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这些年,索额图借着太子的势,在前朝贪污索贿,排除异己,朝臣畏惧着‘翌日’,敢怒而不敢言。 太子的婚仪为何至今没有定下?因为礼部在索党的暗示和逼迫下,几乎快要将太子的婚仪抬高到与皇帝大婚仪等同的程度。 他们不敢反驳“索相”,只能照着索额图的要求给玄烨上折子。而玄烨碍于明着反对会让人误以为他对太子不满,只能借明党之势拖延此事。 索额图借着抬高太子的地位,巩固自己在朝中的权威,玄烨如何能不怒! 不过玄烨心里也清楚,这些事情与太子无关,他还年轻,并不明白这里面的利益纠葛,满心以为索额图都是为了他好。 但其实朝臣各有自己的家族立场和私心,在江山社稷上,只有他们父子才应该是一体的…… 玄烨本意是想解一解父子二人的心结,谁知他才不过说了这一句,胤礽却已经悚然一惊,刚才还带着惊异喜悦的心思瞬间凉了个透彻,他连忙起身请罪道:“汗阿玛明鉴,儿臣一心忠于皇父,谨守储君本分,绝不敢听信小人谗言,生出忤逆之心!” 玄烨:“……” 他起身上前扶起太子,见胤礽面上惴惴不安,不得不把声音再放缓,表现得更加和颜悦色一些:“你不要误会,朕不是这个意思。朕……”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玄烨心中突然涌上一股无力之感,整个人瞬间觉得十分疲惫。 他摆摆手,也懒得再多解释什么,直截了当道:“明日起,你不必再去无逸斋上课了,来九经三事殿随朕一起听政吧。之后朕会交给你一些折子,你要学着处置,若有烦难之处,可以先寻张英、熊赐履和伊桑阿请教。或者直接来找朕也行,朕给你讲。” 这可太突然了! 胤礽完全没想到汗阿玛叫他来是为了说这个,他直接被这兜头而降的大喜讯砸蒙了。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玄烨却已经面色疲惫地摆摆手:“行了,时候也不早了,朕累了,你跪安吧。” 胤礽只好咽下话音,惊喜又忐忑地告退了。 玄烨看着儿子的背影,长叹一口气——罢了,太子心性单纯,又没经过朝中的勾心斗角,难免被臣子拿捏。只要到朝堂历练一番,想必就能明白为君者的不易了。 而且,他们不是一直拿此事挑拨他们父子吗? 这次他就遂了他们的心愿,也省得父子离心。 …… 第230章 技术 皇上让大阿哥和太子开始上朝参政的消息一出, 朝堂群情涌动。 ‘太子’的光环远非旁人能比,这消息瞬间就把朝臣放在山东和前去办差的三阿哥、四阿哥身上的目光转移了! 朝上因为此事开始了新一轮的暗流,不过这都是玄烨要处理的问题, 和沈菡没关系,她听一听,知道有这么回事也就罢了,她的心思都放在亲蚕礼上了。 倒是玄烨回来后主动提了一句:“前面几个大的书读得也差不多了, 也该出来帮朕分忧了。等老三和老四回来,也让他俩跟着一起听政吧。” 这个沈菡倒是有心理准备, 前面四个阿哥年纪差不太多,不管是为着一碗水端平还是朝中的势力平衡, 玄烨都不会只放太子一个人出去。 不过这个时间点有些出乎沈菡的意料, 她原以为玄烨会在他们都成婚后, 视朝里的动向决定太子参政的事, 没想到会这么早。 是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玄烨点头:“朕要为下一次亲征早做准备。” 沈菡伸手沏了两盏茶放到炕桌上, 闻言眉眼一动,细眉微蹙:“亲征?这么快又要亲征吗?” 玄烨提起此事颇有些忧心忡忡:“嗯,噶尔丹势力恢复得太快, 不得不防。可朝中畏战之风日浓, 若想一鼓作气灭掉噶尔丹, 朕肯定还得亲征。” 