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碎玉投珠 > 第15章

第15章

?” 祝三道:“一、就算表记对上了,一个婴儿,脚上烫上香疤,打小替换了,或者就是路上死了,抱个孩子来冒充,你怎么分辨?二、同上,哪怕有文书,她是许友方的女儿,怎么证明她就是抱来的那个孩子呢?还是稍安毋躁,还有什么表记,再说一说。物件儿有没有?” 沈瑛道:“你这么一说,我便不知道要如何答你了,许友方甘冒奇险带出犯官之女,再弄个孩子来冒充她,为的就是不知道哪一天还能再被找回去?这又不是偷龙转凤去过好日子。冯家连家都抄了。” “呃……”祝三想,也是,“大姐想见见亲人……” 沈瑛猛地站了起来:“是么?” 祝三道:“我还没说完。有几件事儿,咱们得先说清楚。我也知道说了未必管用,但我总得说出来才行。大姐原本是大娘子的儿媳妇,因死了男人,又没个孩子,村里人要吃绝户,这才招的我。” “知道。” “那您就该知道,除了大姐,还有一个寡妇没了活路。我从头对你们讲,我家是后搬到村里的,一分田也没有,哥哥死了也不能与他们埋到一处,只好山里寻块荒地埋了,受气的人。爹又吃了官司,我娘才与干娘订了书契,不过是抱团儿求活罢了。现在我爹的官司勉强算过关了,我们算缓过一口气。大姐也有靠山了,就闪下干娘一个人了。这不是做人的道理。得给她安排好。” 沈瑛对祝三的评价高了一点,道:“这是自然!” “订契的时候我就说,现在我依旧还这么说,大姐以后还要是遇着良人,我不拦着。她现在还没出孝,那份文书不过是为了护两家人的命罢了,我也不要死咬着那个,再攀个什么富贵亲戚。也不非得拖着大姐跟我一道过活。” 沈瑛与陈萌心头一喜,不自觉有了点笑影,沈瑛又觉得这样不好,严肃地说:“这是什么话?我们难道是不讲道理的人家吗?” 祝三道:“我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当时接了大姐的事儿,就得给她安排好。我跟您府上,恐怕不大能过到一块儿去。再说大姐,万一她不是您的亲戚,麻烦您再给送回来,不能随便就赶到大街上。” 沈瑛皱眉道:“错不了的,姓名、来历、表记都对得上。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少不了为你讨一房好妻,为你置办产业。” 祝三摇摇头:“大姐本来也不是我花钱讨的老婆,我没道理把她卖给她的亲人拿钱,那不成了绑票的了么?” 沈瑛有了一点羞愧,又有一点恼,觉得自己竟然不如一个神汉嫌犯的儿子磊落,清清嗓子,道:“谢你的担当也是应该的。” 祝三又说:“我做我自己,何必要别人来谢?再说回来,干娘是要个能扫祭的孙子,这个我是给不了她了,我自家事还没弄利索呢。我也只有尽力如奉养父母一般给她养老送终罢了,她要是有别的难处,我又管不了,您不能不管。” 沈瑛道:“这个不用你担心,连她的养老,我们也一并办了!她照顾冠群这些年,也该是我们来,并不用你操心。” 祝三道:“您的打算还得跟干娘说,不能绕开她去。她原本好大一家人家的当家娘子呢,纵然不如你们富贵,也不是叫花子。” 沈瑛慢慢地居然对祝三有了一点欣赏,祝三既精明又纯朴,甚至有一些洒脱的风采。 沈瑛问道:“你可曾读过书吗?” “没正经读过,识点字。” 沈瑛惋惜了一声,道:“我送你读书吧。不能叫你白白地失了一个妻子呀,这也不是道理。我为你置田地,给你一封书信,你拿着我的信去寻我的师兄,认真读书,这样才是正路。” 祝三道:“读书当然是好的,不过心领了,我另有安排了。” 沈瑛问道:“什么安排。” 祝三对郑熹一挑下巴。 郑熹一直在观察祝三,却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了,他也不在意,从容问道:“怎么?