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不仅是华星的歌手,更是小老板一枚,最近傲娇着呢。 这首歌曲交给她处理,也算她的新股东成绩吧。 至于说国语……没关系,八十年代初,香江乐坛,英文歌曲、粤语歌曲及国语歌曲比例差不多,远没有九十年代粤语歌曲独霸香江的程度。 崔建大师大名鼎鼎的《一无所有》就这样被卢灿无耻的剽窃……事实上,这首曲子最终创作出来,与崔版差异较大。崔大师在1988年还是根据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重新创作出《一无所有》,但他只能算是“改编”…… 卢灿也没想到,这首歌曲最终交给华星一哥罗闻来演绎,就是那个唱《狮子山下》的罗闻。彻底奠定他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香江歌坛一哥的霸主地位。(有人说许冠文很牛,其实当时东南亚,罗闻才是真牛。许冠文的歌神上位,要到八五年左右。) “有时候,真想敲开你的脑袋瓜看看,怎么装那么多的杂货?”对于卢灿时不时“创作”歌曲,田乐群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她算是亲历“神奇”。 “嘿嘿……”卢灿傻笑一声,很快岔开话题,指指公园人行道两侧的小摊位,“田姨,热吧?我去买两把折扇……” 晚上维多利亚公园人多,于是,各种小摊贩也随之而来。卢灿手指的方向,正有一家地摊,售卖各种团扇、折扇和芭蕉扇的,新旧货都有。 “别瞎叫!一起去,我自己挑。”听到卢灿在大庭广众之下叫自己田姨,田乐群白了他一眼,看看四周,幸好周围没什么人。 摊主是位四十来岁的妇女,见卢灿和田乐群夫妇穿着不错,顿时眉开眼笑,热情招呼,“啊哟,靓仔靓女好登对!真是羡煞人了。来来来,我这里的公主团扇、公子扇都有,两位要的话,我给您二位便宜……哎呀,有宝宝了?恭喜恭喜!早生贵子……” 她亲热的拉着田乐群的手,就田姨腹内的小宝宝,问东问西,各种奉承话脱口而出。 典型的香江大婶! 好吧,不买一把都不好意思!田乐群笑笑,卢灿耸耸肩,买吧。 摊位一分为三,团扇在最中间,左边是旧折扇,右边是新扇,有折扇和蒲扇。 “两位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我这里还真有宝贝。”见卢灿站在右边,挑选新团扇和折扇,这位大妈有些着急——新货没多少钱,这两人明显有来头,怎么也要让他们“放放血”,于是,主动从旧折扇的摊位上,拿出一把折扇,递给田乐群,低声神秘的说道。 “宝贝?”田乐群接过这把折扇,打开、收起,然后注意力落在扇缨上。 扇缨是旧时候的读书人,特意为折扇所做的璎珞,摇摆起来很有逼格,为了不让璎珞乱飞,往往使用珍珠或者玉石作为缨缀。 这把旧折扇的缨缀碧绿,很像玻璃制品,田乐群手掌心握了握,随即点点头说道,“宝贝?什么宝贝,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哎呀,您仔细瞧瞧……我家那位说,这可是什么陈继儒的扇面呢。听说这人的画,值钱的很呢。如果不是看两位顺眼,我可不拿出来……”这位大婶立即攀着田乐群的手掌,指指扇面上的山水和字迹,滔滔不绝的说道。 陈继儒的扇面?卢灿连忙探头望过去。 这个名字在卢灿购买蒋时英所制的天籁阁壶时提到过。 陈继儒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号眉公,隐居昆山之阳,后居东畲山,工诗善文,喜欢收藏,书法苏轼、米芾,华亭派书画家代表之一,善写水墨梅、竹,山水,气韵空远,名重一时,与董其昌齐名。 他的扇面? 此时,夜色将上,光线不太好,卢灿看看画面的布局及运笔,轻咦一声。 