而他一旦出征,与噶尔丹便是不死不休。只是这样一来, 这一仗不知道要打多久,朝中只有大臣坐镇是不成的,太子作为储君, 必定要坐镇京师。所以玄烨决定从现在开始历练太子和诸位阿哥,就是为了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沈菡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开始筹备应对噶尔丹下一次的来袭了:“战事不过才过去一年, 漠西那边的局势已经这么紧张了吗?” 玄烨随口灌下茶水,起身到书房取出沙盘:“是啊……朕也以为上次噶尔丹元气大伤,少说还得缓个五六年。但上个月朕收到了沙俄那边的消息,看噶尔丹如今的举动,北疆局势变化多端,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早做准备。” 他看了看沈菡,想起件事:“说起来,当初朕真该听你之言,派正经的将军统帅军队,而不该过于依赖宗室。” 上次福全和佟国维等人决策不利,已经让玄烨明白过来——宗室在军事方面的素养还是太低了,想靠这些人干掉噶尔丹是不可能的。 而且宗室为帅,底下的将领便会受到掣肘,即便主帅判断有误,碍于身份,将士们也不敢直言。 玄烨:“是朕自误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下次出征,朕亲自做主帅,当不会再有这样的失误。” 沈菡却早已经忘了上次打仗时自己说过什么话,她靠过去看他摆弄沙盘:“那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准备?很快就要开战吗?” 玄烨摇头:“短期内暂时不会,噶尔丹虽然野心勃勃,但上次毕竟是吃了败仗,长了教训,对大清的实力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必定不敢再轻举妄动,不然不会去和沙俄借火器。” 上次噶尔丹正是吃了火器的大亏,所以他下次来犯,一定也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虽然玄烨有此猜测,却也必须要防备噶尔丹反其道而行之,趁着朝廷心态松懈,偷袭北境。 玄烨对着沙盘沉思:“所以当务之急,一是要调整部署,加强边境守备,二来,漠北和漠南的稳定仍是重中之重。” 所以会盟一事必须要形成惯例,唯有圣驾亲临,巡视漠北诸部,才能更好地稳定喀尔喀蒙古的上层。 至于漠南,玄烨将漠南的部族分为了左中右三路,总共编为三十七旗,并设立了驿站,以此沟通朝廷与漠北地区的联络。 玄烨对着书案上的沙盘和舆图思量:“蒙古各部不乏骁勇善战的人才,朕想着或许可以挑些年轻人组成火器营,专门训练各旗使用火铳和火炮……” “对了,提起火器,之前朕和你说过的那个戴梓你还记得吗?”他一边低头翻找桌上的折子,一边问沈菡:“你前几年还夸过他来着。” 戴梓? 沈菡回忆了一下:“记得,是不是发明了子母炮那个火器专家?” ——沈菡前几年和玄烨一起北巡,见到了朝廷自己铸造的轻型火炮,心里又震惊又疑惑,不明白既然有这种技术,为什么清朝后来会落到那种地步。 后来有一天玄烨很高兴地跟沈菡说,朝廷又造出了一种新型火炮,不但威力强大,且重量相对较轻便于携带。 玄烨:“此炮可在炮弹内部装填子弹,发射之时炮弹碎裂,子弹从天而降,锐不可当,朕给取名叫子母炮。”1 沈菡当然很感兴趣,连忙问是谁做的:“是南怀仁先生吗?” 玄烨摇头:“不是,是一个叫戴梓的翰林,在火器一道上颇有才干。” 