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阴差阳错(H) > 第93章

第93章

京城,这样折腾下来,虽说是快马加鞭,叶云初赈灾又要在地方停留几日,拢共算下去距离蝗灾差不多有五个月了。 他们一行人进了新奉县,街上的人还是热热闹闹的,有从县衙里刚下值的衙役,在路边买了一个葱油饼,喷香喷香的,边走边吃。 也有挑着担子的商贩到处吆喝。面摊跟馄饨摊都有人坐在板凳上等吃的,路过一处卖羊杂汤的,那味道太香了,把几个官员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这、这新奉县怎么看着这么正常啊。”一个年轻的随行官员看着新奉县的样子傻眼了。 其他的官员心中暗想,对啊,但在青州这样的情况下新奉县的样子就太反常了。 “新奉县看上去根本就不需要朝廷赈灾,跟寻常的县城没什么差别。”一个官员看底下的百姓,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新奉县是青州最偏僻的地方,这地方贫穷,风沙又大,没什么发展前途,这里的什么药材跟粮食都是缺的,现在看来比青州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好,比州府的治理都要好。青州太守已算尽职尽责,州府的疫病控制下来,但决计不会像新奉县这样。 他们满腹疑惑压在心里等会儿就要问个清楚。 城门口的士兵开城门时就有小兵骑马去县衙里回禀郑山辞,“郑大人,朝廷派来的钦差大人来了。” 郑山辞正准备下值听见这话心中一惊,“你可知道来的是朝中的哪位大人” "回禀郑大人,我只听见有人在城门口喊话说是世子什么的。" 郑山辞点头让他先回去。 世子,难不成是叶云初。郑山辞起身让旺福把这个消息告诉众人。 不一定,大燕的世子那么多,不一定是叶云初。自打郑山辞从京城到了新奉县就很少去想原著上的事了,现在听人说起世子两个字还有些恍神。 马车停在县衙门口,郑山辞带着县衙里的官员一并来迎钦差大臣。 “新奉县县令郑山辞携县衙众官见过钦差大人。”郑山辞声音清朗,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 叶云初说了一声免礼,他从马车里出来,看见郑山辞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早就忘记郑山辞长何模样,是什么气质。现在看见他穿着官袍,端方知礼的样子,一时无法跟自己认为攀附权贵的形象相联系起来。 郑山辞却是认得叶云初。 “下官在食肆为大人们准备了宴席接风洗尘,这边请。” 叶云初颔首。 一行人到了酒桌上,江主簿临走嘱咐一个文吏,“让驿站好好招待钦差大人,不容任何闪失。” 文吏领命下去。 江主簿坐上马车,进了马车里面用袖子轻轻的擦额头上的汗珠。这么冷的天,江主簿偏偏热得冒汗。他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从京城来的钦差大人。忒年轻了些。 地方官跟京官比,京官的地位高。 江主簿想到郑山辞面色不改的样子,心中佩服。要不说是侯门贵婿,郑大人见过大场面,哪像他这样没用。 到了食肆他们进包厢,等伙计把菜跟酒上完后,衙役就把门关上,守在门外。 郑山辞身为东道主,是要给众人敬酒的。这是正式的场合,众人还是按着流程走,没有说出不适宜的话。 等酒过三巡后,气氛就缓和下来了。官员们夹菜吃饭,觉得这食肆里的菜吃得正好,喷香喷香的。这蒸软羊太有味道了,还没有腥味,放在口中像是要融化了一样。葱泼兔子也好吃,还有这道烧鹅,外焦内嫩。本来从岚县赶路到新奉县,他们在路上只吃了干粮和糕点,本来就饿了。吃上这么好吃的饭菜,他们就更舍不得放下筷子。 叶云初问道,“郑大人,我们是朝廷派来青州赈灾的,一路赈灾过来到了新奉县却发现新奉县不需要我们赈灾,还请郑大人给我们解惑。” 郑山辞回道,“起初是快要秋收时发生了蝗灾,百姓们一起打虫,城中大户在粮食上没有涨价,县衙的衙役得力维持了秩序,清扫尸体。” 