好好的书不读,赖上我了?” 祝三道:“是您先赖上我的吧?”口气全不似对沈瑛那么的正式,甚至带了点玩笑。 郑熹指着她,笑着对沈瑛,道:“原本看他是个孝子,又机灵肯吃苦,想带他上京的。哪知道光长了个聪明相,竟不知道读书进学比跟着我当差要强得多。” 祝三道:“大姐不是个物件儿,我不能拿她换东西。书,我想读了就会自己想办法读去。您那儿有饭,我凭本事端碗。” 郑熹道:“不知天高地厚!”心里十分的欢喜! 祝三对沈瑛道:“剩下的就是你们的事儿了,要没别的事儿,我就先回去了。” 郑熹道:“去吧!我们过两天就动身,你把行李准备好。明天到我那里去,找金良,让他带着你。” “我要带爹娘一道走的。” 郑熹笑骂:“你就在别人家里跟我讨价还价呢?还不快滚?我惯的你!” 祝三也不反驳,拱一拱手就走了。 郑熹起身道:“既然事情已经水落石出,我也该回去啦,咱们后日动身?你们总要收拾一下行李的嘛。” 沈瑛急着见外甥女,笑道:“好!这次真是多谢七郎了。”又试探地提起祝三。 郑熹道:“各论各的,我看他是个很果断的人。”说着叹了口气踱步走了。 陈萌与沈瑛将他送出,马上就安排妻子再去单接了花姐一个人过来说话。 沈瑛忽然说:“先不要对她提刚才的事儿。” “舅舅?” 沈瑛道:“你不是个无能的人,怎么舅舅在跟前了你就发懒了呢?你仔细想想,咱们有意离婚,是怕此人出身微贱、过于不堪,与朱氏争妻是为财。就算拼着被人说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我也不能叫你妹妹下半辈子再受罪。现在你再看,他是这样的人么? 再来能被郑七看中的,必得是有长处的人。他先没有昏了头进门就来认亲,反说婚约并不能认真,就是个心里有数的人。真能调-教出个人样来,何必舍近求远,再为你妹妹另寻佳婿?女孩儿总换丈夫,也不像个样子。 这年头的女婿啊,哪怕出身极好,也未必就有情有义。这小子现在看是个可以共患难的人。过两天上京,路上多留意,如果没有旁的瑕疵,就留下。身份低,栽培就是了。做不了清流学官,仕途上还有别的岔路呢。婚约?我可没说一定要解除的呀……” 陈萌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不由点头:“好。” 沈瑛道:“要是他有大的不足,反正他自己先说了,婚约只是权宜之计,那就也封一份厚厚的谢礼,毕竟是个识趣的人。” “是。还是舅舅想得周到。” ………… 祝三回到家里,金良等人还没走,甘泽很随意地对他说:“你安全回来,那我就回去啦。怎么样?” 祝三道:“大姐想见见亲人。” “那是肯定的啦!谁不想呢?我是问你,过了舅舅那一关的?”甘泽挤眉弄眼的。 祝三笑笑:“你那什么鬼样子哦!什么舅舅,别乱认亲戚才好。” “哎?他们怎么能!自己才平反几天呐,就……” 祝三道:“是我自己想的。” 金良也说祝三是个傻货,瞎胡闹,自己想左了,不该像穷酸文人一样故作姿态假清高。又让张仙姑和朱神汉拿主意。他根本不知道,这两口子巴不得闺女别给副钦差当外甥女婿! 金良道:“你们家可真是……” 祝三道:“你们还不回去?钦差已经回去啦。还叫我明白过去行辕呢,你有话明天再说。”于妙妙还在隔壁,这些人嗓门又大,不好。 金良等人走了,张仙姑和朱神汉都凑上来问是不是真的没了婚约。祝三道:“反正我看他那意思吧,是瞧不上我这样子的。我也就说,并不要赖上花姐,也不要他们给补偿什么,只要他们能照顾好干娘。” 张仙姑开心地道:“那就好!哎,吃饭吧,我去把鸡炖上。” “我去看看干娘。” “去吧。” 花姐被陈府来人接走去叙话,屋里只有于妙妙一个人形单影只。祝三进来,她也没翻眼皮,木木地坐着。