戴梓……这个名字沈菡有点儿印象,好像曾经听说过,但具体事迹不太记得了。 不过能在这种理论和条件都匮乏的条件下想出这种新火炮,这是个人才啊! 现在国内的理论可谓一片空白,能出一个本土的火器人才是多么难得,绝对不能轻视放过! 沈菡几乎是本能地帮他说好话:“这样的人才难得,以前我一直只听说南怀仁在帮着咱们造炮,原来咱们自己人也是能造的?我觉得火炮这样重要的技术,不能一味只依赖外国人,万一哪天南怀仁死了,再也没有别的传教士能帮忙改进火炮怎么办?或者万一将来有更难对付,火器技术比大清还好的敌人出现呢?所以还是应该多培养自己人,有备无患嘛!” 玄烨当时笑道:“咱们的火炮现在已经是极好的了,蒙古和沙俄那边都跟咱们没法比。” 周边的其他国家就更不行了,还处在冷兵器的时代,根本不俱威胁。 沈菡话音一噎,心里有些着急,东南亚现在当然没法比,但西方不是啊! 偏偏沈菡又不能直说,我知道咱们就是落后,将来落后就要挨打! 沈菡有些犹豫,但终究还是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话题引子,最后憋了半天,突然灵光一闪,换了个角度:“这个……我只是一个小女子,许是见识不足。但我总觉得,在火炮这件事上,一直是南怀仁这个外国人在教我们,帮着我们改进,而不是我们的人在教外国人。南怀仁只是外国派过来的一个传教士,却懂得这么多知识,远胜朝中诸多重臣。况且他忠于的是自己的国家,却不怕将这样机密的技术教给我们。这是不是说明,在他的国家,还有着比这先进数倍的火炮技术,即便他教给我们一些,我们也仍然落后于他的国家数倍?” 玄烨握着图纸的手微微一顿,看向沈菡的神情有些莫测,沈菡摸不透他心里的想法和情绪,难免有点儿紧张。 不过她笃定玄烨猜不到‘穿越’这等奇葩事儿,自己现在的身份又是‘根正苗红’的满人,所以还是硬着头皮把话说完了:“要真是如此,我觉得……咱们不可不防,培养自己的火器专家还是很重要的。” 沈菡别的不懂,但政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当年背的滚瓜乱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人才储备是最重要的! 虽然这个戴梓,听名字应该是个汉人,但说实话,沈菡觉得这人既然能将技术交给朝廷,说明本心里他对大清还是忠诚的。 玄烨纵然防汉甚于防洋,但有些事情还是应该区别对待,不该一刀切。 ——不过这些她不敢说。 玄烨:“……” 有些意外啊……懂得还挺多。 西洋那边的消息一向是最高机密,玄烨对此控制的极其严密,除了几位皇子学习西洋知识知道一些,其他人了解的极少,没想到她竟能猜出两分。 沈菡热血上头说出这番有些‘出格’的言论,结果说完就看到了玄烨带着一点儿打量的神情:“……” ——完了,冲动了!好后悔! 她看着玄烨的脸色,心里升起忐忑,连忙又往回找补了一句:“那什么,我就是胡说的,要是说错了……”也别不当真啊! 玄烨叫她的样子逗笑了:“朕又没说什么,你这么紧张做什么?” 不过她能说出这种话,玄烨确实挺惊讶的,但她这些年让他惊讶的次数太多了,玄烨已经习惯了。 “火器专家……” 玄烨咀嚼了一下这个词,虽然没听过,但很好理解:“这词儿还挺贴切。” 他见沈菡仍旧面上忐忑,放下手中的图纸又宽慰了她两句:“没事儿,你说的有道理,这人也确实是个人才,你放心,朕会好好重用的。” 玄烨后来具体是怎么重用的,沈菡不太清楚,她当时也不敢瞎打听。 不过后来南怀仁过世了,沈菡仿佛是听胤禛说起过有个‘戴先生’接替了南怀仁师傅的职务。 …… 这事儿已经过去挺久了,沈菡现在的身份和两人之间的感情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再说起这个话题就自在多了。 沈菡记起此人,关心道:“戴梓怎么了?” 玄烨找到了想要的折子,递给沈菡:“戴梓新发明了一种火铳,能储存二十八发子弹和火药。” 这个连珠铳在现在是非常、非常牛掰的。 现在朝廷用的鸟铳还是明朝时的技术,每次使用都需要完成十个步骤! 洗铳,下药,送药实,下铅子,送铅子,下纸,走纸,开火门,下线药,闭火门、安火线,然后才能对着敌人举枪发射,十分繁琐。1 真到了战场上,使用起来局限性极大。 而戴梓发明的这个连珠铳则完全不同! 玄烨提起这个事儿很高兴:“这款鸟铳的铳脊储存着弹丸火药,只需要通过扳动机杆,将火药弹丸送入枪膛,然后扳动燧发枪机即可发火射击!” 而第一次发射结束后,可再一次使用同样的方法将下一发弹丸装入枪膛,直至弹丸全部发射完毕为止。 沈菡听明白了,这不就是现代手 枪的原理?这么一来相当于直接把火铳原本的十个使用步骤一步到位,缩短成了一个步骤。 若真能量产,单兵作战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可谓是质的飞跃了! 这人这么牛的吗??? 沈菡在一旁兀自震惊,玄烨则把心思放回沙盘上,继续道:“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量产,不过若真有了这连珠铳,可比火炮方便多了,若是能将火器营的将士都练成神射手,则噶尔丹再无可惧!” 说完还扭头又夸了沈菡一句,逗她:“说起来也是多亏你当初的提醒,朕记你一功。” 沈菡回过神来:“啊?嗯……”这个和历史一样吗?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化呢? 玄烨一边盘算,一边时不时和沈菡聊两句梳理思路,直到夜深人静,玄烨终于整理好了方方面面的计划,沈菡这才上前将桌子上散乱着的字纸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亲自封到匣子里,秘密保存。 …… 第231章 亲蚕 因为亲耕引发的一系列事情终于平息后, 很快,亲蚕礼就到了。 沈菡身为皇后,需要提前两天开始斋戒, 然后在亲蚕礼的前一天,率领后妃前往先蚕坛祭先蚕神西陵氏,行六肃、三跪、三拜之礼。 礼仪结束后,户部侍郎上前恭敬道:“禀主子娘娘, 躬桑礼所用的蚕均已出生,可随时举行躬桑礼。” 沈菡点头:“那就开始准备吧, 明日便举行躬桑礼。” 户部侍郎:“是。” 躬桑之前,户部已经确定好了从蚕采桑的人选, 并整治好了桑田。 一望无际的桑田生机勃勃, 桑树生得枝繁叶茂, 成熟的桑叶仿若一页页小扇, 密密麻麻挂满树冠。展目望去, 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散着草木、桑叶和泥土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内务府的女官们将沈菡和妃嫔们今天要用的钩筐呈上, 沈菡接过来, 右手持钩, 左手持筐,一边唱着采桑歌, 一边带着众人采摘桑叶。 旁边被安排好陪伴皇后的蚕妇见沈菡动作不慎熟练,小心翼翼地上前指导动作:“娘娘,是这样的……” 沈菡跟着蚕妇学了几遍, 很快掌握了技巧,速度变得快起来。 她还和旁边的福格感慨几句:“我以前都不知道采桑还有这么多讲究。” 