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DID短篇合集(绑架强迫bdsm等) > 第77章

第77章

说,过两年,小梁都要说媳妇了。” 齐良英其实觉得,苏桃花还挺年轻的,还不到四十岁嘞,找个人家也没啥。 就苏桃花这样能干的,不怕没人要,只要放出风去,肯定有人愿意上门。 “现在小梅在养鸡场里干活,小梁也能当大人赚工分了,我也能赚工分,我们一家子日子过得好,还舒心!” 确实是比李长明在的时候还要舒心,对于这样的生活,苏桃花很满意。 见苏桃花态度坚决,梁秀和齐良英妯娌两个也就不多劝了。 过日子这回事,冷暖自知。 别人觉得过得不好,可只要自己过得好,其实也没啥。 “小梁也是高中毕业了,也不知道城里有没有招工的机会。”梁秀切白菜的时候,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说这么一句。 “那哪儿敢想啊,以前他爹还在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想法,想着让他在镇上想想法子,都没成。” 何况现在,她一个女人,上哪儿找这个法子去? 好在,小梁这娃,是个勤劳肯干的,就算在大队里干活,以后日子也不能差了去。 “这事慢慢再说吧,咱们打听着,说不定就有机会。说起来咱红心大队上过高中的娃也没几个嘞!”梁秀念叨着。 苏桃花听梁秀这么说,扑哧一声笑了。 “你们一家子人还真是要走火入魔了,成天想的都是上学读书啥的。” “这不是看着小甜这娃爱学习,啥都会,我们也想着提高提高自己。”齐良英嘴角都是温婉的笑。 “也是,我家小梅都说,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懂得了很多。还说,让小梁闲了多看看书,有好处。就是小梁这娃,不喜欢读书,总想着去当兵。”苏桃花感慨。 这也是她今天上门的意思,马上就要征兵了,小梁年龄也够了,就是不知道有机会没有。 要是以前,倒是没啥,可现在,有个那样的爹,她就怕耽误了娃。 齐良英和梁秀妯娌两个互相对视一眼,也算明白了。 可陈子安跟前,她们女人家也说不上话。 “桃花姐,这事儿,我回头和我家那口子说说,让他有机会给子安说说。”梁秀和苏桃花关系好,但也只敢应下这一点。 “多谢你了,李长明那不要脸的,自己搞破鞋,现在连累了娃。”苏桃花表情有些黯然。 梁秀安慰:“这也没啥,小梁是好的,咱大队里谁不知道啊!” “我家的娃当然都是好的,只是……你们是不知道啊,之前有几家想和我家小梅做亲的,也都没消息了。”想起这个,苏桃花恨得牙痒痒,自己日子过不好就算了,还要连累娃,那样的爹活着不如死了。 “小梅才十六,不着急。”梁秀忙说。 “也不小了,我寻思着,小梅的事儿还得抓紧,还要劳烦你们做舅母的给帮着点,看看附近哪个大队有合适的小伙子,也不要其他,就要老实肯干就行。” “桃花姐,我看着咱小学堂里的余老师还不错,就是年龄上比小梅大了几岁!”齐良英这话才说出口,苏桃花的面色却猛地变了。 齐良英这才想起自己说错话了。 李长明为啥被抓进去了,就是因为和知青搞在一起了,那余老师也是知青嘞。 这样的人提出来,可不是戳人心窝子? “桃花姐,我也没啥意思,就是随口这么一提,你可千万别怪我!”她忙就道歉。 苏桃花说:“都是个人的问题,和是不是知青没关系!” 李长明和康艺叶搞在一起,固然有康艺叶的问题,但李长明自己要是个好的,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她对知青没意见,但不希望女儿嫁给知青,毕竟不是一类人。 “我就想着让小梅嫁个老实本分的,余老师虽然好,可将来总要回到城里去,怕不适合。” “回城这话都说了多少年了,桑春岚都从一个小姑娘熬成老姑娘了,还在咱大队待着。”齐良英笑着说。 “这也是别人家的事儿,咱还是别管了,知青们,只要能想法子的,就没有不想离开乡下的!”梁秀一边手脚麻利地将切好的白菜放在盆子里,一面笑着说。 “说的可不是!这么多年,来来回回多少知青,走了的不少,留下的也不少,可安心的却不多。”苏桃花看得清清楚楚的。 