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阴差阳错(H) > 第92章

第92章

县城里。 他有钱了又置办了几个铺子,没有挂在叶云初名下是他自己名下的。 “你去青州要小心。”虞时言说。 叶云初点点头,“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是的,你是要活着回来。不然在王府里的日子,他会更难过。 下值后长阳侯火急火燎的回家,虞夫郎见他那般急冲冲的样子,一时眼中还有些诧异。 “侯爷,发生什么事了?” “青州八百里加急说发生蝗灾了,那地方还有可能发生瘟疫。”长阳侯也没瞒着,这事瞒不住。 “不是还没说发生瘟疫么,这还只是可能。”虽是这样说,虞夫郎的心却是慌的。 过了一个月青州的折子又到京城了,这次说的是青州发生了瘟疫。 虞夫郎从知道青州出现蝗灾后就在小佛堂里吃斋念佛,没想到还是发生了瘟疫。他整个人快要晕过去了,安哥儿连忙扶着虞夫郎,“阿爹,澜意跟二弟夫吉人自有天相,他们一定会没事的。” 虞夫郎的嘴唇哆嗦,听了安哥儿的话像是找到主心骨一样,“对对,他们不会出事的,不会的。” 一日得不到虞澜意跟郑山辞的消息,虞夫郎的心都是悬着的,夜里还偷偷的哭了。 他责备起自己来,怪自己注重面子,把澜意赶到那么偏僻的地方,怪他太看重世人的眼光了。万一澜意出了什么事,他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虞夫郎在没得到消息时,一直吃斋念佛。安哥儿见劝不住,只好陪着虞夫郎。 新奉县 第一个患了瘟疫的人感染了家里的两个兄弟,三兄弟一个人都没有救回来。衙役们告知家人后,把尸体烧毁了,尸体是不能留下来的,不能入土为安。 这对这家人的打击更大了,衙役们已经把山洞烧毁了,在山洞周围也不允许任何人上山。 这件事是江主簿告诉给郑山辞,“郑大人,得瘟疫的那个人没有救回来,他们家三兄弟都没了。” 郑山辞:“我知道了。” 在天灾和疾病面前,人的生命还是太渺小了。 古人是看重入土为安,得了瘟疫的人连尸体都保不住是没有家的。 郑山辞回到家里抱着虞澜意,久久没有说话。他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当死亡来临那一刻,哪怕不是降临在他身上,他还是不适应。 虞澜意轻轻的拍他的肩膀,“没事的,没事的。” 他不知道郑山辞发生了什么,他只是安慰着郑山辞。 郑山辞缓了良久恢复正常,亲了亲虞澜意的额头。 小郑:还可以做得更好。 [94]勤查 日子还是要继续,新奉县陆陆续续还是出现了感染瘟疫的人,所幸他们的人数上还是少的,毕竟严格隔离了,没有造成太多人受到牵连。 岚县的百姓有条件的已经从岚县离开,哪怕就近去江县,也比一直待在岚县好。城中的大户自己都跑了,想等瘟疫结束后再回来。江县管得没有新奉县,他们倒是想去新奉县,想去找路子进城。结果新奉县的人一个都不出来,他们上哪去找人找路子。 家中小有积蓄的人,他们也不去江县,总觉得不安全。带着一家老小去新奉县的城门口附近找了一块空地,先搭帐篷,然后运木材先做一个木板房住着,木板房便宜又便捷,他们可以暂时住下来。岚县有的百姓就去附近找农户买菜,农户是不允许跟他们接触的,村子的大门都是用栅栏围起来的。 “我们不进去,你们可以用篮子把菜扔给我们,我们给钱!” 里正见他们眼中的哀求,对儿子说了一句话,低喝道,“你们站在那别动,不要靠近!” 岚县的百姓没动,很快里正儿子回来了,给他们扔了一些菜过去,岚县的百姓把钱留在原地自己欢喜的离开了。 等了会儿,里正儿子才去拿钱,他喃喃道,“爹,他们出手好大方,根本用不着这么多钱。” “拿了钱就回来。”里正催促儿子。 岚县的百姓有了粮食跟菜,还有人从岚县带了一小块肉放在锅里煮肉汤喝,他们身后就是他们搭建的帐篷,天气有些冷,但他们的眉眼舒展,捡来柴火加柴,安静的生火做饭。 