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白月光和朱砂痣(古言强制爱) > 第171章

第171章

了,是确有其事么?” “是,不过昌王身边禁卫森严,每次都是开场即到,听完即走,从不停留,亦不曾与外臣说话。”吕惠卿笑道,他知道王安石在问什么。 “嗯――桑充国这一着很聪明。连皇上也夸了数次,道是大宋建国百年之盛事。他们又在报纸上道是秉承我‘学者贵全经’之精神,给我送了一顶好大的高帽。”王安石淡淡地说道,连吕惠卿也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反对。当下转过话题说道:“在白水潭呆了十余日之后,我现在更坚定的支持丞相以前提出来的编撰《三经新义》的想法了。” “哦?”王安石不置可否。 “相公,变法之要,在于得人。朝中官员老朽,皆不可恃,故此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年轻士子。石越已经走在前面,当我们还在讨论《三经新义》之时,《石学七书》已大行于世;当我们还在议论着经义局、三舍法之时,白水潭学院已隐然执天下学术牛耳。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能尽快置立经义局,推出《三经新义》,培养出一批支持新法的青年,新法就不会有人亡政息的一天。而若能用《三经新义》取士,更会不断地给我们补充了解丞相思想的新官员,对新法的执行,非常有利。就是对丞相本人来说,也几乎是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伟绩。”吕惠卿把他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 王安石点了点头,道:“知我者,吉甫也。我个人荣辱不足道,不让新法人亡政息,才是要务。” 吕惠卿见王安石支持他的主张,便顺着思路继续说道:“创办经义局,非但是培养人才,更可争夺士子之心,可以让天下人明白,相公之主张,才是儒家正统,才符合先王之道。我以为可仿效白水潭学院,创办《经义局月刊》,每月刊发我们的见解,以争取士林的认可与支持,此外,更可以太学为依托,让国子监创办《国子监月刊》,解说新法与新学要义,此皆争取士林支持之良策。” 王安石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性,当时听得目瞪口呆,好一会才回过神,叹道:“吉甫,真奇材也,我以前竟没有想过,石越可以做的东西,原来我们也可做得。” “相公谬赞了,您公务繁多,虑不及此也是难免。我从家乡抵京,倒是有点旁观者清了。”吕惠卿笑着谦虚了几句。 “既然如此,除了《月刊》之外,我们也可以办一份报纸,难道只有桑充国能办报纸么?”思路一旦打开,王安石立即就往更深一步想了。 这也正是吕惠卿想要说的,他笑道:“《月刊》是阳春白雪,用来争取士林之道德支持,报纸则是用来影响清议,解释新法,各地执行新法得力的情况、取得的成绩,我们都可以通过报纸报道出来,让百姓知道我们的成绩,让他们理解新法,让反对者无话可说。” “善,甚善!”王安石不禁站起身来,踱至窗前,想了一会,说道:“报纸的名字便叫《皇宋新义报》!这件事可着陆佃去办。” “《皇宋新义报》,好,好名字。”吕惠卿拊掌笑道,“不过此事还有为难之处。” “有何为难之处?” “《月刊》还可由朝廷出钱,然报纸由朝廷出钱,只怕会有争论。” “官办报纸,有何不可?没有人规定报纸只能民办。”王安石不以为然。 吕惠卿担心的却不是这个,“若是官办,自然是翰林院主办,断没有国子监主办的道理,若是翰林院主办,只怕麻烦更多。”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学士们未必都听话。 王安石笑道:“吉甫,谁说我让国子监主办了?中书门下省主办,翰林院也无话可说。” 吕惠卿这下倒真是佩服王安石了,中书省要办报纸,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别人的确也不好去抢。 石越当真没有想到王安石多了个吕惠卿,气象就完全不同了。创办经义局、《经义局月刊》、《国子监月刊》,让人根本提不出半分反对的理由。王安石亲自指定的一班人,从此天天开始聚集经义局,编修《三经新义》,希望有一天让这本书成为“全国公务员考试的唯一指定教材”。石越从心里面就反感这种指定唯一教材的做法,明清八股取士,其实八股文的形式并不足以为害千古,真正为害千古的,

相关推荐: 背叛[SM]   末世之最强boss   重生之孽奴虐暴君   快穿之女配成神之路   深陷(先婚后爱)   小公主(H)   美少妇的致命诱惑:无人防守   空白(1v1)   六零白富美在文工团当台柱[双重生]   一眼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