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线,虞澜意抱怨起来:“我们才刚到就让我们干活。” 小平安在长廊里轻快的走着,拿着扫帚很有干劲。 “我爱扫地。” 虞澜意:“” 郑山辞笑了笑,“等会儿你要是累了就先歇息一阵。” 虞澜意心想这一旦歇下去就不止是一阵了。 到了院子里,郑山辞伸手推开门灰尘扑面迎来,郑山辞缓了一会儿才进去,这屋子还有蛛网。小平安看着这屋子觉得不能住人。 郑山辞给儿子指派了一个地方,让小平安去扫。其余的地,郑山辞拿着盆子去打水,虞澜意看天色,还是拿着扫帚扫地,一扫就是灰尘满天。 水井的绳子有些青苔,郑山辞先把青苔处理干净,把水桶用雪刷两遍,洗干净后才把水桶放下去把水打上来。 他端着水盆给屋子里洒水,这样灰尘就不会飞起来了。 虞澜意觉得自己的呼吸终于顺畅了,他拿着扫帚继续扫地,这会儿把地扫干净就开始擦桌椅。 侍从把热水烧开给公子少爷送过来免得伤手。 虞澜意做了一阵就累了,小平安拿着帕子帮忙擦桌椅。 剩下的父子俩就把活干完了。 郑山辞做打扫这事并不稀罕,他做得干净细致,虞澜意觉得屋子里干干净净的,焕然一新。 果然带个男人回家太正确了。 虞澜意一边想着一边给郑山辞送上热茶。 下人前来说道:“侯爷说二少爷跟二姑爷收拾好了就去正堂候着。” 虞澜意先用热水洗了脸整理了服饰才跟着郑山辞出去,小平安的手缩在手笼里。 虞征跟虞宇,还有虞辽已经在正堂了,安哥儿跟虞长行随后也到了正堂,虞长行打扫完了就去帮虞夫郎。父亲跟阿爹都上了年岁,虞长行不忍他们劳累。 结果长阳侯中气十足的让虞长行自个回去。 崔哥儿跟卫哥儿也是大族哥儿,这回到了老家自己动手扫地,让他们有些劳累。崔辽娶的哥儿是另一个侯门的哥儿,他身子骨弱,这次也没来。 长阳侯跟虞二爷到了正堂:“现在去你们三叔父家里吃饭,规矩一些。” 众人应一声就爬上马车。 虞澜意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看外边,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到了县令府,家里置了三张桌子,虞澜意旁边就是安哥儿,另一边是郑山辞。虞正康看见长阳侯跟虞二爷忙不迭上前去迎他们坐下,“都是武昌县的一些特色菜。我想你们在京城早就吃过山珍海味了,到了这小县城吃点特色菜别有一番滋味。” “三弟费心了。”长阳侯如席,夹了一口菜吃给面子的说:“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虞正康笑起来:“大哥喜欢就好。我们这别的没有,在吃食方面一定不会亏待大哥跟二哥。” 虞二爷附和几声,他跟这两个兄弟不亲,只是碍着血缘关系给点面子。 虞正康是县令跟长阳侯他们谈什么朝廷的事,这就没必要了。虞正康就说了虞长行的事,把虞长行夸了一遍。 越夸心里越羡慕。 “听说大哥这二儿婿是户部尚书?我们这地方是小县城还怕消息不准确。”虞正康掩饰性的给长阳侯敬酒。 “他刚当上户部尚书,这事没错。”长阳侯心里得意,面上还是波澜不惊,“这孩子是个努力上进的,陛下又赏识他才让他做了这尚书之位,要我说还是太年轻了,要多磨练一二。你看这朝中哪个尚书这样年轻?好在他自打回京后就是在户部任职,跟户部的官员熟识也能管下来,不然这哪里放得下心。儿孙都是债,这儿婿相当于半个儿子,同样也是债。” 长阳侯这一席话说得苦口婆心。 虞夫郎在一旁听着心中复杂。他都不知道长阳侯还有这本事,炫耀起来真气人。 虞正康跟虞四爷脸上的笑意僵了僵。 虞正康先反应过来,“这还要恭喜大哥得了这么一个好儿婿。” 长阳侯摇头:“这儿女做得好的事,跟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有操不完的心。” 虞夫郎心想够了够了。 