第763章 偶然发现 这是一幅墨梅扇面,几枝虬枝,七八朵墨梅,横亘在扇面上,构图自然随意,笔触意态萧疏,真的很有陈眉公风范。 卢灿一惊,伸手准备去接这把折扇,“我看看……” 倒不是说陈眉公画作有多值钱,他的画作,要比董其昌低两档,市价大约六千港元每平尺,不算贵,卢灿惊讶的是……逛个公园都能遇到真迹,这运气……。 田乐群递交的手势也有些奇怪,竖着折扇递过来,然后松开手掌,露出掌心的翠绿缨缀。卢灿一愣,还有这种事?这东西他不用上手都知道是啥! 折扇缨缀竟然是满绿玻璃种翡翠,通体满色,像极了老琉璃! 卢灿朝田乐群笑笑,耸耸肩,田姨这运气,真心很牛啊!这颗祖母绿玻璃种翡翠珠,市价不下于拾万港纸。 翡翠珠,绝对比陈继儒的扇面价值更高。 握住这颗缨缀,卢灿展开折扇。 扇骨为桃丝木,这是明末清初江南文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木材,取桃心所制。十三根小骨,两根大骨,都是采用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再加上多年来手捏汗揩,其表面产生一层浓郁光亮的包浆。 骨真! 扇面推开,这次,卢灿一览全貌。 三枝虬枝,五六朵梅苞,七八朵墨梅,笔墨湿润松秀,颇具情趣。旁边一共有四枚印押,分别是“麋公”、“印空”、“吟坛耆老”“雪薖(音颗)”。 纸质为宋、明非常盛行的冷金纸——发明于唐代的一种带白色泥金或洒金的高档用纸。 纸真!画真!印押也真! 麋公就是陈眉公,印空是陈眉公的禅林老友。这幅扇面,最初是陈眉公送给印空大师的作品。吟坛耆老是“处世三大奇书之一”《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的字号。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王朝。生平喜欢大声吟诵佳作,与高安周柳溪、彝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他自号“吟坛耆老”。 至于雪薖(音颗),是晚清学者,收藏家王柏心的号。 有作者钤印,有受赠者印押,还有收藏者的鉴赏章,这件折扇,传承有序! 卢灿翻过扇面,背面是陈眉公的七绝《山中》,“空山无伴木无枝,鸟雀啾啾虎豹饥。独荷长镵衣短后,五更风雪葬要离。” 行书,书风萧散秀雅,颇有出尘脱俗之意! 鉴定之后,卢灿变得小心很多,对大婶的丈夫不免吐槽两句——这算是一件传承有序的“小极品”,怎么能如此随意的安置? 这是可以上拍的物件! “多少钱?”卢灿合起折扇,捏着扇头,没打算再还给对方。 这位大婶伸出手掌晃晃,“这么多……我家那位说,这见折扇不能少于这个数!” “五百?”卢灿用折扇大骨,敲敲掌心,故意装作没看明白,反问道。 其实卢灿这话,也有试探成份——对方这种手势,如果你报伍仟,她很有可能说五万,这种事在香江古玩市场很常见。 “你还我!”这下,这位大婶不高兴了,伸手欲夺。 “阿婶,别着急,你到底要多少?我看这扇子,有点古意,像是真的。”田乐群假假的瞪了卢灿一眼,出言问道。 两人以前经常配合,很熟稔。 果然,这次大婶没在敢报虚价,“五……千港纸,一分不能少的!” 按照行情,陈眉公的画,一尺大约在六千港纸,这幅扇面不足一平尺,而且画面构图简意,加上背面的字,差不多也就伍仟港纸上下。 不用说,对方走眼了,那粒祖母绿玻璃种翡翠珠,他们一定当成老琉璃了! 这枚祖母绿玻璃种翡翠珠,极有可能是王永彬或者王柏心后来装上的——清代中后期,翡翠的市场接受程度已经很高,而那时,玻璃种祖母绿翡翠,还真不是什么稀罕货色,所以才被拿来做扇坠缨饰。而恰在此时,彩色琉璃也已经很普遍,经常被用于装饰上,故此,这位大婶的老公自动忽略了。 卢灿对田乐群摊摊手,示意她拿主意。 