大队里有几家娶了女知青做媳妇的,现在看着还好,可是,要是留心看,到底都还是想离开的。 就更不要说男知青娶了大队里女娃子的,更是恨不得立刻离开。 “知青不合适,小梅这娃,我看着也喜欢,就是娘家那边也没个侄子外甥的,要不肯定不能便宜了外人。” 梁秀念叨着,忽然想起来什么,问齐良英:“二嫂子,你娘家那边有没有合适的?” “一时也想不起来个合适的,我娘家隔壁倒是有个年龄相当的小伙子,只是小伙子长的不好看,配不上咱小梅。” 齐良英的话,让其他两个人都笑了。 “二嫂子,你还有这想法?当初看上二哥,是不是也是看二哥长得精神?”梁秀促狭道。 齐良英被梁秀这一促狭,脸红了,假意啐一口说:“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笑闹了一会儿,饭做好了,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吃罢了晚饭。 苏桃花回家的时候,顺便将王香花和苏小梅的饭捎过去了。 她送饭过去的时候,养鸡场里上工的其他几家也都正好将饭送了过来。 养鸡场的几个女娃娃嬉嬉闹闹的准备吃饭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家家户户今晚的菜里都加了鸡蛋。 有鸡蛋羹、鸡蛋炒韭菜、柿子炒鸡蛋、黄瓜炒鸡蛋等各种各样鸡蛋做的菜肴。 “今晚这是咋了?咋都吃鸡蛋?” “我娘平日可舍不得吃鸡蛋,今天不年不节的,咋吃上鸡蛋了?” 几个人面面相觑。 “估计是为了庆祝咱们养鸡场的鸡下蛋了!”王香花想了想说。 牛棚。 迟格和杜同和早就听说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今天终于等到鸡下蛋了,也正在说这件事。 “这事儿,我之前一直以为不能成,谁知道竟然成了!”迟格对此其实觉得挺意外的。 这样的情形下,红心大队竟然真的建起养鸡场,而且还顺利的养了这么多的鸡,实属难得。 “我就是担心,红心大队要被人盯上了,可不是每个人都想着过好日子!”杜同和叹息一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红心大队轰轰烈烈的养鸡,别的大队不嫉妒才怪,说不定,就有些人对红心大队动歪心思。 “这个我之前就问过子安了,子安说没问题。” “子安虽然在县里有些地位,但到底不足以保全这么大的一个养鸡场!”杜同和并不是十分放心。 如果只是个小养鸡场,陈子安的能力肯定能保全,但这个养鸡场的规模现在太大了。 “老杜,这个事你就别担心了,子安上面有个老领导早年得了苏家老哥的照应,要不然你以为红心大队能这么顺利?” 也就是说,老苏家真正的靠山,并不是陈子安,而是陈子安上面的领导。 “都这么说,可是好像哪位领导也就只给老苏家寄过一个包裹。” 迟格笑一笑,并没有多说话。 明面上看起来好像只寄过一次包裹,可是陈子安每次来大队里,都会带不少东西。 就凭陈子安,应该拿不出那么多的好东西,说不得就是老领导的手笔。 还有老苏家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他暗自观察,老苏家手里不缺各种票证,庄稼人上哪儿找那么多票去?肯定也是上面大领导给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完美的误会。 迟格的想法,也是的大队里很多社员们的想法。 大家都觉得,老苏家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就是当初救人的回报。 而这时候,苏长久已经从公社里回来了。 他将养鸡场第一批十二个鸡蛋拿着,到了牛棚里。 “迟教授、杜教授。”苏长久很客气的开口。 屋里的人听到苏长久的声音,立刻止住话题。 “大队长,您怎么来了?”迟格和杜同和两个人一起出门。 “我是来感谢你们的!”大队长也没有多说别的。 “感谢我们?”迟格和杜同和两个人面面相觑,他们最近做了什么吗? 值得大队长专门过来感谢一回? “这一年,我也看到了,你们两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帮了我们大队不少。” 