原来不同叶位和成熟度的桑叶还要分开装, 并不是什么叶子都能喂给蚕宝宝,因为小蚕们生长发育程度不同,要吃的叶子也不同。 福格倒是知道这个:“以前家里教我刺绣的绣娘,家里就是世袭的蚕户,好像是说过这个事儿。” 不过时间太久远,很多事她都不记得了。 两人边聊边采,采了整整两大筐才算完。 躬桑礼结束后,众人随着蚕妇来到蚕室,观看蚕妇们喂蚕。 蚕室中温度高,湿度也很大,蚕妇们将刚才妃嫔们摘下的桑叶放到一旁,拿出提前洗净晾干的桑叶开始喂蚕。 这是妃嫔们第一次参加亲蚕礼,而且她们难得出宫一次,一次性见到这么多‘外人’,不少人的情绪都比较兴奋,在蚕室中好奇地悄悄打量。 趁着众人观摩蚕妇喂蚕,福格小声问沈菡:“姐姐,她们为什么不用刚才咱们摘下来的桑叶?” 这个沈菡还真的知道,因为她之前仔细研究过整个流程:“据说是因为刚生出来的小蚕,要用比较细嫩的桑叶喂。咱们新采的桑叶上带着灰尘,要洗净晾干才能喂给蚕宝宝。” 福格点点头:“哦,这样啊。” 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好奇,也有妃嫔平日非常害怕虫子,对别人来说这是蚕,对怕虫子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屋子的虫子啊! 沈菡一扭头,见易贵人和良贵人面色都很差,低着头嘴唇泛白,视线明显在回避蚕的方向,一想就明白了。 不过这样重大的仪式,也不可能单独顾忌她俩,只能靠她们自己忍着了。 好在这个流程并不需要耗时太久,沈菡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亲蚕礼并非只有一两个步骤组成,而是从养蚕到之后将丝织成布料的整个过程,皇后和妃嫔都要参与。 蚕结茧之后,内务府给沈菡献上了蚕妇们选出来的蚕茧。这些蚕茧显然经过了精挑细选,全部呈规则的长椭圆形,表面雪白,带着不规则的皱纹,上面附着蚕丝,整体呈绒毛状。1 雅利奇伸手拿起一个端详:“额娘,咱们平日穿的丝绸就是用这个做的吗?” 听说这是蚕变得,蚕是虫子,虫子为什么能变成衣服呢? 沈菡正在分蚕茧——一部分要进献给皇上,一部分要进献给太后:“是啊,之后就要用这些蚕茧缫丝织布了。” 缫丝就不像之前采桑叶和观看喂蚕那样简单了,每一步都需要沈菡和主位的妃嫔亲自操作。 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还要添绪和接绪,最后还要完成生丝的卷绕和干燥。1 为了干活的时候不露怯,沈菡很久之前就叫内务府找来专人跟着一步步练习,不说每个步骤都能很快精通,但至少不要在行礼时显得皇后娘娘笨手笨脚。 终于忙完了这些反复的礼仪流程,沈菡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清溪书屋。 玄烨见她回来后踢掉脚上的鞋子往榻上一躺就不动了:“累着了?” 沈菡闭着眼睛懒洋洋道:“累死我了!” 以前在视频中看一些传统文化的博主复原整个过程,只觉得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有内涵!高端! 结果自己上手操作一下,才知道这个过程到底有多么辛苦。 视频呈现出来的是剪辑制作后的美感,所以才能让观者享受到其中的乐趣。然而蚕妇们干这个活儿却完全是为了生存,没有乐趣,只有疲惫。 真是不得不无数次感慨,百姓不易啊! 像她这样娇生惯养的人,要是穿成了普通百姓,沈菡真是不太有信心自己能撑得住。 玄烨见她不停地活动手腕和小臂,伸手拿过她的胳膊轻轻揉着:“你也是,意思意思就行了,何必这么卖力?” 