祝三轻声跟她说了见沈瑛的事儿,告诉于妙妙,跟沈瑛谈了:“我还给您养老,要是我不成了,他们答应了管待您。” 于妙妙道:“你是个好孩子,只可惜了你和花姐,你不硬要这门亲是好的,可是把花姐闪在那里……罢了罢了……好孩子,帮我个忙。” “您说。” “咱们找黄先生要办的那件事,要帮我办好。” “好。” 于妙妙木木地一笑:“我本想说,以后一定不饶过朱四那条老狗。可是呀,孩子,你看着,花姐的舅舅饶不过他的!” 两人絮絮地说了一会儿,花姐又回来了!身后跟着一队的仆人,担着担子,带着各式的家什。 张仙姑灶上的鸡还没煮熟呢!她惊讶地说:“哎哟,怎么回来了?” 陈大娘子给人送了回来,说:“妹妹在我们那儿住不惯,劳烦您多费心给照看。” 张仙姑忙不迭地答应了,陈大娘子又让仆人们给把花姐住的屋子给装扮收拾了,又留下两只大食盒。还要留下丫环伺候,被花姐给拒绝了:“我,不大惯,谢您了。”陈大娘子只好说:“有事就来府里说一声,要什么吃的用的都告诉我。再有,咱们也快上京了,你好有个数儿。” 花姐乖巧地答应了:“是。”目送陈大娘子等人转过巷口,才提起裙子跑进屋子里! 进了屋子跟于妙妙说:“娘,咱们还是一道吧。” 于妙妙道:“我走不动了,我的家就在这儿,你跟你的舅舅回去,见你亲娘,过该过的日子去吧。” 花姐一直摇头,道:“三郎,你帮我劝上一劝。” 祝三看她样子不太对,花姐一向是个温柔沉默的人,但绝不是个没主心骨的傻子,她这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是为了什么? 祝三给她递了杯热茶:“喝口茶,慢慢说。” 花姐啜了几口茶,好了一点,说:“三郎,我害怕极了。” “为什么?” 花姐长出了一口气,道:“他们说,是拿一个家仆的女儿换的我,我这一生,想说自己命苦,与谁的缘份都浅。可是有父母养着,舅舅也没亏待我,虽然他们早早去了,但将我托付给了娘,娘拿我也当亲女儿似的待。后来,男人没了,又遇着你。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可是我不由得想,那一个女儿呢?那个替了我的女儿,她,在替我受苦吗?犯官家眷,没入贱籍,正在花儿一般的年纪,不是受挝捶就是被糟蹋。这是我的罪过。与她一比,我又算什么苦了?!” 于妙妙原本呆呆的听着,突然说:“都是命,你也不必怕,你的命以前苦,以后是好的。” 花姐摇摇头:“不是的!我问了舅舅和表哥,他们不过一语带过,说人还没找到。这……我亲娘都回娘家了,为什么那个女儿没有回来?他们说得轻飘飘的,轻飘飘的啊!” 于妙妙说:“那个不过是仆人的女儿,他们当然不在意,你不一样,你是他们的亲人。” 花姐哽咽道:“都一样,都一样的,咱们也是四阿翁的族人啊。娘,三郎,咱们不分开,好吗?我想见生母,可我是真害怕,真害怕……” 第32章 祝缨 于妙妙心灰意冷,花姐心惊胆战,然而两个女人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两人都看向祝三。 祝三也没有保全她们俩的法子,她能想到的许多法子都是自己能用,这婆媳俩用不了的。她是个光脚的,没什么好失去,说干就干了。婆媳俩偏偏拥有一些东西不舍得轻易放弃,但这些东西又不足以保全婆媳俩。 于妙妙道:“罢了。我一生好强,到如今竟成了个笑话。” 祝三道:“别这么说,我娘常说的,过一天是一天。现在灰心了,就没有以后了。” 于妙妙摇头道:“你还年轻,你不懂。我没了丈夫,带着孩子挺过来了;儿子死了,又幸赖有你们两个,又挺过一程;我以前以为是我自己的本事,是我守贞该得的,老天回回都给我留了一道门缝儿。到今天才明白,老天不是给我留门,它是正在关门呢。这运气啊,终有用完的一天,在用完前死了,就是一辈子顺心,运气用完了人还在,就是受辱。” 