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越之肉香满满+穿越之快进入纯肉(H) > 第375章

第375章

失望吗?自然是有的,不过不至于绝望。 有机会的,是自己心急了。过上一年半载,香江金融危机爆发,邱家自顾不暇,还有机会大华银行的事情? 多米尼加事件爆发后,葛佳存暧昧客户的新闻很自然的就消失得无隐无踪。无论是不是郭家所为,已经不重要,卢家的反击姿态非常明确且强硬,这让卢家在大华银行董事会中说话分量越来越足。 势头正旺,金融圈很多人都在看大华银行的热闹——郭家和卢家,究竟要斗到什么程度?卢家却突然偃旗息鼓,卢家那小子每天安安静静的上班、上夜校,或者带着一位美女去逛古董街,又或者回香江居住一段时间,似乎前一段时间的纠葛完全没发生。 卢家退缩了?真正让吃瓜众跌落一地眼球。 …… “阿灿,明天能回来一趟吗?”电话那边的许佳闻声音很大,卢灿连忙将听筒挪远些。 “有事吗?” “八月十八,维德拍卖周年大拍,你不准备参加?”许胖子气得差点摔了话筒,有这样的大股东吗? 卢灿摸摸嘴角,灿然的笑了两声,自己还真的忘了。 维德拍卖现在体系成熟,又有李林灿老爷子最后把关,卢灿关注的很少。上次菲律宾之行,将物品交给许家耀之后,卢灿还真的没关心过后续的事情。 “行!我一定到!”卢灿心底有些愧疚,没等对方说出更难听的,连忙答应下来。 “不过,这次不会再有人恶意称量了吧?”卢灿放下电话之前,笑着问道。 “谁敢?!”许佳闻的回复很霸气啊! 也是,自从李林灿坐镇维德拍卖之后,其后的几次大拍和小专场,进行的很平和,大家还是很给李老爷子的面子。 紧接着,他又来一通自吹自擂,如果只听他描述,维德拍卖妥妥的香江拍卖行前三。 事实呢?过去的一年,维德拍卖只举行了三场大拍,还有七场小专场,在香江拍卖行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气,前十都算不上! 不过,他也确实值得骄傲——一年前无论是媒体舆论,还是行业人士,对四个豪门纨绔子弟开设的拍卖公司,可是嘲笑声一片,普遍看衰。 能将拍卖公司经营的不错,也确实够他得瑟的。 “没事了吧?”卢灿不想再听他唠叨准备挂电话。 “别介……”许佳闻连忙中断自吹自擂,“还真有事!” “赶紧的,有事说事!” “香江赵太来你认识吗?内陆的,刚来香江,继承刘永慧女士家产的那位。” 嗯?这名字非常熟!他已经来香江了? 在卢灿记忆中,这是一位极富争议的文物捐献者、收藏家,据报道,他一辈子捐献了六万多件藏品给各大博物馆。 六万多件,这什么概念?虎园博物馆现如今的藏品,也只在这个数目。 不过这位赵先生所捐献的藏品,在业界一直争议纷纭,经常被人列为“国宝帮”大亨之一。 “怎么了?” “最近我接到线索,这位陆客继承了刘女士的遗产,据说有不少文物藏品。维德拍卖和虎园联手,上门包圆了怎么样?”许佳闻一副瞧我多为你考虑的口气,洋洋自得。 “别轻举妄动!这件事等我回去,带着李老或者张博驹老爷子上门看过之后,再决定!”上辈子的传闻,不管真假,卢灿都有心结,听说是赵太来的藏品,他连忙打断许胖子的话。 国宝帮?现在就有踪迹了? 第428章 赵家太来 何谓“国宝帮”? 是民藏的典型代表,收藏理念执著并且对自己的藏品非常自信,认为其中有诸多珍贵文物的民间收藏者。国宝帮在对待藏品的认知上,有两个观点很鲜明:专家没见过的未必就不存在;宝在民间,珍品在民间。 这些都没错,错在二十一世纪后,大量作伪高手利用“民藏”的这两大观点,制假贩假,使得大量赝品充斥市场,败坏了民藏的声誉。 因此,才有略带贬义的“国宝帮”这一称谓的出现——一些媒体及收藏家,讥讽那些自以为收藏的都是国宝的贬义称呼。 