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定很不好过,在艰难的日子里,能活到最后的都是男人,其次是孩子、女人,老人比女人还更容易死,而且慢慢饿死自己的时候,往往还心甘情愿。 陆大红也没有祖父母,他们为了不连累女们逃难的脚步,在大疫临时自愿留在北方,这些都曾是她经历过的苦难,但六姐了,如今她仔细地观察着这些被遗忘的,被视作寻常的苦痛,全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她给这些记录做了一个注脚——一年一亩三百斤,以解决村里的一切。 只一亩地一年能给农户提供三百斤的出产,十亩地就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家庭,祖父母、父母,三到个孩子。这样的家庭不论能不能理解买活军的种种政策,都会是买活军最坚实的后盾。 陆大红参与过云县的扫盲,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一开始,农户对于剃光头的态度是很警觉的,并且不太信防虫防传染病的理论,第一年的稻子解到粮仓里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六姐哪怕只是随口的交代和指示,农户们都当纶音仙旨奉,比城里人的态度更狂热得多。六姐认字,那我们就认字,六姐避孕,那便避孕,六姐反童婚,那就反童婚,一千道一万,只彬山年年都运稻种,六姐什么就是什么! 哪怕隔了虎山这座大山,只买活军的稻种能流入丰饶县,一年时,丰饶县就将是买活军的囊中之物。陆大红进入丰饶县的时候,是以打量未领地的心态在评估着这座县城的——丰饶县比不上许县,但比临城县好一些,城墙修得还算体面,而且门口也还有几个兵在巡逻,虽然战斗力看起也不怎么样,但比许县的那些兵看着硬气勇悍,许县人一向以为丰饶人很难缠,‘江西蛮子’似乎比他们福建蛮子更霸道得多,遇到事是很肯拼命的。 入城路引,那都是从前的规矩了,现在只给得起入城的钱,谁都能进去。百姓们入城收城门税,携带的货物不太多的话,一般是两三,商队就不同了,一座城就是一座关卡,想入城卖货,便给‘关税’。 这里便以见到白莲教的作了,他们到时已是日暮,入城的人很少,吴老八上前向门丁们了一礼,低声了几句切口,门丁们便立刻回以复杂的礼仪,指天,后指额心,又指了指心口,随后示意他们入城。刘老大低声对陆大红许县的土话道,“这是无生老母、真空家乡的意思,这都是被楚香主打点好的本地坛内兄弟。我们和城门官也是老识了,今日他没上值,否则我们便直接进城去。” 城外其实也开了大车店,生意不算火爆,不过盐是太贵重的商品,又见不得光,把驴队牵进城,卸了货再出城安置在大车店。陆大红入城后总算见到了在街面上走的女人,丰饶县的女人比临城县多多了,十个里能有三个女人,或是在自己的家宅窗前做针线,探头看着入城的商队,或是在商铺里擦汗帮忙,还有些洗衣妇扛着衣服往城外走,她们应该是住在城外附郭的村子里,许县的女人都没丰饶县的多,这证明虽然许县人一向有些看不起丰饶县,但丰饶县的日子还是比许县好过一些。 考量到气候差异,丰饶县的粮食出产没许县多,那末丰饶县的日子好过,或许是因为县里的大户人家不像张地主家那么贪婪,也或许是因为江西道比福建道富庶,丰饶县受到了省道的反哺。具体原因还观察,陆大红处打量着,也承受着别人的打量,大部分人或许都和楚阿妹有同样的猜测,震惊而又鄙夷地看着这混在男人队里的女人,目送她消失在城西头楚地主家的大宅子里。 但凡是私盐贩子,一定都有一大屋子,楚香主在城里至少有三个宅院,比刘老大还更显赫。这宅院是刘老大他们这些教内兄弟常歇脚的地方,看门的老家人对他们也很熟识,把人让入内宅后连忙安排了热水,又请城内兄弟前见——其实就是为了卸货、点算,又忙着收拾房、铺排被褥。这些盐贩子里只有一半的兄弟会住在这里,其余五六人还是住到大车店去,第一是为了照看毛驴,第二也是因为倘若城内发生什么变故,还能有个人回去报信。 刘老大上次此,还是七.八年前,但楚香主麾下的兄弟有几个年前才从许县回,却自然是认得他的,大惊之下连忙去给楚香主报信,楚香主便不好等明日再出面见他们了,急急地从另一处宅子里赶了过,和刘老大以复杂的礼仪见了礼,让人去本地最好的酒楼安排两桌上等席面云云。 这是个面色有些发黄的汉子,满面都是风尘,牙也掉了几个,但看着仍是精悍十足,他对买活军显然有一定的认识,见到陆大红,诧异后并不轻视,反而是觑了个空子拱手问道,“这姑娘龙虎步,气势不凡,难道便是侍奉在买活军梨山老母麾下的金童玉女么?” 