二人这才了然。 果然,接下来苏长久说了:“今年咱们红心大队的庄稼大丰收,我这个当大队长的,得感谢你们啊!” 杜同和沉默了好一会儿。 “大队长,这事我不敢贪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 苏长久四下看了看,打断了杜同和尚没有说出口的话:“我知道,可是,小甜这娃太小了,这些功劳只能放在您的身上!” 杜同和一愣,原来,苏长久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为了保护苏小甜。 “大队长,您的意思……” 第105章 “就是您猜测的这个意思。” 对得到这样的答案,杜同和很意外。 大队长停顿了一下说:“我们红心大队出了一个好娃,我有一种预感,这个娃可能会是我们红心大队的希望。” 这一点,不管是杜同和,还是迟格,都表示赞同。 苏小甜这娃聪明得很,而且,在农业知识上,确实独到。 “所以,我不想让过多的人关注她。”苏长久说这话的时候,态度十分凝重。 “大队长,您发现什么了?”杜同和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苏长久笑了一下,说:“在红心大队,还没有什么能瞒得过我眼睛的。” 这一点,杜同和和迟格都不怀疑,能在大队长的位置上坚持这么长时间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但也是因为相信苏长久所说的,二人就更担心了。 不知道为什么,二人总觉得,苏小甜身上有秘密。 即便不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但他们一直都有这样的怀疑。 “老苏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日子为什么会好过起来,但绝对和小甜有关系,你们能理解吗?” 苏长久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也十分苦恼。 他分明也暗暗观察了好一段时间老苏家,但最后,什么都没观察到。 这是他在红心大队唯一失控的事。 这样的感觉,杜同和和迟格两个人的感触更深。 毕竟,这一年多时间,他们从老苏家这边得了不少实惠。 别的不说,就是隔三岔五弄到的野味,就十分神奇。 那些野鸡野兔子,难道是专门等着老苏家的人去抓? 不得不说,这两位是真相了。 老苏家那些野味得到的途径都很奇妙,差不多就是随手抓的。 当然,前提是,得苏小甜在场,才能随手抓。 “大队长,这个功劳,我就舔着脸受了。”杜同和郑重其事地点头。 苏长久笑了,说:“杜教授您辛苦努力指导,我们养鸡场才能发展得这样好,这第一批鸡蛋,该送过来给您。” “大队长您太客气了。”杜同和忙就拒绝。 可苏长久已经决定了的事儿,别人根本阻拦不了。 杜同和最后还是收下了那十几个鸡蛋。 而苏长久在社员会上也公开说了,大队里的养鸡场鸡能养得这样好,大队里的粮食今年能增产,都是杜同和的功劳。 又似乎在无意中透露了一下,杜同和虽然是资本家,可也是烈士的父亲,还是一个农业方面的专家。 大队里的人都淳朴,知道杜同和的儿子早年为了打鬼子牺牲之后,对杜同和这个曾经是他们心里剥削资本家的反感就去了几分。 牛棚里的四个人在大队里,除了住着牛棚之外,其他的待遇从这时候开始,和其他社员也没差别了。 别家有的,他们几个人一样有。 老苏家的几个孩子,开始了每天上山寻摸好东西的日子。 迟意远也每天都跟着去。 山货一箩筐一箩筐地抬下来,老苏家存了不少,牛棚里也存储了不少。 虽然今年已经没有人盯着牛棚了,但迟意远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山货藏了起来。 看着山洞里那样多的山货,迟意远觉得,足够他们在整个冬天吃了。 当然了,有苏小甜的日子,山货不是重点,重点是各种野味。 迟意远是亲眼看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苏小甜带着哥哥们得到了一只野山羊、九只野兔子、十二只野鸡。 