其实类似于这种相互看不上眼的贬义词的有很多,譬如“片片帮”“舒服比帮”“精品帮”“垃圾帮”“打假帮”等等。 卢灿对国宝帮并无歧视,如果按照后世评判标准,他自己本身就是典型的“国宝帮”成员。又譬如张博驹老爷子、王世祥老先生、观复的马伟都等等,也是“国宝帮。” 他不喜欢的是那些无节操无下限的人,正是这些人助推赝品横行。 你听说过“帝尧的玄圭”吗?没听过?没关系,有实物! 你听过“商王武丁的十枚骨制令玺”?没见过?没关系,有实物! 你见过完整版的“大禾人面方鼎”吗?没见过?没关系,有实物! …… 前两个就不用说了,传说中的人物,具体存不存在都还是争议中的问题,你就敢鉴定? 你拿什么鉴定?这是公然藐视鉴定的科学性! 至于第三个……呵呵,殊不知大禾人面方鼎早在五九年出土的时候,就被当地农民砸成碎片,又经湘南博物馆的专家苦苦追索,才从毛家桥废铜收购中心的仓库里找到,然后拼接起来馆藏。 商周铸鼎,一鼎一范,重鼎从无重复,哪儿来的第二尊“大禾人面方鼎”? 上辈子古伯提到这些人时,总是哈哈大笑,不知何故。现在想来,卢灿有些明悟——这些藏品中,估摸着有不少出自古伯之手,贩卖到境外…… 卢灿的记忆中,这位赵太来也极具争议性,究其原因是他的藏品数目之多,难以想象。而他给出的解释是曾外祖父伍廷芳遗留下来的藏品,一共十多万件,藏在英国郊区的一家豪宅的地下室。 对这位,卢灿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他的捐献是真诚的——他一共捐献了六万多件藏品给各大博物馆。至于藏品真假,那又是另一回事…… 见到赵太来和他的家人,已经是第二天的午后。 在许胖子与赵太来交谈时,卢灿仔细观察这位后世“全球十大杰出华人奖”获得者。 今年二十六岁的赵太来,清瘦的厉害,眉角很高,长脸,穿着大格子短袖T恤,有点文艺范。见到虎园博物馆和维德拍卖的联合鉴定组,有些局促,不停的搓着手掌。 听他自叙,此时正跟着知名画家赵少昂学绘画。 已经去世的刘月娥,是他的大姨妈,而他的外祖父,则是伪满洲奉天市长刘禹。 “失敬失敬,原来是名门之后!刘老的海藏楼,可谓名满天下!”卢灿对他拱拱手,笑着接过对方的话语。 郑胖子不知道刘禹是何方神圣,卢灿很清楚。刘禹是清末及伪满洲遗老刘(郑)孝胥的第二子。 刘孝胥曾担任伪满洲国总理一职,大大的汉奸,但此人在书法、藏书方面颇有成就。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伪满洲国三大家之一。另外,他们家据说有藏书五万卷,极其丰厚,取名“海藏楼”,只不过最后大多数都流落到东瀛。 这位刘禹本人也非常有才干,清末民国外交干臣伍廷芳的小女婿,曾任伪满洲国奉天市长,驻泰国公使,曾荣获伪满洲国颁发的三级景云勋章,东瀛颁发的四级瑞宝勋章,也算是一位干才,可惜,用错了地方。 另外,这一位的死因也挺有意思的——他隐姓埋名在京城第六建筑公司任会计,一直干了七年,在五四年才被人检举揭发,后遭枪毙。 “惭愧惭愧!”听到卢灿提到海藏楼,知道对方真的知晓自家经历,他苦笑着摇摇头,对卢灿拱手还礼,“家门惨败,余幸之人,哪里当得起名门之后?” 呃?还真是,这位确实够惨的!“左风”四起时,一家八口,只有他一人生还,十五岁就游水来到香江投靠大姨妈,经历够悲催的。 “行了,别念叨了,我们来看东西的,东西在哪儿?”李林灿老爷子也知道刘孝胥是什么人,他对清末的那些孝子贤孙没什么好感,语气可没卢灿这么客气。再加上他并不相信,怎么突然就冒出个藏家,家中竟然有数千件藏品要出手? 见赵太来有些尴尬,卢灿主动拍拍他的手臂,“这是虎园博物馆首席鉴定师,原台北故宫书画组的鉴定大家李林灿老爷子,他就这脾气,骂我跟骂孙子一样,你别见怪!” 