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殿,规制只比玄烨的寝殿清溪书屋小一点儿,一直是沈菡专用地办公场所。 早在几年前她刚接掌内务的时候,玄烨就把渊鉴斋空置出来,划给她当了‘贵妃衙门’:“这儿地方大,又正好建在中间,离着我那儿近便。你白日在这处理事务,若是有什么急事,直接派人过去找我,用不了半个时辰。” 沈菡前后左右转了转:“这儿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我自己用,只需要一间屋子就行了,这么大个宫殿,给我也是白空着。” 玄烨:“你这是刚接手,事情少。等园子建起来,过上几年,你就知道这里的好处了。” 不得不说玄烨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或者说,他早有规划,本就打算一步步历练她。 果然,随着沈菡这几年手头的事务越来越多,要见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内务府的臣子、管事、仆妇、太监,有园子各处来回事的人,还有递牌子求见,想和‘贵妃’说说话的外命妇。 有时见不过来,总得给候见的人备一间屋子歇歇脚。 现在公主郡主和王妃们成了沈菡的助手,这都是皇家贵眷,也不好叫大家都挤在一个屋子里办公,每人都给划了间屋子。 渊鉴斋慢慢配上了太监、姑姑、伺候的小宫女、侍卫,越来越像个‘衙门’了。 沈菡接过冰碗儿,问紫裳:“给公主们送去了吗?偏殿也送一些,大热天儿的,不好叫人干等。” 紫裳:“都送去了,茶水点心也已经换过一遍。适才冰库新送来的冰山还有许多富裕,季纶已经给各屋续了冰。” 沈菡点点头:“那就好。” 她看看手里的折子,也差不多处理完了:“去传午膳吧,请公主们过来用膳。” 桌上都是时令菜,以凉拌菜居多,毕竟大夏天的,大鱼大肉吃着腻歪。 布尔和最喜欢蟹酿橙,她好奇地问沈菡:“德额娘,这个时候就有螃蟹了吗?” 她一直以为螃蟹是八九月才有呢。 沈菡也很喜欢,吃完一盅又要了一盅:“这是直隶自己养的螃蟹,其实还没到成熟的时候。不过我前几天突然想吃,就叫他们送了些来。这螃蟹还小,肉少壳多还没黄,蒸食没什么滋味,我就叫他们做了这个。” 乌云珠对螃蟹不太感兴趣,倒是觉得核桃鸡丁不错,这边膳房离着近,做完就能上桌,核桃炸的酥脆。 几人一边用膳一边闲聊,雅利奇突然抬头看沈菡:“额娘,阿玛是要去打仗了吗?” 公主们筷子一顿,也都抬头看沈菡。 这事儿已经在园子里传开了,但旨意未下,谁也没敢明说,但私底下已经颇有些人心惶惶。 战争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总是恐怖的。 沈菡环视一圈,见众人眼中都露着忐忑,想了想,没有粉饰太平:“你们阿玛之前派了三路人马分兵前往漠西侦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西路军队偶有消息传回,其他两路的情报基本没什么价值。而且……听你们阿玛的意思,如今噶尔丹已进汛界,战事避无可避,准部与朝廷之间必有一战。” 至于玄烨到底会不会亲征,沈菡摇头:“现在情况未明,朝中还未有定论。” 沈菡摸摸雅利奇的头:“不过就算御驾亲征,你们也不用担心。你们阿玛天纵英明,定能旗开得胜的。” …… 沈菡当着女儿的面信心满满,实际上自己心里也正忐忑不安呢:“已经决定了吗?你真的要去?” 玄烨点头:“朕实在是不放心,还是该去前线亲自指挥才好。” 这等大事,沈菡自然不会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想来历史上康熙也顺利平定了噶尔丹,应该不会有事的。 结果事情却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一开始玄烨刚透露出要亲征的意思时,满朝文武纷纷请缨,恳请随驾出征。 ——都知道皇上英明神武,跟着皇上肯定能建功立业。 重臣都无异议,朝廷上下开始积极备战。 结果二十九日,突然传来奏报——阿尔尼在吴尔会河与噶尔丹的部队遭遇,双方交战,阿尔尼败北! 满朝哗然,风向瞬间就变了。 玄烨气冲冲地回了清溪书屋,一副火冒三丈的样子,把里外的奴才连带沈菡都吓了一跳。 ——皇上可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 沈菡小心翼翼地上前…… 第172章 发泄 玄烨见她忐忑地望过来, 深吸一口气压了压火气:“朕不是冲你,今日朝上有些事。” 沈菡松了口气,但见他气得脸都红了, 一路回来头上全是汗,连忙倒了盏温茶递给他:“出什么事了?” 玄烨接过茶盏一饮而尽,‘砰’的一声放到桌上,冷笑道:“今日宗室觉罗、内廷大臣、六部九卿一起上疏, 合词奏陈,极力阻止朕亲征。” 玄烨以前就从没见朝臣这么同声同气过! 这个大臣说:“圣驾此时离开京城, 恐会引起百姓惊疑不安。”这是说满人。 那个武将道:“南方各省未知详情,得悉圣躬驾出京师, 恐怕会以为时事有变, 牵动大局。”这是说汉人。 沈菡一愣, 没明白:“之前不是说朝中纷纷请战吗?” 提起这个, 玄烨更火大, 竟头一次开口骂人了:“一群怂货!不过是先遣的探马遭遇了一场失利罢了,竟开始畏战畏难,不想打了!” 今天他召了三品以上的武将一起商讨方略, 结果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坚持兴兵征讨的, 不过四人! 玄烨:“竟还有人说噶尔丹不足为虑, 不用这么麻烦去打。大漠纵深开阔,打也不好打。” 沈菡听完都无语了:“这人傻了吧……人家都打到自己家里了, 咱们就干看着?” 玄烨终于听着句人话,心气顺了点儿:“你看,正常人都知道的道理, 满朝文武却只能说出这种狗屁不通的屁话!” 叫人如何不生气! 玄烨当着大臣喜怒不显,其实憋了一肚子火:“还有人说噶尔丹乃是蛮夷, 最好的方法是无为而治,驱逐防守即可。远劳师旅,也不一定能灭掉。” 沈菡:……蛮夷? 这话几乎要把玄烨都给气笑了:“蛮夷……呵呵,当年太zu太宗何尝不是被视为蛮夷,爱新觉罗到现在也不过还是蛮夷!” 先朝亡国的教训,都被吃到狗肚子去了! ‘啪’! 茶盏碎裂成渣,帝王之怒,令人心惊,一屋子人全吓得跪倒在地。 连沈菡都忍不住一惊,心脏极速一缩,不自觉避开了他的视线,有点儿紧张。 玄烨发现了,他往后退了两步,背过身去平复怒火。 沈菡想了想,示意身边的人都下去。 屋里只剩他们两人,玄烨怒过之后整个人显得有些颓丧,沉默地走到窗边的榻上坐下,望着窗外的海棠树发呆。 沈菡静静坐过去陪着他,没有说话。 玄烨出神了片刻,突然转身抱住了沈菡,把脸埋到她的肩膀上。 沈菡被抱得有些疼,但她没吱声,伸手轻轻抚摸着玄烨的后背。 温柔的力道从上到下,一下又一下,慢慢理顺着玄烨心里的块垒。 好半晌,玄烨才沉沉地叹了一口气:“不过才几十年罢了,何以至此……” 打江山时多么有血性的满洲勇士和宗亲,拼搏厮杀从无畏惧,如今竟成了这般模样。 沈菡第一次听到他用这样颓丧的语气说话。 “百年之后,朕不敢想。” 沈菡想起清末,默然无言,哪朝哪代的开国之君,文武大臣没有血性和骨气? 可是新朝的崛起,也必定与前朝的没落无能相伴。 潮起潮落,历史大势,无人能挡。 玄烨突然伸手捂住了她的眼睛,沈菡感到自己的衣裳几乎是瞬间就被扯开了。 一片黑暗中,她被粗暴地压倒在了榻上…… 玄烨沉重压抑的粗喘在她耳边萦绕:“让朕抱一抱。” 金戈铁马的帝王,攻城略地,势不可挡。 她仿佛成了他的敌人,在他的攻势下输的一败涂地。不管怎么挣扎求饶,都绝不会被放过…… * 亲征一事终究是在满朝文武的反对声中暂时作罢了。 七月二日,玄烨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年仅十九岁的皇长子胤褆为副将,出北古口,恭亲王常宁为安远大将军,出喜峰口,往征噶尔丹。 旨意一出,暗流汹涌! 胤褆自然是喜不自胜的,接到旨意一夜都没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 嘉慧却很担心:“爷,战场凶险,您可要多当心。” 胤禔现在脑子里根本没有危险这回事,满脑子都是即将驰骋疆场的热血。 不过他也知道福晋待他的一片心:“你放心,我是将军,不像普通士兵那般要去阵前厮杀,没什么危险。” 他揽着嘉慧意气风发道:“福晋你等着,爷一定给你挣个王爵回来!” 嘉慧摇头,她不需要他挣什么王爵,只要他平平安安回来就行:“额娘听到旨意,肯定很焦虑,爷该进宫去看看额娘才是。” 胤褆点头:“很是,明日我便去和汗阿玛请旨,回宫请安。” 有人欢喜有人愁。 若说京里谁对大阿哥领兵出征一事最不满,当然是赫舍里家。 常泰作为太子的亲舅舅,情绪最直接:“太子尚无半分实权,大阿哥却已触兵权……” 这嫡长与庶长,本该避忌。