另一边郑山辞也在吃饭,他还是能接几句,跟着虞正康家里的两个儿子来回说上几句,他在官场混久了,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心里门清。 虞澜意只顾着吃。 有一位堂嫂问道:“澜意,你头上的簪子真好看,这要花不少银子吧?” 虞澜意摸了摸头上的簪子:“这个不要钱,是陛下赏给郑山辞的,我就顺便戴着了。” 不愧是皇宫做的簪子,虞澜意这样挑剔的眼光在这支簪子面前也挑不出错来。 既然好看就要常戴。 堂嫂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她本以为虞澜意头上的簪子是去哪个地方买的,没想到是陛下赏的,她这辈子都没见过陛下。 因为问了这句话,虞正康跟虞四爷的孩子都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了,他们心里失落又沮丧,觉得自己没有一个好爹。 “你不是说起你在武昌县办了一个诗会么?你说说看。”虞长行给他们递了台阶,气氛这才缓和起来。 等用了膳,长阳侯他们还要说会子话。虞正康就把两个儿子的事说了,虞四爷也说了,想让长阳侯在京城帮侄子谋求一个官职。 吃了饭他们就回到祖宅。 小平安跟他们一块睡,等小平安睡下后,郑山辞转身抱着虞澜意,浅浅的呼吸落在虞澜意的后颈上。 虞澜意打了一个哈欠,“怎么了?” 郑山辞低声说:“就是想抱抱你。” “那你抱着我睡觉吧。”虞澜意拉着郑山辞的手安心的拍了拍。 吃了饭,全身就乏了。家里交际的事还是大人顶着,他们这些小辈吃吃饭就成了。 长阳侯跟虞夫郎还未睡。 “三弟跟四弟想让我在京城给侄子们谋个职位。”长阳侯说。 以前虞三爷跟虞四爷就说过这事,要说他们这两支确实不争气。虞三爷好歹是个进士,虞四爷只有一个秀才的身份。虞三爷的两个儿子三十多岁只还是秀才。虞三爷这武昌县县令的官长阳侯还使了劲儿,他们一家的本领不强,在京城又没有产业,真把人弄到京城去,还不如在县城里好过。 要是虞三爷跟虞四爷提出等他们孙子长大了,把他们弄到京城的书院里去读书,长阳侯二话不说就办了,这给侄子们谋个官,长阳侯就犹豫了。 “这几个侄子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这还想做什么官,明面上就过不去。一个县令都要是进士,这去京城里做官光凭秀才的身份么好高骛远不是什么好事。” 长阳侯:“夫郎说得对。我明日就回绝了他们,让他们想想可以等孙子知事了,我动用人脉把他们送到太学去读书,以后的事就看造化。” “理应如此。”虞夫郎可不糊涂,长阳侯去给侄子们谋了官职,以后他们在京城出什么事都跟侯爷相关,要是个能干的,同一个家族的人拉一把就拉一把,当卖个人情。这几个侄子烂泥扶不上墙,就没必要为了他们还让侯府担责。 早上众人醒来用了早膳,虞夫郎说道:“长行,山辞你们俩出去买香烛纸钱这些祭祖的东西。” 虞征三兄弟跟着虞二爷、长阳侯要去拜访族里的人。这礼品一些是从京城里带来的,虞夫郎跟虞夫人他们还要去集市上买一些。 各自领了事出门。 郑山辞跟虞长行先去买纸钱跟香烛还有鞭炮。虞长行是不讲价的,郑山辞一看虞长行什么都不说作势就要掏钱,心里急了。 大舅哥跟澜意买东西是一模一样啊。 郑山辞:“这鞭炮我们买这么多,不能少点钱么?” 买这么多东西怎么能不砍价。 虞长行掏钱的动作一顿。 郑山辞跟商贩磨了几回,商贩松了口。 遇见买点心、水果、三牲等祭品时,虞长行站在一旁让郑山辞砍价。 小郑:身为户部尚书我绝不同意原价买。[小丑] 虞长行:[捂脸偷看] [165]京城风波 虞长行跟郑山辞把祭祖的东西买好了,两个人一块回去。 虞长行含蓄:“你挺会砍价的。” 郑山辞:“我们买这么多东西,老板都会给点让我们还还钱,能省就省。” 郑山辞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 虞长行突然很安心把户部交给郑山辞,陛下是对的。这么会省钱,相信国库的钱会越来越多。 