此时,卢灿有些相信他家的藏品是真的——赵太来太年轻,还不足以筹集数量如此众多的赝品,要知道,他刚才可是提到,家中藏品四千多件。 至于他为什么要出手这些藏品?卢灿没过问,稍后见到东西后再问也不迟。 赵太来所住的房子,是刘月娥留下来的遗产,位于西半山名苑别墅区,也是高端社区,里面全是独门独院的别墅,他家的房子是一栋三层楼的平顶别墅。 “你……大姨妈怎么一人留在香江?”推开别墅门,郑胖子问道。 “当年我外公去泰国任公使时,曾经将我外婆还有我姨妈带到香江居住。我大姨妈就在这边上学,所以就落地生根了……” 这一说法成立,卢灿点点头,补充着问了一句,“你家的藏品都是……” 赵太来对卢灿的印象更好,他走在前面,回头说道,“外公任职泰国时,曾经考虑在这边留下一处住宅,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带来藏海楼的一些藏品。” 狡兔三窟,解释很合理,东西有出处。 听完这两句解释,李林灿的脸色也缓和很多,不喜欢这个家庭不要紧,东西对就成! 赵太来并没有将大家带进收藏间,而是让妻子阿芳带着大家去客厅待茶,他自己独自上楼取东西。 客厅布置的并不奢华,但很有品味,两边墙上各挂着两幅国画花鸟图。两面墙上的画作,一模一样,不过,左面墙上很明显应该是赵太来的仿作。 嗯?这小子已经在仿画了? 卢灿用胳膊肘碰碰李林灿,嘴角朝右侧墙面示意,“老爷子,您看看那是不是赵老爷子的手迹?” 李林灿抬头瞟了几眼,“咦,这小子还真是赵老头子的弟子?这两幅画确实是他的手笔。” 两人口中的赵老爷子,就是岭南画派的集大成者赵少昂! 赵少昂的作品此时正处于艺术巅峰时期,这两幅画作都是小帧作品,一幅为《枝头麻雀初惊雪》,另一幅为《闲庭信步》。 赵少昂的画作,特点鲜明,虽然师承岭南画派,但他有融汇中西画作的笔墨着色、空间留白等特点,其所绘物体的神色差异,各不相同。 笔墨奇肆,布局通灵,寄妙理于豪放,寓新奇于平淡,雄秀双至,意趣动人。因此,他的画作,现在在香江售价颇高,每平尺能出价到伍仟港纸——这一价位已经很高了。 《枝头麻雀初惊雪》一共画有四只麻雀,站在积雪的梅枝之上,有啄羽的,有回首的,有张嘴鸣叫的,还有一只麻雀两只脚已经蜷缩起来,振翅欲飞。 画中鸟儿无不透射出机敏、可爱、温良、亲切的生命神韵。 《闲庭信步》中仅画一只独步鸟儿,而仅仅这只生灵已经意足神完,真有一种步态灵动的节奏感,好像只差一步就会扑腾飞出画面的感觉。 几人都围在这两幅画作前,李林灿拍掌轻赞:“赵老头子的画技,已经登大雅了!” 登堂入室为大师,大雅之作为涉足宗师之门槛。李林灿这一评价,不可谓不高。 “各位,请看我的这两件东西……”卢灿几人正在讨论赵少昂画作的精妙,赵太来已经从楼上下来,左右手各拿着一幅卷轴。 老爷子瞅瞅竖轴的装帧,神色立即变得郑重起来,将卢灿和许胖子指使得团团转。 “小胖子,收拾收拾桌子……” “别急着打开,我自己来!” “傻小子别站着,帮我铺麻布……还有,我的老花镜呢?手套呢?” “准备点浆糊!卢小子,快点准备点防裂浆糊!” 是的,这两幅都是古画,其中一幅的装帧技术,正是卢灿很熟悉的宣和装;而另一幅,则是赫赫有名的“唐经装”! 从装帧来看,这两幅画都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这种画作,即便是绢本,也容易损坏,老爷子自然着急。 卢灿也是一阵悸动! 唐经装,虎园博物馆也没见过!传说中的东西! 第429章 赵家藏宝 元代汤垕(音后)在他的名作《画论》中有过对唐代装裱的描述。 “唐人裱手卷,以镂沉香为轴,白檀身为上,香洁去虫,小轴白玉为上,水晶次之,玳瑁为下,多用紫绫做裱首,至有藏经之状。” 故此,唐代画卷装帧,在收藏圈中,通常叫做“唐经装”。 类似的记录有很多,比之更早的是唐卢元卿的《法书录》,也有类似的记录:时人装轴之法,极其瑰致。《唐六典》中载有: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清代厉鹗又说:唐内府书画装潢匠,则有张龙树、王行直、王思忠、李仙舟辈,要皆良工好手。 从这些有关唐代书画装裱的记录中不难发现,唐朝已经有完整的装帧标准,有专门的装帧场所,还有专门的装裱匠人,这些,都代表唐代装裱技艺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形成了一种宫廷形制。 因为时间太久,另外唐经装为宫廷装,所以类似装裱的画轴、手卷,存世量极少。即便是卢灿在京城故宫见到的那幅张老捐献的《游春图》,其最初的装裱,早已消失,现在它是明代的苏装制式。 赵太华拿出来的手卷,居然是紫绫裱首,玳瑁小轴的唐经装,李林灿和卢灿两人,怎能不惊喜? 另一幅宣和装的画作同样珍贵,但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先拆看这幅“唐经装”作品。 这是一幅长卷,带裱边的高度,也不过一尺二,但很长,非常长,桌上只能两米长,但还有很厚的一卷裹在主轴上,卢灿目测长度不会低于十五米。 展开的两米画面显示,绢本水墨,白描手法,深褐色的绢布上,一位位人物,神态各异,站在云端。 “嘶!”卢灿和李老爷子两人不约而同长嘶一口气。 “《八十七神仙卷》?”这是卢灿的惊呼! “《朝元仙仗图》?”李林灿同样挥舞着手臂,只不过他说出来的名字不一样。 许佳闻在旁边帮忙托着尚未全部展开的主轴手卷,他对中国古画的研究不深,这两幅画作的大名,听过,但并不了解。 “谁的作品?很珍贵吗?”他马上追问道。 卢灿和李老爷子趴在画面上,都没兴趣回答他。 两米的宽幅所显露的画面中,有八个人物,都是侍从,即便是非重要角色,其神色有的慈祥娇丽,有的恬淡自然,各极其态,富有神韵。 这是一幅神作!巨作! 李林灿老爷子还想往下看,卢灿用戴手套的手指,压压深褐色的绢布,弹性不足,韧性也不够,如同陈年的蜘蛛网,轻轻一碰就能裂。而且,似乎在以肉眼能感觉到的速度老化。 心中大骇,连忙喊道,“卷起来卷起来!你个死胖子,卷起来!画面老化了!” 李林灿马上也意识到,这幅画虽然是露天保管,但绢布过蜡之后,密闭性很好,再加上一层层包裹,不常打开,形成一个保存良好的空间环境。现在乍一见光,画面的绢布氧化,很快就会变黑。 “对对对!小胖子,卷起来!你就不能轻点?笨手笨脚的……” 他连忙将身子直起来,顺带着将许佳闻说了一通。 许佳闻撇撇嘴,今天算是做了苦力还不讨好,这两幅画,维德拍卖算是没指望了,但愿赵太来家还有好东西。 见到好东西,卢灿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赵兄,这幅画需要及时维护,不知道您……能不能移步到虎园?那里设备和养护措施更到位,比这边方便。” 赵太来犹豫了一下,挠挠头,“去虎园没问题。只是……卢少,你知道我……您能不能帮我保守秘密?” 他这是担心宝物外露招祸事呢,他赵太来可没有卢家在香江保镖成营的威势。 “没问题!”卢灿立即一口答应下来,拍着赵太来的手臂,喜笑颜开,“方便问一句,赵兄怎么想着要出手藏品?” 虽是大家子弟,可赵太来出生之后所受环境已经没有了豪门韵味,他的性格与卢灿、许佳闻相比,总让人感觉有些放不开。 想了半天才说道,“卢少、许总都是讲究人,告诉你们也无所谓……我这是为了筹款。” “赵兄需要大笔资金?”