的工作比其他的低很多工作要轻松一些,而且很体面。 这样的工作,别人求还求不到呢! “大哥,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工农兵大学,还可以去读真正的大学!”苏小甜试探地问。 苏首温一愣,真正的大学?和工农兵大学有差别吗? “有差别的!”苏小甜好像猜到了苏首温的想法一样:“工农兵大学去的很多人,甚至连大字都不会写一箩筐,去了也学不到什么,但真正的大学不一样,只有成绩好,才能去!” 这个时代所谓的工农兵大学,就是通过推荐去读书,大部分都是关系户,或许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去了大学也是浪费几年时间。 苏首温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苏小甜的脑门。 这丫头脑子里想的都是啥? 大学不招生都已经多少年了? 现在还想着去读大学,这怎么可能? 他倒是真的想去读工农兵大学,这两年也在考虑这个事,想着好好干两年,然后要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 但苏小甜一直都说时机不合适,阻拦他去要这个名额。 他不懂,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时机合适? 现在,这丫头又说什么去读大学…… 等等,小甜这丫头,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她忽然说出这一番话,做出让他辞去会计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知道为什么,小甜总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或许,这一次,她也知道了什么。 “小甜?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苏首温激动的声音都带着一点点小颤音。 对的,肯定是这样,小甜是十分有本事的肯定听到了什么消息。 苏小甜四下看看,确定周围都没人之后,才压低声音说:“前几天我去县城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说了一句,说上面的领导正在准备开会研究。或许过几个月就研究好了。” 按照她的记忆,这一年国家的确开会研究关于大学招生的事,但具体是什么时间她也不知道,不过猜测应该就是最近这段时间吧! “真的?以后上大学就不用推荐了?而是考大学?” 苏小甜摇摇头说:“也不一定,大概是这样吧。” 话当然不能说死。 万一有个万一呢? “小甜,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我就去读书!”苏首温也不是拿得起放不下的。 何况,这几年在迟格、杜同和、沈自珍几个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小伙子也有一个读大学的梦。 当二人回家,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里的人虽然意外,却又好像不是十分意外。 “爷,奶,爹,妈?你们啥意思?”苏首温生怕家里的长辈生气,试探地问。 苏爷爷砸吧了一口旱烟说:“没啥意思,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行!” 说话的时候,苏爷爷还专门瞥了一眼苏小甜。 肯定是这个丫头的主意。 不过,这丫头不管说出啥,肯定都是对家里有好处的。 苏小甜冲着苏爷爷吐吐舌头,那小模样儿说不出的娇俏可爱。 “首温啊,你都这样的年纪了,前两天,还有人捎话过来要给你介绍对象,你咋还想着去读书?”苏奶奶却有别的意见。 当不当会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孙子咋想去读书了? 他要是去读书了,啥时候才能说个媳妇生娃啊,她想抱重孙子了。 “奶,我才十八岁,干啥要说媳妇?我要去读书!”苏首温忙说道。 要是这时候真的给他说个媳妇,这一辈子可就真没机会了。 苏爷爷说:“娃想去读书就去吧,咱家也不是非指着娃干活挣工分。” 没错,老苏家现在确实并没有指着苏首温干活挣工分,毕竟,家里三个人去城里当工人了,再怎么也不会比别人家工分少。 “行,那就去读书吧,没上高中,始终有些遗憾。”苏老大十分爽朗的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不咋也和老三一样当工人去了!” 当初说好一起学习,他就没有老三用心。 王香花对于儿子的决定都是不会反对的,见公公和丈夫都同意了,也就顺着他们的话同意了。 苏奶奶想抱重孙子是一回事,但孙子不同意她也没办法。 老太太只能自己做一下心理建设,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娃想读书就读书吧! 过了端午节,红心大队的社员们就听说,苏首温要去读书,不当大队里的会计了。 苏长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震惊,之前不是都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决定不当会计了? 这一时半会儿的,让他上哪儿找个会计去? “大小子,你还是再想想。” “大队长,我想好了,要去读书,我再不去读书,我奶就该给我说媳妇了,咋的也要在高中上上一年不是?” 