董大人插话,“郑大人的意思是蝗灾你们就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郑山辞轻轻的点头,再把瘟疫的事解释给他们听,“我们县还是有得了瘟疫的人,他们还在隔离,大概还有二十个人,其余的人便没有出现什么症状了。已经观察了几个月,我便让城中的百姓可以走动,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城门还是紧闭着不让人进来。” 一个官员紧接着问道,“那城门下那些人是怎么回事?” “他们都是岚县的百姓,我不能让他们进来但可以让他们在城门口三丈远的距离先住下来。”余下帮助岚县的百姓如何,郑山辞并未多言。 其中一个官员心中已经决定回去时去城门口找百姓问一问。 岚县的情况,他们也看出来很糟糕,跟新奉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叶云初陷入了沉思,他看向郑山辞,这事要是换他来办办得不一定有郑山辞办得好。不管是对下属还是对商人,还是百姓,郑山辞都做到了极致。这样的官只在新奉县这么一个地方做县令太可惜了。 他对郑山辞正色起来。 董大人发出一声唏嘘,“郑大人太谦虚了。你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见解跟办事能力已经算是拔尖的了。说一句妄言的话,郑大人你比朝中大半的朝臣都要强。我们做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像郑大人这样把百姓放在心上的,这是独一份。你处事老道,做事有分寸,实乃良臣。” 其余的官员点头附和。 有人感叹道,“我记得郑大人的年纪还没有超过二十五岁,真是年少有为。跟你一同参加科考的人他们已经被你甩到了身后。郑大人,你是一块璞玉。” 这块璞玉正在这次大灾中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泽,让众人注意到他。 三甲进士又如何,以后怕是没人会拿他三甲进士的出身说笑了。进了官场,有了政绩这才是最打紧的。他对新奉县耗心耗力,新奉县同样会回馈给他最好的政绩,足以让他升迁。 “诸位大人谬赞了。” 董大人笑道,“看来侯爷没看走眼。” 提到长阳侯,郑山辞不免会想到虞澜意,他唇角带笑,“岳父的事我不敢置喙。” 叶云初看了郑山辞一眼,唇角的笑淡了淡。 天色已晚,叶云初一行人累了,他们先回驿站休息。 郑山辞回到家里先去洗漱,他派人给家里捎信了,说是要迎钦差。 等郑山辞从浴室里出来,虞澜意便拉着他坐下,问道,“朝廷派来的钦差是谁?” 郑山辞扯被褥盖在身上,“有叶世子,其余的几位大人我便不认识了。” 虞澜意想了想,“陛下当真是信任他。叶云初应当就是钦差,其余的大人都是随行的。你这次做得这样好,他可要在陛下面前好好的夸夸你。” 虞澜意眼中没有一丝对叶云初的感情。按理说叶云初还要唤他一声二哥,要给郑山辞叫一声二哥夫。只是他们都不是攀亲情的人,更何况虞澜意跟虞时言本就不对付。 “看你耳朵还在发烫,应该喝了许多酒。我喊金云给你送醒酒汤来。”虞澜意伸出手捏了捏郑山辞藏在头发下红红的耳朵。 郑山辞收敛眉眼,一本正经的笑,“喝多了,有些上耳。” 等金云把醒酒汤端过来,郑山辞喝完后躺在被褥里抱着虞澜意,他问道,“澜意,我想” 他的话还没说完,虞澜意伸出手捂住他的嘴巴,“你不想。” 这么冷,他才不想折腾。 “等开春之后随你,现在不行。”虞澜意感受到郑山辞灼热的呼吸,他觉得他整个人都热起来了,小声的说,“我可以用手帮你。” 郑山辞的目光落在虞澜意脸上,去亲他的唇。 他应了一声好。 叶云初他们到了驿站,叶云初先上去歇息了。其余的官员们喝了点酒,让驿站送了醒酒汤过来喝了精神许多。董大人在屋子里洗漱后躺在被褥里,心里想到郑山辞,越想越觉得满意。郑山辞不卑不亢,不骄不躁,跟长阳侯家的那个哥儿比起来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他羡慕起长阳侯,若是家中有这样出色的子侄,他一定会好好培养,没准儿以后就是股肱之臣。他打算回京后写一封折子呈给陛下。 叶云初临走前还是留了银子跟粮食还有药材,说道,“青州各县的瘟疫也平复得差不多了,你们可以打开城门了。” 