如果按照以前田乐群的性格,一定要再还价的,可今天这位大婶,说了太多的奉承话,尤其是对腹中胎儿的无限赞美,她犹豫片刻,“谢谢大婶,这把折扇我们要了。” “哦哟,天后娘娘一定会保佑您的!” 伍仟港纸,对方竟然一点价格没还,那位大婶顿时双手合什,赞美之词再度喷涌。数完钱数后,还热情的附赠卢灿一把新折扇! 富家少奶奶在摊位上花伍仟港纸购买一把旧折扇,后果来了,周边几家摊主,顿时围拢过来,争相卖好,阿臾连篇。阿忠和阿全两人连忙将人群分开,护着卢灿与田乐群离开。 带保镖出门?这下真正坐实卢灿两人的身份,身后议论声一片。 这一带是没法呆了——过不久就会有狗仔露头。 两人顺着石径,穿过公园,没再停歇,一直上波斯富街才缓口气。田乐群叉着腰咯咯笑个不停——有些日子没这么爽快了,再说,今天出门的彩头真好! 波斯富街上东瀛餐厅众多,面前就是一家东瀛茶馆,招牌上名称叫做“昌里茶道”。 东瀛茶道馆最大的特色就是静,凉气也给的足。两人进去时,榻榻间已经全部安排出去,田乐群也不挑剔,拉着卢灿在前厅找了个座位,要了两杯奶珍,又帮阿忠和阿全两个要了两杯冰果昔。 前厅还有一桌,被虚屏风隔开,三男一女低声说话,察觉隔壁有人后他们的声音更低。 卢灿原本没在意他们,与田乐群轻声聊着白天源森居赌木的事情,可是对方话语中蹦出的一个人名,让他不自觉顿了顿话语,凝神倾听隔壁的对话。 “老池现在胆子忒小了……押了这么多货,怎么处理?”其中一位男子,似乎在抱怨一个朋友,声音不自觉有所提高。 “二哥也有难处,现在管的很严……”那女子出言为“老池”辩解道。 “嘘!”另一名男子连忙制止他们继续往下说,还回头往卢灿这边看看。 卢灿低头,呷了一口奶珍,脸上带着笑容,附和着田乐群的话语点点头。 老池?卢灿心中咯噔一下。 池姓在香江很少见,很巧合,虎园博物馆采购部有位经理就池,今年四十来岁,鉴定眼力很不错,为人也很亲和,员工都叫他“老池”。 池贵生是福伯招聘进来的,在虎博两年了,现在是虎博的一筛(第一轮筛选)经理。 他们口中的老池,会是虎博的池贵生吗? 如果是,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押了这么多货,又是什么意思? 三男一女此后再也没有谈论相关内容,不过,卢灿仍然听出点线索,这四人中,至少有一男一女是台岛人,他们的粤语虽然熟练,可还是夹杂有一丝台腔。 卢灿还是觉得,有必要摸摸这四人的底细。 “我们回去吧。”等田姨喝完奶珍,卢灿对她眨眨眼,说道。 借助掺扶田乐群起身的机会,卢灿的目光从屏风的间隙中扫过。这三男一女,年纪最大的约有五十,年龄最小是那位女子,大约二十七八,几人身上都有一股江湖味。 如果池贵生有问题,倒腾一些赝品进入博物馆……这危害大发了。 一出门,卢灿就对阿忠努努嘴,示意他去查查这四人的来历。 抵达家中时,阿木已经站在门口,帮卢灿拉开车门,顺带着在他耳边嘀咕几句——他已经查到谁在背后支持并怂恿那帮印尼木材商。 呵呵,有意思,卢灿撇嘴一笑。这背后的人家,竟然和卢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家的产业,虽然大多数都在印尼,可在香江,最大的甘蔗糖贸易公司黄记红糖,就有黄家股权,属于黄渭源这一房;新加坡那边则是金广纸业公司,同样也是黄记产业,属于黄一聪一脉。 说起来黄家的黄栌,还是蓝湾俱乐部成员,与自己关系还不错呢。 黄家两房,势力不小,卢家不惧他们,只不过暗箭难防,稍后把这情况和郑叔说说,让他注意着点。 黄家为何要怂恿印尼木材商? 不难猜,无论黄家的造船业还是造纸业,都与木材有直接关系。 源森居进军印尼,抢的不仅仅是木材商的市场,同样也有可能会让印尼木材的平均价位上涨,有损于黄家利益,更何况,黄家原本就与自家有隙。 当年,因为自己插手施家造纸集团的事情,无意中破了黄一聪兼并施家造纸公司的阴谋。