城下来了四十多个岚县百姓,城墙上的士兵又不是傻子,派人去县衙里告知郑大人这件事。 他们在新奉县不愁吃不愁穿,看见岚县的百姓在城门下煮饭,看见他们憔悴消瘦的脸上有一丝笑容,他们也不忍心破坏,一时就没出言驱赶。 郑山辞得知这件事有些头疼,又想到方县令糊涂的样子叹息说,“让他们在城门三丈远的距离,不要太靠近城门。士兵可以帮他们买城中的东西,另外给他们送去口罩跟香囊,若是他们其中有人得了瘟疫,那么全部人都需要迁走。” 士兵领命下去。 郑山辞没再去看公务,他思忖片刻让旺福把谭和找来又交代了一些事。 士兵回到城门口把郑山辞的话重复一遍。 一个士兵站在城门口喊话:“岚县的百姓你们距离城门要有三丈远,要是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得了瘟疫,你们就不能在这里了。” 他们推了一个中年男人出来,男人问道,“那我们可以找你们买东西么?” “可以,但粮食你们只能买小粮店的粮食。” “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了”中年男人面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他们继续回去烧火做饭,心里更有劲儿了。 “太好了,我们可以住在这里。”一个女子高兴的说。 “等朝廷派来的大人来了,青州的瘟疫应该就会结束的。我们只要把这段日子熬过去就好了。”女子的相公喝了一口肉汤,看着自己的妻儿,“等这次瘟疫结束后,我们就使银子去县衙把户籍改到新奉县来。” 人群中焦躁不安的情绪退去了,他们用粗粮跟米饭混合在一起吃,有的人还带了家里腌制的咸菜跟萝卜干。他们吃完午饭就继续建木板房。 易先生是他们推出来的人,他是一个私塾的先生,也是携带妻儿来新奉县城门下避难的。有士兵在喊主事人,易先生上前拱手。 几个篮子从城门口垂下来,“里面是口罩跟香囊,香囊佩戴在身上,口罩戴在脸上,就像我这样。还有的篮子是水泥,你们糊到你们房子上,这样就稳固一些。” 易先生心中震动,他忙不迭道谢问道,“这多少银子?” “不用银子,你们拿去用吧。” 这水泥还是谭大人找工房的人送过来的,水泥还多着。 易先生闻言一愣,他不知该说什么,只好说了好几遍的谢谢。让岚县的年轻人把香囊跟口罩、水泥接过来,分发给这里的人。 他们是第一批过来的人,拢共差不多有四十个人。第二天陆陆续续又来了三十个人,有的人在新奉县的城门下喜极而泣。 士兵们整日在城墙上站着也无聊,他们闲暇时就喜欢看城门下的岚县人在做什么。来了教书先生、木匠、厨师他们看见他们的房子修起来了,还糊上了水泥。晌午做饭时有了肉香味,他们把杂草锄了,勤勤恳恳的在为他们新住的地方干活,几个小孩有了笑声。 “岚县的人今天吃红烧肉了。”一个士兵扒拉着碗筷说。 “今天的猪肉还是我去集市挑的新鲜肉买的。”一个士兵笑着说。 晚上士兵们要轮班,他们无意识抬头看见岚县的人的屋子也没了光亮。 新奉县半个月会熬制中药,每个人都会喝一碗防止瘟疫,士兵开了城门把几桶中药放在城外,让他们搬走。 城墙的士兵们看见他们把中药分了,有的士兵无聊数了数一共有多少个百姓,他数一数竟然来了两百多个百姓,每天还有百姓过来。易先生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来了,他是被推出来的主事,每次都会细心的检查看有没有得瘟疫的人跟着过来,还把如果出现一个得瘟疫的人,他们都不能在这里住了这件事说清楚。 岚县的百姓担惊受怕,好不容易有一处安全的地方,他们没有糊弄易先生。 “你们快来吧,今天有中药喝,我给你们找个碗,趁热先喝一碗。”一个妇人看见他们通过易先生的检查过来了,忙不迭招他们过来喝药。 岚县的百姓愣愣的,别人一个指令,他们就动一下。他们端着碗喝了一碗还有余温的中药,又有一个妇人让他们佩戴香囊,给他们口罩教他们怎么戴口罩,把这里的规矩说给后来的人听。 “你们需要买什么东西就把需要的东西喊那边书生们给你写好,然后放上钱,去扯城门口的篮子。等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东西就出现在篮子里了。最后一次性买多一些,这里要买东西的人太多了,篮子不够” 城门外再走两公里有一条小溪,岚县的百姓用了士兵用篮子吊下来的药草放在小溪里,小溪里的水是活的,没有被污染。 他们做着自己的事情,精神状态很好。 新奉县的瘟疫是控制下来了,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得了瘟疫,有人靠着自身的免疫力还有大夫的用药还痊愈了,当然更多的人是死去了。 今天是休沐的日子,郑山辞在家陪着虞澜意。 自打出现瘟疫后,虞澜意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怕家里的人担心,只是青州这个情况,这封信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到虞夫郎的手里。 “家里一定紧张我了。”虞澜意说道。他见郑山辞还在看书,把书从他手里抽出来,“再看书小心把眼睛看瞎了。” 郑山辞手上骤然就空了:“” “你说说我上一句说了什么话?”虞澜意让郑山辞说话。 郑山辞笑着说,“家里一定担心你了。不用担心,我会好好保护你。” 就你会说话,虞澜意心中暗想。 虞澜意把书本递给金云不让郑山辞看,找了花绳让郑山辞陪他翻花绳。郑山辞被虞澜意手里的花绳吸引了注意力,他没有玩过。 虞澜意得意的给郑山辞讲了讲,就翻了一个让郑山辞接过去。 郑山辞思忖,目光落在花绳上面,手指从虞澜意的指缝里传过去,把花绳接了过来,动作看着小心谨慎,又很笨拙。 指尖不经意的触碰,让虞澜意的手指发麻。 郑山辞从虞澜意的手里把花绳原原本本的移到自己手里,想了想自己变了一个花样,等虞澜意来接。 好家伙,这么快就上手了。 虞澜意不认输。 两个人玩花绳就玩了半个时辰。 最后虞澜意赢了。 郑山辞笑着夸他,“你太厉害了。” 虞澜意高兴:“你还有得学。” 林哥儿抱着多多看见两个人的样子笑起来,“你们夫夫玩得挺好的。” “大嫂,多多。”虞澜意看见小侄子,伸出手去逗他。 多多的眼睛大大的,见了虞澜意已经熟悉了,伸出小手,虞澜意去牵他的手。软乎乎的,奶香的。 天气冷,他们进了里屋。虞澜意拿糕点塞进多多的手里,多多盯着他看会儿,拿着糕点啃。 林哥儿打听,“外边情况怎么样?” “还在控制之内。”郑山辞给大嫂倒了一杯热茶。 “这马上就要冬天了,要过年了。”林哥儿抿了一口茶,“还想去置办年货的,今年怕是冷冷清清的。不过只要家里的人没事就好,去年我怀了多多,今年年夜饭我要烧几个好菜。”林哥儿说。 虞澜意听了这话,“我给大嫂打下手。” 郑山辞觉得青州的瘟疫可以在今年结束,朝廷派来赈灾的人应该早就到青州了,只是他们县城太偏僻了,轮到最后才到他们。 叶云初到青州时,先从州城开始赈灾。说起来赈灾就是送粮食送药材跟大夫,还有银子。他没在州城久留就去了别的地方,一路上哀鸿遍野,他还看见一个百姓吃着观音土,然后倒地不起。这一切都触目惊心,得了瘟疫的人都被拉到一个地方隔离,他没有进去看过,只听说县衙里没有给他们治病,只让他们等死,免得浪费了药材。 人妖魔都出来了。 叶云初没资格罢官,只有情节严重时才能行先斩后奏的权利,他会把这些人带回京回禀武明帝。 “这青州就没一块好地方,这差事不好当。天气又冷了,今年回京过年都不成了。”一个官员摇摇头。 他们这路上倒是没吃苦,地方官员见了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百姓吃不上饭,地方官员招待他们还是大鱼大肉的,一路上看到百姓吃苦就嚷着回京写折子。 “还要走多久的路。” 