祝三道:“我今天与沈副使说,大姐的事儿他得您见一面,你们两个讲明白。我瞧他和他外甥不是太不讲理的人,您试试吧。咱们一道过活过就是缘份,前天我说过我肯定得上京的,您要不嫌弃咱们就一道走,我给您养老。只是不一定有本事能叫您像以前过得那样好。” 于妙妙勉强笑笑:“我以前那又叫好了?你忙你的正事去吧,我不走啦,我只惦记着我那家,惦记着大郎的坟。人离乡贱……” 花姐愈发犹豫了,说:“娘!三郎也要上京的,咱们一同去,一同回来。你要不去,我、我、我也不去了……” 于妙妙对她说:“你就安心的去寻你的爹娘,亲生的骨肉啊,怎么能不想?我要拦了你,还有脸再听你叫我一声‘娘’么?听话,我是离乡、你是回家,咱们俩啊可不一样呢。” 门外响起一个声音:“娘子歇下了么?”是陈萌又派了自家的家丁过来给看门。 祝三道:“那我回去了,明天我还去行辕见郑钦差,干娘有什么事要求钦差的,也不妨说出来,我试着捎话。” 于妙妙失笑:“你这孩子!钦差那是想求就求的吗?他不是你求了就会干的,凡他做的事,必是他自己想的。凡他想做的事,他必会去做、没有理由也要编个由头的。歇着去吧,明天好好当差。你要还记着我一分的好,托好黄先生,把老家的坟照顾到才好。我将来,不想与先夫合葬,卑不动尊,就给找个给看见我儿坟头的地方吧。” 祝三听这话音不对,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在朱家村的时候,也没想到能走到现在。” 于妙妙道:“好。我答应你,你去吧。” 祝三无法再劝,只得离开,对花姐道:“大姐,你今晚多费心照看干娘。我也要上京的,咱们有的是功夫商议。” 花姐心下稍安:“好。” 祝三出来又对陈家的家仆道了声道,领头的正是祝三夜探陈府时讲古的那一个,他一开口祝三就听出来了。此人对祝三也十分客气,道:“小郎君言重了,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平日在府里也要巡夜的。” 祝三回了自己房里,张仙姑饭也做好了,鸡汤已经热了一回了。朱神汉已经吃完半只鸡躺倒了,他如今能侧躺着睡了。两口子对花姐认亲是乐见其成的,这样最好,又不用对花姐坦白祝三是个女孩儿、平白招人冤,也不用他们再费心给花姐找个好归宿。想到上京后也算有一个熟识的贵人了,更是心安。 见祝三回来,张仙姑把热汤重端了来,问道:“怎么样?” “花姐是想见见亲人的。” “哎,这就对了。你干娘呢?怕不大好吧?”张仙姑到底心细一点,一想于妙妙又有点同情。儿子闺女的,她好歹有一个,于妙妙是什么都没有了。 “我向副使说,大姐的事儿他得见见干娘,不能什么都不管。” 张仙姑道:“那就行了。老三,听娘一句话,你替她干的这些个事儿,足够啦!别再牵扯太多了,跟她缠得太多了解不开,对她也没好处。他们什么样的人家,咱们什么样的人家?别说什么京城的贵人,就是大娘子家,咱们也不如人家脚后跟上的老皮哩。自家还满脑门子官司呢。” 祝三喝了口鸡汤,说:“我不会为她拼命。” 张仙姑讪讪地:“哎。” 祝三想了一下,对张仙姑道:“有情份,能帮尽力帮,放心,我不会把自己折进去。” 张仙姑叹了口气:“可说呢,她这运气是差了些。” 祝三闷闷地吃了一餐饭,起身收拾碗碟,张仙姑道:“搁那儿,我收拾吧,你快歇着去。这一天天的,还不够操心的呢?” 祝三道:“两个人干快些。”刷完了碗,张仙姑还在外间不走,祝三道:“娘有事要说?” 张仙姑道:“也没什么,就是心里有点不踏实。我在你这儿坐坐。” 祝三道:“郑钦差要我明天去见他,还叫我收拾行李,后天就要走了。明天你跟爹一道收拾一下,我回来买辆骡车,装了车咱们跟着他们的队走。” “哎!