没想到,黄家如今还耿耿如怀! 因为隔行,一时间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卢灿摸摸嘴角,且等着! 卢灿又和阿木低声嘱咐几句,让他去接替阿忠,相较阿忠,他更适合做这类工作。 至于那位池贵生经理的过往,同样交由他去查办。 卢灿隐隐有种感觉,虎博不仅被欧美、内陆相关部门盯上,只怕还被那些作伪团伙盯住了。 第764章 掌控 卢灿撂下电话,刚才与福伯就虎博收购渠道以及藏品遴选流程,再度深聊一番。 最近一段时间,赝品闯关的事件,频频发生,今年上半年,就发生近百起赝品闯关事件,好在虎博鉴定师目光还不错,但这种现象,也已经引起福伯的重视。 这件事说起来与卢灿的关系很大,正是因为他的充沛资金导入,才使得虎博的发展变得异常骇人! 发展过快,势必会招人猜忌,更何况虎博藏品来源,本来就不甚干净;资金流旺盛,也会招来不法分子的觊觎。 可是真要让他埋头默默去发展虎博,卢灿绝对不会同意——八十年代,无疑是博物馆做大做强最好的十年。如果真的等到九十年代再发力,那这家博物馆在内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加难以消除。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二三十年后内陆收藏界对境外收藏中华文物的“非议”——这种非议,大有“境外博物馆收藏文物,一定来源不正”的趋势,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博物馆藏品收购范畴。 这是不正确的! 确实,国外博物馆中有许多,都存在大量不合法的收取方式,导致国内古董文物流失,但不可否认,有很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它的来源与途径是正规合理的。 正如我们现在看待东瀛收藏的藏品,它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汉唐宋时代就已经流传过来的,难道说这些中华藏品,东瀛也没有资格展藏? 卢灿想要壮大虎博,现在有着最好时机——内陆的“艺术品创汇”风潮。此时从内陆收购大量“精品藏品”,合理合法! 内陆艺术品创汇最后的落幕在1995年,那时,相关部门终于清晰的意识到,这些摆在柜台上展卖的东西,可不仅仅是艺术品那么简单! 每年从内陆各大友谊商店体系收购到的,以及灰色渠道入库的藏品,是虎博快速扩张的最佳途径,卢灿能放弃? 巨额资金的流入,导致虎博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一切它自认为有价值的古董文物…… 作伪团伙,不盯上才怪! 至于池贵生,福伯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常现象。 这就有些奇怪?难道“老池”不是虎博的池贵生? 不管是不是,加强藏品甄选的把关,总没有错。 就在刚才的电话中,卢灿出了个狠招——建议福伯引入香江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驻场办公——一旦发现有赝品闯关,将直接交付商业罪案调查科,没收赝品并介入调查。 福伯有点犹豫,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古董行交易的惯例。可卢灿现在想要给那些赝品制造团伙一点颜色看看!香江没有文物保护部门,最靠近的就是商业罪案调查科。 福伯答应最近两天,问询法务部的意见后,再向警务处递交申请。 卢灿在书房独坐片刻,想了想,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阿忠,阿木回来了没有?”