苏首温想着苏小甜说的话,也不好多说其他的,遂打趣说道。 苏长久一听,这小子太没有正行! 但人各有志,也不好强迫,最终只能同意。 不过,要求苏首温先利用放学的时间帮着做做会计,等他找到了合适的人再说交接工作。 “大小子呀,你不当会计要去干啥?”有老人忍不住疑惑的问道。 “就是啊,咱们大队这个会计其实也蛮好的,比别的工作要轻松的多!”就连苏山都忍不住对这个侄孙子的决定提出了异议。 虽然他嫉妒大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是要是苏首温不当会计了,他这个当二爹的也少了几分脸面。 “当了两年会计,我觉得我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打算回到学校里去读书。” 大队里的人看他已经坚定了决心,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心里一个一个开始盘算他不当这个会计了,那么会计的名额会花落谁家呢? 也有心里有些决断的人已经开始准备让自家儿子或者闺女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抢到这个会计的名额。 只有苏山想着,大哥真是够傻的,难怪自家婆娘总说,一家子傻蛋,好好的娃儿们,每天无所事事的闲逛! 现在看看可不是么? 回头得找大哥说说去! 此时的苏山完全忘了,他大哥家的娃儿们是在外面闲逛没错,可是人家的日子过得好啊! 辞职回家的苏首温,听不到一点来自外面的消息,也开始怀疑苏小甜是不是听错了! “小甜,这两年学校啥样子,这时候去读书,怕是也读不出啥,还不如我在家里自己读书效果好。”苏首温去县城的学校里转了一圈之后,还是决定先不去学校了。 第131章 对于这一点,苏小甜心里清楚。 哥哥们都是非常自律的人,这两年在家里确确实实用心读了很多的书。 可以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人的。 可是在家里读书,虽然知识面十分广阔,却缺少了系统的学习。 有些内容,就是需要去学校里接受系统教学! “大哥,你先带着二哥和三哥在家学习,过一段时间,消息传出来之后,学校应该会好很多。” 多少年了,无数的人做梦都想回到学校里去。 好不容易有机会了,相信不会有人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前程继续闹事。 要知道,恢复高考之后,有那么多的知青为了有机会回到城里,不惜抛妻弃子、抛夫弃子! 还不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大学梦,重新回到城里? 到时候,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将会好起来。 从过完年之后,苏小甜就一直在为这件事做准备工作。 按照上辈子的记忆,苏小甜老早之前就做准备了。 最近她连续去了好几次县上,每次回来的时候,都带着书本回来的。 她专门请姑父陈子安帮忙,从新华书店里找门路购买了三套教材。 又在废品回收站里买了一些复习资料和试卷,都是她自己精挑细选,很有针对性的习题。 苏小甜为啥知道? 当然是系统告诉她的。 她以前觉得,系统里能摸出来的书是随意的,但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她从系统书库里摸出来的书,绝对是近期能用到的。 比如当年她打算发展养鸡场的时候,就连续摸出了好几本关于养鸡的书。 后来发展养猪场,她又密集型地看了好多天关于养猪方面的书。 而最近这段时间,她摸出了好多关于今年高考的书。 最让她遗憾的是,那些书她不能从系统书库里拿出来,要不然,就不用再费心费力去找了。 没错,苏小甜就是按照她看到的书本进行筛选的,她有理由相信,那些内容都是几个月之后高考就能用到的知识。 这一次家里勉强能参加考试的,也就是大哥二哥三哥三个人,苏小甜准备的这些足够三兄弟用了。 苏小甜记得,这一年的考试是在年底,大概是冬天,而现在已经六月。 她打算好了,等六月底期末考试的时候,就让哥哥们去参加高一的考试。 这样等到了九月份,哥哥们就可以直接去读高二。 苏小甜这样的提议,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一致赞成。 苏爷爷坐在院子里的大树底下,砸吧着旱烟说道:“咱们家几个娃要读书,还是送到城里去读。我听人说,城里的老师好些!” 苏老大却不同意,摇头说:“我去城里的时候,听人说,城里的那些娃,把老师欺负得惨了去了,有些老师被强迫去扫厕所了,还有一些,受不住欺负,再也不肯去学校了!” 苏小甜道:“大爹,您说的这事儿有,可现在的风气已经不一样了,说不定,再过两个月,就都好了!” 到了八九月份,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应该能听到消息,到时候,学校恢复上课就是必然。 那时候的老师,也必定是会恢复应有的待遇。 “行倒是行,就是,娃们去那么远的地方,咋得都不让人放心!”苏奶奶担心地说。 读书好不好的,苏奶奶其实不介意,就是担心,娃们去城里,吃不好睡不好的。 “就住在老三家里,时间也不长,就一半年的事儿,你还怕老三和他媳妇不答应?”苏爷爷信心满满地说。 几个儿子现在赚的钱虽然分开拿着了,可是,关系好,大队里谁不羡慕他们家? 事情说定了之后,苏老大两口子和苏老二都各自去忙了,苏家几个小子去河边洗澡了,家里就只剩下苏小甜陪着两个老人。 “小甜啊,你说,让你哥哥们住在你家里读书好不好?”苏奶奶笑着问。 