见他说的吞吞吐吐,许佳闻有些着急,在旁边催问。 “嗯……我大姨妈在英国还有一栋房子,也遗传给我。谁成想英国那边的遗产税这么高?我这不是没办法嘛……” 英国遗产?卢灿的眼睛顿时亮了。 关于赵太来继承英国遗产的事情,后世媒体议论的非常多,传说那座庄园的地下室中有一座伍廷芳安排的宝库,历经两三代人的积累,里面藏有十多万件各式各样的藏品! 这人啊,真是好命! 自己,还有虎园一帮人,辛辛苦苦四处奔波,四年时间也不过筹集了六七万的藏品,他一个继承权,就拿到虎园藏品数量两倍的古董! 不行,这件事自己既然得知,那怎么也不能让这些藏品外流! 从今天他拿出来的这两件藏品来看,他所继承的古董,即便有假货,但真东西更多! 赵太来的藏品中确实有假货,这一点卢灿亲自验证过,他曾经游览过羊城宝墨园。但说这些假货是赵太来的手笔,更有人说赵太来身后有近千人的作伪团队,这就太扯了! 近千人的作伪团队?那需要多大的资本支持? 卢灿的三大支柱产业虎园、润馨瓷厂还有纳徳轩珠宝的所有正式员工,也不过两千人,每年的人工开资就已经数目大到吓人。赵太来没有产业支持,单靠制假拉起这么庞大的队伍,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卢灿估测,之所以有假货,与这批藏品的来历有关系。 伍廷芳掩藏在英国的藏宝,只有一万三千多件,后来这十多万件怎么来的? 与英国大律师玛丽亚有直接关系! 玛丽亚是伍家英国资产的守护律师,她本人还是伍廷芳的红颜知己,受伍的委托,在英国大肆收购各类来自中国的古董——清末到民国初年,英国从中国抢劫来的古董数量一直占据世界第一,直到民国十年左右才被东瀛和苏俄超越,因此,市面上并不缺少古董。很凑巧的是,那时在英国,真正专注于收藏中国古董的人,并不多。 所以她的收获才能如此巨大! 玛丽亚本人并不懂中国古董,她的收购属于扫街式——见到市面上有中国风格的古董就进行清扫。民国中后期,赝品横行,即便在英国收购,依旧逃不脱大量收购赝品的命运。 卢灿估计,这才是赵太来所有藏品中,有数量不菲的赝品存在的真正原因。 至于为何捐献到博物馆,原因也很简单——赵太来不懂鉴定! 赵太来本人绘画出身,学历并不高,在继承姨妈遗产前对古董一窍不通,后来纯粹靠自学成才。在九十年代开始捐献时,十年自学,他的鉴定水平能有多高?很值得怀疑。 因此,他将那些赝品和真品一道捐献给博物馆,也就很正常了! 不管怎么说,赵太来的情操,值得钦佩!用国宝帮来形容他,实在是对他的严重侮辱! 这一瞬间,卢灿的念头转得绝对比飞机引擎还快! 那边,许佳闻陪着赵太来说话,李老爷子正用赵家的电话和虎园的福伯通话呢。 老家伙与福伯的对话,挺有意思。 “老福,赶紧将裱修室空出来!邢师傅带人在修复书籍?让他们都去二室,赶紧的,马上搬!我们这里有紧急事情处理!对,一幅古画!屁话,当然珍贵了!唐经装长手卷,你说能不珍贵?谁的作品?嘿嘿,不告诉你!对了,顺便把老张也叫过来,这幅画只怕不比他的那幅《游春图》差!《上阳台帖》?那是小帧,两者价值没法比!好了好了,你也别拐弯抹角打探了,我告诉你就是了……我怀疑是后梁千牛卫大将军刘彦齐,临摹的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记得,我们十五分钟后到……这老小子,挂我电话?回去找你算账!” 一番话,又快又急,听得卢灿三人目瞪口呆! 听他说完,卢灿惭愧的很!鉴定学问无止境,这就是差距——他在画幅展开两米匆匆一瞥的情况下,能判断出这幅画的作者! 赵太来抱着这两幅画,阿芳则抱着两岁多的儿子,一家子随着李林灿上车,坐不下,卢灿只得上许佳闻的车,两车一前一后直奔虎园。 “你给说说呗,怎么又是《八十七神仙图》,又是《朝元仙仗图》的?现在李老爷子又说是什么刘彦齐?到底这幅画什么来历?”许佳闻和卢灿坐在一起,终于有空闲问出疑问。 “你啊,有空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没坏处!” 卢灿白了一眼,就这,还拍卖公司的老总? 《八十七神仙图》是民国二十五年,徐悲鸿先生在香江办画展时,偶然间从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购置的,依照徐老及好友张大千和谢稚柳等人的鉴定,为唐代画圣吴道子吴生的“粉本”即壁画稿本。整幅画作为34×1443厘米,属于大手卷! 五三年徐老将此画献给国家,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中! “真是画圣手迹?”许佳闻咂咂嘴,臆想着那幅神作。 “虽然没有署名,但对比藏于东京的《送子天王图》,还有那幅仿作《朝元仙仗图》后,收藏界公认的,就是吴道子作品。” “对了,《朝元仙仗图》又是怎么回事?” 《朝元仙仗图》是北宋壁画大师武宗元仿制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图》,但他仿制的是壁画,因此在尺寸上与吴生的粉本差别较大,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现藏于美国。 “啧啧!这么大?这要是拍卖,得卖多少钱?!” 许胖子的感慨,实在是!鄙视你!卢灿冲他伸出中指晃晃! “切,别忘了,你今天有收获,还多亏我呢!”许胖子伸手将他手臂拍下,语气同样鄙夷! 十多分钟,车到虎园。 赵太来一家人下车,卢灿注意到他抱着两幅卷轴,看着虎园博物馆的神色有些激动! 呃?说不定他心底也有着开博物馆的念头呢,只不过没钱而已。 卢灿心头一动,有了!有办法拉拢小赵同志! 有办法让他所拥有和即将拥有的藏品,一件也不外流! 嘿嘿,老子就是聪明!卢灿带着一脸真诚的微笑,向对方走过去。 第430章 拉拢小赵 裱修一室没几个人,张老、福伯、李老爷子,还有刚才电话中提到的邢师傅,四人围着长台,将这幅长手卷展开。 邢师傅是荣宝斋的老装裱修复师傅,去年被卢灿挖到香江。刚才他还因为修复江门谭家藏书被赶一事生气呢,这会气消了,手中拿着软刷,福伯展开一些,他立即涂上一层白芨胶,有些地方还需要补充一点滑石粉——滑石粉是去纸面老化黝黑的。 长卷中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和南极天帝,各带着一帮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共计八十七名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 在人物塑造上,帝君庄严、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脸庞则天真无邪。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好货!好货!这是精摹本!一比一临摹,已得吴道子七分真韵!”现场三人中,只有张博驹老爷子亲眼见过原作,他拍着手掌,扭头对李林灿说道,“恐怕这幅画的临摹,胡鹏云的功劳更大!” 这也算是对作画鉴定的一次争议。 李林灿出奇的没有争辩,反而点头认可,并非给张老面子,而是胡鹏云与刘彦齐的特殊关系。 这两人什么关系呢?一对作伪的好基友! 刘彦齐,字邦彦,五代时期梁朝人,曾任左千牛卫将军。