电话的对象是阿忠。 “没有,不过有消息传回来,他说对方的据点在大屿山。” 大屿山?这是香江最大外岛,其面积要比港岛大一倍,人口却只有港岛的十分之一,濒临珠江口,在香江新机场未曾开建时,这里可以说是香江的偷渡天堂。 “你和阿木说一声,他可以调用数字K杀堂坐馆大澳的人马,明天打草惊蛇,看看对方有什么动向?”卢灿还是觉得有必要探探对方的底细——那四人给他的感觉非同一般。 具体什么感觉? 卢灿本人也算得上是江湖人士,对方身上的那种下九流门派味,他还是很熟悉的。 一大早,卢灿准备前往虎博,结果被阿忠引进来的人堵回书房。 见到来人,卢灿大喜,拍着对方的肩膀,将他推进房间,“潘哥刚回?” 站在他面前的潘云耕,皮肤黝黑锃亮,眼角中带着浓浓笑意,“刚下飞机。” 与潘云耕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他甚至连卢灿结婚都没有参与,只为了稳住卢家在缅北的产业。 上半年因为缅北护矿队与缅军的对峙,他不能离开。双方和谈后,他又忙于重新整顿护矿队而走不开。 “缅北……”卢灿比划个手势,目光询问。 潘云耕点点头,同样比划了个ok的手势,“基本搞定。” 缅北组织的八二攻势,最终虎头蛇尾,三路大军,除了东北路与缅共东北区、八一五区打得很热闹外,其他两路更像旅游。 当然,发生在缅军北方战区边防警察指挥中心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一定是这场武装“旅游”中最让对方不愿回忆的痛点。这场战斗,也使得缅北氏族势力与缅政府之间,深深的埋下一根刺。 缅北护矿队,也在对抗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的实力,只能壮大。最近一段时间,从滇缅边境运送过来的武器,越来越多,跨境的退役军人,也越来越多…… “卢少,我想……拿下果敢!” 卢灿支着手臂,听完潘云耕的介绍,结果被他最后一句话惊得手肘一滑。 割据?卢灿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从商人的角度,他并不希望这种情形出现——一旦有事实上的割据,意味着彼此的纠纷将绵延不绝。 如果放在去年,卢灿打心底不愿意被这种事情纠缠过甚,可现在…… 经历今年上半年缅政府的出尔反尔事件之后,他又感觉,这么做,似乎更能保障卢家以及盟友在缅北的利益。 揉了揉眉心后,卢灿盯着潘云耕,“说说理由。” 潘云耕搓搓手,“您知道,罗家已经从那里撤走……杨家想要接手,必须得到我们的支持。还有,缅共那边……也希望有个缓冲区。” 他的三句话,貌似很凌乱,卢灿却听懂了。 杨家一直是该地区的坐山虎,可随着最近十年的战乱消耗,他们已经名不副实,想要拿到那片地的管辖权,必须由缅北氏族的共同支持,尤其是缅北护矿队的支持。 至于罗家……之前果敢一直是罗家控制,可惜上次缅政府军南路军抵临时,罗家为保存实力,主动撤走,加入缅共,现在被划归为八一二区,驻地在腊戌。 缅共现在对果敢地区,也不愿投入兵力——这一地带氏族势力强大,不可控,且容易腹背受敌。 缅政府军更不敢孤军深入占据这片地盘。 于是……果敢变成“三不管地带”。 如果从时机上来说,这绝对是进入彻底掌控缅北的好时机! “你容我想想……” 卢灿摸摸眉梢,护矿队进军占据?看似可行,但这绝对不是好主意!看似一时痛快,可绝对会成为缅政府的心头恨! 支持杨家? 杨家与卢家关系确实很好,可是……卢家现在在缅北的盟友已经不仅仅是杨家一家,可以偏向杨家,但缅北十三家氏族势力,需要均衡,这就是商业! 支持其他家族? 在缅北,即便是桑德拉家族,也还没有达到杨家这样的紧密战略同盟关系。 这绝对是自己掌控缅北的绝佳机会!没有之一!