虽然老头子底气十足,可是苏奶奶还是担心,要是老三两口子不乐意,闹出矛盾就不好了。 苏小甜说:“奶,您别担心,我爹我娘啥样的人,您还不知道?” 苏奶奶一想,也是,是自己多想了,不由失笑,咋越老越想得多了? “你说得对嘞!”苏奶奶也笑自己想得太多了,还不如个娃。 苏爷爷没好气地白了苏奶奶一眼:“你这老婆子,心里成天瞎琢磨的啥? 苏小甜站在苏爷爷身后,给苏爷爷捏肩捶背说:“爷爷,您想得对,我奶就是想得太多,我爹妈还能不知道咱们公社里的中学不行?只要咱说让我哥哥们去读书,我爹妈肯定主动提出来!” “还是我乖宝想得周到,乖宝坐下休息休息,爷爷不需要你捏肩捶背的。” “爷爷的肩膀硬,我乖宝的手要疼了!”苏爷爷乐呵呵地说。 苏小甜给他捶背的时候,那表情说不出的骄傲,可到底还是担心,小孙女那细嫩的手。 看着老头子那骄傲自得的表情,苏奶奶没忍住瞪了一眼他。 都多大的人了,怎么和小孩子似的。 几个人正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说话,苏桃花进来了。 这两年苏桃花的精神头好起来,看着倒是比以前还年轻一点。 “尕爸,尕婶,你们说啥呢,这么高兴?”苏桃花看着二老脸上的笑容,好奇地问。 “桃花姑姑,您来了!快坐下!”苏小甜忙端着一个小凳子过来。 苏桃花摸摸小姑娘的头发,笑着坐下:“小甜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小姑娘长一岁好看一分,这话真不是恭维。 再过上两年,都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儿,到时候,只怕是十里八村的小伙子都要被小甜这丫头给吸引了! “桃花啊,你今天消停了?” “这不是听说首温要去读书了,小梅就闹腾也要去读书,我过来看看啥情况!” 苏小梅过年就十九了,很多人都劝她赶紧给小梅找个婆家,可是小梅自己不愿意。 “桃花姑姑,小梅姐姐想读书,就让她读嘛,这两年小梅姐姐读书可认真了,可见是真的喜欢。” 别的不知道,对小梅这几年读书多认真她是知道的,尤其是现在桃花姑姑家和沈伯伯走得近,沈伯伯每次偷偷给三哥上课的时候,都会带上小梅姐姐。 有那样一个好老师教导,小梅姐姐现在去读书肯定也比别人强得多。 苏桃花没想自己什么都没问,就听到了答案。 她笑着说:“行,那我就让小梅去读书最不济高中毕业也好。” “桃花姑姑,我们才说呢,等过几天学校就要考试了,我们提前去报名,让他们参加期末考试。” 苏桃花倒是没想过这个,蹙眉说道:“要是现在去插班读书,就要多交一个学期的学费。” “有些钱不能省!” 名正言顺靠自己靠的成绩读高二,别人没话说。 苏桃花想一想,竟然也同意了。 她能想得这样通透,说起来,也是沈自珍潜移默化关于读书方面说得多的功劳。 自从沈自珍救了苏桃花之后,苏桃花感念沈自珍的恩情,对沈自珍诸多照顾,一来二去,两家的关系就逐渐好起来了。 看着两个人有戏,但两个人自己不挑破,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苏奶奶看得都着急了。 “那我去告诉小梅姐姐!” 话音未落,苏小甜蹦蹦跳跳地跑出门去报喜了,那速度可真是快。 苏桃花看着苏小甜这着急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平时看起来挺稳当的。” “还是个小娃娃,平时的稳重样儿,都是装出来的,装不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这么能跑!”苏奶奶笑着道,语气里都是宠溺和疼爱。 “活泼些好!”苏桃花笑道。 其实,她是真的喜欢苏小甜,所以,苏小甜干啥她都觉得好。 二人说了两句苏小甜的事儿,苏奶奶便正色与苏桃花说起来。 “桃花啊,有句话,尕婶得和你说说。” “啥事儿啊,您说,我听着呢!”苏桃花不知道苏奶奶想说什么,遂问。 苏爷爷知道自家老太婆想说什么,想着说这个话题自己留着也不是个事儿,遂寻了个理由离开了。 院子里只剩下苏奶奶和苏桃花两个,苏奶奶这才说:“桃花,你个人的事是咋考虑的?” “啥个人的事儿?”苏桃花一愣,显然没反应过来苏奶奶话里的意思。 苏奶奶说道:“再过几个月,李长明就该出来了,你咋想的?” 苏桃花的脸色瞬间变了,她都已经快要忘记这个人了,为什么这个人就要出来了? 这样的人,苏桃花恨不得他一辈子待在山沟里服苦役去,再也不要出来才好! “尕婶,我不想再提这个人!他和我也没有任何关系,出不出来与我无关!” 李长明简直是她再也不想回忆起的梦魇。 那个男人,给了她最深刻的痛苦记忆。 “你没打算和他在一起就好。桃花啊,我是真的怕你想不通。”苏奶奶总算轻松了一些,说话的时候,语气也没有之前那样凝重了。 李长明就不是个东西! 桃花这孩子嫁给他真是亏了! “尕婶,您咋会这么想?我当初跟他离婚,怎么还可能打算和他一起过?” 要不,离婚有啥意思? “那你和沈同志……” 苏奶奶问起沈自珍的时候,苏桃花有一瞬间的慌乱。 “尕婶,我和他没关系,就是,就是……” 他们就是什么关系,苏桃花一时半刻也说不清楚,但是脸上却是显而易见的难过。 “你是觉得他黑五类,怕被连累?”苏奶奶试探的问。 两个人咋看都像是能有点儿啥,可是偏偏这都这么长时间了,动作快些的,娃都
相关推荐: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我以力服仙
下弦美人(H)
媚姑
沦陷的蓝调[SP 1V1]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倒刺
缠绵星洲(1v1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