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方家的餐桌上简直每天都是美食。因为舍得用食材,江妈和赵静又爱动脑子,那花样简直一个星期都不带重样的。 赵静家简直成了“香气发射站”。 炸肉丸子的香气、红烧肉的甜香、炸春卷的酥脆味儿,全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飘出窗户,飘过院子,勾得隔壁的吴梅家上上下下馋得直吞口水。 吴梅家几个孩子,端端白粥和咸菜,蹲在墙根处就着赵家飘来的香气吃饭:“娘,咱们家也吃红烧肉呗。” 几个孩子齐刷刷附和:“娘,买肉吧,买肉吧。” 孙政委也咳嗽一声道:“家里确实也该改善改善伙食了,娃们正长个儿呢。” 可吴梅对这话毫无反应,指了指隔壁道:“你们去大院里转一圈,有哪家像她这样糟蹋东西的?花钱如流水。我告诉你们,她早晚会后悔的。她这样叫不想以后。我这样才是正经过日子的。好儿,以后你嫁去婆家,可千万不要这样,不然婆家人可不喜欢你。” 孙好埋头扒着碗里的粥,听了这话也不做什么反应。 “听到了吗,好儿?” 孙好头也不抬的嗯了一声,心里却想着,以后她就要像赵校长那样,才不学她妈呢。 赵静会不会后悔,吴梅不知道。但整个大院里的人都看到方家三个孩子越长越好。 等到方素薇快要参加六年级期末考试,也就是高小升初中考试的时候,她站在其他同学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细瞧之下,素薇比同龄的女孩高出一头,皮肤白里透红,面色红润,眉眼间都透着一股精气神。 白桃更是别提了,小姑娘原本就是个机灵猴儿,这一年又吃得格外好,活脱脱像给她浇了长高水。现在的白桃,站在男孩子们中间,一点也不输,甚至隐隐比一些瘦小的男孩还高上一截。 而三岁半的五子棋更是虎头虎脑,圆滚滚的脸蛋,手腕上肉鼓鼓的,跑起来小腿生风,看起来倒像是个五岁娃娃。 期末考试前几天,大家又收到了通知,以后买粮买油也需要票了。 “哎哟,我滴个乖乖,早知道前些日子该多买点的啊。” 一时间,大人们是又急又悔,恨不能拎着麻袋就去供销社抢购一波,可惜消息一出,哪还来得及?粮油柜台早已被一抢而空,粮站门前更是排起长队,队尾都看不见头。就算排到,没票也是白搭。 这一年,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供销合作总社,所以去买东西的消费合作社此后也就被称为供销社了。 正当大家愁得直跺脚时,赵静却在学校公布了一条消息:“这次期末考试,奖学金不发钱了,发白面。” “啥?白面?” 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赵静站在讲台上,抬手压了压,“是的,白面。每个年级第一名发五斤,第二名发三斤,第三名发一斤。” 这下不用赵静多说,孩子们一个个又跟打了鸡血一样,早早起床,抓紧温书。晚上就着煤油灯还不睡,连调皮惯了的白桃,这两天都非常认真地写字做题。她说她要赢白面回来,做肉包子吃。 家长们也异常关心,毕竟这白面不仅仅是钱啊,还带着想谋都谋不到的粮票啊。 家属院里顿时形成一道奇观:往常晚上还能听见鸡飞狗跳孩子们追打的声音,现在只剩下沙沙的写字声和翻书声。 就这样,赵静再一次带动了全校的学习动力。 第274章 升学 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定在镇上的中学考。一大早,赵静就带着一队孩子们从学校出发了。 路上,赵静不时巡视孩子们的状态,看着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眼里不禁泛起笑意。等到了镇中学门口,已经有不少学生聚集在那里。基本都是来自周边村里的学生和老师。 和这些村里的孩子相比,部队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精神。男孩子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像小小军人;女孩子也梳着整齐的麻花辫,脸上带着自信又从容的笑容。 赵静带着学生们走进校园时,周围其他学校的孩子不由得投来羡慕的目光。她还能清晰地听到旁边一群穿着灰布衣的小孩小声议论。 “你看,他们是部队子弟小学的学生耶。” “就是那个考前三还有钱拿的学校,我听我舅说的,他们这次是奖白面呢。” “哇,白面。那不是要粮票才能买到的吗?他们竟然直接奖励这个。我也好想去他们学校读书啊。” “听老师说他们学校每次能考上镇中学的人都有好多呢。” 孩子们低声议论着,眼里满是羡慕和崇拜。 方素薇正巧走在队伍里,耳朵灵得很,把这些话听得一清二楚。她原本还有点紧张的小心脏,顿时“砰砰砰”跳得欢快起来。他们在说我们部队子弟小学呢,我娘就是校长呢,而且,这些奖学金,奖白面的主意,还是我娘想出来的呢! 她忍不住挺了挺胸,脸颊微微泛红,心里满是骄傲。 她悄悄地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赵静,阳光下,娘步履稳健,神情从容自若。方素薇心里忽然腾起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仿佛此时此刻,她和这整个队伍,都沐浴在母亲的光辉下。 小升初考试成绩出来的那天,学校办公室里有点沸腾。 这一次,十九个孩子参加考试,竟然全员通过,创造了建校以来最漂亮的一份答卷。 这么高的通过率,赵静当然欣慰,可她心里也清楚,尽管是全员通过,但真正能继续读初中的孩子,恐怕不会很多。 部队的孩子还好,家里多半支持继续读书。