皇位继承人与非继承人,一弱一强,像皇上和裕亲王那样,才能和谐相处。 但看皇上如今的意思,倒像是要极力栽培大阿哥似的,太子党如何不担忧。 索额图虽然也不愿见大阿哥势大,但却比常泰更能理解皇上的安排:“这看儿子和看兄弟怎么能一样?” 皇帝对兄弟,纵然倚重,其中也难免带着防备。 也就是皇上,天纵英明,能力强过兄弟们千百倍,裕亲王又是这般老实巴交的性格,兄弟二人才能和谐相处。 换成当年的太宗和多尔衮,人头差点儿打成狗脑子。 索额图:“看儿子却是两个心态,你亦有子,难道不盼着他们个个成才?” 当爹的看儿子,谁不希望儿子哪哪都好,全是人中龙凤才最称心如意呢! 常泰小声嘟囔:“这哪能一样,我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 把阿哥都养成人中龙凤,他们能没有野心?不打起来才怪呢。 索额图瞪他一眼,常泰住嘴不说话了。 索额图心里叹气,道理当然是这么个道理,可谁敢去和皇上说呢? 他摇头,告诫常泰:“这些都还是没影儿的事,与其操那个闲心,不如先顾好眼前的战事。皇上最烦以私人恩怨影响大局之人,此次你跟在大阿哥麾下出征,一切要悉听主将吩咐。否则阵前闹起来,大阿哥若是直接处置了你,太子可来不及救你!” 常泰:“叔父放心吧,我又不傻。” 到了大军出征这日,声势浩大,旌旗飞扬。 玄烨见胤褆顶盔贯甲,罩袍束带,英姿勃发,心里多少欣慰骄傲,难以言喻。 他拍拍儿子的肩膀:“这趟跟着王伯出去,要多看多听,少说话多做事。你还年轻,经验不足,万事当谨遵主帅军令,切不可任性妄为。” 胤褆跪下行礼:“是,臣领旨!” 玄烨又当场手书御诗一首,赐予福全:“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一应事体,朕便全盘托付皇兄之手了,朕温酒扫榻,静候佳音,望皇兄早日凯旋!” 福全跪下:“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前来送行的皇子、王公大臣正于台下肃立。 胤礽抬头望着高台上秉旄仗钺的胤褆,心中滋味难以言说…… 其他皇子也很艳羡,送军回来后仍在议论不休。 胤祉想起刚才的场面,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艳羡:“也不知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大哥一样,到阵前厮杀一番。” 论武艺、骑射,皇子中,唯有胤祉能与胤褆一较高下,连太子都不如他。 可惜论年纪他还是过于稚嫩,玄烨不可能让个十五岁的孩子前去领兵。 胤祉想想觉得没什么指望:“等我长到大哥这个年纪,噶尔丹早死了八百回了,哪还有机会?” 胤祥:“三哥,你这年纪好歹还能想一想,我们才是没指望吧?” 若是噶尔丹挣扎上几年,前面的哥哥说不定还真能跟着去前线溜一圈儿。 可他们这些小的才是真没机会建功立业——噶尔丹总不至于十年还灭不掉吧? “哎,大哥可真是威风,我也想试试。” “你才几岁,毛都没长齐呢还想上前线?别让噶尔丹吓尿裤子。” “你好,射箭十回有八回射不中!” 他们在这热火朝天地讨论,前头独自走着,沉默不语的胤礽便显得有些寥落。 胤禛抬头看向他的背影,眉间挂上一抹愁思。 …… 沈菡见胤禛送军回来面色不甚好,关心道:“怎么了,不舒服?是不是今天去送行,大太阳底下晒着了?” 她让紫裳送些冰碗来,摸摸儿子的额头:“还是中暑了?” 胤禛摇头:“没有,并没有不舒服。” 沈菡:“那怎么脸色那么差?” 胤禛犹豫了一下,左右看看,屋里只有他们母子四人,他前倾身子小声道:“我见太子今天面色不太好,有些担心……” 沈菡一愣,想起了大阿哥。 胤祥今天光顾着看将士出征了,根本没注意:“太子哥哥怎么了?” 雅利奇就更不懂了,左右看看,见额娘和四哥神色凝重,没插嘴。 母子二人都没有说话。 第173章 有孕 胤禛看着额娘, 神情中带着一丝期盼,仿佛希望额娘能说点儿什么,安一安他的心。 胤禛从小就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 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和周遭的变化尤其敏感,或者说敏锐。 