哎哟,这就要走了呀……” “嗯。” “那……大娘子和花姐呢?” “大姐得跟舅舅一道吧,他们那儿吃穿都好,花姐不愿与大娘子分开,大娘子应该与她一道的。” “哦哦,也是,那个大人要是有良心,也该管你干娘后半辈子的。” “睡吧。” “哦哦。” ………… 第二天一早,祝三匆匆吃了早饭就去了行辕,出门的时候陈府的家仆还在,都很礼貌地叫他一声:“小郎君。”祝三也向他们道了辛苦,又问他们:“早饭怎么吃?”家仆笑道:“一会儿来换班的,我们回去吃。” 祝三一点头:“有劳。” 他没什么代步的,依旧是两条腿走到了行辕。行辕里一片快活的空气,门上的人见到他就很热情。 沈瑛已不在行辕住了,钦命的案子办了,他不再提什么“避嫌”,昨晚就在陈府住了,好离外甥女也近一点,行辕里只留了两个仆人看守兼收拾行李。府里如今只有郑熹及其随从,这些人看祝三就像是看“自己人”。 就在昨天,沈瑛安排外甥女、安排往京城报喜,郑熹则是下了封口令——随从们不许谈论祝三与花姐的事。金良非常善解人意地传了一回“流言”,说是祝三自己选择了跟着郑熹做事。 私下里,猜什么的都有,但是面上还是一副热情迎接“投奔明主”的新人的样子。 祝三先见郑熹,不想屋里还有一个黄先生,两人互相点头致意。 郑熹心情正好,随口说了一句:“坐。” 祝三没有马上就坐下,郑熹道:“让你坐下,哪那么多的讲究?真要叫你讲究了,你又不懂了!昨天在我面前不是够潇洒么?” 祝三麻溜地坐下了,问道:“您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郑熹笑骂:“你倒不客气!后天动身,准备好了吗?” 祝三道:“嗯,您只说什么时候走,是到这儿来,还是到城外等着跟着一道走,到时候您准能瞧见我。” 郑熹道:“看看。” 祝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见桌子上放着份空白的文书,他挺熟的,就是户籍文书。郑熹道:“你原是无籍之人,现在上报就得了。” 祝三道:“好。” 郑熹道:“你没有正经名字吗?只写个祝三未免草率,起一个吧。” 祝三道:“一时想不起来。”她也没想过自己有什么名字,朱家村也有很多人也没个正经名字的,就叫个排行或者是小名、土名、绰号。虽说在私塾窗户下面听过“必也正名乎”,她的心思并不在名字上。 黄先生小心地插言道:“不如请大人赐个名字,如何?” 祝三倒是无所谓,郑熹沉吟一下,抬手摸下巴时摸到了冠缨,垂眼一看,这冠缨颜色朱红鲜艳,笑道:“你姓朱,就叫朱缨吧。也不知道你父亲的名字,一总填了,临走前就办了。” 祝三道:“不是朱,是祝。” 郑熹道:“怎么?” “外来户么,不是一个姓的受欺负,他们就改了姓。”结果好么,改了也还是受欺负。 黄先生问了是哪个字,又说:“那,老先生的名讳是?” 就没个名讳,祝三道:“没有名儿的,都叫他排行,他是独子。” 他看到黄先生就知道这事儿很容易了。于平对他讲过,有时候这些事情不是主官想办都不大容易,但是小吏们就是干这个的,反而好办。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么来的。 郑熹道:“胡说!你父亲的名讳你怎么能随便?不得问一问?” 祝三道:“他要是有名字,瞒不过我的。他统共识不到二百字,现取名也取不来的。” 郑熹道:“我看你倒懂得多!” 祝三道:“我是在墙根底下偷听的课,先生是大娘子和四阿翁请的,四阿翁的孙子不叫我听,叫人赶我,不许先生教。是大姐和死了的大郎说,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赶,我就在窗户外头听,他们也付钱了,又不要先生额外多给我讲。大娘子点头了,我才听的。大娘子后来招婿,我才答应的。” 