沈菡翻身夹住榻上的被子卷,闭着眼睛咕哝道:“其实刚开始干的时候还是挺有意思的,当时也没感觉到累,也是歇下来后才发觉自己的身体累得不行了。” 就这样还没结束呢,沈菡昏昏欲睡:“明天我们还得给成丝染色,说是之后要用这些丝线绣制祭服。” 玄烨:“嗯,朕知道,不过刺绣你就不要做了,交给绣娘就行了,免得累着眼睛,再说你那个手艺……” 她手艺怎么了?! 玄烨看菡菡瞬间抬起脸来瞪大眼睛盯着他,蓄势待发:“……” 嗯…… 玄烨话风一转认真道:“你的手艺虽然还不错,但这事儿太辛苦了,你平时那么忙,哪儿顾得上,是吧?” 沈菡叫他的样子逗笑了,翻过身躺到他的大腿上:“行了,我也知道自己的手艺很差劲……” 她到现在还是连个袜子都不会缝,这事儿就是真叫她干,她也干不成。 沈菡选择摆烂:“所以我也没打算白费这个功夫,还是叫绣娘们干吧。” 绣娘们绣出来的祭服自然是华美无比,沈菡穿着这一身祭服又祭了一次蚕神,算是给这次亲蚕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讲,沈菡觉得亲蚕礼确实能令后妃进一步认识到了蚕妇的艰辛,不过这之后还有什么意义就两说了,那取决于‘皇后’是个什么人。 沈菡将之前金银钩融制成的元宝分赏给了这次参与亲蚕礼的蚕妇,也不多,每人只给了一锭金元宝,两个银元宝。 ——给的多了怕招惹乡里嫉妒,惹祸上身。 蚕妇们都没想到被选过来伺候皇后娘娘还能得着这样的赏赐。在乡里又没什么花销,三十两银子,已经算是好大一笔银子了,现在村里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用度差不多就这么些。 众人面露喜色,参差不齐地跪下谢恩:“皇后娘娘天恩,民女谢皇后娘娘赏赐!” …… 忙过两桩大事,天气也渐渐热了,内务府递上了今年的请冰折子,玄烨没空管,照样还是直接转给了沈菡处理:“你看着办吧。” 沈菡接过来后,开始对着各处的人员名册一笔一笔审批。 之前出了太监和管事勾结偷冰的事,沈菡对这一块就查的更严了些,请冰用冰都要递折子,入库和出库都要详细记录,每季盘一次库。 沈菡将批好的折子递给季纶,叫他给内务府送去:“太后上了年纪,夏日用冰要谨慎些。你替我过去走一趟,嘱咐太后身边的人,切莫叫太后贪凉。不管是屋内摆的冰,还是平日用的冷饮,都要适量。最好是保持室内恒温,不要忽冷忽热,太后受不住。” 季纶:“是。” 除了太后,寿萱春永还有个不好疏忽的人。 ——太皇太后去世后,玄烨的把对太皇太后深深的思念,一部分寄托到了太后的身上,另一部分则化成了对苏麻喇姑的亲近。 苏麻喇姑留在太后身边做了管事姑姑,不过说是姑姑,也没人真的拿她当奴才,玄烨是一直是按照嫔的份例奉养苏麻喇姑的。 沈菡让季纶送完太后那边,再亲自把苏麻喇姑的冰牌送过去:“万岁特意嘱咐了,老人怕热,苏麻喇姑的冰例是照着妃例来的。只是她一向谨慎,估计要推辞,你劝一劝,叫她不必忌讳什么。再有,苏麻喇姑身边伺候的人也得好好嘱咐一遍,她年纪可也不小了。” 季纶:“是,主子放心,奴才都记下了。” 再就是太子和大阿哥那边,太子院里的范格格有喜了,大福晋也再次有了身孕。 孕妇体热,冰少了恐怕会整夜睡不着觉,所以沈菡把这两人的冰例都调高了,缺了谁也不好缺了孕妇。 不过这两处就不必季纶过去了,范格格只是一个小格格,皇后派人去嘱咐,对她没什么好处。 大福晋那倒是不妨事,沈菡想了想,让雅丽奇替她过去走一趟:“嘱咐你大嫂,少吃冰碗冷饮,夜里要是用冰量大,记得搭条薄毯,免得受了寒气。” 雅丽奇早就想像姐姐们一样,帮着额娘分忧了,得了这个差事高兴极了:“嗯嗯!