但如果只是这些也就罢了,最让迟意远意外的是,苏小甜上山的时候,还捡到了一头撞死在树桩子上的野猪。 那头野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冻糊涂了,反正直接撞在树桩子上,再没缓过来。 足足一百多斤的野猪是被苏老二和苏老三兄弟两个从山上抬下来的。 他们没有敢将野猪直接弄回自己家里,而是在山上就将野猪收拾干净了,又仔细将痕迹都掩藏起来,才带着肉下山的。 这头野猪,老苏家给牛棚这边留了一条猪腿和四只猪脚,剩下的带自家去了。 这一次,苏奶奶没有将这些都直接吃了。 她将这些野味背着人在自家后院收拾干净后,大部分腌制起来。 在苏奶奶等人的心里,细水长流才是长久之道,现下能弄到这么多的野味,并不代表之后还能弄到这么多的野味。 腌制起来,能吃很长时间,足够吃到明年夏天了。 杜同和与迟格两个人这时候才算从迟意远的口中知道,山货野味对于老苏家来说,唾手可得。 “爷爷,人真的有命运好坏这个问题?”小少年想不通了。 他从小就被教育,要相信科学,可是苏小甜上山的时候,能得到许多好东西,这不是科学能解释的。 他也曾经试着自己上过几次山,哪怕是走和苏小甜一样的路,却也没有办法得到多少山货。 “这是科学不能解决的,实际上,这世上有很多事都不是科学能解决的。”迟格只能做出这样的解释:“小远,人的命运总会有不同,有些人天生运气就比别人好,小甜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迟意远似懂非懂,却也不多问了。 反正,这份好运气属于苏小甜就行。 而就在这时候,红心大队再度喧嚣了起来。 为啥? 红心大队通电了! 红心大队的社员以后不用点煤油灯,而是可以点电灯了! 通电的这个晚上,苏爷爷看着明晃晃的电灯,喃喃自语了半个晚上。 如果不是灯光过于晃眼睛,他肯定要一直盯着电灯看的。 苏小甜、苏小九等人则是抚掌开心的笑。 小姑娘笑眼弯弯,脸上的明媚比电灯还要晃眼。 “小甜,这么高兴?”苏奶奶将小孙女抱在怀里乐呵呵地问。 “奶,有了电灯,以后就不用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了,奶和娘你们也不用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了。”苏小甜喜滋滋地说:“电灯可比煤油灯亮多了。” “是嘞,是嘞!放在以前都不敢想啊!电灯像个小太阳似的,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 “以前的皇帝也用不上电灯啊,多亏现在是新社会了,咱穷苦人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苏爷爷接嘴说。 “爹,您说的还真是嘞。”苏老二傻乎乎地说道:“以前皇帝过的日子虽然好,但电灯他肯定没用过!” “前年就在拉线,去年等了一年。我都以为今年这一年也要白等了,谁知这就来了!”齐良英也激动起来了。 “今年咱们能过一个亮亮堂堂的年了,等过年的时候,咱将所有的灯都开得亮亮的!”苏老大笑眯了眼睛。 与老苏家类似的对话,在红心大队的其他人家也正在。 有很多小孩子更是高兴的在村子里来来回回地跑,从东家到西家,忙得不亦乐乎。 老苏家小一点的几个孩子终于忍不住,也跟着小伙伴们疯跑去了。 苏爷爷、苏奶奶也难得没有拘束孩子,由着他们去了。 因为通电,红心大队这一个晚上都是喧嚣的,热闹的。 一直到了大半夜,还能听到喧嚣的声音。 甚至,红心大队还有老人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 那些从城里来的知青们,也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们在城里是用惯了电灯的,只是到了乡下之后,没有选择。 他们都已经想不起来,电灯是如何的亮堂,如何干净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能适应煤油灯。 