郑熹心中念头一闪而过,口里问道:“读过什么书?” “私塾教的一点什么经书,史书还没讲多少大郎就死了,我也就没能跟着听下去。” 郑熹道:“罢了。那你母亲的名字呢?你外公不给取?” 祝三两手一摊:“我不知道有外公。” 张仙姑更妙,她能识到五十个字都算她赢。所以朱神汉据说手上有几本祖上传下来的破烂“天书”,他也读不全,所有装神弄鬼的本事都是瞎蒙的。也之所以官司的消息传来之后,祝三和张仙姑虽然心慌,但是深知朱神汉干不了恶事——他没那个本事——才存着希望能将他捞出来的。 郑熹问道:“什么书?你后来识字了,总认得吧?” 祝三道:“皇历。” 这一家子也是绝了!郑熹想。对黄先生道:“写吧。” 黄先生只得写个祝大郎与张大娘,祝三倒是有了正式的名字——祝缨。 剩下的事都交给黄先生办了,黄先生道:“之前于平办的户籍也就没用了,我去给销了户?” 郑熹点头,让他去办了。 黄先生一走,祝三就站了起来,郑熹道:“坐下,你又不是什么乖巧的人,别装啦。正要说你呢,你就站起来,也站没站相的。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一件事了——昨天我看你在陈府行礼的样子很不合适,要学。” “好。” 郑熹道:“第二件你已经知道了,刚才就办了,我答应的事一定做数。哪怕是做吏,也要写个户籍出身,做官还要填三代。婚约你既不要了,之前那个文书也弃了吧,免得以后与沈五还要打擂台。” 祝缨道:“好。” 郑熹道:“第三,要做事,你还要学些旁的东西,比如大理寺有什么人之类,这些路上叫金良和陆超他们给你说。先将该知道的、该学的学会了,再来办事。如果学不会,你也不必来见我了,左右你户籍也有了,就带着爹娘回家吧!” “好。” “我已下令不许再提你家的过往,你上京之后也不许提。你不知道什么朱家,也不知道祝三,从此,只有祝缨。” 有了新的户籍,户主是朱神汉,哦,现在是祝大了,祝缨是他的儿子。“祝三”这个身份就可以注销了,“祝三”都没有了,由“祝三”而来的一切关系在账面上也就没有了。祝缨的过往是干干净净的,是一个乡野山民祝大的儿子,是官府搜括人口的时候搜出来的。祝家一家三口,可跟朱家村的外来户神棍没半点关系。 郑熹要一个有用的人来为他做事,可不想事情进行到一半儿做事的人被人翻出旧账拍翻了,那可耽误事儿了。 祝缨道:“是。” “好了,回去准备吧。”郑熹告诉了祝缨出发的时间,让她全家在城外等候。自从定了名字之后,郑熹就没再跟祝缨提祝大和张仙姑了,他看得出来这家父母当不了孩子的家。 …………—— 祝缨长出一口气,又回了自己的住处,祝大正在门口晒太阳,张仙姑也坐在门口纳鞋底。见到她回来,都问:“怎么样?” 祝缨低声将户籍的事儿说了,张仙姑念了一声佛:“这下可好了!”又觉得郑熹这个人是真不错,连这个都办好了,这样就不用担心跟花姐的婚姻,怕女儿露馅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她依旧没有计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走了。 祝大听说自己也有户籍、改了名,问道:“税……” 祝缨道:“都安排好了。爹只管跟着上京,旁的什么都别做,也别乱说。更不要说咱们从哪里来的,这里头牵扯有点大。再翻出旧账关回去,又得受罪。” 祝大忙说:“我又不傻!就这样吧!”如果不要交税不要交租也不用服役,那有没有户籍有什么关系? 张仙姑瞅了一眼隔壁,道:“大娘子还没回来呢。” 祝缨道:“不会有事的。”于妙妙是个明白人,不至于激怒沈瑛。沈瑛和陈萌看着有心眼儿,倒也还讲究个吃相。中间还有一个花姐,两边都还看她一两分面子。 果然,说不一会儿话于妙妙就回来了,她的脸上有一种奇异的平静。祝缨迎了上去:“干娘。怎样?” 