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用自己操刀上阵,同时还不让缅政府面子上太难看,但又能实际掌控缅北地区? 卢灿搓着手指。 想了足足十分钟,他有了主意,算不上多好,但目前是最合适的! 抬头看看潘云耕,“潘哥,护矿队可以派驻一支队伍进驻……” 潘云耕大喜,可惜卢灿接下来的一盆凉水,让他又有些失望,“但不是我们占据。” “为什么?” “那地方势力太复杂!” 卢灿摇摇头,笑着说道,“割据,意味着我们彻底和缅政府对立,成为新的火力吸引点,这完全没必要;另外,缅共那边只怕也会担心我们坐大,给我们的压力也不会小;再说,当地像杨家、罗家这样的大家族,只怕也不愿意看见我们一帮外乡人坐大……” 潘云耕挠挠头,想要开口反驳,可卢灿所分析的这些,都是实情。 卢灿没等他开口,继续说道,“你派队伍进驻,其实就已经掌控,真要我们管理,麻烦事多着呢。” “我的建议是……成立果敢地区共管会!” “共管会?”潘云耕迟疑的问道,“十三家共管?” 卢灿摇摇头头,“不,十四家共管,名义上承认尊缅政府,实际管控权都在共管会。” “设立十五位共管会成员,每位家族可以出一名代表,一共十三名,他们可以参与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选举;另外两名我们派驻,不参与评选,但可以保障当地治安。” “哦……我明白了!”潘云耕轻拍额头后,对卢灿竖起大拇指。 卢灿的共管会策略,看似公平,其实从代表数目上,就可以看出,卢家拿到很大控制权——无论哪一家上台,都需要卢家帮衬。 而且,这种方式,并不会给缅共或者缅政府带来太大压力。 “那……杨家?”潘云耕又问道。 卢灿笑着摆摆手,“我会给天和叔电话,我们继续支持杨家……这共管会并不排斥连续选举!” 他的这种安排,就有些意思了——杨家如果有实力连续赢得共管会内部评选,原则上可以一直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坐下去,可真实情况会这样吗? 第765章 杨家之争 想成立共管会,第一个要说服的,就是杨天和,乃至杨家。 对自己的决定,杨家肯定会有疙瘩的,毕竟,卢家在缅北能够站住脚,最初全靠杨家帮衬,现在,杨家有机会重新拿到祖地的管辖权,偏偏自己弄出个共管会,杨家要是没有疙瘩才奇怪。 别看卢灿在潘云耕面前说的头头是道,可真当拿起电话打给杨天和时,他迟疑了半晌,这话该怎么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卢家在缅北的产业,都需要杨家继续鼎力支持! 电话终究还是拨通,另一头响起杨天和爽朗的声音,“哪位?” “杨叔,我……阿灿。”卢灿定了定神,笑着问候。 “啊,阿灿呐,我还琢磨着明天给你打电话呢,刚巧你来电话。”杨天和的笑容很真诚,让卢灿咧咧嘴,陪着呵呵笑了两声。 “阿灿,有事?” 这五年和杨家的相处一直很愉快,杨天和的为人很四海,对卢家生意照顾颇多,尤其是最初的两年,可以说纳徳轩珠宝能成长起来,与杨家有直接关系。当然,卢灿对杨家的提携也不少,譬如正在筹备阶段的Cooperation Mineral Products(合作矿产资源)公司,就有杨家一份。 “嗯,合作矿产资源公司,已经在大开曼完成注册,我们几个股东,是不是也要找时间聚聚?你们也认识认识阿瓦希。”卢灿找了一个相对愉悦的话题开场。 说起来,这也是正事。 阿瓦希虽然并不清楚卢灿的目的,但是有机会介入到一家投资三千万英镑的矿业公司运营中去,他还是非常乐意的。在德银投资财务人员的配合下,从七月份,就奔赴开曼群岛,运作注册这家矿业公司的事情。 昨天,终于有好消息传到香江——合作矿业的前期注册已经完成,他本人将尽快赶到香江,找卢灿磋商下一步计划。 “啊哈,那是好事啊,我今天将事情安排一下,争取明后天去香江。” 