马车停了,叶云初掀开车帘看见城门上写着岚县两个字。他们报了身份,守城的士兵放他们进去了。 叶云初的车帘还没放下,街上一股艾草的味道,人影稀稀疏疏的,瞧着都没什么精神。到了县衙,方县令忙不迭谄媚的招待叶云初一行人。 “下官在酒楼订了酒席为诸位接风洗尘。”方县令弯腰低头。 叶云初颔首,打算在吃饭的时候跟此地的县令聊一聊县城的事,了解情况。 方县令是个糊涂官,在面对上官时就又变得精明起来,他糊涂只是对底下的人糊涂,可不敢在上官面前还糊涂,只是做出一副愁苦的样子,表面看是忧国忧民的好官。 叶云初他们从酒楼里出来,一群书生拿着血书走过来。 “拜见钦差大人,我们是岚县县学的学生,学生要状告方大人尸位素餐” 方县令大喊一声,“平日对你们严厉一些,你们就在钦差大人面前造谣生非,还不快把他们嘴堵上拖下去!” 叶云初脸色一沉,“等等,让他继续说下去。” 县学的学生见叶云初气度不凡,又是一个领头的人,眼中一亮把方县令的罪行都说了出来。 还有的百姓也来为县学的学生作证,叶云初眼中震怒,“此事我会回禀给陛下,县令就先关进大牢,先由县丞暂代其职,等我回禀陛下后自有圣裁。” 方县令还来不及求饶就被堵上嘴拖走了。 叶云初等人被县学的学生带着去看了百姓的现状,叶云初一肚子的火,这还是食朝廷的俸禄,结果办事这般不尽心。这一路上看来岚县的损失最严重,全是县令不作为,城中大户恶意哄抬粮价造成的。地方官员他没有权利处置,城中的大户叶云初却是有权利处置。 “把带头的几个商户斩立决。”叶云初好歹也是为武明帝办过许多事的人,心中当即决断。 随行的官员对此没有意见。 他们在岚县住了一晚,岚县的衙役对他们都是恭敬万分不敢怠慢。岚县的情况糟糕,叶云初在岚县停留了十日。 青州最后一个县城是新奉县。叶云初坐在马车上,想着县学的学生说,“世子殿下不必担心新奉县,郑大人是一个好官,他们的日子过得比我们好。” 马车在水泥路上,几个官员终于想起来了,“我说新奉县这三个字怎么这么熟悉,这不是长阳侯二儿婿做官的地方么。” 一个官员挼胡子笑道,“这还是叶世子的二哥夫。” 小虞:我是二哥。 小郑:我是二哥夫。 [95]良臣 长阳侯家最有出息的是虞长行,庶子虞时言嫁给叶云初,叶云初是陛下看重的人,年少有为,是一个金龟婿。只有虞澜意这嫁得不好,把自己从京城嫁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去年给陛下献上了水泥方子在众人面前露了一下脸,其余的便没什么了,想来寒门子弟嘛,不是什么好归宿。身份的不同,有的人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 叶世子唇角的笑意没有变,“正是如此,但我还是会秉公办事,这事诸位大人不必担心。” 一位官员说道,“世子我不是这个意思,你的为人我们还是相信的。只是对新奉县这地方好奇了,到时候此行怎么写,是世子的事,我们不会多加干涉。” “董大人说得是。”叶云初轻轻应下。 “单说是这修建的水泥路就是大功一件。”董大人挼着胡子,掀开车帘看路。武明帝让工部尚书修路,这修路也是先紧着军事要塞,京城也在修,只是还未修好。 他们到了新奉县已是下午,在城门口有一个小的聚居点,叶云初凝眸让底下的人去向城门上的士兵喊话。 很快城门开了,叶云初一行人进入新奉县。新奉县在立冬时就让百姓们可以自由出入了,只是从外面打听其余的县的瘟疫还没有结束,他们就没有轻易打开城门。 从青州送折子到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归宿(H)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   军师威武   我以力服仙   宣言(肉)   御用兵王   姑母撩人   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