其人工画,喜收藏,鉴定功夫一流,在五代、宋元时期,一直流传着“唐朝吴道子手,梁朝刘彦齐眼”的说法,形容他的鉴定功力。 另外要说的是,此人是梁代有名的作伪高手。 宋代郭若虚在《图域见闻志》中记述他的事迹:刘彦齐具有一套善于伪作假画的本事,他常常重金贿赂一些权贵家庭中掌管书画的人,把书画借去,于是就照本临摹。摹毕,把所借书画上的旧装取下,裱在摹本上以假充真,把假画还给藏家,将真本自己留下。 后来刘彦齐便成了家藏万卷名迹的富翁。 知名画作所表现的内容千万种,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诸多素材,他一人肯定难以胜任,需要找帮手啊。他的作伪帮手是哪位?正是张老爷子所说的胡翼! 《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有胡翼的记录,字鹏云,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工画道释人物,至于车马楼台,种种臻妙,喜临摹古今名笔。 胡翼痴于临摹,刘彦齐痴于收藏,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盗画的勾当! 眼前这幅《八十七神仙图》,就是两人共同手笔。 难怪会有唐经装,而徐悲鸿故居内的真迹,只是是平装——当时只有宫廷藏画才有资格和财力,进行唐经装。 想来这幅画是刘彦齐从宫里面借出来,然后两人通力合作,把吴道子的粉本真迹留下来,把两人合作的赝品换上去! 啧啧,胆子真大,宫廷内的藏画都敢盗取。 画是名家名画,可是,有三位老爷子在,再加上邢师傅,卢灿根本插不上手啊。瞥见赵太华和许佳闻两人坐在不远处喝茶,便走了过去。 “赵兄,我刚才的提议,你认真考虑一下,我确实有诚心。” 什么提议?许佳闻莫名其妙的看着卢灿和赵太华。 刚才在进入虎园的途中,卢灿找赵太华聊过,说出自己的想法。 虎园出面,按照市场价收购赵家藏品,在虎园单独成立一馆;不仅如此,卢灿还许诺,这家藏馆另行售票,面年门票营收的百分之十,归赵太华所有,期限三十年;此外,赵太华和阿芳夫妻二人,均可以来这家藏馆上班,监督虎园对这些藏品的维护,俩人的工资将由虎园另行支付。 可以说,卢灿为了放长线钓伍廷芳掩埋在英国的藏品,可谓煞费苦心。 许胖子狐疑的看看卢灿,这么好心?不过他反应很快,脸上马上露出惊诧的表情,和卢灿唱起双簧,“阿灿,你这么做合适吗?瓷王堂贾家得知这一消息,还不得骂死你啊?” 卢灿心底对许胖子竖起大拇指,聪明!反应真快! 虎园中单独有一家藏馆,那就是瓷王堂精品瓷器馆,但瓷王堂可没有什么单独售票,更没有票务分成。 卢灿苦着脸,对许胖子摆摆手,“是啊,你大嘴巴,出门可别乱说啊?” 又扭头对赵太华解释道,“赵兄,你家的藏品,和瓷王堂性质不一样。瓷王贾老那是当生意做的,所以才有全盘出手的遗嘱。而赵兄你家,是祖传的物品,我当然理解你接手这批藏品后,不想背上卖祖传之物的名头。” 他双手一摊,“所以才想到这么个办法吗?” 说实话,卢灿的建议,赵太华非常心动!开出的条件太好了,好到他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 此时的他,只有二十六岁,对古董一无所知,乍一接手姨妈传下来的这些物件,人都晕了,每天担惊受怕(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总害怕被偷。 另外,此时赵家的家境并不算好,大姨妈一生未婚,一家子主要靠祖辈留下来的财富生活。几十年过去,除了这些藏品,还有固定资产外,家中余粮不多了——否则他也不会想着变卖几件藏品,筹集英国遗产税。 