听到梨山老母几个字,丰饶县的弟兄们个个面色微变,暗露忌惮,显然对买活军的威名已是有所领教,不敢轻视,但却又对‘梨山老母’这名讳有些不喜。陆大红此时已完全吃透了这些私盐贩子的思考逻辑,明白他们为抗拒,权衡利弊,心念电转之下,也拱手回了一礼,笑道,“是买活军麾下的女兵士,见过楚香主了,不过梨山老母这名讳却不敢认,只怕是因为音似以讹传讹,六姐对自己的历一向是讳莫如深,不许我们随意议论。” 这句话得大有章在内,楚香主眼睛顿时一亮,便询问地望向刘老大。刘老大一时大为莫名,见陆大红面色肃然,还当谢双瑶的确不喜欢被人当做梨山老母,便道,“我年初一有幸在临城县见过六姐显圣,那一日的确有些无知妇孺喊着梨山老母的名讳大礼参拜,被六姐喝住了。” 所谓的神仙画像,在许县也传得沸沸扬扬,楚香主显然从弟兄们口中听过一些传闻,那都是神乎其神,迹近于书了,什么一声令下,三千天兵天将立刻驾临等等,此时听刘老大曾在年初一去过临城县,连忙细问,刘老大虽然过了无数次,但那神仙画像留下的印象,实在是过于深刻,当下也是立刻抖擞精神,口手比,极尽描摹起。 虽然临城县还未去过(也是规矩所限),但楚香主手下的弟兄是见识过水泥路的,因此对刘老大的述也是将信将疑,刘老大这是十几年的识了,一向的精明能干,如今看神智也极为清楚,他是自己亲眼所见,应当不至于是假话,但想象出他描绘的情景却又实在困难——若真是借助一块大白布便能展现如此幻境,只怕还真是天上的真仙降世了? 楚香主、刘老大这样的盐贩头子,按陆大红的理解,只是扯了一张白莲教的皮而已,但他们手底下的弟兄却不乏虔诚信仰无生老母的教徒,此时神思驰往,不知不觉,便有个年轻胆大的弟兄破了,“因为音似,以讹传讹……无生老母、梨山老母,难道……难道……” :,,. 第61章 楚香主唱作俱佳丰饶县.陆大红 楚香…… 陆大红绝不肯公开承认楚香主的猜疑,是一再强调谢六姐并非梨山老母,也不喜欢被人议论自己的来历,甚至不愿被当成神仙。但楚香主一群人的态度还是有了大的变化,陆大红和猴子不知不觉便成了谈话的主角,在晚宴上也被让到了高位,人们热切地问着谢六姐的神迹,还有她统治中的种种细节,并对陆大红取出的‘仙宫赐物’啧啧称奇,彼此传递观赏,陆大红已到有人偷偷地冲着那块儿童手表暗自参拜了起来。 这就是营销的魅力了,凡是急于对外推销自己的,人类的能都是怀疑和警惕,这些年来,白莲教、香教、天师道,乱七八糟的魔教在全国各地旋起旋灭,倒也不是人展露过神迹,譬如火中取栗、水上行走等等,但多数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小规模神迹,糊弄乡间的愚夫愚妇还好,对于多识广的盐贩子来说,似乎总是有些经不住琢磨。像是买活军这,神异之处极多,却偏偏压根不急于对外传教扩张,也不以某教、某道名之,而是起了买活军这名字的势力,完全是独一无二。 越是如此,便越是能激想象,甚至连来龙去脉都能梳理出来——这或许才是真仙的矜持做派,无须传道,信徒自来。而其摆弄的种种神迹也绝非昙花一现,雪花盐、雪花糖、六姐稻,这都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经过许县散播到丰饶县的传闻,来就积攒了深厚的土壤,而陆大红从中稍微挑拨一,便立刻收到了极其良好的效果。非但刘老大手的弟兄们,就连楚香主这里,众人也都真心实意地认为谢六姐一定是无生老母降世,否则她如何拿得出这轻巧坚固,完全不是人间应有,却偏偏还能昼夜计时的‘手表’呢? “听说广州那里,大户人家中偶然也有一种叫做‘摆钟’的东西,可以计时,是从海外千辛万苦搞来的珍货,但这和手表相比,却又迥然不同了,那摆钟和弓一般,每天都要上弦——前些年,有个广州府大户人家的少爷,进京赶考,因为福建道、浙江道闹贼的缘故,从浙江道折到江西道来,在信江上急病死了,他那船上的伙计是我们家的亲戚,趁乱设法搞了他的摆钟来孝敬我,事后还惹来好一场追查,在我手里不过日就走得不准,我以那物转献给我们丰饶县户房的王老爷,王老爷倒是有识的,收去了每日上弦校对,方才重新走得准起来,但也不过是一年多便坏了,根无处修去!” 楚香主拿着手表啧啧赞叹,半日才取出汗巾,郑重拭去了手表上的指纹,还给陆大红,拱手对远方行礼道,“六姐竟能赐如此轻巧耐的奇物,可出虽然还不肯示,但定然是神仙人物一流了。说来我们这小地方,也有几年未曾听闻上谕了,若是六姐不嫌鄙人粗陋,此次我便和诸位老兄弟们一起回许县去,求六姐,重新将香坛开设起来。” 