他们并未在此停留许久,郑山辞把他们送出城门。在城门口的岚县百姓收拾包袱,要回岚县去了。 他们看见郑山辞,忙不迭走过来眼中含泪的跪下,“多谢郑大人,郑大人您真是一个好官!” “多谢郑大人!” “多谢郑大人保我们性命!” 这不是做给钦差看的,郑山辞自己都没料到,只去扶他们,说道,“我没做什么,都是你们自己的功劳,你们到了城门口,向我求救,我没让你们进来,只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是你们自己想活着,不然我也没有办法。” “郑大人!”有的百姓本不想落泪,听见郑山辞这样说,他们不禁红了眼眶。 一众的官员看得心生感叹,郑山辞这么受百姓的爱戴,真是让人羡慕。 他们回去的路上,叶云初格外的沉默。一众官员从新奉县离开还对新奉县的美食流连忘返。买了辣酱、烈酒还有香水给带回去。 其中一个官员想起来说道,“我想到怎么说郑大人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董大人沉思,挼着胡子大笑,“说得对,对待岚县百姓的做法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叶云初没想到这几个官员对郑山辞的评价这么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评价少见。 另一个官员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董大人念了一遍,说了三声好,“这两句我要写到奏折上。” 董大人实在是很欣赏郑山辞。 小虞:收拾收拾准备回京。 ps:宝宝们明天晚上十点更新哈。 [96]升官 把钦差送走了,县衙的人都各自回去了。江主簿回到县衙唉声叹气,见这个架势,郑大人三年任期一满就要被调走了,往后朝廷会派个什么人来当县令,总还未知的。 以后的上官也不知道时不时郑大人这样好相处又有能力的,江主簿心中惆怅。 郑山辞回到县衙就把这件事放下了,马上要过年了,他先把户房呈上来的账本看了。今年的收账跟去年比起来差别太大了,下半年县衙的银钱都是在往外流,有上半年的银钱撑着,账本还是不怎么难看。 这下半年县衙上下都辛苦了,郑山辞还是会在年假前给他们发赏银。祝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新奉县的城门开了,百姓们可以进城买年货,卖东西的跟买东西的都高兴起来。街上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他们度过这次天灾,没有忍受饥饿跟疾病的痛苦,现在天下安乐,笑容重新出现在他们脸上。 “这个白菜能不能便宜一点,你看就只剩下最后几颗了,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妇人在集市上熟练的砍价。 “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 “走路没长眼睛啊,撞到我了。”有年轻公子不小心被人撞了。 “羊杂汤,热腾腾的羊杂汤。” 郑山辞下值后听见吆喝声没忍住诱惑,坐在小摊上叫了一碗羊杂汤。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好了,郑山辞看见碗里的香菜跟香葱,一股香气扑面迎来。他拿着筷子把香菜跟香葱摁下来,搅了搅。羊杂汤的气息鲜香诱人,郑山辞喝了一口汤,很快就把羊杂汤吃完了。 小摊的老板很忙,郑山辞把铜钱放在桌子上说了一声就走了。 老板还记得郑大人来喝羊杂汤了,本不想要他的钱,结果他一转身已经看不见郑大人了。 郑山辞快步回家,澜意没在屋子里,屋子里没人就没生炭盆,邓雪忙不迭吩咐人去端炭盆放在屋子里。 “你们少爷去哪儿了?” 邓雪回道,“少爷跟郑少爷一起去出门逛了,现今还没有回来。已经出去有半个时辰了。” 郑山辞让邓雪先下去,才半个时辰,估计还没逛够。郑山辞自己平日逛街,对了,他根本就不逛,只是个拎东西的。 他拿一本书看,另一边的虞澜意怀里揣着银票,他几乎把新奉县整个店铺都扫荡了一遍。