新的矿业公司究竟要干啥?杨天和并不知道,卢灿也没有对他细聊,所以,新成立的矿业公司,他也是抱着“掺合”的心态投资的,究其原因还是信任卢灿。 现在卢灿要揭盅,他很有兴致,立即答应下来。 电话中,卢灿倒是随意的提了两句,当杨天和听到阿尔达汗已经抵达印尼,并开始着手圈地,准备勘探巴布亚省米米卡县的金铜矿时,有些傻眼,脱口而出,“投资股份少了!阿灿,你怎么不早说?” “杨叔,不少了。”卢灿被他说乐了,这是典型的占便宜没够啊。杨家的娃达公司,在新的合作矿产公司中,占据10%的股权,在缅北十三大家族中,独一份。 合作矿产公司的股权分配中,德银投资占据百分之五十,卢氏矿业百分之十,阿瓦希所在的海尼西金属冶炼公司,占据百分之十,阿尔达汗及家族投资百分之十,他所联络的穆斯林联盟,占据剩余的百分之十。 听卢灿这么一分析,杨天和在电话另一侧嘿嘿笑了两声,“行,听你的!” 潘云耕一直在旁听,这件事情他也知道一点,但同样不清楚卢灿的整体布局。这会,他算是明白怎么回事——近期他麾下的人马,被卢灿分派走两百多人前往印尼,由陈晓带队,原来准备在巴布亚地区发力呢。 气氛很融洽,卢灿开始切入正题,笑着问道,“杨叔,潘哥刚从缅北回来,在我这,他刚提到果敢……你们杨家对果敢,什么想法?” 电话中,杨天和的声音一窒,继而哈哈大笑,“果敢?我杨家确实有些人想要重回那里,不过……我不太赞同!” 缅北杨家,现在的当家人依旧是杨金秀,但秀姑身体不太好,在仰光修养,基本不怎么问事,再下来就是杨天和与杨启志,杨天和主商,杨启志主政,共同把持杨家大权。 重回果敢的想法,一定出自杨启志一派。 杨天和的反应基本在卢灿预料中,他笑着反问道,“杨叔这又是为什么?” “那就是四战之地,无论是谁占据,都难受!别说你小子看不出来?” 卢灿暗自点头,杨天和头脑很清楚。 他应该猜到自己电话的真正目的,所说的同样是实话——杨家重新占据果敢,就真的能立足吗?只怕比罗家或者缅共占据更难受! 且不说会成为缅政府的眼中钉,也不说其他十二家势力的不服,单是罗、彭两人的队伍,就足以让杨家难以立足——如果没有卢家掌控的缅北护矿队全力支持的话。 缅北护矿队可不是杨家私产,卢家才是这支队伍背后的真正掌控者,这点缅北十三家都很清楚,杨天和更清楚。故此,他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家族会议的提议。 杨天和的话,让卢灿松了口气,他呵呵笑道,“杨叔,你这就过了。” 杨天和一愣,“怎么?你赞成杨家重回果敢?” “那就看怎么回了……”卢灿将自己的计划,对他和盘托出。 末了,卢灿特别强调道,“杨叔,您和六老爷子(杨启志)说一声,他重新掌政没问题,但共管会是利益共同体,需要保障大家的利益,如果还能就当地的民生做出一些成绩,杨家执政才能长久。” 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可以看作卢灿的警示——杨启志曾担任过果敢地区前任主席,之所以杨家被拱下来,实在是……此老过于看重杨家利益。 “你看我二哥杨茂……怎么样?”杨天和忽然提出一个新人选。 杨茂?卢灿眼前闪过一位黑瘦汉子,杨启志的长子,一直担任老街市管委会主任,也是自己好友杨坤的父亲。 此人一直很低调,但风评还不错,至于能力……不知道,这很重要吗? “唔……我看行!”卢灿认同杨天和的选择。 卢灿在电话这边,能清晰的听到杨天和吁了口气。为什么他宁愿选择杨茂而不希望杨启志再度上台?原因卢灿能猜度一些,这涉及到杨家的权力争夺。 杨金秀身体有恙,寿数不多,杨天和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掌家人选,准备未来接班的,可事情并不那么顺畅。 杨天和准备将杨家彻底变成一个商业家族,可这一计划在杨家族老会中,遭到杨启志为代表的一拨人强烈反对,这些人更希望再现杨家辉煌——成为果敢地区的土霸王。 