额娘我记下了!” 雅利奇说完就赶紧叫人去把御舟准备好,还很细心地让宫女准备了一份伴手礼,兴冲冲道:“额娘我走了~” 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看的沈菡十分好笑。 寿萱春永殿。 天气一热,这上了年纪的人就有些犯懒。 太后如今都五十多了,这两年越发觉得精神不济。 她懒洋洋地躺在榻上,手里捧着一盏冰奶茶和身边的嬷嬷聊天:“你说这人也是奇怪,前几年我也没觉着自己有多老,但怎么一过五十,忽然就觉得精神头儿比从前短了那么多呢?” 嬷嬷在一旁给太后打扇:“哪儿啊,奴婢觉得您和前几年根本没什么差别。您这些日子觉多,那是天儿热闷得慌,和精神头没关系。就是换了那十三四的小宫女儿,这会子在太阳底下晒着,她也犯困啊!” “是吗?要这么说倒也是……” 两人正在这聊天,苏麻喇姑进来了,太后和她也是老交情了:“大热天儿的怎么不在屋里待着歇个晌儿?” 她招呼苏麻喇姑坐下:“快过来尝尝,这是雅利奇前几天刚想出来的,说是叫绿豆牛乳奶茶,我让人加了冰来做,吃着消暑。” 苏麻喇姑接了嬷嬷递的奶茶,但不肯坐下,只肯站着吃,太后知她本分,也不勉强了。 这奶茶里面除了绿豆和牛乳,还放了炼乳、黄糖和冰沙,滋味不错,只是加了冰后吃一口,透心凉。 苏麻喇姑顺着太后的话吃了两口,不过没有多用:“五公主可真是随了皇后娘娘,在吃食上这样精道,这奶茶的滋味可比咱们平日用的蒙古奶茶都要强了。” 太后笑道:“可不是?雅利奇打小儿就是聪慧又孝顺,每次有什么好东西都赶紧送来给我尝鲜,自从喝习惯她和她额娘鼓捣出来的各种奶茶,我是再也喝不惯从前的了。” 苏麻喇姑也笑着附和:“是啊,从前太皇太后在的时候,就曾夸过皇后巧思聪慧,想出来的东西格外美味。奴婢有幸跟着太皇太后吃喝惯了,现在竟也觉着园子里的吃食更适口,反倒不习惯家乡的口味了。……不过冷食虽好,但多食易伤身,娘娘便是为了消暑,也千万要适度。适才皇后特意叫人过来嘱咐奴婢,说是不叫贪凉呢。” 旁边的嬷嬷连忙接话:“是呢,姑姑且快说说太后,皇后娘娘千叮咛万嘱咐,只是咱们说话,娘娘总也不爱听。” 太后非但没怪罪嬷嬷插嘴,反而捧着奶茶笑得舒心:“哎,皇后是个体贴的,不过我又不贪嘴,每次只吃那么一点儿,那里就会伤身呢?” 但皇后这样殷切地专门派人过来叮嘱,太后很是熨帖,面上也添光彩。 太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皇上既不是她亲生的,也不是她养大的,并没有多少母子之情。 别看她名义上是太后,可真论起来,该是她巴结着皇后才是。可没想到皇后半点不曾恃宠而骄,不管是待长辈还是小辈,都体贴周到,尽心尽力。 在这宫里,能得皇后事事关怀,便没有人敢小看,日子就过得舒坦。 太后看了一眼同样笑得舒心的苏麻喇姑,放下手中的冰饮换上温茶——这样会做人做事的皇后,谁会不喜欢呢? …… 第232章 添堵 横岛。 大福晋嘉慧亲手接过雅利奇带的礼物和冰牌, 交给一旁的奶娘:“大热天的,还劳你跑这一趟,快喝口茶歇歇。” 嘉慧让人把大格格抱过来给姑姑请安, 雅利奇度着时间,不愿大福晋久坐,两人闲聊一会儿,她便起身告辞。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误打误撞(校园1v1H)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鉴昭行
盛爱小萝莉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