金云带了府邸的几个人手上拿着东西快要拿不下了。 郑清音这次头一次见二嫂买这么多东西。 “这些都是买给父亲跟阿爹还有大哥,亲戚们的。到时候要是真从新奉县离开,该是说走就走根本来不及没东西,我先买起来备着。”虞澜意嘴上这般说的。他跑得最勤的还是衣铺。 “哎,给他们带的东西也是新奉县”虞澜意说着看见一件深灰色的披风,他的语气一顿,整个神经都在跳动,它们在说这就该是他的。 虞澜意如愿披上新披风。 “我有了,郑山辞也要有。” 他又拿下一件披风,老板像是送财神爷一样送走了虞澜意。 他本还想逛,结果天上在飘雪了,只好打道回府。 郑清音都松了一口气。 虞澜意出去逛街,给郑山成和林哥儿,还有多多也买了东西,让侍从送过去。他回到屋子里,看见郑山辞捏着毛笔在写什么,面容沉静,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回来了。” “回来了,你在写什么?”虞澜意把披风挂在衣架上,凑过来鬼鬼祟祟的看。 “我在写奏折。” 虞澜意装模作样的移开眼神,“奏折啊,怎地不去书房写,要是让我看见了多不好。” 他这样说着还是用余光在瞅。 郑山辞笑道,“这写的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你要是无事,就帮我研墨。” 虞澜意把袖子挽了挽,帮郑山辞研墨,他一边研墨,一边对着梳妆台照自己的样子。冬天天气干燥,要多涂些珍珠粉。新奉县的粉没有京城的好,虽说价格也便宜,但还是不习惯。他去年从京城带来的珍珠粉要用完了。 郑山辞把奏折写好了。他任期要满了,这封奏折是写给朝廷,推荐丁宣做县令,其余还有些一些在这次瘟疫表现突出的人,郑山辞也写上去了。若是吏部有心的话,该是能明白的。 “澜意,你给家里写信了么?”郑山辞想到什么,突然问道。 “写了,你说钦差大臣是叶云初的时候,你去上值后,我就立马给家里写信,让父亲跟大哥为你争取更好的官职。”总要打打配合。 “谁知道叶云初要说什么,还是让父亲跟大哥使劲。”虞澜意可不傻。 郑山辞想了想,“你说得也对,我想把这封奏折交给岳父,让他去帮我呈给吏部。” “小事,这是他应该做的。”虞澜意大大方方的说,立马叫金云过来,把这封奏折送到驿站去。 郑山辞:“” 虞澜意把新买的披风披在郑山辞身上,“很合适。” 郑山辞写完奏折,这才注意到屋子里多了两个大箱子,应该是虞澜意今天逛街的战利品。 “我没买多少,大部分都是给京城里的亲朋好友带的东西。”虞澜意踢踢踏踏把两个箱子一脚踹进床底下。 郑山辞听见箱子撞到墙上发出牙酸的声音。 他没问了。 晚上他们吃完饭,郑清音去逗小侄子去了。郑山辞跟虞澜意一并出门去夜市。 虞澜意的手不敢拿出来,他怕冷,依偎在郑山辞身边。 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晚上出来的人不是很多,虞澜意还照常去买了小吃。现在跟之前来夜市的心情又不一样了。这是在新奉县的第三年了,他们要过第三个年了。 郑山辞看着百姓们买了小吃,逛小摊跟着身旁的人说笑,他有些出神。 “郑山辞,你发什么呆?”虞澜意伸出手在郑山辞面前晃了晃。 这次可能真的要走了。 郑山辞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什么。” 新年一到,郑山辞给县衙的人发了二两的赏银,让他们好好回家过年。 “多谢郑大人!”衙役跟文吏们都有些惊讶,今年县衙花了很多钱,没想到郑大人还是给他们发了二两银子让他们回家过年。 郑山辞说完就离开了。 底下的衙役跟文吏热烈的讨论起来,江主簿拿着二两银子叹气。 丁宣拍了拍江主簿的肩膀,“过年了,江大人怎么还不高兴?” 江主簿:“

相关推荐: 祸国妖姬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小公子(H)   魔界受欢之叔诱(H)   狂野总统   军师威武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赘婿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