在畅春园与兄弟们朝夕相处,现在又一起读书,胤褆和胤礽这两年关系的转变, 太子与先生们之间的疏远,无逸斋里勋贵子弟与太子之间的暗流, 他在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 虽然之前胤禛在胤祥面前没有过多表现出来,但实际上他心里很没有底。 现在还只是大哥和太子变了, 等其他人长大后……会不会也变了呢? 大哥年及弱冠, 却仍未分封旗份开府, 如今代皇父出征, 威风赫赫, 执掌兵权。 而太子,自从出阁一事作废后,太子日渐消沉落寞, 性子也不似年少时开阔了。 胤禛:“还有三哥……三哥如今也年纪渐长, 文武双全不下太子。” 论家世, 马佳氏并不比乌拉那拉氏差,依汗阿玛的想法, 之后必定也会重用三哥。 胤禛担心三哥将来也会像大哥一般,碍了太子的眼,兄弟不复从前。 最重要的是:“还有我和胤祥……” 若太子将来真的渐以兄弟为忌, 恐怕他们二人,才是太子的心腹大患。 胤禛面上忐忑不安, 心中对兄弟们未来的关系,他们的处境都很担忧。 胤禛平日再稳重,现在也不过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安安静静在宫里读了那么多年书,却突然发现身边风云将起,周遭环境越来越复杂。 一向崇敬的兄长之间起了龃龉不说,将来还有可能视他们为敌,这让胤禛十分无措。 胤祥听明白了,想起之前兄弟俩的讨论,面上不复轻松,也看向额娘。 他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沈菡看着面前的两个儿子——他们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少年,有了自己的圈子和心事。 尤其是胤禛,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让他开始向往更大的世界,心事也更为沉重。 沈菡思量片刻,最终决定不回避这个问题,把话说开。 有的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大势所趋,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只能选择面对。 至于到底该怎么面对…… 沈菡想了想,斟酌道:“你们都已进学多年,先生想必早就给你们讲过咱们大清入关时候的事儿吧?” 两人都点头,这是他们的第一课。 沈菡说起了三个现在极少被提起的人:“当年多尔衮摄政之时,他的兄长英亲王阿济格、弟弟豫亲王多铎堪称是他的左膀右臂……” 阿济格和多铎的军事素养极高,都是万里挑一的帅才,两人分别率兵消灭了李自成起义军和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清初的统yi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沈菡:“若无这两兄弟的鼎力辅佐和赫赫战功,多尔衮的摄政之位不会这样稳固。” 胤禛虽然不明白话题怎么转到了多尔衮身上,不过还是顺着额娘的思路道:“汗阿玛曾和我们说过,阿济格虽然头脑简单,为人暴虐狂妄,但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后来皇室很少提他,反而是多铎的后人,被重用的更多。 ——因为阿济格后来在多尔衮病重时,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 事情泄露后,阿济格被议政王会议幽禁,家人和手下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了一场大狱之灾。 阿济格最后也被先帝赐死了。 不过虽然阿济格至今没有被平反,但玄烨认为不应因其罪过抹杀他的功勋,所以在教导儿子时,从不避讳多尔衮兄弟三人为大清立下的功劳,宫里的史料也没有做任何修改。 而且阿济格和多铎的血脉并没有彻底断绝,到了玄烨这一代,也已经不那么为皇室所忌。 ——阿济格有个女儿,嫁给了纳兰明珠,生下的纳兰性德,极得玄烨赏识。而多铎的儿子董额当年被玄烨授予兵权,领兵平定王辅臣,可惜才干不足,最后还要靠图海救场。 沈菡倒不是想评价这兄弟三人,她提起此事,是希望儿子能对“皇父”心中的想法有所掌握:“你们阿玛是个对手足亲情看得极重的人,也是个对宗室素养要求极高的人。