楚香主要开设香坛,便表示是认可了买活军这个平台,其实也等于是确认了谢六姐就是无生老母,是白莲教的一个新分支,不管他人信不信,但凭借这个平台,丰饶县和许县支盐贩队伍可以展开更多合。这的决定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若按常理,至少也要有几个弟兄心里犯起嘀咕,需要香主的开解或者弹压,但此刻丰饶县众弟兄面上都有喜色,这便是信仰的威力了,能够跟随在真仙麾做事——那还能被薄待了吗? “传闻中,六姐手中有一株神仙母稻,要轻轻一摇,便能结出千万丰产稻穗,这可是真的吗?”还有那些曾经去过许县的丰饶盐贩,已经迫不及待地打探了起来。“还说有一个盐口袋,里头是永远都倒不完的雪花精盐,全都半点苦味有,一个糖口袋,里头是天上的花蜜化成的糖,比洋糖还要更为上等,一个药口袋,里面全是天河水,一滴便包治百病——” 陆大红算是体会到六姐看到别人参拜她时那一言难尽的表情是怎么来的了,她虽然打了个擦边球,为六姐‘褫夺’了无生老母尊位,但却绝不会为了争取这些盐贩狂热的崇拜而胡乱吹嘘,“这倒不是,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产的,虽然是六姐教导,但还是人手生产出来,是天上传的技艺,要比民间精巧太多,因此我们做的东西就是好——就这还是缺人手,好多东西因为人手不足造不出来,若是丰饶县这里有年轻,会说官话的孩子肯外出做工,楚香主不妨介绍到我们买活军这里来,别的不说,饭是一定能给吃饱的。” 楚香主不失笑道,“如今听说到处都有人饿死,听说少人做工的,这可是真话?纤夫要不要?若要,我这里要多少人也是管够。” 纤夫是沿江沿河的县城里特有的一种职业,刘老大听了便动容道,“民生凋敝到这个地步了么?连纤夫都活不去了?” 楚香主叹了口气,摇头道,“反正我们信江这里不好,商船少了多,不少纤夫便要去九江讨生活,也有想去衢江码头的,但那处更是连亲戚都有,语言也不通。好些教里的兄弟卖儿鬻女,也是凄苦得。” 他们一面说,吴老八一面轻声土话对陆大红解释:南方这里凡是沿江沿河,要是吃这一口漕运饭的,几乎都是教内弟兄,他们信的是罗祖教,不管心里怎么想,反正在宗教活动上,一讲究‘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和白莲教互为表里,多时候其实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和盐贩的交往也频密,彼此各取所需。 罗教弟兄做的都是重活,吃得咸口,盐量大,盐帮给他们卖盐要比别处便宜得多,而罗教因为成天在江河岸边跑,也可为盐贩彼此掩护夹带运盐,打探江面消息,这么说来,其实从盐贩往罗教这里的卖盐量,便可看出信江航运业的兴衰,从而推测出整个南方的商业贸易景气如何。 也因为这份同属教内的香火情在,楚香主自己虽然家颇丰,但对这些苦哈哈的老弟兄们是相当同情的,据他所说,虽然江西道这里总的日子还算好过,但也是勉强维持而已,纤夫的数量逐年折损,如果不是罗教坛主极力周旋接济,怕也要起来乱了,“日子实在是过不去!处处都是一团糟。” 尽管他自己的生意是旱涝保收,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说到这里,楚香主也不得叹起气来,扳着手指给刘老大算,“一艘商船来,倘若有挂着官旗,至少要过十七八道的水卡,他们自己赚头也少,给纤夫的钱便时常拖欠,纤夫有饭吃,若是教内不能给他们赊米,去外头借,欠的就都是打断了脊背也还不起的印子钱,印子钱背地里是谁在放?还不是县里的大户人家?都是县里的六房胥吏?这些胥吏知道敛财,兄弟们闹起来怎办,丝毫不去想!” “若是从前,还有县令居中调停,可如今这狗官,万千年才考上进士,竟是读老了书的呆子!来了便知道读书,其余所有任事不管!一切交给他那个钱粮师爷,师爷管催科,衙门上千的胥吏,每年**个月便做催科一件事,衙门里空荡荡的,全都乡去催科——催科油水足呀!催催催,催死了一般的催,他不催,他无钱去打点上官,他催得了,升走了,留便是这的烂摊子,纤夫闹起来了怎么办?他不想,佃户闹起来了怎么办,他不想,反正他年考任将满,他
相关推荐:
倒刺
赘婿
媚姑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归宿(H)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大唐绿帽王
小公子(H)
我以力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