晚上点灯之后,黑灰到处窜,到了第二天,鼻孔里脸上都是黑灰。 “以后,终于不用一直盯着灰黑的脸了。”桑春岚笑得眼睛都快眯在一起了。 余老师看着也觉得开心,但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深深地看了一眼桑春岚。 又是一年过去了,可是,他心中所想,依然只是心中所想。 通电之后,没两天就是腊月。 历来,是农户们最开心的时候,除了粮食分到手之外,还可以不用出工干活。 尤其今年,红心大队的社员们更高兴。 因为粮食增产不少,每家每户都多分了几十斤上百斤的粮食。 可以过一个富足的年了。 老苏家也不例外,里里外外十几口人都高兴得什么似的。 苏奶奶将今年分到的麦子拿出一半,让苏老三和苏老二两个去磨面。 “娘,咋一次磨这么多?”苏老大看着好几百斤的粮食,咋舌说。 以前他娘磨面一次绝对不会多磨,最多五十斤。 “这不是今年的麦子多,我就寻思,过年的时候多蒸一些白面馍馍,几个儿媳妇到了咱们家,这些年过年走娘家都没带过啥好的。今年让她们一人带十个白面馍馍一只野鸡一只野兔子回娘家去。” 梁秀正在旁边忙着往板车上装麦子,听了这话,微微诧异。 老苏家的日子不好过,这些年回娘家的时候,确实没有带什么能拿出手的。 可是,白面馍馍,那就是重礼了,何况还要加上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 “娘,您说的有道理。”苏老大也不是舍不得的人。 没条件就算了,现在有条件了,怎么也要给媳妇长长脸。 “就是不知道咱们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今年会不会给大队里的人分几个鸡蛋。”苏老二歪着脑袋想着。 要是一个人能给分几个鸡蛋过年,家里的日子就更好了。 “咱们家六只鸡,每天都能捡五六只鸡蛋,都自己吃了,你还不满意?”苏奶奶瞪了一眼苏老二说。 “娘,看您说的,鸡蛋还有嫌多的?”苏老二忙道。 “二爹,以后,每天都能吃鸡蛋,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都能让您吃厌烦了。”苏小甜因听到这几句对话,笑眯眯地拉着苏老二的衣襟说。 苏老二一把将小侄女抱起来说:“哎,我听咱小甜的,等着将来鸡蛋吃厌烦的一天。” 这时候的苏老二可不知道,过几年之后,真的有鸡蛋吃腻的那一天,这时候的他,最多也就只是想着,小甜这娃会想而已。 就在社员们忙着磨面准备年馍馍的时候,李厂长亲自到红心大队来了。 他这一次来,是带着车来拉鸡蛋的。 因为快要过年了,作为一个讲究礼数的人,他也没有空手来。 鸡蛋糕厂的厂长,送人就送鸡蛋糕。 李长庆准备了二十多斤鸡蛋糕,对养鸡场辛劳付出的几个人表示感谢。 看起来一大包的鸡蛋糕,但分到每个人手里都不多,就两斤。 但也足够让这些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子们开心了。 乡下人家,大部分都舍不得买鸡蛋糕这样的糕点,有很多人更是只听说过鸡蛋糕,都没吃过。 像是常春芝,就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糕,眼下见了,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 “太感谢您了,李厂长。” 王香花被姑娘们推出来对李厂长表示感谢! 王香花十分局促地站在李厂长的对面,不自在地搓着手说。 “你太客气了,是我要感谢你们这么辛苦才将这些鸡养得这么好。”李厂长高兴得几乎要傻了。 眼看着快要过年了,可鸡蛋糕厂的任务还差很多。 为了筹措鸡蛋,李厂长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好在最关键的时候,接到消息说红心大队的鸡蛋攒了几千个了,让他想办法来将鸡蛋运到县城里去。 这是当初就签订好的,红心大队不负责送货,要让李厂长安排人来取货。 王香花是个粗人,真不懂怎么和人沟通,就显得冷场了。 就在王香花十分尴尬的时候,苏长久来了。 “李厂长,您安排个人来就行了,咋还亲自来一趟?”