这次他放弃亲征,却择选裕亲王和恭亲王为主帅,其中就不乏有效法多尔衮,倚重手足之意。” 玄烨曾不止一次对沈菡感慨过:“当年太zu有数位子侄,皆乃人中龙凤,天授将才。手足合力,方立大清之基业。” 所以他也很重视培养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子弟,希望能再现当年宗室的辉煌。 可惜,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缺乏系统军事训练的皇室成员,注定不可能重现当年的景象。 而且,在有太子的情况下,全力培养庶皇子……育子如育狼。 可玄烨是每个孩子的父亲,望子成龙,人之常情。 沈菡是‘庶皇子’的母亲,更不可能想让自己的儿子变成废材。 而一旦幼狼长成,日后群狼环伺,有些事是注定会发生的。 但沈菡希望儿子能对此事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准备:“如今皇室宗亲,每年必有半载要行围塞外,几乎已成定制。大阿哥今日领兵上阵,便是要在朝廷首战失利的情况下,扬我宗室之威,稳定人心。你们一定要记着,对大局最有利的人选,永远是最好的人选。你们既是宗室,又是皇子,对皇父的种种深意,应当仔细思量,认真领会。” 胤禛和胤祥一直在认真思索额娘的话,听到此处,一齐起身行礼:“儿子谨遵额娘教诲。” 沈菡看着胤禛清澈的眼睛,想想他一直在为兄弟关系改变而苦恼,又添了一句:“胤禛,你一直在跟着顾先生受教。顾先生是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想必一定给你讲过,‘忠者中也,至公无私’的道理。” 胤禛一愣:“是……” 很快,胤禛的双眼渐渐明亮起来,他再次对沈菡拱手一礼,坚定道:“额娘,儿子明白了!” 秉公心而不移,方能问心无愧。 …… 孩子们得到宽解,舒心畅快地离开了。沈菡却捧着冰碗,在榻上兀自发呆。 其实有句话,她没有告诉孩子们。 狼群之所以能够称霸草原,战无不克,是因为团结。 可是团结的狼群内部也有着残酷的生存法则。 幼狼长大,优秀的个体会成为狼群内部各个小团体的头狼。但若是头狼容不下自己的兄弟姐妹,那这匹头狼,也将注定无法成为整个狼群的狼王。 而在人类的世界里,如果这些头狼没有办法和平地选出狼王,那么最终只有一个办法。 ——干掉其他的头狼。 * 大军走后,园中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不过北边的战报接连不断,军情多变,玄烨每日早出晚归,几乎没有任何空闲。 在这种情况下,沈菡的身体却突然有了意外的变化。 沈菡惊讶地看向太医:“你说什么?!” 来为沈菡请平安脉的是妇人科的李太医,跪下道:“回娘娘,虽迹象微弱,但臣断定无误。娘娘脉象所示,乃为喜脉,已有一月有余。” 屋里众人全都愣了一瞬,继而大喜! 这可真是太意外了。 所有人齐刷刷跪倒在地:“恭喜娘娘!” 玄烨收到消息赶回来的时候,沈菡仍坐在榻上消化喜讯,见他进来反应还慢半拍儿:“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玄烨满脸喜色地靠过来坐下,小心碰了碰她的肚子:“太医跟朕说了,现在什么感觉?难受吗?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沈菡回神:“哦,没什么感觉。” 玄烨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怎么呆呆的?热着了?还是哪儿不舒服?” 沈菡也说不上来,她轻轻摸了摸肚子:“没有,只是可能隔得时间太久了吧……” 她当然知道乌雅氏还生了个十四阿哥,但生完雅利奇后她一直没有再怀孕,宫里也没有十一十二十三阿哥,时间一长,她早把这事儿忘到脑后了。 突然得知又要生孩子了,感觉……挺复杂的。 玄烨一想也是,雅利奇都这么大了,以她现在的年纪,怀这个孩子肯定比之前还要辛苦。 想到这儿,又不免想起早年她怀胤禛时候的样子。 玄烨皱眉:“这个孩子一定要乖一点,你现在可受不了折腾。” 他吩咐旁边站着的紫裳:“让人赶紧把值房收拾出来,下午就让妈妈里和太医来上值。” 沈菡摸摸未见起伏的肚子,这次太医诊出来的早,还不到两个月,尚未出现早孕反应,谁也说不准这次孕程会怎样。 沈菡想起第一次怀孕几乎吐到生的惨烈经历,也忍不住一哆嗦。 