但村里的孩子,只怕有一半得收拾书包回家帮忙种地、放牛去了。 站在操场上,赵静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六年级村里的孩子。有些孩子脸上明显隐隐透着一点不安和迷茫。 于是,在颁年级奖项和奖励白面之前,赵静站在主席台前,语气温和又有力地开了口: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今天不仅是颁奖的日子,也算是我们六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今年,咱们小学的毕业班,十九个孩子,全员通过了小升初考试。这是你们的努力,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话音一落,底下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等掌声稍歇,赵静继续说: “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不是能继续读初中只怕还是一个问题。我知道,很多家长已经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认为孩子读完高小毕业已经可以了,没必要继续读初中,读了也没用,还不如早点回家帮忙。” 赵静说完这段话,家长们便面面相觑,怎么赵校长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啊? 赵静加重语气继续道:“但是我想和各位家长说,读书是有用的。而且读的书越多,找的工作越好。如果你们孩子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那是有很大机会进工厂,进供销社工作的,甚至是去县里政府单位工作。你们可以算一算,孩子在家里帮忙,最多一年能给家里挣多少?可孩子要是读了书,以后找到好工作,一个月又能赚多少?只怕拿工资的这一个月比在家种几个月的田还要强。而且,孩子们读的书越多,你们家的路子就越宽。” 这话说得实在。有些支队的乡亲们听了,忍不住点头。 赵静又笑道:“咱们部队子弟小学的学生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好成绩,是孩子们努力的结果,如果不继续读下去,实在是非常可惜。所以我才有今天这样一番话,这也是我的肺腑之言。另外,我也想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的家长让你继续读下去,希望你们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继续保持我们部队子弟小学的学习风貌,为自己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她一席话说完,底下的掌声便更加热烈,甚至有几个家长主动跑上前来和赵静说:“赵校长,你放心,我家娃儿要是敢说不读书,我第一个揍他屁股。” “咱家娃娃要读,我卖鸡卖蛋也供他读下去。” 因为赵静那番话,村里那些家长有一大半决定让自家娃继续上初中,除了一小部分,因为实在是家里日子太困难了。 不过这些孩子许是在部队子弟小学见了许多世面,几人一合计,竟然主动跟家里“谈判”,“爹娘,我自己上山摘知了猴,捡蝉蜕,去供销社卖钱,挣我的学费,放了学,我就帮家里干活,这样你们能不能让我读初中?” 家长一听,竟也答应了。他们村本来就学习风气旺盛,看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其实哪里不眼热呢。现在孩子自己这么争气,他们更不能拦着了。 就这样,暑假时,村里的山坡上、树林里,到处是孩子们忙碌的小身影,眼睛盯得溜圆,寻找着伏在树皮上的知了猴,或者树枝间的蝉蜕。 而方素薇,则每天都忙着学自行车。 赵静说了,以后就让方素薇骑自行车去镇上上学。 这种热闹哪里能少了白桃,她也要学。赵静自然没意见,反正白桃早晚也要去镇上上学的。 家属院的孩子见方素薇以后要骑自行车去镇上上学,也闹着家里要买自行车,以后骑自行车去镇上上学。 有禁不住孩子磨的家长只能买了。 于是家属院和家属院外面的道路上,每天都有几个学骑自行车的身影,自行车后还跟着一群追着跑的尾巴,热闹的不行。 第275章 意外来客 这一天,太阳快落山了,暑热慢慢褪去,方素薇一行人便在家属院通往镇上的那条大道上骑自行车。 夏天的风里带着稻香和泥土气息,蝉声仍然聒噪不休,白桃骑得飞快,后头还坐着方素薇。她站在自行车上一边踩着踏板,一边对着旁边的小伙伴喊着:“看我们谁先到前面那棵树下。” 话音刚落,忽然从旁边山坡“唰啦唰啦”地跑下几个人来,把前方的路拦住了。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白桃她们定睛一看,原来是秦家村的同学,个个头上顶着草帽,腰间还挂着个小篮子,里头装得满满的,有蝉蜕,也有知了猴,还有几种新鲜的草药。 “哈哈哈。”白桃第一个笑开了,“原来是你们啊,还学土匪拦路抢劫呢。” “说,今天收成怎么样?捡了多少知了猴?”家属院其他孩子也纷纷问
相关推荐:
将军男后(修改版)
可以钓我吗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蛇行天下(H)
邻家少妇
皇嫂
剑来
医武兵王混乡村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