苏长久十分客气的笑着。 这可是他们红心大队的大客户啊,有了鸡蛋糕厂,红心大队养鸡场的鸡蛋就不用再操心了,除了上交给公社的,剩下都交给鸡蛋糕厂就行了。 “一定要亲自来表示感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苏队长。”李长庆伸出大手,牢牢的将苏长久的手握住。 这样的举动,让苏长久又一瞬间的不适应。 李厂长激动啊,看着苏长久的目光都带着满满的感谢,就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 这几个月,他费尽心思,找了很多人,也弄到了一些鸡蛋,但对于鸡蛋糕厂需要的大量鸡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现在可好了,鸡蛋有了,鸡蛋糕还会缺吗? 他有足够的信心,能将鸡蛋糕厂发扬光大。 过年前加班加点多生产一些鸡蛋糕,让全县的人都能吃到鸡蛋糕! “李厂长,你们厂里要是加大生产量,需不需要工人?”苏长久搓了一下手,将心中的局促压下去,最终还是开口问。 李长庆是聪明人,当下就明白了苏长久的意思。 “李厂长,你不说我还忘了,还真需要工人,我们厂子里虽然有一部分工人,可还是少了些,要是你们红心大队有手脚勤快会干活,还识字的,给我推荐几个,也不用多,就四五个就行了。” 李长庆最近本来打算招工,既然红心大队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索性就给红心大队一个面子,将招工的机会给红心大队算了。 苏长久本来就是随便问一下,谁知道,李厂长还真就答应了,一次还要四五个人。 这下,轮到苏长久高兴了。 李长庆还专门去看望了一下苏爷爷和苏奶奶,又说,过两天陈部长忙完了就过来看望二老。 苏爷爷和苏奶奶谢了李长庆,因李长庆带了不少礼物过来,苏奶奶拿出一只野鸡做回礼。 李长庆笑着收了:“多谢您二老了,野鸡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啊!” “不值钱,比不上李厂长送的礼物,还请您别嫌弃!”苏爷爷十分客气的说:“只是,李厂长下一次来的时候,可不能带礼物了。” 这个李厂长虽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苏爷爷却知道,这是因为陈子安才送过来的。 他们不能收,也不能不收。 “不瞒您二老,我小时候就没了爹娘,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看到您二老,我就觉得亲切,就像是见到了自己爹娘一样。” 李长庆这话说的,让苏爷爷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李长庆却像是浑然不觉似的,接着说:“那时候,我爹娘没了,亏得有好心人帮我才能活下来。” “只是时移世易,那时候帮过我的人,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了。” “我听人说,您二老以前也帮助过很多人,才想着与您二老多亲近。” “万一您二老早年帮过的人和我想法一样,说不定也能回馈一下当年帮我的善良的人。” 这话说的倒是真情实感。 李长庆的爹娘去的早,他是在叔叔婶子跟前长大的,可是叔叔婶子疼爱自己的孩子,对他这个没了爹娘的侄儿,就管的很少,有时候,甚至连一顿饱饭都不给。 也是李长庆自己争气,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直接去当兵。 在部队里,他遇到了向慧,二人结婚,后来复员,李长庆也没有回老家,而是跟着媳妇过来。 因为有战功,他得了一份好工作,加上自己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李长庆都这样说了,苏爷爷苏奶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才送走了李长庆,苏长久正想着着急干部们开会,看下去鸡蛋糕厂的名额怎么定,就听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第106章 苏小梁、苏小山两个政审通过,要去当兵了。 “快快,公社里说了,后天一早就要出发,我们得先准备起来欢送!”苏长久立刻让大队里的干部们忙活起来。 “知道了,大队长,保证办得热热闹闹的。”妇女主任姚秀红忙就应下:“我这就去发动大队里的妇女们。 苏首温也立刻表示:“我去通知学校,让学生们组织一个队伍,将锣鼓闹起来,欢送咱们的人民子弟兵。” 苏长久点头:“这事得快点儿张罗,我看看,还有啥要办的。” 几人分头合作,苏长久自己去两家去通知。 苏小梁听到自己能去当兵的消息,激动的眼泪当场就落下来了。 这时候的年轻人,普遍都有一个当兵的梦。 能去当兵,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虽不算光宗耀祖,但军属光荣。 小梁从十几岁开始,一直都想去当兵。 去年他也报名了,因为年龄不够,没有当成。 今年开始征兵,他想去当兵,但又担心因为他爹的问题牵连到他,政审不过。 因为这个,小梁还在家躺了好几天时间,整个人恹恹的,都没什么精神。 后来,苏桃花实在看不下去,只能去找了老苏家。 好在李长明的问题虽然不小,但并不是涉及政治的问题。 陈子安安排了一番之后,算是帮忙解决了,连累到苏小梁。 “大队长,真的通知了,我能去当兵?”苏小梁激动之后,才想起来,会不会是弄错了? 毕竟,大队里报名去当兵的,可有四五个人呢。 “真真的,我问了好几遍,你和小山两个,都能去当兵。” 苏长久满眼含笑地说。 他也是看着小梁这孩子长大的,娃是个好娃,能去当兵,也算能博个好前程了。 “多谢大队长,多谢大队长!”苏小梁忙就给大队长道谢,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不用感谢我,我也没做啥,倒是你应该去你满山舅舅家里看看,给他们道谢!”苏长久指点了一下苏小梁。 这件事能这么顺利办成,是因陈子安,但匆忙之中,肯定不能去县城感谢陈子安,只能去老苏家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苏小梁听进去了,立刻说道:“我知道的,等一下我就去看望他们,表达感激之情!” 停顿了一下,苏小梁脸上的激动收敛不少。 “大队长,我走了,家里就只剩下我妹和小刚两个,我怕他们两个照顾不好我妈!以后,还要请您多照顾我妈,别让她被人……” 苏小梁的话,苏长久听得明白,一个离婚的女人,就算再怎么,也会被一些人看不起。 小梁是担心自己离开之后,大队里的人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没有依仗。 “小梁,你放心,咱们大队的社员,都是淳朴的。这也有将近一年时间了,大家都没有说啥,以后肯定也不会!” 苏长久这也算是保证了,但对这样的保证,苏小梁其实并不是十分相信。 他在大队里也曾经听人说过几句闲话,但因都没有过激的言语,他听了也装不知道。 但以后不一样了,一个家里,没有成年男人,这事就不好说了。 苏桃花进门的时候,正好听到苏长久与苏小梁的对话。 她听到了,却不想让儿子难受,只装作没听见他们的对话。 “队长,你咋来了?”苏桃花问。 “好事,你家小梁要去当兵了,我是送喜报来的。”苏长久笑得十分欢畅。 “多谢大队长,太好了,感谢大队长照顾我家小梁才能有这样的机会。”苏桃花展露笑容感谢苏长久。 “桃花,你是聪明的,我给小梁说了,你们娘儿两个商量一下!” 说罢这话,苏长久又说,自己还要去苏小山家里,便走了。 “娘,我能去当兵了,我终于能当兵了!”苏小梁拉着母亲的手,欢喜无比。 看着欢天喜地的儿子,苏桃花的心塞

相关推荐: 军师威武   宣言(肉)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高达之染血百合   《腹黑哥哥。霸道爱》   修仙有劫   小公子(H)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