虽说宝宝长大一点儿,会说会笑后,当娘的看着可爱的孩子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但吐到生那回对沈菡来说实在印象太深刻了,沈菡双手合十祈求宝宝乖乖的:“可千万别再给额娘来一回了!” 玄烨安慰道:“没事,有朕陪着你呢,一定能顺顺利利的。” 虽然孩子月份还小,但玄烨已经从各个方面开始安排,里里外外地吩咐开了。 第一件事就是让顾问行去宫里的南北果房:“去看看这个月的果子入库了吗?现在库里都有什么,每样都挑些新鲜的送过来先备着。” 他记得怀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爱吃饭,或长或短都得有这么一段儿,倒是水果,她一直没厌恶过。 沈菡:“这儿有的是果子呢,宫里每天都往园子里送好多。” 沈菡现在不是当年做小福晋那会儿了,吃个水果还得按份例,每月几个苹果几个梨,不在份例里的还吃不着。 现在她自己就管着园子,整日和内务府打交道,南北果房的账她还批过呢。 管事哪敢怠慢,前两天盛京的年中果贡刚到,立刻就送来了。 玄烨却道:“他们送来的都是些常用的果子,万一这次你不爱吃这些呢?让人去搜罗搜罗,边边角角能备下的都备下,防着你过两日突然想吃找不着,还得等着人去取。” 他一向这样周全,沈菡心里甜蜜,也不扫兴了:“那让他们去取些金丝枣吧。山东贡的金丝枣做成蜜枣香甜软糯,我想用来熬粥喝。” “好。” * 第二日,德贵妃时隔七年再次有孕的消息便传遍了前朝六宫。 明面上自然是一片恭贺之声,暗地里…… 皇城根下不远处,正黄旗的辖地里离着紫禁城最近、最宽阔的一条长街中,坐落着两座十分广阔的府邸。 每栋府邸都是左右三路,前后五进,一座是太子爷的母家一等承恩公府,一座是当朝领侍卫内大臣索相家的宅院。 府门高阔,院墙深深,府门前皆有数名护卫,跨刀守卫。 正院的书房内,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正与人说话。 格尔芬:“这位德贵妃也实在太受宠了些……” 第174章 心态 不但是赫舍里家, 朝中大臣也对此多有议论。 要说从这乌雅氏进宫,也好有十五六年了吧? 纵使皇上这几年没留下秀女,但园子里又不是没有年轻的宫女。听说宫里也空落着好些庶妃, 个个年轻貌美,怎么这六七年里竟只有这位德贵妃怀上了呢? 若不是国有太子,皇上又有十个站住的阿哥,比起恭亲王和裕亲王府几乎快要绝嗣的光景强了不知多少倍, 京里早有人出来说话了。 就是现在,说这德贵妃暗地里嫉妒恶毒, 不许其他人有孕的流言也不是没有。 格尔芬兄弟俩对面坐着两个人,一位是这次留京主持内阁事务的大学士伊桑阿, 娶了索额图的二女儿乌云珠。另一位则是娶了索额图的小女儿赫舍里·桓若为妻的刑部右侍郎李辉祖之子, 李锴。 索额图和常泰都随军出征了, 领导太子一党的重要任务自然落到了格尔芬的头上。 其实论起官职和做官的本事, 这人选该是伊桑阿才对, 但谁叫人家是索相的儿子呢? 李锴位卑,没有贸然说话。 伊桑阿喝了口茶,却是慢条斯理道:“不奇怪, 没有种子上哪结果子?这么多年只有德贵妃得着种子了, 自然只有她一人能结果子。” 这话说完, 屋里三人都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德贵妃竟还真如外界传言的那般椒房独宠? 这话以前京里不是没人传过, 可也就是传话本的百姓和那些感慨皇上‘情深义重’的女人会当真。 男人,尤其是各府里面的‘爷’们,就没一个真信这话的。 ——谁还没个真心喜欢的女人了?但这也不耽误他们偶尔睡睡旁的呀, 待真心喜欢的那个好就是了。 各位‘爷’的心里都有数着呢。 家里的福晋是娶来掌家理事,孝顺长辈, 外出交际应酬的。平常待
相关推荐: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大胆色小子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总统(H)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鉴昭行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蔡姬传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