卢灿说到他心坎上——担心有人骂他败家,大姨妈去世没多久,就变卖家中祖传物品?不当人子啊! 见他还在踌躇,许胖子在旁边又怂恿道,“老赵,我说你犹豫什么?” “这家单独的藏馆,挂着你家那什么藏海楼的牌子,或者你“赵太华收藏馆”,一旦挂上,虎园这边还会乱改?那岂不是坏了自己的招牌?” “另外,你会古董修复吗?你会保养吗?都不会吧。虎园这边的设施,你也看见了,放在这边,也安心啊!省得放在家中还担心虫蛀鼠咬的!” “有媒体要是碎嘴子说你,我们帮你告他!一告一个准!”许佳闻拍着胸口,话语干脆利落。 “这样啊……?”赵太华搓着手,越想越觉得两人说得有道理。 “卢少你等等,我和阿芳商量商量。” 阿芳是他的媳妇,香江人,怀孕生子之后,一直待在家中。坐吃山空的感觉,家庭女主人感受最深!她应该不会反对的。 这事,成了! 等赵太华出门,许胖子斜着眼对卢灿嘿嘿直笑,“说吧,你又冒什么坏水呢?别跟我说就看上他们家的藏品?真是这样,你不会开出这么好的条件!” 呃?这家伙真聪明!难怪嘉里教授那么喜欢他! 不过,赵太华在英国有祖传藏宝的事情,暂时真不能告诉许佳闻。 卢灿只得呵呵灿笑,摸着后脑勺装傻,胡诌一句,“真的就这原因,另外,我看好赵少昂的一些藏品,想着能不能通过他……” 赵少昂老爷子的藏品也有不少,很多高古字画,这在业界广为传闻。只不过,通过这么一个弟子,就想要拿到赵老的藏品? 理由有些不靠谱,不过许佳闻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原因。 不一会,夫妻两人牵着孩子进来,如卢灿所料,赵太来的妻子何慧芳支持丈夫的决定。只不过,她开口询问几句丈夫不好意思说的话。譬如能不能签订法律公证协议?职务、待遇等细节问题。 在这方面,卢灿一向不小气,直接给赵太来挂了个名头“虎园博物馆藏海楼名誉馆长”,薪资待遇对比他分馆馆长。 其实就是给对方一个只拿钱不干活,而且能出去撑面子的虚名。 他还真的来上班?呵呵,赵家四千多件藏品,卖给虎园后,赵太来夫妇也跻身香江富家翁,肯定不愿意来这里受罪。 几人这边议定,只等稍后去找罗家律师楼公证协议,那边,四老将另一副画也展开了。 又是一幅精品高古画! 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画院待诏林椿的《杏林登枝图》! 立轴,绢本设色,高八十二厘米,宽三十五厘米,宣和装。 画面内容为杏林花开,四只莺鸟在杏林中嬉戏。设色轻淡,莺飞欲起,宛然欲活,有自然之态,杏林花开,粉嫩娇艳,笔法精工,色泽妍美。 整体画风,层层晕染阴阳向背,饱满莹润轻匀透明。 佳作一幅! 传承也非常清晰,一共六枚印章。 最早一枚是当时的画院府印“玮淳”。 宋代画院的府印有些奇葩,每一代皇帝都有单独的收藏或者鉴赏印,譬如宋徽宗赵佶,他的画院府印为自己的款印“天下一人”;宋高宗赵构同样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他的画院钤印为“书诏之宝”。 “玮淳”是宋孝宗的赐名“玮”和年号“淳熙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老师,喘给我听   倒刺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偏执狂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媚姑   军师威武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