于妙妙道:“都来吧,都到我那屋里说话。” 于妙妙的屋子里,她坐主坐,一左一右是祝缨和花姐,张仙姑坐对面,祝大扶着杖站着。 于妙妙道:“我就不跟你们上京了。” 花姐惊呼:“娘?” 祝缨望着于妙妙,于妙妙点点头:“我与那位大人聊过了,我也想好了,我上京又能怎么样?朱家的事儿,他们交给黄先生办了,黄先生你们总能信得过的吧?只要老家的事儿平了,我在老家不是更安逸?到了京城,你们一个是回家、一个是安家,唯有我,寄人篱下,那样的日子我可不过。” 张仙姑想了一下,道:“是哩,在家依旧是大娘子,你是有根的人,不像我们。” 花姐低低地啜泣,觉得是自己不好,说:“那我不去了,我陪着娘,不能叫娘孤身一人在这里。” 于妙妙道:“你亲娘可也孤身一人在京里呢,你的哥哥姐姐都死啦,你亲爹早就过世啦,不得回去上炷香、磕个头、认祖归宗吗?我在这里也不用担心,姓朱的还没死绝,再挑个老实孩子过继就是了,还是同宗呢。以往是我要的他们不给,现在由不得他们了!挑个才生下来的抱过来,养熟了是一样的。” 祝大道:“到底是大娘子。” 于妙妙一手花姐、一手祝缨,道:“现在,你们可以放心了吧?到了京城,互相扶持。” 祝大道:“那不用说!” 花姐也点头,祝缨道:“有人来了。” 开门看时却是黄先生,他回府办好了文书,来给祝缨送文书的。一家三口回了自己屋子,黄先生把文书交给祝缨收好,张仙姑道:“您辛苦了,来屋里喝茶吧!要吃什么果子?” 黄先生道:“不了,还有事,得赶紧回去!等不得!我接了于大娘子一同去。办得快时,还能给老弟一家送行呢!” 祝缨想这事与朱家村有关,也就不拦着了。于妙妙的屋子里,花姐泪眼汪汪的帮于妙妙收拾行囊:“娘,我没说不回来。” 于妙妙道:“顶好别回来,这是个什么地方?这两个月你还没见识到?有亲人就依亲人。听话!你那是血亲,与朱四那老棺材瓤子不一样!在那儿你是闺女,在这儿是媳妇,我看你一样,村里看你能一样么?你在京城好好的,能时常想着我,就不枉咱们娘儿俩一场了。三郎也是个有良心的人,他心思重,你别琢磨他,用心待他,他就会对你好的。” “娘。” 于妙妙这回就没什么行李了,一个铺盖卷儿,一个小包袱。张仙姑不忍心,咬咬牙,拿了一包银钱给于妙妙:“回家用得上呢。” 于妙妙没收:“我回家就有钱使了,你们路上才是要花钱的呢,与他们相处别太俭省了,上了京,有的是势利眼等着你们呢。把钱收好,听我的。” 祝缨默默地送她登上了黄先生的车,于妙妙拍拍他的肩膀,说:“别送了,好好过活。” 花姐追着车跑了一阵:“娘!你带我走吧!”被陈府的家丁小心地拦了下来。 花姐冲不破家丁的人墙,哭着道:“娘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 张仙姑一边扶着她回房一边说:“好孩子,她是回家,大娘子是个能耐人儿,又有你舅舅嘱咐了黄先生照看,她会好好的。” 祝缨道:“有黄先生,咱们欠他的人情就是了。”她估摸着,黄先生这一去,得狠狠收拾朱家村了,朱家村也不能说没有好人,一道埋了是不公平,不过有于妙妙在,她既要夫家香火绵延,也就需要宗族助力,必会用心选择求情保下一些人。 这话却不必

相关推荐: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爸爸,我要嫁给你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呐,老师(肉)   长夜(H)   永乐町69号(H)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炼爱(np 骨科)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