两个人回到祖宅,把东西放下,等长阳侯他们回来就可以上山去祭祖了。 虞澜意跟一众嫂子都是跟着虞夫郎,虞夫人一块去逛集市。虞澜意早就逛过很多次集市了,比虞夫郎还要熟练,他还能跟商贩砍砍价。 他跟郑山辞学的。 买东西拢共就节省了三十两银子。虞澜意瞠目结舌,看似每次去商贩那砍点价格,积少成多就能节省不少。 安哥儿看向虞澜意,目光惊奇。 虞夫郎笑着调侃说:“我还以为你满肚子都是淘气,没想到内里乾坤。” 虞澜意得意洋洋:“我每年都跟郑山辞一块出门买年货,从不假手于他人,跟着他学了不少小妙招。” 虽说集市人来人往很拥挤,味道也不好闻,但跟郑山辞在一起,虞澜意就什么都不怕了。 崔哥儿抱胸睨看了一眼虞澜意,看来虞澜意跟郑大人的关系挺好的,过得很不错。 卫哥儿心里蠢蠢欲动,那以后过节他也要拉着虞宇去集市里买东西,虞宇不懂这些,但力气大,可以给他拎东西。 他的性子弱,虞宇却是一个活泼的性子。两个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长辈看好了就把亲事定下来。崔哥儿跟虞征定亲前至少还看过,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新婚之夜,两个人互相了解,过得很甜蜜。 他跟崔哥儿的关系很好,因为他们都是地方大族嫁给这对武官兄弟。 是娇娇弱弱的哥儿。 就是跟崔哥儿接触后,卫哥儿觉得对清河崔氏的滤镜有些碎,当然崔哥儿表面上还是很能端住的。 一行人在集市里买东西,他们穿的跟气质都不一样,武昌县这个小县城的大户屈指可数,像是他们这样的人一看就不是他们本地人。 买好东西虞夫郎就带人回到祖宅,小孩子们在烤火,三个小孩堆了一个雪人。虞光给雪人手里塞了一把扫帚,看来对扫地的事颇为怨念。 小平安撅着屁股,搓了一个雪球放在雪人的脚下,看着像是雪人在踢蹴鞠。 虞和柏把自己吃的葡萄,放在雪人的眉心,让他变成二郎神。 小孩子在一起总能找到乐子。 郑山辞在一旁冷得烤火,虞长行站着靠在门上,特别有范,他低垂着眼眸,似乎在想什么。 郑山辞是真冷也很羡慕虞长行的体质,看大舅哥一点都不怕冷。 虞夫郎让下人把东西拎到厨房,虞澜意飞快过来烤火。 冷飕飕的风吹着,虞澜意鼻尖红红的。郑山辞趁其不注意拉着虞澜意的手,双手把他的双手并拢给他传递热度。 虞澜意见阿爹来了,把手缩回来若无其事的烤火。 被郑山辞这样暖了一下,虞澜意的手快速就回温了,暖洋洋的。 “集市还是有很多人,我们在边疆的时候,在军营里一般都是煮些肉菜,喝点小酒就把年过去了。” 边疆是不放假的,每天都要巡逻。虞二爷是一军主帅,更不能离开了。 “今天我们就在老家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喝点小酒说说话。” 他们不仅买了烈酒回来,哥儿喜欢喝的酒,孩子喜欢的果浆都买回来了。有下人泡了姜茶过来,每个人都喝一碗暖暖身子,外边的风雪下大了,一家子窝在一起烤火也是难得的闲适。 家里人太多,还分了两堆火。 下人送了瓜果来,虞澜意喜欢嗑瓜子。 郑山辞喝点茶就没吃东西了,他跟三个堂哥坐在一起,聊了一下朝廷的事。 虞征:“这里的雪没有边疆的大,边疆的雪能有我半个人这么高,这里的雪太绵软了。” 虞宇说:“在边疆过年就没这么轻松了,边吃年夜饭还要防着蛮夷,那些孙子最喜欢节日的时候搞偷袭。” “有时候粮草不足,我们还要去跟百姓借的,幸好朝廷这边还是把粮草运过来不然要饿肚子了,在边疆万事不由人。”虞宇见是一家人什么话都敢说。 “二堂哥说的是,户部这边收到消息会晚一些,其实可以约定一个时间给边疆送粮食。像是一个士兵每个人一个月大约是三两银子,这钱就是分季度运到边疆的。”郑山辞也是刚接触到边疆这一块。 他看了每个月大燕在军资上的花费,难怪现在边疆安稳一些了陛下要裁兵,养兵太费钱了。一个人三两银子,二十万大军,每个月就要支出六十万两银子,一年算下来郑山辞自己都头皮发麻。