这种反对,随着杨金秀的病重,逐渐变成对杨天和接班资格的否定。 按照卢灿所说的计划,精于政务的杨启志无疑是新一任果敢共管会领导的最佳人选,杨天和担心他重新上位后,真的会对自己接掌杨家产生影响。 故此,他一听卢灿话语中的警示后,立即建议调整人选——别看杨茂是杨启志的儿子,可杨茂与杨天和的关系一直不错。 老街这些年有所发展,都得益于杨天和的支持,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杨天和与滇省合作加深,老街(地处中缅边境)的发展受益不浅。现如今,老街最大的资本企业,就是杨家投资的玉器制作厂,其成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滇省玉雕学校。 所以,杨天和认为,杨茂上位,要比六叔杨启志上位,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卢灿和杨天和在电话中就共管会的架构,做了一番探讨,譬如四年一选,缅政府报备,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加速与滇省合作,缅北玉石交易会是否可以落在果敢等等。 之所以讨论这么多,杨天和需要用这些,去找杨茂谈判……卢灿也愿意多说点,不仅仅希望杨天和能在杨家继续占据主动,还有,他对果敢这片多灾多难的地区,充满同情。 一通电话,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成立共管会,杨家这道坎应该没什么问题,接下来就是罗家。罗家虽然对外宣称与罗星汗一刀两断,可事实究竟如何,大家都明白,幌子而已。 对待合作伙伴,有时需要怀之以柔,有时还需要凌之以威。罗家是典型的利益合作商,卢灿不准备这么客气,这个电话,不着急! 潘云耕功高劳苦,卢灿拉着他,两人聊了一上午。不仅聊到印尼的事,未来对澳洲、加拿大以及非洲的资源投资想法,都对他有所透露,这一切,都需要潘云根及早准备。 潘云耕的手掌不停的松开,握紧,再松开,这还是他第一次全面的听到卢灿的规划。啧啧,原来这位平时话不多的少爷,心中竟然有着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 交流是双向的,潘云耕也细聊一遍他对于缅北据点、菲律宾据点以及正在建设的巴布亚据点,还有即将推进的非洲据点的建设及安排。 他认为,卢家卫队现在又到分拆时候,需要组建一直最核心的队伍,人数不需要多,但一定是最可靠的,来操持卢灿最秘密的一些事务。 这支队伍,可以以菲律宾为据点。 真是个不错的建议!卢灿立即同意他的计划。 与两年多前潘云耕组建卢家卫队时的拘谨不同,现在的他,有着独当一面的统帅风范。 午餐安排在东半山别墅,卢灿和田乐群正式宴请。 现在的潘云耕,对卢家而言,当得起。 第766章 老辈趣事 张老爷子一只手推推老花镜,另一只手在三河香筒上轻抚,雕刻的牌匾上,墨林堂三字,清晰可见,字体为秦隶,也就是古隶。 办公桌上,还零散的摆放着几张打印纸、照片,全都是项元汴先生常用的印签押记,像“墨林山人”“墨林居士”之类,这是老先生准备用来对比的。 在办公桌的另
相关推荐:
祸国妖姬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修仙有劫
小怂包重生记(1v2)
阴影帝国
心情小雨(1v1强制)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赘婿
将军宠夫
生存文男配[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