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这钱还是要省着点花,边疆的钱又不能省,只能在其他方面抠抠搜搜。有时候不是户部故意拖着军饷,是真的没钱。 地方的守备军还好,朝地方衙门要钱养着,这边疆的兵就只能朝廷养着。像是地方的守备军这几年也裁了不少,边疆的兵除了锻炼作战能力外,他们还学会了种田,这样不至于在朝廷送不来军饷时,还能过渡一下。 “你做事我们是放心的。”虞宇挠了挠头:“你升官太快,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你还在做县令。我们从边疆回来你就是京城的官了。” 郑山辞倒是很谦虚。 虞征跟虞宇对他的印象很好,虞辽是堂弟,他的年纪还小刚满二十岁,他只听着兄长们说话。虞长行也说了几句:“蛮夷一直在边疆惹事,就是仗着我们大燕不敢开战,小打小闹的。” 几个武将里面混了郑山辞一个文官。 郑山辞听着了解情况,就是心里有点毛毛的。 “大堂哥,岳父跟叔父还没回来么?”郑山辞转移话题。 “族老们还要跟他们说话,就让我们先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长阳侯他们回来了,虞二爷脸上的表情还有些不爽。虞二爷坐在凳子上烤火什么都没说。 虞澜意嗑瓜子把瓜子壳放在另一个碗里,他瞅长阳侯,长阳侯面上还是带着笑的,看不出什么端倪。 他爹还是个老狐狸。 虞澜意是不担心他爹的,要担心他爹,还不如担心自己。虞澜意抱住弱小可怜的自己。 吃了中饭,一行人就要上山了。小平安戴着帽子,小手让虞澜意牵着。 上山的路县衙修了,不少很滑,但还是要小心一些。 长阳侯走最前面,其余的人紧跟上。 到了坟地前,几个哥儿脸上红红的,被冻冷了。 长阳侯先说了一些话,先点上香烛,就让他们挨个磕头。 长辈先磕头,然后就是虞长行跟虞澜意。 嫡长子是宗族的核心,嫡长子高于所有的子嗣。所以没有按照年龄来,虞长行跟虞澜意排在虞征前面。 虞长行跟安哥儿磕头后,虞和柏也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 接着就是虞澜意跟郑山辞,小平安。 小平安跪在地上磕头,小小的一团,磕头磕很老实。 磕完头他们就蹲在一边烧纸钱,小孩子对祭祖没有概念,倒是喜欢烧纸钱。 郑山辞和虞长行买了很多,一打一打的钱烧完。 “带孩子站远的,我们放鞭炮。”长阳侯说道。 安哥儿牵着虞和柏的手往前走,走到一棵老树下来。几个人都过去了,虞澜意捂住小平安的耳朵,在鞭炮响起的时候,郑山辞捂住了虞澜意的耳朵。 虞澜意敏感的缩了缩耳朵。 等鞭炮放完,有一股硝烟味,他们把火星全灭了才返回下山。这次把家里的人都带来祭祖了,长阳侯的心情不错,下山的路上跟着虞二爷说话挺轻松的。 小孩子在前面跑着,虞澜意他们跟在后面,崔哥儿跟卫哥儿说说笑笑。卫哥儿到一棵树下使劲摇晃了一下树,他飞快逃走。 雪从树上落下来。 卫哥儿的心脏还在快速跳动。看见这树下落下来的雪又觉得好玩很刺激。 虞宇还在跟虞征说话,他们听见前面的动静,抬头一看,虞征挑眉说道:“弟媳还有这么活泼的一面。” 虞宇心里怪羞的,看自家夫郎跟人又说说笑笑起来,心里满眼都是他。 虞宇维护卫哥儿:“他本来就很活泼,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他高兴就好。” 虞征啧了一声。 “大哥你都不知道我们虽说成亲早,但好好的相爱是在成亲之后,他人真的特别好。”虞宇傻笑。 虞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归宿(H)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
军师威武
我以力服仙
宣言(肉)
御用兵王
姑母撩人
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